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桂林山水甲天下教材解读-(四年级)
四年级语文下册《桂林山水甲天下》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桂林山水甲天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0d3516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5f.png)
四年级语文下册《桂林山水甲天下》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是上好一堂课的必备。
以下是店铺搜索整理的关于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桂林山水甲天下》教案,供参考借鉴,希望对各位老师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店铺!一、教学要求:1.通过读、理解欣赏文句的语言美。
2.通过电脑多媒体提供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景色美。
3.通过读、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创设的情景美,并运用观景移情法领略大自然的美景。
4.体会山水合一的自然美,情景相融的美妙境地。
能用“赞叹——描述”来抒发热爱自然美景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设计:(一)首先从观察入手,整体观察感知“看图学文”中生动画面。
并用一个短语描述多媒体提供优美的画面。
做到“文情——图景”相结合。
(二)抓住重点文句品味语言美,体会语言的节奏美,读出桂林山水的景色美。
(三)通过读,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以外的优美情景,体会桂林的美景。
三、教学重点:理解、体会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
通过读和观景移情法,感受多媒体信息以及语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让学生尽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软件一个。
第一教时一、教学内容1、初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查字典,学习生字词。
结合上下文内容说出“无瑕”等词意。
2、了解课文大意,围绕课题划分段落。
3、初步观察图意,整体感知画面展示的优美景色。
4、在文中划出表示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特点词语。
二、教学过程:(一)放桂林山水的图片投影或录像片。
看图,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向望。
1. 启发谈话:(出示桂林山水美景的画面)你到过桂林,看到过那里的美丽景色吗?你从录像中看看那里的景色和别处有什么不同?2.你看了这些录像能否赞一赞你眼前看到的桂林山水美景?(老师用“赞叹——描述”的方法作示范:桂林的山水多么迷人啊?让你好象走入仙境一般。
)3.老师分别出示多幅描绘漓江的水和桂林山的彩色图片,依照老师的方法赞一赞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课文分析
![桂林山水甲天下课文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101ff06ce2f0066f53322e7.png)
桂林山水甲天下课文分析智慧书屋-USQ369IS桂林山水甲天下课文分析桂林山水甲天下课文分析《桂林山水》一文作者用富有诗意的优美语言,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
把这一天下奇观生动形象地展示在人们面前,使没有去过桂林的人们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受到了美的陶冶,这主要得益于作者在文中运用的大量的修辞手法。
小编准备了桂林山水甲天下课文分析,供大家参考。
桂林山水甲天下课文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到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到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教学分析《桂林山水》系游记散文之上佳名篇。
该文描写的景色个性特征鲜明,静态美如一幅水墨画,动态美令读者似随作者信舟漓江,节奏美似一部优美的交响曲,令人心旷神怡。
景色的个性特征。
海是波澜壮阔,西湖是水平如镜,而漓江的水则柔情刻骨——静、清、绿;泰山是峰峦雄伟,香山是红叶似火,而桂林的山则豪气冲天——奇、秀、险。
作者通过与其他景物的对比,把桂林山水的个性特征生动鲜明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浮想联翩,让人尽情感受它的美轮美奂。
静态美。
课文第二小节写漓江的水既静又清又绿,“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可见江底的沙石”,而色彩又如“无瑕的翡翠”,一股淡淡的冷色调,令人联想到这是夏夜从母亲口中送出的一支摇篮曲。
(人教新课标)语文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优秀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语文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优秀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6ff6649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26.png)
5.通过设置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和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体验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互动式教学法则是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促进他们的主动参与和合作。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学习者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互动和交流来建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概括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丽,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桂林山水的特点、课文的结构、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2.教学难点:桂林山水的特点、课文的结构、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二、学情分析导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会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首先,我会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桂林山水的特点。然后,我会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最后,我会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巩固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写作和表达能力。我布置的作业包括:
(二)媒体资源
为了更好地辅助教学,我将使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和视频等资源。多媒体课件可以直观地展示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图片和视频则可以作为补充材料,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桂林山水的魅力。这些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人教版部编语文四上《桂林山水》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语文四上《桂林山水》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80f608a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1a.png)
