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历史 选择性必修一教案 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课时教案 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本课是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本课通过三个子目(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宗教伦理与教化)讲述了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的演变历程。
【唯物史观】通过学习,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说明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局限性,学会史论结合、客观全面地看待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通过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梳理从奴隶制时代到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发展历程,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特点,分析基督教在中世纪和近代发挥的不同作用,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标准,理解法律制度与国家治理、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的关系。
1.重点:近代西方两大法系发展的脉络和特点2.难点: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的基本特征、基督教的作用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前期课前准备,提出问题请教师有目的性地准备课程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课堂导入】通过相关图片,导入本课学习。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图片,左图是法律与正义女神忒弥斯,右图是基督教受洗图。
大家思考一下,两者分别反映了西方社会的什么特点?对!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那么,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有何发展演变历程?又如何评价?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
【讲授新课】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问题情境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罗马法的发展传播历程如何?自主学习1.罗马法(1)为了缓和平民和贵族的矛盾,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共和国颁布《十二铜表法》。
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重点: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特点及其对社会治理的影响;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对法律与教化的推动作用。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分析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如何让学生理解法律背后的思想文化因素,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设想
5.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反思教学方法、策略和过程,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升自身教学水平。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真正理解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培养其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选取一个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案例,分析其背后的思想文化因素,并撰写一篇案例分析报告。要求:不少于800字,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体现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以下问题:近代西方法律与教化对现代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有哪些启示?请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建议。要求:不少于1000字,要求思路清晰、论证严谨,具有实际操作性。
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进度,引导他们深入思考,确保讨论效果。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练习题:
1.列举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和特点。
2.分析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对法律与教化的影响。
3.举例说明近代西方法律与教化在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4.结合具体案例,讲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在实践中的运用,如法治原则、平等原则等。
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课时教学设计)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并解决问题。
-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为什么近代西方法律制度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如何推动了西方教化的进程?”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2.运用案例教学,以具体案例诠释抽象理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选取典型法律案例,如英国的“普通法”案例、法国的《拿破仑法典》等,分析其背后的法律原则和思想观念。
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课时教学设计)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近代西方法律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掌握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基本概念、原则和代表性法典。
2.了解近代西方教化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认识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对西方教化的推动作用。
3.学会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提高对历史事件、人物、法律文献等资料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四)课堂练习(500字)
课堂练习环节旨在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教师将设计以下练习:
1.选择题:设计一些关于近代西方法律与教化的基础知识选择题,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
2.问答题:提出一些思考性问题,如“请简述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区别与联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3.案例分析:给出一个近代西方法律案例,要求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法律原则和思想观念。
4.引导学生从历史角度看待现实问题,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本章节将通过以上教学目标的实现,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培养其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高二年级学生,经过此前历史课程的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历史事件、人物、法律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近代西方法律与教化的学习有以下特点:
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说课稿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1.教学重点:近代西方法律的起源和发展、法律与教化的关系、法律在近代西方社会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法律与教化在近代西方社会中的互动关系、法律与道德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关系。
