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一则》
《礼记》原文
《礼记》原文《礼记》原文《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高徒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
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
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阐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划,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对中国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各个时代的人都从中寻找思想资源。
因而,历代为《礼记》作注释的书很多,当代学者在这方面也有一些新的研究成果。
我们这里选录的原文依据清代阮元校刻的《十三经注疏》,注释和译文则广泛参阅了各种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力求做到准确简明易懂。
选录的篇章由作者加上标题(原文只有篇名,每篇原文都较长),原则上采用选文的首句作标题,注释中只说明选自某篇。
《礼记》由多人撰写,采自多种古籍遗说,内容极为庞杂,编排也较零乱,后人采用归类方法进行研究。
东汉郑玄将49篇分为通论、制度、祭祀、丧服、吉事等八类。
近代梁启超则分为五类:一通论礼仪和学术,有《礼运》、《经解》、《乐记》、《学记》、《大学》、《中庸》、《儒行》、《坊记》、《表记》、《缁衣》等篇。
二解释《仪礼》17篇,有《冠义》、《昏义》、《乡饮酒义》、《射义》、《燕义》、《聘义》、《丧服四制》等篇。
三记孔子言行或孔门弟子及时人杂事,有《孔子闲居》、《孔子燕居》、《檀弓》、《曾子问》等。
《礼记》原文及译文
《礼记》原文及译文前言《礼记》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讲述礼仪制度、礼仪范畴的重要典籍。
它是由前700多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的多个晋、鲁、齐、楚、秦、赵等诸侯国籍的文人所编纂的。
《礼记》一书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和道德思想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礼记》原文及译文,并对一些重要内容进行解析。
原文及译文《礼记·大学》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仅止于至善。
译文:大学之道,在于明明德,仅止于至善。
解析:《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章,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经典之一。
这句话强调大学的根本在于明德,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指出大学之道的核心是追求至善,以达到实现人性的全面发展。
《礼记·中庸》原文:中庸之道,天下皆知,美而不伐,功成而弗居,不仁者不可以久处,不以,不可以长久处。
译文:中庸之道,天下人都知道,但不自夸;功成却不炫耀,不仁的人无法长久处于其中,不贯彻其中,也无法一直成功。
解析:《中庸》是《礼记》中的另一篇章,也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典籍之一。
这句话强调中庸之道是天下皆知的,但却不能自夸;追求成功,但不能炫耀。
不仁的人无法长久处于其中,因为中庸之道是包容与和谐的,只有和善、仁爱的人才能一直贯彻这条道路。
《礼记·礼运》原文:宜乎众矣,则不易于成也。
备乎众矣,则不易于毁也。
治乎众矣,则不易于乱也。
是故政莫大于得民心。
民莫重于食。
食非其饱,无以遂行其力;饮非其香,无以乐其性。
译文:如果符合民众的意愿,就不容易被推翻;如果广泛准备,就不容易被毁;如果治理得法,就不容易被搞乱。
因此治理国家最重要的是得到民心,而民众最关心的是食物。
如果没有足够的食物,人民就无法释放自己的力量;如果没有美味的饮食,人民也无法享受生活的乐趣。
解析:《礼运》是《礼记》中的另一篇章,内容主要是探讨如何治理国家。
