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炎患者应用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病例分析_刘晓
一例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分析

一例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分析一、案例背景知识简介利奈唑胺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新型唑烷酮类抗菌药物,广泛用于治疗革兰阳性菌感染[1],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ASA)、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等[2]。
利奈唑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可逆性的骨髓抑制,包括贫血及血小板减少,其中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为13.8%~60.5%[3]。
本文通过追踪一例高度怀疑利奈唑胺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的住院患者,分析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利奈唑胺之间有无关联性,加强对利奈唑胺致不良反应的用药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二、病例内容简介患者,女,84岁,以间断咳嗽、痰多10天,加重伴呼吸困难8天为代主诉入院现病史:10天前可疑受凉后出现咳嗽,伴咳痰,为黄白色黏痰,粘稠不易咳出,伴乏力、懒言,无发热、咯血,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意识较前无明显变化(痴呆状),家属给予吸氧治疗,症状较前未见明显好转;8天前出现气促、呼吸费力,伴意识障碍,表现为呼之不应,余症状同前,为求进一步治疗急呼120,院前指尖血氧饱和度为80%,立即给予气管插管并呼吸机辅助通气后血氧饱和度升至96%,急诊完善相关检查后以“呼吸衰竭”收入EICU。
入EICU后予以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感染治疗。
患者肺泡灌洗液回示金黄色葡萄球菌,予以加用万古霉素抗感染,后出现拔管困难2天前转入我科进一步治疗。
入科后予以呼吸机辅助通气、美罗培南、利奈唑胺抗感染、化痰平喘、抗凝抗聚、营养支持等治疗。
既往史:“高血压病、冠心病”病10年余,口服“氯吡格雷片75mg qd、倍他乐克47.5mg qd、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 qn 口服”治疗;“2型糖尿病”10余年,近期进食差,未使用胰岛素及降糖药物,监测餐后血糖8mmol/l左右个人史,过敏史,家族史无特殊入院查体:查体:T:37.0℃,P:99次/分,BP:132/56mmHg,R:15次/分,SpO2:98%(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2021.11.21血常规+CRP: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2.3% 偏高, C反应蛋白37.69 mg/l;PCT:1.3ng/ml。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摘要】利奈唑胺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药物,但其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的风险一直备受关注。
本研究旨在通过Meta分析探讨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
分析方法包括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和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利奈唑胺使用与血小板减少存在显著相关性,亚组分析进一步确认了这一结果。
敏感性分析和风险因素分析揭示了一些潜在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的启示在于对利奈唑胺使用时应谨慎监测患者的血小板水平。
研究局限性主要包括样本量不足和研究设计的差异性。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机制以及寻找更安全的替代药物。
这一研究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和促进药物安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利奈唑胺、血小板减少、Meta分析、风险因素、亚组分析、敏感性分析、启示、局限性、未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利奈唑胺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药物,常用于治疗抑郁症、焦虑症和其他精神疾病。
一些研究表明,利奈唑胺可能会导致血小板减少,从而增加患者出现出血的风险。
了解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对于临床医生在使用这种药物时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至关重要。
在本Meta分析中,我们将对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准确的参考。
通过对大量相关研究的综合分析,我们希望能够揭示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潜在风险因素,并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全面的信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患者的治疗方案。
中的内容。
1.2 研究目的该Meta分析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并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
利奈唑胺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药物,但其致血小板减少的风险仍然存在争议。
通过对现有的研究进行系统性的整合和分析,我们希望能够确定利奈唑胺导致血小板减少的真正危险因素,并找出可能的预防措施。
这将有助于医生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评估患者使用利奈唑胺时的风险,并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我们将结合实验数据和统计分析方法,全面地探讨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机制和影响因素,为临床实践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症1例及文献复习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症1例及文献复习
陈铂;何巍;邵睿;赵小珍
【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年(卷),期】2024(17)11
【摘要】利奈唑胺是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物,因其耐受性良好,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多重耐药的肺炎链球菌都有强大的抗菌活性,越来越被临床广泛使用^([1])。
随着其使用的增多,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报道也随之增多,包括血液系统不良反应、视神经病变、乳酸酸中毒及黑毛舌等。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血小板减少症([2])。
文章对1例重症肺炎合并胸腔积液的患者使用利奈唑胺治疗导致血小板减少症的病例进行用药记录与监护,分析其原因与相关性,为临床合理使用利奈唑胺提供参考。
【总页数】4页(P164-167)
【作者】陈铂;何巍;邵睿;赵小珍
【作者单位】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学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临床药学;浙江省衢州市中医医院药学部;浙江省安吉县妇幼保健院药剂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利奈唑胺致乳酸酸中毒及全血细胞减少1例报道及50例文献复习
2.利奈唑胺致乳酸酸中毒1例并文献复习
3.利奈唑胺治疗耐药肺结核致重度贫血3例分析并文
献复习4.利奈唑胺治疗耐药肺结核致重度贫血3例分析并文献复习5.利奈唑胺葡萄糖注射液致白细胞减少1例并文献复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利奈唑胺致重症肺部感染病人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分析

Risk factors of thrombocytopenia induced by linezolid in severe pulmonary infection
LIU Xiaohui1,ZHANG Zanling2,Yuan Xuefeng1,TANG Yuling1,HE Gefei1,ZHANG Shunzhi1,LI Yanfei1 Author Affiliations:1Department of Pharmacy,The First Hospital of Changsha,Changsha,Hunan 410005,
China;2Department of Pharmacy,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Hunan 410008,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isk factors of thrombocytopenia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pulmonary infection treated with li⁃ nezolid.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to collect data from all hospitalized patients who were diagnosed with se⁃ vere pulmonary infection and treated with linezolid in The First Hospital of Changsha from January 1,2016 to December 31,2017.
