2015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

合集下载

《牛顿第二定律》一等奖说课稿

《牛顿第二定律》一等奖说课稿

《牛顿第二定律》一等奖说课稿1、《牛顿第二定律》一等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规律,动力学又是经典力学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热学、电学等其它部分知识所必须掌握的内容。

所以,牛顿第二定律是本章的中心内容,更是本章的教学重点。

为了使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的认识自然、和谐,本节之前的“运动状态的改变”就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上,使学生对第一定律的认识得到强化;启下,即是通过实例的分析使学生定性地了解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

本节教材是在前一节的基础上借助电脑通过实验分析,再进行归纳后总结出定量描述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关系的牛顿第二定律。

由实验归纳总结出物理规律是我们认识客观规律的重要方法。

由于本实验涉及到三个变量:a、m、F,因此我们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进行研究:先确定物体的质量,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确定力,研究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

在以后学习气体的状态变化规律,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金属导体的电阻等内容中都用到了这一方法。

控制变量法也是我们研究自然、社会问题的常用方法。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习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的两种常用方法一列表法和图象法,了解图象法处理数据的优点:直观、减小误差(取平均值的概念),及图象的变换,从a-m图(曲线)变到a-1/m图(直线),在验证玻-马定律中也用了这种方法。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知道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不全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实验结论及定律的内容和意义,重点在于要让学生知道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在得出结论时用了什么样的科学方法和手段;在实验过程中如何控制实验条件和物理变量,如何用数学公式表达物理规律。

让学生沿着科学家发现物理定律的`历史足迹体会科学家的思维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记住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理解各物理量及公式的物理意义;了解以实验为基础,经过测量、论证、归纳总结出结论并用数学公式来表达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使学生体会到物理规律的简单美。

本节课的重点是成功地进行了演示实验和用电脑对数据进行分析。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牛顿第一定律的说课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牛顿第一定律的说课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牛顿第一定律的说课《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牛顿第一定律的说课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

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牛顿第一定律的说课,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牛顿第一定律的说课1我说课的题目是《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我按下列程序展开。

首先是本章本节教材的分析。

一、教材分析:《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属于新课标3-5模块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知识在旧版教材中是紧接机械能之后,而在新课程教材中则是大幅后移。

但我认为动量知识在新教材中的地位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有所拓展。

3-5模块之前,学生接触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属于经典物理,而3-5模块中其余知识则属于微观粒子内容,“碰撞”是粒子性的一个典型特征;比如,原子核结构就是利用粒子碰撞的方法研究得到的,动量知识则是研究微观粒子的碰撞所必须的。

因此,“动量”知识被放在波粒二象性、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等内容之前学习。

可见,新教材中“动量”知识除了巩固了传统意义上在物理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之外,还强化了在从经典过渡到量子过程中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内容动量定理是力学中的重要规律,它比牛顿运动定律具有更大的普遍性,牛顿运动定律不适用的领域,例如微观粒子方面,动量定理仍然适用。

此外,在研究碰撞和反冲问题时,利用动量定理要比运用牛顿运动定律方便得多,不必详细研究整个运动过程,只需要比较运动过程的初末状态即可,给解决问题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在生活生产中,动量定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教师进行课堂授课的一个重要依据,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鉴定标准。

二期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包括阅读能力、交流表达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能力、应用数学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和科学探究能力。

牛顿第二定律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牛顿第二定律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牛顿第二定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知道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的确切含义。

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怎样定义的 3.知道量度式a=t v v 0t 与决定式a=mF的区别。

4.能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总结出自然规律;在讨论中认识自然规律;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应用自然规律;在认识、应用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奥妙。

教学重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教学难点: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教学方法:分析归纳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软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上一节我们用实验研究了加速度跟外力和质量的定量关系。

我们是如何研究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的呢?生:先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物体的受力相同,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师:在实验后得出什么结论?生:质量不变,加速度与力成正比,物体的受力相同,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投影:当m 不变时,a ∝F ;当F 不变时,a ∝m 1师: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种研究问题常用的方法,同学们知道是什么方法吗?生:控制变量法师:其实在研究多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我们常使用控制变量法。

