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00266 崔丽娟江苏(12年4月)

合集下载

社会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 崔丽娟 (学习笔记)

社会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 崔丽娟 (学习笔记)

(2) 非共同效应:非共同效应是由某种特殊因素而非其他共同因素产生的效果,我们也 可以把非共同性理解为独特性。 非共同因素往往会让我们他人行为的真正原因
(3) 选择自由性:自由选择的行为,才能够告诉我们更多关于个人的内在特点。 (二) 归因偏差 1 基本归因错误 人们常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人格或态度等内在特质上,而忽视他们所处情景的重要性; 基本归因错误有时表现为行为者与观察者之间的偏差。 2.归因中的自利偏差 一种动机性偏差,是指人们倾向于把自己的成就归因于内部因素,如能力、努力等;
【对成败归因的时候,不仅要考虑是由于内在的还是 外在的原因造成的,还要考虑决定成败的原因是经常 发生的(稳定的)还是偶然发生的(不稳定的)】
(1).当一个人目前的成败与自己过去的成败不一致,且与别人的成败也有所不同时,一般 的归因大都不是稳定的内在因素 (2). .当一个人目前的成败与自己过去的成败相一致,且与别人的成败一样时,任务的难 度往往时归因所在 (3).当一个人目前的成败与自己过去的成败相类似,但与别人的成败不同时,能力便成为 归因所在
(六) 自尊的测量 常见自尊量表: 1. 罗森伯格自尊量表 2. .德克萨斯社会行为调查量表
四、 行为归因 (一) 归因理论 归因 是指人们推论他人的行为或态度原因的过程 1. 海德归因理论
海德的归因理论主要解决的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怎样找出事件的原因 海德认为人们有两种强烈的动机:理解环境的需要、控制环境的需要
心理过程(人类的共性)
6. 心理学-------个体
个性倾向性(人类的独特性) 7. 社会学------ 社会心理学的核心概念:社会影响(如何思考他人、影响他人、与他人关联) 10. 社会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社会行为的分析,理解人的社会行为(社会分析的目标是识

《社会心理学》作业考核试题及答案(参考)

《社会心理学》作业考核试题及答案(参考)

《社会心理学》作业考核试题及答案(参考)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A. 个体心理过程B. 群体心理现象C. 个体心理特征D. 个体生理过程答案:B2.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影响”不包括以下哪项?()A. 从众B. 遵从C. 服从D. 创造力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之一?()A. 认知失调理论B. 社会交换理论C. 社会学习理论D. 心理动力学理论答案:D4. 以下哪个概念描述了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倾向与群体平均行为一致的现象?()A. 从众B. 遵从C. 服从D. 群体思维答案:A5. 以下哪项不是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A. 空间距离B. 相似性C. 对方的社会地位D. 个性特征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问卷法和______法。

答案:案例分析法7. 在社会心理学中,人们为了获得社会认同而遵循他人的行为,这种现象被称为______。

答案:从众8.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认同”包括群体认同、______认同和自我认同。

答案:文化9. 以下哪个理论提出了“社会交换”的概念,用以解释个体在社会互动中的行为选择?()答案:社会交换理论10.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影响”包括从众、遵从、服从和______。

答案:领导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1.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现象的学科。

()答案:错误12. 群体规模越大,个体在群体中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就越强。

()答案:错误13. 个体在群体中容易产生从众行为,但并非所有从众行为都是消极的。

()答案:正确14. 人们在面对压力时,往往会选择遵从他人的行为。

()答案:错误15.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交换”是指个体在社会互动中获得的物质和非物质资源的交换。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6. 简述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影响”概念及其表现形式。

(完整word版)《社会心理学》读后感

(完整word版)《社会心理学》读后感

阅读书目名称:《社会心理学》作者:崔丽娟、才源源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会心理学》读后感“社会心理学现代心理学的支柱之一,它与人格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一起构成了心理学的基本框架。

其研究领域设计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学科生命力寓于全社会不同个人和由这些人组成的不同群体的需要和应用中。

研究社会心理学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所以,当我阅读完《社会心理学》后,第一个感受就是不仅要吸收其中包含的理论意义,更要实践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去。

读了这本书,也让我对教育工作有了一些认识,所以我想就教育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教育者的言传身教是学校教育目的性得以实现的另一个重要保证。

美国心理学家J·布鲁纳指出:“教师也是教育过程中最直接的有象征意义的人物,是学生可以视为榜样并拿来同自己作比较的人物。

有谁不能想起某个特殊教师的影响呢?”“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自古教师就被赋予“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而且,教师又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育内容、教育形式的具体贯彻者、实施者和体现者。

因此,在儿童社会化中教师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下面,我即从两方面说下我对于第二编中谈及的关于社会化在教育中的体现的感想。

一、教师威信。

有威信的老师通过自己的言语行为、思想活动,把高深的伦理原则与抽象的道德标准人格化、具体化,使学生在富有形象性、感染性和现实性的具体事物中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而实现其社会化。