这句话强调了治理国家最重要的是得到民心,而“民以食为天”,食物供应的问题是一个国家必须认真处理的问题。
礼记(原文)
曲礼上第一《曲礼》曰:「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
」安民哉!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积而能散,安安而能迁。
临财毋茍得,临难毋茍免。
很毋求胜,分毋求多。
疑事毋质,直而勿有。
若夫,坐如尸,立如齐。
礼从宜,使从俗。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礼,不妄说人,不辞费。
礼,不逾节,不侵侮,不好狎。
修身践言,谓之善行。
行修言道,礼之质也。
礼闻取于人,不闻取人。
礼闻来学,不闻往教。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
分争辨讼,非礼不决。
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
宦学事师,非礼不亲。
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
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
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
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
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
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
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
礼尚往来。
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
夫礼者,自卑而尊人。
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
人生十年曰幼,学。
二十曰弱,冠。
三十曰壮,有室。
四十曰强,而仕。
五十曰艾,服官政。
六十曰耆,指使。
七十曰老,而传。
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
百年曰期,颐。
大夫七十而致事。
若不得谢,则必赐之几杖,行役以妇人。
适四方,乘安车。
自称曰老夫,于其国则称名;越国而问焉,必告之以其制。
谋于长者,必操几杖以从之。
长者问,不辞让而对,非礼也。
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在丑夷不争。
夫为人子者,三赐不及车马。
故州闾乡党称其孝也,兄弟亲戚称其慈也,僚友称其弟也,执友称其仁也,交游称其信也。
见父之执,不谓之进不敢进,不谓之退不敢退,不问不敢对。
此孝子之行也。
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
《礼记》一课的原文
《礼记》一课的原文《礼记》一课的原文公仪仲子之丧,檀弓免焉。
仲子舍其孙而立其子,檀弓曰:“何居?我未之前闻也。
”趋而就子服伯子于门右,曰:“仲子舍其孙而立其子,何也?”伯子曰:“仲子亦犹行古之道也。
昔者文王舍伯邑考而立武王,微子舍其孙?盾而立衍也。
夫仲子亦犹行古之道也。
”子游问诸孔子,孔子曰:“否!立孙。
”事亲有隐而无犯,左右就养无方,服勤至死,致丧三年。
事君有犯而无隐,左右就养有方,服勤至死,方丧三年。
事师无犯无隐,左右就养无方,服勤至死,心丧三年。
季武子成寝,杜氏之葬在西阶之下,请合葬焉,许之。
入宫而不敢哭。
武子曰:“合葬非古也,自周公以来,未之有改也。
吾许其大而不许其细,何居?”命之哭。
子上之母死而不丧。
门人问诸子思曰:“昔者子之先君子丧出母乎?”曰:“然。
”“子之不使白也丧之,何也?”子思曰:“昔者吾先君子无所失道。
道隆则从而隆,道污则从而污,亻及则安能?为亻及也妻者,是为白也母;不为亻及也妻者,是不为白也母。
”故孔氏之不丧出母,自子思始也。
孔子曰:“拜而后稽颡,颓乎其顺也;稽颡而后拜,颀乎其至也。
三年之丧,吾从其至者。
”孔子既得合葬于防,曰:“吾闻之,古也墓而不坟。
今丘也,东西南北人也,不可以弗识也。
”于是封之,崇四尺。
孔子先反,门人后,雨甚,至,孔子问焉,曰:“尔来何迟也?”曰:“防墓崩”。
孔子不应。
三,孔子泫然流涕曰:“吾闻之,古不修墓。
”孔子哭子路于中庭。
