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进展

合集下载

冠心病治疗新进展

冠心病治疗新进展

的 ,血栓是以血小板 为主 的 “白血栓 ” S E C ; T A S是指 S E , T MI
主要 由新鲜的 “ 红血栓 ” 冠状 动脉 急性 闭塞性所致 。。近 使
年来 ,冠心病治疗在各 方面都有很大的进展 ,现综述如下。 1 S P的治疗 A
11 药 物 治 疗 .
维普资讯

4 7・ 3
冠 心病 治疗 新 进 展
曾玉杰
【 关键词 】 冠状动脉 疾病 ;治疗 【 中图分类号 】R514 【 . 文献标识 码】A 4 【 文章编号】10 — 52 (07 6 03 - 3 07 97 20 )0 — 47 0
m/ g a替代 。
2 112 A P受体拮抗剂 氯吡格 雷和 噻氯 匹定 通过 与 P Y . .. D 2
型特殊巯基受体结合 ,抑制 A DP受体 的激活,来 抑制血小板 聚集和活化。 由于噻氯匹定 引起 中性粒细胞、血 小板减少的风
(U AP) 、非 s 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 S E ) T段抬 高 型 N T MI 、S 心肌梗死 (T M ) A 、N T M 、S E I统称为 急性 冠脉 S E I 。U P S E I T M 综合征 ( ct crnr ydo e C ) C au o a sn rm ,A S 。A S又分为 s e o y T段抬 高型急性冠脉 综合征 ( T A S 和 非 s SE C) T段抬 高型急性 冠脉
11 1 预防心肌梗死和猝 死 主要包 括抗血小板和 降脂 治疗。 . . 所有急性或慢性缺血 性心脏 病患者,无论是否有症状 ,只要没 有禁忌证 ,就应 当常规 每天 应用阿 司匹林 7 5—10 m 。 积极 5 g 降脂治疗并达到相应标 准。 1 12 减轻症状和缺血 发作 减轻缺 血和心 绞痛最有效 的药 .. 物是 B一受体 阻滞剂、钙通道 阻滞剂和硝酸 酯类。首先选用 B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效果对比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效果对比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效果对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特别是早发冠心病。

早发冠心病是指40岁以下的人群患冠心病,瑞舒伐他汀是一种常用的降脂药物,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

研究表明,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影响,接下来我们将对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效果进行详细对比。

瑞舒伐他汀是一种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肝脏内胆固醇的合成,从而降低LDL胆固醇的水平。

大量的临床试验数据显示,瑞舒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减少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死亡率。

瑞舒伐他汀已经成为了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一线药物。

对于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瑞舒伐他汀的治疗剂量是非常重要的。

通常来说,瑞舒伐他汀的剂量可以分为常规剂量和高剂量两种。

常规剂量通常为20mg/日,而高剂量则为80mg/日。

那么,这两种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在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有何不同呢?接下来我们将对两种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在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效果进行详细对比。

我们来看常规剂量瑞舒伐他汀在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方面的效果。

一些临床研究表明,常规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可以有效地降低LDL胆固醇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常规剂量的瑞舒伐他汀还可以改善心肌梗死后的心肌功能,减少梗死面积,从而减轻心肌梗死对心脏的损害。

常规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

瑞舒伐他汀作为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一线药物,在不同剂量下的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

选择合适的剂量,可以更好地发挥瑞舒伐他汀的治疗作用,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通过今后更多的临床研究和实践经验积累,可以为临床医生选择更加合理的瑞舒伐他汀剂量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效果对比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效果对比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效果对比【摘要】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

通过对瑞舒伐他汀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确定了研究方法,并对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在临床效果评估中发现,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在减少患者心肌梗死面积和改善心功能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同时安全性评价显示其在治疗过程中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通过对比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在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为未来的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

未来研究方向应对不同患者群体进行更广泛的研究,总结表明,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在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剂量、作用机制、研究方法、结果分析、临床效果评估、安全性评价、应用价值、未来研究、结论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早发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闭塞,从而影响心肌的血液供应。

急性心肌梗死则是冠心病的严重并发症,通常表现为心肌缺血引起的心肌细胞坏死。

瑞舒伐他汀是一种强效的降脂药物,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研究发现,瑞舒伐他汀在预防心血管疾病中具有显著的效果,但在不同剂量下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仍有待探讨。

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在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科学准确的治疗方案。

通过对瑞舒伐他汀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和临床效果进行系统评估,可以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可靠的依据,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部分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内容: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

具体而言,我们希望通过临床实验和数据分析,评估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在治疗这一疾病过程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2021年度冠心病领域临床研究进展(全文)

2021年度冠心病领域临床研究进展(全文)

