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秦的统一
《秦统一中国》说课课件
三、教学方法
采取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来激 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归纳能 力以及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 古 风》
同学们,这首诗描写的 主人公是谁?“扫六合” 指的是什么事件?
—— 李白
1.激发学生兴趣,渲染气氛,调动学 习情绪。2.引起学生的学习探究欲望。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景,学习新课 学生说完后,老师来归纳秦国能够完成统一 的原因: 一是客观上的需要:人们经过长年的战乱, 已经厌恶战争,渴望和平。突出统一是历史发展 的必然趋势; 二是实际上的可能:秦国通过商鞅变法, 增强了国力,已经具备完成统一的实力; 三是秦王嬴政个人的努力:即位后,为灭 亡六国做了充分的准备。 然后再展示秦灭六国的示意图,突出灭六国 的先后顺序和统一的时间、都城,增强直观性。
四、教学过程设计
3、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师:同学们太聪明了!当年秦始皇就是这样做的。 师:统一后的文字、货币、度量衡分别是什么样 的呢? (课件显示统一后的文字字体:小篆;圆形 方孔的半两钱及度量衡相关信息)
四、教学过程设计
3、师生互动,合作探互动,合作探究
统一 货币
通过练习来了解学 生对基础 知识的掌握。
了我国历史上
五、板书设计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一、秦灭六国 1.统一六国的原因 2.时间: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 3.秦朝的建立(公元前221年)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五、板书设计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1.经济文化上: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2.军事上: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 四、秦朝的疆域 长城一带
2016年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
七年级历史上册说课课件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知识点提纲
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知识点提纲1.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1.1.夏商1.1.1.君主及奴隶主贵族可以随意残害奴隶1.2.西周1.2.1.为了维护社会等级秩序1.2.2.建立以宗法制为核心的礼制1.2.3.提出“敬天保民”的实现有一定进步性1.3.东周1.3.1.背景王室衰微、大国争霸、礼崩乐坏诸侯国纷纷寻求治国新思想1.3.2.代表儒家德治思想法家法治思想1.3.3.内容法家起源《左传》记载夏朝有《禹刑》、商朝有《汤刑》周朝有《九刑》表明早期国家可能已经有了法律春秋-郑国子产“铸邢书”把刑法浇铸在金属器皿上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引发了一场辩论早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主张主张法治代表商鞅在秦国颁布一系列法令,保护新兴地主阶级的权益韩非提倡君主不要谈礼义,而要以法、术、势驾驭臣下君主赏罚分明,则臣民必能守法奉令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保证法令畅通优势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又满足各国君主专制的愿望体现秦统一六国,建立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儒家主张人性善,主张德治通过道德礼义教化民众,重视民生与民意代表孔子统治者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不要过度消耗民力孟子建议统治者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局限儒家思想不适用于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时期难以落到实处无助于国君实现他们的强国抱负2.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2.1.秦汉时期2.1.1.秦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2.1.2.汉朝沿袭秦律制成《九章律》云梦睡虎地秦简江陵张家山汉墓《二年律令》2.1.3.发布法律文书称“令”律、令都具有法律效力2.2.魏晋时期2.2.1.律令儒家化背景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儒家知识分子以经注律措施魏明帝在朝廷设置律博士,命令专用儒家思想来解释律令量刑原则之一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目的维护儒家提倡的三纲五常2.3.唐朝2.3.1.删繁就简唐高宗永徽年间修订颁布《永徽律》唐高宗命人对律文逐条解释撰成《永徽律疏议》即《唐律疏议》继承了汉魏以来法律制定和阐释的经验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封建法典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2.3.2.礼法结合的典范对儒家伦理的孝特别重视2.3.3.