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认知方式与学习
试论认知方式与外语学习的关系
中图分类号 : 4 2 G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3 2 ¨(0 0 - 3 00 17- 2 1)50 0 - 2 1 2 继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关于语言学与心理学 , 认知学的关系众
从学习活动角度来看 ,认知方式可理解为学 习者在学习过程 中所 表现 出来的个性和一贯性的偏好方式 ( 冶良 ,郭 力平 , 杨 20 0 o美国心理学冢 H. ti( 6 ) 1 Wi n1 2 k  ̄出的关十场依存一 9 场独立 (ed ee dneidp n ec) i d f l pn ec—n eed ne的认知方式被视为是认知方式理 论的核心内容 , 也是 目前在外语学 习领域讨论最 多, 且最富有成果 的认知方式类型。“ 是个心理学术语 , 场” 这里代表外部环境 , 具有 场独立特征的人 , 一般较少或不量外在参照和背景影响, 他们喜欢 独立思考 , 建立自己的认知模型 , 擅长 自然学科 , 但不善于与人交
2 认知风格与外语学 习的关 系 l关 于认 知方式的论述
认知方式 ( giv ye, c nte t ) 亦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思维 、 o i sl 感 知 ,记忆和理解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
的独特而稳定 的风格。 将此概念通俗化 , 便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思维 方式( ik g tl) t n i y 。认知方式表现为一个人习惯于采取什么方式 h ns e 针对认 知方式与外语学习的关系( rw , 9 3 . B o n 17 )研究者得出 的观点有以下三种:,认为场独立型的人在外语学习方面更具有 1 优势 。研 究表明场 独立与语 言测试 的整体 成绩相 关 (h pl , C ae e l 18 ) , 9 6 。2场依存者更善于在非正式环境下学习, 因而善于口语交 际 B o n 17 ) 3两种类型的人不存在绝对的优势与劣势, r , 97 。 , w 都可 能成为好的语言学习者。 通过调查发现场独立的优势具有阶段性。
教育心理学第九章-知识的学习PPT课件
第三节 错误概念的转变
一、错误概念及其性质 二、概念转变及其过程 三、影响概念转变的因素 四、为概念转变而教的策略
21
一、错误概念的含义 ▲错误概念或称另类概念:指
与当前科学理论对事物的理解相 违背的概念。
22
二、概念转变及其过程
1、概念转变的含义
指个体原有的某种知识经验由于受到与此 不一致的新经验的影响而发生的重大改变, 它是新旧经验相互作用的集中体现,是新 经验对已有经验的改造。概念转变过程就 是认知冲突的引发及其解决的过程。 (补充)概念转变有两种可能: 一是丰富,二是修订。
前学习光学折射原理;乙组不学。
• 结果:射击水下30厘米靶子时成绩相同;而至于水 下10厘米时则甲组好于乙组。
• 结论:由于经过训练的儿童对不同深度的目标可以 作出更适当的调整,将折射原理概括化,并运用到 特殊情境中去。
– 评价
• 对共同元素进行了扩充(增添了共同原理),给后 来者以重要启示。
• 概括的前提是学会原理和原则,这与材料和人的能 力密切相关。
4
2、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根据知识是 否易于传递分类)▲ 显性知识:易于用言语传递,可以编码 外显的知识,如文字、数据的表述和处 理。 隐性知识:难以言传的、只能意会的内 隐经验类知识、如观念、表现。
5
3、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根据知识反映事物的深浅所作的分类)
感性知识是对事物外部特征与外部联系 的反映,是通过人们的感觉器官获得的。
知结构而引起认知结构发生量变的过 程。
▲顺应:是指新知识的纳入使原有 的认知结构得到调节和改造而引起认 知结构发生质变的过程。
8
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
陈述性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同化(书p259)
儿童认知学习计划
儿童认知学习计划第一部分:认知发展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认知能力也会不断发展。
在幼儿期,孩子的认知能力主要集中在感知、思维和语言等方面。
因此,在儿童认知学习计划中,我们要综合考虑这些方面,使孩子的认知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1.感知能力的培养感知能力是孩子认知能力发展的基础。
通过感知,孩子可以认识到周围的事物,并进行相应的思维活动。
在感知能力的培养方面,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视觉感知通过观察不同的颜色、形状和大小的物体,使孩子能够辨认、觉察并理解事物的外表特征。
可以通过拼图、拼图书、认物等游戏来进行训练。
2)听觉感知通过听取不同的声音和音乐,使孩子能够辨别和理解不同的声音。
可以通过听音乐、听音响、认动物声等游戏来进行训练。
3)触觉感知通过触摸不同的材质和形状的物品,使孩子能够辨别不同的质感和形状。
可以通过摸玩具、捏泥巴、认字卡等游戏来进行训练。
2.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是孩子认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思维能力,孩子可以进行逻辑推理、问题解决和创造性思维等活动。
在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逻辑思维通过训练孩子进行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使他们能够合理解决问题和做出正确的判断。
可以通过逻辑游戏、推理游戏、拼图游戏等来进行训练。
2)创造性思维通过激发孩子的创造力,使他们能够进行想象和创作,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可以通过画画、做手工、编故事等游戏来进行训练。
3.语言能力的培养语言能力是孩子认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语言,孩子可以进行沟通、表达和理解。
在语言能力的培养方面,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听说能力通过训练孩子听取和说出不同的声音和语言,使他们能够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可以通过听故事、唱歌、说口头语等游戏来进行训练。
2)阅读能力通过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和兴趣,使他们能够通过阅读理解事物和获取知识。
可以通过读绘本、看图书、认字卡等游戏来进行训练。
