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木构意匠浅析

合集下载

浅谈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

浅谈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

浅谈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是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建筑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它以木材为主要材料,采用了许多特殊的工艺和构造方法,以实现建筑物的结构稳定和美观。

下面将从构造原理、材料选择和技术特点等方面浅谈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

首先,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以榫卯结构为主要形式。

榫卯结构是在木材上雕刻出凸出和凹进的零件,通过零件间的榫头和卯榫来连接木材。

这种结构形式可以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使整体更加坚固耐用。

另外,榫卯结构还能够减小木材与木材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少摩擦力,提高了木结构的抗震性能。

其次,中国古建筑中使用的木材多为松木、柏木等耐腐木材。

这些木材具有轻巧、柔软、耐腐蚀等特点,非常适合用于木结构建筑。

此外,由于这些木材含有丰富的树脂和香气成分,对于防虫防腐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这些木材在经过特殊的处理和加工后,可以更好地适应各种环境条件,并保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寿命。

最后,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具有独特的技术特点。

一是注重结构的平衡和均衡。

在设计和搭建过程中,通过合理的布局和结构设计,使木结构能够更好地承受自身重量和外部荷载,保证建筑物的结构稳定和安全性。

二是讲究材料的质量和选用。

在选择木材时,要注重挑选原料优良、纹理清晰、不易开裂变形的木材,以保证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和美观程度。

三是重视装饰和雕刻。

在木结构的处理中,会加入丰富的装饰和雕刻元素,以丰富建筑物的艺术感和文化氛围。

总之,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榫卯结构为主要形式,采用耐腐木材作为主要材料,具有独特的技术特点和装饰风格。

它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智慧和创造力,还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精神风貌。

在今天,虽然现代建筑已经发展得如火如荼,但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依然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意义,是中国建筑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宋代梁式木结构介绍

宋代梁式木结构介绍

宋代梁式木结构介绍朋友!今天咱就唠唠那宋代的梁式木结构。

啧,提到它,我这脑子里简直满是那些古老又精巧的建筑画面。

在我一个不算远的记忆里,第一次真正注意到这种建筑风格,那还是在我们家乡的一座古寺庙里。

咱村儿有个老李头,他对那些古建筑那叫一个精通。

我当时就想,这梁式木结构咋就这么神奇呢?就像是历史凝固在了屋檐下,浑厚又优雅。

你知道吗?宋代的梁式木结构,那构造可真是了不得。

那些梁柱之间的榫卯,就像是搭积木似的,严丝合缝,简直满是智慧的结晶。

摸上去,那感觉就像是在触摸历史,粗糙中带着细腻,沉稳而充满力量。

我还有次就在老李头的指导下学了把手工。

结果呀,钉子没打好,老李头也不恼,反而哈哈一笑:“你这小子,好好学着点,这是咱祖宗留下的!”说起那时候的建筑风格,啧啧啧,我觉得那是古人的杰作。

走在那些梁木屋檐下,仰头一看,那梁柱和斗拱的雕刻,精致得就像春天的花纹,气势磅礴却又不显浮夸。

我有时候就在想,如果这些结构能开口说话,它们可能会抱怨:“注意点,我可是有历史的!”哈哈,你说我这想法是不是有点奇怪?在我们这儿,还有个有趣的传说呢。

说是宋朝有名的工匠鲁班,他的后人就是靠着传授这些技巧而衣食无忧呢。

我也想啊,可我这动手能力,嗯……自己心里有数。

我学东西总是三分钟热度,就像我学那木工手艺,一会儿想到老李头,一会儿又想到那些传说,常常跑题。

这不,又扯远啦。

刚学那会儿,我是真的纠结。

就像面对古建筑不知道从哪儿下手一样。

我总是想把所有关于梁式结构的细节都弄明白,什么斗拱啦,什么缝隙处理啦。

后来才明白,有时候用心感受才是关键,就像欣赏这些古建筑,你得去感受它们的韵味,而不是纠结于那些繁琐的细节。

现在那些现代建筑啊,材料可多了,有些建得高得让人咋舌,我就琢磨,这是不是也有宋代匠人的智慧在里头呢?说实话,如今有些现代建筑看起来高大上,但少了点宋代木结构那种人情味。

不过老李头常说,任何好的建筑都有它的道理,关键在于其中的精神。

我还听说,在一些高档旅游景点,仿古建筑已经成为一种新时尚了呢。

古建筑里的“工匠精神”

古建筑里的“工匠精神”

古建筑里的“工匠精神”▲彩绘匠人在古建的木结构上作画受访者供图徜徉于各地旅游景点,随处都可以欣赏到美不胜收的古建彩绘艺术。

古建彩绘在中国历史悠久,也由于一个古老的职业——古建彩绘匠人的营造和维护,这些雕梁画栋才能够延续至今。

在郑州,有一家从清末至今已经有五代人从事彩绘的朱氏彩绘,在少林寺、白马寺、中岳庙、南阳府衙、武当山道观等地,无不有他们的作品,甚至一些地方朱家三代匠人都曾修过。

彩绘匠人究竟有什么绝活儿?这门手艺又是如何传承的?古建彩绘不只为了美彩绘的历史,就是一部古代房屋装修史。

所谓彩绘,又称油漆彩画,可不是简单地在墙壁上涂涂画画,其在用料、颜色、构图上极其讲究。

朱氏彩绘第五代传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朱长存告诉记者,很多人对公园或者景点里富丽堂皇的雕梁画栋印象深刻,但实际上,彩绘的最初目的并非为了美观。

“中国古代建筑多是木结构,时间长了容易被虫蛀、风雨侵蚀,彩绘的出现源于工匠们给这些木结构建筑防腐防虫、延长寿命的需求。

”朱长存说,最初,古代匠人只是在木件的表面涂上红色或黑色的油漆,后来,随着经济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开始追求雕梁画栋,彩绘艺术发展演进为具有特色的古建筑装饰艺术。

早在春秋时期,古人就将房屋梁架上的短柱画上水藻纹样,历经秦汉、南北朝、唐宋发展,云气、佛教元素图案等都曾进入房屋装饰纹饰。

特别是宋代,建筑彩画进一步规范,工匠们把工作重点移到了房屋的斗拱、额枋,有包括五彩遍装在内的多达六种做法,颜色是以青绿为主的冷色基调,程序也非常讲究,宋人在《营造法式》里写得很详细。