这些都能从我们身边找到具体的体现:比如,当学生确认教师所讲的知识如果是真的,所提出的意见与希望是正确的,他们就会更加自觉主动地学习,积极实现教师提出的希望和要求。

此外,学生还乐于接受教师的要求,并转化为主观需要。

有威信的教师对学生富有鼓动性,能够激励学生进步。

我还发现,学生对于有威信的教师的表扬和批评都易于接受,并引起相应的情绪体验。

获得表扬会感到愉快、自豪,从而产生想要表现更好的愿望;而未获得表扬的学生会去积极争取;而即便获得批评甚至处分,也会有所触动,心服口服,并决心改正。

江苏自考00266社会心理学考点全集

江苏自考00266社会心理学考点全集

文中页数减7为实体书页码。

按章节顺序整理。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导论一、概述【领会】(一)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群体社会心理、行为及规律的科学。

【领会】(二)西方社会心理学界1.心理学,allport【研究个体社会行为意识】2.社会学(1)斯特克【由社会和个体的相互关系界定,为了解释社会互动】(2)艾尔乌德【研究社会互动,以群体生活心理为基础,政治、经济、社会条件等如何影响人的行为】【领会】(三)我国学者的阐述1.社心第一人,孙文本【研究个人行为与社会的相互影响】2.吴江霖,82年4月社心研究会成立大会【研究个体或多个体在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的心理活动的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3.胡寄南,91年【研究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学科】【领会】(四)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1.个体:研究个体心理行为形成的社会因素、形成途径及作用机制【社会化和自我意识、社会认知、社会态度、侵犯、利他】2.群体:研究群体成员、群体和个体、群体和群体的相互作用,揭示群体的静态结构、动力学原理【人际交往、社会促进与社会抑制、从众、服从、暗示、模仿】3.应用:理论、研究、实践三领域【知识建构、利用和干预、改善生活质量】【领会】【熟练掌握】(五)研究方法:观察、实验、调查、个案、跨文化。

1.观察法【真实情境,感官、仪器直接观察记录个人和团体的行为,分析判断两或多变量的关系】(1)参与观察:社会环境、社会关系、自然状态。

(2)非参与观察:无任何干预。

2.实验法【控制的情境,操纵自变量,发生改变,后研究自变量、因变量的因果关系】。

(1)实验室:严格控制较多外部变量。

(2)自然:介于观察法和实验室实验法之间,日常情境。

(3)现场:操纵自变量,尽可能控制额外变量。

3.调查法【研究的问题为范围,拟好问题,自由表达态度意见,统计分析结论】(1)问卷。

(2)访问。

4.个案研究法【以个人或团体为研究对象的方法,也称个案历史法】特征:(1)广集资料:基本资料、家庭背景、学校生活、社会生活、身体特征、心理特征、过往创伤性经历等。

社会心理学学习指导

社会心理学学习指导

《社会心理学》课程学习指导书一、课程说明《社会心理学》课程是北京大学医学网络教育学院开设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必修课程。

课程较为系统地介绍了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这些知识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用科学心理学的思路分析社会现象,也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现实社会。

该课程内容覆盖面广,但涉及的理论浅显易懂,如果能够结合生活常识和工作实践进行学习和反思,该课程的学习一定能事半功倍。

课程选用崔丽娟、才源源编写的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社会心理学》为教材,在多媒体材料中配备视频和音频讲解。

学生可选择电子材料或书面教材进行自主学习,会定期发布课程平时作业(共三次,每次的作业包括三到四章的内容),以帮助学生巩固学习内容和进行自测。

学期末通过网上考试进行考察。

总成绩计算如下:期末总成绩 = 平时作业成绩×30% + 期末考察成绩×70%二、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时应根据本门课程的特点,学会运用相关理论和原则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的一些社会问题。

课程学习具体要求如下:1.自觉按课程进程安排自己的学习;2.学习应循序渐进,先通览全章内容,了解其知识点;然后再细读其具体内容,找出重点问题;最后对难点问题进行思考;3.每天应抽出一定时间学习和复习课程内容;4.学习过程中,建议在听课件视频讲座的同时做学习笔记,帮助加深记忆;5.每篇内容学习后,应花一定时间认真做一做课件后或辅导区提供的练习题;6.每学习完一章后,应花一定时间,补充《学习指导》中“学习内容”中框架的内容,这样能够帮助自己更好地熟悉与记忆本章的内容。

7.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发组成学习小组,对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讨论,提升结合实际进行分析和应用的能力。

8.学习过程中如有任何疑问,可联系任课教师进行答疑或讨论。

三、教学目标学生在自学本课程时,应该要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能力的要求,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考核要求,三个层次是递进关系,各个能力等级的含义分别为:识记:要求学生能够解释本课程中有关的名词、概念、原理和方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属于低层次要求。

社会心理学引论

社会心理学引论
出版社,2023。 • 6. 孙时进编著.社会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23。 • 7. 申荷永主编.社会心理学原理与应用.暨南大学出版社,
1999。。
: 总旳教学目旳
• 1.掌握社会心理学旳概念、性质及其研 究对象和措施,了解社会心理学旳历史 和现状。
• 2.掌握社会心理学旳基本理论以及发展 趋势。
• 三、 性本能理论