有人吊者,而夫子拜之。
既哭,进使者而问故。
使者曰:“醢之矣。
”遂命覆醢。
曾子曰:“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
”子思曰:“丧三日而殡,凡附于身者,必诚必信,勿之有悔焉耳矣。
三月而葬,凡附于棺者,必诚必信,勿之有悔焉耳矣。
丧三年以为极,亡则弗之忘矣。
故君子有终身之忧,而无一朝之患。
故忌日不乐。
”孔子少孤,不知其墓,殡于五父之衢。
人之见之者,皆以为葬也。
其慎也,盖殡也。
问于取阝曼父之母,然后得合葬于防。
邻有丧,舂不相;里有殡,不巷歌。
《礼记》原文与译文
《礼记》礼记·曲礼【原文】《曲礼》曰:毋不敬①,俨②若思,安定辞③。
安民哉!【注释】①敬:尊敬,严肃。
②俨:与"严"同,端正、庄重之意。
③辞:所说的话。
【译文】《曲礼》一书上说:凡事都不要不恭敬,态度要端庄持重而若有所思;言辞要详审而确定。
这样才能够使人信服。
【原文】敖①不可长,欲不可从②,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注释】①敖:与"傲"同,骄傲之意。
②从:与"纵"同,不加约束之意。
【译文】傲慢不可以滋长,欲望不可以不加约束,意志不可以自满,欢乐不可以走向极端。
【原文】贤者狎①而敬之,畏②而爱之。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积而能散,安安而能迁③。
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很④毋求胜,分毋求多。
疑事毋质⑤,直而勿有。
【注释】①狎:与人亲近之意。
②畏:承认。
③安安:前一"安"是动词,满足之意;后一"安"是名词,指感到满足的事物。
迁:改变之意。
④很:与"狠"同,凶残的样子。
⑤质:肯定之意。
【译文】比我善良而能干的人要和他亲密而且敬重他,承认而又爱慕他。
对于自己所爱的人,要能分辨出其短处;对于厌恶的人,也要能看出他的好处。
能积聚财富就要能分派财富以迁福于全民。
虽然适应于安乐显荣的地位,但也要能适应不同的地位。
遇到财物不随便取得,遇到危难也不随便逃避。
意见相反的,不要凶残压服人家;分派东西,不可要求多得。
自己也不肯定的事,不要乱作证明。
已经明白的事理,也不要自夸早已知道。
【原文】若夫坐如尸①,立如齐②。
礼从宜,使从俗。
【注释】①尸:活着的晚辈扮作先祖的样子代其祭寿的人。
古代有"尸居神位,坐必矜庄"的说法。
②齐:与"斋"通假,有斋戒之意。
【译文】如果进入成年,坐着就要像祭礼中的代为受祭的人一样端正,站着就要像斋戒一样肃穆恭敬。
礼要合乎事理,如同作为使者要入乡随俗一样。
《礼记》原文及译文
《礼记》礼记·曲礼【原文】《曲礼》曰:毋不敬①,俨②若思,安定辞③。
安民哉!ﻫ【注释】ﻫ①敬:尊敬,严肃。
ﻫ②俨:与"严"同,端正、庄重之意。
ﻫ③辞:所说的话。
ﻫ【译文】ﻫ《曲礼》一书上说:凡事都不要不恭敬,态度要端庄持重而若有所思;言辞要详审而确定。
这样才能够使人信服。
【原文】ﻫ敖①不可长,欲不可从②,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注释】①敖:与"傲"同,骄傲之意。
②从:与"纵"同,不加约束之意。
【译文】ﻫ傲慢不可以滋长,欲望不可以不加约束,意志不可以自满,欢乐不可以走向极端。
【原文】贤者狎①而敬之,畏②而爱之。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积而能散,安安而能迁③。
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很④毋求胜,分毋求多。
疑事毋质⑤,直而勿有。
【注释】①狎:与人亲近之意。
②畏:承认。
ﻫ③安安:前一"安"是动词,满足之意;后一"安"是名词,指感到满足的事物。
迁:改变之意。
ﻫ④很:与"狠"同,凶残的样子。
ﻫ⑤质:肯定之意。
【译文】ﻫ比我善良而能干的人要和他亲密而且敬重他,承认而又爱慕他。
对于自己所爱的人,要能分辨出其短处;对于厌恶的人,也要能看出他的好处。
能积聚财富就要能分派财富以迁福于全民。
虽然适应于安乐显荣的地位,但也要能适应不同的地位。
遇到财物不随便取得,遇到危难也不随便逃避。
意见相反的,不要凶残压服人家;分派东西,不可要求多得。
自己也不肯定的事,不要乱作证明。
已经明白的事理,也不要自夸早已知道。
【原文】ﻫ若夫坐如尸①,立如齐②。
礼从宜,使从俗。
ﻫ【注释】①尸:活着的晚辈扮作先祖的样子代其祭寿的人。
古代有"尸居神位,坐必矜庄"的说法。
②齐:与"斋"通假,有斋戒之意。
【译文】ﻫ如果进入成年,坐着就要像祭礼中的代为受祭的人一样端正,站着就要像斋戒一样肃穆恭敬。
