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奈唑胺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_安儒峰

合集下载

一例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分析

一例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分析

一例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分析一、案例背景知识简介利奈唑胺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新型唑烷酮类抗菌药物,广泛用于治疗革兰阳性菌感染[1],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ASA)、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等[2]。

利奈唑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可逆性的骨髓抑制,包括贫血及血小板减少,其中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为13.8%~60.5%[3]。

本文通过追踪一例高度怀疑利奈唑胺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的住院患者,分析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利奈唑胺之间有无关联性,加强对利奈唑胺致不良反应的用药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二、病例内容简介患者,女,84岁,以间断咳嗽、痰多10天,加重伴呼吸困难8天为代主诉入院现病史:10天前可疑受凉后出现咳嗽,伴咳痰,为黄白色黏痰,粘稠不易咳出,伴乏力、懒言,无发热、咯血,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意识较前无明显变化(痴呆状),家属给予吸氧治疗,症状较前未见明显好转;8天前出现气促、呼吸费力,伴意识障碍,表现为呼之不应,余症状同前,为求进一步治疗急呼120,院前指尖血氧饱和度为80%,立即给予气管插管并呼吸机辅助通气后血氧饱和度升至96%,急诊完善相关检查后以“呼吸衰竭”收入EICU。

入EICU后予以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感染治疗。

患者肺泡灌洗液回示金黄色葡萄球菌,予以加用万古霉素抗感染,后出现拔管困难2天前转入我科进一步治疗。

入科后予以呼吸机辅助通气、美罗培南、利奈唑胺抗感染、化痰平喘、抗凝抗聚、营养支持等治疗。

既往史:“高血压病、冠心病”病10年余,口服“氯吡格雷片75mg qd、倍他乐克47.5mg qd、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 qn 口服”治疗;“2型糖尿病”10余年,近期进食差,未使用胰岛素及降糖药物,监测餐后血糖8mmol/l左右个人史,过敏史,家族史无特殊入院查体:查体:T:37.0℃,P:99次/分,BP:132/56mmHg,R:15次/分,SpO2:98%(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2021.11.21血常规+CRP: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2.3% 偏高, C反应蛋白37.69 mg/l;PCT:1.3ng/ml。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摘要】利奈唑胺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药物,但其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的风险一直备受关注。

本研究旨在通过Meta分析探讨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

分析方法包括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和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利奈唑胺使用与血小板减少存在显著相关性,亚组分析进一步确认了这一结果。

敏感性分析和风险因素分析揭示了一些潜在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的启示在于对利奈唑胺使用时应谨慎监测患者的血小板水平。

研究局限性主要包括样本量不足和研究设计的差异性。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机制以及寻找更安全的替代药物。

这一研究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和促进药物安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利奈唑胺、血小板减少、Meta分析、风险因素、亚组分析、敏感性分析、启示、局限性、未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利奈唑胺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药物,常用于治疗抑郁症、焦虑症和其他精神疾病。

一些研究表明,利奈唑胺可能会导致血小板减少,从而增加患者出现出血的风险。

了解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对于临床医生在使用这种药物时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至关重要。

在本Meta分析中,我们将对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准确的参考。

通过对大量相关研究的综合分析,我们希望能够揭示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潜在风险因素,并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全面的信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患者的治疗方案。

中的内容。

1.2 研究目的该Meta分析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并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

利奈唑胺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药物,但其致血小板减少的风险仍然存在争议。

通过对现有的研究进行系统性的整合和分析,我们希望能够确定利奈唑胺导致血小板减少的真正危险因素,并找出可能的预防措施。

这将有助于医生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评估患者使用利奈唑胺时的风险,并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我们将结合实验数据和统计分析方法,全面地探讨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机制和影响因素,为临床实践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通用课件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通用课件

利奈唑胺对DNA和RNA的合成也有抑 制作用,从而影响细菌的复制和转录 。
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利奈唑胺能够抑制细菌细胞壁肽聚糖 的合成,导致细菌细胞壁缺损,水分 由外环境不断渗入高渗的菌体内,致 细菌膨胀、变形死亡。
药物适应症
用于治疗耐万古霉素的屎肠球菌 引起的感染,包括并发的肺炎、 心内膜炎、腹膜炎及败血症等。
血小板减少的发生机制
利奈唑胺通过抑制骨髓中血小板生成 和破坏血小板,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 。
此外,利奈唑胺还可能影响血小板的 功能,包括聚集和释放反应,从而加 重血小板减少的严重程度。
血小板减少的严重程度与影响
01
02
03
04
轻度血小板减少可能导致皮肤 黏膜出血,如瘀点、瘀斑等。
中度血小板减少可能导致鼻出 血、牙龈出血等症状。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通用课件
目 录
• 利奈唑胺简介 •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机制 •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诊断与监测 •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治疗与预防 •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病例分享与讨论
01
利奈唑胺简介
药物作用机制
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抑制DNA和RNA合成
利奈唑胺通过抑制细菌核糖体蛋白合 成,从而发挥抗菌作用。
启示
临床医生在使用利奈唑胺时应充分了解其不良反应,尤其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对于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应 加强监测和评估,确保患者安全。同时,应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认知和警觉性。
THANKS
感谢观看
病例选择与介绍
病例1
患者男,52岁,因肺部感染使用利奈唑胺600mg/12h,用药14天后出现血小板 减少,最低至28×10⁹/L。
病例2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症研究进展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症研究进展