针对这些重难点,教师需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史料展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律与教化在近代西方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学生年龄大约在15-18岁之间,他们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善于接受新事物。在认知水平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分析、综合、比较等基本的历史研究方法,能从多角度审视历史问题。大部分学生对近代西方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对法律与教化这一主题较感兴趣。在学习习惯上,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有待提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近代西方法律的起源、发展及其主要特点,了解法律与教化的关系,认识法律在近代西方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学生能够深入探讨法律与教化在近代西方社会中的互动关系,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法律与教化在近代西方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理解法律与道德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关系,培养尊重法律、崇尚正义的价值观。
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说课稿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属于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九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这一节课承前启后,连接了近代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主要知识点包括:近代西方法律的起源和发展、法律与教化的关系、法律在近代西方社会中的作用以及法律与教化对近代西方社会的影响。
2020-2021学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一: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教案)

第9课“秩序与正义的求索”——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教学理念】历史教学以育人为本,即涵养受教者基本的人文素养与悲悯意识。
中学历史教学需在此基础上,培育学生从现实关怀出发,研探历史,关照社会之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承引导之责,根据所教学生的认知水平,选取适当历史材料,整合课程资源,使学生在“神入”历史情境之时,更能脱身其外,思索身处家国之需要。
本课着眼西方近代法律和教化之源,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西方历史传统出发理解其社会秩序之生成路径,从而为我所用,批判采撷。
法治国家建设,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一环,是维护社会正义的必经之途,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此课之教学,希冀学生以史为鉴,照亮未来。
【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为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之第二课。
课标要求学生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知道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本课处《中国古代法治与教化》和《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两课之间,意在陈述西方近代法律与其自身历史传统之渊源,引导学生辨析其基本特征,即权力制衡与对个人权利之保障,并批判认识基督教在西方社会从中古到近代发挥的伦理教化作用。
本课共分三目: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宗教伦理与教化。
前两目可整合为法律篇,最后一目列为教化篇。
二者可统合于“秩序生成”这一主题之下进行。
【学情分析】所执教学生为上海郊区的区重点中学高中二年级历史等级考学生,已完成《中外历史纲要》上下两册内容的学习,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有了一般的通贯性认识,具备对罗马变迁、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等基本史事的时空定位能力,并具有对史料进行一定程度的归纳、分析和整合之素养。
但对于本课近代西方法律与宗教的相关内容,学生从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上均有所不足。
尤其对于较为抽象的法理知识和宗教教义,难有深入的理性认知。
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1.教师布置作业: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近代西方法律与教化的短文,要求结合我国现实,分析法律与教化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2.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并进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通过作业评价,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设置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注重教学评价,以多元化、动态化的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与法律和教化相关的图片,如古代法律碑文、法庭场景等,引发学生对法律与教化的兴趣。
2.提问:“你们认为法律和教化在社会治理中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为课堂讨论营造氛围。
3.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关注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二)讲授新知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近代西方法律与教化的内涵及其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析历史事件等方式,寻找答案。
3.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划分学习小组,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近代西方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公民意识。通过对相关历史事件的分析,使学生了解法律与教化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认识法律与道德的相互关联,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综合素质。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近代西方法律与教化的内涵及其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性。同时,结合我国现实情况,对比分析我国法治建设的历史进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通过查阅资料、分析案例,提高对法律问题的研究能力;
(2)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锻炼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方面:以情境教学法为主线,结合以下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近代西方国家法律制度的基本特点、发展历程及其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具体包括:
(1)了解近代西方国家法律制度的起源、演变和现状;
(2)认识不同国家法律制度的异同,如大陆法系、英美法系等;