不良心脑血筐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 , MACCE)发生率均未见显著差异。
EROSION E的研究结果提示, OCT 用于指导制订和优化 STEMI 患 者的个体化再灌注治疗决策是安全可行的,首次证实了 OCT 指导下的基 于病理圭理机制和病变特征的再灌注策略可安全菁效地减少旱期罪犯血 管开通后的 STEMI 意者的支架置入率;且对于需要支架置入的意者,OCT 可进一步评估支架置入术后的即刻效果,减少支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但 该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少,导致研究的安全性终点尚不具备统计学效力。 因 此,未来需要更大规模的前瞻性||面床研究进行验证及优化,从而使得研究 结果更具说服力。
该研究是自TUXEDO研究以来,头个在大规模糖尿病患者中对第二代DES 进行比较的强效研究,并获得了可观的结果。 相较于既往研究,该研究纳 入及排除标准宽松,不限制复杂病变、 新型抗血小板药物和降糖药物等情 况,因此更能反映真实世界人群,更具有代表性,为糖尿病患者PCI 提供 了更加高效的潜在选择。
础的佐他滔莫司DES(真厚度较Cre8 EVO支架更大)。 该t鹉金共纳入
1175例患糖尿病并需要行PCI的患者,随机分至接受Cre8 EVO支架治 疗组和Resolute Onyx支架治疗组。 主要终点为TLF(包括心原性死亡、
in 靶血管心肌梗死、 临床驱动的靶病变血运重建的复合事件)。随 1年后,
值得一握的是,新一代Firesorb BRS薄壁的设计更利于血管内皮修
复 , 支架璧厚度只高100 ~120 µm,远低于 第→'"t BRS的150 ~180 µ m , 在保证充分支撑力的同时 , 薄壁的设计有利于支架置入后血管内膜的

刘梅林:冠心病治疗进展回顾与思考

刘梅林:冠心病治疗进展回顾与思考

刘梅林:冠心病治疗进展回顾与思考医脉通2014-07-01发表评论分享在第三届中国基层心血管病大会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内科主任刘梅林教授做了题为《冠心病治疗进展》的精彩报告。

冠心病的药物治疗在药物治疗之外,我们首先要强调生活方式改变和控制危险因素。

在药物治疗方面我们首先要区分哪些药物是改善预后的,哪些药物能够缓解心绞痛症状。

根据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我们知道前者包括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ACEI和β受体阻滞剂等;后者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等,其中硝酸酯类用的最多,近年来钙拮抗剂也是常用的药物。

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是我们在患者管理过程中非常关注的话题,但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也是我们在现实当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介入治疗技术不断发展以后,我们有进行了一定的理性思考。

在2008年,COURAGE 研究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发表给我们带来的反思是巨大的。

哪些患者需要做长线管理?哪些患者需要急诊立即干预?首先要做一个界定。

稳定型冠心病的药物治疗关于稳定型心绞痛的处理,我们在思考,介入治疗和药物到底应该改怎样去选择?在COURAGE研究中,我们看到了介入治疗与优化药物治疗在改善患者的症状和远期生活质量(三年之后)方面没有差别,而远期死亡、心肌梗死及其他心血管事件方面也无显著差异。

当然,这个研究中有一部分患者后期由于顽固的心绞痛,又进行了介入或者搭桥治疗。

这个研究让我们反省,强化药物治疗和控制危险因素是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基石;>75岁的患者治疗应该高度个体化,充分评估获益/风险,慎重选择治疗策略。

在经过这些年的反思之后,在2013年我们有很多的收获,其中之一是欧洲心脏病学会发布的稳定型冠心病治疗的指南,该指南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在心绞痛的分级方面,稳定的患者一定要区分患者的缺血状态,而加拿大心绞痛分级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

加拿大分级在3-4级,或者经过评估存在严重缺血超过10%的情况下,介入治疗肯定是我们重要的选择;但是对于中到重度的心绞痛,这种上述分级评判之下,药物治疗是我们的首选,或者在某些病人,可以考虑进行介入评价病情再决定是否治疗;对于劳力性心绞痛1级的患者,首选的仍然是药物治疗。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治疗研究近况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治疗研究近况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治疗研究近况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是临床各类急性病症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临床早期及时给予患者采取切实可行的治疗对挽救患者生命,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治疗研究也随之增加。

下面本研究就针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治疗研究近况做一综述。

标签: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治疗进展急性心肌梗死是当前临床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主要由于患者机体冠状动脉斑块出现破裂引起的血流中断,长期且严重的心肌缺血诱发小部分心肌急性坏死,其中它也是导致冠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

目前临床根据实用原则将心肌梗死分为ST段和非ST段,由于两者病理不同,所以治疗方法也不同。

下面本研究主要针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近况做一综述。

1 溶栓治疗目前,溶栓治疗方法是临床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主要方法。

同时,国内外很多大型临床试验研究表明[2、3],临床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溶栓治疗不仅能够有效缩小患者梗死的面积,而且还能够有效保护患者左室功能,同时对提高患者,降低患者病死率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中帅锋利[4]等学者临床通过对30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后,溶栓后再通率达到93.3%,有3例患者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占10.0%,无1例患者死亡。

