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勒克对“文学批评”的界定
韦勒克文论体系的理论渊源与背景 ——兼谈文学批评中的'价值'问题
大陆桥视野·2016年第16期 261一、韦勒克文论的当代意义勒内•韦勒克是20世纪西方最著名的文论家之一,也是新时期以来对中国文艺理论界产生过极大影响的西方文论家之一。
与我国从80年代初译介的《文学理论》(与奥斯汀•沃伦合著)相比,韦勒克后期的重要著作,八卷本的《现代文学批评史》所受的关注则较少。
其中重要的原因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后,西方文学理论的研究重点发生了从作品到读者接受的转移,晚近的后现代理论更将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或解读实践。
文学研究开始从文学外围的学术领域中寻找解释的路径,而韦勒克的批评史写作却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90年代,与“理论”在缺乏文学经验支撑的语境中蔓延和扩张的语境相比,看似造成了被边缘化的状况。
当代美国著名学者乔纳森•卡勒认为:“批评家和理论家们希望通过说明文学是什么来推进他们认为是重要的批评方法,并且摒弃那些忽略了文本最根本、最突出的方面的批评方法。
”但就“文学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他的解释却也暗含了“理论”自身的矛盾性:“理论突出了各类文本的文学性”,却并不是关于文学的理论,而“文学也许就像杂草一样”。
文学作品的意义正被作为理论观念的东西先行赋予,或由文化来裁决,文学的本质被不断消解。
对于以上问题,韦勒克的文学理论也许还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二、以现象学美学为逻辑起点和理论核心现象学哲学作为20世纪三大主要哲学流派之一,其产生与19世纪欧洲哲学的精神危机紧密相关。
它的创始人德国犹太哲学家胡塞尔认为,20世纪初欧洲精神文化危机是知识基础性危机哲学被实证主义和主观主义所撕裂。
胡塞尔指出一条西方文化的拯救之路,就是通过现象学方法来研究“经验”中主、客体的交接点,即意识的“意向性活动”。
现象学影响了韦勒克对文学艺术作品的本质的认识:“艺术品可以成为‘一个经验的客体’(an object of experience),只有通过个人经验才能接近它,但它又不等同于任何经验。
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在阅读勒内·韦勒克的文学理论著作时,仿佛走进了一座蕴藏着无尽智慧的宝库。
他的观点独到而深刻,为我打开了全新的文学视野,也让我对文学的本质、价值以及研究方法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韦勒克强调了文学的“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的区分。
他认为,“内部研究”关注的是文学作品自身的形式、结构、语言等要素,这是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的核心所在。
而“外部研究”则侧重于文学与社会、历史、文化等外部因素的关系。
他并非完全否定外部研究的价值,而是指出在研究文学时,应当首先立足于内部研究,深入剖析作品的内在特质。
在探讨文学作品的形式时,韦勒克提出了形式具有“决定性”的观点。
形式不是内容的附庸,而是与内容相互交融、共同构成文学作品的重要元素。
他以诗歌为例,说明诗歌的韵律、节奏等形式要素并非只是装饰,而是直接影响着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义传达。
这让我认识到,在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时,不能忽视形式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韦勒克对于文学批评的观点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认为,好的文学批评应当既具有敏锐的审美感知力,又能够运用严谨的理论框架进行分析。
批评家不能仅仅凭借个人的喜好和直觉来评价作品,而应当有扎实的文学知识和系统的批评方法。
同时,他也强调了批评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批评家应当尽量避免主观偏见和先入为主的观念,以充分理解和阐释作品。
在韦勒克的理论中,文学的历史演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文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和变化。
不同的时代会产生不同的文学风格和思潮,而这些变化又受到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他提醒我们,在研究文学历史时,不能简单地进行线性的描述,而要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复杂原因和内在逻辑。
此外,韦勒克对于比较文学的研究也有独特的见解。
他认为比较文学的目的不是简单地对比不同国家或文化的文学作品,而是要通过比较揭示文学的普遍规律和人类文学的共同本质。
这使我明白,比较文学能够帮助我们超越地域和文化的限制,拓展对文学的理解和认识。
论韦勒克的文学史观
对浪漫主义诗学的一种批判。 艾略特在文中指出, 一种必不可少的历 史观应该 ∀ 不仅感觉到过去的过去性, 而且
