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课件
利奈唑胺在血液科的应用进展39页PPT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
一例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分析
一例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分析一、案例背景知识简介利奈唑胺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新型唑烷酮类抗菌药物,广泛用于治疗革兰阳性菌感染[1],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ASA)、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等[2]。
利奈唑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可逆性的骨髓抑制,包括贫血及血小板减少,其中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为13.8%~60.5%[3]。
本文通过追踪一例高度怀疑利奈唑胺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的住院患者,分析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利奈唑胺之间有无关联性,加强对利奈唑胺致不良反应的用药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二、病例内容简介患者,女,84岁,以间断咳嗽、痰多10天,加重伴呼吸困难8天为代主诉入院现病史:10天前可疑受凉后出现咳嗽,伴咳痰,为黄白色黏痰,粘稠不易咳出,伴乏力、懒言,无发热、咯血,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意识较前无明显变化(痴呆状),家属给予吸氧治疗,症状较前未见明显好转;8天前出现气促、呼吸费力,伴意识障碍,表现为呼之不应,余症状同前,为求进一步治疗急呼120,院前指尖血氧饱和度为80%,立即给予气管插管并呼吸机辅助通气后血氧饱和度升至96%,急诊完善相关检查后以“呼吸衰竭”收入EICU。
入EICU后予以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感染治疗。
患者肺泡灌洗液回示金黄色葡萄球菌,予以加用万古霉素抗感染,后出现拔管困难2天前转入我科进一步治疗。
入科后予以呼吸机辅助通气、美罗培南、利奈唑胺抗感染、化痰平喘、抗凝抗聚、营养支持等治疗。
既往史:“高血压病、冠心病”病10年余,口服“氯吡格雷片75mg qd、倍他乐克47.5mg qd、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 qn 口服”治疗;“2型糖尿病”10余年,近期进食差,未使用胰岛素及降糖药物,监测餐后血糖8mmol/l左右个人史,过敏史,家族史无特殊入院查体:查体:T:37.0℃,P:99次/分,BP:132/56mmHg,R:15次/分,SpO2:98%(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2021.11.21血常规+CRP: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2.3% 偏高, C反应蛋白37.69 mg/l;PCT:1.3ng/ml。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
3. Chen CRisk factors for thrombocytopenia in adult chinese patients receiving linezolid therapyCurr Ther Res Clin Exp. 2012 Dec;73(6):195-206
4. Kalil AC.Linezolid versus vancomycin or teicoplanin for nosocomial pneumoni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Crit Care Med. 2010 Sep;38(9):1802-8.
24O600ml; 25O600ml;
PLT PLT PLT
�
2.4%--31.3%
PLT
7.5%--48%
A
B
C
PLT
PLT> . <
75%
<
< 75%.
MetaHAP (RR=1.93; 95% CI= 1.302.87; p =0 .001)1 ;MRSA 4.82% vs 0.75%2.
1.Kalil AC.Linezolid versus vancomycin or teicoplanin for nosocomial pneumoni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Crit Care Med. 2010 ;38(9):1802-8. 2. Bounthavong M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inezolid in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 complicated skin and soft tissue infection (cSSTI): a meta-analysis. Curr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通用课件