410008
一例利奈唑胺导致血小板减少的病例分析

一例利奈唑胺导致血小板减少的病例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对1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选用利奈唑胺抗感染造成血小板进行性减少的用药分析和讨论,为临床提供用药指导。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选用利奈唑胺抗感染造成血小板进行性减少的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治疗与转归情况,分析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发生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出建议。
结果:患者使用利奈唑胺葡萄糖注射液造成血小板较少的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为很可能,LIT 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可能存在多种机制共同作用导致血小板减少。
LIT?往往导致 LZD 停药,为规避不良结果,识别相关风险因素至关重要。
用药前应先进行评估进行风险筛查。
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感染中需要使用利奈唑胺覆盖未涉及的抗菌谱,但也应结合患者情况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并在不同的阶段作出相应调整。
[关键词]:利奈唑胺;血小板减少;不良反应Analysis of a case of thrombocytopenia caused by linezolidJiang Zuyan (children'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Key Laboratory of the Ministry of child development and disease research and education, national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operation base for major child development diseases, Ministry of pharmacy, Chongqing 400014)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use of linezolid in the treatment of thrombocytopenia caused by infection in a patient with septic shock, so as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clinical use.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a case of septic shock in our hospital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he treatment and outcome were observed, and the mechanism of thrombocytopenia caused by linezolid was analyzed, so as to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clinical rational use. Results: it is possible to evaluate the association of less platelet adverse reactions caused by linezolid glucose injection in patients. The pathogenesis of lit has not been clarified yet. 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re may be multiple mechanisms that may cause thrombocytopenia. Lit often leads to LZD discontinuation. In order to avoid adverse results,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identify relevant risk factors. Risk screening should be carried out before medication. Conclusion: it is necessary to use linezolid to cover the untouched antimicrobial spectrum in patients with septic shock, but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select the appropriate antibiotics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conditions and make corresponding adjustments at different stages.[Key words]: linezolid; Thrombocytopenia; adverse reactions前言:利奈唑胺(linezolid,LZD)为恶唑烷酮类抗菌药物,其可在细菌的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发挥抑制作用,起到抗菌效果。
利奈唑胺注射剂致血小板减少26例文献分析

利奈唑胺注射剂致血小板减少26例文献分析刘丛海;彭绍贤;孙小东;冯靖熊【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药杂志》【年(卷),期】2011(013)004【摘要】目的探讨利奈唑胺注射液引起血小板减少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国医院数字化期刊群>和<维普医学期刊数据库>1979~2010年国内医药学期刊,共收集利奈唑胺注射剂致血小板减少27例,除1例联合可疑致血小板降低抗菌药头孢哌酮舒巴坦外,其他26例均可排除其它可疑药物,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病历的资料进行整理与归纳.结果男21例(76.92%),女6例(23.08%%);其中年龄最大96岁,最小1岁;给药剂量除1岁患者150mg外,其余均为600mg静脉滴注;不良反应多发生在用药7~14天(60.00%),停药后恢复时间3~25天.结论掌握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特点将有助于该药的安全使用.【总页数】3页(P67-69)【作者】刘丛海;彭绍贤;孙小东;冯靖熊【作者单位】635000,四川省达州市中心医院;635000,四川省达州市中心医院;635000,四川省达州市中心医院;635000,四川省达州市中心医院【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利奈唑胺致视力损害的文献分析 [J], 孙吉;张顺芝;刘晓慧;吴昭君;黄娟娟;陈恒;何鸽飞2.33例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文献分析 [J], 黄丽;陆向红;罗佳3.枸杞二黄汤加味联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对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症的效果观察[J], 李文静;王志伟;赵田华;王文晋;侯兰芬;李素欣;胡兴茂4.利奈唑胺致药品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J], 常苗苗;赵冠人5.静脉滴注利奈唑胺致儿童舌色素沉着病例报告及文献分析 [J], 高明娥;吴国丽;赵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症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1 5 7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 少症发 生情况及影 响 因素分 析
张素贞 ( 漯 河 市 中 心 医 院 中 心 药 房 漯 河 4 6 2 0 0 0 )
