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近代中国海军状况的研1
关于当前中国海军状况的成因.doc
关于当前中国海军状况的成因姓名:晏乐班级:2010级生物工程学号:201002016029【摘要】中国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确实要实实在在的提高中国军事力量的装备水平。
中国现在必须发展可以承担远洋作战的蓝水海军舰队、二是建设为中国海军蓝水舰队提供空中保护的并能够进行远程精确打击的战略空军部队,不仅海军要发展空军陆军也要发展。
对于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来说,履行祖国赋予我们的责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字】矛盾中国海军实力发展从1838年开始的鸦片战争,中国就遭受外国列强侵略,至此民不聊生,签下《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虎门条约》等卖国条约,事后清政府有一部分官员开始思考原因,而最终他们却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他们被史称洋务派,而后他们主张利用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发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力,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他们开始用现代武器来武装自己军队,最有代表要数李鸿章建的北洋海师,最后在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从那时以后中国海军相对外国强大的海军似有似无。
Ⅰ、中国海军发展历史直到1949年4月23日,华东军区海军领导机构在白马庙乡成立,张爱萍任司令员兼政委,人民海军从此诞生。
在刚开始建立海军时的全部家底就是从原国民党海军中起义的部分小型舰艇,全部加起来不过几千吨的样子,还不如美国海军的一艘驱逐舰。
进入五十年代,中国海军从原苏联购买了部分装备,构成了海军力量的中坚,在五六十年代,中国海军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发展“潜、飞、快”的方针,将潜水艇、陆基海军航空兵以及快艇部队作为发展的重点,实行“近岸防御”的战略,但由于海军力量的薄弱,属于中国的几百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基本上处于弃守的状态,导致现在出现的南海问题有直接关系。
进入七十年代,为了配合中国战略导弹的发射实验,中国自行设计建造了“051”型导弹驱逐舰(北约称之为“旅大”级)、“053”型导弹护卫舰(北约称之为“江湖”级)等一批中型水面舰艇,研制成功了第一艘核潜艇,这些国产装备的入役大大提高了中国海军的战斗力。
海军的重建与近代造船工业发展的延续part1
海军的重建与近代造船工业发展的延续甲午战争的失败,导致了晚清造船工业的中断与海洋梦的破碎。
战后,先进的中国人是如何应对严峻的海防形势与新式理论的兴起呢?在此背景下,中断的造船工业又是如何在逆境中艰难再起的呢?前言海军的重建•海防议再兴•海权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海军的重建甲午战争失败带来的经验教训甲午战争失败的巨大痛苦促使了更多中国人的觉醒,当时的有识之士认为中国应当总结甲午战争失败的教训,应当积极筹集经费,重振海军。
坚决驳斥了放弃海军建设的错误观点,认为中国必须重整海防,重建海军,并且要改变长期以来消极防守海岸和海岛的战略错误,确定“以战为守”的方针。
王宗曾 《海防策》《 盛 世 危 言 》中国近代思想家郑观应的重要著作。
全书贯穿着“富强救国”的主题,对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诸方面的改革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在当时是给甲午战败后沮丧、迷茫的晚清末世开出了一帖拯危于安的良药。
《盛世危言》郑 观 应主张重建海军,洗雪国耻。
认为甲午海战的失败只能证明海军建设没有取得应有的成功,而不能因此否定国家建立海军的决策和志士仁人的努力。
海军与陆军二者“表里相扶”,不能有任何偏废。
郑 观 应两 种 主 张一 种 主 张 认 为甲午战争后,中国江海咽喉梗塞,重建海军“万难犹豫延缓,以致坐误光阴”“整顿海军,实为经国要图"。
两 种 主 张另 一 种 主 张 认 为中国恢复重建海军面临巨款难筹、将才难得两大困难,即使借款重建海军,最终结果也只能是“徒以资敌”。
•1895年8月8日,张之洞上“吁请修备储才折”。
他认为,今日御敌大端,惟以海军为第一要务。
所以,今日无论如何艰难,总宜复设海军。
巨款难筹“欲增购战船成大支水师,非外省财力所能猝办”,也非通过其他途径能够筹集将才难得“今南、北洋无人堪为水师提镇,即使借款购制铁甲等船,徒以资敌。
”“海军宜从缓设复”刘坤一小 结Summary在海军是尽快重建还是从缓恢复问题上,虽有两种不同主张,但他们对海军在中国国防中的重要性在认识上却没有不同,都认为“ 中国无海不能立国,无海军则无海”。
李鸿章与中国海军近代化
近年来 , 术界对 李鸿章 与 中国海军近 代化 的研 究成 学 果较 多 。张 家 瑞 的 《 鸿 章 与 中 国 近代 海 军装 备 建 设》 李 ( 福建论坛 》 19 《 , 8年第 3 ) 9 期 认为 , 章在 海军 的建 设 李鸿
和运 用中对舰 队 的统 一组织 指挥认 识不够 , 是他 创建 近 这 代海军 失败 的根 源 。黄新 田的《 论李 鸿章在 创建 中国近代
南沿海 安全 的局 部性 问题 , 而是关 系到 国家独立 地位 和 民
族 发展前途 的全局 性 问题 。近代 海防建设 的首要 内容 , 就 是建 立一支 近代 化的海军 舰队 。
者和 实践者 , 为中 国近代 海军的诞 生作 出了巨大 贡献 。 李鸿 章 (83 10 年 ) 安徽合肥 人 ,85年师 事 曾 12- 9 1 , 14 国藩 , 并得到赏 识。 1 7年 中进 士 , 授 翰林 院编修 。太 8 4 后 平天 国起 义爆 发后 , 李鸿 章 奉命 办 团练 , 从此 开始 了戎 马
最后 才在刘 步蟾 、 凤苞 的 开导 和影 响 下 , 尽 曲折 从德 李 历
突飞猛进 。19 , 73年 乾隆 皇帝 面对 英 国马 戛 尔 尼 使 团 所