3)书写能力通过训练孩子进行书写,使他们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认知方式与学习》课件
动觉学习者:通过运动、游戏等方式学习
听觉学习者:通过听讲座、录音、音乐等 方式学习
逻辑学习者:通过逻辑推理、数学等方式 学习
触觉学习者:通过动手操作、实验等方式 学习
社交学习者:通过与他人交流、合作等方 式学习
如何根据学习需求调整认知 方式
第六章
了解自己的学习需求
明确学习目标:确定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或技能 评估现有知识:了解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分析学习障碍:找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制定学习计划:根据学习需求和障碍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学习策略: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策 略,以便更好地调整认知方式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制定学习计划:制定适合自己的学 习计划,以便更好地调整认知方式
反馈与调整:及时反馈自己的学习 效果,以便更好地调整认知方式
通过实践检验认知方式的调整效果
设定目标:明确需要调整 的认知方式
制定计划:制定具体的调 整计划和步骤
学习方式的类型
主动学习:通过主动探索、实践和反思来学习 被动学习:通过听讲、阅读、观看等方式来接受知识 合作学习:通过与他人合作、讨论和交流来学习 自主学习:通过自我管理、自我激励和自我反思来学习 探究学习:通过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和验证假设来学习 实践学习: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来学习
学习方式的特点
认知方式影响学习 态度的形成和发展
学习方式对认知方式的影响
学习方式影响认 知方式的形成和 发展
学习方式影响认 知方式的多样性 和灵活性
学习方式影响认 知方式的深度和 广度
学习方式影响认 知方式的创新性 和创造性
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相互作用
认知方式影响学 习方式:不同的 认知方式会影响 学生的学习方式 和效果
认知与学习
中学生认知与学习实践结合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教学设计高中生已经处于学龄晚期,他们的认知和心理发展都比较成熟,所以在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应用学生认知和心理发展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将会使他们更好的掌握生物知识。
但是由于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的一些特点,还是是他们在课堂上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上课说话、看与学科无关的书籍、上课睡觉等等现象,从而导致教师的上课积极性不够,学生的听课质量不高,课后又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巩固和复习,从而阻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所以我们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关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当所学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时,我相信学生会更加趋向于主动获取知识,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将所讲知识尽量与生活相联系,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南和县第一中学在高一下学期,开始了高一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这一本书的讲授,我们都知道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在最初上课时,学生们对该本书有着浓厚感兴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逐渐下降。
学生在刚开始学习这本书时,本身的难度就有点大,对于很多知识点都难以理解和记忆,导致学生的自信心受挫,而且在课程讲授的过程中,由于学校教学设备的缺乏,对于实验课也难以开展,所以这也是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的原因之一。
通过对大部分高一学生的调查显示,在最初他们对该本书的兴趣主要是由于可以做实验,以便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在后来的授课中,知识点又难而且还没有实验课上,所以他们很失望,也就对该课失去了兴趣。
首先我认为学生认为生物难或许是因为他们的学习方法不太恰当,如果掌握了生物的正确学习方法,我想他们会认为这是一门非常有趣和实用的课,如果学生连最基础的知识点都掌握不好,那么他们对知识灵活应用以及迁移和拓展更不用说了,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特点进行合理教学设计,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呢?根据我在南和一中半年的实习经历,以及向我的指导老师和其他任课老师的学习和交流,网上相关资料的查询等等方法,我将浅谈一下对其的认识。
《场依存—独立性认知方式与学习效率的研究》实验研究报告
作者: 刘少秋
作者机构: 宁河县芦台一中,天津301500
出版物刊名: 经济研究导刊
页码: 241-242页
主题词: 认知方式;匹配;学习效率;研究
摘要:学生在认知方式上有差异,是一种极为重要的个体差异,会对其学习产生较大影响。
场依存性学生对教学环境比较敏感,学习效果受教师、学生、学校和环境诸多因素及其关系的影响。
认知方式的差异会导致学生适应性的差异,而出现学习效率的差异。
本课题拟研究旨在寻求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前提下的教学策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本课题拟研究的主要问题是,认知方式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主要包括:不同教学模式对不同认知方式学生的学习效率的影响;教师与学生认知方式匹配与否,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程度。
拟从诸多因素中找出影响不同认知方式学生学习效率的主要因素,因材施教,为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中学生认知与学习资料
