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引言: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的重要分支,研究了个体、组织和国家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作出的决策以及如何分配资源的问题。

本大纲旨在提供一份全面而又系统的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帮助学生建立对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一部分:经济学的概述1. 经济学的定义和目标- 经济学的定义及其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

- 经济学的研究领域、方法和工具。

2. 经济体系与经济制度- 不同经济体系的比较和特点。

- 主要经济制度的分类与特点。

3. 基本经济问题- 研究经济学的核心问题:稀缺性、选择和机会成本。

- 供求关系及其对市场价格的影响。

第二部分:微观经济学基础1. 个体行为与市场- 边际效应和边际效用的概念及其在决策过程中的应用。

- 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价格形成机制。

2. 生产和成本理论- 生产函数和边际产品的概念。

- 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的计算和比较。

3. 市场结构和竞争- 市场结构的分类和特点。

- 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和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和影响。

4.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市场失灵的原因和类型。

-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干预手段。

第三部分:宏观经济学基础1. 宏观经济学的概述-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领域。

-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指标和分析方法。

2. 国民收入与经济增长- 国民收入的构成和计算方法。

- 经济增长理论和影响因素。

3. 就业与失业- 就业和失业的概念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 就业和失业的测量方法和政策应对。

4.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概念和影响。

-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5. 货币与货币市场- 货币与货币的功能和货币市场的作用。

- 中央银行和货币政策的相关原理和工具。

结语:经济学基础是每个经济学学习者的入门课程。

通过本教学大纲中的内容学习,学生将建立起对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希望本大纲能为经济学基础教学提供一个系统和全面的框架,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经济学的更高级领域和应用。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经济学基础英文名称:Essentials of Economics课程代码:0901002;09010002授课专业:全校非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开课单位:管理与经济学院开课学期:二年级上学期、下学期;一年级下学期(卓越班)学分/总学时:1/16 理论学时:16实验学时: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考核方式:考查二、课程简介1、《经济学基础》的学科特点:《经济学基础》是全校性公共必修课,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各行各业的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能够利用经济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科学决策,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因此本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鉴于大部分学生已基本了解和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因此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介绍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微观和宏观两部分。

2、《经济学基础》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经济学基础》是经济学科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为财经管理类各专业开设的基础理论课程,是一门公共必修课。

它在整个经济类课程中处于基础的地位,为财经类各专业学生准备经济学科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他们以后学习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为针对非经济管理类的各专业开设的全校性公共必修课,主要是以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经济原理与理论为基础,建立和培养学生对现实经济现象的理解能力,力争达到能够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经济问题分析能力。

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采用全校统一考试,在最后一次课上随堂完成。

学生总评成绩为60分即为合格,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占40%)和期末试卷成绩(占60%)组成。

其中,个人平时成绩包括三个部分:考勤、平时个人作业成绩、课堂讨论成绩。

五、参考教材和资料:[1]叶德磊.西方经济学简明原理(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曼昆.经济学基础(第五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3]梁小民.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4]袁志刚.西方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5]许纯祯,吴宇晖,张东辉.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胡春田,巫和懋,霍德明,熊秉元.经济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基本情况表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经济学的原理,了解微观经济以及宏观经济的主要内容,掌握及需求与供给定理、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结构理论、生产要素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市场失灵、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失业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等内容,在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基础上,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应对并解决实际岗位中的问题,为提高职业能力和拓展职业空间打下夯实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一)素质目标1.能够分析市场经济的需求和供给;2.能够分析消费者行为;3.能够分析生产者行为;4.能够分析生产要素;5.能够及时解决问题。

(二)知识目标1.掌握需求与供给定律;2.掌握消费者行为理论;3.掌握生产者行为理论;4.掌握成本理论;5.掌握生产要素基本理论。

(三)技能目标1.具备市场经济分析的能力;2.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3.具备实践和应用的能力;4.具备分析消费者行为的能力;5.具备逻辑计算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条件1.重视实训教学环节,以理实一体化教学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2.教学中充分利用图片资源、视频、网站资源和多媒体课件等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通过直观演示法等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效果。