韦勒克和沃伦在其合著的 文学理论 !中指出: ∀ 由于我 们现在 所使用的 这些术 语或称呼 的来源 很混 杂, 所以还是显得有些乱。 %基督教改革运动 & 来自基督 教会史, %人道主 义 & 主要来自 学术史, %文 艺复 兴时期 & 来自艺术史, %共和政体时期 & 和 %王政复辟时期 & 则来源于特 定的政治事件 ∋ ∋这种术语 上的 混乱几乎任何一种其它文学中都 是存 在的。 #见 勒内 ( 韦勒 克、 奥 斯汀 ( 沃伦: 文学 理论 !, 刘象 愚等 译,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 第 316页。 ) 需要指出的是, 艾 略特的这 一观点 并非他的 原创。在他之 前, 马 修 ( 阿 诺德 (M atth e w A rnold, 1822∃ 1888)在为自己的 诗选 ! ( 1853)第一版所写的 ∀ 序 #中和 W ( H ( 佩特 (W alterHorat io , 1839∃ 1894)的有关 论文体一文中就曾论述过 类似 ∀ 非个 性化 #的 问题。另参见 Lou is M enand, ∀ T. S. Eliot#, in A. W alton L itz , Lou is M enand and Law ren ce R ainey , The Cam bridge H istory of L iterary Criticis m, Vo. l V II , p. 31。
∃
那
么, 判断一个诗人的作品是否有价值就要看 他的作品是否符合 ∀ 过去的标准 #。换句话 说, 艾略特认为应把诗人放在历史这个维度 来看, 任何一位诗人只有在与前人对照中才
《文学理论》读书笔记__韦勒克
文学理论----韦勒克第一部分定义和区分第一章文学和文学研究区分----两种说法1.是一种“再创造”:是不必要的复述,不可能比原作好2.怀疑论:文学是无法进行研究的,将研究和鉴赏分开两者均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而采用了科学研究方法。
但是认为科学本身就有自己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甚至早于科学方法,他们其实可以起着很大的作用的。
如何弄清这些差异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一般来说,自然科学是找出不同事物的相同的东西而人文研究是找出他们独特的个性和价值例如研究莎士比亚,因为文学是不存在着文学法则的。
因而对于这一问题有了两个极端的解答方法1.将科学研究与历史研究视为一途,仅限于收集事实,或是建立法则2.否认该学科,坚持文学是无法研究的。
需要知道的是每一文学作品都兼具一般性和特殊性。
结论:人文科学就是要基于文学理论并使用通行的术语来说明它的特性,文学理论是必须的。
第二章文学的本质什么是文学研究:1.一切与文明的历史有关的研究,事实上这些都排挤在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研究,这个实际上等于否定了文学研究具有特定的领域和方法。
2.“名著”,只注意出色的文字表达形式不管其题材如何。
根据美学价值和一般学术名声。
仅仅阅读名著会失去对文学产生的环境因素的清晰的认识而且也无法了解其连续性、类型的演化和创作过程的本质。
3.限指文学艺术即想象性的文学。
但是文学有带有语言的色彩,故必须要弄清文学的、日常的、科学的这几种语言在用法上的主要区别。
科学语言趋向于使用类似数学或符号逻辑学那种标志系统。
文学语言则是有很多歧义的即高度内涵的,还有表现情感的一面,强调文字符号本身的意义,强调语词的声音象征。
而这种区分在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中又有不同程度之分。
日常语言在量上和实际意义上与文学语言相区别。
文学的本质显现于其所涉猎的范畴中:是虚构的世界,想象的世界。
但是想象性的文学也不必一定要使用意象。
结论:一部文学作品,不是一件简单的东西,而是交织着多层意义和关系的一个极其复杂的组合体。
韦勒克的文学研究解析
外国文学研究韦勒克的文学研究解析王立u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8F WX014)阶段性成果。
一韦勒克独创性地把文学作品划分为/外部研究0和/内部研究0,整部5文学理论6就是按着这种切分来展开的。
这种划分应该追溯到韦勒克用现象学方法对作品所作的分析。
一方面,文学作品是意向性的客体,是经验的事实,必须经过具体化才可以显现。
另一方面,作品又不等同于/经验的客体0,任何单独的经验都是尝试,无法改变文学作品的内在结构。
所以借用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语言与言语0的对立,韦勒克将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归结为/语言结构0和/经验存在0的对立。
因此,文学研究就不得不划分为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
划分标准是本体结构与经验存在的区别。
重建文学批评的秩序是韦勒克自认的历史使命,他提出并充分论证了/文学研究应该绝对是文学的。
0这也正是他倡导/内部研究0而忽略/外部研究0的立足点。
韦勒克决意改变批评界众声喧哗的混乱局面,向传统的/历史和传记的批评0模式发起了强大的攻击,把以往的种种文学研究方法称为/外部研究0加以批判:/虽然-外在的.研究可以根据产生文学作品的社会背景和它的前身去解释文学,可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样的研究就成了-因果式的.研究,只是从作品产生的原因去评价和解释作品,终至把它完全归结于它的起因(此即-起因谬说.)。
0[1]65因此,他竭力主张用/内部研究0来代替那种强调创作意图、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外部研究0。
/内部研究0就是对这一现象学意义上的/本体结构0的研究,而/外部研究0主要涉及文学作品的/经验存在0,如作品产生的社会背景、作家的心理状态、读者的接受情况等。
可见,这种二元区分的目的就是要突出文学作品这一超越一切经验现实的/本体存在0,即由语言符号构成的/结构0。
二/外部研究0立足于经验来研究文学,努力挖掘文学与其他因素的关系,是对作品具体存在的原因、效果和环境的研究。