96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9年1月20日第19卷第1期Chin J Infect Chemother,January2019.Vol.19,No.1・综述•利奈卩坐胺致血小板减少症研究进展窦林杰,韩欣妍,董海燕关键词:利奈哇胺;血小板减少症;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558.2;R97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7708(2019)01-0096-05DOI:10.16718/j.1009-7708.2019.01.019Research progress of linezolid-induced thrombocytopeniaDOU Linjie,HAN Xinyan,DONG Haiyan.{Department of Pharmac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 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710061,China)利奈哇胺是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的噁醴烷酮类抗菌药物,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等临床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都具有强大的抗菌活性,是治疗常见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替换药物及最后防线⑷。

利奈哩胺通过与细菌50S亚基上核糖体RNA的23S位点结合,阻碍fMet-RNA与核糖体连接,从而抑制70S复合物的形成,最终达到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而发挥抗菌作用⑷。

利奈醴胺这种独特的作用机制,使其不易与其他抗菌药物发生交叉耐药,在体外也不易诱导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由于其作用机制独特、耐受性良好,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然而,随着利奈哇胺在临床应用的增加,一些问题也逐渐突显,特别是其使用过程中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利奈哩胺致血小板减少症的研究文献中,其发生的判定标准多以用药前血小板计数正常(> iooxio9/l)而用药后血小板计数<iooxio9/l,或用药前血小板计数viooxio T l而用药后血小板计数低于用药前血小板基线值的75%作为血小板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NO.2016SF-167)a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西安710061o第一作者简介:窦林杰(1993-),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临床药学和药剂学研究。

5336例利奈唑胺用药人群相关血小板减少的自动监测与评价研究

5336例利奈唑胺用药人群相关血小板减少的自动监测与评价研究

5336例利奈唑胺用药人群相关血小板减少的自动监测与评价研究郭代红1,胡鹏洲2,朱 曼1,贾王平1,王啸宇1(1.解放军总医院临床药学中心,北京 100853;2.重庆医科大学药学院,重庆 401331)[摘要] 目的:高效获取大样本用药人群中利奈唑胺相关血小板减少的真实世界发生率等风险数据。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借助自动监测系统提取分析我院HIS历史库中2008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期间使用过利奈唑胺注射液的所有住院患者电子病案信息,系统报警的血小板减少ADR和趋势病例经研究者双人逐一甄别后确定。

结果:5336例用药人群中,ADR组药源性血小板减少266例(4.99%),其中3例为再暴露;趋势组血小板降低幅度达到基数25%以上422例(7.91%),ADR组56例患者未达趋势组标准。

血小板减少的发生随年龄增加而明显上升,年龄是利奈唑胺相关血小板减少的显著影响因素(P = 0.000),OR(95%CI)为4.887(3.958 – 6.035)。

用药7 d内发生血小板减少的占45.26%,且降幅大于其他发生时间组;日减少均值越大最终用药前后血小板差值也越大。

结论:利奈唑胺相关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属常见,但低于文献报道和本团队前期研究。

用药伊始就应全程监测血小板以及时发现ADR并规避风险,尤以老年用药患者为高发人群。

自动监测系统对接HIS历史数据库,能够高效获取重点品种的真实世界大样本用药人群中目标ADR的精准发生率及安全性评估结果。

[关键词] 利奈唑胺;药品不良反应;自动监测;血小板减少[中图分类号] R96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 8157(2018)04 – 0197 – 05 Automatic monitoring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of linezolid 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in 5336 patients GUO Dai-hong1, HU Peng-zhou2, ZHU Man1, JIA Wang-ping1, WANG Xiao-yu1(1. Department of Pharmaceutical Care, the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 100853, China; 2. College of Pharmacy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133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fficiently obtain linezolid 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incidence in real world and other risk data from large sample population. Methods: Automatic monitoring method and active monitor and assessment system on adverse drug events (ADEs)of medical institution were implemented retrospectively for 5336 inpatients who received linezolid injection in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 from January 1, 2008 to December 31, 2016. The suspected cases of drug 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warned by the system were reviewed and confirmed by two investigators manually. Results: Among the 5336 patients, drug-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cases were 266 (4.99%) in the ADR group, 3 of which were re-exposed. In the trend group, 422 (7.91%) cases were thrombocyte reduced more than 25% of the base line, however, 56 cases in the ADR group were not up to the standard of trend group. The incidence of thrombocytopenia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ith the growth of age. Age was the significant influence factor for linezolid-related thrombocytopenia [P = 0.000, OR = 4.887, 95%CI(3.958 – 6.035)]. Drug 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occurred within 7 days accounted for 45.26%, and the platelet decreasing amplitude was greater than other occurrence time groups. The greater daily mean platelet decreased, the greater the platelet difference before and after linezolid administration appeared. 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linezolid-related thrombocytopenia is common, which is higher than linezolid label (2.4%) and lower than literature reports and our previous study. The platelet count should be monitored throughout the linezolid administration, in order to detect drug 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timely and avoid risk, especially in the elderly. The docking of automated monitoring system and historical database of HIS can effectively obtain accurate incidence and safety assessment of target ADR on the key drug among large sample in real world.[KEY WORDS] Linezolid; Adverse drug reaction; Automatic monitoring; Thrombocytopenia利奈唑胺是用于革兰阳性菌感染的首个 唑烷酮类抗生素,2004年获美国FDA批准上市,国内2007年获批,临床常用于肝肾功能不全及老年患者的重症感染。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症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症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症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发布时间:2022-07-27T02:35:20.485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4月7期作者:韦丹[导读]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症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韦丹(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药学部;广西南宁530021)关键词:利奈唑胺; TP;危险因素;防治措施利奈唑胺是首个获批的全合成唑烷酮类抗菌药物,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等临床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都具有强大的抗菌活性,是治疗常见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替换药物及最后防线[1]。

2007年利奈唑胺被引进我国以来,已被临床广泛地用于革兰阳性菌重症感染的治疗中。

然而,伴随而来的是利奈唑胺的不良反应,尤其是血小板减少症(thrombocytopenia,TP)的发生率高达17%-42%[2],因此,利奈唑胺引起的TP越来越受到关注。