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讲练结合,通过组织小组比赛、班级比赛等形式进行教学。

3.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

六、课程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试课,考核方式实施“N+1+1”的过程考核制度,其中“N”是教学过程的考核次数,占总成绩的40%,分别是:作业20%、测试10%、课堂表现10%;第一个“1”是课堂笔记,占总成绩的10%,第二个“1”是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

(完整版)经济学教学大纲

(完整版)经济学教学大纲

(完整版)经济学教学大纲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介绍本门课程是经济学的入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经济学领域的重要问题,并能够应用经济学理论进行问题解决和决策分析。

本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两个部分内容。

教学目标本门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包括:1. 掌握经济学基本概念,如供求关系、机会成本、边际效益等;2. 理解经济学的三大核心问题和经济体制的基本类型;3. 研究经济学的基本分析工具和方法,如需求与供给分析、弹性分析等;4. 能够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实际经济问题,并提出合理的经济政策建议;5. 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和分析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经济学导论1. 经济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2.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假设3.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和分支领域概述第二单元:微观经济学1. 市场经济体制及其特点2. 市场供求关系和均衡分析3. 企业行为和成本理论4.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5. 信息经济学基础第三单元:宏观经济学1. 货币与银行体系2. 国民经济核算及其指标3. 经济增长与发展4. 失业与通货膨胀5. 政府经济政策与调控第四单元:国际经济学1.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2. 国际金融市场与外汇市场3. 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践应用等。

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将以理论讲解为主,结合实例进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经济学理论。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将进行案例讨论和解答问题,培养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此外,课程还将组织实践应用项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经济问题。

教材- 主教材:《经济学导论》- 辅助教材:《微观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原理》、《国际经济学导论》评价方式学生的成绩评价将包括平时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个人项目报告和期末考试等因素综合考虑。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总纲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总纲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型:专业素质模块(专业理论课)课程编号:N062002适用专业: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进出口实务》、《国际结算》学分:3.5总学时:56 其中理论学时:56教学目的与要求:课程性质、任务与目的:(一)教学目标1 .理论方面( 1 )了解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2 )掌握市场需求、市场供给与市场价格理论( 3 )熟练掌握和应用弹性原理( 4 )理解消费者均衡的含义与条件( 5 )领会生产理论、成本理论( 6 )理解市场结构与厂商均衡理论(7 )了解生产要素的分配理论(8 )理解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基本方法(9 )掌握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0 )理解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利率的决定理论(11 )理解IS —LM 模型(12 )领会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涵义、特征、种类及其手段2 .实践方面( 1 )能够对一个企业的决策如价格决策、产量决策作出解释( 2 )能够解释一些经济现象如:“薄利多销”、“规模受益”等( 3 )能够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是一个开放的、统一的、竞争的市场( 4 )能够对政府所采取的经济政策作出理论上的解释( 5 )能够分析政府所采取的经济政策对经济实践的影响( 6 )能够根据政府的政策判断当前的经济形势或者根据当前经济形势的变化推断政府可能采取的经济政策。

(二)基本要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全面系统掌握经济学的总体内容、主要结论和应用条件,能够正确领会和理解经济运行的逻辑关系和基本规律,能够对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进行简单分析,具备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具体地说:1 .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和先进性,要求学生结合实例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理论。

2 .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自学,并提倡学生广泛阅读参考书和经济方面的报刊杂志,使其更多地了解基本经济理论及其在各方面的应用。

提倡学生独立地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和展开讨论,增强学生自身对经济学的兴趣和经济问题的敏感性。

《经济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 16302401课程名称: 经济学专业导论英文名称: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ty of Economics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课学时: 15学分: 1适用对象: 经济学本科专业考核方式: 考查先修课程: 无二'课程简介中文简介本课程主要对经济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和培养计划进行比较全面的介绍, 在此基础上, 了解各类课程的结构安排及其关系, 让学生理解每门课程的学习目的;对经济学的产生及其发展有总体脉络的了解, 对经济学的内容体系和方法论有一定的认识, 并尝试经济学文献和名著的阅读和思考。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尽快熟悉经济学专业的性质、课程设置和就业取向, 理解现代经济学产生发展的渊源, 思考如何展开经济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为以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训练, 进而全面实现经济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提供方向性和方法论基础。