赠 当时欧洲最先进 军舰 的模型无 动于衷 , 朝 与当 时世 界 清 海军 近代化进程 失之交臂 。 海 防问题是 近代 中国 面对 资本 主义 列强 的侵 略 而提
生涯 。16 8 0年他 率 军进 驻 上 海 ,8 3 1 6 16 - 8 6年任 江苏 巡 抚兼 南洋通 商 大 臣 , 署 两 江 总督 、 后 实授 湖 广 总督 ,8 0 17 年任 直隶总督兼北 洋通商大 臣 。在 十九世 纪下 半 叶 , 鸿 李 章创 办了一系列近代 军事 和民用工业 , 甲午战 争之 前几 乎
龙旗飘扬的舰队:中国近代海军兴衰史(插图典藏本)(全2册)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这本书优点就是很连贯,把晚清海军建设面面俱到的写到了。 大量详实的史料细节,能够站在较为客观的角度评价历史人物,值得推荐。 祥实的史料,专业的陈述,清晰的思路,使得历史如画卷般徐徐展开在面前!。 姜鸣老师,一位国企高管,同时也是历史爱好者,常年利用自己工作之余专注于中国海军历史研究。 如果《甄嬛传》是后宫的女人斗,那么这本书就是宫外的男人的《甄嬛传》。 作者说每个海军士官都应该看一看,我觉得每个中国人都应该看看。 读此书,更加完全地了解了晚清海军建设的失败包含了多大的必然性,偌大国家,庙堂江湖,地主士绅,竟 找不出几个能知兵会用兵的人才。 一个业余研究者,能够做出这么史料扎实,论证有据的研究,确实厉害。 1.阅读这段历史,一方面要对那些从零开始的历史当事人和先驱者表示敬意;一方面,也要清醒地看到,他 们由于时代和思想的局限,走过的弯路。 近代海军史经典,军事爱好者必读。
目录分析
一、船坚炮利的时代
二、初创的江南制造 局
三、福建船政的诞生
四、天津、广州的造 船事业
五、海军人才 的摇篮
注释
1
一、日本侵台 与海防筹议
2
二、方兴未艾 的近代海军
3 三、官场内斗
与琉球、朝鲜 的外争
4
四、炮艇、巡 洋舰和铁甲船
5
五、海防经费 的收支
六、继续发展 的海军教育
注释
二、马江之战
龙旗飘扬的舰队:中国近代海 军兴衰史(插图典藏本)(全2
册)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发展
天津
近现代的中国海防
近现代的中国海防作者:赵蕾来源:《中学政史地·初中版》2009年第03期[热点点击]近期日益猖獗的索马里海盗行为引起了全球的忧虑。
在亚丁湾和索马里附近海域,无法无天的海盗肆无忌惮地劫持过往船只、扣押人质、索要赎金,严重威胁了航经此处的船舶和人员安全。
2008年12月26日,由“武汉”号和“海口”号导弹驱逐舰、“微山湖”号综合补给舰、两架舰载直升机和部分特战队员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编队,从海南三亚启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
任务是保护中国航经亚丁湾、索马里海域船舶和人员安全,保护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国际组织运送人道主义物资船舶的安全,必要时与有关国家的护航舰艇开展合作参与人道主义救援行动。
这是我国首次使用军事力量赴海外维护国家战略利益,是我军首次组织海上作战力量赴海外履行国际人道主义义务,也是我海军首次在远海保护重要运输线安全。
此次我国依据国际法和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派海军舰艇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与各国一起维护海上国际通道的航运安全,是保卫中国国家利益和世界和平发展的正义合法之举,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又一重要贡献,意义重大。
这表明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在国际和地区安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海军的建设发展,经过60年量的累积,终于实现了质的飞跃。
此行动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反响。
英国《泰晤士报》在以《北京派出海军打击海盗,结束500年传统》为题的文章中说:“这是中国政策一次重大、历史性突破!这是世界海军史上的新纪元!”[知识链接]一、近代中国海防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清政府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富国强兵,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他们于19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21894年9月,中国北洋舰队执行护航任务,返航途中,在黄海大东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指挥舰艇冲锋向前,壮烈牺牲。
中国近代海军
对中国近代海军的认识物联网1301班潘云龙中国原无近代海军教育,1866年沈葆祯接手福建船政后提出“船政更本,在于学堂”,“不重在造重在学”,并在开设船厂的同时在福州定光寺(白塔寺)和仙塔街两处设求是堂艺局,挑选聪颖子弟入堂学习近代海军技术,由此开创了中国的近代海军教育,由此奠定了中国近代海军教育体系的基础,由这套教育系统培养出的海军人才成为了中国近代海军的中坚力量。
中国近代著名海军学校有马尾船政学堂、黄埔水师学堂、天津总医院西医学堂,其中马尾船政学堂是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在船政大臣沈葆祯的主持下于1866年在福州设立。
初建时称为“求是堂艺局”,为求人才沈葆祯主持了求是堂艺局的首次录取考试,亲自为考试制定、批阅试卷,求是堂艺局首次录取考试的第一名考生就是后来成为北洋水师学堂教习的严复。
1867年马尾造船厂建成后搬迁至马尾遂改名为船政学堂,分为前后两学堂。
前学堂为制造学堂,又称“法语学堂”。
目的是培育船舶制造和设计人才,主设有造船专业。
开设有法语、基础数学、解析几何、微积分、物理、机械学、船体制造、蒸汽机制造等课程。
优等生后被派往法国学习深造。
后学堂为驾驶学堂,亦称“英语学堂”。
旨在培养海上航行驾驶人员和海军船长,主要专业为驾驶专业,以后增设了轮机专业。
下设英语、地理、航海天文、航海理论学等课程,学习优异者选送英国留学。
学生称为艺童,堂长称为监督。
同年为了培养工程绘图人才在前学堂内又附设了绘事院。