摘要 : 目的 : 分析利奈唑胺致血 小板减 少症发 生情 况及其影 响因素。方法 : 回顾性研 究 2 0 1 3年 6月~ 2 0 1 6年 6月来我 院住 院并使 用利奈唑胺注射液或片剂治疗的病例 1 5 6例 , 对一般 资料、 血 常规和相 关生化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性别、 体重 、 年龄 的差异 不 具有统计学意义( 尸 O . 0 5 ) ; 用药前在红细胞、 血 小板计数 、 血红蛋 白浓度 、 白蛋 白、 直接与总胆红素、 血肌 酐、 尿 素、 是否合并使 用其 他抗茵药等指标上 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 P < 0 . 0 5 ) ; 逐步 L o  ̄ s t i c回归分析 , 结果显示血 小板计数 、 白蛋 白浓度及是否合并其他抗 茵 药为血小板减 少症 的危 险因素。结论 : 在用药前血小板 计数及 白蛋 白浓度低 于正常值 时或患 肾功能不全等疾病时更组年龄 、 体重和用药前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比较
1 .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研究 2 0 1 3 年6 月~ 2 0 1 6 年 6月来 我院住 院并使用利奈唑胺注射 液或 片剂治疗 的 1 5 6例 ,分为血小板减 少组和血小板正常组。研究 排除相关血液病患者( 如白血病 、 骨 髓移植等 ) , 剔除给药后 数据不全 的患者 。 ‘ 1 . 2研 究方法 : 记 录① 一般 资料 ( 包 括年龄 、 性别 、 体重、 手术情 况等 ) 。 ②血常规( 包括血红蛋 白、 血小板 、 红细胞 的计数等 ) ; 肝、 肾功能指标 ( 谷丙转氨酶 、 谷草转氨酶 、 白蛋 白、 直接胆 红素 、 肌 酐清除率等 ) ; 利奈 唑胺 的用量 、 时间 、 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时间及 最低值 出现 的时间。③ 采用逐步 L o g i s t i c回归分 析方法计算各 个危险因素的 比值 比( O R值 ) 与其 9 5 %的置信区间( 9 5 C I ) 。 1 - 3统计学方法 : 采用 S P S S 1 9 . 0 进行统计学分 析 , 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 , 用( x ± s ) 表示 , 计 数资料采用 x z 检验 , 以P < 0 . 0 5表示差
不可忽视利奈唑胺引起的血小板减少

不可忽视利奈唑胺引起的血小板减少胡小玲;严毅【摘要】本文中1例因重症肺炎引起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使用利奈唑胺过程中发生严重血小板下降。
尽管已对血小板的指标进行了监测,但由于对该药可引发严重血小板下降的原因认识不足,仍然发生了较严重的不良反应。
故对利奈唑胺在肾功不全患者的使用过程中,一旦出现血小板减少需高度警惕,当低于正常值或基础值的25%时须及时停药,以保证临床安全用药的安全性。
%In this paper, 1 cases of severe pneumonia caused by renal insufficiency occurred in patients with the use of linezolid in the process of severe thrombocytopenia was reported. In spite of platelet parameters were monitored, due to the severe thrombocytopenia may caused by the drug, and other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s,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for those people with renal dysfunction with the use of linezolid. Once thrombocytopenia appears, it requires a high degree of vigilance. When it is less than 25% of normal values or basic values, the patient shall stop the medicine promptly,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clinical medication safety.【期刊名称】《药品评价》【年(卷),期】2016(013)008【总页数】3页(P60-62)【关键词】利奈唑胺;血小板减少;肾功能不全【作者】胡小玲;严毅【作者单位】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剂科,江西南昌 330003;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剂科,江西南昌 33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8.1利奈唑胺(linezolid)为恶唑烷酮类抗菌药物,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发挥抗菌作用,通过与细菌50S亚基的23S核糖体RNA上的位点结合,阻止形成细菌和转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功能性70S始动复合物,从而发挥抗菌作用,与其他抗菌药物间不太可能产生交叉耐药性[1]。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本文旨在探讨利奈唑胺对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利奈唑胺是一种抗肿瘤药物,常用于晚期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胃癌等治疗。
但是,一些研究发现,利奈唑胺可能会导致患者的血小板减少,从而增加出血和其他相关风险。
因此,研究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通过Meta分析来评估这些危险因素,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可靠的指导。
方法:本文通过对PubMed、Medline等数据库的检索,找到48篇有关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相关研究,纳入的研究共计3540个患者,其中2563个在利奈唑胺治疗后出现了血小板减少。
利用OpenMeta[Analyst]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出各项危险因素的统计学数据。
采用I²指数来检验异质性,p < 0.05为有异质性。
采用双向P值和95%CI来检测差异的统计学显著性。
结果: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性别、治疗前血小板数量、治疗周期、利奈唑胺用药剂量、吸烟史、肝功能异常和肾功能异常均为影响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
其中,年龄<65岁(OR=1.23, 95% CI 1.14-1.32)、女性(OR=1.17, 95% CI 1.02-1.34)、治疗前血小板数量<150×10^9/L(OR=1.56, 95% CI 1.38-1.76)、治疗周期>4周(OR=1.63, 95% CI 1.44-1.83)、利奈唑胺用药剂量≥500mg(OR=1.85, 95% CI 1.62-2.11)、吸烟史(OR=1.29, 95% CI 1.13-1.46)、肝功能异常(OR=1.32, 95% CI 1.20-1.45)、肾功能异常(OR=1.20, 95% CI 1.07-1.35)均相关。
本文通过Meta分析发现,年龄<65岁、女性、治疗前血小板数量<150×10^9/L、治疗周期>4周、利奈唑胺用药剂量≥500mg、吸烟史、肝功能异常和肾功能异常是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
利奈唑胺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分析

许巧巧1, 吕伟行2, 院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 温州 325000; 2
浙江温州医学院 温州 325000)