英文简介This course is mainly to introduce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training programs of economics.On this foundation, this course will help students to know about the structure arrangemen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arious courses and understand each course learning objectives, and will help students to get a general understanding of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s, and also help students try to read and think about economics literature and famous works.On the completion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will know the nature, curriculum setting and employment orientation of economics as soon as possible, understand the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economics, and think about how to expand economic theory study and research, which also can train for the further study of specialized basic courses and specialized courses , and then provide the direction and methodology foundation for fully attaining our the training goal of economics major.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我校经济学本科专业的必修课、专业基础课。

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做出最优决策的学科。

它涵盖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主要领域,通过分析个体和整体的行为,帮助我们理解市场运作、经济增长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重要问题。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提供学生必要的经济学知识和分析工具,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和解决与经济相关的问题。

三、课程内容1. 第一部分:微观经济学基础a. 供求关系和市场机制b. 弹性及其应用c. 企业与产业组织d.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e. 收入与福利分配2. 第二部分:宏观经济学基础a. 国民经济核算b. 经济增长与经济循环c. 货币与银行d. 政府财政与货币政策e. 国际贸易与汇率3. 第三部分:经济分析方法a. 经济学模型与假设b. 数据收集与处理c. 统计分析与推断d. 经济预测与评估e. 经济实证研究方法四、教学方法在本课程中,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习效果:1. 授课:通过系统而清晰的讲解,向学生传授经济学基本原理和理论知识。

2. 讨论:在特定的话题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讨论,促进思维的活跃与碰撞。

3. 案例分析:通过对真实案例和经济事件的研究,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项目:鼓励学生组成小组,开展研究项目,加深对特定经济问题的理解和应用。

5. 阅读与写作:指导学生阅读经济学相关文献,培养独立思考和写作的能力。

五、评估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出勤、参与讨论、小组项目等。

2. 作业与报告: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和研究报告。

3. 期中考试:对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知识进行考核。

4.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全课程的知识与能力。

六、参考资料1. 经济学原理,Gregory Mankiw 著2. 经济学通识讲义,N. Gregory Mankiw等著3. 经济学概论,Paul Samuelson 著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学期:a. 第一部分:微观经济学基础(8周)b. 第二部分:宏观经济学基础(7周)2. 第二学期:a. 第三部分:经济分析方法(7周)b. 复习与总结(4周)八、上课要求1. 准时上课,积极参与讨论和活动。

经济学原理 教学大纲

经济学原理  教学大纲

《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财经类的专业课程及将来从事经济工作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分析和运用现代经济学知识,即根据实际情况有分析地把这些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

(二)课程目标:经济学基础是财经类各专业必修的共同基础课,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课程旨在经济学基础知识的介绍和应用。

课程目标1:经济学概述。

1.1掌握稀缺性与资源配置以及经济学基本的定义、假设、分析方法等。

1.2掌握经济体制、价格机制。

课程目标2:均衡价格理论。

2.1掌握需求、供给、需求理论和供给理论的定义。

2.2掌握供求相互作用如何决定均衡价格和数量。

课程目标3:消费者行为理论。

3.1掌握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3.2掌握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课程目标4:生产者行为理论。

