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激励理论需求层次理论

合集下载

激励理论的发展

激励理论的发展

激励理论的发展国内外许多管理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怎样激励人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激励理论。

依据研究方法的不同,分为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和综合激励模式。

[7]下面简要介绍几种经典的激励理论。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有一系列复杂的需要,按低级到高级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五个层次。

人们一般是按照由低到高的次序来实现各种需要的满足,即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时,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起一定的激励作用。

但已经满足的需要,就不再有激励作用。

人们总是在不断满足某种需要,一旦被满足,就会被另一种需要所代替。

通常认为,满足较高层次需要的途径多于满足较低层次需要的途径。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首先对人的需要的分类比较细致,符合人的需要的多样性,同时指出低级和高级需要的差别,其次,他指出人的需要是有层次性的,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第三,他指出需要具有递进式发展的性质,每个时期有一个主导的需要出现,人的行动受主导需要的调节支配,这也是比较符合实际的。

但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也有一定缺陷,如对于需要层次的划分过于简单、机械,没有提出衡量各层次需要满足程度的具体标准,对需要层次的分析有点简单、机械,未涉及如何进行激励的过程,也没有考虑到一种行为结果可能会满足一种以上需要的情况等,因此需要层次理论并不具有普遍实用性。

[8]二、阿尔德弗的ERG理论ERG理论是阿尔德弗于1969年提出的。

他把人的需要分为三类:即存在需要、关系需要和成长需要。

①存在需要(Exist)。

这类需要关系到机体的存在或生存。

包括衣、食、住以及工作组织为使其得到这些因素而提供的手段。

这实际上相当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

②关系需要(Relation)。

这是指发展人际关系的需要。

这种需要通过工作中或工作以外与其它人的接触和交往得到满足。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一、提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

二、主要内容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

各层次需要的基本含义如下1、生理上的需求: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分泌、性2、安全上的需求:这是人类要求对以下事物的需求: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资源所有性、财产所有性、道德保障、工作职位保障、家庭安全3、情感和归属的需求:这一层次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友情、爱情、性亲密4、尊重的需求:该层次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自我尊重、信心、成就、对他人尊重、被他人尊重5、自我实现的需求:该层次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道德、创造力、自觉性、问题解决能力、公正度、接受现实能力基本观点(1)五种需要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但这样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也有种种例外情况。

(2)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

相应的,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

(3)五种需要可以分为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

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

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

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4)马斯洛和其他的行为心理学家都认为,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构,是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关的。

激励理论详细概述

激励理论详细概述

激励理论详细概述激励理论是研究人们为什么做事、如何做事以及如何推动自己或他人积极行动的理论。

激励理论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教育、管理、心理学和经济学等。

本文将详细概述几种主要的激励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维尔德的期望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激励理论中最经典的一种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求可以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这五个层次的需求按照层次分为生理需求层次、心理需求层次和德需求层次。

马斯洛指出,一个层次的需求被满足后,人们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比如,当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会开始追求安全需求,然后是归属与爱的需求。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是另一种重要的激励理论。

赫茨伯格认为人们的动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内在动机,一类是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指的是人们对工作本身的兴趣和满足感,比如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外在动机指的是人们对工作外在的奖励和惩罚的关注,比如薪水和晋升。

赫茨伯格认为,内在动机对于提高员工的工作表现和满意度更为重要,而外在动机则主要影响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维尔德的期望理论是一种基于个体期望和目标设置的激励理论。

维尔德认为,人们的行为取决于他们对于实现某种目标的期望程度,以及他们相信行为能够实现这个目标的信念程度。

期望理论涉及到三个要素:期望、价值和期望策略。

期望指的是个体对于行为结果的实现程度的预期,价值指的是个体对于行为结果的价值评估,期望策略则指的是个体选择的实现目标的方式和手段。

除了上述三种主要的激励理论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激励理论也值得关注,比如马斯洛的ERG理论、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和迈达斯的公正理论等。

这些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和维度解释了人们为什么做事、如何做事以及如何推动自己或他人积极行动。