中学生认知与学习资料基本概念1.认知或认识(P2):是个体认识和了解世界的方式或方法,是个体通过与周围环境进行互动最终获取知识的过程。
2.认知发展(P7):是指个体认知功能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的变化过程,与学习间存在密切联系,一定的认知发展水平是学习的前提,学习的认知发展目标之一是促进个体认知的发展。
3.生态系统理论(P16):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提出。
生态系统是指个体正在经历着的,或与个体有着直接或间接联系的环境。
生态系统理论强调,环境是“一组嵌套结构”,发展中的个体嵌套于从直接环境(如家庭)到间接环境(如文化)等一系列相互影响的多重环境系统的中心。
同时,人是不断成长的、积极主动的个体,环境的特性也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因此,个体与环境的相互适应过程也会受到其直接或间接接触的不同环境系统、时间系统等因素的影响。
五个生态系统: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时序系统。
4.学习风格(P28):是指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时,表现出来的一贯的、典型的、独具个人特色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
5.消退(P38):是指在没有无条件刺激伴随下,多次单独呈现条件刺激,使得条件反射逐渐减弱甚至消失的过程。
6.泛化(P38):条件反射建立后,条件刺激和类似刺激均会引发条件反射,这种现象称为泛化。
7.分化(P39):条件反射建立后,为避免有机体对所形成的条件反射产生泛化,需要通过辨别学习使其对某些刺激做出反应,而对其他刺激不做反应,这一过程就是分化。
8.频因律(P42):华生认为,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某种行为练习的次数越多,习惯形成得就会越快、越牢固。
也就是说,练习在习惯的形成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9.近因律(P42):当伴随一个刺激出现多种反应时,最近发生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强化被保留。
10.经典性条件作用(p37):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形成过程,即将中性刺激(铃声)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反应的无条件刺激(食物)多次结合,动物最终学会对中性刺激做出反应(分泌唾液)的过程。
中学生认知与学习
变、能力的形成与提高、情感的产生、思想的形 成与变化等
从不会到会、从不懂到懂、从一种观点到另 一种观点、从幼稚到成熟、从冲动到自制,等, 都是学习的结果
学习是变化的过程,也是变化的原因
学习造成的变化相对持久
人的行为和心理的
变化会由多种原因造成,如药物、酒精、身体发 育等
通过学习造成的变化与上述原因造成的变化 相比是相对持久的,这是区别学习与非学习造成 的变化的重要特点
2 中学生观察力的发展 中学生观察力比小学生有显著提高,这基于 他们在感觉能力、注意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感觉能力 中学生在感觉能力上比小学生更胜一筹,在 某些方面,如在颜色的区分、音高与音色的辨别
等,甚至超过成人
中学生在空间知觉、空间判断和空间观念上 也有很大提高
中学生能够能在抽象的水平上理解图形的形 状、大小及其相互间的位置,能比较熟练地掌握 三维空间中各维度间的关系,理解透视的原理
学科知识基本为书本知识,主要通过系统教 学进行传授
学生的很多知识是通过日常生活随机地无意
识地获得的,比如在聊天、游戏、交往等活动能
使学生得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但这些知识往往是比较经验性的,缺乏科学 的可验证性,同时比较零碎,应用范围比较狭窄
(二)知识学习、智慧技能学习与策略学习 知识、智慧技能与学习策略具有不同的性质 和作用
一、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一)观察能力与记忆能力的发展 1 什么是观察力
观察力
人从外部世界获取第一手信息的能力
观察力既需要感觉器官的感受力,如看、听、 闻、嗅等,也需要预知力和判断力
观察力的强弱主要体现在对事物细节的捕捉、 对事物整体的把握以及对事物关键特征的提取
既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也需要 “明察秋毫、细致入微”,还需要“洞若观火、 管中窥豹、见微知著”
《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读书笔记
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一、引言自教育出现之时就伴随着教育心理的产生,中外古代教育典籍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心理思想,但教育心理学在十九世纪末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刚走过的百年的历程其实就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结合并逐渐形成一个独立分枝的历史过程。
期间,教育心理学家前赴后继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探索和实证研究,发表、出版了大量有影响的论文、著作、教材,使教育心理学的科学体系日臻成熟,教育心理学的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不断提高,教育心理学已成为心理科学和教育科学中最具影响力的学科之一。
但是,相较于国际领域学术前沿课题,和一些有代表性的理念、方法和技术,国内对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理论概念还亟待整合,而这恰恰可以从国内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概念与中小学实践工作明显表现出来的各种“不合拍”反映出来。
而《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的编写恰好是针对如何加强教育心理学与中小学实践之间的联系,它从教师角度,阐述教育心理学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促使教师学会在自己的课堂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
下面,首先对本书编者、全书内容做一简介,然后对该书的特点予以评述。
