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辞令模糊语用分析【外交辞令模糊性的语用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交辞令模糊语用分析【外交辞令模糊性的语用分
析】
外交工作中所用的语言,通常称为外交辞令(diplomaticlanguage)。
它广泛应用于涉外人员的各种交际应酬、答记者问、对外宣传、演讲辩论等活动中。
H.Nicholson在《外交》一书中赋予外交辞令三种含义:外交辞令首先是指外交官彼此交谈与互致信函中所使用的具体语言――拉丁语、法语、英语;第二种含义是指外交领域所特有的专门词汇,如缓和(d e tente)、公报(communiqu e)、照会(note)等;第三,外交辞令最普遍的含义是通常所说的那种能够使外交官措辞犀利而又不失谨慎和文雅的外交用语(guarded statement)。
外交辞令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主要靠口头和书面表达来完成交际任务。
语言是外交工作的重要载体,熟练、准确地运用语言对外交活动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说,外交辞令是一种正式、保守、谨慎、准确的说服性语言,其显著特征就是讲究策略和礼貌。
然而外交辞令的准确性却并不排斥模糊语言。
在许多情况下,外交辞令要求隐喻性地、含蓄地运用模糊语言(fuzzy wording)。
恰当运用模糊外交语言不但可以达到沟通交流的目的,而且可以无损于任何一个国家的利益。
模糊语言可以增加语言表达的灵活性,使语言更委婉、含蓄、礼貌。
为此,外交家们在发布公告、公布会谈结果、回答敏感性问题以及缓和交际气氛等的活动中常常运用模糊辞令。
一、语言的模糊性
模糊性是人类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
所谓模糊性,是指一个概念的中心区域基本上确定,而外延界限不明确的属性。
它是客观世界自身内在的模糊性和作为主体的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认
识的有限性以及不确定性在语言表达上的反映。
语言模糊性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语言符号的离散性与客观事物连续性之问的矛盾,用离散的语言符号去标志连续的事物,就可能边界不明,产生模糊性;另一方面,出于人类思维和交际的需要,人们常常故意使用一些语义模糊的词语以适应不同的交际目的。
语言的模糊性不同于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它是利用语义的模糊,准确反映生活中的模糊概念;或者出于修辞的需要,用模糊语言表达某种不便直说的思想感情;或者出于礼貌而采用模糊的表达方法。
语言的模糊性是语言具有弹性的表现,恰当运用语言的模糊表达不但不会成为人们言语交际的消极因素,反而是人们用语言进行社会交际的一种实际需要。
二、外交辞令模糊性的成因
外交辞令要体现一个国家对外政策,并维护本国利益。
外交家在进行交涉和应对表态的时候,不但要看到已经公开了的一面,还要估计到潜在的各种因素,所以,外交辞令更要具有分寸感和含蓄性。
外交家在处理国家关系时,经常采用模糊修辞,婉转、含蓄地表达使人不甚愉快的内容,进而解决外交难题,这正是Nicholson所说的“谨慎的低调陈述”,即外交辞令中的模糊语。
三、外交辞令与语用原则
外交领域的模糊辞令总是在一定语言环境中使用的,语境对话语的理解和表达有着巨大的约束力。
语用原则的推理指导作用能够帮助我们深刻理解一定语境下话语的真实含意。
语用原则是人们为了保证会话的顺利进行,达到交际目的而遵守的一套规则。
主要包含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一)外交模糊辞令与合作原则
Grice在他的会话含意(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理论中提出,言语交际双方都有相互合作,取得交际成功的愿望。
因此人们要遵守一些诸如真实、充分、关联、清楚等基本原则和准则,这就是所谓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
他认为人们在
谈话中遵守的合作原则包括四个范畴,每个范畴包括一条准则和一些次准则:(1)数量准则(Quantity Maxim);(2)质量准则(Quality Maxim);(3)关系准则(Relation Maxim);(4)方式准则(Manner Maxim)。
总的来说,这四大准则都要求讲话人讲实话,提供足量信息,讲得简明扼要,不含糊离题。
当有一方明显或无意地违反合作原则的某一准则,听话一方就要根据当时的语境,推断出说话人在言语交际中隐含的意义,即“会话含意”。
为了使谈话能够顺利进行,谈话目标得以实现,合作原则中的“量”和“质”准则要求人们在谈话的时候,应该提供足够的信息,清楚明白。
然而在外交语言中,外交模糊辞令正是技巧性含义运用的一种方式。
它通过交际策略的控制,表达说话人的交际意图,核心在于成功实现交际目的。