(3)理解法律与教化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3)人文素养:关注人类文明发展,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法律制度,促进世界和平与进步。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本节课将采用情景创设法,营造具有真实性和趣味性的历史场景。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剧表演等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1.创设历史情景:选取近代西方具有代表性的法律案例,如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独立宣言》、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人权宣言》等,让学生了解这些法律文件的产生背景及其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1)尊重法律,认识到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2)关爱社会,关注法律与教化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3)培养正义感,敢于维护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
2.价值观:培养学生以下价值观:
(1)法治观念:认识到法治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维护法治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
(2)公民意识:树立公民责任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案例教学法为主,结合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近代西方国家的法律与教化实践。通过设置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使他们在探讨中掌握知识,提高历史素养。同时,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1.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如撰写一篇关于近代西方国家法律制度与道德教化的短文;
2.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评价,如评价自己的作业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有哪些不足之处;
3.鼓励学生进行小组交流,相互借鉴、学习,提高作业质量;
4.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给出评价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
3.开展同伴评价,让学生相互评价,给出建议,如评价他人的观点是否合理,表达是否清晰;
4.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指出学生的优点与不足,给出改进建议。
反思与评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节课的导入将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近代西方国家法律制度与道德教化的历史场景,如法庭、学校、家庭等,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氛围;
4.创设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辩论,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问题导向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培养他们的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
(三)小组合作
本节课的小组合作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
1.划分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如分析某一法律制度或道德教化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影响;
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教案

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教学设计【教科书分析】本课与第8课的总体结构相近,主要呈现了不同时期特别是近代西方国家法律制度与基层教化的发展情况和基本特征。
本课内容包括“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宗教伦理与教化”三个子目。
结合“学习聚焦”栏目中的表述“在罗马法的基础上,英国和法国分别发展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立法和司法独立,强调保障个人的权利”“基督教的宗教伦理不仅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控制,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教化功能”可以看出,本课的主要内容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其一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起源、发展和特征,其二则是强调宗教伦理对近代西方社会的影响。
通过进一步的概括和梳理,不难发现,本课这两部分的主要内容与之前《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的内容有紧密的联系,不论是要了解罗马法的发展过程,还是中古时期欧洲法律制度与社会发展的状况,都需要对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历史有基本的认识。
此外,本课两部分内容之间也有着极为密切的逻辑关联,即近代西方的法律制度是受到宗教深刻影响的,表现在法律精神、司法观念等诸多方面。
还需关注的是,本课与第2课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由于近代西方政治体制多以法律形式加以确立,两者相辅相成,本课应更多聚焦在西方国家的法律框架与条文程序等具体内容上。
从考古发现可知,欧洲在公元前7世纪已出现早期成文法。
从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共和国颁布《十二铜表法》,到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纂《罗马民法大全》期间,罗马法不断发展和完善。
罗马法不仅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也成为近代欧洲法律制度的源头。
中古时期,具有习惯法特征的“日耳曼法”以及具有宗教特征的教会法成为欧洲一些国家主要采用的成文法,这与蛮族入侵、西罗马帝国灭亡、基督教的形成与发展等时代背景紧密相关。
11世纪后,由于欧洲许多国家的法律与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极不适应,出现了研究和宣传罗马法的运动,罗马法得以复兴并进一步传播。
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3.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讨论、辩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培养社会责任感。
4.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通过比较、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法律制度,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检验学生对近代西方法律与教化的理解程度,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选取一个近代西方法律制度(如罗马法、拿破仑法典、美国宪法等),分析其形成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影响,撰写一篇800字左右的小论文。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近代西方法律与教化的相关案例,进行整理和分析,制作成PPT,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每组时间不超过10分钟。
4.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分,同时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给予积极的评价和指导。
5.学生观看一部与近代西方法律相关的影视作品,如《十二怒汉》、《辩护人》等,从法律角度分析影片中的案例,并撰写一篇800字左右的影评。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要紧扣课堂所学,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体现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2.作业格式规范,书写工整,注意段落划分,保证文章结构的清晰。
3.提交作业时,请附上相关参考资料,以证明作业的原创性。
4.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某一法律案例或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形成共识。
5.强化课堂互动,注重师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鼓励学生提问,教师及时解答,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6.融入现实生活,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
(一)教学重难点
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二)讲授新知
在本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讲授:
1.法律发展历程:介绍近代西方的法律发展历程,包括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形成、特点及其影响。
2.教化发展:阐述近代西方教化的主要形式和内容,分析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对教化的影响。
3.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法律与教化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剖析,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4.课堂讨论:组织学生针对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5.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6.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作业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问答、课后作业、小组讨论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定期进行教学质量评估,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5.教学拓展:
-邀请法律专家、历史学者等进行专题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组织学生参观法院、博物馆等地,加深学生对法律与教化的理解。
2.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浓厚,但可能对法律与教化等较为抽象的概念感到困惑,教师应运用生动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
3.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意识逐渐增强,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判断能力。
4.学生在团队合作方面有待提高,教师应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运用案例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法律与教化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学案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学案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课标解读课程标准素养达标1.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
2.知道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1.唯物史观:理解法律制度与国家治理、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的关系,说明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局限性,学会客观全面地看待历史问题。
2.时空观念:了解罗马法、中古时期法律、《大宪章》《法国民法典》等法律的发展历程,认识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3.史料实证:通过多种材料的呈现,认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特点,分析基督教在中世纪和近代发挥的不同作用。
4.家国情怀:通过探索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发展,认识其对我国法制建设的影响或借鉴意义,更全面地关注现实问题、反思社会需要。
自主预习·必备知识知识点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教材清单一、古罗马时期——渊源1.《十二铜表法》:罗马共和国时期,为了缓和①平民和贵族的矛盾,公元前450年左右,颁布了《十二铜表法》。
2.《罗马民法大全》: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②查士丁尼下令编纂,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也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二、中古时期——发展1.“日耳曼法”:各日耳曼王国在记载和整理日耳曼人③部落习惯法的基础上编纂了一批成文法,称为“日耳曼法”,作为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
2.教会法:教会根据基督教神学,制定和颁布了教会法。
3.罗马法复兴运动:11世纪以后,欧洲国家出现了研究和宣传罗马法的运动,促进了罗马法的传播。
三、近代西方两大法系的形成1.英美法系(1)背景:普通法在英国的形成。
a.诺曼王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王室设立法院,并派法官定期到各地进行巡回审判。
b.12世纪前后,建立在习惯法基础上、全国普遍适用的法律在英国逐渐形成,这就是普通法。
c.13世纪,英国通过④《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
d.“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
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能力。具体方法如下:
1.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在分析案例中了解法律与教化在近代西方社会中的作用;
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
一、案例背景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是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的第9课内容。本课主要讲述了近代西方社会中,法律与教化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通过分析英国《大宪章》、法国《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以及德国《魏玛宪法》等重要法律文献,引导学生了解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过程及其特点。同时,本课还介绍了教会与国家、宗教与法律之间的关系,以及宗教改革对近代西方社会的影响。
2.人文关怀: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社会的发展,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精神;
3.爱国主义:通过讲解我国在近代西方法律与教化方面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情景创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具体方法如下:
1.利用多媒体手段:通过播放相关历史视频、图片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近代西方法律与教化的氛围;
4.反思与评价:本节课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通过自我反思和同伴评价,学生能够查找自己的不足,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5.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本节课运用了多种教学策略,如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注重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分层次提问,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优势。这种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历史核心素养。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历史 选择性必修一教案 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课程标准】1、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木特征。
2、知道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知识梳理】二、近代西方法律的基本特征:1、思想基础:(1)传统法律思想;(2)启蒙思想的主张。
2、特征:(1)国家权力结构层面,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
(2)法律内容上,注重保护个人权利° (3)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为保证程序公开公正,建立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
无罪推定原则指的是所有被审判者在判决之前都是无罪的)3、评价:积极:(1)有助于维护法律的统一性与权威性。
(2)可以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3)可以迅速灵活地反映社会发展对法律调整提出的不同要求,及时确立合乎社会需要的法律规范。
(4)有利于加强对司法机关的监督,防止法官专断和任意处理问题,保持法律的公正。
局限:(1)过于强调保护私有财产,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2)对个人权利的认定存在逐渐改进的过程。