其表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发生后及时给予患者溶栓治疗,能够有效防止梗死面积扩大,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同时对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降低患者并发症以及改善预后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另外,国外学者试验研究认为[5],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时机宜早不宜迟,把握好溶栓治疗的时机尤为重要,其还认为,心肌梗死发病后1h内治疗时间为黄金时间,2h内为最佳时间,6h内为规定时间,而6~12h为延迟溶栓治疗。

随着临床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增多,其在临床治疗中应用的局限性也随之暴漏出来。

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方法

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远离急性心肌梗死来源:三九养生堂相信大家一定都听说过急性心肌梗死这种疾病,但是对急性心肌梗死并不算了解,今天就来和大家说说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吧,帮助大家了解急性心肌梗死的形成原因,还有我们如何预防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

在临床上常表现为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以及反映心肌损伤、缺血和坏死等一系列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

临床表现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损伤标记酶的升高以及心肌急性损伤与坏死的心电图进行性演变。

按梗死范围,心肌梗死可分为透壁性心肌梗死和心内膜下心肌梗死两类。

按病变发展过程,心肌梗死可分为急性心肌梗死与陈旧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那么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到底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了解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才能让我们更好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1、先兆症状急性心肌梗死约2/3病人发病前数天有先兆症状,最常见为心绞痛,其次是上腹疼痛、胸闷憋气、上肢麻木、头晕、心慌、气急、烦躁等。

其中心绞痛一半为初发型心绞痛,另一半原有心绞痛,突然发作频繁或疼痛程度加重、持续时间延长,诱因不明显,硝酸甘油疗效差,心绞痛发作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心动过速、急性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或血压有较大波动,同时心电图示ST段一时性明显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或增高,应警惕近期内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

发现先兆,及时积极治疗,有可能使部分病人避免发生心肌梗死。

2、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症状(1)疼痛是急性心肌梗死中最先出现和最突出的症状,典型的部位为胸骨后直到咽部或在心前区,向左肩、左臂放射。

疼痛有时在上腹部或剑突处,同时胸骨下段后部常憋闷不适,或伴有恶心、呕吐,常见于下壁心肌梗死。

不典型部位有右胸、下颌、颈部、牙齿、罕见头部、下肢大腿甚至脚趾疼痛。

心脑血管疾病的诊疗新进展

心脑血管疾病的诊疗新进展

心脑血管疾病的诊疗新进展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个严重公共卫生问题。

据统计,全球每年有17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其中死亡率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显著。

心脑血管疾病指的是冠心病、高血压、中风和糖尿病等疾病。

这些疾病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会严重影响社会和经济发展。

幸运的是,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手段也在不断更新,本文将介绍心脑血管疾病诊疗的新进展。

一、针对高血压的新型药物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病之一,高血压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如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

近年来,针对高血压的药物也出现了不少新进展。

最近有一类叫做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s)的药物,它的作用机制是缓解血管紧张素导致的血管痉挛,以防止高血压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有些ARBs还可以防止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

还有一类叫做单硝酸类药物的药物,这些药物通过放松血管壁,从而降低血压,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总之,新型的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不仅能够有效地降低血压,而且副作用更小,更适合高血压患者长期服药。

二、介入治疗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也是一种新进展,它可以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症状,如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复杂心律失常和急性心肌梗死。

手术过程中,通过一种小型导管将药物或设备放置在心脏、冠状动脉或大血管中,来治疗并且预防血栓的形成。

介入治疗可以对患者产生很少的切口和白天,几乎不需要恢复时间,并且患者的痛苦减轻了很多,大大降低了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难度。

三、手术治疗脑血管疾病手术治疗脑血管疾病是另一项新进展。

大脑是人体最为复杂的器官之一,对于脑血管疾病而言,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手段。

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改善,手术治疗对于治疗脑血管疾病的病人来说越来越重要。

例如,现在在手术中使用的神经监测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更加精确地切除病灶,减少手术风险,并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此外,随着数字化医疗发展迅猛,CTA和DSA这些先进的医学成像技术被广泛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规划,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冠心病介入治疗进展(13)急性心肌梗死的理想再灌注治疗