朱长存说,明代的彩画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特别是旋子彩画,构图繁简适中、线条与着色技巧细腻。

在此基础上,清代工匠创造出雍容华贵、金碧辉煌的和玺彩画和灵活自由、题材广泛的苏式彩画。

前者只用于皇家宫殿和重要建筑,后者则用于皇家园林和私家宅院。

而朱氏彩画起源于晚清,糅合了南北方彩画的特点,成为糅合河南风土人情的地方彩画,色调青绿相间,活灵活现,在绘画上根据不同的建筑彩绘不同的图案,比如太昊陵主要画龙,女娲庙主要画凤,关帝庙主要画“关公挑袍”,岳飞庙主要画“八大锤”等,在绘画工艺上最独特的是“沥粉焊线”,使绘出的图案像浅浮雕一样富有立体感。

《宋代木构意匠浅析》PPT课件

《宋代木构意匠浅析》PPT课件
檩:是架在梁头位置的沿建筑面 阔方向的水平构件。其作用是直 接固定椽子,并将屋顶荷载通过 梁而向下传递
精选P堂式木构架
精选PPT
41
宋式木构架·殿堂与厅堂
厅堂式木构架
精选PPT
42
宋式木构架·殿堂与厅堂
殿堂式:水平分层,内外柱子同高,分槽平面,斗栱做铺作层
厅堂式:梁架分缝,内柱高于外柱,无定形平面,斗栱作为节点
宋《营造法式》陶本
• 此书制定了严密的模数制,
确立“以材为祖”的设计原
则,把一整套材分制用文字
确定下来
精选PPT
3
《营造法式》与材分制度
• 《营造法式》中建立的模数制度成为
“材分制”。它以斗栱中栱的截面—“材”

作为模数的基本单位
• “材”进一步细分为“分”,“分”为 材高的1/15,材宽的1/10

• 栱的长度,泥道栱、瓜子栱用62分,华
栱、令栱用72分,慢栱用92分;
• 梁栿的截面高度,四椽栿、五椽栿用2材 2栔至3材,六椽栿用3材,均已梁高2/3 为梁宽
精选PPT
5
《营造法式》与材分制度
等 一等材 级
尺 9寸x6寸 寸
适 殿身九间至
用 十一间则用



二等材
9寸x6寸
殿身五间 至七间则
22
精选PPT
23
精选PPT
24
精选PPT
25
精选PPT
26
精选PPT
27
精选PPT
28
精选PPT
29
精选PPT
30
精选PPT
31
精选PPT
32
精选PPT

浅谈独具匠心的“榫卯”艺术

浅谈独具匠心的“榫卯”艺术

浅谈独具匠心的“榫卯”艺术内容摘要:榫卯,是中国古代匠人运用聪明才智将木构件以凹凸的方式相接合的一种基本连接方式,归其本身来看,木构件上凸出的部分,称之为“榫”,对应的榫头拆入的孔眼称之为“卯”,其结构精准,如有毫厘,便无法构成一件完整的手工艺作品。

在当代社会中,凡是涉及到木结构的地方,都会有榫卯的身影出现,小到家具大到建筑,其精巧的构思,沉稳的设计,无不体现着中国传统美学中所蕴含的思想与文化。

关键词:榫卯明清家具桌椅引言提及榫卯,可谓古人的匠心之作,亦是工匠精神最极致的体现。

榫卯为两器具接合的地方,运用榫卯结构的家具,整体无需使用其他材料,接口处严丝合缝,其制作工艺之精确,令人叹为观止。

榫卯结构亦是是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发展过程中劳动人民所创造出来的重要文化瑰宝,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范围内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家具中榫卯的衔接方式萌芽于商周时期,有考古研究者发现,早在战国时期,一些较为低矮的坐具出现在人们的视线范围之内。

茶几、案等,大多数为框架结构,连接通常以榫卯连接为主。

随着社会经济文明的发展,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多民族大融合,致使各个民族之间的文化、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交融性;到隋唐及五代时期,人们着重于修身养性,为了解放双腿,垂足而坐变成了当时的流行风尚,家具也随之产生变化,由商周时期低矮的坐具演变成逐渐向较为高挑的家具形态演变,而此时的家具形制及其基本构造也在那一时期定型。

在《通雅》记载中:“倚桌(椅桌)之名见于唐宋。

” 也可看出唐代时期几、案高度的变化;五代时期画家顾闳中在《韩熙载夜宴图》中所描绘的家具使用陈设对此时期的家具形制做了充分的论证。

明朝时期,中国家具发展在传统手工艺基础上继续推陈出新,工艺、材质、造型等多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家具构造日趋合理、形制更加规范、造型简约朴素、最大限度发挥了木材的特殊属性,明代家具在中国家具史上的地位达到了制高点。

木式家具延续到清代逐渐落寞,其造型过于冗杂,且一味追求华丽富贵,风格逐渐洛可可化,家具史上的奇迹便不复存在。

浅谈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

浅谈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

浅谈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一、中国古建筑木结构形式的基本演化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

此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

中国古代木构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

1.抬梁式构架这种构架的特点是在柱顶或柱网上的水准铺作层上,沿房屋进深方向架数层迭架的梁,梁逐层缩短,层间垫短柱或木块,最上层梁中间立小柱或三角撑,形成三角形屋架。