(直到20世纪,黑人、土著居民和妇女还在为完全的公民权积极斗争)1、宗教改革前(1)基督教的发展演变①392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
②中古时期,基督教影响了中古欧洲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2)教会宣传:①教士们搜集和抄录经典,宣讲教义,也保存了一些古典文化。
②开办宗教学校和世俗学校,讲授宗教内容,也学习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等(3)宗教的作用:基督教的宗教伦理和教化作用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控制,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日常行为。
同时也促进教育和文化的发展。
2、宗教改革后(1)教会的分裂:两欧的基督教分裂为天主教和新教。
新教适应了原始积累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诉求,提出了一些新的主张。
(2)新教的主张:反对教皇权威,主张信徒通过自己阅读《圣经》理解教义,还提倡节俭和积极入世的态度,鼓励人们发财致富。
(3)新教的局限:①束缚人们的行为,麻醉人们的思想②排斥其他教派,引起了多次宗教冲突,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021-2022学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课件】(27张)

二、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1.特征:
方面 国家 权力 结构 法律 内容
司法 实践
特征
坚持权力制 衡、三权分 立
注重保护个 人权利
坚持 _程__序__公__正__ 和无罪推定
表现 (1)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法律由_议__会__制定 (2)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_法__院__根据法律 独立掌握司法权
【素养特训】
1.《十二铜表法》规定“利息不得超过一分,超过的,处高利贷者四倍于超过额
的罚金”。这一规定 ( )
A.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B.带有习惯法的残余
Hale Waihona Puke C.保留了不合理的贵族特权
D.借鉴了外邦人的法规
【解析】选A。材料反映《十二铜表法》规定限制高利贷,平民作为债务人的比 例肯定大于贵族,因此这项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故答案为A;其 他三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历史解释】 ◆认识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特征 1.强调依法治国,把法治作为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主要方法。 2.强调法律自治,即法律与道德和宗教等相分离。 3.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形式的平等,反对旨在追求结果平等或限制实 际不平等的措施。 4.坚持法律的一般性和普遍性,反对特别法律。反对认为无论是维护特权的 立法,还是给予某些特殊社会群体如弱势群体的特别关照或救助,都是对法治的 破坏。
修正案第一条 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国教或禁止宗教 活动自由;限制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剥夺公民和平集会和向政府请愿申冤的权 利。
修正案第四条 人民的人身、住宅、文件和财产不受无理搜查和扣押的权 利不得侵犯。
——节选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发现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西方法律制度有何特征。(学业质 量水平3) 提示: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注重保护个人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 权等。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教案: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一、教学指导思想及分析本教学设计力图以《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师生互动教学”为指导,以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为手段,以课堂为依托来实现教学目标。
(一)课标内容了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知道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二)课标分析一方面是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可以对罗马法和近代“英美法系”、“大陆法系”的分析为主;另一方面是宗教伦理的社会影响,如新教(宗教改革后的基督教)伦理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崛起的推动。
(三)教材分析《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这一课是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的第三单元第8课。
本课主要包括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与发展;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宗教伦理与教化这三个子目的内容。
它在介绍了在罗马法的基础上,英国和法国分别发展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强调司法独立,保护个人权利;对西方法律制度和宗教伦理的发展与变化的进行了系统总结,在法律与教化这一单元的内容中有重要地位。
(四)学情分析高中教材《中外历史纲要》已经对于西方法律的这部分内容已有部分讲述,学生对于这部分的基础知识了解是比较详尽的,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的知识储备是比较丰富的。
因此,课堂教学在把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及历史思维能力培养方面较妥当一些。
二、教学目标设计(以五大核心要素为据,结合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1)通过对古代罗马法的分析,能够对罗马法的渊源形成一定的认识,了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提高自身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2)通过对“英美法系”“大陆法系”等的具体分析,能总结出西方法律制度1的基本特征;(3)知道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阐述(一)重点罗马法到“英美法系”、“大陆法系”的发展过程;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二)难点宗教伦理的社会影响。
四、教学方法本教学设计按照“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课程标准】
1、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木特征。
2、知道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知识梳理】
二、近代西方法律的基本特征:
1、思想基础:(1)传统法律思想;(2)启蒙思想的主张。
2、特征:(1)国家权力结构层面,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
(2)法律内容上,注重保护个人权利° (3)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为保证程序公开公正,建立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
无罪推定原则指的是所有被审判者在判决之前都是无罪的)
3、评价:
积极:(1)有助于维护法律的统一性与权威性。
(2)可以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3)可以迅速灵活地反映社会发展对法律调整提出的不同要求,及时确立合乎社会需要的法律规范。
(4)有利于加强对司法机关的监督,防止法官专断和任意处理问题,保持法律的公正。
局限:(1)过于强调保护私有财产,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
(2)对个人权利的认定存在逐渐改进的过程。
(直到20世纪,黑人、土著居民和妇女还在为完全的公民权积极斗争)
1、宗教改革前
(1)基督教的发展演变
①392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
②中古时期,基督教影响了中古欧洲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2)教会宣传:
①教士们搜集和抄录经典,宣讲教义,也保存了一些古典文化。
②开办宗教学校和世俗学校,讲授宗教内容,也学习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等