利奈唑胺对DNA和RNA的合成也有抑 制作用,从而影响细菌的复制和转录 。
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利奈唑胺能够抑制细菌细胞壁肽聚糖 的合成,导致细菌细胞壁缺损,水分 由外环境不断渗入高渗的菌体内,致 细菌膨胀、变形死亡。
药物适应症
用于治疗耐万古霉素的屎肠球菌 引起的感染,包括并发的肺炎、 心内膜炎、腹膜炎及败血症等。
血小板减少的发生机制
利奈唑胺通过抑制骨髓中血小板生成 和破坏血小板,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 。
此外,利奈唑胺还可能影响血小板的 功能,包括聚集和释放反应,从而加 重血小板减少的严重程度。
血小板减少的严重程度与影响
01
02
03
04
轻度血小板减少可能导致皮肤 黏膜出血,如瘀点、瘀斑等。
中度血小板减少可能导致鼻出 血、牙龈出血等症状。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通用课件
目 录
• 利奈唑胺简介 •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机制 •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诊断与监测 •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治疗与预防 •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病例分享与讨论
01
利奈唑胺简介
药物作用机制
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抑制DNA和RNA合成
利奈唑胺通过抑制细菌核糖体蛋白合 成,从而发挥抗菌作用。
启示
临床医生在使用利奈唑胺时应充分了解其不良反应,尤其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对于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应 加强监测和评估,确保患者安全。同时,应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认知和警觉性。
THANKS
感谢观看
病例选择与介绍
病例1
患者男,52岁,因肺部感染使用利奈唑胺600mg/12h,用药14天后出现血小板 减少,最低至28×10⁹/L。
病例2
利 奈 唑 胺PPT课件
药物-食物相互作用
4.当使用利奈唑胺 时应避免使用大 量酪胺含量高的 食物和饮料
发酵过或风干的肉类、泡菜 酱油、生啤、红酒
6
临床应用
配伍禁忌
两性霉素B、氯丙嗪、 磺胺甲噁唑、地西泮、
红霉素、苯妥英钠
配伍
葡萄糖注射液 乳酸钠林格
药物介绍
药理
药效学
本药为噁唑烷酮类抗生素
对革兰阳性菌(耐甲氧 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屎 肠球菌、肺炎链球菌等)
药动学
药峰值
静脉用药:达峰时间0.51h 口服用药:给药后1-1.5h达 血药峰浓度,对金黄色葡萄 球菌起效时间为36-60h
有强大的体液和组织穿透 力,尤其是肺组织
氯化钠注射液
7
不良反应
1.腹泻、恶心呕吐、头痛皮疹(常见) 2.血小板减少症 3.乳酸酸中毒或低碳酸血症 4.心血管系统:心动过缓、高血压 5.周围神经病和视神经病(有的进展至失明)
8
护理
1.用药方法:12h一次,每次600mg。输注时间控制
在60-90min。不可与其他静脉给药串联, 注前后使用5%GS或0.9%NS冲管
利 奈 唑 胺 L/O/G/O
1
内容
1
药物介绍
2
临床应用
3
不良反应
4
护理
2
药物介绍
静脉
口服
药品名称:利奈唑胺(Linezolid) 规格:300ml:600mg
辅料为枸櫞酸钠、枸櫞酸、葡萄糖和水。钠离子含量为0.38mg/ml
避光,密封,在15-30°C(59-86°F)条件下保存。避免冷冻。
血小板减少症ppt课件
缺乏有效治疗手段
目前针对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手段 有限,许多患者对现有治疗反应不 佳,因此需要研发新的治疗策略。
临床研究难度
由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数量相对 较少,开展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较为 困难,需要采取多中心合作的方式 。
对未来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建议
加强基础研究
01
进一步深入对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发现新
治疗方案选择
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因、并发症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对于急性型血小板减少症,应优先考虑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对于慢性型 血小板减少症,可选择使用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等药物治疗。