礼治732年政府颁布《大唐开元礼》分为吉、宾、军、嘉、凶五礼一部体系庞大、体例严谨、内容繁复的礼仪法典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社会层面政府推广魏晋南北朝以来重视家训的经验强化基层教化3.制作3.1.历史老师任俊4.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4.1.法律4.1.1.宋朝沿袭唐律,法律制定多以唐律为蓝本963年《宋刑统》其条目与《唐律疏议》基本相同天一阁《天圣令》以《开元二十五年令》为蓝本4.1.2.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在司法实践中仍广泛援引唐律4.1.3.明朝以唐律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特别重视“例”数次重修《问刑条例》,最后一次采取“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4.1.4.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重视例制定《大清律例》4.2.教化4.2.1.宋朝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发展出理学开始北宋周敦颐集大成南宋朱熹程朱理学程颐程颢、朱熹统治地位确立南宋后期传播途径控制教育和科举授徒、书院讲学代表作品朱熹的《家礼》、《小学》4.2.2.宋以后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以乡约教化乡民乡约开创北宋吕大钧兄弟,《吕氏乡约》是儒学士人教化乡里的范本明朝后期乡约改为宣讲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谕”,主劝谕也有禁约成分,使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清朝基本延续明朝模式,但宣讲内容变成康熙帝“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圣谕广训》,宣讲时常常引用《大清律例》变化原有儒学士人发起的教化百姓的乡约,经政府利用和推广而具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预习+知识梳理+习题
本课重点识记内容1、公元前221年,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2、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是皇帝。
中央机构设有丞相(掌管行政)、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理监察事物),最后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地方建立郡县制。
3、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文字,小篆作为全国通用文字。
统一货币,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
统一度量衡。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修筑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长城,防御匈奴。
4、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达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人教版历史部编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预习提纲一、秦灭六国1.原因:①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②顺应民心;③商鞅变法后实力超群;④嬴政重用人才。
2.时间:公元前230年开始灭六国——年建立秦朝3.人物:4.顺序:秦先后攻灭、、、、、5.都城:咸阳(今陕西西安)6.意义: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局面;②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1.最高统治者:称为,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2.中央政府:设、、,分管、军事和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3.地方政府: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县的长官称县长或县令。
郡县制的意义: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的基本模式。
4.影响:加强封建统治;巩固国家统一;为后世历代统治者所沿用。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1.文化上:统一文字,把作为通用全国的文字。
作用: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的发展2. 经济上:①统一货币,为。
②统一制度,作用: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经济交流和发展。
3.加强交通:①陆路:——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②水路:开凿,沟通了湘水和漓水,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4.长城: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西起东到,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5.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部编人教版初一上册第八课 百家争鸣