礼要合乎事理,如同作为使者要入乡随俗一样。
【原文】ﻫ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礼记原文及翻译
礼记原文及翻译礼记原文及翻译导语:《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据传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
下面小编整理了礼记的原文以及翻译。
欢迎大家阅读。
《礼记》礼记·曲礼【原文】《曲礼》曰:毋不敬①,俨②若思,安定辞③。
安民哉!【注释】①敬:尊敬,严肃。
②俨:与"严"同,端正、庄重之意。
③辞:所说的话。
【译文】《曲礼》一书上说:凡事都不要不恭敬,态度要端庄持重而若有所思;言辞要详审而确定。
这样才能够使人信服。
【原文】敖①不可长,欲不可从②,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注释】①敖:与"傲"同,骄傲之意。
②从:与"纵"同,不加约束之意。
【译文】傲慢不可以滋长,欲望不可以不加约束,意志不可以自满,欢乐不可以走向极端。
【原文】贤者狎①而敬之,畏②而爱之。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积而能散,安安而能迁③。
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很④毋求胜,分毋求多。
疑事毋质⑤,直而勿有。
【注释】①狎:与人亲近之意。
②畏:承认。
③安安:前一"安"是动词,满足之意;后一"安"是名词,指感到满足的事物。
迁:改变之意。
④很:与"狠"同,凶残的样子。
⑤质:肯定之意。
【译文】比我善良而能干的人要和他亲密而且敬重他,承认而又爱慕他。
对于自己所爱的人,要能分辨出其短处;对于厌恶的人,也要能看出他的好处。
能积聚财富就要能分派财富以迁福于全民。
虽然适应于安乐显荣的地位,但也要能适应不同的地位。
遇到财物不随便取得,遇到危难也不随便逃避。
意见相反的,不要凶残压服人家;分派东西,不可要求多得。
自己也不肯定的事,不要乱作证明。
已经明白的事理,也不要自夸早已知道。
【原文】若夫坐如尸①,立如齐②。
礼从宜,使从俗。
【注释】①尸:活着的晚辈扮作先祖的样子代其祭寿的人。
古代有"尸居神位,坐必矜庄"的说法。
第3篇《礼记》一则(虽有嘉肴)
一、(2017 六盘水)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 1~5 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 而寒于水。木直中绳①, ②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③, 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
3. 一词多义 学①②学教.学学.半相长动动词词,,教学导习
4. 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弗食. 原意为:食物,句中意为:_吃__。
(2)形容词作动词
然后能自强.也 原意为:强壮,句中意为: 勉励 。
5. 重点实词 (1)虽有嘉.肴. 嘉肴:_美__味__的__菜____
(2)弗.食. 弗:_不__ 食:_吃__
(3)学不可以已. ( 停止 )
(4)故.木受绳则直 ( 所以,因此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A. 使之.然也 辍耕之.垄上 B.不知.其善也 则知.明而行五过矣。 C.虽.有嘉肴 虽.有槁暴 D.学而.不思则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 翻译下列句子。 (1)《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冷。
(3)虽有至.道. 至道:_最__好__的__道__理___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是故: 所以 (5)然后能自.反.也 自反:反省自己
(6)教.学.相.长.也 教学相长:教_和__学__相__互__促__进__,__教__别__人__,__也__能__增__长__自__己__的__学__问_____
礼记一则原文及翻译
礼记一则原文及翻译
《礼记一则》
原文: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办。
”其此之谓乎?