冠心病介入治疗进展(13)急性心肌梗死的理想再灌注治疗

冠心病介入治疗进展(13)急性心肌梗死的理想再灌注治疗杨跃进
【期刊名称】《中国循环杂志》
【年(卷),期】2003(018)006
【摘要】@@ 根据病理生理机制,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状动脉(冠脉)粥样斑块破裂的基础上继发了血栓形成,使冠脉管腔急性完全闭塞所致,其治疗的关键是尽早给予冠脉血运重建治疗包括溶栓或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使闭塞的冠脉再通,恢复冠脉血流和心肌的再灌注.
【总页数】4页(P405-408)
【作者】杨跃进
【作者单位】100037,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诊治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
【相关文献】
1.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的研究进展 [J], 贺常萍;张家兵
2.急性心肌梗死优化介入再灌注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J], 童雨田;王怀新;胡奉环
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后影响预后指标的研究进展 [J], 王飞;赵瑞平
4.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研究进展 [J], 吴小琳
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优化介入再灌注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J], 吕明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进展(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护理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冠心病严重的临床类型,是因冠状动脉急性闭塞,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心肌持久而严重的缺血导致心肌坏死,治疗的根本在于早期恢复已经闭塞的冠状动脉血流。

静脉溶栓治疗仍是我国目前乃至今后多年内治疗AMI最主要手段之一,溶栓的目的是尽早、尽快、充分而持久的使梗死血管相通。

溶栓后详细的病情观察、心电监护、精心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对于溶栓的成功非常重要。

现就与溶栓有关的护理问题作简要综述如下。

一、溶栓的基本药物及其疗效目前国内常用的溶栓药物有尿激酶(UK)、链激酶(SK)或重组链激酶(r SK)、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 PA)等,溶栓的机理为以纤维蛋白溶酶激活剂激活血栓中纤维蛋白溶酶原,使转变为纤维蛋白溶酶而溶解完善冠状动脉内的血栓。

UK及SK均为第一代溶栓药物,SK为最早使用的溶栓药物,是C链B溶血链球菌在培养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蛋白质,具有抗原性,使用前需做皮肤过敏试验。

常用剂量为150万U溶入生理盐水100 ml于30~45 min内静脉输入。

SK由于可引起致热原反应及过敏反应等,目前已较少使用,逐步被r SK代替,r SK较SK纯度高,溶栓作用强,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欧美使用较为广泛,国内则较少使用。

尿激酶是我国最常用的溶栓药物,为自然的溶酶原激活剂,从成人的新鲜尿液中提取,经30余年的临床治疗评价,认为具有作用快,强度高,无变态反应,血栓复发率低的优点,适用于各种类型的AMI患者。

被大多数临床医师接受的剂量和方法是将尿激酶1.5×106u溶入生理盐水100 ml于30 min内静脉输入,前10 min进入总量的2/3,后20 min进入总量1/3。

于娜娜等[1]报道按Blus法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47例高龄AMI患者,体重≤50 kg 者使用200万~250万IU,50 kg者使用300万IU,先半量20 ml 生理盐水稀释,5 min内静脉滴注,另半量100 ml生理盐水稀释于25 min内滴完,用后辅以肝素治疗,结果完全及部分再通为33例(71%)。

冠心病诊疗新进展

冠心病诊疗新进展
变异型心绞痛 多在夜间发作,但不是ST压低,而是ST抬高, 而
对应的导联ST↓,充分资料证明其发病机制是在冠脉狭窄根底 上伴
痉挛,其痉挛时间较长,可达2小时左右,也有认为是 心内膜下心梗
用硝酸甘油无效,用异搏定或硫氮卓尔有效,关键看有 没有心肌酶
的改变,如果有的话不排除心梗。 中间综合征 亦称冠状动脉功能不全;其心绞痛时间可长达1
第二十三页,共二十八页。
二、急性心梗的治疗
心梗病人约2/3死亡发生在院外,因此缩短发病到住院的时间并得
以积极的处理很关键,这一条在法院也作为判断是非的关键依据。
对病情严重的病人,宜就地进行抢救,待病情稳定后病情容许情况
下才能转院。如果不许可也要建立静脉通道,适当处理,请会诊, 并告知转院风险,签字等。要求救护车有专门设备,如监护、除颤 气管插管及相关药物等。
第八页,共二十八页。
4、自发心绞痛 又称休息性心绞痛〔卧位型、变异性、中间综合征、 梗后心绞痛〕
卧位心绞痛 在休息时或熟睡时发作的心绞痛;发作 时间较长〔和体力活动、情绪波动无关〕;发作时病人烦躁 不安,起床走动,
硝酸甘油不明显;预后差,病情重;其发生机制有争论,可能和梦、
夜间血压降低、未被发现的心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象等有关。
1、冠状动脉的内膜和局部中膜的血供由官腔直接供给,血中的氧 和营养物质直接透入内膜和中膜,因而脂质容易透入;
2、冠状动脉主干和主动脉根本上成直角,其近端及主要分支近端 受到血流冲击最大,内膜易受损;
3、胆固醇斑块形成脂梗→突起变硬→由于血管内和外的质地不一, 血压波动,斑块易脱落、出血、形成红血栓→致心梗;
一、命名的改变
1、2000年以前 冠心病诊断分为5型: 隐匿型或无病症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迄今,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不仅是当代威胁全球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 是造成人类死亡的首要病因, 也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严峻挑战。

