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北京市西城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西城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有关生物分子或结构的骨架,叙述错误的是
A. 碳链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
B. 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C. 碱基对排列在内侧构成DNA分子骨架
D. 微管和微丝等蛋白质纤维构成细胞骨架
【答案】C
【解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碳链,A正确;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B正确;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C错误;微管和微丝等蛋白质纤维构成细胞骨架,D正确。
2. 无活性胰蛋白酶原在人小肠肠腔内被激活成胰蛋白酶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无活性胰蛋白酶原的合成场所为核糖体
B. 胰蛋白酶原的激活过程发生在人体的内环境中
C. 水解酶破坏了胰蛋白酶原的部分肽键等化学键
D. 水解过程改变了胰蛋白酶原的结构和功能
【答案】B
3. 下图为细胞内某些蛋白质的加工、分拣和运输过程,M6P受体与溶酶体水解酶的定位有
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分泌蛋白、膜蛋白、溶酶体水解酶需要高尔基体的分拣和运输
B. M6P受体基因发生突变,会导致溶酶体水解酶在内质网内积累
C. 溶酶体的形成体现了生物膜系统在结构及功能上的协调统一
D. 若水解酶磷酸化过程受阻,可能会导致细胞内吞物质的蓄积
【答案】B
【解析】分泌蛋白、膜蛋白、溶酶体水解酶都不属于胞内蛋白,在核糖体合成后都需要经过内质网的加工以及高尔基体的分拣和运输,A正确;M6P受体与溶酶体水解酶的定位有关,且溶酶体来自于高尔基体,因此M6P受体基因发生突变,导致M6P受体不能正常合成,则会导致溶酶体水解酶在高尔基体积累,B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溶酶体的形成体现了生物膜系统在结构及功能上的协调统一,C正确;据图分析,若水解酶磷酸化过程受阻,可能会导致细胞内吞物质的蓄积,D正确。
4. 细菌紫膜质是一种膜蛋白,ATP合成酶能将H+势能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科学家分别将细菌紫膜质和A TP合成酶重组到脂质体(一种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的人工膜)上,在光照条件下,观察到如下图所示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甲图中H+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B. A TP合成酶不能将光能直接转化为A TP中的化学能
C. A TP合成酶既具有催化作用也具有运输作用
D. 破坏跨膜H+浓度梯度对A TP的合成无影响
【答案】D
【解析】据图甲分析,H+跨膜运输需要细菌紫膜质(一种膜蛋白)的协助,且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为主动运输方式,A正确;A TP合成酶不能将光能直接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而是将H+势能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B正确;根据图丙分析,A TP合成酶能够催化ATP的合成,且能够H+将运出细胞,C正确;图丙中H+是顺浓度梯度运出细胞的,因此破坏跨膜H+浓度梯度会影响ATP的合成,D错误。
5. 下图为酶促反应曲线,Km表示反应速率为1/2Vmax时的底物浓度。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结构相似,可与底物竞争性结合酶的活性部位;非竞争性抑制剂可与酶的非活性部位不可逆性结合,从而使酶的活性部位功能丧失。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Km值越大,酶与底物亲和力越高
B. 加入竞争性抑制剂,Km值增大
C. 加入非竞争性抑制剂,Vmax降低
D. 非竞争性抑制剂破坏酶的空间结构
【答案】A
【解析】据图分析,Km值越小,达到1/2Vmax需要的底物浓度越低,说明酶与底物亲和力越高,A错误;加入竞争性抑制剂,酶与底物结合的机会减少,则Km值增大,B正确;加入非竞争性抑制剂,使酶的活性部位功能丧失,导致Vmax降低,C正确;非竞争性抑制剂可与酶的非活性部位不可逆性结合,从而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D正确。
6. 下图为胚胎细胞形成多种类型细胞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在生物体内M细胞一般不会回到B细胞时的状态
B. 调节蛋白的不同组合诱导了不同类型细胞的分化过程
C. 细胞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可受调节蛋白的影响
D. G与H之间的遗传物质组成的差异一定小于G与K
【答案】D
【解析】根据图形分析,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F细胞,F细胞增殖分化形成M细胞,而细胞分化是不可逆转的,因此在生物体内M细胞一般不会回到B细胞时的状态,A正确;据图分析可知,不同的诱导蛋白组合诱导后形成了不同的细胞,B正确;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可受调节蛋白的影响,C正确;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分化后形成的各种细胞中遗传物质并没有改变,D错误。
7. 控制玉米植株颜色的基因G(紫色)和g(绿色)位于6号染色体上。经X射线照射的纯种紫株玉米与绿株玉米杂交,F1出现极少数绿株。为确定绿株的出现是由于G基因突变还是G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可行的研究方法是
A. 用该绿株与纯合紫株杂交,观察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B. 用该绿株与杂合紫株杂交,观察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C. 选择该绿株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对染色体观察分析
D. 提取该绿株的DNA,根据PCR能否扩增出g基因进行判断
【答案】C
8. 相对野生型红眼果蝇而言,白眼、朱红眼、樱桃色眼均为隐性突变性状,基因均位于X
染色体上。为判断三种影响眼色的突变是否为染色体同一位点的基因突变,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实验一:白眼♀蝇×樱桃色眼♂蝇→樱桃色眼♀蝇:白眼♂蝇=1:1
实验二:白眼♀蝇×朱红眼♂蝇→红眼♀蝇:白眼♂蝇=1:1
A. 白眼与樱桃色眼是同一基因的不同突变
B. 由实验一可知樱桃色眼对白眼为隐性
C. 控制四种眼色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D. 眼色基因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A
【解析】分析实验一,白眼♀蝇×樱桃色眼♂蝇,后代雌性与父本相同,雄性与母本相同,说明白眼和樱桃色眼受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樱桃色眼对白眼为显性性状,A 正确、B错误;分析实验二,白眼♀蝇×朱红眼♂蝇,后代雌性都表现为红眼,雄性与母本相同,说明白眼和朱红眼受X染色体上的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朱红眼对白眼是显性性状,且携带者表现为红眼,因此控制四种眼色的基因不可能互为等位基因,C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
9. 1958年,Meselson和Stahl用稳定同位素和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方法研究大肠杆菌DNA
的复制。首先将大肠杆菌放入以15NH4C1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液中培养多代,然后转入以14NH
C1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液中培养。提取不同代数大肠杆菌的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4
结果如下图所示(0世代时,DNA条带的平均密度是1.724,4.1世代时,较深的DNA条带平均密度是1.710)。下列分析错误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