临床使用利奈唑胺过程中,往往对其诱导的TP发生风险预测不足,导致患者发生出血危险以及由于被迫停药带来的治疗风险。

为此,本文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就利奈唑胺致TP的危险因素及防范策略进行综述,为降低利奈唑胺所产生的TP风险提供参考。

1 利奈唑胺致TP危险因素1.1血小板基线目前,国内外多认为使用利奈唑胺产生TP与患者的血小板基线值有关。

蔡妙甜[3]等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利奈唑胺相关TP的危险因素,发现患者基线PLT计数≤100×109/L与利奈唑胺相关T P的发生有关,为利奈唑胺相关TP的独立危险因素。

而李佳等[4]的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显示,血小板基线值<200×109/L是患者使用利奈唑胺后并发血小板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

沈赟等[2]通过ROC曲线的绘制,得到基线血小板的临界值为236.5×109/L,即老年患者在予利奈唑胺治疗前血小板值低于临界值,则其发生TP的风险增加,研究表明低血小板基线患者较高血小板基线患者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高约5倍。

一例利奈唑胺导致血小板减少的病例分析

一例利奈唑胺导致血小板减少的病例分析

一例利奈唑胺导致血小板减少的病例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对1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选用利奈唑胺抗感染造成血小板进行性减少的用药分析和讨论,为临床提供用药指导。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选用利奈唑胺抗感染造成血小板进行性减少的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治疗与转归情况,分析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发生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出建议。

结果:患者使用利奈唑胺葡萄糖注射液造成血小板较少的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为很可能,LIT 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可能存在多种机制共同作用导致血小板减少。

LIT?往往导致 LZD 停药,为规避不良结果,识别相关风险因素至关重要。

用药前应先进行评估进行风险筛查。

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感染中需要使用利奈唑胺覆盖未涉及的抗菌谱,但也应结合患者情况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并在不同的阶段作出相应调整。

[关键词]:利奈唑胺;血小板减少;不良反应Analysis of a case of thrombocytopenia caused by linezolidJiang Zuyan (children'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Key Laboratory of the Ministry of child development and disease research and education, national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operation base for major child development diseases, Ministry of pharmacy, Chongqing 400014)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use of linezolid in the treatment of thrombocytopenia caused by infection in a patient with septic shock, so as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clinical use.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a case of septic shock in our hospital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he treatment and outcome were observed, and the mechanism of thrombocytopenia caused by linezolid was analyzed, so as to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clinical rational use. Results: it is possible to evaluate the association of less platelet adverse reactions caused by linezolid glucose injection in patients. The pathogenesis of lit has not been clarified yet. 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re may be multiple mechanisms that may cause thrombocytopenia. Lit often leads to LZD discontinuation. In order to avoid adverse results,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identify relevant risk factors. Risk screening should be carried out before medication. Conclusion: it is necessary to use linezolid to cover the untouched antimicrobial spectrum in patients with septic shock, but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select the appropriate antibiotics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conditions and make corresponding adjustments at different stages.[Key words]: linezolid; Thrombocytopenia; adverse reactions前言:利奈唑胺(linezolid,LZD)为恶唑烷酮类抗菌药物,其可在细菌的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发挥抑制作用,起到抗菌效果。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202X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研究进展
A
D
B
C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机制研究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危险因素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防治研究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流行病学
利奈唑胺
新型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物
2000年上市 2007年引进
阳性菌感染
时间依赖
弱PAE
弱MAOI
1
患者病史
2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5年,用药不详;
3
体格检查:
4
T:37.5℃,P:110次/min,R:25次/min,BP:180/90mmHg。
5
意识清楚,对答切题,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双侧病理征阳性。
6
实验室检查:WBC 13.57×109/L,RBC5.05 ×1012/L,PLT257 ×109/L,Cr58μmol/L。
治 疗
入院第2日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脑血管造影栓塞术;术后患者呈深昏迷,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2.5g,iv,tid;磷酸肌酸钠1g,iv,bid;纳洛酮6mg,bid,静脉泵入;替考拉宁0.2g,qd.
术后多次腰穿脑脊液检查及痰培养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
Bernstein WB. Mechanisms for linezolid-induced anemia and thrombocytopenia. Ann Pharmacother,2003,37(4):517-520.
01
02
病 理
治 疗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机制不明, 可能与免疫诱导有关, 而非骨髓抑制, 原因是发生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巨核细胞正常, 而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可减缓血小板计数下降 , 并且同时服用预防骨髓抑制的维生素B6并不能减少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 同服利福平可降低血小板减少发生风险。

住院患者使用利奈唑胺致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住院患者使用利奈唑胺致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局部浓度太高引起。

因此在达到一定浓度时产生浑浊的配伍,而在低浓度时虽然肉眼没有看见浑浊,但是有没有产生对人体有危害的物质,有待于作进一步的研究。

3.3辅料的影响PPC注射液说明书的用法用量一栏中,明确记录严禁用电解质溶液稀释,但许多常用注射液的辅料中均含有电解质,如胃复安注射液的辅料为:浓盐酸、无水醋酸钠、亚硫酸氢钠等。

电解质总量虽然不多,但在局部浓度过高时也可能会影响混合液的性状。

3.3逐步完善药品说明书药品说明书是医护人员和患者了解药品特性、指导医师正确用药、以及评价医师用药是否合理、药师审核处方的重要依据,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应[6]。

在PPC注射液的药品说明书中虽然明确说明静脉注射时“不可与其他任何注射液混合注射”,但在静脉输注栏中,配伍禁忌可参考的信息太少,没有具体不宜配伍的药品名称,是导致临床频频发生不良配伍事件的主要原因。

