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土壤修复工程技术规范原位热脱附》编制说明
浅析受污染土壤原位热脱附修复技术
浅析受污染土壤原位热脱附修复技术摘要: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加快了我国土壤受污染速度,大量面积广阔污染地块的出现,不仅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同时也将阻碍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采取合适技术手段来改善土壤污染现状将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原位热脱附修复技术就是现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受污染土壤治理技术,其在石化工厂、地下油库、木料加工厂和农药库房等领域都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因而,该技术在学术界的受重视程度也就越来越高。
基于此,本文将对受污染土壤原位热脱附修复技术进行深入的分析,希望可以为该技术应用水平的提升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受污染土壤;原位热脱附;修复技术原位热脱附修复技术的应用原理便是通过对受污染土壤开展直接或间接的加热,促使其内部污染源的物化性质发生巨大改变而产生气化、挥发或裂解现象,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增加气相或液相中污染物的总体浓度,以便为污染物液相抽出或土壤气相收集和捕获提供极大的便利,并进一步的提高受污染土壤的污染物去除率。
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无需开挖、修复快速、不存在二次污染危机等优点,且该技术的修复范围可以深入地下距离30多米,因而,原位热脱附修复技术在国外发达国家中的的应用是最为成熟的。
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而言,相关的研究与发展起步较晚,所以具体的原位热脱附修复技术应用案例也就较少。
1、有关原位热脱附修复技术的分类探究1.1电阻加热(ERH)技术分析ERH技术的主要工作原理乃是在受污染土壤中安装一个由多个电极共同组合而成的电极网络,该网络具有完整的电流回路,在土壤导电性能的影响下,电能将渐渐的转化为热能,从而逐渐的升高土壤温度,促使土壤中的水分慢慢的被蒸发成热蒸汽,而一些容易挥发的有机污染物也将随着水分蒸发而从土壤中脱附出来,并渗透到蒸汽流动区域,这样就可以利用多相抽提井来对混合有有机污染物的汽水进行真空抽提、收集和处理,同时极大的提升了该过程的无害化与无污染性。
环保土壤热脱附技术
环保土壤热脱附技术
环保土壤热脱附技术(Thermal Desorption)是一种用于处理
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方法。
这种技术利用高温将有机污染物从土壤中脱附出来,从而使土壤得以净化。
在环保土壤热脱附技术中,土壤样品首先被采样并送至实验室。
然后,土壤样品会被加热至高温,通常在200-400摄氏度之间,并在此温度下保持一段时间,以使有机污染物从土壤中脱附出来。
这些脱附的有机物质通常以气体或液体的形式收集起来,经过处理后,可以将其安全地处置或回收利用。
环保土壤热脱附技术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它能够高效地去除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包括一些难以降解的有害物质。
其次,该技术对土壤本身的破坏相对较小,因为土壤在热处理过程中只需暂时性地受到高温的作用。
此外,热脱附技术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有机污染物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处理需求。
然而,环保土壤热脱附技术也存在一些挑战和局限性。
首先,该技术对设备和能源的需求较高,因此成本较高。
其次,高温处理可能导致土壤中其他化学物质的变化或分解,从而可能引发新的环境问题。
另外,技术操作复杂,处理过程需要经过严格监测和控制,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总的来说,环保土壤热脱附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理土壤污染的方法,尤其适用于有机污染物的处理。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技术效果、成本和环境风险等因素,选择最合适的土壤处理方法。
原位热脱附土壤修复技术案例
原位热脱附土壤修复技术案例
以下是一个原位热脱附土壤修复技术的案例:
原位热脱附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土壤修复技术,主要用于处理有机物污染土壤。
其原理是通过向土壤中通入热蒸汽或热空气,将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加热到足够的温度,使其从土壤中挥发并被热空气捕获。
然后,对热空气进行冷凝和收集,最终将有机污染物从土壤中彻底去除。
以一个油库区为例,该区域存在大量的油类有机物污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修复该区域的土壤,采用了原位热脱附技术。
首先,对污染土壤进行详细的勘察和采样分析,确定了污染的范围和程度。
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了热脱附修复方案,包括加热温度、加热时间、蒸汽流量等参数。
接着,在现场安装了热脱附设备,对污染土壤进行原地加热处理。
处理过程中,通过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土壤中的温度、湿度、污染物浓度等参数,确保处理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该项目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经过原位热脱附处理后,油库区的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得到了有效去除,土壤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