相邻屋架间,在各层梁的两端和最上层梁中间小柱上架檩,檩间架椽,构成双坡顶房屋的空间骨架。

房屋的屋面重量透过椽、檩、梁、柱传到基础(有铺作时,透过它传到柱上)。

抬梁式构架至迟在春秋时已经有了。

宫殿、坛庙、寺院等大型建筑物中常采用这种结构方式。

目前所见最早的图像是四川成都出土东汉庭院画像砖。

唐代它已发展成熟,并出现了以山西五台佛光寺大殿和山西平顺天台庵正殿为代表的殿堂型和厅堂型两种类型。

《营造法式》的大木作部分主要讲的是抬梁式构梁,明确提出较重要建筑的构架有殿堂型、厅堂型两个类型,并用图说明两者的差别。

2.穿斗式构架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的一种形式,多用于民居和较小的建筑物。

这种构架以柱直接承檩,没有梁,原作穿兜架,后简化为"穿逗架"和"穿斗架"。

穿斗式构架的特点是沿房屋的进深方向按檩数立一排柱,每柱上架一檩,檩上布椽,屋面荷载直接由檩传至柱,不用梁。

每排柱子靠穿透柱身的穿枋横向贯穿起来,成一榀构架。

每两榀构架之间使用斗枋和纤子连接起来,形成一间房间的空间构架。

穿斗式构架以柱承檩的作法,可能和早期的纵架有一定渊源关系,已有悠久的历史。

在汉代画像石中就可以看到汉代穿斗式构架房屋的形象。

穿斗式构架用料较少,建造时先在地面上拼装成整榀屋架,然后竖立起来,具有省工、省料,便于施工和比较经济的优点。

同时,密列的立柱也便于安装壁板和筑夹泥墙。

宋代建筑美学二

宋代建筑美学二

宋代建筑美学二
特点:
1. 精致和平衡:宋代建筑注重比例和对称,追求精细的造型和平衡的整体效果。

建筑物的各个部分,如柱子、檐口、门窗等都注重细腻的雕刻和装饰。

3. 线条简洁和谐:宋代建筑注重线条的简洁和谐,避免过于复杂和繁冗的装饰,追求简单而富有韵味的造型。

屋顶的形状多为起伏有致的曲线,呈现出柔和而流畅的美感。

4. 木材工艺精湛:宋代建筑以木材为主要材料,木构件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

建筑物的梁柱、檩栋等都采用了高度发达的榫卯结构,使得建筑结构更加坚固稳
5. 文化意蕴丰富:宋代建筑注重艺术和文化的表现,常常以诗词、书画等装饰方式来凸显其文化内涵。

在建筑结构、雕刻和装饰上,常常体现出丰富的文学和艺术元素。

宋代建筑美学特点是精致、和谐、自然,并注重木材工艺和文化内涵的表达。

这种美学特点对后世的建筑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特点

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特点

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特点
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特点:
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具有丰富的特点,特别是在结构、材料和装饰方面。

以下是对这些特点的详细阐述:
1. 结构稳固:中国古代木构建筑采用了独特的结构设计,例如榫卯结构,即通过凸榫和凹榫的嵌合来连接木材。

这种结构形式使得建筑物更加稳固耐用,能够承受外部自然灾害的侵袭。

2. 精湛的工艺:古代木构建筑工匠们善于运用木材的特性和人力技艺来打造复杂的木结构。

无论是屋檐的细致雕刻,还是梁柱的巧妙组合,都体现了工匠们的精湛技艺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3. 材料丰富多样: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材料来源广泛,包括松木、柏木、榆木等。

这些木材不仅耐久,而且具有一定的韧性和抗震性能,适合用于大型建筑物的梁柱和框架。

4. 装饰独特美观:古代木构建筑的装饰十分精美,常常以雕刻和彩绘为主要方式。

在屋檐、门窗、梁柱等部位经常可见华丽的图案和精细的雕花,充分展示了古代中国工匠们对艺术和美学的追求。

5. 空间设计合理:古代木构建筑在空间设计方面体现了人文思想和生活方式。

例如,屋顶呈折角形状能够防止积雪,进而保护建筑物的结构;庭院布局合理,与建筑物相辅相成,营造出安静、和谐的居住环境。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木构建筑以其稳固的结构、精湛的工艺、多样的材料、独特美观的装饰以及合理的空间设计而闻名于世。

这一传统建筑形式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实用需求,更体现了中国古代优秀的建筑艺术和智慧。

中国传统木结构榫卯的建构研究

中国传统木结构榫卯的建构研究

中国传统木结构榫卯的建构研究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闻名于世。

其中,榫卯结构作为木结构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古代建筑师的智慧和匠心,也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增添了丰富的内涵。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传统木结构榫卯的建构研究,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爱好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榫卯是一种用于连接和固定木结构建筑的独特结构形式。

它通过在木材上加工出特定的凹凸部分,使得两根木材能够精确地咬合在一起,从而达到稳定和承重的效果。

榫卯结构以其耐久性、稳定性和抗震性而备受赞誉,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一大特色。

根据不同的建构目的和结构特点,榫卯可分为多种类型。

常见的榫卯结构包括直榫、燕尾榫、弧形榫、格肩榫等。

每种榫卯都有其特定的用途和特点,如直榫适用于简单的连接,燕尾榫则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等。

传统木结构榫卯的建构流程包括选材、加工和组装三个主要步骤。

选择合适的木材,确保其质量和纹理符合要求;通过斧、锯、刨等工具将木材加工成所需的形状和尺寸;进行组装,将各个部分按照设计要求组合在一起,完成榫卯结构的制作。

在传统木结构榫卯建构过程中,有一些技巧和注意事项。

选材方面应选择干燥程度合适、无裂缝、无节疤的优质木材;在加工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木材的精度和一致性,以确保榫卯的配合紧密;在组装过程中,应遵循设计图纸,正确安装各个部分,确保结构稳固。

同时,对于不同类型的榫卯,要采取相应的施工方法,充分考虑其特点和用途。

例如,在制作燕尾榫时,要特别注意其角度和尺寸的准确性,以确保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中国传统木结构榫卯作为古代建筑师们的智慧结晶,不仅在建筑美学上有着卓越的表现,更在工程实用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对榫卯结构的深入研究和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我们可以结合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进一步发展和创新榫卯结构,为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推动现代木结构建筑的发展做出贡献。

宋元明清时期的木雕艺术特点与风格

宋元明清时期的木雕艺术特点与风格

宋元明清时期的木雕艺术特点与风格木雕是一门非常古老的艺术形式,它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宋元明清时期,木雕艺术有着非常独特的特点和风格,这些特点和风格体现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特征。

一、宋代的木雕艺术特点与风格宋代的木雕艺术以实用性为主要特点,木雕手法比较简单,主要用来制作雕刻花草图案和装饰器件。

宋代的木雕艺术注重形体的考究和线条的刻画,注重细节的处理和刀法的熟练程度。

宋代的木雕风格也非常朴实,表现了中国古代审美理念中的“含蓄、克制、内敛”的特点。

在宋代的木雕艺术中,有一种非常著名的风格叫作宋洛阳木雕,它以刻画花卉植物为主要特点,将花草的自然形态完美地呈现出来。

宋洛阳木雕凭借其细腻的刀工和精细的雕刻技艺,被誉为中国木雕艺术的巅峰之作。

二、元代的木雕艺术特点与风格元代的木雕艺术在宋代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

元代的木雕注重形体的粗犷和立体感的呈现,同时将装饰性与实用性结合起来。

元代的木雕手法非常多样化,有浮雕、深浮雕、阴刻、阳刻等多种不同的技法。

元代的木雕艺术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风格。

例如,在元代的木雕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西方人物和动物的形象,这些形象充分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特征。