弗洛伊德以为人旳精神活动旳能量起源于本能,本能
是推动个体行为旳内在动力。人类最基本旳本能有两类:
一类是生旳本能,另一类是死亡本能或攻击本能,生旳本
能涉及性欲本能与个体生存本能,其目旳是保持种族旳繁
衍与个体旳生存。弗洛伊德是泛性论者,在他旳眼里,性
欲有着广义旳含意,是指人们一切追求快乐旳欲望,性本
从而缓解焦急,消除痛苦,这就是自我旳心理防御机制,
它涉及压抑、否定、投射,退化、隔离、抵消转化、合理
化、补偿、升华、幽默、反向形成等多种形式。人类在正
常和病态情况下都在不自觉地利用,利用得当,可减轻痛
苦,帮助度过心理难关,预防精神崩溃,利用过分就会体
现出焦急抑郁等病态心理症状。
• 压 抑——当一种人旳某种观念、情感或冲动不能被超 我接受时,就被潜抑到无意识中去,以使个体不再因 之而产生焦急、痛苦,这是一种不自觉旳主动遗忘和 克制。
性欲。成年人成熟旳性欲以生殖器性交为最高满足形
式,以生育繁衍后裔为目旳,这就进入了生殖期。
• 弗洛伊德以为成人人格旳基本构成部分在前三个发展阶段 已基本形成,所以小朋友旳早年环境、早期经历对其成年 后旳人格形成起着主要旳作用,许多成人旳变态心理、心 理冲突都可追溯到早年期创伤性经历和压抑旳情结。
• 弗洛伊德在后期对提出了死亡本能即桑纳托斯,它是促使 人类返回生命前非生命状态旳力量。死亡是生命旳终止, 是生命旳最终稳定状态,生命只有在这时才不再需要为满 足生理欲望而斗争。只有在此时,生命不再有焦急和抑郁, 所以全部生命旳最终目旳是死亡。死亡本能派生出攻击、 破坏、战争等一切消灭行为。当它转向机体内部时,造成 个体旳自责,甚至自伤自杀,当它转向外部世界时,造成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精选全文完整版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精选全文完整版
SYTU 25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一、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
关于方法论一词的用法和含义,西方学者和中国 学者的界定是截然不同的。尽管西方社会心理学 者也从哲学、逻辑学的角度思考社会心理学的研 究方法问题,但是他们更倾向于探讨实际的操作 工具,即具体的研究方法。在前苏联和我国,社 会心理学者则将方法论体系分为哲学指导思想、 方法原则和具体方法三个层面,并突出强调哲学 指导思想对于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1982年吴江霖从1937年到1980年45年间社 会心理学的文献中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社会 心理学的定义30条,随后,有人将这30条定 义按研究对象归类为四类:(1)社会互动或 社会交互作用;(2)人际关系;(3)社会 影响;(4)社会化。
SYTU 6
观点之一: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社 会行为的科学
SYTU 21
(二)社会心理学的具体研究对象
1.个体的心理及行为
研究人的社会化 和自我意识 研究人的社会动机 研究社会认知 研究社会态度改变
SYTU 22
2.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
研究社会交往和互动的心理及行为也包含几个方 面。一方面要研究人际吸引和人际关系。包括影 响人际关系和人际吸引的因素,人际关系的发展 和改善,人际吸引、人际关系的测量等。另一方 面要研究人际沟通。揭示沟通类型、功能、程序 以及如何提高沟通的效果。另外,还应该研究社 会影响。包括社会影响的构成(对说服、威胁和 顺从权威的研究),社会影响是如何发生的,对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行为产生怎样的作用。
SYTU 10
二、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社会学和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有一百多年的
历史,但是,作为心理学和社会学的交叉学科社会心理学 至今才八、九十年的历史。在这个历史中两种社会心理学 同时并存的局面一直影响着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其中,一 种是产生于社会学的,以社会学的研究取向为主导的社会 心理学,叫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即Sociological Social Psychology,简称SSP;产生于心理的,以心理学的研究取 向为主导的社会心理学,叫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即 Psychological Social Psychology,简称PSP。

社会心理学00266崔丽娟江苏(12年4月)

社会心理学00266崔丽娟江苏(12年4月)

社会心理学崔丽娟尹亭亭12年4月3日有些归纳不出来,里面木有第一章社会心理学导论(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社会心理学的定义;西方社会心理学界定义;我国学者的阐述;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

①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中偏向社会性质的分支领域,是研究个体和群体心理与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②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现场实验法),调差法(问卷法,访问法),个案研究法,跨文化研究法③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德国名族心理学法国群众心理学英国本能心理学2.掌握: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伦理及偏向问题;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史①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伦理及偏向问题:研究者的偏向被试的偏向②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史:(1)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从古代——19世纪上半叶。