据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 全球每年心血管疾病死亡达1670万人, 冠心病死亡720万人, 占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的43.1%, 其中大部分人死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1定义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性坏死, 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 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 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 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2病因1.1 吸烟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吸烟是青年人AMI的首要危险因素。

吸烟能够直接损伤内皮细胞及破坏内皮细胞的修复系统。

香烟中的尼古丁可引起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生长舒张因子(EDRF)释放减少、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血小板集聚性增加, 尼古丁和一氧化碳还可刺激交感神经释放儿茶酚胺, 增加游离脂肪酸, 导致甘油三酯升高。

一氧化碳还能使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产生有害的氧自由基, 使血管舒张功能受损, 引发冠状动脉痉挛或炎症反应, 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血栓形成, 发生AMI。

、1.2高血压高血压是青年人AMI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高血压可通过氧化应激、破坏血管内皮功能、炎症反应等途径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在Framingham心脏研究中, 甚至血压正常高限者(收缩压130~139mmHg, 和/或舒张压85~89mm Hg)同较低水平血压者相比, 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增加2倍。

1.3血脂异常血脂异常可促进动脉内膜增厚, 巨噬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通过清道夫受体, 大量吞噬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LDL)颗粒, 造成其胞浆内充满了胆固醇颗粒, 变成泡沫细胞, 发生脂质沉积。

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对炎性反应心功能的影响

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对炎性反应心功能的影响

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对炎性反应心功能的影响瑞舒伐他汀钙片是一种常用的降脂药物,它主要通过抑制胆固醇的合成来降低血脂,从而达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目的。

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它常常发生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引起血栓形成阻塞了冠状动脉,导致心肌缺血甚至坏死。

瑞舒伐他汀钙片在治疗这一疾病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改善血脂水平,还能对炎性反应和心功能产生影响。

瑞舒伐他汀钙片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来阻断胆固醇的合成,从而降低血浆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

大量的临床试验证实,瑞舒伐他汀钙片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而对于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及时恢复血流对于挽救心肌组织尤为重要。

研究表明,瑞舒伐他汀钙片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可以加速冠脉再灌注和缩小梗死范围,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除了降脂作用外,瑞舒伐他汀钙片还具有抗炎作用。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瑞舒伐他汀钙片可以通过抑制炎性细胞的活化和迁移,减少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的释放,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稳定斑块的破裂。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这种抗炎作用可以减轻梗死后的炎症反应,减少心肌细胞的损伤,有利于保护心肌组织和改善心功能。

除了对炎性反应的影响外,瑞舒伐他汀钙片还对心功能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瑞舒伐他汀钙片不仅可以保护心肌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损害,还可以促进血管内皮功能的恢复,改善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

一些临床试验证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接受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后,心功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心肌梗死后的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降低。

瑞舒伐他汀钙片在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效果。

它不仅可以通过降脂作用改善血脂水平,减少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还可以通过抗炎和抗氧化作用保护心肌组织,改善心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临床心电图-急性心肌梗死经典与进展心电图!

临床心电图-急性心肌梗死经典与进展心电图!


损伤型ST段抬高的产生机制有多种学说,主要有
以下几种:
• 1.舒张期损伤电流学说

当某一部位心室肌由缺血发展到损伤以后,心肌
细胞膜的电阻降低,在复极后的静息期,损伤区心室
肌细胞膜外仍有一部分正电荷不断地进入细胞膜内,
而使膜外电位降低(图9-5中Y线)。而健康心肌细胞膜
外电位较高(图9-5中X线),因此在健康部位心肌与受
膜下心肌扩布,形成QRS波群。QRS波群向量的起始10-20ms为室 间隔及心内膜下心肌的除极向量,30~40ms代表右心室及大部 分左心室除极产生的向量,最后为左心室后基底部的除极。在 正常人,QRS波群的前30~40ms的向量大致指向左下方偏后。因 此,当某一部分心肌坏死时,该处不会产生心电向量,综合向 量将背离梗死区,因此在面对梗死区的导联上出现坏死型Q波或 QS波,而对应导联上则出现R波增高(图9-1)。目前,虽然关于Q 波形成的机制尚有争论,但QRS波群的向量学说已得到较广泛的 认可。
• (3)穿壁性心肌缺血:倒置的T波进一步加深,伴QT间期
延长
• (二)损伤型ST段改变 • 随着心肌缺血的进一步加重,将出现损伤型ST段改变,表
现为面对损伤区导联出现ST段抬高或压低,为AMI早期的 另一种心电图表现。ST段抬高的形态、程度及其动态演变 对诊断AMI和预后判断均具有极重要的临床价值。
急性心肌梗死经典与进展心电图
主要内容
一、急性心肌梗死 经典内容
二、急性心肌梗死相 关进展
心肌梗死心电图机制诊Leabharlann 标准的变革黄金时间和诊治理念
分类的变革
三、其他
提高对再发性AMI的警 惕性
心电图检查对判断AMI病 情及预后的价值