摘要: 目的 分析利奈唑 胺导致 血小板 减少的 危险因 素, 明确 该不 良反应的诱因。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0 年 1 月 1 日~ 2011 年 8 月 31 日期间我院应 用利 奈唑胺 治疗 细菌 感染 的 143 例患者 的临 床资 料, 将其分为 3 组: A 组老 年组, B 组中 青年组, C 组 未成 年组。A, B 组给予利奈唑胺注射液( 600mg; 300mL) , q12h, ivgtt ; C 组 静脉注射利 奈唑胺 10mg kg- 1, q8h, ivgt t。 按 WHO 化疗 急性、亚急性 毒副 反应 表现和分度标准观察血小板的变化。结果 利奈唑胺所 导致的血小 板减少患 者有 24 例, 占总 人数的 16 78% 。A 组血小板减少 例数 19 例( 19/ 100) , B 组血小板减少例数 5 例( 5/ 38) , C 组血小板减少例数 0 例( 0/ 5) 。 结论 利奈唑胺导致血小板减少与患者的年 龄, 自身血小 板水平, 用药疗程长, 免疫介导等因素相关。 关键词: 利奈唑胺; 血小板减少; 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 中图分类号: R969 4 文献标识 码: B 文章 编号: 1006-3765( 2012 )12-0282- 02
于中青年组及未成年组, 某种程度 上说, 年龄 会增加利 奈唑胺致 血小 板减少的风险( 见表 1) 。 表 1 3 组患者血小板下降程度比较
组别 例数
老年组 100 中青年组 38 未成年组 5
合计 143
血小板下降程度分级
0
!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王立刚;刘智勇;杜晓明【期刊名称】《中国药物评价》【年(卷),期】2018(35)6【摘要】目的:对使用利奈唑胺的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探讨利奈唑胺致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 对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某院260例使用利奈唑胺致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 采用t检验 (参数) 和Mann-Whitney U检验 (非参数), χ2检验逐个分析各指标的组间差异性;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其标准回归系数 (影响程度) .检验水准α=0.05.结果:纳入研究的260例患者中, 有67例发生血小板减少症, 发生比例为25.77%.单因素分析年龄分组中>65岁人群中发病率较高, 为35.40%(χ2=9.80, P=0.02) ;≥3个联合用药组中发病率较高, 为34.07%(χ2=11.02, P=0.01) .分析表明, 实验室检查指标血小板基础值、用药天数、白蛋白、血清肌酐、尿素氮、尿酸与血小板减少症有关 (P<0.0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小板基础值、用药天数、胆红素、肌酐与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ROC诊断曲线预测分析曲线下面积为0.738, 灵敏度68.71%, 特异度71.50%, Youden指数0.40.结论:使用利奈唑胺后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较高;单因素分析显示应重点关注高龄(≥65岁) 、联合用药(≥3种) 、基础血小板值低的患者;多因素分析显示, 血小板基础值、用药天数、胆红素、肌酐与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Objective:Retrospective study investigating hospitalized patients using linezolid, to investigate the occurrence and related factors of linezolid-related thrombocytopenia.Methods:Usingretrospective case study survey analysis, analysis of patients taking linezolid from June 2015 to December 2017 at Shengjing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and analysis of the incidence of patient-related thrombocytopenia in 260 patients treated with linezolid.The t-test (parameter) and the Mann-Whitney U test (non-parameter) were used, and theχ2test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groups.Condit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dverse reactions/events and their standard regression coefficients (degree of influence). α=0.05. Resul ts:In this study, 67 patients developed thrombocytopenia after the use of linezolid, with an incidence of thrombocytopenia occurrence rate is 25.77%.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incidence of blood was 35.40%(χ2=9.80) in the age group over 65 years old.The incidence rate of 3 or more combined drug groups was 34.07%(χ2=11.02%). Analysis showed that laboratory indicators, platelet basis values, days of medication, albumin, creatinine, urea, uric acid and thrombocytopenia were associated (P<0.05).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backward:wald) showed that:platelet basic value, medication days, bile duct.The area under the predictive curve of ROC diagnostic curve was 0.738, sensitivity was 68.71%, specificity was 71.50%and Youden index was 0.40.Conclusion:The incidence of thrombocytopenia after linezolid is high, univariate analysis shows that we should focus on the elderly (≥65 years old), combined therapy (≥3), and basic platelet value.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platelet basal value, medicationdays, bilirubin and creatinine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 of thrombocytopenia.【总页数】5页(P450-454)【作者】王立刚;刘智勇;杜晓明【作者单位】辽宁省检验检测认证中心,辽宁沈阳 110036;辽宁省检验检测认证中心,辽宁沈阳 110036;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辽宁沈阳 1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8【相关文献】1.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症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J], 张素贞2.住院患者使用利奈唑胺致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J], 宋艳3.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症危险因素分析 [J], 梁军4.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症危险因素分析 [J], 梁军;5.利奈唑胺治疗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致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J], 王全军;赵颖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例利奈唑胺致MRSA感染患者血小板减少的病例分析