投影:控制变量法----在研究多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常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二)新课教学 1.牛顿第二定律师:从上一节实验我们已经得到a ∝F 、a ∝m 1的结论,其实这一个结论也同样符合大量的实验和观察到的事实。

由此可知这是一条一般性的规律,如果用文字表述我们就可以写成:投影: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这就是牛顿第二定律。

师:如果用比例式来表示,应该如何表达?生:a ∝m F或F ∝ma投影:a ∝m F或F ∝ma师:上式是一条比例式,如果写成等式又如何表达? 生:F=kma 投影:F=kma师:式中K 是比例系数,F 指的是物体所受的合力。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篇1一、教学内容力产生瞬时效果,一是形变,一是产生运动状态的改变,即产生加速度。

必修本第一册第一章第三节已经定性地介绍了力的形变效果,并定量地给出了弹簧的弹力与形变的关系。

本节"牛顿第二定律"则是定量地研究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由于高中力学部分是由牛顿定律为基础所构建的体系,在牛顿三定律中,牛顿第二定律为核心内容。

教材第二节"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使学生加深了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启下,通过实例定性地了解了牛顿第二定律。

本节通过实验定量分析,得出牛顿第二定律。

教材中使用了三个变量,通过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物理规律,即先保持一个量不变去研究另两个物理量间的变化关系,然后再保持另外一个量不变,研究另两个量间的变化关系。

然后把前面综合起来就可以得到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在以后的知识如电容、电阻等内容都会用到此法。

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好材料。

教材在用实验研究a、F、m三者变化关系时,为简化研究,首先只研究受单个力作用的情况,然后运用了前面力的合成的知识来解决受多个力的情况,并把初中及高中前面所学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归为牛顿第二定律的特殊情况,这样做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力的合成的等效性的理解,知识更加系统化,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把握牛顿第二定律。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个力学部分的重点内容,乃至整个高中物理的重点,它所解决问题方法及思路常用于热学、电学等的问题的研究中。

本节的重点是理解并运用牛顿第二定律,难点是定律的物理内涵。

应当指出的是,本节实验是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这个实验。

牛顿第二定律 教学设计 说课稿

牛顿第二定律  教学设计 说课稿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1)当保持物体质量不变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力成正比。

用数学式子表示就是:a∝F(2)当保持物体受力不变时,物体的加速度跟质量成反比。

用数学式子表示就是:a∝1/m力、加速度、质量到底有没有具体的数量关系?今天我们来找出这个数量关系二、知识讲解考点/易错点1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及性质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表达式:或者.(其中均取国际制单位) 变形式是运动加速度的决定式,要与加速度的定义式区别开来。

2.性质:1、因果性: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若不存在力,则没有加速度。

2、矢量性:力和加速度都是矢量,物体加速度方向由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决定。

牛顿第二定律数学表达式∑=ma F 中,等号不仅表示左右两边数值相等,也表示方向一致,即物体加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外F ma =合F a m =合F m a 合、、F a m =合va t ∆=∆力方向相同。

我们在做题时应注意选好正方向。

3、瞬时性:当物体(质量一定)所受外力发生突然变化时,作为由力决定的加速度的大小或方向也要同时发生突变;当合外力为零时,加速度同时为零,加速度与合外力保持一一对应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是一个瞬时对应的规律,表明了力的瞬间效应。

4、相对性:自然界中存在着一种坐标系,在这种坐标系中,当物体不受力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这样的坐标系叫惯性参照系。

地面和相对于地面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可以看作是惯性参照系,牛顿定律只在惯性参照系中才成立。

它只适用于宏观、低速的物体。

5、独立性:物体所受各力产生的加速度,互不干扰,而物体的实际加速度则是每一个力产生加速度的矢量和,分力和分加速度在各个方向上的分量关系,也遵循牛顿第二定律。

6、同一性:a、m、F与同一物体某一状态相对应。

考点/易错点21、力学单位制:实际上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应为:kma F =合,只有当力的单位为牛顿(N ),质量的单位为千克(kg ),加速度的单位为米每二次方秒(2/s m )时,k 的值才等于1,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才能写成:ma F =合。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3篇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3篇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本文范文为您精心收集了3篇《《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篇一我说课的题目是《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我按下列程序展开。