急性心肌梗死PCI术患者的临床护理研究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PCI术患者的临床护理研究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 PCI术患者的临床护理研究进展【摘要】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与致残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急性心肌梗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手段,介入术的及时正确实施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患者的关键。

本文总结国内外学者的实践经验,对介入技术围治疗期的护理特点进行归纳总结,为该疾病术后护理提供帮助。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护理进展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因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而使相应心肌持久而严重的缺血所致的心肌坏死,其发病急,病情危重,病死率高,预后与抢救时间紧密相关[1]。

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可使相关血管再闭塞以及复发缺血再梗死等重大临床事件均显著减少[2],而急诊PCI介入治疗的护理关系到AMI患者手术的成功及疾病康复进程,现将有关AMI介入治疗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AMI病因及发病机制AMI是因冠状动脉持续性、急性缺氧缺血引发的心肌坏死症状,发病率逐年上升。

AMI的发生与冠脉狭窄相关,具体诱因包括以下几点:(1)连续紧张劳累、负重登楼、过量的体育运动等均会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心肌耗氧量;(2)暴饮暴食会导致血脂浓度增加,提高血小板的聚集性,容易导致冠脉狭窄、血栓,造成AMI;(3)激动、愤怒、紧张等过激的情绪会导致AMI;(4)过量饮酒、吸烟等可能诱发冠脉痉挛,增加心肌耗氧量,引发AMI;(5)炎症因子在AMI病程进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如白介素-6(IL-6)、金属蛋白酶(MMP)-1、MMP-3等会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明显升高。

2护理对策优质、规范的护理对AMI患者顺利实施PCI术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尚未形成统一的临床护理路径。

最新指南提出首次医疗接触到球囊扩张时间(转运时间+门球时间)≤120min[3]。

耽误门球时间原因很多,为尽量缩短术前准备时间,护士应在各个环节协助医生完成PCI术。

(1)术前沟通方面:护士应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病情的危重,PCI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既要稳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又要鼓励家属完善术前准备并配合所有治疗,协助医生做好PCI术前沟通的各种授权和签字事宜。

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

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

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瑞舒伐他汀是一种常用的降脂药物,广泛应用于治疗高脂血症和心血管疾病。

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而瑞舒伐他汀在其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于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目前尚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和综合性的总结。

下文将对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

研究表明,瑞舒伐他汀可通过降低胆固醇水平,减少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破裂,从而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在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瑞舒伐他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前尚无统一的指南和建议指导瑞舒伐他汀的剂量选择。

一些临床研究显示,高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可能会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而低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可能无法达到良好的降脂效果。

针对这一问题,国内外的一些研究团队开展了相关的临床研究,试图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

这些研究一方面评估了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关注了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通过对这些研究结果的综合分析和总结,可以为临床医生在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提供更科学的药物选择和用药建议。

在一项最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将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三组,分别接受常规剂量的瑞舒伐他汀(10mg/d)、中剂量的瑞舒伐他汀(20mg/d)和高剂量的瑞舒伐他汀(40mg/d)治疗,并对患者的血脂水平和心血管事件进行长期随访观察。

研究结果显示,与常规剂量组相比,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患者在LDL-C水平的降低和心血管事件的减少方面均表现出更好的效果,而且在安全性方面并没有明显的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除了这一项研究外,还有一些其他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这些研究结果共同表明,对于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剂量和高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可能都是有效的治疗方案,能够显著降低LDL-C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并且在安全性方面表现良好。

评价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效果

评价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效果

评价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效果王进【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6(8)5【摘要】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hort term effect of rosuvastatin and atorvastati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with premature coronary heart disease.Methods 83 patients were chos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 modalities into rosuvastatin group and atorvastatin group and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patients with blood sugar, cholesterol and other indicators.ResultsThere was no signiif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P>0.05) in no serious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gina pectoris and blood circulation.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TC and hs-CRP indexes of the redsimvastatin group were better,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ifcant(P<0.05). ConclusionThe curative effect of early coronary heart disease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s better.%目的:评价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后延迟支架植入的临床研究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后延迟支架植入的临床研究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后延迟支架植入的临床研究进展高旸*杨继娥*张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上海 200032)摘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植入支架后的微血管栓塞和无复流现象一直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

延迟支架植入是降低支架植入后微血管阻塞和无复流风险的方法之一,其与强化抗血栓药物治疗相结合,能减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栓负荷,降低短期血管造影检查事件的发生率。