三、明代的木雕艺术特点与风格明代的木雕艺术特点丰富多彩,表现出了明代文化的多元化和开放性。

明代的木雕技法精湛,尤其擅长利用木质材料与金属、石料等多种不同材质相结合,制作出更为复杂、立体的雕刻作品。

明代的木雕作品形象生动,色彩鲜艳,并且在雕刻形态上更为丰富和立体。

明代的木雕文化多元化和开放性非常显著。

在明代的木雕作品中,可以看到汉族传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以及中国文化和来自欧洲、西亚等地的文化元素的交融。

这些多元文化元素充分反映了明代的开放性和人文精神。

四、清代的木雕艺术特点与风格清代的木雕艺术以“厚重”为主要特点,雕刻作品通常使用大块硬木,雕刻造型多是体积庞大、线条粗壮、厚实有力。

宋朝的建筑工艺与材料应用

宋朝的建筑工艺与材料应用

宋朝的建筑工艺与材料应用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而且在建筑领域也有着重要的贡献。

宋朝的建筑工艺与材料应用,对后世的建筑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宋朝的建筑工艺和材料应用。

一、木结构工艺与应用宋朝的建筑以木结构为主,采用了卓越的工艺技术。

宋代的建筑师注重木结构的稳固耐用性,为了加强结构的牢固性,他们采用了多种加固措施。

例如,利用榫卯结构将木材连接在一起,使用斗拱和束腰等构件来增加建筑的稳定性。

此外,宋代还广泛应用了斗拱、梁架和平檩等技术,使得建筑结构更加坚固。

在材料的选择上,宋代建筑师注重选用名贵木材,如沉香木、楠木等,这些木材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耐腐蚀性。

同时,他们还对木材进行了精细的加工和处理,如烘烤、浸泡和涂漆等,以增加木材的防水性和抗虫蛀性。

二、砖石结构工艺与应用除了木结构,宋朝的建筑中还广泛应用了砖石结构。

宋代的工匠们掌握了砖石的加工和应用技术,使得建筑外墙更加坚固美观。

他们采用了砖砌成墙体的方式,通过特殊的砌筑工艺,使砖与砖之间紧密相连,增加了墙体的稳定性。

在材料的选择上,宋代建筑师使用了各种类型的砖石,如青砖、琉璃瓦等。

这些材料不仅具有很好的装饰效果,而且还具有防火和保温的功能。

此外,他们还研究出了一种特殊的砌筑方法,即“歇山”砌法,这种砌筑方法使得建筑外墙更加平整,具有较高的防水性能。

三、屋面材料与技术在宋代的建筑中,屋面的材料和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宋朝建筑师采用了琉璃瓦作为屋面材料,这种瓦具有美观、防火和保温的特点。

为了使屋面更加耐用,宋代的建筑师研究出了一种特殊的覆瓦技术,即“歇山式”覆瓦法。

这种方法使得瓦片之间紧密相连,不易受到风雨的侵蚀。

此外,宋代的建筑师还注重屋面的斜度和排水系统的设计。

他们通过仔细计算,使屋面具有适当的斜度,以确保雨水能够迅速排出。

同时,他们还设计了有效的排水系统,如檐水沟和瓦沟等,使得建筑在雨季能够有效地排水,防止屋漏。

榫卯之美——中国古典家具的灵魂

榫卯之美——中国古典家具的灵魂

榫卯之美——中国古典家具的灵魂
榫卯之美中国古典家具的灵魂
榫卯,是藏在木头里的灵魂。

一榫一卯,一转一折,暗藏玄机。

小空这次出行一路走走看看,发现了很多这种美丽而又神秘的建筑类型
何谓“榫卯”
榫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是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
榫卯,不用一钉,却能做出巧夺天工的家具,浑然天成,天衣无缝。

它是中式家具的精髓,中式建筑的基础
它的起源比汉字还要早。

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榫卯技术已经出现在原始先民们居住的木结构的房子中。

传说春秋时代,鲁班为了测试儿子是否聪明,用6根木条制作了一件可拼可拆的玩具,叫儿子拆开。

儿子忙碌了一夜,终于拆开了。

这种玩具后人就称作鲁班锁,亦称孔明锁、别闷棍、六子联方、莫奈何、难人木等。

这种玩具便起源于榫卯结构。

在中国古代,只要使用木头,无论是一栋房屋、一扇门窗或是一件家具,完全不用金属钉子,全凭榫卯就可以做到上下、左右、粗细斜直连接合理,面面俱到。

其工艺之精确,扣合之严密,堪称天衣无缝。

它广泛运用于传统建筑中的柱、梁、斗拱等,也应用于家具的各个关节。

古代工匠手艺的高低,通过榫卯结构便能清楚的反映。

所以,榫卯结构是木匠的灵魂。

宋代木构意讲义匠浅析

宋代木构意讲义匠浅析
精品
宋代木构意匠浅析
模数制与参数化
Module
参数化设计
大木作
宋·《营造法式》
• 宋代宫修的一部建筑典籍
• 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成 书
• 编著者 李诫
• 编书的目的主要是制定一套 建筑工程的制度、规范,作 为指令性法典,防止工程管 理人员的贪污和物料的浪费
宋《营造法式》陶本
• 此书制定了严密的模数制, 确立“以材为祖”的设计原 则,把一整套材分制用文字 确定下来
• 梁栿的截面高度,四椽栿、五椽栿用2材 2栔至3材,六椽栿用3材,均已梁高2/3 为梁宽
《营造法式》与材分制度
等 一等材 级
尺 9寸x6寸 寸
适 殿身九间至
用 十一间则用



