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酶微生物的分离与筛选实验报告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酶微生物的分离与筛选

组别:第6组

组长:冯建阳

组员:崔国强、石勇、于锦

项目:产纤维素酶的筛

选与分离

时间:2014年5月11日

一、实验目的

1.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出可以产生纤维素酶的菌种。

2.掌握菌种的筛选方法以及菌种的鉴定方法。

3.掌握培养基的设计和配置。

4.熟练掌握无菌接种技术,微生物分离筛选技术和微生物形态观察技术。

5.学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报告的书写规范。

二、实验原理

纤维素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含量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探索纤维素资源的有效利用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纤维素酶最早是1904年在蜗牛消化液中首次发现,由多种组分组成的一个复杂酶系,为水解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的一组酶的总称。纤维素酶的来源很广泛,自然界中能产生纤维素酶的物种非常多,合成的纤维素酶在组成上有显著的差异,对纤维素的酶解能力也大不相同。在过去的半个世纪内,人们在各种原生动物、圆虫类、软体动物、甲壳类、昆虫、藻类、真菌类、细菌及放线菌中都发现了纤维素酶。近年来陆续在古菌中也发现很多纤维素酶的存在。

菌种采集:产纤维素酶细菌的采集选择在纤维素含量较高的地方,如花园表层土壤、腐烂的木头、造纸厂废水及反刍动物的瘤胃及其排泄物等。本次实验拟从森林土及朽木中获得产酶菌株。

采样的土层太深则厌氧菌占优,而浅层土受紫外线照射,细菌难以存活。故实验选取距表层土壤10cm处的土壤进行筛选。

纤维素刚果红培养基筛选菌种的原理:

1、刚果红可以跟大分子多糖牢固结合。

2、纤维素是大分子多糖,跟刚果红牢固结合。

3、纤维素酶降解平板中的纤维素小分子糖,那么刚果红无法与小分子糖结合,就被洗脱下来,呈现透明圈。

4、在通常的纤维素刚果红培养基筛选菌种的程序中,先用含有纤维素的平板培养菌,等菌长出来后,把菌体刮离,然后加入刚果红染色10-15分钟,再用NaCl冲洗2-3次,产生透明圈的就是能水解纤维素的菌。

三、实验步骤

(一)菌种的采集

采集人民公园距湿润的表层10cm处的土壤样本40g左右,用研钵研成粉末称取1g样本加入灭菌的250mL锥形瓶中,加入99mL无菌水摇匀静置。

(二)菌种初筛

1.按照配方配制200mL CMC培养基,取1 X 250mL空锥形瓶和6 X 15mL试管,塞上棉塞并用报纸、棉线包扎,用报纸、棉线将试管包扎成一捆;取12套培养皿码齐包扎。将上述器材与培养基、无菌水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

2.于无菌台上倒9个CMC培养基备用。

3.另取6支15mL经灭菌的试管,用移液枪吸取土壤溶液(上清液)1.000mL加入1号试管,加无菌水9.000mL。混匀后吸取1.000mL加

入2号试管,重复上述操作,进行6次梯度稀释。

4.待CMC培养基冷却后,在超净工作台分别吸取104、105、106倍稀释液0.100mL于CMC培养基上稀释涂布,每种稀释液涂布三份。

5.将上述培养基置于37℃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标记菌落并记录各菌落形态(菌落高度、质地、颜色、气味、着生状态、边缘及表面纹理等)

6.配制200mL刚果红家别培养基,与三套培养皿一起121℃灭菌20min。

7.在无菌操作台上倒3个鉴别培养基备用。

8.将各菌落用牙签接种到冷却了的刚果红鉴别培养基上,37℃培养24h,挑选5株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最大的菌株进行摇瓶复筛。(三)酶活力测定

以水解圈直径与菌落直径的比值(D/d)作为判别指标,观察哪个浓度的酶活力比较大

(四)菌种复筛

1.配制500mL基础发酵培养基,分装到5只250mL的锥形瓶中,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

2.将初筛得到的菌株用接种环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上(2环),37℃、150r/min下培养2—3天,转入4℃冰箱保藏。

四、培养基及仪器设备

初筛与复筛菌株所用的培养基:

1、初筛

CMC培养基:CMC 5g、蛋白胨1 g、FeSO4·7H2 O 0.005 g、NaCl 0.25 g、琼脂粉10g 于1000mL锥形瓶中加蒸馏水至500mL、调节pH 7.2~7.6,加棉塞121℃灭菌20min。

刚果红培养基: (NH4)2S04 2 g,MgS04·7H20 0.5 g,K2HP04 1 g,NaCl 0.5 g,微晶纤维素2 g,刚果红0.4 g,琼脂20 g,加水至1000 mL。

无菌水:取1只1000mL的锥形瓶,各加水1000mL,加棉塞与CMC 培养基一起灭菌20 min。另取1只250mL空锥形瓶、6支15mL试管和12套培养皿灭菌备用。

2、复筛

基础发酵培养基:羧甲基纤维素钠10g,蛋白胨10g,KH2PO4 19,MgSO4 0.29,Nacl 10g水1000mL,pH调至7,121℃灭菌20min 五、实验结果

六、误差分析

1、在配置培养基过程中,由于实验器材条件限制导致药品的称量不准确,造成培养基成分误差。

2、在接种过程中,由于无菌操作台可能被杂菌污染,导致培养基接

种造成污染。

3、由于复筛时透明圈的大小不是很明显,只能根据肉眼观察,选取水解能力强的菌种进行培养,可能造成实验误差。

七、实验体会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设计实验,还充分锻炼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在设计实验过程中,不仅要查阅大量的资料,还要考虑实验室实验条件的限制。由于实验量大,不仅需要我们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还要我们组员有组织有秩序的进行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