同时,该技术的实施还避免了挖掘和运输等过程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修复后的土壤经过检测达到了国家相关标准,为当地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以上案例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阅读土壤修复技术相关论文或论文集。
《污染土壤修复工程技术规范原位热脱附》编制说明
附件9《污染土壤修复工程技术规范原位热脱附(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污染土壤修复工程技术规范原位热脱附》编制组二○二○年五月项目名称:污染土壤修复工程技术规范原位热脱附项目统一编号:2016-59承担单位: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江苏大地益源环境修复有限公司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编制组主要成员:龙涛,万金忠,黄剑波,梅志华,李书鹏,吕正勇,祝欣,魏丽,孙尧,刘志阳,石佳奇,徐建标准所技术管理负责人:姚芝茂投资处项目管理负责人:岳子明、刘勇华目次1任务来源 (1)2标准制订的必要性 (1)3主要工作过程 (2)4国内外相关标准研究 (2)5同类工程现状调研 (4)6主要技术内容及说明 (10)7标准实施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技术分析 (17)8标准实施建议 (17)1任务来源原位热脱附技术是一项新兴的土壤与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自20世纪70年代起被用于污染地块修复工程。
我国目前对于该项技术还缺乏相关技术标准,对原位热脱附修复工程的组织和实施还缺乏规范要求,难以满足修复企业及管理部门对该项技术应用和管理方面的需求。
为规范原位热脱附修复工程的技术要求,使得修复工程组织实施有据可依,原环境保护部《关于开展2016年度国家环境保护标准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环办科技函〔2016〕633号)下达了《原位热脱附修复工程技术规范》的编制任务,项目编号为2016-59。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江苏大地益源环境修复有限公司、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四个单位共同承担。
2020年4月,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主持召开了该标准征求意见稿技术审查会,依据专家建议将标准名称修改为《污染土壤修复工程技术规范原位热脱附》。
2标准制订的必要性我国土地资源短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用地功能调整,大量污染企业外迁,留下大量农药、化工等高风险工业污染场地急需修复。
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编制说明一、项目背景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石油作为人类最重要的能源之一,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引起各国专家的关注。
石油污染土壤属于危险废物,量大面广,关乎国家环境安全,已被国务院列为《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的重点监管内容。
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既是油田环境保护的世界性瓶颈难题,也是衡量国家污染土壤治理技术水平的标志。
据统计,我国油田石油污染土壤面积超过3亿m2,仅胜利油田采油区的石油污染土壤面积超过5000万m2,且呈增长态势,导致该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下降,对我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目前国际上处置高浓度石油污染土壤的产业化项目中,大多采用回收土壤中部分残余石油成分,剩余残渣采取焚烧、热裂解、生物降解、垫井场等方式进行处置。
处置方法仍然存在产生二次污染或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采用焚烧的方式处理高浓度石油污染土壤的过程中易生成二噁英等污染物,由于高浓度石油污染土壤中的大量水分导致燃烧系统的热值降低。
国内处理方式主要有填埋、浓缩脱水、固化处理、化学除油、催化裂解或建材利用等。
目前,国内对于高浓度石油污染土壤的处理和再利用仍处于实验研究和中试阶段,尚缺乏完善可靠的技术、工艺,缺少典型示范工程。
相比于物理修复、化学修复而言,微生物修复具有成本低、无二次污染、不破坏土壤环境、处理效果好等特点,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国内缺乏关于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的国家和地方标准,仅有行业标准HY/T0286-2020《海洋岸滩石油污染微生物修复指南》是国家自然资源部发部,是目前唯一可借鉴的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指南。
但该标准仅限于石油污染的海岸线的原位修复,市场上急需一种能够指导陆地上出现的石油污染土壤如何采用微生物修复技术开展修复工作,修复后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进行再次利用的统一权威标准。
所以,制定《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势在必行。