1868年沈葆祯为了培养技术工人又在前学堂内增设一所技工学校——艺圃,艺圃的艺徒半天上课半天学习,学习期限3年,毕业后择其优者随前学堂学生赴法国各大船厂实习,其余分配于船政各厂。
船政学堂的学风极为严谨,在教学中十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前学堂的学生到各船厂实习,而后学堂的学生则上练船实习,船政为此专门制造和购买了数艘练船。
1871年船政学生(其中包括刘步蟾、严复、方伯谦、林泰曾等)驾驶练船“建威”完成了北起辽东南至新加坡的远洋训练。
从北洋水师看中国近代海军的兴衰
从北洋水师看中国近代海军的兴衰作者:张慧芬来源:《卷宗》2014年第12期摘要:发生在晚清的甲午中日战争,带给中国持久而广泛的影响。
其中,在至关重要的海战环节,北洋水师的成败决定了整个战争的走向。
在海军人才、技术管理、封建制度和海防观念方面,当时的北洋水师都存在着极大的问题,这些没能解决的问题导致了最终的覆灭。
本文通过对北洋水师的成立背景、壮大过程和覆灭原因的分析,透析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兴衰。
对于中国海军现代化的建设,国家重视和政策支持、国防技术能力自主以及先进的海防观念,都是海防实力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北洋水师;甲午中日战争;海军现代化;李鸿章1 绪论中国海军的挫败影响了百年近代史。
如果甲午海战胜利方属于中国,那么历史将有重大改观。
足见在海军失败方面,我们付出了很大代价。
张其昀教授曾说过,“中国为大陆国,又为海洋国,海权和陆权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缺一不可。
海权强则国势盛,海权弱则国势衰,国史昭然,历历不爽。
”从同治年间到甲午的二十年间,北洋水师经历的极其复杂的发展过程,其兴起、壮大直至消亡,也反应了中国海军近代化的兴衰。
相比于陆军和空军的发展,当今中国海军的发展比较薄弱。
通过对这段历史的回眸,可以为当今海军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2 北洋水师产生和覆灭2.1 北洋水师成立的背景19世纪,各国对海权的争夺日渐激烈。
海洋强国都以坚甲巨舰为后盾,成为海上战争中胜利的凭借。
然而,中国在很长时间内仅仅止步于水师,且各省间缺乏足够沟通。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有识之士魏源就曾经提请设厂建船,但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朝野终于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提议仿造西洋船舰,之后逐渐设立了江南制造局和福州船政局。
虽然清政府筹办三洋海军的方针已定,但限于财力,工作无法齐头并进,只能有所侧重,于1879年(光绪五年)确定“先于北洋创设水师一军,由一化三”。
李鸿章成为这一大事件的主导者。
中国海军的发展历程
中国海军的发展历程中国海军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近代以来。
19世纪末,中国面临着列强的侵略和殖民压力,尤其是在1894年的甲午战争中,中国海军遭受了惨重的失败。
这一教训促使中国开始认识到强大的海军力量对于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要性。
中国海军的现代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陆续成立了一系列的海军学院和军事学校,开始了培养海军人才的工作。
然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海军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海军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海军积极参与了对日本的抵抗,并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1949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军开始了新的发展和建设。
在建国初期,中国海军主要依赖苏联的技术和支持。
然而,中苏关系的恶化导致了对苏联的依赖减少。
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中国开始自行研发和建造军舰,并积极推进海军现代化的进程。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海军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
中国开始建造更加先进的军舰和潜艇,并提高了海军人员的培训水平。
特别是自2000年以来,中国海军投入了大量资源用于航空母舰和远洋舰队的建设。
中国海军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具备了一定的远洋作战能力。
中国海军参与了多次国际海上合作行动,如打击索马里海盗、非洲和中东地区维和等任务。
中国还积极发展远洋港口和基地,为海军提供更加稳定的补给和后勤保障。
展望未来,中国海军将继续努力提升自身实力和能力。
中国已经宣布了海军发展的“蓝图”,将进一步加强远洋作战能力,并推动航母编队建设。
中国还将继续加强海军的现代化装备和技术研发,提高人员素质和战斗力。
总的来说,中国海军的发展历程可以看作是从脆弱到强大的转变。
中国海军在保卫国家利益和维护地区安全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海军近代史读后感1500
中国海军近代史读后感1500 中国历史是从内陆开始的,各个朝代的帝王历来都是重视陆战、马战。
因为在靠人腿、马腿,靠力气、胆气的时代,酣战沙场才能成将军。
明代前没有一个帝王会担心从东部的海上领土会受到侵犯。
无论是长城、还是围城都是陆战时代的产物。
改变这种状况的,不是中国人火烧赤壁时代的战船,而是英国人瓦特发明的蒸汽机。
因为有了蒸汽机,拉开了世界工业革命的序幕,轮船的出现,让大海这样本来属于天然的保护屏障,变成了可以长驱直入的"高速路”,加上被西方人学习去的火药造就了钢铁大炮,世界的国防格局已经悄然发生革命了。
清朝的皇帝,到了1834年道光皇帝被英国人的**炮轰虎门,才知道船坚炮利的时代来临了,才拉开了中国海军形成的序幕.