在形式派到来之前,外部研究在文学界一直独居尊位,文学社会学派、文化史派、心理学派等都带着自己特有的不同程度的优点和局限,申述对文学的理解。
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勒内·韦勒克,这位在文学理论领域有着深远影响的学者,其著作犹如一座知识的宝库,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启发和思考。
韦勒克强调文学的“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的区分。
他认为,“内部研究”关注的是文学作品本身的形式、结构、语言等要素,是文学研究的核心;而“外部研究”则侧重于文学与社会、历史、文化等外部因素的关系。
这一观点让我对文学研究的路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以前,我在看待文学作品时,往往会更多地从其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等外部因素去理解,而忽略了作品本身的内在特质。
韦勒克的理论提醒我,要深入到作品的内部,去分析其艺术手法、叙事结构、意象运用等,才能真正领略文学的魅力。
在探讨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时,韦勒克提出了“多层次结构”的概念。
他认为一部文学作品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而是由声音层面、意义层面、意象和隐喻层面、象征和神话层面等多个层次构成的。
这使我在阅读时不再仅仅满足于理解文字表面的意思,而是努力去挖掘更深层次的内涵。
比如在读诗歌时,除了感受其韵律之美,还会思考其中的意象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以及可能蕴含的文化和历史隐喻。
韦勒克对于文学批评的看法也让我深受触动。
他认为文学批评应该是客观的、科学的,但同时也不能失去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感受。
批评家不能仅仅凭借个人的喜好和偏见来评价作品,而应该基于对文学作品的深入分析和理解。
这让我明白,在评价一部文学作品时,要有严谨的态度和方法,同时也要保持对文学之美的敏锐感知。
此外,韦勒克还对文学的类型、文学史的编写等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他指出,文学类型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学创作的实践不断演变的。
这让我在阅读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时,能够更加敏锐地察觉到其中的变化和创新。
在阅读韦勒克的著作过程中,我也不断地将他的理论与实际的文学作品相结合,以加深对其的理解。
例如,在阅读《红楼梦》时,我运用韦勒克的“内部研究”方法,仔细分析了小说的叙事视角、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方面。
文学理论_韦勒克沃伦
文学理论_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韦勒克沃伦第一部分定义和区分第一章文学和文学研究1、文学是创造性的,是一种艺术,而文学研究,如果称为科学不太确切的话,也应该说是一门知识或学问。
2、文学创作的经验对于一个文学研究者来说显然是有用的。
但他的职责毕竟与作者完全不同。
研究者必须将他的文学经验转化成理智的(intellectual)形式,并且只有将它同化成首尾一贯的合理的体系,它才能成为一种知识。
3、文学研究和科学两者在方法访上有许多交叉和重叠的地方。
诸如归纳、演绎、分析、综合和比较等基本方法,对于预有系统性的知识来说,都是通用的。
4、H.李凯尔特:人文科学的研究重心在于具体和个别的事实。
而个别的事实只有参照某种价值体系(scheme of values)——这不过是文化的别名——才能被发现和理解。
5、探讨文学的普遍法则的努力终归要失败。
6、没有任何的普遍法则可以用来达到文学研究的目的:越是普遍就越抽象;也就超显得大而无当、空空如也;那不为我们所理解的具体艺术作品也就越多。
7、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二者均致力于说明一篇作品、一个对象、一个时期或一图文学的个性。
但这种说明只有基于一种文学理论,并采用通行的术语,才有成功的可能。
第二章文学的本质1、研究者,尤其是初级研究者,应该阅读名著或至少阅读好书,而不是先去阅读那些编笺的资料或历史轶事。
2、在考察想象性的文学(imaginative literature)的发展历史时,如果只限于阅读名著,不仅要失去对社会的、语言的和意识形态的背景以及其它左右文学的环境因素的清晰认识,而且也无法了解文学传统的连续性、文学类型(genres)的演化和文学创作过程的本质。
3、必须弄清文学的、日常的和科学的这几种语言在用法上的主要区别。
4、文学语言有很多歧义(ambiguities);每一种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语言,都拥有大量的同音异义字以及诸如语法上的“性”等专断的、不合理的分类,并且充满着历史上的事件、记忆和联想。
《文学理论》韦勒克笔记摘录
《文学理论》是从总体上对文学所做的理论探索,它包括了文学的定义、本质、功用、结构以及文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方法等根本性问题,既有本体论上的意义,也有方法论上的意义。
它与传统的《文学理论》、《文学概论》一类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两位作者深信“文学研究应该是绝对的‘文学的’”,因而他们区分了文学的“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并把研究的重心放在了文学的内部研究上。
对文学研究做这样的区分是《文学理论》的第一个重大贡献。