(2)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

社会心理学形成的标志:1908年,英国的威廉•麦独孤和美国的爱德华•罗斯写出的同名教科书《社会心理学》的出版。

此阶段,社会心理学形成的三大理论来源:A、德国的民族心理学;代表人物——冯特:研究民族文化,即语言、神话等B、法国的群众心理学;代表人物——塔尔德和黎朋:暗示和模仿的理论C、英国的本能心理学;代表人物——麦独孤:认为人有12种本能(3)社会心理学的确立时期:20世纪20年代——现在。

此阶段,社会心理学有三种研究角度:A、实验社会心理学;代表人物——奥尔波特,1924年,《社会心理学》一书,标志着实验社会心理学的诞生。

B、社会学角度的社会心理学;代表人物——乔治米德,符号互动论C、文化人类学角度的社会心理学。

3.熟练掌握: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与技术。

(1)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借助人的感官和各种仪器,观察和记录个人或团体的行为,来分析判断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观察法按照是否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可以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给你一个健康的心理——访心理学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崔丽娟博士

给你一个健康的心理——访心理学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崔丽娟博士

给你一个健康的心理——访心理学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育
科学学院副院长崔丽娟博士
肖健
【期刊名称】《政工导刊》
【年(卷),期】2006(000)012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生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原来被西方社
会推崇的心理咨询业,这些年来在我国也日渐火热。

各种心理咨询中心、心理门诊、心理咨询热线等不断涌现,通过不同的渠道冲击着人们的视听。

尽管如此,人们还是认识不够,因而很少有人问津。

为此,本刊记者就这一话题,独家专访了心理学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崔丽娟女士。

【总页数】2页(P17-18)
【作者】肖健
【作者单位】《政工导刊》记者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
【相关文献】
1.心理健康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科主任崔永华博士 [J], 淑湘
2.心理健康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科主任崔永华博士 [J], 淑湘
3.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J],
4.用搞科研的精神做事业,用坚守的毅力捍卫奶牛健康--访北京英惠尔董事长任泽林博士、技术总监王宏博士、研究院副院长王芬博士 [J], 巩少倩;蔡文霞
5.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冯建军教育只有一个真谛:使人成为“人” [J], 王玲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理健康与成功人生 崔丽娟(同名13530)

心理健康与成功人生  崔丽娟(同名13530)

心理健康与成功人生崔丽娟(同名13530)意义上比如说要达到与周围的人的关系的协调处理。

所以可以说这两个都是我们心理健康最之为重要的指标。

(一)心理锻炼一:增强社会适应能力那么今天,我们首先要谈的第一个心理锻炼,就与我们的第一个指标有关,就是要增强我们社会适应能力,日常我们不去锻炼,等事情发生了压力来了,社会变革来了你再来锻炼,恐怕就来不及了,所以要养成日常的锻炼,就不断地去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那么我们刚才说,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变革的社会,所以作为一个生活在社会当中的个体,我们要去在社会中求生存求发展,你就要适应社会,去应对社会,你不适应不应对,你就无从来谈个人的生存与发展。

比如曾经有一个学生对我说,他说崔老师,这个社会太腐败了,等我毕业以后啊,我一定要好好地改造这个社会,然后我对我的学生说,我代表全国人民谢谢你,但是对于老师对学生的爱护,我对学生说您千万别这样鲁莽,这不叫勇气,这叫蛮干,我跟他说,你进入社会,从一个高校进入社会,你还不知道社会是怎样的,你还没有去适应他,去应对它,去学会应对它的时候,你横冲直撞,你这叫什么,个人相对与整个社会来说,是非常弱小的,你很有可能会碰的头破血流,碰的头破血流之后,你可能只有两种人生,一种你变的比人家还腐败,还坏。

第二种人生,你觉得个人对整个社会的改变是没有办法的,由此你悲观厌世,愤世嫉俗,我跟学生说,你悲观厌世,愤世嫉俗以后,可能对别人的生活没有多少影响,但是你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代价是什么呢,是你将失去一生的幸福和快乐,一个愤世嫉俗、悲观厌世的人,他不会有幸福和快乐可谈的,而且他也将失去个人的发展,在座的各位想一下,假如你是领导的话,你说你愿意给一个愤世嫉俗,悲观厌世的人提供发展的机会吗?(10:06)一般的说,我们喜欢用那些对生活充满积极的乐观的精神的人,我们愿意为他们来提供机会,不是我们有意的这样作,而是当他对生活充满着热情,充满着积极的心态的时候,他会把这种情绪传染开来,传染给我们,我们在不自觉的当中,也给了他一种阳光般的前程,阳光般的机会,是他通过自己的这种精神状态,来赢得了社会给他的帮助,赢得了机会;但一个愤世嫉俗悲观厌世的人,他的情绪也会扩散开来,扩散给他身边的人,身边的人好象也变得很忧郁变得很愤世嫉俗,那他也就不会再想到有什么样的机会,让这个人,让对方再朝阳光般的前程去奔跑,在这种情绪下他想不到的。

00266 社会心理学(一)

00266 社会心理学(一)

社会心理学第一章社会心理学导论第1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一、什么是社会心理学1、心理学家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对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研究;社会心理学试图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到他人实际的、想象的、隐含的存在的影响。