总结
1.社会根源: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2.经济基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背景: 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3.思想来源:私学的兴起
4.阶级变化:“士”阶层的兴
百
起
家
春秋:老子、孔子
争 鸣
代表人物: 战国:孟子、荀子、 庄子、韩非
影响:促 第一进次了思思想想文和化学发术展的繁的荣高,峰成;为为中中国国古古代代
一.背景
材料一
第8课 百家争鸣
1.社会根源: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材料二.山西战国墓
春秋战国
葬中发掘出来的
时期的铁
“牛2尊.经”济基础:铁农具和牛农耕具的使用推
动了经济的发展
4.阶级变化:“士”阶层的兴起
材料三. 西周时的学术、教育与宗教、祭祀有密切的联系,由负 责宗庙祭祀、记事和文书管理的祝、宗、卜、史掌管, 民间没有私学……东周时,王室衰败,诸侯国动荡,这
慧。
小知识: 每年9月28日“祭孔”的由来与演变
最中早学历祭史祀教学孔园子地 可以追第8溯课到百公家争元鸣前478年。孔子死后, 鲁哀公令其子孙“岁时奉祀”,以表示对孔子的尊崇与 怀念。
汉朝时期开始,历代帝王大都推崇孔子的思想,用 最高的祭天大礼祭祀孔子。
随着祭孔规格和礼仪的不断增加,祭孔大典成为与 祭祀天地、社稷并列的“国之大典”,成为传承中华文 化的象征性仪式。
我受中国孔子、孟子影响 很大,受老子的影响巨大。
——托尔斯泰
老子的哲学和希腊哲学以其 作为世界哲学的源头。
——黑格尔
孔子
籍贯:春秋时期鲁国人
身份:儒 教育家家学、派思创想始家人,政治家、
政治思想:核心思想是“仁”;
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统编教材《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第1课,包含三个子目:“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简述了中国成文法的形成过程,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梳理了法律儒家化的历史进程;“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讲述在中华法系形成之后,统治者运用法律制裁和伦理教化两种基本手段,相辅相成进行社会治理。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本课的要求是:“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对于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
”本课囊括着整整一部中国古代法律儒家化的专门史,时间跨度长,学术性强,其知识框架如下图所示: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必须紧扣课标,重构教材,取精用弘,突出素养。
本教学设计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分为三个子目:“礼耶法耶周秦时期的政治辩论与思想争鸣”,主要介绍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成文法的形成,以及围绕礼治、法治产生的政治和思想论争;“礼法合流汉唐时期的法律儒家化”,主要介绍从西汉的引经决狱、东汉的以经注律、魏晋南北朝的引礼人律,到唐代礼法合一的历史进程;“明刑弼教宋元明清的法律与教化”,主要介绍封建王朝利用法律手段来强力推行教化,使法律与教化逐渐深入基层社会。
二、学情分析选择性必修1的第三单元,对于选修历史学科的高二学生而言,是一道“坎”。
第一单元、第二单元基本上是与《中外历史纲要》联系紧密的内容,而第三单元偏向于跨学科性质的专门史,第7课又首当其冲。
如何让学生从“已知”平顺过渡到“未知”,如何让学生超越“知识与能力”升华到“核心素养”层面?本教学设计以倒叙手法切入,用清末修律之争来启发学生初步认识中华法系的特点,并自然而然引发两点思考:礼法合一的中华法系是如何形成的?对中国社会有着什么样的深刻影响?三、教学目标1.了解法律、教化、礼治、法治、德治的内涵,理解中国古代王朝法律制裁与伦理教化并用的统治策略。
用第8课 秦的统一 PPT
5、孔虚卖掉货物,只得到不多的布币,又发现这些钱在齐 国不能用,所以决心用这些布币进货前往赵国再搏一次。
7、到了赵国后,孔虚惊奇的发现,原来赵国的斗比魏国小得 多,而两国每斗货物的价钱差不多,于是,又赚了几笔。
10、商场得意,孔虚日渐出名。一位赵国地区的商人登门向他贷款,并立据作 证。但孔虚发现赵商写的字和他们齐国字不太一样,认为这个商人有意欺瞒他, 竟不知这就是赵地区使用的字。
明长城
辽东
筑长城
为抗御 匈奴 ,秦始
临洮
皇筑起一条西起 临洮、 东至辽东 的长城,历 史上称“万里长城”。
总之,统一措施促进了 全国各地经济文化的交 流和发展,同时巩固了 国家的统一。
小结
统一六国(嬴政 公元前221年) 族第国的 一家中 政治(建立中央集权制) 个 央 经济(统一度量衡货币) 统 集 一 权 巩固统一 文化(统一文字) 的 的 军事 多 封 (修筑长城) 民 建 交通 (修驰道和直道,秦权(Biblioteka 的标准器)修驰道直道、统一车轨
统一的好处:
1、文字的统一,便利了国家政令的发布和民间 文化的交流,并直接影响汉字的演进和发展。 2、货币的统一,解决了携带、流通的困难,方 便了经济交流,并在我国通用了整整两千多年。 3、统一度量衡,解决了各地换算之间的困难, 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4、车道统一,解决了交通不便,加强了中央对 地方的管辖和地区间的联系。
前222年 前228年
咸阳
前223年 公元 年,秦王嬴政灭掉了六国,建 立了 朝,都城仍设在 。
秦
前225年 前229年
前221年
长城 东 海
陇西
南海
为什么秦国能统一六国?