(3)宗教的作用:基督教的宗教伦理和教化作用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控制,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日常行为。
同时也促进教育和文化的发展。
2、宗教改革后
(1)教会的分裂:两欧的基督教分裂为天主教和新教。
新教适应了原始积累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诉求,提出了一些新的主张。
(2)新教的主张:反对教皇权威,主张信徒通过自己阅读《圣经》理解教义,还提倡节俭和积极入世的态度,鼓励人们发财致富。
(3)新教的局限:
①束缚人们的行为,麻醉人们的思想
②排斥其他教派,引起了多次宗教冲突,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③对教义持有不同意见的人被斥为“异端”,遭到迫害。
【知识拓展】
[思考]分析近代西方法律制度形成上述特征的历史背景。
⑴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⑵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促进了公民人权观念的发展;
⑶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
一、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异同
不同点:
1、法律渊源不同。
大陆法系以成文法作为法律的主要渊源,包括法典、习惯、判例以及学理等,在这其中法典是大陆法系的主要渊源。
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作为法律的主要渊源,遵循先例约束力原则。
2、大陆法系重视法律的成文化,法典化和逻辑性,大陆法系的国家大部分法律都以成文的形式颁布。
英美法系重视判例法,遵循先例约束力原则。
3、对法律的分类不同。
大陆法系把法律分为公法和私法,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划分,把公法划分为宪法、行政法、刑法等,把私法划分为普通法和衡平法。
4、在诉讼制度上,大陆法系实行审讯制和合议制,在审讯制中,法官居于主导地位,可以询问当事人,调查取证等,在合议制中由法官、陪审员组成合议庭,共同审判案件;而英美法系实行对抗制和陪审制,在对抗制中法官居于中立的地位,只是作为裁判者,当事人处于主导地位。
在陪审制中,陪审员单独组成陪审团,最终的判决由法官作出。
5、在法官的权力上表现不同。
大陆法系的法官审理案件以成文法为基础,自己不能做出超出成文法规定的裁判;英美法系的法官运用判例审理案件,可以对案件根据法律进行解释,作出判决。
相对来说英美法系的法官的权利相对较大。
6、法律的表现形式不同。
大陆法系以编纂法典为主,英美法系国家主要以判例法为主。
7、受罗马法的影响程度不同。
大陆法系是以罗马法为基础发展而来的,英美法系受其影响较小,但在教会法、商法和衡平法方面仍受其影响。
相同点:
1、本质:都是建立在近代资产阶级生产方式上的法律体系。
2、法律指导思想:都受到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洛克、孟德斯鸠和卢梭等人学说的深刻影响。
3、法律背景:以资产阶级商品经济、资产阶级民族统一国家、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为基础。
4、传统:罗马法、教会法、日耳曼法,不同的只是谁为主体的问题。
二、西方法律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特点)
1、经历了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再到形成法典、法系(法典化和系统化)的过程;
2、在罗马法的基础上,英国和法国分别发展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
3、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在法律渊源和法官地位上存在明显不同;
4、近代法律制度在继承罗马法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启蒙思想和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5、其他:西方中世纪法律分为世俗法和教会法,罗马法和教会法是西欧中世纪的基础,法律适用范围从少数男性公民扩大到全体公民,以及法律性质的变化,等等。
【学习要求】
知道古罗马法律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掌握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知识梳理】
一、近代西方两大法系的渊源
①罗马共和时期:公元前450年左右,颁布了《》。
②罗马帝国时期: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纂《》,是近代西
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③中古时期:日耳曼王国在其部落的习惯法基础上编纂了一批成文法,称为
“法”0
④教会也根据基督教神学,制定和颁布了法。
二、近代西方两大法系的形成
1、普通法系,又称英美法系,又称判例法
①12世纪,英国在日耳曼法基础上实施“普通法”,但缺陷明显。
②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光荣革命”后,
英国确立了君主
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
③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他们构成了法系,也
称“ 法系
2、大陆法系,又称民法系,又称成文法
①13世纪以后,随着法国王权的加强,法国法律日益成熟;
②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与启蒙思想融入《法国民法典》(1804年),并推广到欧洲各地,形成“ 法
系”,亦称“ 系"。
三、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1、基本特征(背)
①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坚持、。
②在法律内容上,注重保护。
③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坚持程序和。
2、局限性:私有财产制度导致决定着的高低,直到2 0世纪,黑人、原住民和妇女还在为享有完全公民权积极斗争。
【例3】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又可以以三分之二的
多数通过总统否决的法
律。
这一规定主要体现了
A.中央集权的原则
B.人民主权的原则
C.民主共和的原则
D.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四、宗教伦理与教化
1、基督教的教化方式
①教士们宣讲。
②开办,学习内容以宗教为目的。
③人们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都要介入,几乎所有的节日都与基督教有关。
④教会告诫人们必须孝敬父母,不许偷盗、奸淫、杀人、贪恋别人的财物等,要求人
们,世间的一切痛苦。
⑤宗教改革后,新教提倡和积极入世的态度,鼓励人们发财致富。
评价:
①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控制,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日常行为。
②束缚人们的行为,麻醉人们的思想。
③宗教冲突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习惯法:是社会约定俗成的一些行为规范。
是不成文的,具有伸缩性和不确定性。
▲成文法:是经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并以法律条文作为表现形式的法律的总称。
▲公民法:是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适用范围限于罗马公民的法律。
▲万民法:指适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大陆法系,又称民法法系、罗马一日耳曼法系或成文法系。
指19世纪初以罗马法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以1804年《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世界性法律体系。
它是西方国家中与英美法系并列的渊源久远和影响较大的法系。
▲英美法系:亦称"普通法系〃、〃海洋法系气以英国普通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
指英国从11世纪起主要以源于日耳曼习惯法的普通法为基础,逐渐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法律制度以及仿效英国的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
▲司法实践: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运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欧洲近代法律体系与中国古代法律的主要不同之处,并分析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
不同:欧洲近代:基础上:强调法律至上;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等原则;
中国古代:基础上:强调为君主统治服务;司法实践中:人治色彩强烈,突出教化作用。
原因:(经济)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较快、程度较高;(政治)欧洲君主专制统治相对薄弱
(经济)中国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政治)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不断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