总结来说,激励理论是研究人们驱动行为和推动积极行动的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维尔德的期望理论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几种理论。

马洛斯需要层次理论

马洛斯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是美国犹太裔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一书中提出的需要层次论,将人类需求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是行为科学理论之一。

理论简介需求层次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中提出的一种关于人的需要结构的理论,也是国外心理学家试图揭示需要规律的主要理论,该理论基于三个基本假设,即:人要生存,他的需要能够影响他的行为。

只有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满足了的需要不能充当激励工具。

在马斯洛看来,人类价值体系存在两类不同的需要,一类是沿生物谱系上升方向逐渐变弱的本能或冲动,称为低级需要和生理需要。

一类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或需要,称为高级需要。

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层次性排成一定的次序,从基本的(如食物和住房)到复杂的(如自我实现)。

当人的某一级的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级的需要,如此逐级上升,成为推动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

理论内容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

各层次需要的基本含义如下:生理需要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分泌◆性如果这些需要(除性以外)任何一项得不到满足,人类个人的生理机能就无法正常运转。

换而言之,人类的生命就会因此受到威胁。

在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最首要的动力。

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而到了此时,这些已相对满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安全需要这是人类要求对以下事物的需求:◆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资源所有性◆财产所有性◆道德保障◆工作职位保障◆家庭安全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

人类激励理论-需求层次理论

人类激励理论-需求层次理论

人类激励理论-需求层次理论∙需求层次理论∙X理论∙Y理论∙Z理论∙超Y理论∙成就需要理论∙复杂人假设∙经济人假设∙决策人假设∙社会人假设∙ERG理论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在1943年出版的《人类激励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有五个层次的需要,如下图:1、基本内容各层次需要的基本含义如下:(1)生理上的需要。

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饥、渴、衣、住、性的方面的要求。

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人类的生存就成了问题。

在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的动力。

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而到了此时,这些已相对满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2)安全上的需要。

这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威胁、避免职业病的侵袭、接触严酷的监督等方面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

当然,当这种需要一旦相对满足后,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3)感情上的需要。

这一层次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友爱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伙伴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和忠诚;人人都希望得到爱情,希望爱别人,也渴望接受别人的爱。

二是归属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系和照顾。

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的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系。

(4)尊重的需要。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

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

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

总之,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

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

马斯洛五种需求

马斯洛五种需求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

由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立者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

该理论将人类的需求分为五种,并将五种需求进行了等级的划分,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马斯洛认为,当人的低层次需求被满足之后,会转而寻求实现更高层次的需要。

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还讨论了需要层次理论的价值与应用等。

目录1理论简介2需求层次3应用实例4价值评价5争议1理论简介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

(1)五种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但这样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也有种种例外情况。

(2)需求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人人都有需要,某层需要获得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二是在多种需要未获满足前,首先满足迫切需要;该需要满足后,后面的需要才显示出其激励作用。

(3)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

相应的,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

(4)五种需要可以分为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

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

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

马斯洛-需求层次

马斯洛-需求层次

马斯洛-需求层次马斯洛需求层次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

五种需要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

(1)五种需要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但这样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也有种种例外情况。

(2)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

相应的,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

(3)五种需要可以分为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

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

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

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4)马斯洛和其他的行为心理学家都认为,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构,是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关的。

在不发达国家,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大,而高级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小;在发达国家,则刚好相反。

各层次需要的基本含义如下:生理上的需求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分泌性如果这些需要(除性以外)任何一项得不到满足,人类个人的生理机能就无法正常运转。