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我会前期对这个新兴修复技术进行了较为详实的调研,形成了对这个修技术艺发展轨迹和现状的初步判断。
污染土壤修复工程流程撰写指南(DOC)
污染土壤修复工程流程撰写指南(DOC)简介污染土壤修复工程是保护环境和民生的重要举措,特别是在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土壤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
土壤污染修复工程需要制定详细的方案和流程,以确保修复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介绍污染土壤修复工程的流程撰写指南,主要包括项目准备、方案设计、实施和检测等四个方面。
项目准备1.搜集背景资料在确定污染土壤修复项目之前,需要了解土地利用情况、历史污染情况、周边环境等相关背景资料,以更好地制定修复计划。
2.确定治理目标治理目标是制定治理方案的基础,需要综合考虑环境、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提出合理、可行的治理目标和指标。
3.制定调查方案调查是为制定修复方案提供数据依据,需要在调查方案中明确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方法、内容等,以确保调查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4.招投标根据项目需求,制定招投标文件,明确招标方式、标书要求、评标标准等内容,以确保招标的公开透明性和效果。
方案设计1.土壤分析和评估在确定污染程度及类型后,需要分析土壤污染的范围、程度和类型,评估污染土壤修复工程的可行性和效果。
2.方案设计根据搜集到的背景资料和调查结果,制定修复方案,明确修复的目标、方法、时间、投入、质量等方面的要求和措施。
3.方案审批制定好方案后,需要提交相关部门审批,以确保方案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并满足环境保护、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要求。
实施1.施工前准备在实施工程前,需要开展实地勘察和调查,确定修复方案,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组织合格的施工队伍和使用必要的设备、工具等。
2.实施过程监管在实施修复工程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监管,记录施工现场情况,进行监测和检验,以确保施工质量和修复效果。
3.完成验收修复工程完成后,需要进行验收,对修复效果进行检测和评估,确保治理目标和国家标准的达标率。
检测1.检测要求需对治理后的土壤、水体、大气以及污染物浓度等进行检测,以确认处理的是否达到规定的要求标准。
原位热传导热脱附技术工艺流程
原位热传导热脱附技术工艺流程In-situ thermal conduction desorption (ISTD) is a new and innovative technology that has been developed to address the challenge of removing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from contaminated soil and groundwater. This process involves the use of thermal conduction heating to increase the temperature of the contaminated soil, which in turn causes the VOCs to desorb and migrate to the surface for collection and treatment. 原位热传导热脱附(ISTD)是一种新的创新技术,旨在解决从受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中去除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挑战。
该过程涉及使用热传导加热来提高受污染土壤的温度,从而导致VOCs脱附并迁移到表面进行收集和处理。
One of the key advantages of the ISTD technology is its ability to effectively treat a wide range of VOCs, including chlorinated solvents, petroleum hydrocarbons, and various other organic compounds. This makes it a versatile and flexible solution for addressing contamination issues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settings. ISTD技术的一大优势是其有效处理各种VOCs,包括氯化溶剂、石油烃类和其他有机化合物。
原位燃气热脱附技术
原位燃气热脱附技术
原位燃气热脱附技术是一种利用燃气燃烧产生的热量对土壤进行加热,使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得到热解或蒸馏,从而实现污染物去除的技术。
具体步骤如下:
1. 加热井施工:在目标修复区域内挖掘一定数量的加热井,并将加热设备安装到加热井中。
2. 燃气燃烧:通入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燃料,在加热井内进行燃烧,产生高温气体。
3. 土壤加热:高温气体在加热井内循环流动,通过热传导方式将热量传递给土壤,使土壤温度升高。
4. 污染物去除: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在高温下得到热解或蒸馏,产生的废气通过气相抽提系统抽出地面,进入后续处理系统。
5. 场地监测与评估:对修复过程中的土壤温度、污染物浓度等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评估修复效果。