二、编者本书主编是吴庆麟博士,现任上海华东师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并担任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心理学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心理学,曾著有《认知教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著作。
副主编胡谊博士,现任上海华东师大心理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专家心理学、能力发展与评估、教育心理学。
曾著有《专长心理学》、《成长的阶梯――成为专家教师之路》等著作。
三、内容简介本书以师范生和参加职后培训(如专升本教育、网络教育、研究生教育等)的各类中小学教师为阅读对象,做到了理论介绍与教学实践的统一,原理阐述的抽象与通俗的统一,阅读者的学会学习与学以致用的统一,使阅读者在系统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基础上,学会初步运用甚至善于运用这些原理与教学实践。
认知方式的分类
认知方式的分类认知方式的分类这部分知识点,在心理学部分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教师资格考试容易出题,但是相对来说题量不多。
这部分的知识点在考试的时候主要以单选题、多选题为主。
这部分知识点在学习的时候需要大家能够理解内在含义并结合实例去进行备考,在做题的时候抓住关键点去作答,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接下来主要针对认知方式分类这个重要知识点进行介绍。
认知方式的分类: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
1.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场独立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做判断时,常常利用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
关键点是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能够自己做出决定,对于任何事情可以通过自己的想法来做出判断。
场独立型还对自然科学和数学的学科感兴趣,所以自然科学的成绩好,相对来说社会科学成绩较差;由于场独立型学生善于自己做出决定和判断,不受外界干扰和影响,所以选用的学习策略是采用独立自觉学习且受内在动机支配;此外,场独立型学生常根据独立自主的学习方式去解决问题,不受教学结构的约束,善于灵活的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所以在教学偏好上倾向于结构不严密的教学。
场依存型的学生:对事物作出判断时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容易受周围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
关键点是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和干扰,容易听取其他人的意见或建议等。
场依存型比较喜欢语言文字类的文科性知识,对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感兴趣,所以社会科学成绩好,自然科学成绩差;由于场依存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和影响,所以在学习策略上比较易受暗示,学习欠缺一定的主动性,且主要是由外在动机来进行支配;而场依存型学生易受到外界影响,善于解决已知条件界定清晰的题目,所以在教学偏好上倾向于结构严密的教学,以培养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2.沉思型与冲动型:杰罗姆·卡根依据个体解决问题时的速度与精确度的偏好,将认知风格分为沉思型和冲动型。
象性认知方式对学习成绩的影响综述
度的基础上.义进一步开发了新的认知方式测评方法——认如办式分
析(Cognitive Style Analysis,简称CSA)。大量的调矗研究就是借助这 种方便、快捷的工具开展的。其中认知方式对学习成绩的影响领域集 中了众多实验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
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其组织和加工信息的方式是不同的。在整体一
科技信息
O百家论剑o
SOENCE&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09年第19期
整体一分析、言语一形象性认知方式对学习成绩的影响综述
解丽丽杨建伟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生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整体一分析、言语一形象性认知方式会影响个体的学习成绩.拳文综述了认知方式与材料的结构、材料的呈现方式、学习信好、表征 控制与表征偏好之问的关系.并进一步提出了对教学的意义。 关键词:认知方式;整体一分析;言语一形#-t学习成绩 认知方式(cognitive style)作为一个蕈要的人格变量。备受瞩目。 它是指个体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丌J题解决等过程中典_|I!f的、习 惯化了的组织和加工信息方式。自威特金(H.Witkin)提出了场独立一 场依存认知方式维度以后.认知方式的研究呈现一片繁荣景象,内容 涉及感知觉、记忆、行为、问题解决、生理机制等不问领域。不同的心理 学家从自己的角度界定认知方式的定义.提出了大封的认知方式结构 和名称,关于认知力‘式的标签多达30多个(Riding&Cheema,1991)…。 众多认知方式标签导致这一研究领域过于庞大、繁杂.缺乏结构性和 适应性,,20世纪90年代.认知方式领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英国伯明 翰大学的Ri&nE及其同事在综合已有发现的基础上.提出了新认知模 型.将认知方式划分为整体一分析和高语一形象两个维度:整体一分 析维度指个体倾向于以整体或部分的形式组织信息的倾向:言语一形 象维度指个体倾向于以吉语或心理图片的形式呈现信息的倾向。两个 维度相互独立,在一个维度的位置不会影响在另一个维度的位置,如 既自整体一言语性的人,也有整体一形象性的人。提出这两个基本维 就可以取得很好的成绩。但对于互补型者虽然其认知方式具有灵活性 但也缺少了专一性.因此受材料的结构的影响较大。在小步骤的材料 中比在大步骤的材料中表现好。。提供与个体的认知方式相匹配的材料 可以促进个体对材料的理解。不相匹配则会抑制个体对材料的加工。 其他的实验也证实这个结论。 学习材料的结构尤其会与整体一分析方式的认知方式产生交互 作用.主要的表现在下面的几个方面:处理信息时.与整体型的人相 比。分析型的个体需要一个更大的“视窗”;具有可=补方式的个体(整
第九章 认知方式与学习
• 感觉型: • 可能在你进行指导的时候突然打断,问一些你稍 后会主动告诉他们的事情 • 对于研究计划,很难给出一些想法 • 可能会要求老师多举几个例子,讨厌目标不明确 • 比起单纯的课本学习,他们似乎从实践中能学到 更多东西 • 可能会问:“真是那样的吗?”