因此,针对药物配伍不稳定的文献报道,各药品生产厂家应及时收集验证,并反映到说明书上,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1]刘梅,陆伦根,曾明德.多烯磷脂酰胆碱对肝细胞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J].肝脏,2006,11(1):43-45.[2]蔡爱宁.肝得健与维生素C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26.[3]陈美花,陆秀英,陈晓蓓.多烯磷脂酰胆碱与4种药物配伍稳定性考察[J].医药导报,2009,28(11):1515-1516.[4]韦曦,刘丽珍.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与几种药物的配伍变化[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8,8(4):310-312.[5]高敏.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与维生素B6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J].护理研究,2010,24(1):93.[6]温学群.关于药品说明书的调查分析[J].海峡药学,2010,22(10):249-252.(收稿日期:2011-07-17编辑:郭述金)住院患者使用利奈唑胺致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陈超1a郭代红1a*曹秀堂1b蔡云1a王芝林2徐元杰1a朱曼1a马亮1a赵鹏芝1a(1解放军总医院a药品保障中心,b统计科,北京100853;2沈阳药科大学,辽宁沈阳110033)中图分类号:R978;R18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29(2012)02-0071-06基金项目: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创新苗圃基金项目(10KMM41)。

不可忽视利奈唑胺引起的血小板减少

不可忽视利奈唑胺引起的血小板减少

不可忽视利奈唑胺引起的血小板减少胡小玲;严毅【摘要】本文中1例因重症肺炎引起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使用利奈唑胺过程中发生严重血小板下降。

尽管已对血小板的指标进行了监测,但由于对该药可引发严重血小板下降的原因认识不足,仍然发生了较严重的不良反应。

故对利奈唑胺在肾功不全患者的使用过程中,一旦出现血小板减少需高度警惕,当低于正常值或基础值的25%时须及时停药,以保证临床安全用药的安全性。

%In this paper, 1 cases of severe pneumonia caused by renal insufficiency occurred in patients with the use of linezolid in the process of severe thrombocytopenia was reported. In spite of platelet parameters were monitored, due to the severe thrombocytopenia may caused by the drug, and other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s,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for those people with renal dysfunction with the use of linezolid. Once thrombocytopenia appears, it requires a high degree of vigilance. When it is less than 25% of normal values or basic values, the patient shall stop the medicine promptly,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clinical medication safety.【期刊名称】《药品评价》【年(卷),期】2016(013)008【总页数】3页(P60-62)【关键词】利奈唑胺;血小板减少;肾功能不全【作者】胡小玲;严毅【作者单位】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剂科,江西南昌 330003;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剂科,江西南昌 33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8.1利奈唑胺(linezolid)为恶唑烷酮类抗菌药物,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发挥抗菌作用,通过与细菌50S亚基的23S核糖体RNA上的位点结合,阻止形成细菌和转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功能性70S始动复合物,从而发挥抗菌作用,与其他抗菌药物间不太可能产生交叉耐药性[1]。

1例利奈唑胺致MRSA感染患者血小板减少的病例分析

1例利奈唑胺致MRSA感染患者血小板减少的病例分析
1 例利奈 唑胺致MR S A感染患者血 小板 减少的病例分 析
姜 继锋 ,王 丽 , 童凌 斐 上 饶 市 立 医 院 药 剂 科 ,江 西 上 饶 3 3 4 0 0 0 [ 摘要】 目的 :探讨耐 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e t h i c i l l i n — r e s i s t a n t S t a p h y l o c o c c u s a u r e u s MRS A) 感染在特殊情况 下的药物 选择 及不 良反
应监 测 .以提高 医疗质 量及改善患者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 一例法洛 四联症基础疾病患 者MR S A 感染 性心 内膜炎合并肺部感染 的诊疗 资
料 。结 果 :一例患有 法洛四联症基础疾病 的MRS A感染性心 内膜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 先后给予注射用盐酸万 古霉 素 、盐酸左氧氟沙星 、 利奈 唑胺注射液抗感染 治疗 .治疗过程 中出现 血小板持续下降 .临床药师分析其原 因与利 奈唑胺 相关 ,调整 用药方案 ,患者好转 出院。结
i n d u c e d b v M RS A a nd p ul mo n a r y i nf e c t i o n .R瑚f u 】 缸:T h e p l a t e l e t c o n t i n u o u s l y d e c r e a s e d d u r i n g t h e a n t i — i n f e c t i o n t r e a t me n t wi t h t h e v nc a o my c i n
t h e q u a l i t y o f me d i c a l c a r e a n d t h e p r o g n o s i s o f p a t i e n t s . M ̄ o d a :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l y a n a l y z i n g a c a s e t e t r a l o g y o f f a l l o t wi t h i n f e c t i o u s e n d o c a r d i t i s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
监测不良反应
使用利奈唑胺过程中,应密切监测 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如出现不适 症状应及时就医。
02 利奈唑胺与血小板减少症 的关系
血小板减少症的定义与症状
定义
血小板减少症是指血液中血小板 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导致止血功 能受损。
症状
可能出现皮肤瘀点、瘀斑、牙龈 出血、鼻出血等症状,严重时可 导致内脏出血、颅内出血等危及 生命。
支持治疗
如止血、抗感染等,对症治疗以缓解症状。
预防措施
定期监测血常规
01
在使用利奈唑胺过程中,定期监测血常规,以便及时发现血小
板减少。
避免使用其他药物
02
避免同时使用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药物,如磺胺类药物、青
霉素等。
注意观察出血症状
03
密切关注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如皮肤瘀斑、牙龈出血等,及时
发现及时处理。
利奈唑胺能够抑制细菌DNA和RNA的 合成,从而阻断细菌的复制和转录过 程。
破坏细菌细胞壁
利奈唑胺能够破坏细菌细胞壁,导致 细菌细胞壁缺损,水分由外环境不断 渗入高渗的菌体内,致细菌膨胀,变 形死亡。
药物应用领域
01
02
03
感染性疾病治疗
利奈唑胺主要用于治疗革 兰氏阳性菌引起的感染性 疾病,如肺炎、皮肤软组 织感染、心内膜炎等。
鉴别诊断
需与其他导致血小板减少的疾病相鉴 别,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 生障碍性贫血等。
04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 治疗与预防
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
用于治疗利奈唑胺引起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通过抑制免疫反应, 减少对血小板的破坏。
免疫抑制剂
如环孢素、环磷酰胺等,用于抑制过度免疫反应,减少血小板破坏。