所谓文学的“外部研究”侧重的是文学与时代、社会、历史的关系,其理论预设是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延续了数千年的“模仿说”与“再现说”,即文学是对现实生活的模仿和再现。
自浪漫主义文论兴起之后,“表现说”更多地进入了理论家与批评家的视野,但这种强调作家在文学创作中作用的观点,依然是属于文学的“外部研究”的。
西方的文学理论和批评从古希腊罗马中经中世纪、文艺复兴、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直到现实主义的各种文论,始终是围绕着模仿——再现——表现这条主线发展的,批评家的眼光总是围绕着文学的外部问题绕来绕去,唯独不太重视文学本身。
这种在古今中外延续了数千年之久的侧重外部研究的文学理论自然有它的道理,因为文学艺术不可能脱离与现实、生活、历史、时代的紧密联系,文学艺术也不可能没有教化作用。
但问题的关键是过分强调这类关系却掩盖和忽略了对文学艺术本身的理论研究,这就使文学丧失了文学性、艺术丧失了艺术性。
从19世纪后半期开始的象征主义文论与唯美主义文论,把传统的文论带入了现代主义阶段,进入20世纪之后相继出现的俄国形式主义与英美新批评以及结构主义等不同流派的文论成为现代主义文论的主流,它们一反传统文论强调文学外部研究的思路,把研究的重心置于文学本身,它们要求高度重视作品的语言、形式、结构、技巧、方法等属于文学自身的因素。
关于“内部研究”,既然它的研究对象是文学作品本身,那么,本书作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文学作品是什么,或者说它的存在方式是什么。
文学批评的功能和作用
文学批评的功能和作用文学批评是文学活动中参与文学运动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对特定的作家、作品和文学史等文学现象作具体的分析、阐释和评价,包括对与这些文学现象相关的其他现象作具体分析和评价。
关于文学批评,韦勒克在其各类著作中一以贯之的做法是将它同文学理论、文学史作为文艺学的三个并列且密切联系的分支来分析的。
在与沃伦合著的《文学理论》中,他认为“在文学‘本体’的研究范围内,对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三者加以区别,显然是最重要的。
”“文学理论”是“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类问题的研究”,而应当将“研究具体的文学艺术作品”①看成“文学批评”或者“文学史”。
可贵的是,韦勒克在此分析基础上又以整体的、系统的、综合的眼光指出了这几个学科的“互相包容”性:文学理论如果不植根于具体的文学作品,文学研究就不可能进行,文学的准则、范畴和技巧也不能凭空产生。
反过来看,“没有一套问题、一系列概念、一些可资参考的论点和一些抽象的概括,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的编写也是无法进行的。
”②显然,文学理论不包括文学批评或文学史,文学批评中没有文学理论和文学史,或者文学史里欠缺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这些都是难以想象的。
可见,韦勒克一方面指出了文艺学三个分支学科的个性,另一方面又十分强调它们彼此间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那么文学批评又有什么功能呢?个人认为,文学批评主要有以下三种功能:第一,文学批评具有阐释功能。
阐释功能是文学批评的基本功能,所谓阐释,是指批评家对文本的理解和说明,是一种人类通过文本达到理解、进行对话的行为。
而诠释,则是关于阐释行为的理论和学说,探究为何、如何阐释。
阐释功能主要表现在:首先,文学批评具有中介作用,对作家的作用和对读者的作用。
文学批评的介入不仅促使作品的传播和深化,而且是文学作品的生命在历代人们的关注中得以延伸。
文学批评不仅可以引导读者深入理解作品,还可以是批评家与①[美]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著,刘象愚邢培明陈圣声李哲明译.文学理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32页②同上,第33页.读者之间达到一种理想的、开放性的平等对话的关系。
2021英美新批评家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中的美学思想范文1
2021英美新批评家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中的美学思想范文 文学批评从古希腊时期的摹仿说一路走来,经过了实用说、表现说,虽然每一种理论都足以对一般的艺术进行令人满意的批评,但无可否认,它们在实际应用时都只考虑了艺术品和其外在参照物之间的关系。
直到20世纪,理论家们才开始较为明确地认识到艺术品本身具有的内在自足性,并从研究作品本身出发,通过对作品的内在构成要素和构成方式的分析,试图揭示艺术的真正奥秘。
这方面的研究,以俄国的形式主义和英美的新批评为主要代表。
韦勒克、沃伦作为英美新批评后期的主要理论家,在其合着的《文学原理》中,以文学文本为中心,阐述了这样一些美学观念: 1 文学文本中心论 之所以用如此拗口的提法,而不用大家非常熟悉的“作品中心论”,是因为《文学原理》关注的只是作家写出来的文本,而非作家与读者共同完成的作品,读者在文学批评中的作用几乎完全被忽略了。
在第十四章中,就什么是“诗”,理论家不厌其烦地对批评史上出现的几种观点一一否定。
首先否定诗是一种“人工制品”,是一种记录形式。
他们认为,尽管书写和印刷术对于诗歌记录很重要,但诗仍可存在于刊印形式之外。
其次,否定了“文学作品的本质存在于讲述者或者读者发出的声音序列中”,认为这种声音的序列只能是一种表演而非诗,诗是可以存在于“它的诉诸声音的诵读以外”的。
接着,否定了“诗是读者的体验”,亦即否定了读者中心论,因为读者的体验是极为不固定的,如果一味强调读者的体验,则对文本的理解就将会是怀疑和混乱。
最后,否定“诗是作者的经验”。
