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脑膜炎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预后
• 普通型:早期诊断,合理治疗,预 后良好
• 暴发型:尤其是脑膜脑炎型与混 合型预后差,病死率高
• 2岁以下幼儿及高龄患者预后亦差
九、治疗
(一)普通型流脑的治疗
一般治疗
• 隔离治疗 • 支持治疗 • 预防并发症
Leabharlann Baidu 病原治疗
原则是尽早、足量应用敏感抗菌药物
❖流脑常选用的抗菌素
1. 青霉素 2. - 高效、低毒、价廉 3. - 无明显耐药 4. - 是最常用的抗生素 2. 氯霉素
流行性脑膜炎优秀课件
概述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 简称 流脑)是由奈瑟脑膜炎球菌 (Neisseria meningitidis)经呼 吸道传播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好发于冬春季,儿童与青少年多见 主要临床特征:
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 皮肤黏膜瘀点和脑膜刺激征 严重者有败血症休克和脑实质损害 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 结膜、关节、心包、 呼吸道、泌尿
- 抗菌活性高 - 但对骨髓造血功能有抑制作用 - 一般不首选
3. 头孢霉素 - 常用头孢噻肟(cefotaxime) - 疗效与青霉素相近
4. 磺胺嘧啶(SD) 或复方磺胺甲噁唑
(SMZ+TMP) - 对A群菌仍敏感 - 脑脊液中浓度高
流行病学
我国流行情况 1938 1948 1959 1967 1977
我国流行情况
➢ 病死率一直位于法定传染病的第5~6位 ➢ 1984年儿童注射A群Nm荚膜多糖菌苗 ➢ 90年代,疫情在1/10万以下的水平 ➢ 至2000年,疫情在0.2/10万以下的水平 ➢ 2004年疫情略有上升,为0.2001/10万 ➢ 2005年与2004年相似
A、B、C群最常见, 近30多年来我国流行一直以A群为主
培养特性: 专性需氧,常用巧克力色血 琼脂平板培养
抵抗力:
在外界抵抗力很弱
致病性:
细菌裂解释放的内毒素是主要致
病 因素 。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 带菌者和病人 ❖ 潜伏期末和发病期均有传染性 ❖ 传染期<10d ❖ 带菌者意义更大
(二)传播途径
❖ 主要经呼吸道传播
(三)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少年儿童发病率高 感染后对本群病菌产生持久免疫力
脑膜炎双球菌的感染类型
(四)流行特征
地区性: 全国各地均有本病发生
大城市散发为主 中小城市及城镇发病率高 偏僻山区农村可引起局部暴发流行
季节性: 多在冬春两季,2~4月份为高峰
周期性: 每3~5年小流行,8~10年大流行
生殖系
一、病原学-脑膜炎球菌
❖ 形态学特征:
属奈瑟菌属,革兰染 色阴性
菌体呈肾形或豆形 凹面相对成双排列 或4个相连
❖ 仅存于人体 可从带菌者鼻咽部及病人皮肤 瘀点、血液、脑脊液中检出 该菌多在中性粒细胞内 在体外能产生自溶酶
❖血清群:
有A、B、C、D、E、X、Y、Z、 W135、H、I、 K、L等13个群
三、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Neisseria meningitidis
发 免疫力强 病 隐性感染者
鼻咽部 免疫力弱
无症状带菌者
机
免疫力低下 细菌毒力较强
制
菌血症
示 意 皮肤
细菌毒力强 内毒素
败血症
感染性休克
图
瘀点 瘀斑
心内膜
脑脊髓膜
化脓性 炎症
心内膜炎
脑膜炎
关节 关节炎
酸中毒 DIC
(二)病理解剖
七、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
流行季节,当地有本病发生及流行 突起高热、头痛、呕吐等症状 皮肤黏膜有瘀点,瘀斑 有脑膜刺激征 末梢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显著升高 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 确诊有赖于病原菌的检查
(二)鉴别诊断
需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 其他细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 隐球菌性脑膜炎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四、临床表现
❖潜伏期:
1~10d,一般为1~2d ❖临床分型:
按病情轻重分为不同临床类型
• 轻型 • 普通型 • 暴发型
轻型
临床表现不典型
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皮肤黏膜可见少许出血点 无脑膜刺激征或不明显 脑脊液基本正常 咽拭子可培养出病原菌
下 肢 皮 肤 出 血 点
普通型
是最常见类型 占症状明显病例的90%以上 临床经过有前驱期、败血症期、
压力显著升高 混浊、呈化脓性改变 有核细胞数高,蛋白含量增高 糖和氯化物减少 病程早期或休克型脑脊液改
变可不典型
细菌学检查
直接涂片: 皮肤淤点、脑脊液可找到病原体
细菌培养: 取皮肤瘀点组织液、血、脑脊液、 鼻咽拭子等标本培养
免疫学检查
特异性抗原的检测 特异性抗体的检测
PCR法检测脑膜炎球菌DNA
败血症期
主要病变是血管内皮损害 皮肤黏膜局灶性出血 肺、心、胃肠道及肾上腺皮质等脏器
可有广泛出血
脑膜炎期
主要病变在软脑膜和蛛网膜 可见脑膜血管充血、炎症水肿 颅底部炎症、粘连可出现颅神经损害
蛛网膜血管高度扩张充血,蛛网膜下腔充满大量炎性渗出物
❖暴发性脑膜炎
病变主要在脑实质脑组织 充血、出血、水肿 严重者发生 脑疝 慢性病人可发生脑积水
脑膜炎期及恢复期四个阶段
普通型流脑的临床表现
前驱期(上呼吸道感染期)
•部分病人有低热、咽痛、 咳嗽等症状
• 持续1~2d
败血症期
▪毒血症症状 ▪皮肤黏膜瘀点
双下肢出血斑块
脑膜炎期:
▪毒血症状:寒战、高热 ▪中枢神经系统表现:
- 头痛、呕吐、烦燥
- 神志淡漠或嗜睡 - 脑膜刺激征阳性
恢复期
脑膜脑炎型
起病急,高热、皮肤瘀点 主要特征是脑实质损害和颅内高压
混合型
以上两型先后或同时出现 病情更凶险,病死率极高
五 、 并发症与后遗症
并发症:
继发感染及病灶迁徒
后遗症:
因脑及周围组织粘连引起
六、实验室检查
血象:
白细胞总数达20×109/L以上 中性粒细胞显著升高
❖脑脊液:
▪症状好转,体征消失 ▪约10%病人可出现口唇疱疹
恢复期口唇疱疹
暴发型
以儿童多见 起病急骤,病势凶险,病死率高 抢救不及时可在24h内死亡 临床分为三型
休克型 脑膜脑炎型 混合型
休克型
起病急骤,发展快,24h内迅速 出现循环衰竭
瘀点迅速扩展融合成大片状 易发生DIC 脑膜刺激征不明显 脑脊液仅细胞数轻度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