翻译: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了之后才知道不足,教了之后才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知道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兑命》中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礼记》原文与译文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创作者:别如克*《礼记》礼记·曲礼【原文】《曲礼》曰:毋不敬①,俨②若思,安定辞③。
安民哉!【注释】①敬:尊敬,严肃。
②俨:与"严"同,端正、庄重之意。
③辞:所说的话。
【译文】《曲礼》一书上说:凡事都不要不恭敬,态度要端庄持重而若有所思;言辞要详审而确定。
这样才能够使人信服。
【原文】敖①不可长,欲不可从②,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注释】①敖:与"傲"同,骄傲之意。
②从:与"纵"同,不加约束之意。
【译文】傲慢不可以滋长,欲望不可以不加约束,意志不可以自满,欢乐不可以走向极端。
【原文】贤者狎①而敬之,畏②而爱之。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积而能散,安安而能迁③。
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很④毋求胜,分毋求多。
疑事毋质⑤,直而勿有。
【注释】①狎:与人亲近之意。
②畏:承认。
③安安:前一"安"是动词,满足之意;后一"安"是名词,指感到满足的事物。
迁:改变之意。
④很:与"狠"同,凶残的样子。
⑤质:肯定之意。
【译文】比我善良而能干的人要和他亲密而且敬重他,承认而又爱慕他。
对于自己所爱的人,要能分辨出其短处;对于厌恶的人,也要能看出他的好处。
能积聚财富就要能分派财富以迁福于全民。
虽然适应于安乐显荣的地位,但也要能适应不同的地位。
遇到财物不随便取得,遇到危难也不随便逃避。
意见相反的,不要凶残压服人家;分派东西,不可要求多得。
自己也不肯定的事,不要乱作证明。
已经明白的事理,也不要自夸早已知道。
【原文】若夫坐如尸①,立如齐②。
礼从宜,使从俗。
【注释】①尸:活着的晚辈扮作先祖的样子代其祭寿的人。
古代有"尸居神位,坐必矜庄"的说法。
②齐:与"斋"通假,有斋戒之意。
【译文】如果进入成年,坐着就要像祭礼中的代为受祭的人一样端正,站着就要像斋戒一样肃穆恭敬。
《礼记》一则课件
戴德、戴圣是《礼记》的编纂者,但具体作者不详。
《礼记》的内容和分类
内容
《礼记》共四十九篇,内容涵盖了先秦时期的礼仪制度、风俗习惯、道德伦理等方面。
分类
《礼记》按照性质和用途可以分为通论礼仪制度的《曲礼》、《檀弓》、《杂记》,论述丧服的《丧服》、《丧 大记》,记载典章制度沿革的《王制》、《月令》、《考工记》,以及记载各种礼器的《明堂位》、《投壶》、 《文王世子》等。
《礼记》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企业文化建设
《礼记》所强调的礼仪、道德等 观念,有助于企业建立良好的企
业文化,提高员工素质。
人力资源管理
《礼记》提倡尊重人、关心人, 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具有指导
意义。
营销策略
《礼记》所强调的诚信、礼仪等 观念,有助于企业制定有效的营 销策略,提高品牌形象和市场竞
争力。
《礼记》在个人修养和社交礼仪中的应用
原文解读
“曲礼曰:‘毋刺齿,毋噬啮,毋嗄声,毋 足席,如厕毋留。’”这句话是《礼记》中 关于餐桌礼仪的描述。其中“毋刺齿,毋噬 啮”指的是不要用牙签剔牙,不要大口咬食 物;“毋嗄声”指的是不要大声喧哗;“毋 足席”指的是不要把脚放在席子上;“如厕 毋留”指的是如厕后不要在洗手处长时间逗 留。
“礼从宜,使从俗”这句话是关于礼仪的原 则。其中“礼从宜”指的是礼仪应该根据实 际情况灵活运用;“使从俗”指的是在交往
02
《礼记》中的一则原文
原文内容
曲礼曰:“毋刺齿,毋噬啮,毋嗄声,毋足席,如厕毋留。” 礼从宜,使从俗。
毋抟饭,毋放饭,毋流歠,毋咤食,毋啮骨,毋反鱼肉,毋投与狗骨。
原文内容
毋固获,毋我贿迁。 可以共食食,共饮酒,无敢苟。
席不正,不坐。
《礼记》一则原文和译文
《礼记》一则原文和译文
以下是《礼记·大学》中的一则原文及其译文:
原文: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译文:
所谓使自己的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
就如同厌恶污秽的气味那样不要欺骗自己,就如同喜爱美丽的女子那样不要欺骗自己,这就叫做让自己对自己满意。
所以,君子(为了让自己对自己满意)就一定会独自面对自己的内心。
那些没有道德修养的人,在闲居独处的时候,无论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
当他们见到那些有道德修养的人,却又躲躲藏藏企图掩盖他们所做的坏事,而装出一付似乎做过好事的模样,设法显示自己的美德。
每个人来看自己的时候,都像能看到自己的心肺肝脏一样(直视内心),(自欺的结果只能是)骗不了别人,也骗不了自己,那又有什么益处呢?这就叫做内心的真实一定会表现到外表上来。