原位燃气热脱附技术的优点包括处理效果好、适用范围广、处理成本相对较低等。
但该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对土壤湿度、土壤结构等条件要求较高,以及可能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进行充分的技术评估和环境影响评价。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方案编制导则》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方案编制导则》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二零二零年九月目次1 项目背景 (1)1.1 任务来源 (1)1.2 编制单位 (1)2 编制意义 (1)3 编制依据 (3)4 国内外相关工作基础 (4)4.1 美国 (4)4.2 欧洲 (6)4.3 日本 (9)4.4 澳大利亚 (10)4.5 加拿大 (11)4.6 中国 (11)5 地块修复技术 (13)5.1 污染地块主要修复技术分析 (13)5.2 土壤常规修复技术 (15)5.3 地下水常规修复技术 (24)5.4 地块修复技术确定 (30)6 修复工程施工组织 (40)6.1 工程概况 (41)6.2 施工组织部署 (41)6.3 施工平面规划 (41)6.4 施工计划 (42)6.5 修复工程运行维护 (44)6.6 修复过程监测计划 (47)7 修复过程污染防治 (47)7.1 污染问题识别 (47)7.2 污染防治目标确定 (48)7.3 污染防治措施 (49)7.4 环境应急预案编制 (51)7.5 环境监测计划 (52)8 修复工程环境监理 (53)9 修复工程后期管理 (54)10 本标准的实施建议 (54)11 主要参考资料 (55)《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方案编制导则》编制说明1项目背景1.1任务来源《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方案编制导则》是2020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之一,项目类别为一类,是对DB11/T 1280-2015的修订,标准性质为推荐性。
1.2编制单位《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方案编制导则》行业主管部门为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主要起草单位为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2编制意义国家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
近些年来,国家相继发布了污染地块修复相关文件,例如,2014年发布的《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导则》,2016年发布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7年发布的《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2018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和发布《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和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2019年发布《污染地块地下水修复和风险管控技术导则》和修订发布《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术语》、《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建设用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
原位热脱附技术设计方案实例
原位热脱附技术设计方案实例嘿,咱今儿就来唠唠原位热脱附技术设计方案实例这档子事儿!你说这原位热脱附技术啊,就像是一个神奇的魔法棒,能把那些污染的土壤变得干干净净。
咱先说说一个实际的例子吧,就好比有一块地,被各种有害物质给霸占了,那咱就得想办法把这些坏家伙给赶跑呀!在这个设计方案里,第一步就得好好考察这块地的情况,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得先全面了解病情一样。
看看污染的程度有多深,范围有多大,这可不能马虎。
然后呢,根据这些情况来制定专门的加热方案,这加热可不能乱来,得恰到好处,不然可就起不到好效果啦。
就好像煮饺子,火大了饺子会破,火小了饺子煮不熟,这原位热脱附技术的加热也是这个道理。
咱得找到那个最合适的温度和时间,让那些污染物乖乖地从土壤里跑出来。
在实施过程中,还得时刻注意各种参数的变化,就像开车得时刻盯着仪表盘一样。
要是有啥不对劲,得赶紧调整策略,可不能让事情变得糟糕呀。
而且呀,这设备也得选好的,就跟咱挑工具一样,得顺手好用才行。
想想看,如果工具不好使,那不就跟拿钝刀子割肉似的,多费劲呐!还有啊,这整个过程中得做好防护措施,不能让周围的环境也受到影响呀,咱可不能拆了东墙补西墙。
这原位热脱附技术设计方案实例真的是一门大学问呢!咱得用心去琢磨,去实践。
要是能把那些被污染的土地都拯救回来,那可真是太棒啦!这就像是给大地做了一次深度美容,让它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咱再想想,如果没有这样的技术,那些被污染的土地该咋办呢?难道就一直让它们这么脏着吗?那可不行呀!所以说,这原位热脱附技术真的太重要啦!总之呢,原位热脱附技术设计方案实例是个非常值得研究和探索的领域。
咱得不断努力,让这个技术越来越完善,为我们的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咱可不能让子孙后代生活在一个脏兮兮的世界里呀,对吧?让我们一起加油,为了更美好的环境而努力吧!。
环境技术验证在污染土壤修复领域的应用——以原位热脱附-水平井-化学氧化耦合修复技术为例