二等材
9寸x6寸
殿身五间 至七间则
用之
三等材
四等材
五等材
六等材
7.5寸X5寸 7.2寸x4.8寸 6.6寸x4.4寸 6寸x4寸
檩:是架在梁头位置的沿建筑面 阔方向的水平构件。其作用是直 接固定椽子,并将屋顶荷载通过 梁而向下传递
宋式木构架·殿堂与厅堂
殿堂式木构架
宋式木构架·殿堂与厅堂
厅堂式木构架
宋式木构架·殿堂与厅堂
殿堂式:水平分层,内外柱子同高,分槽平面,斗栱做铺作层 厅堂式:梁架分缝,内柱高于外柱,举折之制
宋式木构架·举折之制
宋式木构架·举折之制
举折是以房屋的前后撩檐心之 间的水平距离为总进深(B),在 前后撩檐枋上皮的连线中点举起 1/3至1/4总进深作为脊椽上皮的 高度,称举高(R)。第一步将脊 椽上皮与撩檐枋上皮连一直线, 自脊椽而下,第一椽缝折下R/10, 第二椽缝依前法再向下折R/20, 第三椽缝依前法再折R/40,如此 类推。《营造法式》中对殿阁楼 台和厅堂廊屋的举高计算法有不 同的规定。举折先定脊椽的高度, 再自上而下用"折"的办法,依次降 低各缝椽的位置,从而定出屋顶曲 线。

自然淳朴天衣无缝——传统大木工艺的营造智慧

自然淳朴天衣无缝——传统大木工艺的营造智慧

自然淳朴天衣无缝——传统大木工艺的营造智慧梁思成和林徽因在故宫大殿屋顶上宋式转角斗拱福建泉州大木匠师按照丈杆尺制作藻井大木把作师傅绘制丈杆温州泰顺董直机师傅83岁还在营造木拱廊桥梁思成绘制的宋式大木构架示意图《营造法式注释》中梁思成绘制的斗拱图江浙地区典型榫卯模型编者按中国民间艺术蕴含着质朴自然的造物内涵,以质朴的材质,展现出功能上的丰富性与生活的深切联系。

我们的生活环境曾经和民艺息息相关。

当机械化生产逐渐取代传统手作,似乎切断了中国人尊崇和承续的文化基因。

大量的民间工艺生态凋敝,老匠人们成了孤独的守望者。

近期引起关注的电影《百鸟朝凤》让人们重新感受到民间艺术的魅力,也促使人们思考如何挽留这些宝贵的民间工艺,让它们不仅仅成为历史书中的记载。

我们将陆续推出经典的民间艺术,希望人们记得住,希望民艺留得住。

在中国千万种民间工艺之中,建造房屋的大木工艺就极有保护和传承价值。

木结构建筑在古代中国是绝对的主流,皇宫、寺庙、官署、民居都以木结构为主。

坚持用木头造房子,是我们祖先智慧的选择,与中国人的自然观、生命观紧密相连。

梁思成解读“天书”的第一步就是向工匠学习。

他甘做故宫大木匠师们的“小学生”,跟着他们一起上房梁、爬屋顶,谦虚讨教,从零开始把故宫建筑构件的名称和做法全弄明白了。

他以此为基础,又到山西、河北等地考察宋辽木构建筑,终于读懂了“天书”,写出了《营造法式注释》一书,成为研究中国建筑历史的开山鼻祖。

遥想当年,正在美国留学的梁思成和林徽因收到父亲梁启超寄给他们的一本书——宋代李诫写的《营造法式》,里面是宋代建筑的各种做法和图样。

梁思成在美国学的是建筑专业,又受过完整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但他根本看不懂被他称为“天书”的这本宋代建筑专书。

作为中国的建筑师,竟然读不懂自己祖先所写的建筑专书,这是让梁思成感到无法忍受的,从而立志回国终身从事中国传统建筑的研究。

回国之后,梁思成解读“天书”的第一步就是向工匠学习。

宋朝的手工艺人与工匠技术

宋朝的手工艺人与工匠技术

宋朝的手工艺人与工匠技术在中国历史上,宋朝可谓是一个文化繁荣、科技发达的时期。

宋朝时,手工艺人和工匠技术的水平达到了顶峰,为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详细探讨宋朝的手工艺人和工匠技术,并分析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一、陶瓷制作在宋朝时期,陶瓷制作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宋代青瓷和汝窑成为了当时陶瓷的代表作品。

宋代青瓷釉色柔和,造型优美,经过多道工序的精心烧制而成。

汝窑则以其独特的釉色和纹饰而蜚声世界。

在宫廷和寺庙中,陶瓷制作更是达到了巅峰,这些工艺瑰宝至今令人叹为观止。

二、丝织工艺宋代的丝织工艺也是举世闻名的。

当时,中国丝绸的制作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丝绸成为了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商品。

特别是江南地区的织造业发达,手工编织的丝绸面料精美细致,色彩鲜艳,质地柔软。

宋朝的这些丝织品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成为当时贸易领域的重要经济支柱。

三、木工技术宋朝的木工技术也十分发达,尤其以家具制作最为突出。

当时的家具精湛细腻,造型考究,不仅具备实用性,还充满了艺术性。

家具制作过程中,工匠们运用了许多高超的技术方法,如对木材的加工,雕刻,镶嵌等等,使得宋朝家具成为中国古代家具制作史上的巅峰之作。

四、铁匠技艺宋朝的铁匠技艺也十分出色,尤其在冶铁和铸铁方面。

宋代的冶铁技术在世界上也领先一时,宋代的铁器制作工艺精湛,铁器的个性化设计和精细的铸造使得其品质上乘。

此外,宋代铁匠还掌握了矿石选矿、炼铁等前沿技术,为中国古代冶铁工艺的发展立下了里程碑。

五、造船技术宋朝的造船技术在世界历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

宋代在船舶设计、船舶制造和航海技术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木造船和铁甲船成为当时主要的船舶类型,海军装备摄人心魂。

同时,宋代还在导航技术上有所突破,航海航线更加稳定和安全,为海上贸易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六、总结宋朝的手工艺人和工匠技术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他们不仅传承了古代制作技艺,还在各个领域中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这些工艺技术的兴盛,不仅令宋代的手工艺品卓然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为中国的经济繁荣和文明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宋代木构架的特点