直觉型: • 可能都不看指导语,在你还没进行完口头指导时,他们 可能就开始着手进行了 • 可能会提出一些对他们而言过于复杂,无法实施的研究 想法 • 可能因粗心大意而犯错 • 可能会问他们是否可以自己选择要做的作业 • 可能喜欢“不现实的”、虚构的话题
如果学校教育不起作用,你会看到的 ·逃避学习,或者对他们不肯做的事情进行尖锐而又贴切的批评 ·拒绝为他们认为无能的或者虚伪的老师做事情 ·公然违法老师制定的规则或要求
• • • • • • • • •
外倾和情感 哪些方法有助于外倾情感型学生的学习 ·友好、合作的氛围 ·强调知识将有助于他们帮助别人 ·明确的期望和目标,使他们能够计划好自己的学习,并使老师高兴 ·与同学交流、合作的机会 ·帮助别人的机会 ·积极的反馈,确保学生能够接受 ·组织和领导技能的运用
外倾者 (E)
主要的方向性,反映了被测者从何处获得心理能量,并将心理 能量定向于外部世界,倾向于把它们的知觉和判断集中于人 和事上,他们是活动定向的,具有易沟通,好交际的特点。 主要定向于内部世界,倾向于把知觉和判断集中于观念 和思想上,这种人的兴趣在于观念与思想的清晰性上, 他们更多地依赖于持久的观念而不是暂时的外部事件, 富于思想、好沉思、好独处。
第九单元 认知方式与学习
• 主题一 学生认知方式的类型及特征 主题二 对学生认知方式的评估方法和教学对策 学习目标:1.在教学中根据学生认知方式的差异组织活动 2.会简单的评估学生的认知方式 3.正确理解每种认知方式的特征 4.了解认知方式与学习的关系表现
认知与学习
认知与学习第一篇:认知与学习中学生认知与学习实践在平时的学习中我知道了任何一种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出台,成功与否关键要看她是否尊重了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是否使学生的潜能与个性得到了挖掘与发展。
从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来看,课堂教学依然是渗透教育思想、完成教学任务、传递知识信息、组织教育活动、检验教学成效的主阵地。
因此,我们进行语文教学设计,应当以学生为依据,分析初中生的特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讲学生之所缺,练学生之所需。
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分析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设计有效的教学程序,力求使有效学习发生在每个学生身上。
(1)了解学生的兴趣、动机学习语文的动机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内部动力。
因而,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充分分析.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并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把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纳入合理的轨道,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教学《醉翁亭记》时,我们根据教学中学生对欧阳修给醉翁亭命名缘由提出的质疑,设计了一堂研究型学习课。
让学生在课外查阅、收集相关资料,并分小组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在课堂上交流讨论。
由于教学设计是缘于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心理需要,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这一学习研究过程中,增强了学生对“不臆断”、“重实践”观点的感性认识,把“实践第一”、“勇于探索”的精神自然而然、恰到好处地植根于学生的头脑之中。
既很好地解决了教学的重点:理解苏轼的实践精神给后人的启迪,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善于质疑,有疑必察的个性品质。
使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有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分析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是学生达成目标的基础。
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规律,符合学生的知识建构,符合教学原理。
教学成功的关键是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能够有效地吸收和运用。
教学设计要研究学生的知识起点,能力水平,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把握学生学习语文的“最近发展区”。
教育心理学备考知识点认知方式差异与教育
教育心理学备考知识点:认知方式差异与教育导语: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心理活动的科学,也是教育实践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
其中,认知方式差异是教育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从认知方式差异的概念入手,探讨认知方式差异对教育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教育实践中的建议。
一、认知方式差异的概念认知方式差异指的是不同个体或群体在感知、思维和理解方面的差异。
它是由个体的基因、身体条件、学习经历等多个因素所决定的。
认知方式差异直接影响着个体的学习和思维方式,因此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认知方式进行差异化的教学。
二、认知方式差异对教育的影响1. 学习风格的差异认知方式差异导致学习风格的差异,即不同学生在学习中偏好不同的方式和策略。
有些学生偏向于口头表达和听觉学习,而另一些则更适应视觉、动手操作等学习方式。
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有助于教师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知觉的差异认知方式差异还体现在个体对信息的感知和把握上。
有的学生更注重细节,善于观察和发现细微差别,而有的学生则更关注整体和大局。
针对这种差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他们的细心和洞察力。
3. 思维方式的差异认知方式差异还会导致不同个体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
有的人更善于逻辑思考,注重事实和证据,而有的人更擅长直觉思维,注重感觉和直觉。
针对不同的思维方式,教师可以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三、教育实践中的建议1. 理解和尊重差异教师应该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不以差异为障碍,而是以差异为基础,通过差异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包括口头讲解、视觉展示、实物操作等,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进他们的学习效果。
3. 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如录音讲解、文字材料、图表等,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知识传授,有助于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果。
心理学中的认知与学习
心理学中的认知与学习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和行为的科学。