住院患者使用利奈唑胺致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_宋艳

住院患者使用利奈唑胺致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_宋艳

作者单位:重庆 400042 重庆市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 (宋艳)住院患者使用利奈唑胺致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宋艳[摘要]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应用利奈唑胺引起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

方法 抽选应用利奈唑胺治疗的4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血小板减少症出现率,并分析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因素。

结果 400例患者中,195例(48.75%)出现血小板减少症;2组患者的年龄、基础血小板值、肌酐清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2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可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的因素有基础血小板值、肌酐清除率以及年龄、血清白蛋白(P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可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的因素仅有基础血小板值以及年龄(P <0.05)。

结论 年龄以及基础血小板值是造成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症的独立性危险因素,应当引起注意。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症;利奈唑胺;住院患者;危险因素阳性球菌是引发院内感染的重要因素,通常采用万古霉素对阳性球菌感染患者进行治疗,但由于万古霉素具有很强的耳毒性、肾毒性等毒副作用,使该药的临床应用受到限制[1-2]。

利奈唑胺是一种新型的抗菌药物,具有耐受性好、疗效强等特点,对阳性球菌的抵抗性极强,临床疗效与替考拉宁、万古霉素相当,利奈唑胺的出现代替了万古霉素等糖肽类抗菌药,其临床优点相对较多。

但有关利奈唑胺的不良反应,例如肝损害、血小板减少症、白细胞计数减少等,国内也有相关文献报道[3-4]。

长期的临床研究显示,利奈唑胺发生率较高的不良反应为血小板减少症[5]。

本研究为探讨利奈唑胺对住院患者血小板的相关影响,抽选应用利奈唑胺治疗的40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抽选2013年8月29日~2014年8月29日重庆市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应用利奈唑胺治疗的4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49例,女151例;年龄15~78岁,平均(57.52±5.30)岁;临床用药时间3~40d,平均(9.56±6.01)d。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病例报告1例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病例报告1例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病例报告1例利奈唑胺是一种广谱的抗真菌药物,常用于治疗念珠菌感染等真菌相关疾病。

然而,近年来关于利奈唑胺引发血小板减少的报道越来越多。

本文通过报告一例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病例,讨论其原因、诊断和治疗。

我院收治了一名62岁的女性患者,主诉出现多发性瘀斑和皮下出血,伴有乏力、头晕等症状。

该患者患有前列腺癌,正在接受化疗和放疗治疗,此次入院前亦使用了利奈唑胺治疗念珠菌感染。

体格检查发现患者的皮肤多处有明显瘀斑,并出现了几个直径约为1-3cm的皮下出血点。

血常规检查显示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仅为40×10^9/L,明显低于正常范围。

在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后,我们注意到在使用利奈唑胺后,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开始下降。

于是,我们怀疑其血小板减少可能与利奈唑胺治疗有关。

为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相关检查。

血小板骨髓象显示患者的骨髓中有一定程度的血小板减少,而其他造血细胞数量正常。

骨髓穿刺检查未见异常增生或异常细胞。

除此之外,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等其他检查结果都在正常范围内。

因此,我们最终确定患者的血小板减少与利奈唑胺治疗有关。

在明确诊断后,我们立即停止了患者的利奈唑胺治疗,并给予了对症治疗。

患者接受了输血治疗,以提高血小板计数。

此外,我们还使用了克指胶囊增加患者的血小板释放。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密切监测了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和相关临床症状。

经过几周的治疗,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开始逐渐恢复,相关症状也有所缓解。

血小板减少是一种严重的副作用,可能导致出血风险增加。

对于使用利奈唑胺的患者,特别是那些具有其他因素使血小板计数下降的患者,应密切监测血小板计数,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一旦发现血小板减少,应立即停药,并给予输血等对症治疗。

此外,临床医生还应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告知他们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皮下出血等,以便及时就医。

综上所述,我们报告了一例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病例。

对于此类患者,需要提高警惕,及时发现和处理。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及其防治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及其防治
利奈唑胺引起血小板减少的机制尚未完全阐
明,一般认为其机制是骨髓抑制,但也有学 者认为可能与免疫介导有关,而非骨髓抑制 。Bernstein等曾报道1例因应用利奈唑胺致血 小板减少的病例,该患者为心内膜炎,在进 行7d利奈唑胺治疗后出现了血小板减少,利 奈唑胺治疗 16d(血小板计数为 80x109/L)进 行的骨髓象检查显示巨核细胞数及形态均正 常,故认为利奈唑胺引起血小板减少的作用 机制与免疫介导相关,而不是骨髓抑制。

利奈唑胺的常见不良反应为腹泻、恶心呕 吐等胃肠道症状及头痛、皮疹等。发生率 较高的严重不良反应为血小板减少。研究 均显示利奈唑胺治疗可引起血小板减少, 高龄、长时间用药(>10d)及肾功能不全 为其危险因素。不过,发生严重血小板减 少并引起出血而停用利奈唑胺的概率较低 。
1.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机制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 及其防治
利奈唑胺为恶唑烷酮类抗生素,于2000 年4月由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批准上市, 2007年以来在我国广泛使用。该药对革兰阳 性菌的抗菌谱广,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 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 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耐万古霉素金黄 色葡萄球菌、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等均有 杀菌抑菌作用。