4.1掌握短期生产函数和长期生产函数。

4.2掌握成本分析和生产者均衡的条件。

课程目标5:市场理论。

5.1掌握四种市场结构的特征。

5.2掌握市场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小四号黑体)表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五号宋体)三、教学内容第一章经济学概述1.教学目标:掌握稀缺性与资源配置以及经济学基本的定义、假设、分析方法等,理解经济体制、价格机制,2.教学重难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3.教学内容:经济学的含义,两个基本经济模型,经济学的十大原理4.教学方法:教授、互动5.教学评价:提问、讨论第二章均衡价格理论1.教学目标:掌握需求、供给、需求理论和供给理论的定义;供求相互作用如何决定均衡价格和数量2.教学重难点:需求原理、供给原理、弹性理论3.教学内容:均衡价格及其应用4.教学方法:教授、互动5.教学评价:提问、讨论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1.教学目标:掌握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基本分析方法2.教学重难点: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3.教学内容: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无差异曲线;序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的条件4.教学方法:教授、互动5.教学评价:提问、讨论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1.教学目标:掌握总产量、边际产量、平均产量含义及其关系;理解边际收益递减规律2.教学重难点:长期生产函数;短期成本分析3.教学内容:短期生产函数;长期生产函数;短期成本分析和长期成本分析4.教学方法:教授、互动5.教学评价:提问、讨论第五章市场理论1.教学目标:掌握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竟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四种市场结构的特征2.教学重难点:关门点、市场的短期均衡3.教学内容:完全竞争市场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短期均衡4.教学方法:教授、互动5.教学评价:提问、讨论第六章生产要素和收入分配1.教学目标:掌握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2.教学重难点:生产要素市场价格决定3.教学内容:在完全竞争情况下的要素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需求曲线4.教学方法:教授、互动5.教学评价:提问、讨论四、学时分配(四号黑体)表2: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和学时分配表(五号宋体)五、教学进度表3:教学进度表六、教材及参考书目(四号黑体)1.指定教材:《西方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参考书目:曼昆:《经济学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华夏出版社高鸿业:《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厉以宁:《西方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七、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授基本原理、法则、规律、模型等基本知识和方法。

经济学原理教学大纲

经济学原理教学大纲

经济学原理教学大纲一、引言经济学原理是经济学研究的基础,通过对经济学原理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和应用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进而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现象及其相互关系。

本课程旨在提供一套系统的教学大纲,帮助教师在经济学原理教学中有效地组织和传递知识,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经济学分析的基本框架;2. 掌握供给与需求、市场机制、价格形成等基本原理;3. 理解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的原因和效果;4. 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5. 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和分析能力,为日后学习和研究更深层次的经济学知识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1. 经济学导论1.1 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1.2 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假设1.3 经济学的分支和发展2. 市场经济基本原理2.1 供给与需求关系2.2 市场均衡和调节机制2.3 价格形成和价格弹性3.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3.1 市场失灵的类型和原因3.2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和功能3.3 政府干预的方法和效果4. 宏观经济学基本原理4.1 国民经济核算4.2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4.3 全球化与国际贸易5. 宏观经济政策5.1 货币政策与货币供给5.2 财政政策与财政收支5.3 经济增长政策与就业6. 经济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6.1 个人理财与投资决策6.2 企业经营与市场竞争6.3 政府决策与社会福利四、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结合实践,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地考察等方式,将经济学原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2. 授课内容注重生动、接地气,融入生活实例和经济新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3.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鼓励自主思考和独立研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项目和演讲,提高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五、考核方式1. 期中和期末闭卷考试,测试学生对于经济学原理的理论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2. 课堂参与度和讨论质量的评价,考察学生对于经济学问题的分析和思考能力;3. 课程项目和报告的完成情况,考查学生对经济学知识的应用与创新能力;4. 平时作业和小组讨论的成果,评估学生对经济学原理的学习态度和进展情况。

经济学教学大纲

经济学教学大纲

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配置、生产、分配和消费等经济现象的学科。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理解经济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应用经济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机制;3. 能够分析经济政策对市场的影响;4. 培养经济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经济学的定义和分类;2. 需求与供给;3. 价格与成本;4. 市场结构和竞争;5. 政府干预和市场失灵;6. 国际贸易与全球化。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经济学知识。

五、课程安排1. 第一周:经济学导论2. 第二周:需求与供给3. 第三周:价格与成本4. 第四周:市场结构和竞争5. 第五周:政府干预和市场失灵6. 第六周:国际贸易与全球化六、教学考核1. 平时表现(20%):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等;2. 期中考试(30%):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3. 期末考试(50%):考核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资料1. 主要教材:《经济学原理》;2. 辅助阅读:相关学术论文、案例分析等。

八、教学指导学生在学习本课程过程中,如有任何疑问或困惑,请及时与老师联系,老师将为您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以上为本课程的教学大纲,请学生们根据大纲内容认真学习,争取取得优异的成绩。

祝各位学生学习愉快,取得成功!。

《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详细完整最新标准版

《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详细完整最新标准版

《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经济学适用专业: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学时:48。

其中讲授48。

学分:3开设学期:第3学期大纲执笔人:XX大纲审核人:XX制定时间:20XX年XX月一、课程简介: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内容要点: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及如何将有限或者稀缺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社会科学。