首先是本章本节教材的分析。

一、教材分析:《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属于新课标3-5模块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知识在旧版教材中是紧接机械能之后,而在新课程教材中则是大幅后移。

但我认为动量知识在新教材中的地位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有所拓展。

3-5模块之前,学生接触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属于经典物理,而3-5模块中其余知识则属于微观粒子内容,“碰撞”是粒子性的一个典型特征;比如,原子核结构就是利用粒子碰撞的方法研究得到的,动量知识则是研究微观粒子的碰撞所必须的。

因此,“动量”知识被放在波粒二象性、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等内容之前学习。

可见,新教材中“动量”知识除了巩固了传统意义上在物理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之外,还强化了在从经典过渡到量子过程中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内容动量定理是力学中的重要规律,它比牛顿运动定律具有更大的普遍性,牛顿运动定律不适用的领域,例如微观粒子方面,动量定理仍然适用。

此外,在研究碰撞和反冲问题时,利用动量定理要比运用牛顿运动定律方便得多,不必详细研究整个运动过程,只需要比较运动过程的初末状态即可,给解决问题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在生活生产中,动量定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教师进行课堂授课的一个重要依据,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鉴定标准。

二期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包括阅读能力、交流表达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能力、应用数学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和科学探究能力。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各位xx大家好,我是xx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牛顿第二定律》。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规律,是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的中心内容,更是本章的教学重点。

本节在第二节实验探究结果的基础上分析得出牛顿第二定律,它具体的、定量的回答了运动物体速度的变化率,即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通过加速度将物体的运动和受力紧密联系,使前三章构成一个整体,这是解决力学问题的重要工具。

此定律是联系力与运动的桥梁,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在整个教材教学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

在学习这一内容之前,所教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力、质量、加速度、惯性等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的量度、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会分析物体的受力。

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会用气垫导轨与光电测时系统或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会应用CAI课件处理实验数据。

学生对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已有一定的了解,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面的能力有了一定提高。

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对学习物理有较浓厚兴趣;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喜欢和同龄人一起学习,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具有团队精神。

二、重点、难点在确定本节的重点、难点时我认为不只是让学生停留在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更应注重学生认识到牛顿第二定律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该定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故重点是理解并运用牛顿第二定律;难点是通过简单应用正确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涵。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程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确定本节课的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文字内容及数学表达式;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及相互因果关系;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会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2、过程与方法以实验为基础归纳出物体的加速度跟它的质量、所受外力的关系,进而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学生提高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白塔中学李健一、教材分析1、本节的地位牛顿第二定律它是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重要规律,是动力学的核心,也是经典牛顿力学的一大支柱。

2、本节的作用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延续,它是联系运动学和力学的桥梁,反映了力、加速度、质量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而且是许多电学分析的基础,因此深刻地认识和掌握这一定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教材内容分析本教材利用控制变量法定性的探究了加速度和力、加速度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并总结出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定义及表达式。

教科书中突出了力的单位“1牛顿”的物理意义,并在最后通过两个例题的应用体现了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基本思路。

4、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加速度和力、加速度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并总结出定律。

突破方法:采用实验探究法,依据教学新理念,重视如何应用控制变量法来实验探究。

难点: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数据的处理。

突破方法:我们可以采用类比法,引导学生利用初中学习密度和欧姆定律时的研究方法加以探究和处理数据。

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物体的运动规律,初步了解了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并意识到了运动和力的关系。

2、可能提出的疑问①力和运动的关系是什么?②加速度和力、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是什么?3、可能遇到的困惑①牛顿第二定律探究的目的是什么?②如何进行探究?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①让学生明确物体的加速度只与力和质量有关,并通过实验来探究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

②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2.过程方法:①让学生经历探究加速度和力、加速度和质量关系的过程。