换而言之,人类的生命就会因此受到威胁。

在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最首要的动力。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பைடு நூலகம்论解析
1. 五种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但这样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也有种种 例外情况。 2. 需求层次理论有两个出发点,一是人人都有需要,某层需要满足时,另一层才会出现;二是在多种需 要满足前,首先满足迫切需要,该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后面的需要才会显示出其激励的作用。 3. 一般来说,某一需要的到相对满足的时候,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 为的动力,相应的,获得基本需要之后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 4. 五种需要可以分为两级,其中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情感需要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 条件就可以的到满足;而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属于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的到满足 的,而一个人对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是无止境的。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个需要,但同一时 期总有一个需要是占主要地位,对行为起到决定作用。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高级需要的发展而消 失。各层次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的影响程 度大大减少。 5. 马斯洛和其他心理学家都认为,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构,是同这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科技 发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程度直接相关的,在发展中国家,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 例较大,而高级需要的占比就小了,而发达国家却恰恰相反。
第三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要
友情 爱情 性亲密
人人都希望的到相互的关系和照 顾,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 要来的更加的细致,它和人的生 理特征,经历,教育,宗教信仰 都有关。
第四层次,尊重的需要
自我尊重 信心 成就 对他人尊重 被他人尊重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能力和成就的 到社会的承认,尊重的需要又可以分为内部需要和外部需要。 内部尊重指的是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充满 信心,能独立自主。总之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 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收到别人尊重,信赖和 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尊重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 信心,对社会会满腔热血,体验到自己活着是有用处价值。

你只知道“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另外3个激励理论同样经典!

你只知道“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另外3个激励理论同样经典!

你只知道“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另外3个激励理论同样经典!每每谈到人性,剖析人类需求与动机对行为的影响,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该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

具体内容本文不作深入讨论。

今天道长主要为大家介绍另外三个同样经典的激励理论,它们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一样,都属于内容型激励理论。

Ps:内容型激励理论又称激励的需要理论,理论内容基本上围绕着如何满足人的需要展开讨论,重点研究激发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

ERG理论又称需要等级理论。

1969年有美国耶鲁大学教授阿尔德弗提出。

该理论把人的基本需要归纳为三个登记——生存需要(Existence)、关系需要(Relation)和成长需要(Growth)。

ERG理论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关系如图:左侧红色三角的五个部分,分别代表马斯洛理论的五个需求层次ERG理论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不同点在于:它没有在各等级间划严格的界限,即不需要满足低层次需要后才能进入更高层次需求。

并且纳入了挫折与满足感的概念。

ERG理论的三个基本观点:① 人的多种需求可以并存,各层次的需求并非完全独立分开;②当较低层次的需求被满足的时候,较高层次的需求会得到加强;③较高层次的需求满足越是收到挫折,个体越是倾向于寻找较低层次的需要满足。

ERG理论揭示了人的生存、关系、成长,存在以下三种变动联系规律:①“愿望加强”律:人在某个层次上的需要得到满足的越少,对这种需要就越大;②“满足前进”律:人的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越多的满足,则该需求的重要性就越低,满足高层次需要的渴望就越大;③“受挫回归”律:当人的较高层次的需求遭受挫折,得不到满足时,人们就会退而求其次,对较低层次的需求的渴望就会随之增大。

生存、关系、成长三种需要的内在变动联系成就需要理论又称为成就激励理论,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代为·麦克利兰提出。

该理论讨论的不是人的基本生理需要,而是人在基本满足了生理需要求之后,还会有哪些需要。

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

社交需求(活得开心)
• 社交需求(Love and belonging needs),属于较高层次 的需求,如: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 • 缺乏社交需求的特征:因为没有感受到身边人的关怀, 而认为自己没有价值活在这世界上。例如:一个没有受 到父母关怀的青少年,认为自己在家庭中没有价值,所 以在学校交朋友,无视道德观和理性地积极地寻找朋友 或是同类。譬如说:青少年为了让自己融入社交圈中, 帮别人做牛做马,甚至吸烟,恶作剧等。 • 激励措施:提供同事间社交往来机会,支持与赞许员工 寻找及建立和谐温馨的人际关系,开展有组织的体育比 赛和集体聚会。
•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 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立者亚伯拉罕· 马斯洛 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 出。
• 该理论将人类的需求分为五种,并将五种 需求进行了等级的划分,按层次逐级递升, 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 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 现的需求。马斯洛认为,当人的低层次需 求被满足之后,会转而寻求实现更高层次 的需要。
生理需求(活得下去)
• 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也称级别最低、最具优 势的需求,如:食物、水、空气、性欲、有个人的房子、 健康。 • 未满足生理需求的特征:什么都不想,只想让自己活下去, 思考能力、道德观明显变得脆弱。例如:当一个人极需要 食物时,会不择手段地抢夺食物。人民在战乱时,是不会 排队领面包的。假设人为报酬而工作,以生理需求来激励 下属。
需求理论Hale Waihona Puke 字塔••• •