对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可选择使用免疫球蛋白或血浆置换等免疫治疗;对于脾 切除手术适应症的患者,可选择手术治疗。
的治疗靶点,为新药研发提供理论支持。
开展多中心合作
02
通过开展多中心合作,共享研究资源和数据,加速临床研究的
进程。
提高临床医生的认识
03
加强对临床医生的培训,提高他们对血小板减少症的认识和诊
断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建议。
THANKS
感谢观看
靶向治疗
针对特定基因突变或特定生物标志物的靶向治疗正在研究 中,有望为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治疗 方案。
免疫治疗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血小板减少症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 包括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抑制治疗和针对肿瘤相关 血小板减少症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
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疾病异质性
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复杂,存在多种不同的疾病类型 和亚型,这给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开展定期筛查
鼓励居民定期进行体检,对血小板减少症进 行筛查。针对高危人群,如患有免疫性疾病 、病毒感染、长期使用某些药物等,应加强 筛查力度。
重症患者使用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1例
板减少因素进行分析,主 要 集 中 于 严 重 感 染 (细 菌 、病 毒 、真
菌 、寄生虫等)、溶 血 性 尿 毒 综 合 征 、血 管 性 血 友 病 、噬血细胞
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抗 磷 脂 综 合 征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 血 、E v a n 's 综 合 征 、系 统 性 红斑狼疮、类 风 湿 性 关 节 炎 、原发免
患 者 ,男 ,6 4 岁 ,体 质 量 70 k g ,因 “因 右 小 腿 破 溃 、疼 痛 1 周 ,流 血 不 止 1 h ”于 2 0 1 9 年 6 月 1 7 日收住我院骨三科。 人 院 后 予 对 症 换 药 处 理 ,发 现 患 者 腹 胀 明 显 ,出现腹泻,继而血 压难以维持,予 积极补液、对症支持治疗后无明显好转。患者 脑 萎 缩 1 7 年 ,心力衰竭、胸 腔 积 液 1 年 ,2012年行双侧胚腓骨 下段骨折钢板内固定术,术后发生右侧钢板断裂。否认传染病 史 ,预防接种史不详,否认输血史、否认食物或药物过敏史。查 体:一般情况差,嗜 睡 状 ,查体配合,自诉腹胀较前稍缓解。面 罩吸氧5 L /m i n ,呼 吸 1 8 次/ m i n ,S P 0 2 8 8 % ,听诊双肺呼吸音稍 低 ,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B P 78/46 m m H g ,腹 胀 ,腹肌稍紧,脐 周 压 痛 ,无 反 跳 痛 ,肠 鸣 音 活 跃 。双 下 肢 可 见 花 斑 ,右小腿下段 后屈畸形,下 段 皮 肤 可 见 约 4 c m x 5 c m 、3 c m x 3 c m 皮肤破 溃 ,流血。右 小 腿 下 端 皮 温 高 ,创 口 触 压 痛 ,未 触 及 骨 擦 感 。 E C G 示 :窦 性 心 率 ,H R 9 6 次/m i n ,律 齐 。诊 断 :(1)休克原因 待查(低血容量性?感染性?);(2)腹 胀 、腹泻查因;(3)右小腿 下 段 皮 肤 软 组 织 破 溃 并 感 染 ;(4 ) 双 侧 胫 腓 骨 陈 旧 性 骨 折 ; (5 )慢性心力衰竭;(6 )胸腔积液。考虑患者血压低,随时可能 出现呼吸、心 跳 骤 停 , 6 月 1 8 日 转 人 重 症 医 学 科 。血压维持 差,氧合差,意识嗜睡,行 气 管 插 管 ,呼吸机辅助呼吸。结合病 史 考 虑 为 肠 道 感 染 ,感 染 严 重 ,已 出 现 感 染 性 休 克 ,予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钠0.5 g 静 脉 滴 注 每 6 小 时 1 次抗感染治疗,予抑酸 护 胃 、营 养 支 持 、维 持 水 盐 电 解 质 平 衡 对 症 支 持 治 疗 。6 月 1 9 日感染指标升高明显,考虑存在右下肢皮肤软组织感染,给 予 盐 酸 万 古 霉 素 〇.5 g 静 脉 滴 注 每 1 2 小 时 1 次抗感染 治 疗 。 6 月 2 5 日患者血肌酐降至正常,调 整 万 古 霉 素 1.0 g 每 1 2 小 时 1 次 ,加强抗感染治疗。7 月 5 日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和万 古 霉 素使用超14 d ,患者体温高峰及感染指标情况较前明显好 转 ,更换为克林霉素〇.9 g 静脉滴注每6 小 时 1 次抗感染治疗, 同时加用氟康唑200 m g 静 脉 滴 注 每 天 1 次抗真菌治疗。7 月