人教版部编语文四上《桂林山水》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桂林山水》是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美丽风光。
本文通过描绘桂林的山、水、洞、石等自然景观,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神奇魅力。
课文语言优美,意境清新,富有诗意,是进行语文教学和学生欣赏美的良好素材。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自然景观有一定的认知和感受。
但在欣赏文学作品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本节课通过学习《桂林山水》,旨在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桂林山水的美丽。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桂林山水的美丽。
2.教学难点: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丽,提高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桂林山水的景色,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桂林山水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桂林山水的美丽。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分享自己的心得。
4.教师引导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引导,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5.欣赏与感悟学生再次朗读课文,用心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丽,体会作者的情感。
6.拓展延伸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
7.总结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课堂教学。
《桂林山水》教材解读
![《桂林山水》教材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f713ce336c175f0e7cd137c5.png)
《桂林山水》教材解读《桂林山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七板块的一篇文章,本板块以山水风情为主题,不仅在语言上清新隽永,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在谋篇构局上更称得上是仿写的好范本。
本篇文章的作者陈淼更是独具慧眼,用精美的语言构成了一幅山明水秀、风光旖旎的画卷,堪称写景文章的典范。
文章开篇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点明桂林市闻名遐迩、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于是让人很自然地产生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欲望。
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此句为全文的总领。
下文就围绕这一句,分别从“山”和“水”两个方面作具体描绘。
第二自然段先写漓江的水。
在作者的妙笔之下,漓江的水与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现它独特的美:“静”(感觉)、“清”(视觉)、“绿”(比喻形象)。
作者荡舟漓江后情感的流露,视觉的与众不同,写法上的温婉细腻,使每一位读者都置身于美景之中,陶醉于美景之中。
而欣赏美景的同时,那一串串文字又仿佛是灵动的音符,为读者奏响漓江水优美的乐章。
如果说漓江的水是一首歌,那么桂林的山就是它的复唱,作者以同样的手法在第三自然段再写桂林的山,先以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来衬托桂林的山是那么别具一格。
随之作者运用了贴切的比喻和恰当的描写来表达其“形态奇、色彩秀、山势险”的特点,巍巍峰峦,字字珠玑,给人以亲临其境之感。
青山围绕着绿水,绿水映衬着青山,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相依。
“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把这连绵不断的画卷点缀得更美了,令作者陶醉,读者共鸣。
结尾“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更是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遥相呼应,结构浑然一体,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受。
整篇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过渡自然、节奏明快、情景交融、感情强烈,淋漓尽致地袒露了作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无限热爱与赞美之情。
在文字音符的跳动中,秀美的山水风光尽显眼前,给读者以无穷无尽的美的享受。
桂林山水甲天下课文分析
![桂林山水甲天下课文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d805b1d8e9951e79a89275b.png)
桂林山水甲天下课文分析《桂林山水》一文作者用富有诗意的优美语言,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
把这一天下奇观生动形象地展示在人们面前,使没有去过桂林的人们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受到了美的陶冶,这主要得益于作者在文中运用的大量的修辞手法。
小编准备了桂林山水甲天下课文分析,供大家参考。
桂林山水甲天下课文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到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到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教学分析《桂林山水》系游记散文之上佳名篇。
该文描写的景色个性特征鲜明,静态美如一幅水墨画,动态美令读者似随作者信舟漓江,节奏美似一部优美的交响曲,令人心旷神怡。
景色的个性特征。
海是波澜壮阔,西湖是水平如镜,而漓江的水则柔情刻骨——静、清、绿;泰山是峰峦雄伟,香山是红叶似火,而桂林的山则豪气冲天——奇、秀、险。
作者通过与其他景物的对比,把桂林山水的个性特征生动鲜明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浮想联翩,让人尽情感受它的美轮美奂。
静态美。
课文第二小节写漓江的水既静又清又绿,“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可见江底的沙石”,而色彩又如“无瑕的翡翠”,一股淡淡的冷色调,令人联想到这是夏夜从母亲口中送出的一支摇篮曲。
四年级下册语文《桂林山水》课文原文及分析
![四年级下册语文《桂林山水》课文原文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14a20b451e79b896802266c.png)
四年级下册语文《桂林山水》课文原文及分析课文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到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到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教学分析《桂林山水》系游记散文之上佳名篇。
该文描写的景色个性特征鲜明,静态美如一幅水墨画,动态美令读者似随作者信舟漓江,节奏美似一部优美的交响曲,令人心旷神怡。
景色的个性特征。
海是波澜壮阔,西湖是水平如镜,而漓江的水则柔情刻骨——静、清、绿;泰山是峰峦雄伟,香山是红叶似火,而桂林的山则豪气冲天——奇、秀、险。