(1)五种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但这样次序不是 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也有种种例外情况。 (2)需求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人人都有需要,某层需要获 得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二是在多种需要未获满足前,首先满足 迫切需要;该需要满足后,后面的需要才显示出其激励作用 (3)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 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相应的,获得基本满足的 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 (4)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 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 发展而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 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5)马斯洛和其他的行为心理学家都认为,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要层次 结构,是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 育的程度直接相关的。在不发达国家,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占主导的人 数比例较大,而高级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小;在发达国家,则刚好 相反。

激励理论-XYZ理论

激励理论-XYZ理论

•需求层次理论•X理论•Y理论•Z理论•超Y理论•成就需要理论•复杂人假设•经济人假设•决策人假设•社会人假设•ERG理论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在1943年出版的《人类激励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有五个层次的需要,如下图:1、基本内容各层次需要的基本含义如下:(1)生理上的需要。

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饥、渴、衣、住、性的方面的要求。

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人类的生存就成了问题。

在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的动力。

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而到了此时,这些已相对满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2)安全上的需要。

这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威胁、避免职业病的侵袭、接触严酷的监督等方面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

当然,当这种需要一旦相对满足后,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3)感情上的需要。

这一层次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友爱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伙伴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和忠诚;人人都希望得到爱情,希望爱别人,也渴望接受别人的爱。

二是归属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系和照顾。

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的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系。

(4)尊重的需要。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

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

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

总之,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

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

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

马斯洛的激励理论

马斯洛的激励理论

马斯洛的激励理论马斯洛在《激励与个性》一书中又把人的需要层次发展为七个,由低到高的七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友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求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1、马斯洛认为,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得到部分满足以后,高层次的需要才有可能成为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

七种需要是按次序逐级上升的。

当下一级需要获得基本满足以后,追求上一级的需要就成了驱动行为的动力。

但这种需要层次逐渐上升并不是遵照“全”或“无”的规律,即一种需要100%的满足后,另一种需要才会出现。

事实上,社会中的大多数人在正常的情况下,他们的每种基本需要都是部分地得到满足。

2、马斯洛把七种基本需要分为高、低二级,其中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属于低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使人得到满足,如借助于工资收入满足生理需要,借助于法律制度满足安全需要等。

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的需要,它们是从内部使人得到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永远不会感到完全满足的。

高层次的需要比低层次需要更有价值,人的需要结构是动态的、发展变化的。

因此,通过满足职工的高级需要来调动其生产积极性,具有更稳定,更持久的力量。

这是由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动机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五个层次:(1)生理需要——维持人类生存所必需的身体需要。

(2)安全需要——保证身心免受伤害。

(3)归属和爱的需要——包括感情、归属、被接纳、友谊等需要。

(4)尊重的需要——包括内在的尊重如自尊心、自主权、成就感等需要和外在的尊重如地位、认同、受重视等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个人成长、发挥个人潜能、实现个人理想的需要。

马思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马思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

将需求分为五种,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

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

还讨论了需要层次理论的价值与应用等。

,马思洛生平简介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1908-1970) 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里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导人。

1926年入康乃尔大学,三年后转至威斯康辛大学攻读心理学,在著名心理学家哈洛的指导下,1934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

1935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桑代克学习心理研究工作助理。

1937年任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副教授。

1951年被聘为布兰戴斯大学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

1969年离任,成为加利福尼亚劳格林慈善基金会第一任常驻评议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转到布兰戴斯大学任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开始对健康人格或自我实现者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

曾任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主席和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7),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超个人心理学>>两个杂志的首任编辑。