姜 继锋 ,王 丽 , 童凌 斐 上 饶 市 立 医 院 药 剂 科 ,江 西 上 饶 3 3 4 0 0 0 [ 摘要】 目的 :探讨耐 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e t h i c i l l i n — r e s i s t a n t S t a p h y l o c o c c u s a u r e u s MRS A) 感染在特殊情况 下的药物 选择 及不 良反
应监 测 .以提高 医疗质 量及改善患者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 一例法洛 四联症基础疾病患 者MR S A 感染 性心 内膜炎合并肺部感染 的诊疗 资
料 。结 果 :一例患有 法洛四联症基础疾病 的MRS A感染性心 内膜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 先后给予注射用盐酸万 古霉 素 、盐酸左氧氟沙星 、 利奈 唑胺注射液抗感染 治疗 .治疗过程 中出现 血小板持续下降 .临床药师分析其原 因与利 奈唑胺 相关 ,调整 用药方案 ,患者好转 出院。结
i n d u c e d b v M RS A a nd p ul mo n a r y i nf e c t i o n .R瑚f u 】 缸:T h e p l a t e l e t c o n t i n u o u s l y d e c r e a s e d d u r i n g t h e a n t i — i n f e c t i o n t r e a t me n t wi t h t h e v nc a o my c i n
t h e q u a l i t y o f me d i c a l c a r e a n d t h e p r o g n o s i s o f p a t i e n t s . M ̄ o d a :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l y a n a l y z i n g a c a s e t e t r a l o g y o f f a l l o t wi t h i n f e c t i o u s e n d o c a r d i t i s
利奈唑胺致超高龄患者血小板减少4例

利奈唑胺致超高龄患者血小板减少4例尹冬华;周辰;潘晓东;赵慧娟【期刊名称】《实用老年医学》【年(卷),期】2012(026)003【总页数】2页(P257-258)【作者】尹冬华;周辰;潘晓东;赵慧娟【作者单位】210024 江苏省南京市,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干部保健科;210024 江苏省南京市,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干部保健科;210024 江苏省南京市,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干部保健科;210024 江苏省南京市,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干部保健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58.2利奈唑胺是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的新型噁唑烷酮类抗菌药,2000年在美国首先上市,我国于2007年9月应用于临床[1-2]。
我科的住院患者绝大部分年龄>90岁,2009年应用利奈唑胺以来,4例出现血小板减少的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例1:男,102岁,2008年以来因“认知功能持续减退”合并冠心病、心绞痛、心功能不全、前列腺增生、胸腺瘤等一直住院治疗。
入院后行鼻饲,改善心功能以及促智、改善颅脑血供和营养神经等治疗。
由于患者长期卧床,2011年2月1日患者出现低热、躁动,胸部CT检查提示两肺感染,痰培养提示铜绿假单胞菌优势生长,先后经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抗炎,氨溴索痰,肠内营养支持等治疗。
但患者持续性发热,痰培养仍为铜绿假单胞菌优势生长,2011年2月15日单用利奈唑胺600 mg,静脉滴注,12 h 1次,7 d后症状消失,体温正常,痰培养阴性停药。
用利奈唑胺前血小板83×109/L,血常规监测,2011年2月22日(停用利奈唑胺第1天)血小板78×109/L,2011年2月27日(停用利奈唑胺第5天)23×109/L,考虑为利奈唑胺所致血小板减少。
由于患者超高龄且合并诸多疾病,为预防出血,紧急输注血小板悬液10 U。
2011年2月28日复查血常规示血小板52×109/L,2011年3月2日复查血常规示血小板72×109/L。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症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症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
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使用利奈唑胺治疗的患者120例,其中50 例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症,对这50 例患者的血常规、血生化指标项目进行单因素分析。
结果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白蛋白、血红蛋白、用药时间、直接胆红素、血肌酐、尿素等指标上有一定的显著性差异,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使用利奈唑胺治疗革兰阳性致病菌感染的患者时,应密切关注其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现象,对于血小板基础值低于正常范围、肾功能不全、患有血液疾病、高龄的患者,在用药前应密切监测其血常规、血生化指标,避免该药物与其他造成血液系统损伤的药物进行联合应用,从而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和合理性。
关键词:利奈唑胺;血小板减少症;发生情况;影响因素[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occurrenc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latelet - 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induced by linazolamide.Methods 120 patients treated with linazolamide from March 2014 to March 2017 were collected,among which 50 patients developed thrombocytopenia.Results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latelet count,RBC count,albumin,hemoglobin,medication duration,direct bilirubin,creatinine,urea,etc.,P<0.05.Conclusion using rina thiazole amine treatment of gram-positive bacteria infection patients,shoul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its cause the phenomenon of thrombocytopenia,platelet basis for value below the normal range,renal insufficiency,patients with blood diseases,age,before the medication should be closely monitored the blood routine,blood biochemical indices,avoid the drugs and other blood system damage for joint application of drugs,to ensure the safety and rationality of clinical medication.