叶忠等报道1例利奈唑胺引起血小板减少的 患者,出现外周血血小板减少时,其骨髓 象显示巨核系大致正常,也支持此观点。 王海燕等的研究也认为利奈唑胺引起血小 板减少的作用机制与免疫介导相关,与 Bemstein等及叶忠等的报道一致。
2.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防治
长期使用利发现维生素B6 可减轻或防止 利奈唑胺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的发生。但 Youssef等对31例应用利奈唑胺的癌症并发 感染患者辅以维生素B6指疗,发现维生素B6 可以减少贫血的发生,但并不能防止患者 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 Plachouras等研究显 示利奈唑胺联合应用维生素B6可明显减少利 奈唑胺相关的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苏龙 翔等研究显示,联合维生素B6辅助治疗,在 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利奈唑胺相关性红细 胞和血小板降低,但对红细胞作用更明显 ,其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利奈唑胺相关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利奈唑胺相关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后第 3天血小板会下降到最底 , 所以停药后的护理十分关键 , 首 先要密切观察患者停药后有无不 良反应 , 患者血小板低于 5 万 时, 患者应卧床休息 , 防止情绪激动血压升高 , 必要时给予镇静
药物 ; 者血 小 板 低 于 2万 , 现 视 物 模 糊 、 痛 、 射 性 呕 吐 患 出 头 喷 时 , 视 为颅 内出血 的 可 能 , 即 紧急 救 治。遵 照 医 嘱 , 时输 应 立 及 注红 细胞 、 小板 , 脉 注射 大剂 量丙 种 球蛋 白 、 皮质 激 素 , 血 静 糖 以
临床 资料 :0 9年 1月 ~2 1 20 0 0年 1月住 我 院呼 吸科 高 干病房 , 断为肺炎并应用 利奈 唑胺治疗 的患 者 2 诊 6例 , 中 其
男2 0例 、 6例 , 龄 7 女 年 8~9 5岁 , 均 应 用 利 奈 唑 胺 7d 平 。 方 法 : 有 患 者 于 应 用 利 奈 唑 胺 前 、 药 中 ( 1~7 所 用 第
l5 】
松时应观察其不良反应 : 有无精神症状及水纳潴留等 ; 免疫球蛋 白输注前后要用生理盐 水, 速度要慢 , 注意观察有无 变态反 并
应 , 现异 常 应及 时报告 医 生处 理 。减 少静 脉 穿 刺次 数 , 应 用 发 可 浅静 脉 留置 针 , 作 时 动作 要轻 柔 ; 抽 血 时避 免压 脉 带 扎 得 操 穿刺
( 首都 医科 大学 宣武 医院 , 京 10 5 ) 北 00 3
小儿 紫绀是早期 新生 儿常见 体征 , 于重症 表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 , 属
须 医护 配合 尽快查 明病 因以及 时作 出诊 断 与处理 。因此 对 这类新生 儿应从不 同角度 、 同层面 进行 动态 观察分 析 , 不 并

静脉滴注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1例报告及启示

静脉滴注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1例报告及启示

用药第 l O天 ( 5月 1 日)血 常规 :WB . ×1 6 C 61 0/ L、N
7 .% 、R C28 ×1 L、Hb 3 / 、血 , 板 7 87 B .5 0 / L 8g J 、 4×19 0 L。 /
细胞生成抑 制机制类似 ,输血 治疗 有效 。血小板 减少与免 疫介导有关 ,而非骨髓抑制 ,静脉输注丙球治疗有效 。 尽管利奈唑胺 的非 肾脏清 除率 占 6 %,无须 对肾功能 5 不全患者调 整剂 量。但利奈唑胺 的两种代谢产物 绝大部分 通过 肾脏排泄 ,肾功能不全 患者必然会 出现 代谢 产物的蓄
( 斯沃 ,辉瑞 制药有限公司 ,批 号 lF 2 0 )30mgbd O OZ 3 0 i。
5月 9日 查血常规 : C8 x1 、 4 %、 B .1 0/ WB . 0 L N8. R C28 ×1 6 / 2
L Hb8 / , 1 L、血小板 15 0/ 。用药第 4天患者体温正 g 1 ×1 L 常 。用药第 7天 ( 5月 1 3日)血常规 :WB . ×19 C73 0/ L、N
1 () 7 — 5 7 1: 07 .
t o oyo e a 们 . JAni co h mo e , 2 o , 5 r h mb ctpn i t rb C e t r o 5 mi h 6
() 404 1 2: 4 —4 . 【】 Se esD,S t G, r sB,ea.R n o z dcmp r o 3 tvn mi L B n h s J t1 ad mie o ai n s o n z l fUN—0 6 ) vru x cUr-ilx c l o fl eoi P i d l7 6 esso aiir co aii fr d ln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症1例及文献复习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症1例及文献复习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症1例及文献复习
陈铂;何巍;邵睿;赵小珍
【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年(卷),期】2024(17)11
【摘要】利奈唑胺是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物,因其耐受性良好,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多重耐药的肺炎链球菌都有强大的抗菌活性,越来越被临床广泛使用^([1])。

随着其使用的增多,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报道也随之增多,包括血液系统不良反应、视神经病变、乳酸酸中毒及黑毛舌等。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血小板减少症([2])。