作者姜鸣是学历史的,毕业于复旦大学,出于对历史学的浓厚兴趣,毕业以后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专业研究,在1990的时候就完成本书的第一稿,到2001年出版第一版,2008年出版第二版,两次共出版了21000册。
作为一部专业的历史书,能够有这样的成绩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作者现在的身份是一家**公司营业部的副总。
作为一个非专职研究人员,写出一部非常专业的书,确实是非常了不起的事。
作者在本书中,按时间顺序开始,从1861年到1911年,对于中国海军的发展历史进行了详细记录,对于期间发生的几次大的海战历史,更给予了详细的记述,也加上了自己专业的评论。
我之所以说这是一部著作,是因为作者写本书有着非常严谨的学术性,凡是叙述性的资料,都给予了资料引用的出处。
就凭作者每篇段落后面长长的、详细的“注释”,就被作者的严谨性所征服,阅读起来对他的历史真实感就不容易产生怀疑。
中国的甲午海战和近代海军建设
中国的甲午海战和近代海军建设甲午海战是发生在清朝晚期的一场海上战争,对于中国海军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从这场战争开始,中国海军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和建设,以适应国家的发展需要。
这次改革不仅仅是在武器装备上的投资,更是在思想上的全面革新。
本文将从甲午海战的发生和结果,中国近代海军的建设历史,以及中国海军现代化建设的现状和未来规划这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一、甲午海战的发生和结果甲午海战发生于1894年,当时的中国和日本在朝鲜的统治权问题上发生了矛盾,最终导致战争的爆发。
中国海军经验不足,装备落后,极不敌日本海军。
中国海军的主力舰“定远”号在战斗中被击沉,最终中国军队在战争中完败。
这场战争使得中国的领土和主权权益受到了极大的损失,同时也揭示出了中国军事技术和作战思想上的薄弱之处。
这场战争的结果是深刻的,使得中国民众对国家实力的自卑情绪愈加强烈。
同时,这场战争也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刺激了中国军队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
二、中国近代海军的建设历史中国近代化建设的进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时的清朝政府不断向海外出口货物,以满足国内需求,同时也意识到加强海上力量的重要性。
在甲午海战后,清政府意识到海军的根本问题在于领导模式、管理制度、军队思想不够现代化,同时舰船装备落后,人员配备不足等问题。
在这个背景下,清政府开始了一系列的海军现代化建设计划。
在清政府的努力下,中国的海军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
在清朝末期和民国初期,中国先后采购了从欧美国家引进的军舰和武器,并专门组建了海军学校和军事科学研究院。
同时,还组建了海军陆战队和潜艇编队,全面加强了海军的装备和人员配备。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的近代化建设进程并不顺利。
尽管中华民族在继承古代文明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在现代化进程中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
尤其是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国的军备积累进程处于一个低谷期。
三、中国海军现代化建设的现状和未来规划时至今日,中国近代化建设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中国海军也开始向着广阔的海洋展翅高飞。
从甲午海战到海上阅兵,谈谈中国海军发展之路
从甲午海战到海上阅兵,谈谈中国海军发展之路从甲午海战到海上阅兵,中国海军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辛苦的发展之路。
甲午海战是中国近代海军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它揭示了中国海军的薄弱和不足之处。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海军在与日本海军的对抗中遭受了惨重的损失,暴露了舰艇装备、指挥系统和战略规划等方面的严重问题。
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在20世纪初,中国开始加大对海军的投资和改革。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内外因素的影响,中国海军的发展并不顺利。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二战期间,由于种种困难,中国海军基本上处于无力抵抗外敌入侵的状态。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海军开始了新的发展阶段。
尽管起步较晚,但中国海军通过坚持自力更生和自主创新的原则,逐步建立了一支现代化的海军力量。
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海军开始研制自己的军舰和潜艇,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海军的现代化进程加速推进。
国家开始注重海军装备的研发和军事技术的引进,加大了对航母、驱逐舰、护卫舰、潜艇和导弹艇等各类舰艇的建设和更新。
中国海军也积极参与国际维和行动、护航任务和人道主义救援等活动,展示了中国海军的国际责任和军事实力。
近年来,中国海军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在装备、作战能力和综合实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中国建成了自己的航母编队和潜艇力量,并在航空兵、海上打击力量、反潜作战等领域取得了突破。
海上阅兵活动成为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展示了中国海军的崛起和发展。
中国海军的发展之路依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难题。
首先是国际安全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中国海军需要应对各种安全威胁和挑战。
其次是技术创新和装备更新的压力,中国海军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科技实力和装备水平。
此外,人才培养和军事教育也是中国海军发展的重要任务。
总体而言,中国海军的发展之路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但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中国海军将继续致力于建设现代化、高效能的海军建设,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促进地区和平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50年来的中国近代军事史研究