环境技术验证在污染土壤修复领域的应用——以原位热脱附-水平井-化学氧化耦合修复技术为例环境技术验证在污染土壤修复领域的应用——以原位热脱附-水平井-化学氧化耦合修复技术为例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污染土壤的修复成为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环境技术验证作为一种科学、系统的方法,可以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验证传统修复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以原位热脱附-水平井-化学氧化耦合修复技术为例,探讨环境技术验证在污染土壤修复领域中的应用。
污染土壤修复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深入了解污染源、土壤特性和修复技术。
环境技术验证的作用在于通过小规模试验,验证修复技术的可行性和效果。
原位热脱附-水平井-化学氧化耦合修复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修复技术,通过将热脱附和水平井技术与化学氧化技术耦合,能够高效地去除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
在环境技术验证中,研究人员首先需要在实验室进行小规模试验,以验证原位热脱附-水平井-化学氧化耦合修复技术对不同类型的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实验结果可以为后续的大规模工程提供参考。
随后,研究人员会选择合适的实地试验场地,并针对不同环境条件进行试验。
通过在现场建立水平井和注入适当的热脱附剂和化学氧化剂,可以实现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与修复。
环境技术验证过程中,还需要进行监测和评估工作,以确保修复效果的可靠性。
监测包括对土壤中有机污染物浓度的监测、地下水水质的监测等。
通过监测,可以及时发现修复效果不理想的地方,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评估工作的目的在于评估修复工程的经济性和社会效益,包括成本效益分析、风险评估等。
只有通过严格的监测和评估,才能使修复工程达到预期的效果,并得到实际应用。
原位热脱附-水平井-化学氧化耦合修复技术的应用效果已经在某些实际工程中得到验证。
例如,在某城市的工业污染土壤修复工程中,该技术被成功应用。
通过建设水平井和采用热脱附和化学氧化耦合修复技术,成功去除了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恢复了土壤的生态环境。
污染地块土壤治理与修复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指引【范本模板】
附件1污染地块土壤治理与修复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二〇一六年十二月目录一、适用范围 (5)二、实施方案的编制原则 (5)三、主要内容与技术要求 (6)(一)项目背景 (6)(二)编制依据 (7)(三)治理与修复范围和目标 (8)(四)治理与修复技术比选 (9)(五)治理与修复工程方案 (10)(六)项目管理与组织实施 (14)(七)劳动保护、消防与节能 (14)(八)经费预算 (15)(九)效益分析 (16)(十)项目可行性分析 (16)(十一)附件、附图 (17)附件A (19)附件B (22)附件C (25)污染地块土壤治理与修复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指南一、适用范围本指南规定了污染地块土壤治理与修复项目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和编制技术要求,用于指导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支持的污染地块土壤治理与修复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
地方财政或其他资金支持的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可参照本指南。
二、实施方案的编制原则(一)科学性原则在前期土壤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科学确定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目标,正确选择治理与修复技术路线、工艺流程与参数,合理确定治理与修复周期和成本等。
(二)可行性原则综合考虑治理与修复目标、治理与修复技术处理效果、周期和成本等因素,结合当地条件,合理选择可行有效的治理与修复技术,因地制宜制定污染地块土壤治理与修复实施方案,确保实施方案经济可行、技术可操作.(三)安全性原则确保污染地块土壤治理与修复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施工安全,防止对施工人员、周边人群健康产生危害及对生态环境产生二次污染。
三、主要内容与技术要求污染地块土壤治理与修复项目实施方案主要包括项目背景、编制依据、治理与修复范围和目标、技术比选、工程方案、项目管理与组织实施、劳动保护消防与节能、经费预算、效益分析和项目可行性分析等内容。
(一)项目背景1。
项目所在区概况介绍项目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区域自然、经济社会及环境概况。
热脱附修复工艺设计方案
热脱附修复工艺设计方案1、技术原理热脱附修复技术是通过直接或间接加热,将污染土壤加热至目标污染物的沸点以上,通过控制系统温度和物料停留时间有选择地促使污染物气化挥发,使目标污染物与土壤颗粒分离、去除。
2、热脱附处理参数本场地有机物污染土壤处置工艺主要包括场地平整、污染区域标定、土壤清挖、收集运输、热脱附处理、处置后土壤的堆置与养护、修复后土壤验收等。
热脱附施工示意图如下:间接热脱附工艺示意图修复工程主要设计参数如下表所示。
热脱附处理主要设计参数3、工艺流程热脱附是指将土壤挖掘出来后经过适当的筛分预处理,采用直接或间接方式加热,将有机污染物质加热到足够高的温度(一般为150~540℃),促进污染物解吸至气态中并通过收集装置收集后集中处置。
热脱附技术可以广泛用于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以及农药等的处理,其工艺流程如下图。