• ①基础: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 力最强 (经济发达和庞大的军队) • ②关键:嬴政的雄才大略 • ③人心所向:长期战乱,人民渴 望统一 • ……
秦统一中国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1.(2023·广西中考)秦朝将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郡下设 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秦朝这些举措旨在加强 (B) A.文化交流 B.地方控制 C.思想统治 D.经济开发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郡县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并结合所学可知,地方官 员由朝廷直接任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正确。
项目
措施
影响
交通 统一车轨和道路的宽度,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派人开凿_灵__渠__
军事 疆域
派兵统一了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派大将_蒙__恬__北击匈奴;修筑了西起 _临__洮__、东到辽东的长城 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_南__海__
【易错易混】 1.公元前221年以前的“秦”指秦国,是东周的一个诸侯国;秦国先后攻灭六国,建立起全国 性统一王朝,后称为秦朝。 2.县制与郡县制虽然都是地方行政制度,但两者产生的时间不同,秦国商鞅变法推行县 制,秦朝建立后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一、秦灭六国
1.经过 (1)自公元前230年起,秦国先后攻灭_韩__、__赵__、__魏__、__楚__、__燕__、__齐__,完成统一大业。 (2)公元_前__2_2_1_年,秦王_嬴__政__建立秦朝,以_咸__阳__为都城。
2.影响: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_统__一__多__民__族__的__封__建__国家。
这表明,秦统治者( C )
A.暴虐无道
B.刑罚苛刻
C.重视人才
D.尊崇儒学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秦王嬴政即位后,出身卑微的李斯、尉缭都得到
重用,嬴政很欣赏韩非的学说,为得到这一人才,下令攻韩,迫使韩王将韩非送往秦国,
秦统一中国_ppt课件完美版
1. 能简述 家的含 义、家 庭关系 的确立 方式、 家庭的 功能; 2. 能总结 中华文 化中“ 家”的 意味; 3. 能明确 “孝” 是中国 家庭文 化中重 要的精 神内涵 ,能举 例如何 孝亲敬 长。 4.学习书本知识更重要,只有学好更 多的知 识,才 能为社 会作出 更大的 贡献 5.实践更重要,没有实践经验,书本 知识学 再多也 没有用 ,青少 年要勇 于探索 和实践 ; 6.空谈的人都是有智慧的人,实干的 都是些 头脑不 灵活的 人,实 干不如 巧干; 7.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热爱劳动、 奉献社 会是大 学毕业 以后的 事; 8.我们要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 意识。 面对不 太平的 世界, 我们要 对危害 国家利 益、威 胁国家 生存和 发展的 行为时 刻保持 警惕;
辽东
长江
灵渠 珠江
桂林郡 象郡
南海郡
长城一带
甘肃
西南
部、 云南
秦
东 海
北部
南海和越南北部
政治: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巩 经济: 统一货币 圆形方孔钱
固 统
统一度量衡
统一文字 小篆---隶书
思想文化:
一
焚书坑儒
防御匈奴 北筑长城
军事边防:
统一南方 修筑灵渠
课堂练习
1.秦统一后的货币是 A
A.圆形方孔钱
子孙是二世,三世…直至万世
伏羲、神农、燧人
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2、中央:
三公九卿制
皇帝
御史 大夫
丞 相
理辅
监 察 百 官 。
副 丞 相 ,
全佐 国皇 政帝 务处
九卿
太 三公
尉
军 事
掌管各项具体政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人教部编版历史秦统一中国全文课件1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3、文化上: 统一文字——小篆
统一文字有什么作用或影响呢?
Ø 统一文字,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 区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军事 北击_匈__奴______,修筑__长___城____。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4、军事上: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匈
奴
蒙恬
临洮
秦朝为什么要修筑长城呢? 秦长城起止点分别在哪里?