②让学生感悟控制变量法、类比法等科学研究方法的应用。

3.情感价值观:①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与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②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教法学法1、教法:结合情境导入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法、问题探究法、小组竞赛法。

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策略是宏观调控整体教学进度,微观放活学生局部学习进程,让学生的学习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

牛顿第二定律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牛顿第二定律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牛顿第二定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通过实验结论,归纳得出牛顿第二定律。

进一步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和数学表达式。

2. 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力的单位“牛顿”是怎样定义的。

会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有关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1. 以实验为基础,归纳得到物体的加速度跟它的质量及所受外力的关系,进而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

2.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2. 认识到由实验归纳总结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牛顿第二定律的意义。

教法方法1. 复习回顾,创设情景,归纳总结。

2. 通过实例的分析、强化训练,使学生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意义。

教学准备投影仪、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自行车启动、汽车启动、火车启动等录像资料。

教师提出问题:它们的速度变化量的比较,速度变化快慢的比较,它们分别由哪些因素决定?引导学生分析:学生观看,讨论其可能性。

教师提问:1. 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作用力之间存在什么关系?2. 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引申提问: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作用力、质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呢?学生复习回顾上节课内容。

板书:m a F a /1,∝∝二、进行新课(一)牛顿第二定律教师总结:通过上一节课的实验,我们证明了: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板书)教师引导提问:如何用数学式子把以上的结论表示出来?学生可能回答:/a F m ∝。

教师提问:如何把以上式子写成等式?学生可能回答:需要引入比例常数k 。

kF a m=。

教师总结:我们可以把上式再变形为F kma =。

板书:F 指的是物体受到的合力。

(二)力的单位1.选取合适的单位,上式可以简化。

2.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

其实,国际上牛顿这个单位是这样定义的:质量为1 kg 的物体,获得1 m /s 2的加速度时,受到的合外力为1 N ,即板书:1 N=1 kg ·m /s 2 。

关于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四篇

关于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四篇

关于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四篇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篇1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下面我分部分内容来讲述我的设计思路。

首先是分析教材、分析学生。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直线运动、力学和牛顿定律之后编排的,是对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际应用,是__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的核心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是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生活、生产中两类动力学问题,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和理解以加速度为中心的力与运动关系的知识体系,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力学的解题范围。

但高一的学生思维具有单一性、定势性,他们往往存在重结论、轻过程,习惯于套公式得结果。

加上刚学完牛顿第二定律,对受力分析还不是很熟悉,我们只能逐步展开、加深,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征,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并理解正确的力与运动的关系;培养学生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解决力学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解题规范、画出正确的受力分析图和运动情景图的能力;通过本节课,使80%的学生能基本解决中等难度的力与运动的题目。

作好受力分析图,弄清物体的运动情景,掌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基本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根据此特点,我采用了师生讨论,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

通过以上分析,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牛顿第二定律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通过复习提问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和公式引入新课,然后通过三个案例分析来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接着是通过练习巩固加深,提升能力。

最后小结布置作业。

下面一起来看看我是怎么突破重难点的。

宝来汽车是大家熟悉的,首先以它作为背景,设计了两个例题。

提出我的问题:例1、例2分别已知什么?求什么?目的让学生自己归纳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的两种类型的动力学问题。

接下来是案例分析二,也就是例1,这是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的类型题。

为了解决这类型的题目,我设计了以下问题:1.研究对象? 2.受力分析图。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1)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1)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1)《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所要说课的内容是《牛顿第二定律》,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

我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说解。

一、教材分析(一)本节的地位和作用牛顿第二定律它是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重要规律,也是动力学的核心内容。

而牛顿第二定律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延续,是整个运动力学理论的核心规律,是本章的重点和中心内容。

它在力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反映了力、加速度、质量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是一条适用于惯性系中的各种机械运动的基本定律,是经典牛顿力学的一大支柱。

而且牛顿第二定律在生活生产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设计机器、研究天体运动,计算人造卫星轨道等等都与牛顿第二定律有关。