50年来的中国近代军事史研究Ξ茅海建 刘 统 1840年到1949年的中国近代史,充满着外来的侵略和内部的斗争,战争连绵不断。
作为这一时期开端的鸦片战争,清朝的军队惨败于兵力兵器相当有限的英国远征军;到了这一时期结束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了相当有力的较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的50年,中国大陆的学术界对这一时期的军事史进行了相当广泛的研究,发表了数以千计的论文和数以百计的著作,其中不乏精彩之笔;但没有理由认为,目前的研究状态已经到达了令人满意的水平。
(一)中国近代军事史最初一批研究成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史与军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这支经历22年战争且保存丰富档案资料的军队,在中央军委的指示下,开始总结历史经验。
1949年10月,原东北军区司令部编写了《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叙述东北解放战争的基本过程。
其中详细介绍了第四野战・711・Ξ本文的写作,承蒙刘庆、金钰、皮明勇提供相关资料,在此表示感谢。
本文为行文之便,对研究者皆直呼其名,非为不敬,在此说明。
军所属12个军、东北军区所属10个军区的组织沿革、人事变更和装备情况;并依据当时的战斗总结和作战记录,编述历次重大战役。
这部近百万字的资料不仅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第一手材料,且为后来此类著述的编写,创立了范式。
1952年至1956年解放军各军区以军为单位,由军司令部组织人员编写本军的《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战史》。
1956年以后,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部队,又以军为单位编写了《抗美援朝战史》。
这批著述的主要特点是编写人员多为战争过程的亲历者,熟悉情况,对本部队的作战经过、政治思想工作和军队建设均有详细、准确的叙述,且对本部队的失败教训,也能如实记载。
各军的《抗美援朝战史》,因编写时间仓促,内容及篇幅均不及《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战史》丰富。
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和军事科学院于50年代中后期在南京和北京相继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史的研究有了专业的机构。
中国海军发展历程
中国海军发展历程中国海军的发展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战国时期。
当时的中国就开始意识到海上力量的重要性,并开始建立专门的海军。
然而,真正的中国海军的发展可以追溯到近代。
近代中国海军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甲午战争。
当时,中国海军不敌日本海军,这导致了中国政府意识到现代化海军的重要性。
为了加强中国海军的实力,中国政府推动了海军的现代化建设。
中国的现代海军的起步可以追溯到20世纪的20年代。
当时,中国海军开始引进现代化的军舰和武器装备,并派遣海军官兵到国外进行训练。
然而,由于国内政治的动荡和战争的干扰,中国海军的发展一度停滞。
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国海军的发展才重新启动。
在这个时期,中国开始加大对海军的投资,引进新的军舰和武器装备,并开始建设现代化的海军基地。
中国海军的人员和装备开始有了实质性的增长,海军的战斗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海军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海军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派遣军舰执行远洋任务,并积极参与国际反海盗行动。
此外,中国还开始开展自主研发和建造军舰的工作,不再完全依赖于外国进口。
到了21世纪,中国海军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
中国海军开始进行现代化转型,大力发展航空母舰、潜艇和导弹艇等各类战舰。
中国还积极发展航空兵和海军陆战队,提高了海军的综合作战能力。
中国海军的发展在国际上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中国海军的舰艇编队多次参加国际海上联合演习,并派遣军舰到世界各地进行友好访问。
中国海军的舰艇不断在国际上树立起了威信,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
中国海军的发展离不开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国民的积极参与。
中国政府相继发布了发展海军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文件,明确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同时,中国的海军军事科研机构和造船厂也在为海军的技术提升和装备建造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海军的发展历程令人瞩目,展现出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实力和决心。
未来,中国海军将继续致力于建设一个强大、现代化的海军,为保卫国家海洋权益和世界和平做出更大的贡献。
海权与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近代中国海军海防事业的主要经办人李鸿章
一、海上军事斗争在近代中国的重要地位1840年,英国殖民主义者发动鸦片战争,从海上敲开了中国封闭已久的国门,由此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
二十年之后英法联军的侵华舰队卷土重来,再次用坚船利炮突破中国的海上藩篱,然后驱兵北京城,点火焚烧了圆明园。
188 4年,法国远东舰队在侵华战争中肆行于中国东南沿海,在马尾全歼了中国的福建水师。
十年之后的甲午战争,更是上演了一幕兰色的历史大悲剧,日本海军全歼中国海军北洋舰队,区区岛国将泱泱大清帝国彻底打跨。
几年过后,八国联军的舰队又不费吹灰之力,迫使清朝政府接受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将中华民族彻底推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黑暗深渊。
此后的中国,更是国门洞开,有海无防;外国侵略者的军舰在中国的领海和内河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地。
据不完全统计,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百余年间,英、法、日、俄、美、德等帝国主义列强,从海上入侵中国达84次,入侵舰艇达1860多艘,入侵兵力达47万人。