(GW奥尔波特)最终研究的是个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规律。

2、社会学家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由社会和个体的相互关系来界定的,任务是解释社会互动(斯特克);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研究(艾尔乌德)。

研究对象是社会的心理,认为社会心理学要用社会学的方法进行研究。

3、中国学者的定义孙本文:社会心理学应以个人行为与社会的相互影响为研究对象,从个人立场说,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人在社会中的行为,从社会立场说,社会心理学研究社会中个人的行为。

吴江霖: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或若干个体在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心理活动的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的科学。

胡寄南:社会心理学是从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在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二、社会心理学研究范围1、个体社会心理:研究在特定生活条件下的个体、考察影响个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形成的社会因素、形成途径及其作用机制。

2、群体社会心理:主要研究群体成员、群体与个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社会心理学最有价值的研究领域。

3、应用社会心理学:把社会心理学的方法、理论与原则运用于对社会问题的理解与解答的应用学科。

第2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研究方法1、观察法:研究者在真实的情境中借助人的感官和各种仪器直接观察和记录个人或团体的行为,分析判断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

分类: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一般观察法)优点:具有现实性,可以获得真实材料,研究结果切合实际。

缺点:不是所有行为可以观察;容易失真;受研究者主观愿望的影响。

2、实验法:在控制的情境之下,实验者有系统地操纵自变量,使之发生改变,然后观察因变量随自变量的改变而受到的影响,也就是探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

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

1《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英文名称 social psychology social psychology social psychology))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课程编码:09200410 09200410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实践总学时)实践总学时)454545((39/639/6))周学时:(理论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实践学时)33(2.5/0.52.5/0.5))学分:学分:3 3 3 学分学分开课学期:第二学期1.课程性质: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中重要的应用心理学分支之一,是综合运用心理学理论,并将其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重要学科。

在课程类别中属于专业教育课;本课程的目的是了解个体在社会生活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

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学生具备下列能力:(1)掌握个体社会心理、群体社会心理和应用社会心理的相关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并能将其运用于分析解释社会心理现象,把握个体心理发展及动态变化。

(2)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树立社会心理学的科学研究观。

(3)能够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和方法,解决科研、教学及其他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出分析和评价意见,通过学科交叉和融合,制定解决方案。

(4)具有合作意识,能够通过团队合作高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3.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1 1 践行师德践行师德践行师德1.1 1.1 师德规范师德规范师德规范 目标目标1 1 1.2 1.2 教育情怀教育情怀教育情怀目标目标2 22 2 学会教学学会教学学会教学2.1 2.1 知识整合知识整合知识整合目标目标1 1 2.2 2.2 教学能力教学能力教学能力 目标目标3 3 2.3 2.3 技术融合技术融合技术融合目标目标3 33 3 学会育人学会育人学会育人3.1 3.1 班级指导班级指导班级指导 目标目标1 1 3.2 3.2 综合育人综合育人综合育人目标目标3 34 4 学会发展学会发展学会发展4.1 4.1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自主学习 目标目标2 2 4.2 4.2 国际视野国际视野国际视野 目标目标4 4 4.3 4.3 反思研究反思研究反思研究 目标目标3 3 4.4 4.4 交流合作交流合作交流合作目标目标4 44.适用专业与学时分配:.适用专业与学时分配:本课程适用于应用心理学专业。

00266社会心理学(一)2018试题及答案

00266社会心理学(一)2018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社会心理学(一)》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0分)1.通俗心理学的关键是( )。

A.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B.确定其他人的稳定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C.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稳定的心理倾向的能力D.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一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2.在1966年,布雷姆提出了( )。

A.对抗理论B.去个体化理论C.个性理论D.群体压力理论3.群体内聚力与群体绩效间的关系受到( )的影响。

A.社会关系B.群体任务C.群体规模D.群体规范4.领导的应变理论是由( )提出来的。

A.菲德勒B.坎贝尔C.亚当斯D.斯托纳5.( )把失去控制的概念应用于拥挤。

A.奥尔特曼B.罗廷C.谢罗德D.格林伯格6.从沟通的方式,可以把沟通分为( )。

A.直接沟通和间接沟通B.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C.当面沟通与非当面沟通D.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7.个体偏离群体的程度将受到( )的影响。

A.个体本身的特点B.群体本身特点C.社会因素D.信息因素8.贝克威茨在1965年提出了( )理论。

A.侵犯激起理论B.社会学习理论C.侵犯诱因理论D.挫折—侵犯理论9.( )是归因治疗的一个基础。

A.凯利的归因模型B.自我障碍模型C.习得无望模型D.自我服务模型10.社会规范与角色的区别在于( )。

A.社会性B.普遍性与特殊性C.社会学观点D.行为性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0分)1.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实验科学的标志是( )。