(二)教学内容的认识教科书将牛顿第二定律的探究实验和公式表达分成了两节内容,目的在于加强实验探究和突出牛顿第二定律在力学中的重要地位。

牛顿第二定律的首要价值是确立了力与运动之间的直接关系,即因果关系。

本节内容是在上节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说明,提出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具体表述,得到了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教科书突出了力的单位“1牛顿”的物理意义,并在最后通过两个例题介绍牛顿第二定律应用的基本思路。

鉴于如此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本节安排1.5课时,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1课时的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部分。

(三)、教学目标根据"以学生为中心来认识教材"的宗旨,我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来处理教材,让课堂围绕学生转。

学生已通过探究实验初步的了解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但对于这三者之间到底存在何种数量关系还不清楚。

据此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的描述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

(2)知道力的国际单位制单位“牛顿”是这样定义的。

(3) 能从同时性、矢量性等各个方面深入理解牛顿第二定律,能理解为什么说牛顿第二定律是连接运动学和动力学的桥梁。

过程与方法(1)以上节课实验为基础,归纳得到物体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进而总结得到牛顿第二定律,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牛顿第二定律 说课稿 教案

牛顿第二定律 说课稿  教案

牛顿第二定律教学目标:1、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文字内容和数学公式。

2、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

3、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是怎样定义的。

4、会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有关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上节课实验结论的总结工作,归纳得到物体的加速度跟它的质量及所受外力的关系,进而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

2、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2、认识到由实验归纳总结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3、通过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能深切感受到科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牛顿第二定律的特点教学难点:1、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2、理解k=1时,F=ma。

教学过程:一、牛顿第二定律简单回顾上节课做实验的过程,引起学生的回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研究影响加速度的原因。

思考1、通过上节课的实验,我们知道当物体所受力不变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作用力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答:当物体所受的力不变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的作用力成正比。

思考2、当物体所受力不变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到?答:当物体所受的力不变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思考3、(引导出要讨论的问题——牛顿第二定律)当物体所受的力和物体质量变发生变化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作用力、质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呢?这也是我们这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板书课题:牛顿第二定律)答: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思考4、加速度是矢量,那么加速度的方向和谁有关系呢?(提示:在力和质量这两个量里哪个是矢量呢?)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总结:(板书牛顿第二定律内容:)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问题1、如何用数学式子把以上的结论表示出来呢?答:a∝F/m问题2、如何把以上式子写成等式的形式?(提示:正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中的比例系数)答:引入比例常数k,a=k F/m也可以把上式再变形为F=kma。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范文模板7篇(牛顿第一定律的说课)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范文模板7篇(牛顿第一定律的说课)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范文模板7篇(牛顿第一定律的说课)下面是收集的《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7篇(牛顿第一定律的说课),以供借鉴。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1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下面我对这节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具体内容如: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普通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5第一章第6节的内容,它是在学习过动量守恒定律之后,为进一步深入的探究动量和牛顿第二定律的关系而编写的。

它侧重于力在时间上的积累,为解决力学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并且本节内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内容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能从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动量定理的表达式;②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知道动量定理可以使用于变力;③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并能掌握一维情况下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动量定理的探究过程,是学生认识物理模型工具在物理学中的应用;②通过一维形式动量定理的定量讨论,增强学生应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运用所学的知识推导新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难点: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物理现象四、说方法教法:本节课我采用演示实验,分小组讨论,进行推理验证并辅以现代化教学手段等多种形式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法:对学生而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掌握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动起来。

从而是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五、教学程序通过以上分析,教学中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设计如下教学程序:(一)引入新课小实验引入新课:演示实验1:鸡蛋落地让鸡蛋落入垫有海绵桶中(海绵不让学生知道),让学生推测鸡蛋的“命运”,最后展示结果。

牛顿第二定律 教案 说课稿

牛顿第二定律  教案 说课稿

牛顿第二定律重/难点重点:牛顿第二定律应用。

难点:牛顿第二定律的意义。

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部分的核心内容,它具体地、定量地回答了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率,即加速度与它所受外力的关系,以及加速度与物体自身的惯性——质量的关系;况且此定律是联系运动与力的桥梁,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对力是至关重要的。