利奈唑胺注射液致重度血小板减少1例
中图分类号:R994.11 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2-8629(2017)04-0254-01 •个案分析•利奈唑胺注射液致重度血小板减少1例陈芳张弛崔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药学部,上海200125)病例:患者,男,58岁。
因“发热伴咳嗽、咳痰3周,痰中带血丝”人院。
患者3周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咳白色脓痰,外院就诊查胸部C T示:右下肺感染(范 围较前稍增大)伴两侧胸腔少量积液;左下肺纤维灶,先后予头孢唑肟钠、甲磺酸左氧氟沙星、奥硝唑、比阿 培南、万古霉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具体剂量不详)等抗感染,氨溴索注射液(沐舒坦)化痰等对症支持治 疗,症状未见缓解,仍反复发热。
后人我院急诊就诊,给予注射用去甲万古霉素0.8 g每12 h1次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吡肟2.0 g每12 h1次1次静脉滴注抗感染,体温未下降,收治呼吸科病房。
患者曾于2004年行 胃癌根治术,并有青霉素过敏史。
人院诊断为右肺肺炎,右 肺占位待排,1癌根治:后。
人院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 14.05x109.L-1,嗜中性细胞 87.8%,血红蛋白 85 g.L-1,血小板计数216x10、L-1,高敏C反应蛋白107.0 mg•L-1,降钙丐素原2.16 ng•mL-1,肌酐61.0 pmol•L-1。
人院初给予 患者0.9%生理盐水250 mL+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 1g每12 h1次、0.9%生理盐水250 mL+注射用万古霉素 0.5 g每6 h1次静脉滴注抗感染,0.9%生理盐水100 mL+ 注射用氨溴索60 m g每日1次静脉滴注化痰治疗3治疗5日后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5.21x109_L-1,嗜中性细胞 87.5%,血红蛋白79g-L-1,血小板计数144x109i L-1,降 钙丐素原1.1n g-mL-1,高敏C反应蛋白65.8 m g-L-1。
痰培 养白色念珠菌生长,医师考虑患者抗感染效果不佳,因此将万古霉素调整为利奈唑胺注射液(Fresenius Kabi K,批号:16I05U09)0.6 g每12h静脉滴注,并加用莫西沙星注射液0.4 g每日1次静脉滴注、氟康唑注射液0.2g 每日1次静脉滴注联合抗感染治疗。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在ICU临床实践中,遇到不明原因的血小板减少,临床医生往往会主动与临床药师交流药源性血小板减少,并咨询临床药师协助排查可疑的药物。
很多药品说明书都提示有血小板减少的不良反应,若单纯根据说明书处理临床用药问题,常常感觉棘手。
如何根据药物导致血小板减少的特点,快速定位可疑药物,协助临床医生优化用药方案,是临床药师的职责。
笔者就总结临床观察两例使用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导致的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特点,为临床药师快速筛查导致血小板减少的药物提供理论参考。
表12例使用患者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导致的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特点血小板减少通常定义为血小板计数<150´109×L-1,在ICU患者中很常见,发生率大约为35-45%,最常见的病因为脓毒症,占据48%,而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Drug 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DIT)约为16%[1]。
不同的药物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不同。
一项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复杂皮肤软组织感染的研究发现利奈唑胺导致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高于万古霉素(4.82% vs 0.75%)[2]。
一般来说,DIT在服用一种以前使用过的药物后2-3天内,血小板计数会迅速下降;或在开始一种新药后7天或更短的时间内发生血小板减少。
当药物停止时,血小板计数在1-10天内迅速增加[3]。
回顾2例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的病例,发现使用万古霉素的患者1天后发生血小板减少,停药后3天血小板恢复正常。
而使用利奈唑胺的患者在停药13天后,血小板才恢复正常水平。
二者诱导血小板减少的不同表现形式是否与机制有关?对此,进行深入的分析。
目前认为DIT的机制主要有免疫性和骨髓抑制性,其中以免疫介导机制多见[3]。