宋代木构架的特点

宋代木构架的特点《说说宋代木构架那些事儿》嘿,要是聊起宋代木构架,那咱可得好好说道说道啦。

宋代木构架啊,就像是那个时代的建筑明星,特点鲜明得很呢!先来说说它的精致吧。

宋代木构架就像是一个精心打扮过的美人,每一处细节都处理得十分到位。

那构件之间的连接,严丝合缝的,仿佛是天作之合。

什么榫卯啦,斗拱啦,都精巧得让人忍不住想拍手称赞!你说古代的工匠们得有多厉害,才能把这些木构架雕琢得如此完美呀。

还有啊,宋代木构架特别有“范儿”。

它站在那儿,就有一种独特的气质,挺拔又优雅。

仿佛在说:“嘿,我就是宋代的招牌,牛吧!”这范儿可不是一天练成的,那可是经过时间的沉淀和考验的呢。

而且宋代木构架还特别实用。

可别小看它,虽然是木头做的,但坚固得很呐。

能够历经风雨的洗礼,依然屹立不倒。

这就像咱老百姓过日子,实用才是王道啊。

它撑起了屋顶,为人们遮风挡雨,给大家一个温暖的家。

这一点,真的让人不得不佩服。

再瞧瞧它的造型,那真叫一个好看。

各种形状的构件组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美感。

有时候我都在想,这宋代木构架是不是也有自己的审美观念呀,不然怎么能设计得这么漂亮呢。

说起来,这宋代木构架还挺有性格的呢。

它有时候显得很古朴,有时候又很华丽;有时候很庄重,有时候又很俏皮。

真是让人捉摸不透,但又爱得不行。

你说要是咱现在的建筑也能多学学宋代木构架的这些特点,那该多好啊。

又好看,又实用,还带着一股浓浓的文化气息。

每次看到那些保存下来的宋代木构架建筑,我就忍不住感叹,老祖宗们的智慧真是厉害啊!咱可得好好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让后人也能欣赏到它们的美。

总之呢,宋代木构架就像是建筑界的一颗璀璨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我这个建筑门外汉都被它深深地吸引住啦,更何况那些专业的建筑师们呢。

让我们一起为宋代木构架点赞吧!。

宋代的雕刻艺术木雕石雕与玉雕的精湛技艺

宋代的雕刻艺术木雕石雕与玉雕的精湛技艺

宋代的雕刻艺术木雕石雕与玉雕的精湛技艺宋代是中国雕刻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尤其以木雕、石雕和玉雕的精湛技艺而闻名于世。

这些技艺在宋代经历了独特而辉煌的时期,不仅在艺术创作中表现出色,也在社会经济和文化交流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木雕艺术宋代的木雕艺术以宫殿建筑和佛教寺庙为主要表现对象。

宫殿建筑中的梁柱、门窗、扶手等部分常常雕刻着富丽堂皇的图案和细致入微的纹饰,展示了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创意。

佛寺中的木雕佛像堪称传世之珍,不仅传承了唐代雕像的优秀传统,还加入了更加细致入微的雕刻手法,使佛像形神兼备,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二、石雕艺术宋代的石雕艺术主要体现在墓碑和石窟中。

宋代以墓碑为主要纪念手段,丰富多样的墓碑形制和内涵丰富的题词成为石雕艺术的一个亮点。

石雕墓碑不仅有气势磅礴的石柱,还有形态各异的石像、石马等,纹饰图案精美细致,文字清晰流畅。

此外,著名的石窟艺术中,乾隆石窟和莫高窟都是宋代石雕艺术的杰作,以浮雕的形式展示了佛教故事和仪式,堪称中国石雕艺术的瑰宝。

三、玉雕艺术宋代的玉雕艺术主要表现在玉器的制作上。

宋代玉器具有线条流畅、工艺精湛、图案清晰的特点。

玉器种类繁多,常见的有玉佩、玉坠、玉器盘、玉雕花卉等。

宋代的玉器制作多以鼓状、平面形和缎带形为主,形式简洁大方。

图案多以人物、花鸟等为题材,栩栩如生,富有艺术感染力。

玉雕艺术在宋代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为后世的玉雕艺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结而言,宋代的雕刻艺术在木雕、石雕和玉雕方面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就。

这些艺术形式不仅展示了工匠的高超技艺,也代表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水平和审美观念。

宋代的雕刻艺术以其精湛技艺和卓越创造力,为后世留下了丰厚的艺术遗产。

试论中国古代建筑的意匠(一)

试论中国古代建筑的意匠(一)

试论中国古代建筑的意匠(一)论文关键词:木结构大屋顶四合院论文内容摘要: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成就:一是表现在结构合理,容易加工制作的木框架结构上;二是表现在由单纯的大屋顶中表现出千变万化建筑形式,三是表现在“四合院”精彩的平面布局所传达出的空间意识中。

以最概括的文字将中国几千年的建筑文化作一个总结,我们提出:“木结构”、“大屋顶”、“四合院”九个字。

一、木结构——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中国古代建筑与世界其它建筑形态最基本的区别是木结构,是世界上惟一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

中国现已发现的最早的木结构建筑遗址在浙江余姚河姆渡,距今已有七千年。

据考古发现,在300平方米的范围内,最少有三栋以上的干阑式建筑遗迹,其中一座长约23米,进深约8米。

木构件建筑遗物有柱、梁、枋、板等,许多构件上都有榫卯,这是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已发现的最早的遗存。

如果我们把河姆渡文化出土的榫卯木结构建筑遗迹当作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真正”起点,那么,中国的木结构建筑已经有七千年的历史了。

中国古代建筑木结构建筑主要分为抬(叠)梁式和穿斗式两种。

另外还有井干式,但它不是中国木结构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只在一些林木资源比较丰富的地方出现,如云南。

抬梁式构架是中国古代建筑木结构的主要形式,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建筑结构形式。

穿斗式构架用料较少,建造时先在地面上拼装成整榀屋架,然后竖立起来,具有省工、省料、便于施工和比较经济的优点。

同时,密列的立柱也便于安装壁板和筑夹泥墙。

因此,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各省,保留了大量明清时代采用穿斗式构架的民居。

这些地区有的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采取将穿斗式构架与抬梁式构架相结合的办法:在山墙部分使用穿斗式构架,当中的几间用抬梁式构架,彼此配合,相得益彰。

木结构的建筑几乎都是有一定的制作规范。

宋代李诫编著的《营造法式》一书中包含各种“作”(大木作、瓦作等)的制度、工限、料例三个主要内容以及有关附图,系统地说明了当时建筑的分级、结构方法规范要领。

宋代梁式木结构特点

宋代梁式木结构特点

宋代梁式木结构特点《说说宋代梁式木结构那些事儿》嘿,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宋代梁式木结构的特点。