主要著作《动机和人格》(1954)《存在心理学探索》(1962)《科学心理学》(1967)《人性能达到的境界》(1970)详细内容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

马斯洛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

马斯洛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

马斯洛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结构是心理学中的激励理论,包括人类需求的五级模型,通常被描绘成金字塔内的等级。

从层次结构的底部向上,需求分别为:生理(食物和衣服),安全(工作保障),社交需要(友谊),尊重和自我实现。

这种五阶段模式可分为不足需求和增长需求。

前四个级别通常称为缺陷需求(D 需求),而最高级别称为增长需求(B 需求)。

1943年马斯洛指出,人们需要动力实现某些需要,有些需求优先于其他需求。

[6]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7] )是关于需要结构的理论,五级的旧版传播较广。

基本观点①五种需要是最基本的,与生俱来的,构成不同的等级或水平,并成为激励和指引个体行为的力量。

[1]②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的关系:马斯洛认为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大,潜力越大。

随着需要层次的上升,需要的力量相应减弱。

高级需要出现之前,必须先满足低级需要。

在从动物到人的进化中,高级需要出现得比较晚,婴儿有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但自我实现需要在成人后出现;所有生物都需要食物和水分,但是只有人类才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1]③低级需要直接关系个体的生存,也叫缺失需要(deficit or deficiency need),当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直接危及生命;高级需要不是维持个体生存所绝对必须的,但是满足这种需要使人健康、长寿、精力旺盛,所以叫做生长需要(growth need)。

高级需要比低级需要复杂,满足高级需要必须具备良好的外部条件:社会条件、经济条件、政治条件等。

[1]④马斯洛看到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的区别,他后来澄清说,满足需求不是"全有或全无"的现象,他承认,他先前的陈述可能给人一种"错误的印象,即在下一个需求出现之前,必须百分之百地满足需求"。

[5] 在人的高级需要产生以前,低级需要只要部分的满足就可以了。

例子:为实现理想,不惜牺牲生命,不考虑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中职学生教育和管理中的运用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中职学生教育和管理中的运用

管理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中职学生教育和管理中的运用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提出需要层次理论。

他认为人类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生理的需要即人的衣食住行,对食物、水、空气和住房等需求,是维持人的生命的基本需要。

安全的需要是保证人生命安全的需要,包括对人身安全、基本生活保障稳定以及免遭危险痛苦等。

归属与爱的需要是一种社会性需要,包括对爱情、友情和亲情等关系的需求。

表现为希望得到爱和爱他人;希望被他人所接纳;希望被家庭或集体所接纳。

尊重的需要体现在自尊、认同、地位,包括自尊和他人尊重。

自尊指自己认为自己是有能力、有价值的;他尊指出自己以外的他人认为自己有价值。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

自我实现需求的目标是自我实现,或是发挥潜能,具体包括认知、审美、创造、发挥潜能的需要等。

马斯洛把五种需要分为低级和高级两个级别。

生理的需要和安全的需要是较低级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较高级的需要。

个体的需要是逐级上升的,较低级的需要满足之后才会产生较高级的需要。

但是这种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有变化和例外。

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性作用。

在动机方面,马斯洛指出,尽管没有一种需要会得到彻底的满足,但只要它大体上获得满足,就不再具有激励作用,换句话说,当一种需求得到满足后,下一层次就会成为主导需要,其他需要处于从属地位。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供了个体的发展模型,显示出个体生命历程的发展都要经过从低层次需要到高层次需要的顺序,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为研究人的需求动机激励提供了一个参考,也为中职学生教育管理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二、从需要层次理论看中职学生的需要对于中职学生需要也可以从五个层次进行分析。

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

需求层次理论
需求层次理论,由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一书中提出的,他将人类需求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是行为科学理论之一。

1、生理需求: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分泌、性
低:↓
2、安全需求: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资源所有性、财产所有性、道德保障、工作职
位保障、家庭安全