韦勒克和沃伦并未将这种作者中心论一棍子打死,与前三者相比,对此观点的否定还留有余地,他们认为“一首诗不是个人的经验,也不是一切经验的总和,而只能是造成各种经验的一个潜在原因”。
否定了上述种种观点之后,韦勒克和沃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艺术品似乎是一种独特的可以认识的对象,它有特别的本体论的地位。
它既不是实在的,也不是精神的,也不是理想的。
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勒内·韦勒克(René Wellek)是 20 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界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文学理论著作对文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他的相关作品后,我深受启发,以下是我对他文学理论的一些读书笔记和思考。
韦勒克强调了文学的“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的区分。
他认为,文学的内部研究关注的是文学作品本身的形式、结构、语言、意象等元素,而外部研究则侧重于文学与社会、历史、文化等外部因素的关系。
这种区分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对于文学的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外部的背景和影响,更要深入到作品的内部,去挖掘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在探讨文学作品的形式时,韦勒克指出形式不是一种外在的框架,而是与内容紧密融合的有机整体。
他以诗歌为例,说明诗歌的韵律、节奏、格律等形式元素并非仅仅是装饰,而是与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这让我反思我们在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时,不能忽视形式的重要性,而应该将其视为理解作品内涵的关键之一。
韦勒克对于文学批评的观点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认为文学批评应该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批评家不能仅仅凭借个人的主观喜好和偏见来评价作品,而应该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分析。
同时,他也强调了批评家的敏锐感受力和洞察力的重要性,只有能够敏锐地捕捉到作品中的细微之处,才能够做出准确而深入的评价。
在谈到文学的发展时,韦勒克认为文学并不是孤立地发展,而是与社会文化的变迁相互影响。
不同的时代会产生不同的文学风格和思潮,而文学作品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这使我意识到,要理解一部文学作品,需要将其置于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去考察,才能更好地把握其意义和价值。
韦勒克还对文学的类型和体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认为不同的文学类型和体裁有着各自的特点和规律,例如小说、诗歌、戏剧等在结构、叙事方式、表现手法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欣赏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
韦勒克《文学理论》中的文学批评理论
韦勒克《文学理论》中的文学批评理论导语:本文系云南大学中文系《学术研究导引》课程论文,该课程中学科导师张国庆及冯良方二位先生专一于学术研究之确定领域,冯良方先生为同学们做过《治风与学风》讲座,张国庆先生为同学们做过《和研一同学谈谈学习与治学》讲座,他们严谨而从容的治学态度及综合而恰当的治学方法于我影响颇深,明确了我的学习理念。
宋家宏先生于十二月五日进行了《文学批评与文学研究的学理区别》相关讲座,为在文学理论方面如一门外汉的我打开了一扇门。
后在导师的推荐下大量阅读文学理论相关书籍,尤以韦勒克、沃伦合著的文学理论拜读最为深刻,于遐思中考虑再三,汇成课程小论文一篇,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内容肤浅粗鄙,其不当处颇多,希盼老师指正。
摘要:韦勒克和沃伦合著的《文学理论》是一本关于文学的本质、功能、形式及内容的经典理论书籍,作者以“文学的外部研究”、“文学的内部研究”架构其理论体系,不再以多年以来影响文学创作的社会环境进行架构,是文艺批评工作者的案头必备书之一。
本书于总体上对文学进行理论探索,并专章论述了文学的评价问题,各章在分论相关文学问题时对文学批评问题也多有涉及,关注“文学性”,在批判“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的文学批评方法时,提出了“透视主义”文学批评方法,最后得出结论,文学批评最终应回归到文学作品本身。
关键词:韦勒克《文学理论》文学评价透视主义译者刘象愚先生在《文学理论》[1]总序(二)中提及韦勒克,首先肯定了他是一位“20世纪西方十分有影响的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
他的《文学理论》从总体上对文学进行了理论探索,论及文学的定义、本质、功用、结构以及文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方法。
韦勒克《文学理论》在其第一部分“定义和区分”中第四章论述了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的关系时,认为他们三者完全是互相包容的。