文章对1例重症肺炎合并胸腔积液的患者使用利奈唑胺治疗导致血小板减少症的病例进行用药记录与监护,分析其原因与相关性,为临床合理使用利奈唑胺提供参考。

【总页数】4页(P164-167)
【作者】陈铂;何巍;邵睿;赵小珍
【作者单位】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学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临床药学;浙江省衢州市中医医院药学部;浙江省安吉县妇幼保健院药剂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利奈唑胺致乳酸酸中毒及全血细胞减少1例报道及50例文献复习
2.利奈唑胺致乳酸酸中毒1例并文献复习
3.利奈唑胺治疗耐药肺结核致重度贫血3例分析并文
献复习4.利奈唑胺治疗耐药肺结核致重度贫血3例分析并文献复习5.利奈唑胺葡萄糖注射液致白细胞减少1例并文献复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症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症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症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

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使用利奈唑胺治疗的患者120例,其中50 例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症,对这50 例患者的血常规、血生化指标项目进行单因素分析。

结果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白蛋白、血红蛋白、用药时间、直接胆红素、血肌酐、尿素等指标上有一定的显著性差异,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使用利奈唑胺治疗革兰阳性致病菌感染的患者时,应密切关注其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现象,对于血小板基础值低于正常范围、肾功能不全、患有血液疾病、高龄的患者,在用药前应密切监测其血常规、血生化指标,避免该药物与其他造成血液系统损伤的药物进行联合应用,从而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和合理性。