由于外交活动往往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重大问题,情境常常不允许公开直言,说话人常常面临说实话和不能尽抒其意的矛盾。
于是外交人员主要在“量”和“质”这两个准则上做文章。
1.违反“量”的准则控制和运用会话含意
量的准则要求所说的话应该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并不应包含超出所需要的信息。
外交活动往往涉及国家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情境有时不允许坦白直言,运用外交辞令的模糊性就能达到既说明情况又不泄露机密的目的。
例1中美两国领导人就双边关系和一系列双方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包括国际上一些敏感、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例1中,“一系列”“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一些敏感、热点问题”是什么?恐怕是两国领导人的谈话内容不必让一般人知道,因而在发布这个消息的时候故意违反了“量的准则”,而采用了这样的模糊性词语。
模糊性语言在外交辞令中的运用有许多种动机,如有时候说话者想提供更准确地信息,有时是出于国家利益考虑而保密,有时情况尚未确定,不能把话说绝。
2.用违反“质”的准则控制和运用会话含意
质的准则要求不要说自知是虚假或者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但是通过对违反质量准则的控制,就能运用“会话含意”达到说话人的目的。
例 2 We urge the Israeli Government to take all appropriateprecautions to prevent the death or injury of innocent civiliens anddamage to civilian and humanitarian infrastructure.
例3在与美国总统布什举行了工作会谈之后,俄罗斯总统普京认为,会谈是富有成果和有益的。
例2中,何谓“all approprtate precautions”?两国的利益出发点不同,对于“适宜措施”的标准自然也就不同。
而例3 中,对“富有成果和有益的”的范围我们很难界定,于是会谈的结果我们也就不得而知。
上述词语都是含意极其模糊的外交辞令。
说话人正是因为常常面临合作原则的冲突,不得不放弃一条准则,以求另一条准则。
外交模糊辞令正是违背了上述准则而产生的常规语言的一种变异。
模糊外交辞令利用违反合作原则,控制和运用会话含意,达到委婉含蓄、有礼有节的目的,从而使外交家们立于不败之地。
(二)模糊外交辞令与礼貌原则
合作原则是语言交际的一条重要指导原则,但不是唯一的原则。
礼貌原则可以很大程度上解释实际语言中大量违反合作原则的现象,说明了含蓄地表达语意是出于礼貌的考虑使话语得体。
学者Leech通过对人们交际现实的假设和解释,和不断地推断和验证,提出了“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理论,帮助了“会话语意”学说回答这些问题,从而丰富和发展了“会话含意”理论。
Leech的礼貌原则如下。
(1)得体准则(Tact Maxim):减少表达有损于他人的观点。
(2)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减少表达利己的观点。
(3)赞誉准则(Approbation Maxim):减少表达对他人的贬损。
(4)谦逊准则(Modesty Maxim):减少对自己的表扬。
(5)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减少自己与别人观点上的不一致。
(6)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减少自己与他人在感情上的对立。
外交语言注重礼仪、讲究方法策略。
坚持外事礼仪是一项基本的要求。
在坚持国家立场的同时,需要尽量减少或避免矛盾和;中突。
即使面对矛盾和冲突,外交官们都有一套温和的委婉说辞将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从而避免双方激烈的言辞冲突恶化双方的关系。
使用委婉语言已经成为国际外交界的一种彼此相约的习惯。
使用模糊辞令能够增加语言表达的灵活性,使语言更含蓄婉转。
外交辞令的模糊性在很大程度上遵从了礼貌原则,而其中的“得体”、“赞誉”和“赞同”的准则似乎更多地被运用。
礼貌地使用语言就意味着得体地使用语言。
模糊辞令的运用尤其能够显示外交语言的艺术,能够很好地使灵活性与原则性相统一,使所表达语言得体、到位。
下面例子中的划线部分都是内容宽泛的模糊词语,用来评价两国间的关系和描述会谈成果,符合赞誉准则中的夸大对别人赞誉的次准则。
例 4 Russian Deputy Foreign Minister Alexander Losiukovpointed out that the DPRK’s proposal to freeze its nuclearprogram is a good suggestion and a constructive step 各国利益取向不尽相同,然而为了交流和合作,各国都尽量寻求两国之问的共同点,减少与别国在观点上的分歧,对于分歧往往作模糊的淡化处理,这符合礼貌原则中的“一致准则”。