百余年里,中国由一个完全独立的封建主权国家亦步亦趋地沦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黑暗深渊,中华民族在此历史过程中虽不断奋起抗争,但更多的则是历尽劫难,饱尝屈辱。
回顾这一段不幸的民族历史,我们不难看到:外敌的不断入侵、特别是来自海上的外敌不断的入侵,成为中华民族历史大劫难的直接根源。
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更是一部列强从海上侵略中国并频频得手的历史。
如果说侵略与反侵略战争是构成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演变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在海洋方向入侵与反入侵的军事斗争,则关系着侵略与反侵略战争的胜负成败,从而也就决定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大命运。
二、中华民族在海洋方向的奋力抗争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中的一些有识之士对国家所面临的海洋方向的严重危机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并陆续提出了一些应对之策。
以30余艘舰船和不足万人组成的英国远征军,远涉重洋侵犯中国,使拥有近百万常备军的中国军队一触即溃。
近代中国的海防思想与海军建设
近代中国的海防思想与海军建设自19世纪末期以来,中国人开始意识到海防的重要性,并开始建立和发展海军建设。
在当时,随着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控制的不断加剧,中国的海防思想和海军建设也逐渐得到重视。
本文将探讨近代中国的海防思想和海军建设的历史背景、主要特点以及影响等问题。
一、历史背景近代中国的海防思想和海军建设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
当时,随着蒸汽船的出现和欧洲列强的扩张,中国的海运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同时,1894年的甲午战争,让中国海军彻底崩溃,这也引起了中国政府的注意。
因此,中国开始意识到海防的重要性,开始建立和发展海军建设。
二、主要特点1. 吸收西方海防思想中国的海防思想和海军建设是从西方引进的。
中国开始邀请外国专家来中国传授最新的海防技术和建设方法,并在其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海军建设体系。
例如,清朝光绪年间,邀请英国海军盐务大臣C. T. 黄先生来中国,为清朝海军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2. 海军现代化建设中国的海防思想和海军建设是现代化的。
中国海军建设注重实用性,采用了现代技术。
例如,中国开始引进和制造新式战舰,以及先进的水雷、鱼雷、机关枪等武器。
这些武器的引进与制造为中国的海防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3. 西方式战略观念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中国的海军建设大量吸收了西方海军的战略思想及组织模式。
例如,“以防为主,以灭敌为辅”的战略观念,表明在战争中,中国的主要任务是保护海防线并第一时间反击侵犯者。
此外,“分舰制”、“鱼雷制”、“火炮制”等也是从西方引进的组织模式。
三、影响1. 强化海防意识中国的海防思想和海军建设对于强化海防意识、维护国家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国在近代建立和发展的海军也让中国政府能够保护自身利益,维护国家独立和尊严,减少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控制。
2. 提高军事素质和技术水平中国的海防思想和海军建设也促进了中国的军事素质和技术水平。
通过引进和制造现代化武器,中国海军在技术水平和军事素质方面得到了提高,为中国的海防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中国近代海军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海军发展历程国海军58年来的发展总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海军只能实施近岸防御,用快艇在距海岸仅几十海里处打一些小仗。
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海军进一步发展为近海防御,又因舰艇吨位小,技术落后难以远航,远离大陆的海岛也无力掌控;进入新世纪后,中国海军舰队迅速壮大,并在远航能力方面有了质的飞跃,从黄水走向蓝水,成为当今保障中华民族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
与中国海军的这三个发展阶段相对应,中国有过三次大的造舰高潮: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文革”前,中国从大量制造引进苏式舰艇到全面独立地研制国产舰艇形成第一次造舰高潮;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全球冷战后期,中国为应对超级大国的军事压力和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而掀起了第二次造舰高潮;海湾战争、科索沃、阿富汗战争后,特别是伊拉克战争后,中国认识到了海军对打赢现代高科技局部战争的重要作用,为维护国家安全和领土主权的完整,而推出了第三次造舰高潮。
文章说,中国的第三次造舰高潮,与中国安全环境的变化、世界新军事变革息息相关。
上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后,来自海上对我国的挑战、威胁与日俱增。
马岛海战等世纪之交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表明,现代海、空、陆、天、电全维战争中,海、空军和战略导弹部队的地位作用直线上升。
在改革开放后,中国造船工业采取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发展模式,已为蓝水海军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建造万吨级排水量的大型战舰已不成问题。
2006年11月,美国前太平洋舰队司令拉夫黑德上将访问中国,他曾表示,自他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首次接触中国海军以来,中国海军能力已大大增强,进入“蓝水”的能力是显而易见的。
海军武器装备实现三个转变文章介绍,新中国建国以来,中国海军各兵种的武器装备建设进行了三次大转型:一是从“万国牌”装备体系向仿制转变。
上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海军各兵种武器装备没有正规来源,制式繁杂。
后在苏联的援助下,建立了军用造船工业基础,仿制了多种型号的鱼雷快艇、高速巡逻炮艇、轻型护卫舰、潜艇、反舰导弹等海战装备。