本节课是在上节探究结果的基础上加以归纳总结得出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关键是通过实例分析强化训练让学生深入理解,全面掌握牛顿第二定律,会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难点分析:牛顿第二定律的数表达式简单完美,记住并不难。

但要全面、深入理解该定律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相互关联,牢固掌握定律的物理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对学生来说是较困难的。

这一难点在本课中可通过对定律的辨析和有针对性的巩固练习加以深化和突破。

另外,还有待在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应用过程中去体会和理解。

突破策略通过上一节课的实验,我们再一次证明了: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用数式子把以上的结论表示出来:a∝F/m,把以上式子写成等式需要引入比例常数,a=F/m我们可以把上式再变形为F= ma。

选取合适的单位,上式可以简化。

前面已经过,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

其实,国际上牛顿这个单位是这样定义的:质量为1 g的物体,获得21m/s 的加速度时,受到的合外力为1N,即2。

1N=1kg m/s可见,如果各量都采用国际单位,则=1,F=ma这就是牛顿第二定律的数表达式。

牛顿第二定律不仅描述了F、m、a的数量关系,还描述了它们的方向关系,结合上节课实验的探究,它们的方向关系如何?质量m是标量,没有方向。

合力的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学。

[讨论与交流](多媒体演示课件)一个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从某一时刻开始受到一个方向向右、大小为5N的恒定外力作用,若物体质量为5 g,求物体的加速度。

若2s后撤去外力,物体的加速度是多少?物体2s后的运动情况如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学生: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可得a=F/m,代入数据可得2a=lm/s,2s后撤去外力,物体所受的力为零,所以加速度为零。

牛顿第二定律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牛顿第二定律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牛顿第二定律一、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a的方向与F合的方向总是相同。

2.表达式:F= 或a=揭示了:①力与的因果关系,力是产生原因和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②力与a的定量关系3.对牛顿第二定律理解:(1)F=ma中的F为物体所受到的力.(2)F=ma中的m,当对哪个物体受力分析,就是哪个物体的质量,当对一个系统(几个物体组成一个系统)做受力分析时,如果F是系统受到的合外力,则m是系统的合质量.(3)F=ma中的F与a有瞬时对应关系,F变a则变,F大小变,a则大小变,F方向变a也方向变.(4)F=ma中的F与a有矢量对应关系,a的方向一定与F的方向相同。

(5)F=ma中,可根据力的独立性原理求某个力产生的加速度,也可以求某一个方向合外力的加速度.(6)F=ma中,F的单位是牛顿,m的单位是kg,a的单位是m/s2.(7)F=ma的适用范围:宏观、低速4.理解时应应掌握以下几个特性。

(1) 矢量性F=ma是一个矢量方程,公式不但表示了大小关系,还表示了方向关系。

(2) 瞬时性a与F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作用力突变,a的大小方向随着改变,是瞬时的对应关系。

(3) 独立性(力的独立作用原理) F合产生a合;Fx合产生ax合;Fy合产生ay合当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每个力各自独立地使物体产生一个加速度,就象其它力不存在一样,这个性质叫力的独立作用原理。

因此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就产生几个加速度,物体实际的加速度就是这几个加速度的矢量和。

(4)同体性F=ma中F、m、a各量必须对应同一个物体(5)局限性适用于惯性参考系(即所选参照物必须是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一般取地面为参考系);只适用于宏观、低速运动情况,不适用于微观、高速情况。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1.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选取研究对象(2) 分析所选对象在某状态(或某过程中)的受力情况、运动情况(3) 建立直角坐标:其中之一坐标轴沿的方向然后各力沿两轴方向正交分解(4) 列出运动方程或第二定律方程F合=a合;Fx合=ax合;Fy合=ay合用a这个物理量把运动特点和受力特点联系起来(5) 在求解的过程中,注意解题过程和最后结果的检验,必要时对结果进行讨论.2.物理解题的一般步骤:(1) 审题:解题的关键,明确己知和侍求,特别是语言文字中隐着的条件(如:光滑、匀速、恰好追上、距离最大、共同速度等),看懂文句、及题述的物理现象、状态、过程。