多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生在用药24 h至7 d以内,骨髓抑制多在疗程后期剂量足够时发病。
根据不同的免疫介导可能机制,主要分为6类,包括半抗原依赖性抗体、奎宁类药物、非班型药物、药物特异性抗体、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见表2[4]。
利奈唑胺致老年肺部感染患者血小板减少1例报告
[ 参考文献]
1 akwk A, t ai W.Lnzl — f i oi e d 曲松、 哌拉西林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 均无效。 化痰药与利奈 唑胺 之间均不 存在相 互作 [ ] Jn o si Se n K 行痰细菌及霉菌培养 提示有屎肠球菌及 白
RBC 2 4 × 1 /L,HB 5 .3 0 8 L,P LT 5 × 9
[ ] Sees L o e Maa sK l 3 tvn ,D t r D t B, dr —e— a
l v K.A e iw o i z ld: h rt r ve f lne oi t e f s i
7×1 L, 2 g P T 1 8×1 9L。 包括贫血 、 白细 胞下 降、 小板 减少 , 血 院。入院诊断 :1 慢性 肾功 能不全, () 肾功 23 0 / HB 8 /L,L 1 0/ 制 , 复查胸 片报告 右上肺及 右下肺 感染较 前 其发生率约 为 1 ~1% J其 中以皿小 % 3 , 能衰 竭 期 ; 2 高 血 压 3级 ( 高 危 ) () 极 ;
体 温最 高达 3. 86℃, 伴咳嗽, 咯淡黄色黏
痰 。查体 : 咽无红肿, 双侧扁桃体不大。两
查 血 常 规 提 示 白 细 胞 ( C) 1. × WB 39
,
情况者 : 药超过 2周 ; 用 以前 有过骨髓 抑
制病史 ; 合并使用能够引起骨髓抑制的其 他药物 ; 患慢性感染 既往或 目前合并使用
陈铖
苏伟
1 病 例 资 料
制作用的药物 , 故考虑血小板减 少系利奈 疹 等 过 敏 反 应 及 胃 肠 道 功 能 紊 乱 唑胺所致 , 遂停用 该药。后经输 注血 小板
利奈唑胺致超高龄患者血小板减少4例
利奈唑胺致超高龄患者血小板减少4例尹冬华;周辰;潘晓东;赵慧娟【期刊名称】《实用老年医学》【年(卷),期】2012(026)003【总页数】2页(P257-258)【作者】尹冬华;周辰;潘晓东;赵慧娟【作者单位】210024 江苏省南京市,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干部保健科;210024 江苏省南京市,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干部保健科;210024 江苏省南京市,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干部保健科;210024 江苏省南京市,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干部保健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58.2利奈唑胺是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的新型噁唑烷酮类抗菌药,2000年在美国首先上市,我国于2007年9月应用于临床[1-2]。
我科的住院患者绝大部分年龄>90岁,2009年应用利奈唑胺以来,4例出现血小板减少的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例1:男,102岁,2008年以来因“认知功能持续减退”合并冠心病、心绞痛、心功能不全、前列腺增生、胸腺瘤等一直住院治疗。
入院后行鼻饲,改善心功能以及促智、改善颅脑血供和营养神经等治疗。
由于患者长期卧床,2011年2月1日患者出现低热、躁动,胸部CT检查提示两肺感染,痰培养提示铜绿假单胞菌优势生长,先后经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抗炎,氨溴索痰,肠内营养支持等治疗。
但患者持续性发热,痰培养仍为铜绿假单胞菌优势生长,2011年2月15日单用利奈唑胺600 mg,静脉滴注,12 h 1次,7 d后症状消失,体温正常,痰培养阴性停药。
用利奈唑胺前血小板83×109/L,血常规监测,2011年2月22日(停用利奈唑胺第1天)血小板78×109/L,2011年2月27日(停用利奈唑胺第5天)23×109/L,考虑为利奈唑胺所致血小板减少。
由于患者超高龄且合并诸多疾病,为预防出血,紧急输注血小板悬液10 U。
2011年2月28日复查血常规示血小板52×109/L,2011年3月2日复查血常规示血小板72×109/L。
新药“利奈唑胺”的详细介绍PPT课件
1. 摘自CDC. Available at: /ncidod/dhqp/ar_mrsa_ca_clinicians.html#1. 2. Tambyah PA, et al. 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 2003;24:436-8. 3. Campbell AL, et al. 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 2003;24:427-30.
20
04
MRSA在全球广泛流行1
全球MRSA菌血症的比例不断增高2
意大利: 50% 希腊: 34% 英国: 27% 法国: 21% 西班牙: 19%
我国?