海不扬波:中国对外战略中的海军问题(1884-1894)
内容提要19世纪后期是近现代海权思想和理论形成的时期,在19世纪最后几个十年里,世界范围内的海军技术变革奠定了近现代海军装备和战略的基础。
晚清中国在19世纪后半程致力于发展一支近代化的海军力量,但在取得了初步的成就后,在19世纪最后两个十年里的最新最关键的海军技术变革期里,国家却停止了对海军事业的投入,致使晚清中国的近代海军事业最终功败垂成,而国家的对外战略,也因为在一个强权政治和炮舰外交的时代里失去了属于自己的坚强海军威力的支持,而陷入了长期的被动和困境。
本文运用历史学和战略学的方法,通过溯源的解读19世纪后期近代海军技术和近代海权思想的发展,把晚清中国近代海军事业同国家的外交和对外战略放在一个共同的历史分析框架中,思考了晚清中国在大变局时代,海军不强,海权无希望,而国家命运也衰颓不振作的原因,认为19世纪的中国,由于海军失去了发展崛起的历史契机,致使国家也失去了自救自强的一次机遇。
关键词:晚清中国近代海军对外战略引言世界是转化过程的集合体,121世纪的国际关系学话语所涵盖的主要大国的命运就决定于这些国家在19世纪以至20世纪的历史过程中的转化形态。
在由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确立所标志开启的近现代国际体系中,国际舞台上最活跃的国家在19世纪获得了既相对稳定又特殊丰富的转化内容。
一方面,主要的大国,如英国,美国,德国,日本,俄罗斯,法国和从衰落中的封建帝国时代艰难走出来的中国,都遭遇了在各自的国运兴衰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历史阶段,不同政府制度、不同社会体制、不同思想文化传统和不同社会生态的国家与民族在这一共同见证的历史阶段完成了各自不同的历史造型,从而使得它们之间的力量对比和历史站位在彼时彼地最终清晰的确立起来,此后权力的转移在对象上相对的稳定下来,其中某些基本性状甚至还一直延续并影响到现在。
另一方面,这些主要国家在这一阶段中对所处世界的变化所做出的反应和决策,以至具体问题领域的政策、策略和计划,在内容上都是极为丰富和复杂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近代中国海军状况的研究内容摘要:中国在经历了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由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变成了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
西方各国凭借着他们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这使部分中国统治阶层中的官员开始慢慢清醒过来,他们认识到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的重要性。
经过几十年的思想转变与实践,到了19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终于有了自己近代化的海军与海防。
然而,海军与海防建设的实践者们谁也没有想到,他们的心血与成果在不久以后发生的甲午战争中,竟然那么不堪一击。
中国海军的装备、士气在甲午海战后直到清朝覆灭都一蹶不振,急速消沉。
中国又重新回到19世纪前中期有海无防的局面。
在此,我们将通过对历史的总结与反思来对我们当代的海军建设提供借鉴和经验。
关键字:海权意识、海防大讨论、李鸿章、海军学堂、水师初建、四洋水师、甲午海战、近代海军发展、当代海军建设中国近代海军初建的历史背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古代海军曾经辉煌过,北到朝鲜,东抵日本,南指印尼,西达东非,都留下了中国人骄傲的足迹。
但是这些航行不是以开拓疆域、进行侵略为目的的,而是以开辟海洋航线,繁荣海外贸易为目的。
而近代以来,由于蒸汽机、螺旋桨以及火药、火炮技术的出现和改进,只是西方各国的海军装备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古代海军惯用的接舷战、冲撞战、火攻战变得毫无用武之地。
而先敌发现占领最佳攻击阵位,迅速瞄准先敌开火则成了海战的最基本模式。
西方各国凭借着他们坚固的船、犀利的炮火、极快的速度打开了亚、费、拉美洲各个国家的大地,有恃无恐的将这些国家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
中国近代化海军开始于晚清,清代以前,中国只有水师,没有海军。
魏晋南北朝至宋金时期,大规模的战争夺在长江一带进行,在这客观上促进水军的发展。
隋唐时期,中国有了一支包括艨艟、斗舰、走轲、海鹘等各型战舰的庞大海军,并在公元663 年的白江口海战中大败日本海军,取得了辉煌胜利。
南宋为防止金军南下,大力发展水军,创制了大车船,船高两三层楼高,长90余米,两侧装有脚踏轮作为推动器,行驶快速,可载七八百人,称之为“轮船”,装备管型火器,以“火炮之法”和“火箭环射”等战术配合轮船作战,在当时起到了重要作用。
元代曾数次组织大规模船队远征日本和爪哇。
明代也有郑和下西洋的大船队出海贸易扬威,是中国水师建设的顶峰,此时的中国“海军”无论是舰船吨位或是战斗力都远远超在世界各国之前。
明代中叶以后,对倭寇采取消极防御,清代也长期施行海禁,水师主要用于内海、内河,平时只负责巡查治安。
舟船之制,主要兵船的装载量仅限于百余人,武器装备也仅限于小口径线燃前膛炮,航程和杀伤力都有限,已经不适应大规模海战的需要,更谈不上抵御外侮。
2.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外海战屡遭惨败,使得清统治集团中更多人主张创建强大的海军以抵御外侮,成为中国海军迅速发展的催化剂。
中国在经历了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由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逐渐变成了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
西方各国凭借着他们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这使部分中国统治阶层中的官员开始慢慢清醒过来,他们认识到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的重要性。
在内忧外患下,李鸿章忧心忡忡,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他写道:“外国利器强兵,百倍中国……(中国)无以扼其气焰”,至于海军,所有旧式船只必须更换。
不仅如此,中国必须有近代船厂,并向外国人购买造船机器。
必须先造轮船,“次及巨炮兵船,然后水路方为可恃”。
从以上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李鸿章对于中国建立新式的陆军和海军,已有一个具体的构想。
他关于中国海军的想法,包括改革绿营水师、采用西式装备、设立能够生产近代船炮的造船厂和兵工厂。
李的思想和魏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如出一辙。
福州船厂和江南制造局随后也在李的支持下得以维持。
于是中国开始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开办了自己的军事工业,其中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总局、天津机器局、广东军装机器局均能建造军舰。