然而,多项随机、对照研究和荟萃分析都未能证实该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长期死亡率、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其他临床终点有改善作用,因此临床上对延迟支架植入是否有益还存在争议。

延迟支架植入的应用也受到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得到广泛应用的限制,需有更多的临床研究证实延迟支架植入在特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亚群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延迟支架植入中图分类号:R542.22;R654.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9)01-0008-04Deferred stent implantation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 review of recent studiesGAO Yang*, YANG Ji’e*, ZHANG Feng**(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Zhong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2, China) ABSTRACT Microvascular obstruction and no-reflow after stent implantation in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undergoing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are strong predicting factors of adverse events and unfavorable prognosis, especially when it comes to patients with greater age, longer occlusion or strong thrombus burden. To deal with this situation, some specialists come up with a deferred stent implantation method. Deferred stent implantation with adjunctive antithrombotic therapy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alleviate the thrombus burden, partially restore vascular function and reduce the risks of microvascular obstruction, no-reflow phenomena and short-term angiographic events. However, several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and related meta-analysis indicate that deferred stent implantation did not reduce mortality,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or other severe clinical outcome. The advantage of deferred stent implantation is in controversy and its application is limited due to the widespread usage of second-generation drug-eluting stents. More clinical trials are necessary to confirmed the effect and safety of deferred stent implantation on specific subgroup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KEy WORD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deferred stent implantation在急性心肌梗死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PCI)中,成功恢复血流后植入支架已成为常规治疗方法。

心脏病预防及治疗的最新进展

心脏病预防及治疗的最新进展

心脏病预防及治疗的最新进展心脏病是当今社会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但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对于心脏病的预防和治疗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本文将介绍心脏病预防及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

一、心脏病的预防1. 饮食健康饮食习惯对心脏健康的影响非常大。

最新研究发现,低纤维饮食、高胆固醇饮食和高盐饮食与心脏病的发生风险密切相关。

因此,合理安排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限制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降低盐的摄入,有助于预防心脏病的发生。

2. 积极运动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心脏健康。

最新研究表明,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能明显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

此外,进行力量训练也有助于维持健康的心血管系统。

3. 控制体重肥胖是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最新研究发现,通过保持适当的体重,尤其是减少腹部脂肪,可以显著减少患心脏病的风险。

因此,合理控制体重,维持健康的体重指数(BMI),对于心脏病的预防至关重要。

4. 停止吸烟吸烟是心脏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最新研究表明,吸烟会损伤心血管系统,增加心脏病的发生风险。

因此,戒烟不仅能够预防心脏病,还能提高生活质量。

二、心脏病的治疗1.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冠心病是心脏病的常见类型之一,其治疗的最新进展主要包括介入治疗技术的改进。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常见的介入治疗方法,最新的药物洗腔支架能够释放抗增生药物,在保障冠状动脉通畅的同时,降低再狭窄的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2. 心脏移植与人工心脏对于一些心脏病晚期患者,心脏移植和人工心脏成为挽救生命的有效方法。

最新的进展包括提高心脏移植手术的成功率和术后生存率,并开发出更小型、更智能的人工心脏。

3. 心脏瓣膜病的微创治疗心脏瓣膜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开胸手术,但对于高风险患者来说,手术风险较大。

最新的进展包括微创手术和经导管替代瓣膜置换手术等,能够减少手术创伤、缩短康复时间,提高治愈效果。

三、心脏病的药物治疗1. 血栓溶解药物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等血栓形成引起的心脏病,最新的血栓溶解药物具有显著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进展
摘要】随着药物治疗的不断优化和介入技术的深入开展,近年来AMI死亡率呈
下降趋势,但是AMI仍然是发达国家住院期间主要的死亡原因,其长期预后亦不
容乐观:AMI占院内死亡总数的6-13%,心肌梗死后存活患者依然面临着心血管
事件,如:心衰、再发心绞痛、再梗、心律失常和猝死等。

AMI住院期间主要死
亡原因包括:心衰/泵衰竭、心律失常、心脏破裂以及其他原因。

心律失常和心衰/泵衰竭的发生率较高,相关研究较多,现将AMI的现状和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冠心病治疗进展 AMI患者症状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3-0046-01
一、AMI治疗的演变
U前时代
20世纪70年代以前,尚未建立CCU,AMI患者入院后主要的治疗措施包括:
卧床休息、镇静、止痛、临床观察等对症支持处理,药物相对匮乏,因此,心梗
患者30天住院病死率高达30%[1]。

U时代
20世纪70-80年代,CCU的建立对AMI住院患者可以进行持续24小时心电
监护,包括血压、心率、心律、心电图变化等的记录。

及时发现各种致命性心律
失常,如室速、室颤、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及时处理,心律失常死亡率显著下降。