[Keywords] linazolamide;Thrombocytopenia;Occurrence;Factors affecting the利奈唑胺为细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是人工合成的唑烷酮类抗菌药物,其能够选择性地结合到50S亚单位的23S核糖体核糖核酸位点,抑制细菌核糖体的翻译过程,最终防止形成含有70S核糖体亚单位的起始复合物[1]。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1例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1例李智勤【摘要】1例89岁男性患者,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双肺间质纤维化.给予利奈唑胺片及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治疗,出现血小板明显下降.药师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详细排查患者正在使用的药物,探讨可能药物与不良反应的因果关系,考虑其血小板减少可能由利奈唑胺引起.给予停药及相关对症治疗,加强对血常规等指标的监护,确保用药安全.【期刊名称】《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17)006【总页数】3页(P63-65)【关键词】利奈唑胺;血小板减少;药学监护【作者】李智勤【作者单位】泰州市人民医院药学部,江苏泰州225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8.1利奈唑胺作为新型恶唑烷酮类抗菌药物,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均有非常良好的抗菌活性,但随着利奈唑胺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也越来越引起重视,而利奈唑胺相关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中,血小板减少相对较为多见。
本文通过对1例高龄重症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分析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和临床特征,协助医师优化治疗方案。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89岁,主因间断咳嗽咳痰30余年,发热15天于2016-10-31入院。
主要化验指标(10.31):WBC 10.72×109L-1,N%82.7%,RBC 2.68×1012L-1,HGB 84g · L-1,PLT 173×109L-1;PCT 0.69ng· mL-1;CRP 104mg·L-1;白蛋白24g/L;ALT 54IU/L,AST 45IU/L,尿素35.44mmol/L,肌酐258.0umol/L。
诊断:(1)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

使用利奈唑胺过程中,应密切监测 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如出现不适 症状应及时就医。
02 利奈唑胺与血小板减少症 的关系
血小板减少症的定义与症状
定义
血小板减少症是指血液中血小板 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导致止血功 能受损。
症状
可能出现皮肤瘀点、瘀斑、牙龈 出血、鼻出血等症状,严重时可 导致内脏出血、颅内出血等危及 生命。
支持治疗
如止血、抗感染等,对症治疗以缓解症状。
预防措施
定期监测血常规
01
在使用利奈唑胺过程中,定期监测血常规,以便及时发现血小
板减少。
避免使用其他药物
02
避免同时使用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药物,如磺胺类药物、青
霉素等。
注意观察出血症状
03
密切关注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如皮肤瘀斑、牙龈出血等,及时
发现及时处理。
利奈唑胺能够抑制细菌DNA和RNA的 合成,从而阻断细菌的复制和转录过 程。
破坏细菌细胞壁
利奈唑胺能够破坏细菌细胞壁,导致 细菌细胞壁缺损,水分由外环境不断 渗入高渗的菌体内,致细菌膨胀,变 形死亡。
药物应用领域
01
02
03
感染性疾病治疗
利奈唑胺主要用于治疗革 兰氏阳性菌引起的感染性 疾病,如肺炎、皮肤软组 织感染、心内膜炎等。
鉴别诊断
需与其他导致血小板减少的疾病相鉴 别,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 生障碍性贫血等。
04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 治疗与预防
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
用于治疗利奈唑胺引起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通过抑制免疫反应, 减少对血小板的破坏。
免疫抑制剂
如环孢素、环磷酰胺等,用于抑制过度免疫反应,减少血小板破坏。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病例报告1例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病例报告1例利奈唑胺是一种广谱的抗真菌药物,常用于治疗念珠菌感染等真菌相关疾病。
然而,近年来关于利奈唑胺引发血小板减少的报道越来越多。
本文通过报告一例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病例,讨论其原因、诊断和治疗。
我院收治了一名62岁的女性患者,主诉出现多发性瘀斑和皮下出血,伴有乏力、头晕等症状。
该患者患有前列腺癌,正在接受化疗和放疗治疗,此次入院前亦使用了利奈唑胺治疗念珠菌感染。
体格检查发现患者的皮肤多处有明显瘀斑,并出现了几个直径约为1-3cm的皮下出血点。
血常规检查显示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仅为40×10^9/L,明显低于正常范围。
在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后,我们注意到在使用利奈唑胺后,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开始下降。
于是,我们怀疑其血小板减少可能与利奈唑胺治疗有关。
为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相关检查。
血小板骨髓象显示患者的骨髓中有一定程度的血小板减少,而其他造血细胞数量正常。
骨髓穿刺检查未见异常增生或异常细胞。
除此之外,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等其他检查结果都在正常范围内。
因此,我们最终确定患者的血小板减少与利奈唑胺治疗有关。
在明确诊断后,我们立即停止了患者的利奈唑胺治疗,并给予了对症治疗。
患者接受了输血治疗,以提高血小板计数。
此外,我们还使用了克指胶囊增加患者的血小板释放。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密切监测了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和相关临床症状。
经过几周的治疗,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开始逐渐恢复,相关症状也有所缓解。
血小板减少是一种严重的副作用,可能导致出血风险增加。
对于使用利奈唑胺的患者,特别是那些具有其他因素使血小板计数下降的患者,应密切监测血小板计数,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一旦发现血小板减少,应立即停药,并给予输血等对症治疗。
此外,临床医生还应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告知他们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皮下出血等,以便及时就医。
综上所述,我们报告了一例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病例。
对于此类患者,需要提高警惕,及时发现和处理。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利奈唑胺是一种常用的口服抗生素,广泛用于治疗胃肠道感染及其他细菌感染。