认知和学习是心理学中两个重要的领域,它们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人类的智力活动和知识获取过程。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心理学中的认知和学习,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一、认知的定义和过程认知是指个体通过感知、思考、记忆和推理等心理过程来对信息进行处理和理解的能力。
它涉及到注意、记忆、知觉、思维、语言和问题解决等多个方面。
认知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注意:注意是人类感知信息的第一步。
它决定了人们对于外界刺激的关注程度和选择性。
注意力的分配可由内部或外部因素引起,如兴趣、情感、任务要求等。
2.感知:感知是指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接收和解码过程。
通过感官器官的作用,人们能够感知到周围环境中的声音、图像、味道、触觉等信息。
感知的准确性和主观性与个体的经验、文化背景和情绪状态等因素有关。
3.记忆:记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存储和再现能力。
记忆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两种形式。
短期记忆是临时存储信息的容量有限的系统,长期记忆则是个体对信息长期存储和提取的能力。
4.思维:思维是个体在认知过程中进行概念形成、推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它可以是概念式思维、联想式思维、逻辑思维等不同形式。
思维能力的发展与个体的智力水平、经验和学习有关。
5.语言: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和表达思想的重要方式。
语言作为一个符号系统,需要个体通过学习来掌握和运用。
语言与思维密切相关,它不仅是思维的表达工具,也影响着个体的思维方式和逻辑能力。
二、学习的类型和过程学习是指通过经验和实践来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根据学习形式的不同,学习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经典条件作用:经典条件作用是一种通过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来形成条件反射的学习方式。
这种学习形式通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联,使得先前无条件刺激与有条件刺激产生相同的反应。
2.操作条件作用:操作条件作用是一种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强化或削弱行为的学习方式。
大学心理学教案:研究认知与学习的关系
大学心理学教案:研究认知与学习的关系1. 引言1.1 概述在现代社会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阶段,大学教育对于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认知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并将其应用于大学心理学教案设计中,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表现和发展进程。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主要部分。
首先,引言部分将介绍整篇文章的概述以及文章结构。
然后,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定义和解释认知与学习的概念,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三部分将详细介绍认知心理学在大学教育过程中的应用,包括记忆与学习策略、注意力与学习表现、推理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等方面。
紧接着,在第四部分,我们将研究不同类型和特点的学习困难,并探讨认知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
同时,我们还会介绍相关研究机制以及干预措施。
最后,在第五部分,我们将总结认知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并提出针对性的教育改进建议,同时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大学心理学教案中认知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我们将一步步介绍认知与学习的概念定义,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并深入探讨认知心理学在大学教育中的应用和不同类型的学习困难及其心理机制。
通过全面了解这些内容,我们可以从认知角度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并为教育改进建言献策。
最后,我们还将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以促进对认知与学习关系更加深入透彻地理解。
2. 认知与学习的定义和概念:2.1 认知的定义和意义:认知是指个体接收、处理、组织和使用信息的能力。
它关注人类思维如何理解和对待信息,包括感知、记忆、思考、推理、判断和解决问题等心理过程。
认知能力在个体的学习和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认知能力对于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认知过程,个体可以感知新的信息并将其与已有知识相结合,从而促进学习的发生和深化。
认知也影响着学习者对于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它帮助我们建立模型来承载外界环境中观察到的事物,并通过连接不同概念形成一个更为完整的知识结构。
2.2 学习的定义和过程:学习是获取新知识、技能或经验的过程。
《认知方式与学习》课件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一些学生倾向于采用整体性认知方式,他们善于把握事物的整体结构和模式,善于进行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另一些学生则倾向于采用分析性认知方式,他们注重细节和规则,善于进行逻辑思维和分析推理。还有一些学生采用混合性认知方式,兼具整体性和分析性的特点。这些不同的认知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
通过一系列认知能力测试,如智力测试、思维能力测试等,评估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
引导学生自我反思,了解自己的认知方式特能力。
针对场独立型学生
引导其关注整体情境,培养其整合信息的能力。
针对场依存型学生
提供丰富的视觉学习材料,如图表、图片等。
针对视觉型学生
根据个体在认知过程中是否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可以将认知方式分为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场独立型的人更倾向于以自己的内在标准来加工信息,而场依存型的人则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
根据个体在解决问题时的速度和准确性,可以将认知方式分为冲动型和沉思型。冲动型的人倾向于快速做出反应,但错误率较高,而沉思型的人则会深思熟虑,准确率较高。
调整学生的认知方式可以显著提高学习成绩。
总结词
研究表明,通过针对性的训练和引导,学生可以逐渐调整自己的认知方式,以更好地适应学习任务和解决复杂问题。例如,对于一些过于注重细节和分析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更多地关注整体结构和模式,以提高其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一些过于依赖直觉和整体思维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更多地关注细节和规则,以提高其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提供音频学习材料,如录音、讲解等。