热脱附技术工艺流程图4、污染土壤热脱附处理实施4.1、污染土壤预处理(1)土壤的理化性质对热脱附处理过程及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另外考虑到高效低能耗的因素,需在进行热脱附处理之前,对有机污染土壤进行预处理,通过调节土壤水分,控制土壤的颗粒粒径至合适尺寸,增加污染土壤的反应面积及混合程度,从而达到更高的脱附效率。
(2)为了更好地调节土壤的颗粒粒径尺寸,土壤在转运至预处理区(解吸车间)后,挑出土壤中的大石块(D≥2cm),再使用筛分破碎装置对土壤中的较大粒径石块、土壤筛分破碎,防止加热入料口堵塞、保护后续工艺设备的同时,增加土壤加热效果。
(3)筛分破碎后的土壤,在暂存场内堆放,对污染土壤进行摊铺晾晒,污染土晾晒时的堆积厚度为0.2m。
(4)为保证预处理效果,增加土壤透气性,在对土壤进行翻堆时,适当调节含水量,保证预处理后土壤粒径分布平均,含水率降至约20%以下,达到热脱附处理入料要求。
4.2、污染土壤热脱附修复实施1、热脱附设备安装技术措施(1)安装时带班班长根据各安装工序的顺序妥善安排,合理分工,提高工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9《污染土壤修复工程技术规范原位热脱附(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污染土壤修复工程技术规范原位热脱附》编制组二○二○年五月项目名称:污染土壤修复工程技术规范原位热脱附项目统一编号:2016-59承担单位: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江苏大地益源环境修复有限公司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编制组主要成员:龙涛,万金忠,黄剑波,梅志华,李书鹏,吕正勇,祝欣,魏丽,孙尧,刘志阳,石佳奇,徐建标准所技术管理负责人:姚芝茂投资处项目管理负责人:岳子明、刘勇华目次1任务来源 (1)2标准制订的必要性 (1)3主要工作过程 (2)4国内外相关标准研究 (2)5同类工程现状调研 (4)6主要技术内容及说明 (10)7标准实施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技术分析 (17)8标准实施建议 (17)1任务来源原位热脱附技术是一项新兴的土壤与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自20世纪70年代起被用于污染地块修复工程。
我国目前对于该项技术还缺乏相关技术标准,对原位热脱附修复工程的组织和实施还缺乏规范要求,难以满足修复企业及管理部门对该项技术应用和管理方面的需求。
为规范原位热脱附修复工程的技术要求,使得修复工程组织实施有据可依,原环境保护部《关于开展2016年度国家环境保护标准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环办科技函〔2016〕633号)下达了《原位热脱附修复工程技术规范》的编制任务,项目编号为2016-59。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江苏大地益源环境修复有限公司、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四个单位共同承担。
2020年4月,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主持召开了该标准征求意见稿技术审查会,依据专家建议将标准名称修改为《污染土壤修复工程技术规范原位热脱附》。
2标准制订的必要性我国土地资源短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用地功能调整,大量污染企业外迁,留下大量农药、化工等高风险工业污染场地急需修复。
目前我国场地修复市场已经初具规模,但相应的土壤修复及风险管控的相关标准还相对缺乏,难于科学、系统、规范地指导污染土壤的治理修复工作。
2016年,国务院发布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要求健全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第十二条要求,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标准体系建设。
“土十条”第二十三条明确规定:治理与修复工程原则上在原址进行,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污染土壤挖掘、堆存等造成二次污染。
因此,针对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农药类、多环芳烃类有机物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的修复,原位热脱附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事实上,原位热脱附技术(例如电阻加热、热传导、蒸汽注入加热、热空气加热等)在土壤和地下水修复领域的应用发展很快,2013年至今在我国也取得了迅猛发展。
该技术对于存在污染源或非水相液体(Non-aqueous phase liquid,NAPL)的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具有修复更迅速、更彻底的优势,特别适用于污染深度大或存在于建筑物以下,异位开挖施工难度大的污染区域。
自2014年以来,国内土壤修复企业已经从不同国家引进了的数套原位热脱附系统,并在多个污染地块开展了示范工程及修复工程实践。
然而,由于国内尚无原位热脱附相关的技术规范,各修复企业在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过程中存在处理技术不适宜、处理过程不规范、二次污染风险高等问题。
随着原位热脱附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编制原位热脱附修复工程技术规范,将有效指导各修复企业规范施工,防范修复过程的二次污染,对于解决我国土壤和地下水环境污染问题,保障《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法》,推动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3主要工作过程(1)编制组成立2016年4月,原环境保护部下达《原位热脱附修复工程技术规范》的编制任务,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组织相关单位及人员成立标准编制小组,确定参编单位及人员名单。