3、社交需求:友情、爱情、性亲密

4、尊重需求:自我尊重、信心、成就、对他人尊重、被他人尊重
高:↓
5、自我实现需求:道德、创造力、自觉性、问题解决能力、公正度、接受现实能力个人观点:在这五个层次理论中,我觉得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是最基本的,也是缺一
不可的,只有满足了这两个需求,人类才能有进一步的需求,才能有更高层次的需求。

当人满足了这两个需求之后,根据人的欲望,出现了在社会中立足所需要的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这也是一个人在社交和行为上的精神支柱。

当满足这四个需求之后,人们便向更高的需求迈进,这个便是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需求。

当一个富豪只知道填满自己的腰包而不懂得兼济贫穷时,他的行为是不会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的,社会人不但只是满足自己的前面四个需求,更要满足自我的实现需求,才能推动社会进步,才能用自己的行为影响更多的人,这个也是社会期望的最高的需要。

材能12级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2班陈光春
2014年10月15日。

马斯诺需求层次定律

马斯诺需求层次定律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

基本内容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

各层次需要的基本含义如下:生理上的需求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分泌性如果这些需要(除性以外)任何一项得不到满足,人类个人的生理机能就无法正常运转。

换而言之,人类的生命就会因此受到威胁。

在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最首要的动力。

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而到了此时,这些已相对满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安全上的需求这是人类要求对以下事物的需求: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资源所有性财产所有性道德保障工作职位保障家庭安全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

当然,当这种需要一旦相对满足后,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情感和归属的需求这一层次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友情爱情性亲密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关系和照顾。

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的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系。

尊重的需求该层次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自我尊重信心成就对他人尊重被他人尊重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

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

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

总之,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

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

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

激励理论基础

激励理论基础

∙需求层次理论∙X理论∙Y理论∙Z理论∙超Y理论∙成就需要理论∙复杂人假设∙经济人假设∙决策人假设∙社会人假设∙ERG理论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在1943年出版的《人类激励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有五个层次的需要,如下图:1、基本内容各层次需要的基本含义如下:(1)生理上的需要。

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饥、渴、衣、住、性的方面的要求。

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人类的生存就成了问题。

在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的动力。

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而到了此时,这些已相对满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2)安全上的需要。

这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威胁、避免职业病的侵袭、接触严酷的监督等方面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

当然,当这种需要一旦相对满足后,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3)感情上的需要。

这一层次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友爱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伙伴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和忠诚;人人都希望得到爱情,希望爱别人,也渴望接受别人的爱。

二是归属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系和照顾。

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的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系。

(4)尊重的需要。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

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

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

总之,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

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

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

人类激励理论-需求层次理论

人类激励理论-需求层次理论

人类激励理论-需求层次理论∙需求层次理论∙X理论∙Y理论∙Z理论∙超Y理论∙成就需要理论∙复杂人假设∙经济人假设∙决策人假设∙社会人假设∙ERG理论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在1943年出版的《人类激励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有五个层次的需要,如下图:1、基本内容各层次需要的基本含义如下:(1)生理上的需要。

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饥、渴、衣、住、性的方面的要求。

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人类的生存就成了问题。

在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的动力。

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而到了此时,这些已相对满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2)安全上的需要。

这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威胁、避免职业病的侵袭、接触严酷的监督等方面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

当然,当这种需要一旦相对满足后,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3)感情上的需要。

这一层次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友爱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伙伴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和忠诚;人人都希望得到爱情,希望爱别人,也渴望接受别人的爱。

二是归属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系和照顾。

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的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系。

(4)尊重的需要。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

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

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

总之,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

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激励理论-需求层次理论•需求层次理论•X理论•Y理论•Z理论•超Y理论•成就需要理论•复杂人假设•经济人假设•决策人假设•社会人假设•ERG理论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在1943年出版的《人类激励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有五个层次的需要,如下图:1、基本内容各层次需要的基本含义如下:(1)生理上的需要。

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饥、渴、衣、住、性的方面的要求。

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人类的生存就成了问题。

在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的动力。

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而到了此时,这些已相对满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2)安全上的需要。

这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威胁、避免职业病的侵袭、接触严酷的监督等方面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