而在1868-1884年间,中国共建造舰船50余艘,从质量上看,这些军舰有了从大到小,由木壳到小型装甲的转变,这意味着中国海军已经有古代海军转变成为一个准近代海军。
中国近代海军初建的经过1.建立中国近代海军的主要举措第一次海防大讨论促进了中国统治阶级对海权主义的新的认识。
1974年的日本入侵台湾事件之后,清政府委屈言和,朝野上下一时共议加强海防、筹划海师等各种举措,并开始逐步实施。
丁日昌上书李鸿章的《海洋水师章程别议》受到李的赏识,李在此基础上进而又上书同治帝的著名的《筹议海防折》阐述了他的建立海防的基本观点和举措。
后来,在洋务运动的主要推动下,建立中国近代海军的主要举措有以下几项:在国外购买先进战舰。
1875年4月,总理衙门统一指挥,集中购船,向英国订购炮船四艘;5月,又授沈葆桢为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与李鸿章分别管理南、北洋海防,次为中国兴治新式海军的肇始。
后来,清政府又在洋务派的推动下相继购入巡洋舰、铁甲船、穹甲船、鱼雷艇等等新式战船。
培养海军人才,编练新式海军。
海军人才与船舰同等重要。
船舰的来源分自制和购置两种,李鸿章则偏重购置,对于福州船厂虽仍支持,江南制造总局的造船业务则几近停顿。
人才来源,亦分自行训练与国外训练。
日本铁船未到之前,中日海军装备在伯仲之间,甚至中国自制的扬威船性能还要高于日本兵船。
但是,中国不及日本的为日本军官多受欧洲教育,训练、装备、编制都已经现代化。
当时西方人认为如果中日两国开战,胜利可能属于日本。
在此情形下,清政府也开始派送留学生出洋留学。
借才异域,雇佣洋人教习。
购船之始,以海军官生的历练学艺不足,不得不借才异域。
1879年,英国海军大佐琅威理率领英国第二次在英国所购兵船来华,李鸿章已有意留用。
琅威理曾参与阿斯本舰队,不愿听命于李,希望诸事通过赫德,为李所拒。
第二年,改延用英国人葛雷森等三人为教习。
美、德、法皆欲插足中国海军,赫德再荐琅威理,李请驻英公使曾继泽与之洽谈。
1882年12月,琅威理受任北洋海军总查,司职训练,勤于任事,为海军军官所敬惮,军容顿为整肃。
统领丁汝昌出身淮军骑兵,虽曾管带长江师船,而与近代海军所知甚少,一切唯琅威理之言是从。
拨放巨额经费。
建设海军需要巨额军费,初定每年共四百万两,实得仅半数。
1877年,复以山西、河南大饥荒,诏命借拨海防经费,以应赈恤之急。
1978年,又有人主张以全部海防经费充作京饷,最少被提用七十余万两。
第二年,李鸿章请拨足用款,仅解到四十余万。
四洋水师的建成。
截止1884年,北洋、南洋、福建、广东4支地方区域型近代化海军基本建成,分北、东、南三个方向警戒海上。
统计北洋水师共拥有兵船十四艘,八艘为购置,余为自造;南洋水师共有十七艘,六艘为购置,余为自造;福建水师有十一艘,二艘为购置,余为自造;广东水师仅有雷艇,全为购置。
此四支舰队,不相统辖,而且速率不一、枪炮不一、编制不一。
近代海军建设的结局1884年7月,中法战争中,法舰开进马尾军港,并向福建水师突然袭击,李鸿章恐妨议和,不敢下令备战,结果福建水师仓猝应战,兵舰11艘、商船19艘,全部被击沉,福建水师全部覆没。
1894年中日爆发甲午海战。
1894年9月黄海海战中,中日舰队互有伤亡。
因李鸿章下令避免作战,1895年初在威海卫被围,2月北洋舰队全部覆没。
南洋水师1888年(光绪十四年)清政府编成北洋海军时,将广东、福建、台湾、上海的军舰划归南洋大臣统辖,称南洋水师。
仅有镜清、南琛等中小型舰船八艘。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在威海卫(今山东威海市)覆没后,南洋水师分编为长江舰队和远洋舰队。
中国近代海军所起的作用长期以来,由于北洋海军在甲午海战中覆灭,中国海军近代化意义和成就被忽视了,北洋海军在甲午战争时期防御和抗击日本侵略的积极作用被掩盖了。
我认为,在承认甲午海战中中国海军的失败对中国败局的形成产生呢管理不可忽视的影响的同时,还必须客观公正的评价中国海军的近代化建设对抵抗日本侵略俗气的重要作用。
第一、中国海军的近代化建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遏制了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推迟了日本侵略中国战争的发生。
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积极向外扩张,中国和朝鲜成为日本侵略的首要目标。
1874年日本发起对台湾的侵犯,清政府命沈葆桢率领组建不久的福建轮船水师前往台湾抗击。
福建轮船水师的积极抗战打击了日本的侵略气焰,是造成日本从台湾撤军的主要原因之一。
1875年清政府决定建立南洋海军,由于南洋海军和福建海军的存在,日本吞并台湾的野心受到很大遏制,进二十年里不敢问津。
另外,北洋海军作为当时远东第一流的近代化装备的舰队具有很大的威慑作用,北洋海军的存在,对拱卫中国黄海安全和抗击日本对朝鲜的侵略都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
第二、中国海军的近代化建设,增强了中国海防力量,为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抗击日本准备了物质条件。
甲午海战前,中国海军近代化建设的重点是北洋海军。
经过十多年的苦心经营,北洋海军的舰船、军港、炮台都达到了相当先进的水平。
甲午海战爆发后,中国能以“北洋一隅之力,博倭人全国之师”坚持七个月的抗日作战,正是以此作为物质基础进行的。
北洋海军实在甲午战争中是在中国反对日本侵略的主要工具。
如果中国仍然是旧式水师,没有北洋海军这样一支近代化装备水平较高的海军,中国在甲午海战中就不堪一击,这场反对日本侵略的战争也就不可能坚持那么久。
第三、中国海军近代化建设,教育培养了一批新型海军人才,为甲午战争中国反对日本海上侵略作战准备了骨干。
从建立近代海军开始,清朝当局将视“人才为水师的根本”,通过海军学堂培养和留学深造等途径,造就了一批近代海军人才,在当时的几支海军中,他们都担负着重要职务,尤其是在北洋海军里。
甲午战争中他们都是第一线的海战指挥员,战争爆发前后他们积极备战,海战中沉着指挥,视死如归,英勇顽强的战斗。
他们这种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激励和教育着后人,成为中华名族可贵的精神财富。
还应该指出,甲午战争前中国海军近代化建设中造就的这批海军人才,在战后清政府恢复和重建海军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不少人成为了重建海军的骨干。
四、对当代中国现代化海军建设的启示19世纪是一个海洋时代,世界各大强国无不加强海军纷纷向海外扩张,东方的中、日两国首当其冲。
一方面以新建的海军以求自保;一方面又互相竞争,进而争夺黄海的控制权。
然而北洋水师最终日落威海,给中国带来了强烈而持久的影响。
通过这一过程的分析我们可以略绘出近代中国海军现代化进程的饿一个概况,而且可以寻找出这一进程中的得与失。
这对于我们再次回顾中国海军的发展历程,对当今海军建设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与意义,也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反思和启示。
中国现在已经明白了海洋对国家的意义。
目前中国海军实力世界排名第六,但较之中国陆军的发展还有很大差距。
与海军走向远洋需求相比,中国海军在大型舰艇装备建设、国际化军事人才培养、海军战略基础理论与运用研究等方面仍然与世界海军强国有较大差距,存在许多亟待与破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