关键词:利奈唑胺;血小板减少症;发生情况;影响因素[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occurrenc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latelet - 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induced by linazolamide.Methods 120 patients treated with linazolamide from March 2014 to March 2017 were collected,among which 50 patients developed thrombocytopenia.Results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latelet count,RBC count,albumin,hemoglobin,medication duration,direct bilirubin,creatinine,urea,etc.,P<0.05.Conclusion using rina thiazole amine treatment of gram-positive bacteria infection patients,shoul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its cause the phenomenon of thrombocytopenia,platelet basis for value below the normal range,renal insufficiency,patients with blood diseases,age,before the medication should be closely monitored the blood routine,blood biochemical indices,avoid the drugs and other blood system damage for joint application of drugs,to ensure the safety and rationality of clinical medication.[Keywords] linazolamide;Thrombocytopenia;Occurrence;Factors affecting the利奈唑胺为细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是人工合成的唑烷酮类抗菌药物,其能够选择性地结合到50S亚单位的23S核糖体核糖核酸位点,抑制细菌核糖体的翻译过程,最终防止形成含有70S核糖体亚单位的起始复合物[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aishan Medical College,Taian 271000,China)
[Abstract] Linezolid,one of the oxazolidinone antibiotics,is mainly used to cure serious infection caused by Gram-positive cocci. Its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s mainly involve the blood system,such as thrombocytopenia, anemia,leukocytopenia and so on. In this paper,we reviewed the mechanism of thrombocytopenia caused by linezolid,which is related to myelosuppression or immune mediation. Renal failure,hypohepatia,advanced age,and large doses of long-term treatment are main high-risk factors causing thrombocytopenia. We also introduced the protective measure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reasonable use of linezolid clinically.
Chinese Journal of New Drugs 2013,22( 12)
·药物安全与合理应用·
利奈唑胺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
安儒峰1 ,王立兰2 ( 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 1 药剂科,2 感染科,泰安 271000)
[摘要] 利奈唑胺属 唑烷酮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其严重的不良 反应主要表现在血液系统方面,包括血小板减少、贫血、白细胞减少等。本文综述了利奈唑胺导致血小板减 少的发生机制可能与骨髓抑制或免疫介导有关; 指出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高龄、大剂量长期治疗等是诱 发血小板减少的高危因素,并提出相关防护措施,为临床安全合理应用利奈唑胺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 安儒峰,男,主管药师,主要从事临床药学方面的研究。 联系电话: ( 0538) 6236916,E-mail: tyfy8848@ 163. com。
随着利奈唑胺临床应用的日益增多,其不良反应也 逐渐得到认识和重视,特别是导致血小板减少的报 道逐渐增多[1],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利奈唑胺的 临床应用。笔者把由利奈唑胺导致的周围血液中血 小板计数低于 100 × 109·L - 1 的药源性血小板较少 症称为利奈唑胺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 linezolid-induced thrombocytopenia,LIT) 。
本文通过检索 PubMed 数据库和 CNKI 数据库, 选取了 2003 - 2011 年间接受利奈唑胺治疗且不良 反应描述完整的文献 17 篇共 3 981 例病例进行统 计分析,其中Ⅲ期临床研究 2 046 例,发生率 2. 4% ( 49 /2 046) ,而上市后的 1 935 例研究中发生率显著 升高 至 21. 8% ( 423 /1 935 ) ,总 发 生 率 为 11. 9% ( 472 /3 981) 。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特点表现为多发 生在用药后 10 ~ 14 d,且呈现出一定的 [中图分类号] R978. 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3 - 3734( 2013) 12 - 1469 - 04
Linezolid-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AN Ru-feng1 ,WANG Li-lan2 ( 1 Department of Pharmacy,2 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Affiliated Hospital of
1470 中国新药杂志 2013 年第 22 卷第 12 期
50% ~ 70% ) ,但 不 通 过 人 体 细 胞 色 素 P450 酶 代 谢,也不抑制人体细胞色素同工酶的活性,代谢物为 吗啉环氧化物,没有显著的临床抗菌疗效。在轻到 中度肝功能不全的患者( Child-Pugh 分级 A 或 B) , 不推荐调整给药剂量,目前尚缺乏严重肝功能不全 患者的药动学特性资料。但 Ikuta 等[17]对 43 例消 化外科术后感染 MRSA 并接受利奈唑胺治疗的患 者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有 21 例( 48. 8% ) 发生了 血小板减少症( 把治疗后与治疗前的血小板比率比 值小于 0. 7 定义为血小板减少症) ,单因素分析发 现,长时间 的 治 疗,治 疗 前 总 胆 红 素 和 转 氨 酶 的 水 平,与慢性肝病并存是引起利奈唑胺相关的血小板 减少症重要危险因素; 在多元回归分析中发现仅慢 性肝病是独立的危险因素。而且吲哚靛青绿 15 min 潴留率( ICG-R15) 高于 10% 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血小 板减少症,而 ICG-R15 被认为能准确灵敏的反映肝脏 储备功能。另有研究表明[12],慢性肝病是接受利奈 唑胺治疗的患者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之一。 2. 3 高龄 革兰阳性球菌感染高龄患者往往具有 基础病多、病情复杂、机体免疫力较低、肝肾功能相 对较差等特点,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而糖 肽类药物包括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等具有潜在的严重 肾毒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相比而言, 利奈唑胺非肾途径排泄的优点,使其成为目前治疗 革兰阳性球菌感染高龄患者较为理想的选择,但用 药期间应警惕 LIT 的发生。王海燕等[4]回顾分析了 102 例接受利奈唑胺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按年龄 将病例分为 3 组: 老年组 53 例,年龄 60 ~ 99 岁,平 均( 85 ± 6. 2) 岁,中青年组 26 例,年龄 13 ~ 59 岁,平 均( 36 ± 16) 岁,儿童组 23 例,年龄 0. 5 ~ 12 岁,平均 ( 6. 3 ± 5. 6) 岁。并对血小板减少情况做了分析与 对照,结果显示老年组 LIT 发生率( 43. 3% ) 高于中 青年组( 19. 2% ) 和儿童组( 17. 3% ) ; 老年组血小板 下降程度为( 38. 30 ± 13. 31 ) × 109·L - 1 ,中青年组 ( 28. 24 ± 5. 12) × 109·L - 1 ,儿童组( 26. 10 ± 5. 12) × 109·L - 1 ,老年组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刘岩等[9]回顾分析了 53 例年龄 > 80 岁严重感染患者应用利奈唑胺治疗后血小板减少发 生率高达 67. 9% ( 36 例) ,血小板开始减少最短出 现在 d 1,最长在 d 17,平均为( 4. 56 ± 4. 28) d。在 36 例 血 小 板 减 少 患 者 中 出 现 出 血 并 发 症 者 9 例 ( 25. 0% ) ,需要静脉输注血小板者 13 例( 36. 1% ) , 其余停药后血小板自行回升到基线水平,恢复基线
1469 中国新药杂志 2013 年第 22 卷第 12 期
Chinese Journal of New Drugs 2013,22( 12)
板计数大多在停药 2 周后恢复正常,少数有发生严 重出血倾向或血小板计数极低者需采取输注血小板 等方法治疗。本文重点就诱发 LIT 的发生机制、高 危因素等进行综述。 1 发生机制
利奈唑胺一般常见不良反应为腹泻、恶心、头痛 等,最严重的不良反应表现在血液系统方面,包括血 小板减少、贫血、白细胞减少,其发生机制未明,一般 认为与骨髓抑制有关,但也有研究认为与免疫介导 相关。 1. 1 骨髓抑制 在利奈唑胺的临床前研究中,剂量 超过 1 000 mg·kg - 1·d - 1 时,利奈唑胺显示出时间、 剂量 依 赖 性 可 逆 骨 髓 抑 制 作 用,低 剂 量 ( 10 ~ 40 mg·kg - 1·d - 1 ) 时的血液学作用主要表现为对红细 胞和网状细胞的作用,而对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的 影响较轻。在Ⅲ期临床试验中[2],利奈唑胺组与对 照组致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 2. 4% 和 1. 5% , P 值为 0. 066,无统计学差异,而致血红蛋白降低的 发生率分别为 5. 4% 和 4. 8% ,P 值为 0. 450,同样两 者均无显著性差异。毒理研究表明在未成年和成年 的大鼠和狗中,利奈唑胺的毒性靶器官相似,表现为 骨髓细胞减少、血细胞生成减少、脾脏和肝脏的髓外 血细胞生成减少,以及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 板水平下降。胸腺、淋巴结和脾脏出现淋巴组织缺 失,这种对骨髓抑制的作用与时间和剂量相关。利 奈唑胺说明书推荐成人剂量为每 12 h 静注或口服 600 mg,疗程一般为 10 ~ 14 d。 1. 2 免疫介导 2003 年 Bernstein 等[3]提出利奈唑 胺致血小板减少的机制可能与免疫介导有关,其依 据是对 1 例发生 LIT 的老年女性进行了骨髓活检, 发现存在数量众多且功能正常的巨核细胞,且患者 在使用免疫球蛋白治疗后,血小板降低速度减缓,因 此推测血小板减少的机制可能与骨髓抑制导致的贫 血不同,可 能 由 免 疫 反 应 所 介 导。国 内 另 一 项 研 究[4]同样证实了这一观点,102 例接受利奈唑胺治疗 的病例 中,有 32 例 出 现 了 血 小 板 减 少,发 生 率 为 31. 4% ,其中 6 例患者血小板计数低于 50 × 109·L -1 , 需要输注血小板、新鲜血浆等治疗,但 6 例患者的骨 髓活检均显示巨核细胞数正常,提示利奈唑胺致血 小板减少的机制与免疫介导相关。该机制类似于奎 宁 / 奎尼丁样介导的免疫相关性血小板减少,即药物 或其代谢产物与血小板膜上的糖蛋白 1b /Ⅸ或糖蛋 白Ⅱb / Ⅲa 结合,产生一种免疫原性的复合物,并结
合于 IgG 的 Fab 段,而 IgG 的 Fc 段可以与巨噬细胞 相结合,并被网状内皮系统所清除,最终导致了血小 板数量的减少[5]。 2 高危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