同时,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可指导危重患者的临床治疗,与CCU前时代相比较,AMI患者30天住院病死率进一步下降为15%[1]。

3.1.AMI患者再灌注治疗的选择
AMI患者,溶栓和急诊PCI不可偏废,应合理选择。

随机对照试验显示:对于
设备齐全及技术成熟的团队,急性STEMI患者就诊后90分钟内行急诊PCI效果较溶栓效果更佳,但费用较贵,对医疗设备和技术要求高。

溶栓费用低,可广泛开展,疗效肯定。

在很多不具备行PCI设备和技术的地区,应优先考虑溶栓治疗,
发病到溶栓的时间是AMI患者心梗范围和预后的重要预测因素,溶栓效果随着发
病到溶栓的时间延长而减弱,对于急性STEMI患者病情危重如出现心衰、心源性
休克等或出血风险高,溶栓治疗病死率高,行急诊PCI可降低患者死亡率[2]。

3.2. 药物的使用
在再灌注治疗的基础上,临床上各类药物如ACEI、β受体阻滞剂、抗栓药物、调脂类药物等的积极应用,很大程度上可改善AMI患者的预后,特别是β受体阻
滞剂通过抑制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来降低心肌氧耗,使A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
率更进一步下降,所以,不存在以下情况者都应在AMI24小时内使用β受体阻
滞剂如重度心衰、外周血管疾病、窦性心动过缓、二度Ⅱ型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支气管哮喘等等。

二、AMI患者住院期间主要死亡原因及防治措施
虽然目前的治疗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AMI患者住院期间仍然可能会发
生各种严重并发症,处理不当,死亡率极高,主要的死亡原因包括:心衰/泵衰竭、心律失常、心脏破裂和其他原因。

1.心衰/泵衰竭
为AMI患者死亡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多见于大面积广泛前壁心梗,多为STEMI,且年龄较大,合并各种基础病,特别是糖尿病,大面积心肌坏死使患者
心肌收缩功能严重受损,近远期心衰发生率高。

心衰的常规治疗包括吸氧、利尿、扩管、强心,同时控制液体入量等。

治疗泵衰竭的主要药物包括血管扩张剂和正
性肌力药,使组织维持有效灌注。

积极再灌注治疗可预防AMI患者心衰/泵衰竭
的发生,因此,对于急性STEMI,应尽早实施再灌注治疗。

2.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在AMI患者中很常见,尤其是在AMI早期,包括快速性心律失常和缓慢性心律失常。

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房性心律失常和室性心律失常,STEMI急
性期,危及生命的室速/室颤发生率很高,因此,对AMI患者进行常规心电监测,及时发现室性心律失常并积极处理,可以显著减少AMI患者心律失常引起的死亡。

3.心脏破裂
3.1 AMI后心脏破裂的现状
心脏破裂作为AMI的严重机械并发症,死亡率极高,大约占AMI总死亡人数的15%。

按照发生部位及发生率可分为以下类型:(1)游离壁破裂,最常见,占
心梗后死亡的20%-30%;(2)室间隔穿孔,较游离壁破裂少见,AMI后0.5-2%
的患者可发生;(3)乳头肌断裂。

AMI心脏破裂中,心室游离壁破裂最常见,
是其他两种类型的8-10倍,AMI心脏破裂临床上的研究较少,进展缓慢,因此,AMI患者应积极预防心脏破裂的发生。

3.2 AMI患者如何预防心脏破裂的发生?
首先,明确AMI后心脏破裂风险增加的因素。

文献报道:老年、女性、合并
高血压病或糖尿病、初次发病、前壁心梗、延误治疗使心梗后心脏破裂风险显著
增加。

正如Jaume Figueras等研究发现:AMI心脏破裂患者发病距就诊时间长,STEMI非心脏破裂患者发病距就诊时间短于心脏破裂患者。

有文献指出:发病距就
诊时间>2h为心脏破裂的危险因素,起病3小时溶栓临床疗效与急诊PCI接近。

此外,心梗面积、心腔内压力、心脏后负荷、心肌收缩力和血液状态等也与心脏
破裂密切相关。

三、AMI的二级预防
为了改善AMI患者的长期预后,除了急性期积极治疗,还应加强二级预防。

关键因素包括:强制性戒烟,心理、情感、社会和职业问题以及监测体重和适量活动。

其中,戒烟能降低AMI患者再梗及病死率,可采取各种方式,如药物戒烟、
节制性戒烟等,而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得治疗是二级预防的关键。

对于高
血压病患者应积极药物治疗,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慢性肾脏疾病或
合并糖尿病患者应小于130/80mmHg),同时,改变生活方式,积极降脂,使
LDL-c≤100mg/dL,降低到70 mg/dL也合理。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心脏病学[第四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871.
[2]郭静萱,张福春.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新看法.中国循环杂志. 2003,
18(5):323-3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