当然,当这种需要一旦相对满足后,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3)感情上的需要。

这一层次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友爱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伙伴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和忠诚;人人都希望得到爱情,希望爱别人,也渴望接受别人的爱。

二是归属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系和照顾。

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的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系。

(4)尊重的需要。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

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

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

总之,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

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

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

(5)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

也就是说,人必须干称职的工作,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

马斯洛提出,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2、基本观点(1)五种需要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但这样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也有种种例外情况。

(2)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

相应的,获得基本满座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

(3)五种需要可以分为高级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

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

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

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4)马斯洛和其他的行为科学家都认为,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构,是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关的。

再不发达国家,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大,而高级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小;在发达国家,则刚好相反。

在同一国家不同时期,人们的需要层次会随着生产水平的变化而变化,戴维斯(K.Davis)曾就美国的情况做过估计,如下表:3、对需求层次理论的评价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

马斯洛从人的需要出发探索人的激励和研究人的行为,抓住了问题的关键;马斯洛指出了人的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这一趋势基本上符合需要发展规律的。

因此,需要层次理论对企业管理者如何有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有启发作用。

但是,马斯洛是离开社会条件、离开人的历史发展以及人的社会实践来考察人的需要及其结构的。

其理论基础是存在主义的人本主义学说,即人的本质是超越社会历史的,抽象的“自然人”,由此得出的一些观点就难以式和其他国家的情况。

X理论麦格雷戈1957年把传统的管理理论及其人性假设成为X理论。

X理论对人性的假设是:(1)一般人的天性是厌恶工作的,一有可能就逃避工作。

(2)因为人的天性是厌恶工作,必须对大多数人实行强制的监控指挥和用惩罚做威胁,使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做出适当的努力。

(3)一般人宁愿受到指挥,一心想逃避责任,相对来说没有进取心,要求安全高于一切。

其结论是,多数人不能自我管理,因此需要另外的少数人从外部施加压力。

传统的组织结构、管理政策、措施和计划都反映上述假设。

通行的激励措施是一靠金钱刺激,二靠严厉惩罚。

Y理论麦格雷戈认为传统的指挥和控制的管理哲学已不再适用于激励人,因此需要一种对人进行管理的不同的理论。

麦格雷戈把自己提出的新的理论称为Y理论。

Y理论对人性的假设是:(1)在工作中消耗体力和智力的努力象游戏或休息一样自然。

一般的人并非天生就厌恶劳动。

(2)外部控制和惩罚的威胁不是使人们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唯一手段。

人们在自己对目标负有责任的工作中能够实现自我指挥和自我控制。

(3)对目标负有责任是与成绩联系在一起的报酬的函数。

其中,最重要的报酬,如自我意识和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是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直接产物。

(4)在适当条件下,一般人是不仅能够学会接受责任,而且能够学会主动承担责任。

逃避责任、缺乏进取心、强调安全感一般来说是经验的结果,不是人的天性。

(5)在解决组织问题方面,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具有发挥想到高的想象力,独创性和创造力的能力。

(6)在现代工业生活条件下,仅仅部分的利用了一般人的智力潜能。

麦格雷戈认为,Y理论的假定表明了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可能性,从Y理论派生出来的组织原则是一体化原则,即“创造一种条件,是组织成员通过努力争取企业成功,以更好的实现个人目标”。

所谓更好的实现个人目标,是指个人通过努力争取组织的成功来实现个人目标这一办法对个人来说比其他许多可选择的办法更有吸引力。

Z理论大内(W.G.Ouchi)在1981年出版的《Z理论》一书中,对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和以日本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进行了比较研究。

他认为,每种文化都赋予其人民以不同的特殊环境,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行为模式。

组织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亚文化,它对组织成员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因此,组织发展的关键是创造出一种组织环境或氛围,使得具有高生产率的团体得以产生和发展。

大内认为,美国企业应以美国的文化为背景,吸收日本式企业组织的长处,形成一种既能有高生产率,又能由高度职工满意感的企业组织(大内称为Z型组织),以迎接日本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对美国企业的挑战。