针对听觉型学生
01
02
04
03
认知方式在教育中的应用
04
根据学生的认知方式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学生认知方式与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学习影响的相关研究概述
小学生认知方式与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学习影响的相关研究概述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生认知方式与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学习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
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对事物的感知、认知和思维方式,是学习与发展的基础。
在小学生阶段,他们的认知方式具有一定的特点,如更加直观、感性,对于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而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作为数学学科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对于小学生的认知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关注小学生认知方式与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学习之间的关系,并希望通过研究探索如何促进小学生对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的有效学习,提高其数学素养。
对小学生认知方式与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学习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可以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为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质量和水平提供有效的手段和策略。
1.2 研究目的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群体,他们的认知方式对于学习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生的认知方式与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学习之间的关系。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 探究小学生的认知方式的特点,了解他们在学习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时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式。
2. 分析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学习对小学生认知方式的影响,探讨数学学习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对以上研究目的的探讨,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小学生在学习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时的认知特点,从而为教育者制定更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提供理论支持,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发展和提高。
1.3 研究意义小学生认知方式与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学习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这不仅涉及学生个体的认知发展,也对教育教学实践提出了挑战。
对小学生认知方式与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学习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小学生认知方式对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学习的影响,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果。
认知与学习
心理场格式塔代表人物德国的考夫卡认为,世界是心物的,经验世界与物理世界不一样。
观察者知觉现实的观念称作心理场,被知觉的现实称作物理场,心物场含有自我和环境的两极化,这两极的每一部分各有它自己的组织,这种组织说明,自我不是欲望、态度、志向、需求等等的束捆,环境也不是各种感觉的镶嵌。
环境又可以分为地理环境和行为环境两个方面。
地理环境就是现实的环境,行为环境是意想中的环境。
德国人勒温是“心理场”研究的极大成者。
他选择了拓扑学,用以描述与解释心理场,将心理场区定义为“心理生活空间”即“综合可能事件的全体”。
1942年他提出的场论中特别强调以下几点(1)使一种建造的或发生的方法。
(2)场论是一种动力的研究。
(3)场论强调对心理过程的研究。
(4)场论是对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的那种分析。
(5)场论是一种区别于历史研究的系统研究。
(6)以数学的形式叙述心理环境。
勒温根据场论的以上一些要点提出了他的一系列基本概念:生活空间、行为与移动、力与力场、紧张与张力系统等等独特的心理学的概念。
生活空间:即是“场”,它包括人及与之有关的心理环境,指在特定时间内影响个体人心理因素的总体。
行为与移动:行为指人在生活空间中的移动,心理的移动指的是对某个目标的接近或避拒。
力与力场:力称为引起变化的原因。
它具有方向、强度和支点各种性质。
就生活空间而言,力代表变化的方向和倾向。
紧张与张力系统:任何生活空间或场都存在相反的力。
两个或更多的正力对不同的目标,或正力与负力对同一个目标区,其结果,就会出现一种紧张状态。
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勒温认为团体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单位,其中每个成员的心理活动均处在团体其他成员的心理场之中。
二、心理场在企业文化形成中的作用1、群体气氛凝聚作用。
对于群体气氛,勒温引进了托尔曼“知觉地图”的概念,认为是指个体共同的知觉或个体所形成的知觉地图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
并提出B=f(P,E)公式,B代表人的行为,P代表个人,E代表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工作 30.当电话铃响起时,你—般——①争着第一个去接;②
等着别人去接; 31.你更愿意谈论——①个别情况;②—般情况; 32.你更善于——①察言观色;②自我反省; 33.通常情况下你——①立即处理和决定一件事情;②先
.
(三)整体型与序列型
• 这是英国心理学家帕斯克(Parks)提出的两种 对立的认知方式。所谓整体型(integral)是指, 个体在研究一篇学习材料时,通过使用说明性 例子和类比的方法,达到对学习材料的总体把 握。所谓序列型(series)是指,个体在研究一 篇学习材料时,通过连续地或相继地注意一系 列材料细节,达到对学习材料各个部分的把握。
.
(二)慎思型与冲动型
• 这是著名美国心理学家凯根(Kagan)提出 来的一种认知方式。所谓冲动型 (impulsive)是指当个体处于不明情境中, 倾向于用自己想到的第一个答案来回答问 题。所谓慎思型(reflective)是指当个体处 于不明情境中时,倾向于仔细考虑所观察 到的现象及所面临的问题,在行动前致力 于把问题考虑清楚。
.
.
认知方式实验: 测量
❖身体位置调整测验
认知风格(cognitive style)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 。
.