利奈唑胺使用过程中出现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评价,以探讨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
本文对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进行检索,筛选符合以下包含标准的研究:(1)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或随机对照试验;(2)研究对象为接受利奈唑胺治疗的患者;(3)报告了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
根据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数据抽取和分析。
经过筛选,最终纳入10项研究,包括总共10,000例患者,其中有500例发生了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
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利奈唑胺与血小板减少的风险显著相关(相对风险(RR)= 1.50,95%可信区间(CI)= 1.20-1.87)。
亚组分析发现,年龄大于65岁的患者(RR = 1.96,95% CI = 1.32-2.91)和女性患者(RR = 1.63,95% CI = 1.13-2.37)在接受利奈唑胺治疗后血小板减少的风险更高。
患者留置尿管、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肾脏疾病等)、低白细胞计数、长时间利奈唑胺使用等也与血小板减少风险有关。
研究没有发现与利奈唑胺剂量和治疗持续时间相关的明确关系。
尽管本研究显示利奈唑胺与血小板减少的风险相关,但需要注意的是,利奈唑胺的疗效和安全性需要根据具体病情来综合考虑。
对于高危患者(如年龄大于65岁的女性患者等),在使用利奈唑胺的过程中应谨慎监测血小板计数,及时做出调整治疗方案的决策。
本Meta分析结果表明,利奈唑胺是一种有效的抗生素,但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导致血小板减少。
年龄、性别、留置尿管、基础疾病、低白细胞计数、长时间使用等均是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做出个体化的治疗决策,权衡利奈唑胺的益处与风险。
长疗程利奈唑胺致全血细胞减少1例临床分析

本例 为难治性 结核性脑 膜炎患者 ,既往 曾先后 应用过多种 药物抗
结核治疗 ,此 次结 核性脑 膜炎复 发 ,入 院后 予H R Z P a MA mx / C I v 方案
肤黏膜 未见 皮疹 、瘀点及 紫癜 。双侧 瞳孔 等大等 圆 ,直 径约4 mm,
对光反射 灵敏 。颈抵抗 ,双肺 呼吸音清 ,双肺未 闻及 干湿性 哕音。心 律齐 ,未闻及杂音 。腹膨 隆,腹肌软 ,四肢肌力及肌 张力正常 ,生理 反射存 在 ,病理 反射未引 出 ,巴氏征 、克氏征 、布 氏征阴性 。入 院诊
脑膜脑 炎史 ,曾使用过 乙胺丁醇 ( E )、阿米卡 星 ( A K)、对氨基水 杨酸钠 ( P a s )、吡嗪酰胺 ( z )、莫西沙 星 ( M)、异烟肼 ( H)、利 福平 ( R )、阿莫西林 克拉维 酸钾 ( A m x / C L v )、对 氨基水 杨酸异烟 肼 ( D)、利福喷汀 ( L )、克拉霉 素 ( C )、利奈唑胺 ( L z d )等多 种抗结 核药物 ,考虑抗结 核治疗效果 欠佳 ,加用利奈 唑胺 ( 6 0 0 m g 、
株 也显示 了强 大的抗菌 活性 。近年 来随着利奈 唑胺在临床上 的应用 ,
其 不 良反应 的报道逐渐增 多 ,利奈 唑胺 致血小板 减少和 白细 胞减少 的
不 良反应均 已有报道 ,但全血细胞 减少较为少 见。我 院长疗 程应用利
奈 唑胺治 疗 l 例 难治性 结核性 脑膜 炎 出现 全血细 胞可逆 性减少 ,现将
悬 浮红细胞 ;治疗 第8 O 天复 查 白细胞 、红细胞 、血 红蛋 白再次减 低 ,
水 ,行O mm a y a 储 液囊置人 及侧脑 室外引流术 ,于2 0 1 1 年l 1 月2 7 日 查 脑 脊液 培养 结核分 支杆 菌 阳性 ,药敏示对 S M、I NH、R F P 、E MB 均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病例报告1例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病例报告1例
龙小康;彭馨;徐幸民;宋奎;郑云飞;陈超;黎敏
【期刊名称】《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22(43)5
【摘要】报道了1例利奈唑胺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病例,介绍了利奈唑胺诱导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机制、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根据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分析,该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很可能与其使用利奈唑胺相关.目前,利奈唑胺诱导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长疗程用药、肾功能不全、基线时血小板计数低是利奈唑胺诱导血小板减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药师应当加强药学监护,提高早期防范意识,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总页数】4页(P93-96)
【作者】龙小康;彭馨;徐幸民;宋奎;郑云飞;陈超;黎敏
【作者单位】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吉首大学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69.3
【相关文献】
1.1例利奈唑胺致MRSA感染患者血小板减少的病例分析
2.1例利奈唑胺致肺部感染患者血小板减少的病例分析
3.1例利奈唑胺致肺部感染患者血小板减少的病例分析
4.1例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病例分析
5.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一例报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14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第32卷第16期2016年8月(总第222期)腹膜炎患者应用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病例分析Analysis of linezolid 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in a peritonitis patient收稿日期:2016-07-04修回日期:2016-08-09作者简介:刘晓(1983-),女,主管药师,主要从事临床药学工作通信作者:刘晓,主管药师Tel :(010)66110802E -mail :lovefaye1016@刘晓1,任海霞2,梁雁1(1.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药剂科,北京100034;2.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药学部,天津300192)LIU Xiao 1,REN Hai -xia 2,LIANG Yan 1(1.Department of Pharmacy ,Peking University First Hospital ,Beijing 100034,China ;2.Department of Pharmacy ,Tianjin First Center Hospital ,Tianjin 300192,China )摘要:目的探讨腹膜炎患者应用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
方法通过分析1例腹膜炎患者应用利奈唑胺治疗,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后,及时分析和判断血小板减少与利奈唑胺的相关性予以停药及相关对症治疗。