[2]所以,本篇课程小论文试图从《文学理论》第四部分“文学的内部研究”第十九章的“文学评价”入手,结合其他章节,论述韦勒克《文学理论》中文学批评理论。
功能·尺度·方法:文学批评何为——重读韦勒克札记
功能尺度方法:文学批评何为——重读韦勒克札记
李凤亮
【期刊名称】《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1997(000)004
【摘要】对于新时期批评现状及出路的理性检视和实践探求成为当前文坛热点之一。
本文作者立足于对美国当代杰出批评史家雷纳·韦勒克精深的理论及批评史著作的诠解与考察,着意于从中提取对当下中国文学批评的适用启示。
作者认为,韦氏对文学批评学科特性的界定十分符合文学研究的内在规律,有助于人们在理论上准确把握批评的应有功能;而在具体批评操作中,韦氏关于批评尺度、批评方法的论述与践行又为当前文学批评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艺术启示。
借鉴并接受这些启示,将有助于纠正因理论界对批评的理论本质与实践功能的模糊认识和错误定位而导致的诸多混乱,促使文学批评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总页数】12页(P111-122)
【作者】李凤亮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中文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9.9
【相关文献】
1.多元文论话语中的韦勒克批评理论--评支宇著《文学批评的批评--韦勒克文学理论研究》 [J], 彭肜
2.韦勒克文论体系的理论渊源与背景r——兼谈文学批评中的"价值"问题 [J], 谢江祎
3.试论韦勒克文学批评观的现实意义 [J], 杜珊珊
4.视域·方法·批评个性--雷内·韦勒克《批评的概念》研究札记 [J], 金琼
5.文学批评:批评什么和怎样批评?——借鉴韦勒克 [J], 尉天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韦勒克《文学理论》的比较视阈及对中国文论的意义
论韦勒克《文学理论》的比较视阈及对中国文论的意义作者:魏泓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7年第8期⊙魏泓[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 100089;淮北师范大学,安徽淮北 235000]摘要:勒内·韦勒克的《文学理论》渗透着发展、比较、辩证的方法论意识。
《文学理论》一书充满着比较视阈的透视视野,内含整体多维透视、外部研究透视、内部研究透视与内外部的相互透视。
作为经典的《文学理论》著作值得我们一再品读,其所蕴含的比较视阈与思维对我国的文论建设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文学理论》比较视阈透视主义■一、引言勒内·韦勒克(Ren Wellek, 1903 —1995)是享誉世界、久负盛名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比较文学专家。
他还被冠为“批评家们的批评家”。
韦勒克在多个学科领域产出了里程碑式的学术论著。
其中,他与奥斯汀·沃伦合著的《文学理论》一书是其一生的扛鼎之作。
该书自1949年出版以来,先后被世界各国译为二十多种文字,被视为经典性的文学理论在世界广为流传,世界许多著名大学都将其作为教材使用。
他本人在第三版序中说:“获悉本书在美国和英国又印出了新的纸本书,并先后被译成了西、意、日、韩、德、葡、希伯来、古加拉特等多种语言,确实是令人感激的。
”《文学理论》是经典性著作,经典是需要一再阐释、一品再品的。
韦勒克的《文学理论》,尤其是其中的比较视阈的概念,到今天仍然拥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与现实意义。
二、韦勒克比较视阈的生成背景韦勒克于1903年出生于维也纳,1926年在查理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此后,他游学英美等国,接触到多个国家不同的理论流派。
他精通英、德、法、意、希腊、拉丁、捷克等多种语言,熟悉各国各家各派文论。
韦勒克于1939年来到美国,先在依阿华大学任教,后成为耶鲁大学斯拉夫语和比较文学教授。
他还是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等世界许多知名大学的客座教授,曾担任过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主席(1961—1964)、美国比较文学学会主席(1962—1965)等学术职务。
韦勒克沃伦关于评价文学的具体标准
韦勒克沃伦关于评价文学的具体标准韦勒克沃伦是美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和作家,他对于评价文学作品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标准。
这些标准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质量和价值。
首先,韦勒克沃伦认为一个好的文学作品应该具有独特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作家应该能够通过他们的作品创造出一个独特的世界,让读者沉浸其中。
这种创造力和想象力可以通过独特的故事情节、丰富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描写来体现。
其次,韦勒克沃伦强调文学作品应该具有深度和内涵。
一个好的文学作品应该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反思,探讨人类的存在和意义。
作家应该能够通过他们的作品传达出深刻的思想和情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得到启发和感悟。