所以,君子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
《庄子》一则 北冥有鱼《礼记》一则 虽有嘉肴
《庄zhu ān ɡ子z ǐ》一y ì则z é:北b ěi 冥m ín ɡ有y ǒu 鱼y ú北b ěi 冥m ín ɡ/有y ǒu 鱼y ú,其q í名m ín ɡ/为w éi 鲲k ūn 。
鲲k ūn 之zh ī大d à,不b ù知zh ī/其q í几j ǐ千qi ān 里l ǐ也y ě;化hu à而ér 为w éi 鸟ni ǎo ,其q í名m ín ɡ为w éi 鹏p én ɡ。
鹏p én ɡ之zh ī背b èi ,不b ù知zh ī/其q í几j ǐ千qi ān 里l ǐ也y ě;怒n ù而ér 飞f ēi ,其q í翼y ì/若ru ò垂chu í天ti ān 之zh ī云y ún 。
是sh ì鸟ni ǎo 也y ě,海h ǎi 运y ùn /则z é将ji ān ɡ/徙x ǐ于y ú南n án 冥m ín ɡ。
南n án 冥m ín ɡ者zh ě,天ti ān 池ch í也y ě。
《齐q í谐xi é》者zh ě,志zh ì怪ɡu ài 者zh ě也y ě。
《谐xi é》之zh ī言y án 曰yu ē:“鹏p én ɡ/之zh ī徙x ǐ于y ú南n án 冥m ín ɡ也y ě,水shu ǐ击j ī/三s ān 千qi ān 里l ǐ,抟tu án /扶f ú摇y áo 而ér 上sh àn ɡ者zh ě/九ji ǔ万w àn 里l ǐ,去q ù/以y ǐ六li ù月yu è息x ī者zh ě也y ě。
《礼记》:大传的全文
礼:不王不禘。
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
诸侯及其大祖,大夫士有大事,省于其君,干祫,及其高祖。
牧之野,武王之大事也。
既事而退,柴于上帝,祈于社,设奠于牧室。
遂率天下诸侯,执豆笾,逡奔走;追王大王亶父、王季历、文王昌;不以卑临尊也。
上治祖祢,尊尊也;下治子孙,亲亲也;旁治昆弟,合族以食,序以昭缪,别之以礼义,人道竭矣。
圣人南面而听天下,所且先者五,民不与焉。
一曰治亲,二曰报功,三曰举贤,四曰使能,五曰存爱。
五者一得于天下,民无不足、无不赡者。
五者,一物纰缪,民莫得其死。
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
立权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别衣服,此其所得与民变革者也。
其不可得变革者则有矣: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
同姓从宗,合族属;异姓主名,治际会。
名著,而男女有别。
其夫属乎父道者,妻皆母道也;其夫属乎子道者,妻皆妇道也。
谓弟之妻「妇」者,是嫂亦可谓之「母」乎?名者人治之大者也,可无慎乎?四世而缌,服之穷也;五世袒免,杀同姓也。
六世,亲属竭矣。
其庶姓别于上,而戚单于下,昏姻可以通乎?系之以姓而弗别,缀之以食而弗殊,虽百世而昏姻不通者,周道然也。
服术有六:一曰亲亲,二曰尊尊,三曰名,四曰出入,五曰长幼,六曰从服。
从服有六:有属从,有徒从,有从有服而无服,有从无服而有服,有从重而轻,有从轻而重。
自仁率亲,等而上之,至于祖,名曰轻。
自义率祖,顺而下之,至于祢,名曰重。
一轻一重,其义然也。
君有合族之道,族人不得以其戚戚君,位也。
庶子不祭,明其宗也。
庶子不得为长子三年,不继祖也。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
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
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者,百世不迁者也。
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
尊祖故敬宗。
敬宗,尊祖之义也。
有小宗而无大宗者,有大宗而无小宗者,有无宗亦莫之宗者,公子是也。
公子有宗道:公子之公,为其士大夫之庶者,宗其士大夫之适者,公子之宗道也。
《礼记》原文与译文
WORD 格式可编辑《礼记》礼记·曲礼【原文】《曲礼》曰:毋不敬① , 俨②若思 , 安定辞③。
安民哉!【注释】①敬:尊敬 , 严肃。
②俨:与 " 严 " 同 , 端正、庄重之意。
③辞:所说的话。
【译文】《曲礼》一书上说:凡事都不要不恭敬 , 态度要端庄持重而若有所思 ; 言辞要详审而确定。
这样才能够使人信服。
【原文】敖①不可长 , 欲不可从② , 志不可满 , 乐不可极。
【注释】①敖:与 " 傲 " 同 , 骄傲之意。
②从:与 " 纵 " 同 , 不加约束之意。
【译文】傲慢不可以滋长, 欲望不可以不加约束, 意志不可以自满 , 欢乐不可以走向极端。
【原文】贤者狎①而敬之 , 畏②而爱之。
爱而知其恶 , 憎而知其善。
积而能散 , 安安而能迁③。
临财毋苟得 , 临难毋苟免。
很④毋求胜 , 分毋求多。
疑事毋质⑤ , 直而勿有。
【注释】①狎:与人亲近之意。
②畏:承认。
③安安:前一 " 安 " 是动词 , 满足之意 ; 后一 " 安 " 是名词 , 指感到满足的事物。
迁:改变之意。
④很:与 " 狠 " 同 , 凶残的样子。
⑤质:肯定之意。