香港: 74% 日本: 72% 新加坡: 62% 台湾: 61%
美国: 34%
南非: 42% 阿根廷: 43% 智力: 45% 巴西: 34% 墨西哥: 11%
中国CHINET(2006)
%
MRSA 在中国
不同病房中的MRSA的检出率
(1995~2006 25374株金葡菌 MRSA检出率65.3%)
90
MRSA
检 出 率 ( )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肤
急
儿
鼻
内
高
伤
皮
门
中国CHINET(2006)
眼
耳
烧
外
IC U
科
诊
童
科
科
干
科
MRSA感染的控制
• 大范围控制MRSA感染的措施1,2
• 筛选高危患者 • 提高菌株分离技术 • 将培养阳性的患者分类集中 • 消除定植问题 • 接触MRSA后的跟踪观察 • 规范微生物操作流程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
使用利奈唑胺过程中,应密切监测 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如出现不适 症状应及时就医。
02 利奈唑胺与血小板减少症 的关系
血小板减少症的定义与症状
定义
血小板减少症是指血液中血小板 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导致止血功 能受损。
症状
可能出现皮肤瘀点、瘀斑、牙龈 出血、鼻出血等症状,严重时可 导致内脏出血、颅内出血等危及 生命。
支持治疗
如止血、抗感染等,对症治疗以缓解症状。
预防措施
定期监测血常规
01
在使用利奈唑胺过程中,定期监测血常规,以便及时发现血小
板减少。
避免使用其他药物
02
避免同时使用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药物,如磺胺类药物、青
霉素等。
注意观察出血症状
03
密切关注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如皮肤瘀斑、牙龈出血等,及时
发现及时处理。
利奈唑胺能够抑制细菌DNA和RNA的 合成,从而阻断细菌的复制和转录过 程。
破坏细菌细胞壁
利奈唑胺能够破坏细菌细胞壁,导致 细菌细胞壁缺损,水分由外环境不断 渗入高渗的菌体内,致细菌膨胀,变 形死亡。
药物应用领域
01
02
03
感染性疾病治疗
利奈唑胺主要用于治疗革 兰氏阳性菌引起的感染性 疾病,如肺炎、皮肤软组 织感染、心内膜炎等。
鉴别诊断
需与其他导致血小板减少的疾病相鉴 别,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 生障碍性贫血等。
04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 治疗与预防
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
用于治疗利奈唑胺引起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通过抑制免疫反应, 减少对血小板的破坏。
免疫抑制剂
如环孢素、环磷酰胺等,用于抑制过度免疫反应,减少血小板破坏。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病例报告1例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病例报告1例利奈唑胺是一种广谱的抗真菌药物,常用于治疗念珠菌感染等真菌相关疾病。
然而,近年来关于利奈唑胺引发血小板减少的报道越来越多。
本文通过报告一例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病例,讨论其原因、诊断和治疗。
我院收治了一名62岁的女性患者,主诉出现多发性瘀斑和皮下出血,伴有乏力、头晕等症状。
该患者患有前列腺癌,正在接受化疗和放疗治疗,此次入院前亦使用了利奈唑胺治疗念珠菌感染。
体格检查发现患者的皮肤多处有明显瘀斑,并出现了几个直径约为1-3cm的皮下出血点。
血常规检查显示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仅为40×10^9/L,明显低于正常范围。
在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后,我们注意到在使用利奈唑胺后,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开始下降。
于是,我们怀疑其血小板减少可能与利奈唑胺治疗有关。
为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相关检查。
血小板骨髓象显示患者的骨髓中有一定程度的血小板减少,而其他造血细胞数量正常。
骨髓穿刺检查未见异常增生或异常细胞。
除此之外,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等其他检查结果都在正常范围内。
因此,我们最终确定患者的血小板减少与利奈唑胺治疗有关。
在明确诊断后,我们立即停止了患者的利奈唑胺治疗,并给予了对症治疗。
患者接受了输血治疗,以提高血小板计数。
此外,我们还使用了克指胶囊增加患者的血小板释放。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密切监测了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和相关临床症状。
经过几周的治疗,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开始逐渐恢复,相关症状也有所缓解。
血小板减少是一种严重的副作用,可能导致出血风险增加。
对于使用利奈唑胺的患者,特别是那些具有其他因素使血小板计数下降的患者,应密切监测血小板计数,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一旦发现血小板减少,应立即停药,并给予输血等对症治疗。
此外,临床医生还应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告知他们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皮下出血等,以便及时就医。
综上所述,我们报告了一例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病例。
对于此类患者,需要提高警惕,及时发现和处理。
利奈唑胺相关血小板减少22页PPT
a final platelet count〈 100×109/L
Patients with thrombocytopenia
(n=69)
Patients without thrombocytopenia
Niwa et al
Yoshiko takahashi et al
Chinese 254
27.2%
platelet count less than 100×109 /L
51.6%