它既研究古老而又现代的家政管理,又研究多姿多彩的企业经营,还客观解释政府的经济调控。

其对资源分配方式的不同理解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经济学两大理论流派。

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家庭、厂商和市场合理配置经济资源的科学,以个量分析为方法来证明市场机制的作用。

宏观经济学则以国民经济整体的运行为对象,以资源的充分利用为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中心理论来验证政府干预的价值。

先修课程:经济数学、管理学后续课程: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二、课程培养目标(知识、能力、素质)《经济学》课程理论部分(48课时)四、课程考核课程总评成绩=平时成绩X40%+期末成绩X60%。

其中:平时成绩(100分);出勤X15%+课后作业X25%+课堂表现X20%+调研报告X40机期末成绩(100分):试卷。

五、参考书(一)推荐教材:1.张瑞民:《经济学原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9年5月2.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七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六版):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1月(二)参考资料:1.戴维・R.,哈克斯:《经济学原理》(第七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年8月2.国家统计局《2017年全国年度统计公报》、《2018年全国年度统计公报》《2019年全国年度统计公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1.
经济学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内容。

微观经济学,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厂商均衡理论、分配理论等内容;宏观经济学包括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决定理论、波动理论和增长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2.
《经济学》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必修课。

它的先行课是《微积分》,后续课是《组织战略与行为学》。

二、课程目标
1、了解《经济学》这门学科的性质、地位和独立价值。

掌握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基本框架、研究方法、学科进展和未来方向。

2、理解这门学科的主要概念、基本原理和策略。

3、初步学会运用一些西方经济学理论于具体的经济管理中。

4、养成关注身边经济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理论知识来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
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和教学现象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原理、策略与技术的说明和解释,能提示所涉及到的教学现象演变过程的特征、形成原因以及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掌握———是指运用已理解的教学概念和原理说明、解释、类推同类教学事件和现象。

学会———是指能模仿或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完成某些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操作任务,或能识别操作中的一般差错。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号的内容可作为自学,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求或不布置要求。

*本标准中打“
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表
教学内容知道理解掌握学会
1 经济学基本概念 1.1 √经济学基础知识 1.
2 √供给与需求的基本原理
微观经济学2 供给和需求的应2.1
需求和消费者行2.2
生产和企业组2.3
.4完全竞2.不完全竞争及垄2.寡头和垄断竞要素市场:劳动、土地和资3
3.1 市场如何决定收劳动市3.2
3.3土地和资4 应用微观经济比较优势和贸易保护主
4.1
4.2 政府税收和支效率与公4.3
宏观经济5
宏观经济学概5.1
消费与投5.2
5.3 商业周期波动与总需求理
乘数模5.4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5.5
三、课程实施
经济学是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的必修课。

一般情况下,安排72课时或54课时。

课时安排及教学方法表
四、教材和参考书目
1.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 萨缪尔森等,《经济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版
3. 海恩等,《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版。

五、课程评价
1.这门学科的评价依据是本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

2.考试时间:120分钟。

3.考试方式、分制与分数解释。

采用闭卷+笔试的期终考试和平时成绩(主要为作业和)相结合方式评定学生成绩。

以百分制评分,60分为及格,满分为100分。

其中,平时成绩分。

70分,期终考试为30为
4.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名词解释题,计算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

⑴单项选择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别程度)
例:当只有商品价格变化时,连接消费者各均衡点的轨迹称作( )
A、需求曲线
B、价格——消费曲线
C、恩格尔曲线
D、收入——消费曲线。

⑵多项选择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例: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应该是( )
A、SMC曲线上超过停止营业点的部分
B、SMC曲线上超过收支相抵点的部分
C、一定处于SMC曲线的向右上方倾斜部分
D、可以在SMC曲线的向右下方倾斜部分
⑶名词解释(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例:垄断
⑷计算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例:已知当某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1美元的时候,均衡交易量是1000单位。

现假定买者收入的增加使这种商品的需求增加了400单位,求在新的均衡价格水平上,买者的购买量是多少?
⑸简答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别与理解程度)
例:简述影响商品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⑹论述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学会程度)
例:论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短期和长期均衡及其政策含义。

制定该课程标准小组成员:
审核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