【译文】比我善良而能干的人要和他亲密而且敬重他 , 承认而又爱慕他。
对于自己所爱的人 , 要能分辨出其短处 ; 对于厌恶的人 , 也要能看出他的好处。
能积聚财富就要能分派财富以迁福于全民。
虽然适应于安乐显荣的地位 , 但也要能适应不同的地位。
遇到财物不随便取得 , 遇到危难也不随便逃避。
意见相反的 , 不要凶残压服人家 ; 分派东西 , 不可要求多得。
自己也不肯定的事 , 不要乱作证明。
已经明白的事理 , 也不要自夸早已知道。
专业技术分享WORD 格式可编辑【原文】若夫坐如尸① , 立如齐②。
礼从宜, 使从俗。
【注释】①尸:活着的晚辈扮作先祖的样子代其祭寿的人。
礼记 一则 教案
礼记一则教案标题:礼记一则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礼记》的作者、内容和意义。
2. 掌握《礼记》中的基本礼仪知识。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教学重点:1. 理解《礼记》的背景和作用。
2. 分析《礼记》中的一则故事,并理解其中的道理和智慧。
3. 运用创造性思维,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入《礼记》的概念和背景,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 提问:你们对《礼记》有了解吗?你们觉得它的作用是什么?2. 了解《礼记》(10分钟)- 介绍《礼记》的作者和内容,简要解释《礼记》的作用和意义。
- 分享一些与《礼记》相关的有趣故事或文化背景,增加学生的兴趣。
3. 分析一则故事(15分钟)- 阅读并分析《礼记》中的一则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和智慧。
- 提问学生:你们从这则故事中学到了什么?你们有没有类似的经历或观点?4. 创造性思维活动(15分钟)- 分组讨论或单独思考:如果你要编写一则现代版的《礼记》,你会选择哪个场景或故事,并加入什么样的教训和智慧?-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分享自己的见解,并互相交流讨论。
5. 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思考,强调礼仪的重要性和价值。
-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的礼仪知识,培养良好的社交习惯。
教学资源:- 《礼记》相关的故事和文本摘录。
- PPT 或黑板/白板、书籍等教学辅助工具。
- 学生参考资料和讨论指导材料。
教学评估方法:- 课堂参与和讨论表现评估。
- 创造性思维活动的成果评估。
- 书面作业、小组讨论或个人陈述等方式的形成性评估。
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礼记》或相关的文化经典书籍,扩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文化展览,体验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 设计更多的与《礼记》相关的创造性活动或项目,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和思考。
《礼记》中的小故事
《礼记》中的小故事
《礼记》是一部珍贵的经典著作,其中收录了众多的故事和典例。
其中一则小故事,让人们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相处应该以诚信为基础。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做鲁班的木匠,他享有盛名,所造的器物
受到了人们的一致好评。
有一天,鲁班修建了一座桥,想要测试这座
桥的质量,便邀请过往的行人去测试。
他要求每个人经过桥时都要留
下一文钱,作为测试的费用。
行人们都答应了,但是有一个人却没有
答应,只是跨过了桥,径自走了。
鲁班看到这个行人的行为,非常气愤,认为这个人不守信用,便
把他告到了官府。
官府问这个人是否有经过桥,他承认经过了,但是
没有支付费用。
鲁班便要求官府惩罚他,但是官府问这个人为什么不
支付测试费用,他回答:“桥修得太好了,我没有感到抖动,所以没
有必要支付费用。
”
这个人的回答让鲁班非常惊讶,他认为这个人是有道理的。
于是,他退还了除这个人外所有人的费用。
从此以后,鲁班对于修建桥梁更
加谨慎,以求打造更加坚固的桥梁,让行人更加安全。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诚信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人如果失信于人,不仅有可能会失去声誉,还会失去别人的
信任,影响到自己的工作和人际关系。
因此,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诚信,遇事说实话,做人要讲信用,不虚假夸张,不欺诈行骗。
只有这样,
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从而更好地与人交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礼记》一则