defined as a 100×109 /L decrease from the baseline or a 25% reduction
结果与国外文献报道相近 显著高于产品资料所报道的Ⅲ期临床研究结果 轻中度血小板下降很常见(〉10%) 存在出血倾向
this study
结果 ——差异性分析
Risk factors Analysis of Thrombocytopenia Criterion 1
Variables
Gender(male) Age(years) Weight(kg)
Variables ✓ Gender ✓ Age ✓ Body weight ✓ Daily dose (mg/kg) ✓ duration of linezolid
administration ✓ laboratory data (5 factors)
–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 Total bilirubin – Creatinine – Albumin – Baseline platelet
资料&方法
Thrombocytopenia in this study -lack of uniform diagnostic criteria
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课件
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
1
CIT的概念
目
CIT的诊断及分级
录
药物治疗及预防
小结
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
2
一、CIT的概念
血小板是由骨髓造血组织中的巨核 细胞产生,血小板寿命约为7~14天, 一般认为血小板的生产受血液中血 小板生成素调节。
肿瘤相关血小板减少症(TCP)相 关病因多样,其中最常见的是化疗。 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IT)是 化疗药物剂量限制性毒性反应。
11
白介素-11(rhlL-1)优点及安全性
白介素
造血微环境、延缓骨髓脂肪化进程、降低化
疗所致感染的发生率、改善化疗所致黏膜炎症状、
优
纠正ITP患者Th1极化优势等,用于实体瘤、血液病
点
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是有效和安全的。在提升血小
板计数、降低出血风险的同时,rhIL-11有助于保
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
4
化疗引起血小板减少的机制
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具有 增生、分化功能的多功能造血干细胞和原 始巨核细胞造成损伤 ;
机制
抑制巨核细胞生产血小板的能力 ;
损伤骨髓基质细胞或微循环的结构和 功能 ;
肿瘤细胞的骨髓浸润也可使巨核细胞生成障 碍。
研究表明,化疗后血小板减少通常出现在化疗开始后1
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
17
谢 谢!
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
18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
19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2013年12月,20(6)
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
10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优点
利奈唑胺在血液科的应用进展ppt课件
5
感染发生率
粒细胞缺乏越严重,感染发生率越高
粒细胞缺乏增加感染易感性,粒细胞计数越低,感染发生率越高
系列 1, 1.0-1.5, 9%
系列 1, 0.5-1.0, 20%
系列 1, 0.1-0.5, 36%
系列 1, <0.1, 53%
(×109/L)
Yong NS et al.Hematology-Basia Principles and Practice.3rd ed.Beijing:Harcourt Asia Churchill Livingstone.2001:297-
12
未及时使用有效抗生素治疗显著增加粒缺患者死亡率
• 未及时使用有效抗生素 vs 及时使用有效抗生素死亡率增加18倍
未及时进行有效抗生素治疗指未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 – 抽取血液样本后24小时内经静脉途径给药 – 血液标本分离菌株在体外对抗生素敏感 – 依据桑福德抗生素治疗指南定义,抗生素对分离菌株的临床疗效应为有效或中度有效
3
粒细胞缺乏是肿瘤患者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肿瘤患者出现感染的最主要的 高危因素包括化疗导致的粒细 胞缺乏和功能性粒缺
• 粒细胞缺乏: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 (ANC)<0.5*109/L或预估未来48小时 内 ANC将减少到0.5*109/L以下
• 功能性粒缺:因血液恶性肿瘤导致外 周循环粒细胞功能障碍(如吞噬作用和 杀灭病原体的功能受损)
以恶性组织细胞病、重型再生障 碍性贫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为高感染发生率。
韩冰等.血液科 2388 例次住院患者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北京医学.2007;26(9):327-330
2
多因素导致血液肿瘤患者易发感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与糖肽类比较
Meta分析显示:治疗HAP,与替考拉宁和万 古霉素相比,利奈唑胺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的 风险显著增大 (RR=1.93; 95% CI= 1.302.87; p =0 .001)1 ;治疗MRSA感染的复杂皮肤 软组织感染,利奈唑胺导致的血小板减少高 于万古霉素(4.82% vs 0.75%)2.
12
血小板减少症状
牙龈鼻腔出血
紫癜
发热
恶心呕吐 关节痛
寒颤
腹痛
13
发生率偏移及原因
国内
国外
发生率
原因
2.4%--31.3%
PLT减少定 义不同
7.5%--48%
纳入标准不 同
14
血小板减少定义
A
B
C
用药后PLT低于 正常下限
用前基线PLT> 正常下限.用药 后<正常下限的
75%
用药前基线<正 常下限,用药
Bernstein WB. Mechanisms for linezolid-induced anemia and thrombocytopenia. Ann
Pharmacother,2003,37(4):517-520.