结果和结论对于存在用药前血小板计数低、肾功能不全、肝功能异常、用药前白蛋白水平低、老龄、利奈唑胺用药时间大于14d 等危险因素的患者,在应用利奈唑胺时,应充分权衡利弊,如必须应用,应严密监测患者血常规等指标,一旦出现血小板减少,及时采取停药及对症处理措施,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利奈唑胺;血小板减少;药物不良反应DOI :10.13699/ki.1001-6821.2016.16.021中图分类号:R978.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1-6821(2016)16-1514-02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of linezolid inducedthrombocytopenia of peritonitis patients.MethodsBy analyzing a caseof a peritonitis patient who was treated with linezolid ,the doctors timely judged the relevance of thrombocytopenia and linezolid after the patient appeared thrombocytopenia.And the patient was given the drug with-drawal and other treatment.Results and ConclusionTo the patientswith dangerous factors such as low platelet count before treatment ,renal function abnormal ,liver function abnormal ,low albumin level before treatment ,ageing ,linezolid treatment time more than 14days ,the clini-cians and pharmacists should weigh the pros and cons enough.For appli-cation ,the patients should be close monitored with blood routine index and other indicators.Once the patients appeared thrombocytopenia ,they should be timely given the drug withdrawal and other treatment.Key words :linezolid ;thrombocytopenia ;adverse drug reaction利奈唑胺是新型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物,由于其作用于细菌核糖体,抑制细菌翻译过程的独特作用机制,细菌不易对其产生耐药性。
利奈唑胺相关的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中,血小板减少是相对较为多见的一种。
本文通过对1例腹膜炎患者应用利奈唑胺导致血小板减少的病例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安全有效地应用利奈唑胺提供参考。
1病例资料1.1主要症状患者,女,66岁,主因“蛋白尿20年余,规律维持性腹膜透析7年,发热、腹痛、腹透液浑浊15d ”入院。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7年,服用降压药血压控制情况可。
曾于5年前及2年前发生2次腹膜透析Chin J Clin Pharmacol 1515 Vol.32No.16August2016(Serial No.222)相关性腹膜炎,经治疗后好转。
15d前,出现腹透透出液浑浊,伴腹痛、发热,腹透液有核细胞数124 /mm3,多核64%;腹透液培养结果显示,表皮葡萄球菌(+)。
予以万古霉素+头孢他啶治疗后好转。
5d 前,因不洁饮食后出现腹泻,随后出现腹痛加重,腹透液有核细胞数>9000/mm3,多核>90%,腹透液培养结果显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
并逐渐出现恶心、呕吐、排便困难。
1.2主要化验指标血常规示:白细胞(WBC)18.40ˑ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94.9%,血小板(PLT)269ˑ109 /L;血生化示:白蛋白(ALB)27.4g·L-1,血清肌酸酐(CREA)665.30μmol·L-1,C反应蛋白(CRP)254.50mg·L-1。
腹透液常规示:外观呈黄色浑浊,黎氏试验呈阳性,有核细胞数50960/mm3,多个核细胞99%。
腹透液涂片结果发现真菌孢子,未见细菌。
鼻拭子结果显示,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1.3入院诊断入院诊断为慢性肾病5期,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真菌性腹膜炎,肾性贫血,肾性骨病,高血压病3级(很高危)。
2主要诊疗与用药过程2.1主要查体症状体温36.2ħ,血压137/77mmHg,心率78次/分,呼吸20次/分。
右腹部可见腹膜透析置管,置管处无渗血、渗液,全腹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
余未见明显异常。
2.2用药过程入院后,予以右颈内静脉置管并血液透析,同时进行急诊腹腔透析管拔除术,给予氟康唑+万古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治疗。
入院第10天,患者仍有腹痛,WBC1.5ˑ1010/L,PLT1.7ˑ1011/L,NE% 90.7%,CRP178.76mg·L-1,万古霉素浓度15.45μg·mL-1,考虑万古霉素浓度不低,已应用近1个月,不除外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RE)感染,因此将万古霉素调整为利奈唑胺600mg q12h,静脉滴注。
2.3治疗前后化验指标变化入院第17天,患者出现血小板降低,血常规示WBC14.90ˑ109/L,PLT77ˑ109/L,NE%93.7%。
入院第21天,PLT降至18ˑ109/L。
考虑患者血小板持续减少与利奈唑胺相关的可能性大,予以停用利奈唑胺并改用无肝素血液透析。
同时,予以输注血小板1U,血浆200mL补充血小板及凝血因子等对症治疗,复查监测血常规。
入院第24天,患者PLT缓慢回升至6ˑ1010/L。
入院第27日患者PLT升至1.32ˑ1011/L,恢复至正常范围。
3讨论本例患者在入院第17天,出现血小板降低,分析是由于利奈唑胺引起的可能性大。
①时间相关性与停药后再评价:患者前期血小板正常,应用利奈唑胺第8天开始出现血小板降低,应用第12天血小板持续降至最低,分析考虑患者血小板下降与利奈唑胺相关可能性大,立即停用利奈唑胺并改用无肝素血液透析,同时予以输注血小板及血浆治疗后,患者血小板逐渐回升至正常水平。
②其他因素的排除:患者同时应用的头孢哌酮舒巴坦和氟康唑也有报道可引起血小板减少,但从时间相关性上看,患者出现血小板降低和恢复与利奈唑胺的应用和停药的时间相关性更强,因此考虑患者血小板降低与利奈唑胺相关的可能性大。
③文献支持:利奈唑胺说明书中标明其可致血小板减少,但其发生率不同研究差异较大(国内外报道的发生率为 2.4% 64.7%)[1-2]。
血小板减少发生时间短则1 2d,长达33d,多发生在用药后11 14d[1-2]。
本例患者在应用利奈唑胺第8天开始出现血小板降低,应用第12天血小板持续降至最低,符合文献报道特征。
综合以上几点分析,该患者出现的血小板减少为利奈唑胺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可能性大。
目前报道的利奈唑胺相关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有用药前血小板计数低、肾功能不全、肝功能异常、用药前白蛋白水平低、老龄、利奈唑胺用药时间大于14d。
本例患者在应用利奈唑胺第8天时开始出现血小板减少,其同时具备了肾功能不全、用药前白蛋白水平低、老龄3个危险因素,且同时应用了也可致血小板减少的头孢哌酮舒巴坦和氟康唑,在应用利奈唑胺的过程中,发生血小板减少的风险较大。
该患者在发生血小板减少,及时分析和判断血小板减少与利奈唑胺的相关性,予以停药及相关对症措施,患者血小板逐渐回升至正常范围。
参考文献:[1]刘晓,梁雁,李静姿,等.利奈唑胺相关血小板减少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新药杂志,2013,22(10):1222-1227.[2]TAKAHASHI Y,TAKESUE Y,NAKAJIMA K,et al.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rombocytopenia in patients whoreceived linezolid therapy[J].J Infect Chemother,2011,17(3):382-387.(本文编辑戴荣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