作者通过与其他景物的对比,把桂林山水的个性特征生动鲜明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浮想联翩,让人尽情感受它的美轮美奂。
静态美。
课文第二小节写漓江的水既静又清又绿,“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可见江底的沙石”,而色彩又如“无瑕的翡翠”,一股淡淡的冷色调,令人联想到这是夏夜从母亲口中送出的一支摇篮曲。
第三小节中所写桂林的山又“一座座拔地而起”、“形态万千”:有奇峰罗列,“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像“屏障”,像“竹笋”,又“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平奇牵出险峻,险峻照应平奇,使画面跌宕起伏,错落有致而绝无凝重呆板之感。
桂林山水甲天下课文解析
![桂林山水甲天下课文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6514b07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75.png)
桂林山水甲天下课文解析课文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欣赏桂林的山水。
我观察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观察过漓江这样的水。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淌;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观察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船桨激起的微波扩大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宏伟的泰山,巡游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观察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排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颜色明丽,到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似乎一不当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样的山围围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到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漫,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解析《桂林山水》系游记散文之上佳名篇。
该文描写的景色独特特征鲜亮,静态美如一幅水墨画,动态美令读者似随信舟漓江,节奏美似一部美丽的交响曲,令人心旷神怡。
景色的独特特征。
海是波澜壮阔,西湖是水平如镜,而漓江的水则柔情刻骨——静、清、绿;泰山是峰峦宏伟,香山是红叶似火,而桂林的山则豪气冲天——奇、秀、险。
通过与其他景物的对比,把桂林山水的独特特征生动鲜亮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浮想联翩,让人尽情感受它的美轮美奂。
静态美。
课文其次小节写漓江的水既静又清又绿,“感觉不到它在流淌”,“可见江底的沙石”,而颜色又如“无瑕的翡翠”,一股淡淡的冷色调,令人联想到这是夏夜从母亲口中送出的'一支摇篮曲。
第三小节中所写桂林的山又“一座座拔地而起”、“形态万千”:有奇峰排列,“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像“屏障”,像“竹笋”,又“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平奇牵出险峻,险峻照应平奇,使画面跌宕起伏,错落有致而绝无凝重呆板之感。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桂林山水》教材解读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桂林山水》教材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949fb55d3b3567ec102d8ad3.png)
一、教材分析:《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
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
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点。
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我们面前。
二、地位和作用:本版块围绕山水风光的描写选入了三篇文章,突出了“山水风情”这一主题。
三篇文章选取了不同的角度,本篇文章抓住了桂林的静水奇山的特点,用优美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桂林的美。
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大自然的风景图。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中入景,读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3、通过自读自悟,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水、桂林山的独特的美。
教学难点: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三、教法设计:课堂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一群群鲜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对话、唤醒、碰撞、交融、分享,尽情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
《桂林山水》这篇文章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易于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适于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学习方法上应以自读自悟,读文悟情为主,辅以教师点拨引导。
而教师是学习的“组织引导者”,教学时,应遵循阅读课文特点,努力创设一种和文本相和谐的情境,用激励性的语言诱发学生的思维,用阶梯式的环节推动课堂深入。
在平等对话中充分体现形式和内容的结合,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下面我就以下几方面来说一说我的解读方式。
(一)精彩交流,图文入境:由于是借班上课,我并不熟悉学生的实际情况,所以为了能更好更快地拉近学生的距离,我设置了观察人物形象的课前交流,让孩子们能最快的熟悉我,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进而引出二十元钱背面的桂林山水的图画,利用优美的语言来描述桂林山水的美,使学生很快地进入了文本学习中。
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解
![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4bc5de49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61.png)
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解嗨,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桂林山水,那可真是超级美的地方啊!桂林的山啊,真的是特别奇特。
它们不像咱们平常看到的山那样连绵起伏,而是一座座独立地矗立在那里,就像一个个巨人一样。
这些山的形状千奇百怪的,有的像骆驼,你看那驼峰,高高地耸起,仿佛真的有一只骆驼在那儿休息呢;有的像大象,那长长的鼻子伸进水里,好像在吸水一样,特别有趣;还有的像老人,背着个背篓,像是要去山上采药,形象极了。
而且啊,桂林的山都很陡峭,山峰直插云霄,站在山脚下往上看,哇,感觉山都要把天空刺破了似的。
山上的植被也很茂盛,绿树成荫,远远望去,整座山就像一块巨大的翡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再来说说桂林的水吧。
桂林的水那叫一个清澈啊!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沙石,水里的小鱼在沙石间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就像在空中飞翔一样。