例5斯特劳表示,尽管中英两国在伊拉克问题上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但是英国始终重视与中国的关系,希望与中国在双边和国际问题上保持沟通和合作。
例5中,对于两国之间的分歧都没有详细说明,而采用了“一些不同的看法”这一模糊词语进行概述,起到了淡化矛盾的效果,从而在外交活动中获得了主动地位,为双方一致向前看作好了铺垫。
外交语言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在外交活动中,技巧性地运用模糊性辞令,体现了人际交往中的“礼貌原则”。
模糊辞令在外交活动中将灵活性和原则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委婉含蓄地表明观点,保全了双方面子,避免刺激,维持了双方友好关系,最终维护了自身利益。
四,外交辞令中模糊表达策略的运用
外交人员应该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外交辞令力求恰到好处,尤其要善于运用模糊表达策略。
外交辞令中的模糊策略本身也具有灵活性的特点,其表达手段丰富多样。
根据词语的模糊特点,涉外语言中模糊法的类型通常可划分为以下四种。
(一)运用模糊性词语
直接运用模糊性语言是外交辞令中最常用的一种模糊表达策略。
借助模糊性语言及一些表达方式的运用,可以形成一种不置可否的模糊,产生较好的表达效果。
因此,自然语言中的大部分词汇,尤其涉及到时间、空间、范围、性质、状况、变化、情感等方面的词汇,其概念都具有不确定的外延。
而这种“有限的”语言相对无穷无尽的自然事物的“无可奈何”,正好被外交辞令用来达到模糊表达的目的。
(二)运用模糊限制语
外交辞令中的模糊限制语可以表示说话人对说话内容的直接主观猜测,或提出客观根据,对话语做出间接的评估,也可以表示对话语内容的真实程度、涉及范围作出的规定。
比如,汉语中的“研究研究”、“试试看”等等,都是颇具中国文化特色的模糊限制语。
在外交活动中,恰当运用模糊限制语既可以避免把话讲得太绝,摆脱困境,又符合礼貌原则。
(三)采用精确数量词来表达模糊含义
数量词在数学和统计学的计算中通常是很精确的。
但是在外交场合,这类极其精确的数字有时候却能够表达模糊含义,并且体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某次记者招待会上,有西方记者问周恩来总理,中国人民银行究竟有多少资金?周恩来听出了“弦外之音”,略微一想答道:“我想应该是十八元八角八分。
”并解释说,我国当前发行的人民币面额有十元、五元、二元、一元、五角、二角、一角、五分、二分、一分,共计是十八元八角八分。
这一幽默而得体的回答,正是准确利用了精确数量词来表达模糊含义的典型案例,起到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如“曲解”原意、回避直言、幽默委婉、化繁为简、形象具体等效果。
(四)利用标点符号和感叹词语
外交辞令中,经常出现恰当运用一些标点符号和没有确定意义的感叹词语达到某种目的的现象,如Well\Ah\Why\Mu\Eh\Oh 等。
在特定语境中,这类感叹词可以起到敷衍搪塞的作用,传达“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例如,“Oh,you mean……”,这种因缺省而造成的模糊,给人以言犹未尽的感觉,使语义变得委婉。
外交辞令中的模糊法还可以通过一些修辞格如比喻、借代、夸张、禁忌等,来达到一种模糊的效果,因为这些修辞格的基础有时是“模糊”了事物之间的界限。
五、结论
以上我们讨论了外交辞令中的模糊策略,之所以把模糊表达作为外交辞令的一种策略,是因为它能用较少的词汇传递足够的信息,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简洁性、灵活性,及提高判断和处理事情的效率。
实质上,一定程度的真实信息就隐藏在模糊语言中,只要根据上下文和具体语境,就能够领悟到这种真实信息的存在。
因此,模糊策略是外交人员不可或缺的交际艺术。
外交模糊语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在某些时候会产生某些消
极影响。
由于模糊语言对某些事实没有明确说明,粗略地概括或掩饰某些重要事实,淡化了分歧矛盾,有可能使公众不能对外交语言的真值做出判断,或对潜在的危机缺乏了解,有可能使外交活动陷入被动。
若用得不当,轻则会导致表达含混不清,造成误解,重则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影响两国关系。
因此,在实际交际过程中要对外交辞令中的模糊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它的实际效用,掌握它在语言环境中的各种表达方式,做到统筹考虑,灵活运用,注重综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