辽东
秦的疆域
长城一带
陇西
东海
南海
结语: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秦失于政, 而不在于制
——柳宗元
至此,秦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诸侯割据混 战,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 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主 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 十分深远。 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 时期出现了分裂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 主流。
•
1.均田制始于北魏时期,隋唐时期进 一步发 展。
•
2.政府除了将百姓原有的田地算作政 府的“ 授田” 外,还 将荒地 和部分 官田授 给无地 或少地 的农民 。百姓 每年向 国家缴 纳一定 数量的 租税, 还要服 徭役和 兵役, 隋唐时 ,规定 可以纳 绢代役 。
•
3.均田制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使农民 拥有少 量土地 ,调动 了农民 生产积 极性使 荒地得 到开垦 ,促进 了经济 的恢复 和发展 。
③在地方上,建立___郡__县______制。
初中历史:第8课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 教学课件(最新版)
8.下列对商鞅变法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B A.使秦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B.是春秋时期一项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C.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 D.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9.“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从 历史上看,促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重要水利工程是(A) A.都江堰 B.大运河 C.六辅渠 D.白渠 10、“纸上谈兵”的成语典故源自于长平之战,指缺乏实战经验, 惯于空谈兵法,战争中一败涂地的赵括。交战双方 是 ( ) D A. 秦国和齐国 B.魏国和赵国 C. 秦国和楚国 D.秦国和赵国
当堂检测:
1.战国时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是 ( ) A A.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B.农业技术的进步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农业产量的提高 A 2.下列内容中不属于战国时秦国商鞅变法内容的是( ) A.废除土地国有制,不认为私有 B.重农抑商 C.严明法令,实行“连坐法” D.推行县制 3.商鞅变法后,秦国的都城迁到 ( C ) A.邯郸 B.大梁 C.咸阳 D.郢都 4.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当代行政管理制度也有重要影响的 是 ( D ) A.允许土地私有 B.重农抑商 C.实行“连坐法” D.推行县制
【检查预习】
(3) 奖励军功 。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不论出身, 按功劳大小,赏给爵位或官职,赐给土地和房宅。 贵族 及其后代若没有军功,就不能获得爵位和享受特权。 县制 (4) 迁都 咸阳 ,推行 。全国设31县,由国君直 接委派官吏去治理。 连坐法 法令 (5) 严明 。公布法律,编制户口,实行 ,使 百姓相互监督。 4.意义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改革。通过这次变法, 国家富强 旧制度废除,新制度建立, , , 军力增加 秦国 统一 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 奠定了基础。
秦朝一统教学反思
秦朝一统教学反思反思一:秦朝一统>教学反思"秦朝一统"承接"变革与争霸"和"百家争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教材从不同方面描述了秦朝采取的中央集权的各种举措,突出了秦的统一对中国历史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如何客观评价秦始皇,对今后学习不同时期的历史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本节课的涉及到秦朝统一的过程、原因、巩固统一的措施、秦朝的疆域等,重点是秦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难点是"焚书坑儒"的认识评价,及对秦始皇功过的评价。
一节课下来反思如下:教学环节设计比较合理。
根据本框内容,突出秦巩固统一的措施这个重点。
以情境为切入口,运用史料,引导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从而运用信息理解秦始皇巩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及作用。
本课有三大环节,一、"秦皇扫六合",统一天下;二、"秦始皇解难题",巩固统治;三、"秦始皇功与过",评价秦始皇。
由浅入深,把秦的统一、秦统一采取的措施,以及秦始皇的评价有机串联起来。
线索较为清晰。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前面两个环节处理较好,尤其是秦始皇为巩固统一所采取的举措。
创设情境、运用史料,解决疑难,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思维的训练,提升了学生获取信息并运用信息解决疑问的能力。
学生参与较为积极,出现一些闪光之处。
比如:讲到秦始皇"焚书坑儒"措施,学生能够从具体的历史背景说明此项措施实施的原因及目的。
能够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待具体的史实。
而在第三环节,评价秦始皇。
由于自身未能较好地把握学情,未能深入地引导学生去评价历史人物,只是较浅地讲述了一下。
类似于蜻蜓点水,是本课教学的败笔之处。
教学过程中,始终突出运用历史资料,还原历史本色。
学历史重在论从史出,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运用,引导学生得出历史结论。
历史教案-秦的统一
历史教案-秦的统一教学目标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秦灭六国及其意义;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中央集权统治的确立,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万里长城,灵渠;秦朝疆域。
二、通过阅读课文和相关课外书籍的活动,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多种途径,正确理解和处理历史信息。
通过对秦始皇及其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学习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析人物、事件的方法,从而正确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通过思考和分析“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使学生明确综合分析问题的重要性,学会运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三、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
秦始皇统一六国,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对中国历史的巨大贡献。
但他的残暴统治也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埋下了秦朝短命的祸根。