教学设计分析
1、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七年级语文教材
(2)年级:七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六单元第二十九课
(5)教学时间:40分钟
教学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学习
教学重点
1、掌握重点字词意思
2、准确翻译全文
3、赏析句子
教学时数
1课时
学过程教
一、导入新课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
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玉不琢不成器;人
不学,不知道”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
二、知作品
1、学生汇报搜集到的有关《礼记》,领悟为学之道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它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成为“经”,把孔子的弟子对“经”的解说称为“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礼记》的内容分为两大类:一是关于利乐的一般理论文章,而是关于礼乐制度的文章。
2、了解《学记》
《虽有佳肴》节选自《学记》。
《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
《学记》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阐述。
3、知道题目《虽有佳肴》的由来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字形,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2、学生朗读课文,把握节奏、重音、停顿,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3、师生配乐朗读,读出最佳效果
四、疏通文意
1、同学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集体讨论这篇文章的大意。
2、请几位组长代表各组将讨论结果给大家看,其他同学指正。
3、重点字词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精美可口的鱼、肉,如果不吃,就不能知道它的味美。
即使有好到极点的道理,如果不学,就不能知道它的味美。
①虽:连词,表示假设,相当于“即使”。
②嘉:好。
③肴:鱼、肉之类的熟食。
④弗:副词,不。
⑤食:动词,吃。
⑥其:代词,用作定语,相当于“它的”。
⑦旨:味美。
⑧至道:好到极点的道理。
⑨善:好,美妙。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知识的不足,教育别人之后才能至道自己还有迷惑不解之处。
知道自己知识不够,然后才会从自身找原因;知道困惑,然后才会自己发奋图强。
①是故:连词,表示前后语义的因果关系,可以译为“因此”。
②困:困惑,不通。
③反:反省。
④强:勉励,努力。
【故曰:教学相长也。
】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
长:推进、促进。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尚书》中的《说命》篇说:“教育别人,是学习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①兑:同“说”。
②学:教导。
③其:表示推测的语气。
可以译为“大概”“也许”“可能”。
④之:结构助词
五、理解课文内容
1、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明确:教学相长。
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
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2、开头“虽有佳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类比论证,引出“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
3、本文观点明确,逻辑严密,结合课文内容加以分析
明确:本文开头运用类比的手法,从“佳肴弗食不知其旨”引申出“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
接着讲到教与学的关系,一个人只有“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最后点明观点“教学相长”。
文章短小精悍,逻辑严密,有条有理。
六、拓展提高
积累《学记》中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