2015—2016学年物理高一必修一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

2015—2016学年物理高一必修一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

2015—2016 学年物理高一必修一牛顿第二定律说课
稿
物理是人们对无生命自然界中物质的转变的知识做出规律性的总结的学科。

为大家推荐了物理高一必修一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牛顿第二定律》。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过程分析和效果分析谈
一谈关于本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人教版物理第四章第3 节的内容。

本节在分析上节课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具体内容表述,定量的回答了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率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外力的关系,以及加速度与它本身质量的关系,得出了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同时本节教材突出了力的单位1N 的物理意义,为下一节力学单位制的内容做准备,本节内容在本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而成为了运动学的核心,也是学习其它动力学规律的基础。

所以本节在本章乃至本册,甚至整个高中物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牛顿第二定律》。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过程分析和教学反思谈一谈关于本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人教版物理第四章第3节的内容。

本节在分析上节课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具体内容,定量的回答了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率——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外力的关系,以及加速度与它本身质量的关系,得出了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同时本节教材突出了力的单位1N的物理意义,为下一节力学单位制的内容做准备,本节内容在本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而成为了运动学的核心,也是学习其它动力学规律的基础。

所以本节在本章甚至整个高中物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基于对教材的这些认识,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
2、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
2、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教学难点: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新的教学理念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二、【目标分析】
1、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准确表述牛顿第二定律。

(2)知道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3)会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规律解决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
(1)掌握解题的一般方法。

(2)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以及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牛顿第二定律的学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踏踏实实的学习态度。

学生在初中就具有了比例关系的数学基础,同时上一节课学生已经通过探究实验得到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加速度与物体质量成反比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会很自然的实现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述这一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反应教师借助创设简单典型的动力学情景,让学生逐步地体会到牛顿第二定律桥梁作用,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过程分析】
本节教学的整体设计分四大环节,基本思路是:先提出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其次引导学生得理解牛顿第二定律及表达式F=ma,最后通过例题掌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思路。

具体设计如下:
第一个环节——复习引入
在上一节课中我们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中,我们知道:
(1)当物体质量不变时,物体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

(2)当物体作用力不变时,物体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第二个环节——导学探究
给学生导学问题,让学生自行探究问题、回答问题,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表达式以及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并理解力的单位的定义。

第三个环节——加深理解
让学生概括归纳问题答案探究牛顿第二定律,教师设置简单典型情景、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如:当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上述规律又将如何表达?
当物体所受作用力发生变化时,物体加速度如何变化?
表达式中作用力F,加速度a都是矢量时,那么表达式所蕴含的物理意义又是什么?
…………
学生很容易从公式表面上理解加速度与合外力、质量的数量关系,但是对于牛顿第二定律的物理意义及地位认识不足,尤其对加速度与合外力的矢量关系及瞬时对应关系的理解,通过我设置情景从而加深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有效突破本节的教学重点。

牛顿第二定律是联系力与运动的桥梁;可以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力、运动的相关问题,让学生体会牛顿第二定律在物理学中的重要地位。

第四个环节——巩固提升
结合学生认知能力,我设置简单例题,通过对例题的讲解培养学生解题思路,引导学生重视题目的分析过程,注意研究对象的选取、对研究对象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同时注意力和加速度的正负号的意义。

通过例题掌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思路,既加深了本节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以上这几个环节是为了让学生们能对这节课所学的新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而设置的教学环节。

指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重难点知识进行复习总结,使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得到升华,从而把握重点,培养学生的物理归纳总结的能力,并对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课后作业的目的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板书是依据教学目标、以突出重点、简洁明了,便于记忆为出发点而设计的。

四、【教学反思】
通过学生课堂、练习反馈:学生容易掌握牛顿第二定律内容、表达式及力的单位的定义,但是对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还不能够很好掌握,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动力学习题,缺乏清晰的解题思路。

我应该再加强学生的自主性探究,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本节课的设计还存在着许多的缺点和不足,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和指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