他所采取的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对中国的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一个是中央集权制的概念,一个是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与建立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关系。
把对“中央集权制”概念的理解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主要考虑初中一年级学生对这一政治术语的学习和掌握有一定的难度。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与建立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关系这个问题,则更属于政治学范畴的内容,如何帮助学生把这个比较艰深的问题转化为比较容易理解的内容加以掌握,也是个难点。
地位分析:“秦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这一课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几百年的战乱局面,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局面;秦统一后采取的措施,一方面维护了统一的成果,加强了秦的封建统治,另一方面又暴露了秦朝统治者特别是秦始皇的专横、残暴。
正是这种严酷统治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和秦的灭亡。
这些对后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教法建议:1.关于秦灭六国的讲授。
人教部编版_七年级历史秦统一中国_完美课件
D.有利于人民安定生活和发展生产
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 A夏 B商 C秦 D汉
国家是(
C)
D 4、秦始皇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不包括( ) A加强皇权 B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C焚书坑儒 D实行分封制
D 5、秦朝开创了为后来的封建王朝长期沿用的(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课前复习
1.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富国强兵 始皇帝指的是( )
② 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请问: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
2.商鞅变法产生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战国时,有个秦国人在国内做了一条长裙。
战国时期,各国都有自己的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A、统一六国
B、抵御匈奴
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 商鞅变法产生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王朝地方行政的基 本模式。
C.中国从此开始以统一为发展主流 商鞅变法产生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政治: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政我秦 治国王 家历嬴 。史政
上, 杰即 出秦 的始 地皇 主, 阶他 级是
李白《古风》 诸挥虎秦 侯剑视王 尽决何扫 西浮雄六 来云哉合 。,!,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1
秦灭六国
2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3
巩固统一的措施
1.背景
一、秦灭六国
(1)战国时期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各诸侯国 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 (2)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9课《秦统一中国》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9课《秦统一中国》第9课秦统一中国条件:1、商鞅变法后,实力超过六国。
2、嬴政即位后,招募人才,听取建议,谋划统一。
时刻: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秦朝建立:公元前221年,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秦的统一(秦朝建立)意义:终止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战争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目的: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中央机构:皇帝之下,设有丞相(掌管行政)、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治理监察事物),最后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地点:建立郡县制。
管辖:由中央直截了当管辖。
数量:全国36郡,后增至40多郡。
行政长官:郡守。
下设:郡下设县。
文字: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全国通用文字。
文字统一能够使政令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进展。
货币:废止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
改变了币制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治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度量衡:秦始皇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所有度量衡用器必须由国家统一监制。
度量衡统一有利于经济的进展。
交通:1、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2、修建贯穿全国的道路。
3、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防备匈奴:1、派蒙恬北击匈奴。
2、修建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长城,防备匈奴。
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达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本课重点识记内容1、公元前221年,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2、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是皇帝。
中央机构设有丞相(掌管行政)、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治理监察事物),最后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地点建立郡县制。
3、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文字,小篆作为全国通用文字。
统一货币,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
统一度量衡。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课件(共28张PPT)
问题一:原来500 人耕种的土地现在 只需300人就够了, 剩下的200人我该 让他们做什么呢? 我富 有了,私田面积越来越大, 奴隶们劳动强度更大了。他 们怠工、逃跑、破坏工具。 这可大大影响了我的收成, 我该怎么办呢?