A.开始运用实验B.依靠生活经验C.从描述现象转向揭示和利用规律D.不再依赖神秘的观念E.用数量分析补充对现象的质量分析2.态度形成的条件是( )。

A.社会性B.需要C.外界环境D.社会实践E.社会化3.社会规范理论认为,与利他行为有关的社会规范主要有( )。

社会心理学书籍

社会心理学书籍

社会心理学书籍篇一:社会心理学学习参考书社会心理学学习参考书《社会心理学》吴江霖等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社会心理学》沙莲香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社会心理学》孙时进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xx《社会心理学》侯玉波俞国良,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社会心理学》俞国良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社会心理学》金盛华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社会心理学》泰勒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社会心理学》戴维·迈尔斯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xx《社会心理学》阿伦森等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xx《现代社会心理学》周晓虹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应用社会心理学》乐国安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xx《社会心理学原理与应用》申荷永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 《文化人类学》马广海山东人民出版社 20xx年《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杨国枢黄国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文化视野中的人类行为》万明钢甘肃文化出版社 1996 《中国文化心理学》汪凤炎暨南大学出版社20xx《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xx《中国社会心理学源脉与走向》王恩界著河北大学出版社20xx 《如何理解中国人》杨中芳著 xx大学出版社20xx《西方社会心理学新进展》乐国安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 20xx 《现代社会心理学名著菁华》周晓虹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社会心理学经典导读》俞国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社会心理学前沿》俞国良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篇二:心理学经典书籍心理学经典书籍“心理学史”《现代心理学史》[美] 杜.舒尔茨人民教育出版社(语言流畅、说理明快,尤其适合本科生读,不过国内翻译的版本比较老,好象是根据第三版翻译的,这本书在美国直到现在还在修订出版,最新版本的是20xx年的)《心理学史》 [苏] 米哈伊尔.雅罗舍夫斯基上海译文出版社《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叶浩生人民教育出版社(体系明晰,涵盖较广,内容相对较新,不过由于是编著,全书各章的写作风格难于统一。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三节 社会心理学的确立时期

社会心理学在其形成的初期,还缺乏兹后导致它不断繁荣 的任何一种实证手段作为理论基础,因此在社会经验论阶 段尽管已宣告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社会心理学的诞生, 但它毕竟还带有明显的思辨和抽象性质,是一门描述性较 强的科学。从本世纪20年代起,伴随着各种实证手段的运 用,社会心理学完成了在其整个历史上最具革命意义的转 折,大踏步地走向科学。这是社会心理学的确立时期,即 所谓社会分析阶段,具体特征为:社会心理学已从描述转 变为实证,从定性转变为定量,从理论转变为应用,从大 群体分析转变为小群体和个体研究,并从普遍论转变为特 殊论。从这以后,社会心理学在60余年中获得了空前稳步 的发展。
达尔文的进化论: 英国人和美国人汲取了不同思想

本能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英国心理学家威廉·麦独 孤,但其中的思想却最 早是由达尔文提出的。 本能心理学不仅表现出 从遗传因素而不是社会 因素出发解释社会行为 的倾向,而且体现出了 浓厚的个体主义色彩。
阅读资料:20世纪初的两大 心理学派别——精神分析
三大直接来源之一: 德国的民族心理学

早在1807年,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一书中就曾论及不同于个体 精神的绝对精神。绝对精神是在历史的进程之外独立存在着的,而 作为个体的人们只是它的代理人。在黑格尔那里,个人是微不足道 的,‚单个的个人只有作为某种普遍物的成员才能表现自己‛(黑 格尔,1961:323)。此后,• 学家拉扎勒斯和语言学家斯泰因塔尔 哲 提出,历史的主要力量是‚民族精神‛或‚整体精神‛,并由此成 为民族心理学的直接缔造者。通过拉扎勒斯和斯泰因塔尔的杂志, 现代心理学之父冯特深受黑格尔的影响,他历时20年(1900-1920) 写出了十卷本的《民族心理学》。冯特认为 ,• 族心理学的较为合 民 适的研究领域涉及到‚由共同的人类生活所创造的那些精神产品, 因此,仅凭个体意识是无法对它加以说明的‛(Wundt, 1916:3)。 比如,语言、神话和习俗就不是由个体创造的,而是社会的产物; 因此,民族心理学应当采用自己的方法对这类文化产品进行分析。

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个性化就业指导

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个性化就业指导

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个性化就业指导
尤莉娟
【期刊名称】《黑河学刊》
【年(卷),期】2011(000)005
【摘要】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已成为高校学生体系中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有针对性地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帮扶,对该群体进行个性化就业指导,不仅能够弥补该群体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弱点,更能够帮助该部分学生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和特质,端正就业态度,树立就业信心,积极就业,理性就业,也能够提高高校就业服务质量,体现就业服务成效.
【总页数】3页(P156-158)
【作者】尤莉娟
【作者单位】徐州师范大学测绘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3
【相关文献】
1.如何应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2.网络消极效应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3.箱庭课程中箱庭小组作品特征分析以及箱庭课程改革研究
4.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育人工作方式的思考
5.基于大学生职业倾向测评基础上的个性化就业指导——浅谈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心理学崔丽娟尹亭亭12年4月3日有些归纳不出来,里面木有第一章社会心理学导论(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社会心理学的定义;西方社会心理学界定义;我国学者的阐述;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