此外,韦勒克沃伦认为一个好的文学作品应该具有良好的结构和组织。
作家应该能够合理地安排故事情节的发展,使得整个作品具有紧凑的结构和流畅的叙述。
此外,作家还应该能够运用恰当的语言和修辞手法,使得作品更加生动和有趣。
最后,韦勒克沃伦强调文学作品应该具有普遍性和持久性。
一个好的文学作品应该能够超越时空的限制,触及人类共同的情感和体验。
作家应该能够创作出具有普遍意义的作品,使得读者在不同的时代和文化背景下都能够产生共鸣。
总之,韦勒克沃伦提出的这些具体标准为我们评价文学作品提供了一种方法和准则。
通过这些标准,我们可以更加客观地评价一个文学作品的质量和价值,从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文学的魅力。
《批评的概念》韦勒克
《批评的概念》韦勒克
《批评的概念》是韦勒克(Walter Benjamin)在1928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他在这篇论文中探讨了批评的意义与作用。
他认为,批评是对作品、思想、行动的评判与评析,是对其内在价值和意义的深入挖掘,以及对其存在的历史和社会背景的理解。
韦勒克认为,批评应当具有正义的精神和独立的立场,不受权力和利益的影响,客观地看待和评价作品。
批评应当追求真理和认识的深度,通过揭示作品中的缺点和问题,为其发展和完善提供指导和方向。
此外,韦勒克还强调了批评的历史性和社会性。
他认为批评应当将作品置于其所处的特定历史和社会背景中进行分析,关注其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通过对作品的批评,可以揭示出作品所反映的历史过程和社会问题,为人们认识历史和社会提供重要的线索和参考。
总之,韦勒克在《批评的概念》中强调了批评的重要性和价值,提出了批评应该具有的品质和要求,并指出了批评的历史性和社会性。
这一思想对后来的文化和艺术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概述韦勒克的作品结构理论
概述韦勒克的作品结构理论(1)韦勒克是美国文论家,是新批评后期的核心人物,也是西方学术界公认的20世纪最博学的文艺批评家之一。
(2)韦勒克把文学研究的焦点归结为作品本身,并将文学批评分为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两方面。
①所谓外部研究是指涉及作家创作心理、创作过程、个性和所处社会环境等因素并与这些因素相关联的文学研究。
②外部研究是一种因果式的研究,但研究文学作品的起因并不能解决对文学作品这一对象的描述分析和评价等问题。
韦勒克称之为“起因谬说”。
③所谓内部研究是指对文学作品本身结构的研究。
④韦勒克认为我们必须正视文学性的问题,文学研究应该依据有这样符号结构的作品为对象,把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符号结构加以研究。
⑤评价:a韦勒克看到了文学与社会所具有的种种联系,看到了作家与社会的联系,看到了作品本身的社会内容和文学对社会所具有的影响,并明确地把文学看做是一种社会性的实践活动。
b然而他却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内部研究上,显然是站在形式主义的基本立场之上的,是新批评派的文本中心论形式主义。
(3)他提出了自己独特的作品结构理论:①韦勒克将艺术品看成是一个为某种特别的审美目的服务的完整符号体系或者符号结构,其内部研究就是围绕这一“符号结构”展开的。
②在强调结构、符号和价值三方面统一的基础上,他提出了文学作品结构的八个层面说:a声音层面;b意义单元;c意象和隐喻;d在于象征和象征系统中的诗歌的特殊世界;e由叙述性的小说投射出的世界所提出的有关形式和技巧的特殊问题;f文学类型的性质问题;g文学作品的评价问题;h文学史的性质问题。
③这一理论有这样几个特点:a把结构与价值联系起来加以研究;b突出了意义单元的作用;c高度重视意象和隐喻;d把作品结构与文学的历史发展紧密结合,企图提供一种全新的外部性较少的文学史理论。
韦勒克文学理论
韦勒克文学理论文学与思想的关系可以用完全不同的方式来表述。
通常人们把文学看作是一种哲学的形式,一种包裹在形式中的“思想”,通过对文学的分析,目的是要获得“中心思想”。
研究者们用这类概括性的术语对艺术品加以总结和抽象往往受到鼓励。
较早的研究则把这种方法推向荒谬的极端;人们会特别想到象乌尔里希这样的德国哲学家,他曾把《威尼斯商人》的中心思想说成是“强制执法是不公正的”。
’虽然今天大多数学者已经厌倦了这种过分的思索和推理,但是把文学作品当作哲学论文来处理的议论仍旧存在着。
与此相反的意见是完全否定文学和哲学的任何关系。
在一篇题为《哲学和诗欧》的讲演里,搏厄斯非常直串地表达了这种观点:诗歌中的思想往往是陈腐的、虚假的,没有一个十六岁以上的人会仅仅为了诗歌所讲的意思去速诗。
’(讨论文学与哲学的关系)从艾赂特的观点看,“莎士比亚和但丁都没有进行过真正的思考”。
:人们可以在这一点上同意博厄斯的观点,即多数诗歌(他所谈的似乎主要是抒馈诗)的理性内容往往被夸大了。
如果我们对许多以哲理著称的诗欧做点分折,就常常会发现,其内容不外是讲人的道德或者是命运无常之类的老生常谈。
象勃朗宁那些维多利亚诗人们的作品中玄妙的句子,曾经给许多读者以启示,但今天看来,不过是原始真理的袖珍版而已。
‘即使我们可能从诗中抽出某些一般性的命题,象济慈的“美即真理,真理即美”之类.但我们仍然需要尽力去分辨这一可以转换的命题究竞耍讲什么,只有当我们读一首诗,达首诗用具体的形象描述艺术骸力的永久和人类感情以及自然事物的美的短暂,在结尾看到这样的句子,才能获得明确的概念。
把艺术品贬低成一种教条的陈述,或者更进一步,把艺术品分割肢解,断章取义,对理解其内在的统一性是一种灾难,这就分解了艺术品的结构,硬寨结它一些陌生的价值标准。
当然,文学可以看作思想史和哲学史的一种纪录,因为文学史与人类的理智史是平行的,并反映了理智史。
不论是清晰的陈述,还是间接的暗吻,都往往表明一个诗人忠于某种哲学,或者表明他对某种著名的哲学有直接的知识,至少说明他了解该哲学的一股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韦勒克对“文学批评”的界定