超Y理论莫尔斯(J.Morse)和洛希(J.W.Lorsch)于1970年发表的《超Y理论》一文,在复杂人假设的基础上,提出了超Y理论。

超Y理论的假设是:(1)人们带着各式各样的需要和来到工作单位中,但主要的需要是取得胜任感。

(2)取得胜任感的动机尽管人人都有,但不同的人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实现,这取决于这种需要同一个人的其他需要的力量怎样起着相互作用。

(3)如果任务和组织相适合,胜任感的动机极可能得到实现。

(4)即使胜任敢打到了目的,它仍继续起激励作用,一俟达到一个目标后,一个新的、更高的目标就树立起来了。

超Y理论与复杂人假设的不同之处在于:超Y理论认为对人性的认识要因人而异,人和人不同。

人们之中包含着不同的需要类型,当工作和组织设计适于这些需要时,他们就能最好的进行工作。

复杂人假设则强调一个人的需要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时间和地点会有不同的表现。

超Y理论体现出对人性认识的权变观。

成就需要理论1、成就需要理论的基本含义成就需要理论是麦克利兰(D.C.McClelland)于50年代在一系列文章中提出的。

麦克利兰把人的高层次需要归纳为对权力、友谊和成就的需要。

他对这三种需要,特别是成就需要做了深入的研究。

(1)权力需要。

具有较高权力欲望的人对影响和控制别人表现出很大的兴趣,这种人总是追求领导者的地位。

他们常常表现出喜欢争辩、健谈、直率和头脑冷静;善于提出问题和要求;喜欢教训别人、并乐于演讲。

麦克利兰还将组织中管理者的权利去分为两种:一是个人权力。

追求个人权利的人表现出来的特征是围绕个人需要行使权力,在工作中需要及时的反馈和倾向于自己亲自操作,并提出一个管理者,若把他的权利形式建立在个人需要的基础上,不利于他人来续位。

二是职位性权力。

职位性权力要求管理者与组织共同发展,自觉的接受约束,从体验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得到一种满足。

(2)友谊需要。

麦克利兰的友谊需要与马斯洛的感情上的需要和阿尔德弗得关系需要基本相同。

麦克利兰指出,注重友谊需要的管理者容易因为讲究交情和义气而违背或不重视管理工作原则,从而会导致组织效率下降。

(3)成就需要。

具有成就需要的人,对工作的胜任感和成功有强烈的要求,同样也担心失败;他们乐意,甚至热衷于接受挑战,往往为自己树立有一定难度而又不是高不可攀的目标;他们敢于冒风险,又能以显示的态度对待冒险,绝不会以迷信和侥幸心理对待未来,而是要通过认真的分析和估计;他们愿意承担所作的工作的个人责任,并希望得到所从事工作的明确而又迅速的反馈。

这类人一般不常休息,喜欢长时间、全身心的工作,并从工作的完成中得到很大的满足,即使真正出现失败也不会过分沮丧。

一般来说,他们喜欢表现自己。

麦克利兰认为,一个公司如果有很多具有成就需要的人,那么,公司就会发展很快;一个国家如果有很多这样的公司,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就会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2、对成就需要理论的评价成就需要理论对于我们把握管理人员的高层次需要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但是,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成就需要的特征和表现也就不尽相同,对此,麦克利兰未作充分表述。

复杂人假设薛恩(E.H.Schein)认为人性是复杂的,不仅是人们的需要与潜在的欲望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这些需要的模式也是随着年龄和发展阶段的变迁,随着所扮演的角色的变化,随着随处境遇及人际关系的演变而不断变化的。

(1)人的需要是分成许多类的,并且会随着人的发展阶段和整个生活处境的变化而变化。

这些需要与动机对每一个人会各具变化不定的重要程度,形成一定的等级层系,可是这种层系本身也是变化的,会因人而异、因情境而异、因时间而异的。

(2)由于需要和动机彼此作用并组合成复杂的动机模式、价值观和目标,所以人们必须决定自己要在什么样的层次上去理解人的激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