①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中偏向社会性质的分支领域,是研究个体和群体心理与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②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现场实验法),调差法(问卷法,访问法),个案研究法,跨文化研究法③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德国名族心理学法国群众心理学英国本能心理学2.掌握: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伦理及偏向问题;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史①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伦理及偏向问题:研究者的偏向被试的偏向②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史:(1)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从古代——19世纪上半叶。

(2)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

社会心理学形成的标志:1908年,英国的威廉•麦独孤和美国的爱德华•罗斯写出的同名教科书《社会心理学》的出版。

此阶段,社会心理学形成的三大理论来源:A、德国的民族心理学;代表人物——冯特:研究民族文化,即语言、神话等B、法国的群众心理学;代表人物——塔尔德和黎朋:暗示和模仿的理论C、英国的本能心理学;代表人物——麦独孤:认为人有12种本能(3)社会心理学的确立时期:20世纪20年代——现在。

此阶段,社会心理学有三种研究角度:A、实验社会心理学;代表人物——奥尔波特,1924年,《社会心理学》一书,标志着实验社会心理学的诞生。

B、社会学角度的社会心理学;代表人物——乔治米德,符号互动论C、文化人类学角度的社会心理学。

3.熟练掌握: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与技术。

(1)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借助人的感官和各种仪器,观察和记录个人或团体的行为,来分析判断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观察法按照是否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可以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a,参与观察——指研究者进入被观察者所处的社会环境或社会关系中,成为其中的一员,在自然的状态下观察被研究者的活动和表现。

b,非参与观察——观察者在不进行任何干预的情况下,观察和记录被观察者的活动和表现。

(2)实验法。

实验法,指在控制的情境之下,实验者有系统地操纵自变量,使之发生改变,然后观察因变量随自变量的改变而受到的影响,也即探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实验法可以分成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和现场实验法三种。

a,实验室实验法——研究者在严格控制较多外部变量的情况下,通过操纵自变量以观察因变量从而确定因果关系的方法。

b,自然实验法——是一种介于观察法和实验室实验法之间的方法,是在日常情境中观察两个以上对立情况对人心理及行为的影响。

c,现场实验法——实验者把现场当作实验室从事实验研究,由实验者操纵自变量,尽可能地控制额外变量,观察因变量的情况。

(3)调查法。

调查法是以所要研究的问题为范围,预先拟就问题,让受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的一种研究方法。

调查法可采用两种方式进行:问卷法和访谈法。

(4)个案研究法是以个人或一个团体为研究对象的一种方法。

个案研究时,多半要追溯个案的背景资料,了解其生活经历,又称为个案历史法。

(5)跨文化研究法。

跨文化研究法是通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获得研究结论的方法。

它的形式可以有:现场考察、心理测验、民俗、艺术和神话传说的分析。

(6)其他的研究方法:如档案研究法、相关研究法、非强迫性测量法等。

第二章社会化与自我意识(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什么是社会化;社会化的主要内容;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遗传物质基础;自我意识概念。

①什么是社会化:指人类个体在社会环境下,从生物人、野蛮人发展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社会化涉及了社会和个体两个方面。

②社会化的主要内容:道德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具体P21)③道德认知:是指个体对是非,善恶,美丑等行为准则以及执行它的意义的认识④道德情感:是个体按照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他人或自己的思想言行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的体验⑤遗传物质基础:遗传素质是决定个体的社会角色,进行社会化的前提条件⑥自我意识概念:自我意识也称自我,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形态等)、认识自己的心理特征(如兴趣爱好、智力、性格、气质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白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的认识。

2.掌握:社会化的进程;性别角色是怎样获得的;大众传播媒介。

①社会化的进程:基本社会化预期社会化发展社会化再社会化反向社会化P20②性别角色是怎样获得的:生物学的作用,社会文化定型,认知的发展(P25)儿童是按照父母的要求和社会所约定的性别行为方式规范自己,逐渐形成与自己的性别相适应的行为习惯。

③大众传播媒介:报纸,杂志,图书,电影,广播,电视和网络等都是大众传播媒介。

3.熟练掌握:社会化与个性化、自我意识的结构、自我意识发生与形成的过程①社会化与个性化:个性化是指,在特定社会条件影响下,在实现社会化的同时形成个人心理,行为倾向的独特的过程。

社会化与个性化过程是伴生的,相互影响的,二者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对于个人的发展而言,个性化与社会化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社会化保证了人类社会连续与文化的传承,个性化使得个人可能具有超越现实而又改善现实的独特性与创造性.一个社会如果只允许社会化的存在而扼杀个性化,它就可能长期在一种水平上简单重复.另一方面,如果社会过分强调个性化而忽视社会化,那么这个社会将可能陷入混乱.②自我意识的结构: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意识P37③自我意识发生与形成的过程:物-我知觉分化,人-我知觉分化,有关自我词的掌握P38在最初的意识发生和发展中,主体意识先于自我意识发展,主体意识是自我意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