你说这宋代梁式木结构啊,那可真是相当了不起!想象一下,在那个没有现代建筑技术的年代,老祖宗们就能捣鼓出这么牛的玩意儿来。

先来说说它的用料吧。

那可都是精挑细选的好木材呀!咱就想,宋代那时候可没有什么大型机械去采伐,全靠人工一点点弄,这得费多大劲呀。

但老祖宗们可不嫌麻烦,非得挑那些结实耐用的木材,就是为了让房子能稳稳当当的。

就跟咱现在买东西挑好的一样,都想经久耐用不是。

再看看那梁式木结构的设计,简直精妙绝伦。

那一根根的梁和柱啊,就像老祖宗们排兵布阵似的,安排得恰到好处。

而且啊,它们的连接方式也特别有意思,就跟拼图似的,严丝合缝,牢固得很。

我有时候就想呀,这要是放在现在,那些建筑大师们也得竖个大拇指,说声佩服佩服。

嘿,你可别小看了这些梁和柱。

它们承担着整个建筑的重量呢,就像大力士一样,默默地扛着。

想象一下,要是它们哪天不高兴罢工了,那房子还不得塌喽。

所以啊,老祖宗们在这上面可是下足了功夫,不敢有一点马虎。

还有啊,宋代梁式木结构的造型还特别好看。

那线条,那美感,啧啧啧,真是让人赏心悦目。

有时候我看到那些古老的建筑,就觉得老祖宗们可真有艺术细胞啊,他们怎么就能造出这么美的东西来。

跟现在那些千篇一律的建筑比起来,真的是别有一番风味。

而且啊,我觉得这宋代梁式木结构还有一个特别厉害的地方,就是它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你想想,都过了那么多年了,有些宋代的建筑还好好地立在那儿呢,这得多坚固啊!这就跟咱交朋友似的,得找那些靠谱的,能长久相处的。

总之,宋代梁式木结构那真的是相当牛叉。

咱得感谢老祖宗们给我们留下这么宝贵的财富。

下次再看到那些古建筑的时候,咱可得好好欣赏欣赏,感受一下老祖宗们的智慧和才华。

怎么样,朋友们,下次一起去看看宋代梁式木结构的古建筑呗!。

宋代建筑的特点

宋代建筑的特点

建筑那个是飞檐吧飞檐,中国传统建筑檐部形式之一,多指屋檐特别是屋角的檐部向上翘起,若飞举之势,常用在亭、台、楼、阁、宫殿、庙宇等建筑的屋顶转角处,四角翘伸,形如飞鸟展翅,轻盈活泼,所以也常被称为飞檐翘角。

飞檐为中国建筑民族风格的重要表现之一,通过檐部上的这种特殊处理和创造,不但扩大了采光面、有利于排泄雨水,而且增添了建筑物向上的动感,仿佛是一种气将屋檐向上托举,建筑群中层层叠宋代建筑的特点宋代时期的建筑一改唐代雄浑的特点,变得纤巧秀丽、注重装饰.宋代的城市形成了临街设店、按行成街的布局,城市消防、交通运输、商店、桥梁等建筑都有了新发展。

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完全呈现出一座商业城市的面貌。

这一时期,中国各地也已不再兴建规模巨大的建筑了,只在建筑组合方面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衬托主体建筑,并大力发展建筑装修与色彩。

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祠内的正殿及鱼沼飞梁即是典型的宋代建筑.宋代砖石建筑的水平不断提高,这时的砖石建筑主要是佛塔和桥梁。

浙江杭州灵隐寺塔、河南开封繁塔及河北赵县的永通桥等均是宋代砖石建筑的典范。

宋代,中国经济社会得到了一定程度发展,注重意境的园林在这一时期开始兴起。

中国古典园林重在写意,融自然美与人工美于一体,以建筑和人工建造的家用山水、岩壑、花木等一同表现某种艺术境界。

较有代表性的宋代园林包括苏舜钦的沧浪亭和司马光的独乐园。

宋代颁行了有关建筑设计和施工的规范书《营造法式》,这是一部完善的建筑技术专著。

此书的颁行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建筑在工程技术与施工管理方面已达到新的水平。

屋子的几个角尖尖的弯起来的中国古代建筑特色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江南的很多这种特色,是哪个朝代出现的??即不同于唐代的,也不同于明清的叠的飞檐更是营造出壮观的气势和中国古建筑特有的飞动轻快的韵味。

与西方的石制建筑不同,中国古代的木制建筑以斗拱为“基本词汇”,所谓斗拱,是将屋檐托起的交叠的曲木,它可以将纵向的力量向横向拓展,从而构造出多种多样的飞檐.而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句式”,飞檐也有许多类型,或低垂,或平直,或上挑,其不同的形式制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或轻灵、或朴实、或威严,亭、台、楼、阁都要用飞檐来标明自己的身份,表达自己的情感.飞檐的高低、长短往往会成为建筑设计的难点和要点,正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其设计必须恰到好处才能显得轻灵而不轻佻,朴实而不机械,威严而不呆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营造法式》“总铺作次 序”规定:“出一跳谓之 四铺作”,就是指出跳自
牛脊檩 身为一铺,另外栌斗、耍 头木、衬方头各一铺,故 为四铺作。此类推,出二、 三、四、五跳,相应为五、 六、七。八铺作。
宋代木构意匠浅析
宋式铺作
华栱 —— 前后出跳的栱
华栱
华栱可挑出1- 5层,每层称一
跳,跳数反映了建筑等级的高低
4屋架层有层层草栿、矮柱、蜀柱架立,檩条至于其 上;
宋代木构意匠浅析
宋式木构架·殿堂与厅堂
宋代木构意匠浅析
宋式木构架·殿堂平面形制
殿堂型构架平面均为整齐的长方形,定型为4中分槽形式: 分心槽、单槽、双槽、金厢斗底槽
宋代木构意匠浅析
宋式木构架·造月梁之制
适 殿身九间至
用 十一间则用



二等材
9寸x6寸
殿身五间 至七间则
用之
三等材
四等材
五等材
六等材
7.5寸X5寸 7.2寸x4.8寸 6.6寸x4.4寸 6寸x4寸
殿身三间 至五间或 堂七间则
用之
殿三间厅堂 五间则用之
殿小三间厅 堂大三间则
用之
亭榭或小 厅堂皆用