水是碧绿碧绿的,就像一条绿色的丝带,蜿蜒地穿过山峰之间。
在水面上划船的时候,那感觉真是棒极了。
用手轻轻地划过水面,凉凉的,滑滑的,就像触摸着丝绸一样。
当微风吹过的时候,水面上泛起层层涟漪,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被轻轻地吹动了。
有时候,水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周围的山峰和蓝天白云都倒映在水里,那景色简直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水了。
桂林山水的美啊,还体现在山水之间的和谐搭配上。
山围绕着水,水倒映着山,就像是一幅天然的水墨画。
你坐在船上,看着周围的山水景色不断地变化,一会儿是高耸的山峰,一会儿是开阔的水面,这种感觉就像是在仙境里遨游一样。
每一处景色都像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让人忍不住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我觉得啊,桂林山水之所以这么美,是因为它保留了最原始的自然风貌。
没有太多人工的雕琢和修饰,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纯粹。
这种美啊,是能够震撼人心的,能让每一个到过桂林的人都深深地陶醉其中。
桂林的山水啊,真的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美景。
不管是春夏秋冬,它都有着不同的魅力。
春天的时候,山上开满了各种各样的花朵,和碧绿的山水相互映衬,就像一个花的海洋;夏天的时候,在水里划船可以消暑解热,周围的山水又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秋天的时候,山上的树叶变黄变红,整个桂林就像被染了色一样,色彩斑斓;冬天的时候,虽然没有那么多绿色了,但是那种宁静的美也让人着迷。
最新四年级语文《桂林山水》说课稿
![最新四年级语文《桂林山水》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c1093dabb68a98270fefab8.png)
四年级语文《桂林山水》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桂林山水》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单元中的第1课。
课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文按先课文按照“总——分——总”的顺序分为4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写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
第2、3自然段分别写了桂林的山、水的特点,先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接着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
第4自然段写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所获得的总的印象。
全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是本单元重点训练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好例子。
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习作的典范。
2、教学目标(l)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桂林山水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学会按提纲背诵课文。
(3)学习课文按“总——分——总”和按特点记叙的构思方法。
(4)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
(5)能仿照句式写景物。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段分析:二、三两个自然段分别具体描绘了桂林水、山的特点,是全文的主体,也是重点。
这两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是相同的,也是独具匠心的。
每段都由三句组成,第一句都以别处的秀水或青山作比较来映衬桂林的水和山,其中第三个分句以“却从没看见过”这种转折语气的句式来强调、赞美桂林的山或水,并以此句提示下文。
第二句由三个并列分句组成,具体地从三个方面,运用排比、对偶和比喻的手法来描写桂林的水、山,每一个分句都是由两个以上的小句组成,而且前半句写出山水的特点,后半句都是由两个以上的小句组成,而且前半句写出山水的特点,后半句补充描写前半句的特点。
第三句都写作者的感受。
所不同的是:写水句的前半句点出桂林山的特色,“奇、秀、险”,而后半句以二三个比喻短语组成排比句和两个四个字的词语相结合组成补充描述句,写出了桂林山的形态奇、色彩秀、山势险。
教案《桂林山水甲天下》教学设计
![教案《桂林山水甲天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a22732a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eb.png)
教案《桂林山水甲天下》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
文章遣词造句严谨,语言优美,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
虽是精读课文,但通俗易懂。
尤其适合学生朗读和背诵。
同时全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语言优美流畅,描写生动逼真,同时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习作的典范。
因此本课教学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主要采取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内容,想象画面,体味情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
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说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游桂林山水的缘由。
然后用对比、比喻方法描述了漓江水和桂林山突出的特点。
最后把桂林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课文感受祖国山水的美,感受祖国语言的美;二是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比喻等方法描写景物。
【学情分析】学生经历少,再加上身边日益受到污染的环境,可能无法想象桂林山水的秀美。
因此,尽可能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媒体资源,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结合直观的视觉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教学目标】根据我班学情与教材内容我设定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1、恰当、流利、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桂林山水的特点及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爱好之情。
2、了解本文的表达方式是“引经据典”和表达顺序是总分结构。
3、大撰作:用一段话写下一写下家乡的某处景物,必须写下特点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悟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精细的观测、把握住特点、运用对照描绘景物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以读代谈、读议结合法、认知想象法、【教学流程】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我们已经累积了许多有关祖国风光的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