儿童必须先在自己和客体之间作出区分,才有可能在客体中区分出物理客体和他人,进而在自我和他人之间作出区分,形成自我意识。

当儿童能逐步意识到活动本身的进程和结果,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主观力量时,主体意识就同自我意识完全融为一体了。

第三章社会认知(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社会认知;印象形成的加工模式;晕轮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

2.掌握:社会认知的途径;印象形成和印象管理。

3.熟练掌握:社会认知偏见的形式。

1.领会:社会认知;印象形成的加工模式;晕轮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

①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②印象形成的加工模式:认知加工模式(累加模式,平均模式,),第一印象的首印效应,近因效应,个人好恶的评价,信息的先后顺序对印象形成的影响,消极否定的信息对印象形成的影响。

P55③晕轮效应:是一种影响个人偏见的心理因素,个人对他人的认知判断主要是根据个人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其它的品质。

④首因效应:第一印象在人们交往时所发生的先入为主的作用⑤近因效应:新得到的信息比以往所得到的信息更加强烈,会给我们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使我们“忘记”以往的信息,仅依据新获得的信息对他人作出判断2.掌握:社会认知的途径;印象形成和印象管理①社会认知的途径: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表情人际距离②印象形成和印象管理:3.熟练掌握:社会认知偏见的形式①社会认知偏见的形式:P66是指对于社会刺激的不正确的认识达到了固定化的程度。

个人偏见,个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对社会刺激形成了不正确的,固定化的认识,这种就是个人偏见(晕轮效应,宽大作用积极性偏见,投射作用,隐含人格理论),社会偏见,社会对于某一类食物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接触,在分类)第四章社会态度(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社会态度的定义、社会态度的特征、总加量表法、语义分析法、投射法、生理反应法。

2.掌握:态度的认知功能、态度的情绪功能、的动机功能、社会距离尺度法;3.熟练掌握:态度形成的三阶段理论(服从、同化、内化)、强化理论、海德的平衡理论、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社会态度转变的具体方法。

1.领会:社会态度的定义、社会态度的特征、总加量表法、语义分析法、投射法、生理反应法。

①社会态度的定义: 主体对外界事物一贯的、稳定的心理准备状态或一定的行为倾向。

包括认知因素,情感因素,意向因素③社会态度的特征:社会性,对象性,稳定性,内在性,协调性,系统性④总加量表法:由李克特创出,测量每一种态度就用一个态度量表,态度量表是针对某个态度对象而设计的,它由若干问题组成,根据被测者对各个问题所做的反应而给予分数,以代表该人对某一个问题所持态度的强弱⑤语义分析法:目的在于分析人们对于特定的对象所给予的意义,是分析对象所具有的形象,以测定和判断其态度的一种方法。

⑥投射法:投射法是通过间接方法来了解人们对某个事物的态度,这是通过分析人们某个刺激所产生的联想来推测其态度,这种联想是人们内心深处的想象愿望、要求及思想方法等无意识的反应。

投射法有两种方式:a、主题统觉测验。

b、造句测验。

⑦生理反应法:是通过检查被测者的生理状况来测定其态度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测定人们态度的情感因素,因为情感对人们的态度起着重要作用。

2.掌握:态度的认知功能、态度的情绪功能、态度的动机功能、社会距离尺度法①态度的认知功能:态度为个体的行为反应提供具体的信息,某一特定的态度一旦形成,成为一定的心理结构,就会影响对后继刺激的接受,对于后记刺激所具有的价值能够发挥判断作用于理解作用②态度的情绪功能:人们的某种态度决定了他的某种期望,某种目标,与其态度相一致的事物将会给他带来满足,与是其态度相反的事物能唤起失望感或不满足的情绪。

③社会距离尺度法: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布加达斯创立,是测量人与人之间亲疏态度的一种技术,最早用来测量种族之间的亲疏关系,但对于测量一般人之间的亲疏关系也有参考价值。

3.熟练掌握:态度形成的三阶段理论(服从、同化、内化)、强化理论、海德的平衡理论、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社会态度转变的具体方法①态度形成的三阶段理论(服从、同化、内化):服从:人们为了获得物质与精神的报酬或避免惩罚而采取的表面上的行为称为服从。

同化:人们不是被迫而是资源地接受他人的观点、信念,使自己的态度与他人的要求相一致。

内化:只是人们真正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而彻底地转变自己的态度。

②强化理论:行为主义关于态度形成与改变的理论称为强化理论。

③海德的平衡理论:海德将联成一体的两对象间的关系称为单元关系,个体对单元两个对象的态度通常是一个方向的。

不平衡的状态产生紧张,并产生恢复平衡的力量。

④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 当个体面对新情境,必需表示自身的态度时,个体在心理上将出现新认知(新的理解)与旧认知(旧的信念)相互冲突的状况,为了消除此种因为不一致而带来紧张的不适感,个体在心理上倾向于采用两种方式进行自我调适,其一为对于新认知予以否认;另一为寻求更多新认知的讯息,提升新认知的可信度,借以彻底取代旧认知,从而获得心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