19
治疗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机制不明, 可 能与免疫诱导有关, 而非骨髓抑制, 原因 是发生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巨核细胞正常, 而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可减缓血小板计 数下降 , 并且同时服用预防骨髓抑制的 维生素B6并不能减少血小板减少的发生 率, 同服利福平可降低血小板减少发生 风险。
23
国内
301医院陈超等调查了254例,平均 用药9.43天,年龄59岁;多变量分 析发现日剂量>18.75mg/kg,基线 PLT<181,疗程>=10d,联用卡泊 芬净和左氧氟沙星是血小板减少的 独立危险因素(PLT<100)。
9
处置
第24日,输O型血浆600ml; 第25日,输O型血浆600ml;
10
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
利奈唑胺、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 唑巴坦均有引起血小板减少的报道。但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停用后PLT继续下降, 而美罗培南使用前PLT已经下降。只有 利奈唑胺与PLT下
二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流调
1.Kalil AC.Linezolid versus vancomycin or teicoplanin for nosocomial pneumoni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Crit Care Med. 2010 ;38(9):1802-8. 2. Bounthavong M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inezolid in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 complicated skin and soft tissue infection (cSSTI): a meta-analysis. Curr 16
诊断: 右侧颞叶脑出血破入脑室,蛛网
膜下腔出血 6
患者病史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5年,用药不详; 体格检查:
T:37.5℃,P:110次/min,R:25次 /min,BP:180/90mmHg。
意识清楚,对答切题,双侧瞳孔等大等 圆,对光反射灵敏,双侧病理征阳性。 实验室检查:WBC 13.57×109/L,RBC5.05 ×1012/L,PLT257 ×109/L,Cr58μmol/L。
PLT减少、 贫血
3
其他:周
围神经病变 、乳酸酸中 毒、失眠
4
• 不良反应
一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
5
患者病史
性别:女 年龄:75岁 病史:
因无明显诱因突发头痛、恶心,伴有 呕 吐 , 自 测 血 压 200/90mmHg , 当 地 医 院 急差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给予脱水 利尿等对症处理后于当日转至我院ICU。
• 不良反应
二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机制
17
机制不明
骨髓 抑制
?
免疫 介导
?
18
病理
Bernstein 报道1 例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的患者在应用利奈唑胺期间出现血小板减少和贫血 ,其骨髓活组织检查显示巨核细胞数量正常,由此 推测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可能与免疫介导有关,可能 为利奈唑胺或其代谢产物与血小板表面膜蛋白结合 形成免疫复合物,被IgG 抗体识别并结合于Fab 段 ,此IgG 抗体-药物-血小板复合物被网状内皮细胞 吞噬清除,最终导致血小板减少;该患者的骨髓检 查还发现环形铁粒幼红细胞和形成空泡的原始红细 胞,因此作者认为贫血与骨髓抑制有关,可能与氯 霉素引起红细胞生成抑制的机制类似。
20
• 不良反应
三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高危因素
21
危险因素
>10d
疗程
肾功能不全明显 增加,与严重程 度相关
肾功能
AST高于正常
AST
PLT计数
计数低易发生
年龄
老年人更易发生
体重
低体重易发生
22
国内
中山医院陈璋璋等回顾性调查162例,发 现应用利奈唑胺前Ccr<50ml/min、血 小板计数低于正常、AST >75U/L和应用 利奈唑胺时间> 14 d 可能为利奈唑胺相 关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
8
用药与PLT变化
2 18 20 21 24 25 28 30 35 49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 磷酸肌酸钠
• 替考拉宁
• 利奈唑胺 • 红花黄色素
• 阿卡波糖 • 清蛋白 速尿 • 头孢他啶鞘内注射 • 硝酸甘油 阿托品
• 纳洛酮
17 20 22 23 24 25 27 30 35 49
• PLT值变化趋势 257 145 99 63 27 78 95 127 152 294
7
治疗
入院第2日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 压术,脑血管造影栓塞术;术后患者呈 深昏迷,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2.5g, iv,tid;磷酸肌酸钠1g,iv,bid;纳洛酮 6mg,bid,静脉泵入;替考拉宁0.2g,qd.
术后多次腰穿脑脊液检查及痰培养 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金黄 色葡萄球菌。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研究进展
1
①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流行病学 ②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机制研究 ③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危险因素 ④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防治研究
2
利奈唑胺
新型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物
2000年上市 2007年引进
阳性菌感染
时间依赖
弱PAE
弱MAOI
3
不良反应
1
胃肠道功 能紊乱
2
血液系统 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