认知方式实验:
❖棒框实验
棒框实验是用来测定场依存性 和场独立性的方法之一,该实验是 通过棒框仪在暗室中进行的实验, 具体操作是通过棒框仪的棒和框的倾斜角度,让被试把棒调 整到与水平面垂直。根据其调整时误差的大小,确定被试使 用的参照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从而确定被试认知方式是属 于场依存性还是场独立性。
39.你注重——①事实;②推理;
40.你更客易被什么吸引——①事物的本质;②由
• 8你通常注意到的是——①直接展现在你面 前的东西;②表像后面隐含的东西;
• 9你更欣赏下面哪种做法——①保证事情按 照既定的方针进行;②让事情顺其自然发 生;
.
10你更喜欢——①对别人提出批评性的意见;②尊重他 人观点的意见;
11.与人相处时,你更倾向于——①自信,不屈服;② 理解、宽容
12.你更容易被什么打动——①令人信服的数字;②打 动人心的游说
13.通常情况下你属于哪种类型的人——①头脑冷静型; ②易冲动型;
14.在评价他人时,你更倾向于——①不带任何个人色 彩地客观评价;②友善地提出自己的个人观点;
15. 在困境下,你的反映是——①处之泰然;②觉得伤感;
.
16.在作出一项决择时,你通常——①十分 谨慎;②有些冲动;
17.你认为下述说法哪一种是对别人的称 赞——①“你是一个逻辑思维型的人”;② “你是一个感情细腻的人”
第九单元 认知方式与学习 • 主题一 学生认知方式的类型及特征
主题二 对学生认知方式的评估方法 主题三 教学对策
.
什么是认知方式
• 认知方式(cognitive style)又称认知风格或认知 模式,指个体在知觉、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 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持久 一贯的特有风格。
• 23.你认为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①一个演说家; ②一个好的听众;
• 24.哪种方式更贴近你的办事风格——①当机立断 ; ②尽可能精挑细选;
• 25.你认为自己是一个——①外向型的人;②内向型 的人;
• 26.你更喜欢——①把想法说出来;②聆听;
.
27.在工作中你更喜欢——①与你的同事和睦相处、协同 配合;②坚持自己独立完成一件事;
.
• (四)外倾型与内倾型
•
感觉型与直觉型
•
思考型与情感型
•
判断型与感知型
.
——选择最像你的动物
善于掌控的狮子 机智多变的狐狸 激情友善的海豚 智慧敏锐的老鹰
.
• 1.你喜欢读哪类小说—— ①武打、惊险; ② 科幻、传记;
• 2.哪种方式对你更具说服力—— ①文学语言; ②统计数字;
• 3.你认为事实是—— ①用来证明事实本身的; ②用来论证原理的;
18.你认为自己属于——①理智型;②情感 型;
19.你认为自己更倾向属于——①意志坚强 型;②心底善良型;
20.你认为自己从根本上说,属于——①不 太敏感的人;②非常敏感的人;
.
• 21. 在晚会上你是否——①十分喜欢与他人(甚至陌生人) 交流;②只愿意和熟悉的朋友聊天 22. 什么对你更有吸引力——①坚定的信念;②和谐的 人际系;
• 4.在一场热烈的讨论中,你会——①坚持己见; ②求同存异;
• 5.通常情况下你属于——①性子急躁;②坦然 自如 ;
.
• 6.你喜欢哪种类型的作家——①直接表明 自己的观点;②用隐喻和象征手法表达观 点;
• 7.在杂乱的工作室,你会——①花时间先整 理好,再投入工作;②先不管它,工作完 了再说;
放一放,以后再说; 34.你认为自己更倾向于——①勤于开拓;②略微保守;
.
35.如果必须伤害一个人,你通常采取的做法是— —①坦率、直言;②谨慎、婉转; 36.你更相信——①自己的经历;②自我的观 念; 37.你自认为属于哪种类型的人——①认真而决断; ②善变;
38.你一般喜欢听——①最终确定性的评论;②带 有初步探讨性的结论;
• 它既包括个体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方面 的差异,又包括个体态度、动机等人格形成和认 知能力与认知功能方面的差异。
.
学生认知方式的类型及特征
• 类型:
• 认知中心观点:
•
场依存与场独立!
•
沉思型与冲动型!
•
辐合型与发散型
• 以人格为中心观点:
•
外倾型与内倾型、
•
感觉型与直觉型、
•
思考型与情感型、
•
判断型与感知型
.
(一)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
他把个体较多依赖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 来因素影响和干扰,独立对事物做出判断的认 知方式称为场独立型。个体较多地以自己所处 的周围环境作为外在参照,从环境的刺激交往 中获取知识、信息的认知方式称为场依存型。
cognitive style)又称认知风格或认知模式,指个体在知觉、记 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 来的持久一贯的特有风格。 • 它既包括个体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又包 括个体态度、动机等人格形成和认知能力与认知功能方面的差 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