摘要:韦勒克用“透视主义”界定“文学批评”的概念,区分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文学史的差异,但更强调三者之间的合作。
肯定文学批评的独立突出了文学批评以文学作品研究为中心的特性;对文学批评的广义运用,显示出文学批评对文学史、文学理论等的依赖。
关键词:透视主义文学概念文学批评文学理论文学史
文学批评的重点在20世纪初已经发生了转移。
如兰色姆,他批判理查兹的心理学批评、艾略特的历史学批评和温特斯的逻辑学批评,呼唤一种本体的文学批评。
韦勒克和沃伦也在《文学理论》第一版序言中明确了文学研究的性质:文学研究应该是绝对“文学”的。
正如胡塞尔所认为的,20世纪初欧洲精神文化危机的实质是知识的基础性危机,由于没有确实可靠的知识基础,各们科学的研究陷入没有统一中心的分裂之渊。
所以,文学批评也要廓清外部关系后回到自身,即对具体文学作品的研究。
实际上,人们更多关注韦勒克在文学本体范围内对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和文学史所做的区分,而忽略了他对三者之间合作关系的强调。
对三者进行区分并非创举,但正如他表明的:“上述的一些定义的区别是相当明显并广为人知的。
可是一般人却不太能够认识以上几个术语所指的研究方式是不能单独进行的,不太能够认识它们完全是互相包容的。
”可以说,对三个分支所做的区分就是为了明确它们的相互作用,否定模糊它们之间界限的做法。
文学批评是关
于具体文学作品的研究,但是它也离不开文学理论和文学史的帮助。
首先,文学理论包括了“必要的文学批评理论”和“必要的文学史理论”,为文学批评的实践提供理论上的、方法上的辅助,具有指导意义。
其次,文学史是关于文学发展的历史的描述,包括史上出现的文学作品、流派、作家。
但是一部编撰的文学史不可能描述所有,它的选择是有标准的,也是一种批评的抉择。
文学史为文学批评提供了研究对象,为文学作品的具体研究阐明历史情境。
而文学批评的进行则为文学史的删选和书写确立一定的标准,肯定或者否定,促进对文学史的研究。
由于对三者之间亲密关系的深刻认识,韦勒克在《近代文学批评史》中融合了文学批评和文学史、文学理论,“‘批评’这一术语,我将广泛地用于解释以下几个方面:批评不仅是关于个别作品和作者的评价,‘裁决性’批评,实用批评,文学趣味的迹象,而且主要是指迄今为止有关文学的原理和理论,文学的本质、创作、功能、影响,文学与人类其他活动的关系,文学的种类、手段、技巧,文学的起源和历史这些方面的思想。
”文学批评的内涵大大扩展,显示出一种综合的意义。
但这绝不说明韦勒克抛弃了他要求的文学批评绝对的文学性。
恰如对文学所做的内部、外部研究的区分,只是为了更好说明文学本身研究的重要性,扭转文学批评的方向。
事实上他不否认历史知识等对文学研究的影响,他也重视批评家的素养。
他认为文学研究生要努力成为一个文学博士而不是一个英国、法国或德国语文学博士,可见其对批评家要求的严格。
但是他拒绝那种鸠占鹊巢式的文学批评,将文学批评
的范围无限扩展,成为人类文明的研究。
韦勒克之所以对文学批评进行如此的界定,与他所运用的“透视主义”是分不开的。
尼采在著作中多次提到透视主义:“你应该支配你的是非观念,学会按照你的更高目标亮出你的是非观念。
你应该学会理解一切价值判断中的透视法——推移、畸变、表面的视界目的论,以及属于透视法的一切”,可见透视与价值判断、认识事物方式有关。
“‘透视主义’的意思就是把诗,把其他类型的文学,看做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在不同时代都在发展着,变化着,可以互相比较,而且充满着各种可能性”。
韦勒克、沃伦认为文学作品既有永恒的价值,又包含历史的可变价值。
永恒的价值是文学作品之所以成为文学作品的内在属性,这决定了他们特别注重文学的内部研究。
文学的价值不是一蹴而就生成的,而是在历史进程中慢慢积累的,所以说它是可变的。
论述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时再次提到:“这种新的综合观点使价值尺度具有动态,但又不丢弃它。
我们把这种综合称为‘透视主义’,但这一术语并不表示对价值随心所欲的解释和对个人怪诞思想的
颂扬,而是表明从各种不同的、可以被界定和批评的观点认识客体的过程。
”文学作品成为一种可认识的、包含多层次的价值客体。
绝对主义只承认一种价值,相对主义失去判断标准而造成价值混乱,而透视主义根本区别于它们。
它不是一种简单的折衷或综合,它有一个中心的定点,与向外的辐射意义形成互动的整体。
但是我们也要分清,人们对文学价值的认识并不一定是审美的,也有道德
的、宗教的、哲学的,而他们承认文学过去的价值虽然意味着肯定文学作品在过去的价值,不过这并不说明他们就提倡道德的、宗教的或哲学的文学批评。
并且,我们也要在这个意义上看到他们对文学外部研究的肯定,并非如很多人所说的“一刀切”,他们在论述文学的作用时已经清楚地表明了意见:“当我们采用这个词的时候,我们是指诗歌可以有多种作用,而忠实于它的本性是它基本的和主要的作用。
”
如韦勒克申明的:“文学批评的职责是理解文学和评价文学。
”在这里重新来说明韦勒克对“文学批评”的界定,是想让我们以冷静的态度来看待当今文学批评的泛化问题。
文学批评本是对具体文学作品的研究,所以文学批评的理论化问题也值得在此反思。
参考文献:
[1] 朱立元主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 [美]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3] [美]雷纳·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修订版).杨自伍译.译文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刘培群(1987-),女,安徽马鞍山人,华侨大学文学院2011级文艺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西方文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