七等材
八等材
5.25寸x3.5 寸
小殿及亭榭 等用之
宋代木构意匠浅析
《营造法式》与材分制度
• 材分制的意义
1.规范设计,节省用料,加速施工 2.体现等级
宋代木构意匠浅析
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铺作
·转角铺作 ·柱头铺作 ·补间铺作
转角铺作
补间铺作
宋代木构意匠浅析
柱头铺作
宋式铺作
压槽枋
衬方头 耍头木
栌斗
• 宋式斗栱每出挑一层(华 栱或下昂为一跳每增高一 层为一铺,斗栱的大小等 级就是用出挑数和铺数的 多少来标定。
宋代木构意匠浅析
宋代木构意匠浅析
宋代木构意匠浅析
宋代木构意匠浅析
宋代木构意匠浅析
宋式铺作
·耍 头 ——与令拱垂直 相交的构件 ·衬枋头—— 耍头上的 平行构件
宋代木构意匠浅析
宋式铺作
• 斗栱的作用
1、它位于柱与梁之间,屋顶的 重量要通过斗栱传给柱子,再由 柱传到台基,起着承上启下、传 递荷载的作用。同时向外出挑, 可把最外层的屋檐挑出一定距离, 出檐更加深远、壮观,并使柱子、 门窗防雨防潮。
2、它构造精巧,造形美观,如 盆景,似花兰,又是很好的装饰 性构件。
3、官式建筑等级的象征。
宋代木构意匠浅析
宋式大木作
主要结构部分:柱、枋、梁(栿)、檩 柱:外柱和内柱 枋:起链接作用的水平构件 柱头枋 罗汉枋 撩檐枋 压槽枋
阑额(额枋):柱上联络与承重的水平构件 由额 普拍枋(平板枋):阑额之上承托斗栱的构件 梁(栿):平梁 四椽栿 六椽栿 八椽栿 十椽栿 明栿 草栿 乳栿 月梁
• 柱的直径,殿阁用2材2栔,厅堂用2材1 栔,于屋用1材1栔至2材;

• 栱的长度,泥道栱、瓜子栱用62分,华
栱、令栱用72分,慢栱用92分;
• 梁栿的截面高度,四椽栿、五椽栿用2材 2栔至3材,六椽栿用3材,均已梁高2/3 为梁宽
宋代木构意匠浅析
《营造法式》与材分制度
等 一等材 级
尺 9寸x6寸 寸
4.5寸x3寸
殿内藻井或 小亭榭施铺 作多则用之
• 《法式》规定“材有八等,度屋之大小因而用之”。一等材 高9寸、宽6寸,八等材高4.5寸、宽3寸。
宋代木构意匠浅析
《营造法式》与材分制度
• 殿阁、厅堂、亭榭等不同等级的建筑,按其不同的间数,相 应采用不同的材等。这样,设计房屋只要选定建筑的等次及 其开间数,就选定了用哪等材,就可以确定整幢建筑的长、 宽、高和全部大木构件的具体尺寸。
宋代木构意匠浅析
宋代木构意匠浅析
宋代木构意匠浅析
宋代木构意匠浅析
宋代木构意匠浅析
宋代木构意匠浅析
宋代木构意匠浅析
宋代木构意匠浅析
宋代木构意匠浅析
宋代木构意匠浅析
宋代木构意匠浅析
宋代木构意匠浅析
宋代木构意匠浅析
宋代木构意匠浅析
宋代木构意匠浅析
宋代木构意匠浅析
宋代木构意匠浅析
宋式木构意匠浅析
——基于材分制的模数化设计
宋代木构意匠浅析
2011.5.24
模数制与参数化
Module
参数化设计
宋代木构意匠浅析
大木作
宋·《营造法式》
• 宋代宫修的一部建筑典籍
• 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成 书
• 编著者 李诫
• 编书的目的主要是制定一套 建筑工程的制度、规范,作 为指令性法典,防止工程管 理人员的贪污和物料的浪费
檩:是架在梁头位置的沿建筑面 阔方向的水平构件。其作用是直 接固定椽子,并将屋顶荷载通过 梁而向下传递
宋代木构意匠浅析
宋式木构架·殿堂与厅堂
殿堂式木构架
宋代木构意匠浅析
宋式木构架·殿堂与厅堂
厅堂式木构架
宋代木构意匠浅析
宋式木构架·殿堂与厅堂
殿堂式:水平分层,内外柱子同高,分槽平面,斗栱做铺作层 厅堂式:梁架分缝,内柱高宋代于木外构意柱匠浅,析无定形平面,斗栱作为节点
泥道栱 泥道栱 ——最底部左右向的横栱
瓜子栱 ——泥道拱与令栱之间 瓜子栱 在华栱或昂端第一层的横栱
令 栱 ——除了泥道栱外,最外
令栱
层的横栱
慢栱 幔栱 ——泥道拱与令栱之间华栱 或昂端第二层及以上的横栱
宋代木构意匠浅析
宋式铺作
宋代木构意匠浅析
宋代木构意匠浅析
宋代木构意匠浅析
宋代木构意匠浅析

• 从材、分再派生出“栔”和“足材”,
“栔”高6分、宽4分,取的是栱与栱上
下间距,1材加1栔,共高21分,称为
“足材”,斗栱每铺一层,就是1材加1
栔,即1足材高度
宋代木构意匠浅析
《营造法式》与材分制度
• 建筑的间广、进深、层高和木构架中一
系列构件尺度,根据不同的等级、大小,

都规定为若干材、栔、分
宋式木构架·殿堂
殿堂式构件主要特征:
1 全部的构架按水平方向分为柱网层,铺作层,屋架 层,自下而上,逐层叠垒而成;
2.柱网层有外檐柱和屋内柱组成,外檐柱与屋内柱同 高,各柱头之间由阑额链接,柱脚之间以地袱链接;
3铺作层有搁置在外檐柱和屋内柱柱网之上的铺作组 成,铺作之间由柱头枋、明乳栿等拉结,形成强固的水 平网架,它起到保持构架真题稳定和均衡传递荷载的作 用;
宋《营造法式》陶本
• 此书制定了严密的模数制, 确立“以材为祖”的设计原 则,把一整套材分制用文字 确定下来
宋代木构意匠浅析
《营造法式》与材分制度
• 《营造法式》中建立的模数制度成为
“材分制”。它以斗栱中栱的截面—“材”

作为模数的基本单位
• “材”进一步细分为“分”,“分”为 材高的1/15,材宽的1/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