战国时期,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 的推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显著的 提高,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P47,想想:长平之战对战国形势发展的影响? 这场战争,秦军取得了巨大胜利。赵国经此 一役元气大伤。战后,各国无力与秦国对抗。大 大地加速了秦统一中国的进程。
P48,战国后期秦军战无不胜的原因有哪些?
①秦国的商鞅变法,使秦国一跃成为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 家。 ②秦国的军力、军备的强大。 ③重用人才是秦国的一贯策略,一大批人才投奔秦国而去, 成为秦国一统天下的重要人才支柱。 ④都江堰等水利工程的兴修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秦军 粮草充足。 ⑤统一是大势所趋,统一符合人民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潮 流,是民心所向。
加强了对社会的控制
1.哪一措施沉重地打击了旧贵族的利益? 奖励军功 2.哪一措施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承认土地私有 3.哪一措施对后世中国影响深远,沿用至今? 推行县制
(三)商鞅变法的影响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性质: (最全面、最彻底的一次改革)
①政治上:旧制度废除,新制度建立,秦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②经济上:国家富裕 ③军事上:军力增强
统治者(秦孝公)的支持
取信于民
指导思想正确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
启示:改革应顺应时代潮流,不怕困难,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二、都江堰的修建 (一)秦灭巴国和蜀国,设置巴郡和蜀郡。 (二)都江堰的修建 修建者: 蜀郡守李冰 地 点: 成都附近的岷江 时 间: 战国后期 特 点:选址合理、设计科学、无坝引水、自流灌 溉、工省效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东周分为 和 两个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到公 元前476年为 时期。此时周王室的实力和威望一落千 丈,诸侯国各自为政,进入了 的时代。 2、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这段大国兼并 的时期,称为 时期。此时的周王室几乎被人遗忘, 诸侯们也不再打“尊王攘夷”的旗号。 3、春秋时期强大的诸侯国往往打出 的旗号,以 谋取霸主地位。春秋五霸依次是 、 、 、 、 。 春秋末年长江流域的吴国和越国也北上争霸中原。 4、战国七雄是指 、 、 、 、 、 、 。
2、秦朝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内容是什么?
答:①秦朝最高统治 者称“皇帝”,军国 大事均有皇帝裁决。 ②秦始皇在中央设丞 相、太尉和御史大夫 分管政事、军事和监 察,他们都必须绝对 服从和执行皇帝的命 令。③在地方实行郡 县制度,郡县长官都 由皇帝直接任免。
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权政治制度。
文化方面: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 小篆作为全国推广的标准文字。 经济方面:统一货币,废除六国的货币, 将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作为流通的货币。 统一度量衡,使长度、容量、重量都有 统一的标准,便于经济的发展。修驰道 和直道,统一车规,加强了地区间的联 系。 军事方面:为了抵御匈奴,筑成西起临 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3、 秦朝 巩固 统一 的措 施是 什么?
2、问答:谁主持修筑了都江堰?修筑 于何时?有什么功能?建成后的意义 是什么?
答:李冰主持修筑了都堰。修筑于战国 时。都江堰是一个防洪、灌溉的水利工程。 它的建成,使成都平原约300多万亩土地 变成了肥沃的良田。
第8课
秦的统一
二、自学提纲 (先独立完成,遇到疑难问题可小组讨论解决)
1、秦国通过 日益强大起来。秦王 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发动 了大规模的兼并战争,先后灭掉 了 、 、 、 、 、 六 国,于公元前221年,建立了统一的秦 王朝,都城设在 。
1、问答:秦国商鞅变法的目的、内容、作用分别 是什么?
目的:富国强兵。 内容:(1)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 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 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2)废除贵族的世袭 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3)建立县制,由国 君直接派官吏治理。(4)编定户口,五家为伍, 十家为什,相互监督,一家犯法,邻里如不告发, 则十家连坐。 作用:新法实行后,秦的国力骤增,军队战斗力也 大大加强,成为七雄中最强的国家,为最终的统一 大业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