(2)开题报告起草与论证2016年5月,项目立项,签订任务书。
2016年6月,完成标准的开题报告和标准编制大纲。
2017年1月,完成《原位热脱附修复工程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的初稿。
2017年10月,原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主持召开了本标准的开题论证会议。
(3)征求意见稿起草2018年1月,完成《原位热脱附修复工程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的第一次修订。
2018年4月,完成《原位热脱附修复工程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的第二次修订。
2019年7月,组织国内原位热脱附专家及修复公司代表召开《原位热脱附修复工程技术规范》技术研讨会,全面征集行业内部意见;2019年11月,经多次讨论并征求专家和相关管理者意见,形成征求意见稿初稿。
2019年12月,召开征求意见稿的预审会议,修改形成征求意见稿。
2020年4月,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主持召开了该标准征求意见稿技术审查会,与会专家一致同意该标准通过技术审查,并建议将标准名称修改为《污染土壤修复工程技术规范-原位热脱附》。
编制组依据技术审查会专家意见,修改形成征求意见稿并提交公开征求意见。
4国内外相关标准研究4.1编制依据国内现有污染场地管理法律法规框架:(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起实施)(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2019年1月1日起实施)(3)《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6〕31号)(4)《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原环境保护部,2016年)(5)《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HJ25.1-2019)(6)《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HJ25.2-2019)(7)《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25.3-2019)(8)《建设用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HJ25.4-2019)(9)《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HJ25.5-2018)(10)《污染地块地下水修复和风险管控技术导则》(HJ25.6-2019)(11)《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12)《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目录(第一批)》,2014年4.2国内外相关技术标准、技术政策、指南制订情况分析(1)原位热脱附设计规范(美国陆军工程兵部队)--Design:In Situ Thermal Remediation(US Army Corps of Engineers)此规范是针对美国军方于2014年编制的,用于处置涉及有毒有害辐射性物质时的原位热脱附技术设计参考文件。
报告从技术原理介绍、场地特性分析、可实施性分析、小试方案,到项目具体设计、花费及竣工条件都给出了参考方法。
规范文件内并没有指明哪些污染物或者场地适合应用原位热脱附技术,但通过场地特性分析及小试方案的指导,可协助确定具体方案的设计及实施。
(2)原位热处理经验总结(美国环保局)--Engineering Paper:In Situ Thermal Treatment Technologies:Lessons Learned(United States Office of L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USEPA)美国环保局对其过去10年管理过的原位热脱附项目进行了总结,从热传导(TCH)、电加热(ERH)及蒸汽注入(SEE)等多种原位热脱附角度对技术应用过程中技术适用性、目标处理区区分、技术选择、项目设计、运行、监控及验收提出了经验总结,进而对未来的原位热脱附项目进行指导。
(3)原位热处理修复重污染区土壤和地下水技术导则(土壤、地下水和场地恢复创新中心,德国莱比锡)--Guidelines:In situ thermal treatment(ISTT)for source zone remediation of soil and groundwater(Centre of Competence for Soil,Groundwaterand Site Revitalisation–TASK,Leipzig)此规范是德国TASK组织于2013年编制的,涉及的技术主要包括蒸汽-空气注入(TUBA)、加热井(THERIS)和射频能力加热技术(RF)。
报告从技术原理和三种技术应用及局限等方面进行介绍分析。
(4)热脱附修复技术健康安全规范(美国劳工部职业安全和健康署OSHA)--Remediation technology health and hazards:thermal desorption.(US Department of Labor)美国劳工部职业安全和健康署(OSHA)对包括原位和异位在内的多种热脱附技术现场可能存在的健康安全风险进行了分步骤分项的分析和罗列,内容包括处理过程中接触到的化合物、目标污染物、灰尘、热灼伤、电击、机械伤害、火灾、噪声等,并相对应的提出了避免办法及相关OSHA规范要求,为热脱附项目实施过程中现场人员安全提供保障。
(5)国内相关规范分析及发展现状目前欧美国家已将土壤热脱附技术工程化,广泛应用于处理挥发性、半挥发性有机物和汞污染土壤、污泥等场地的修复。
而我国热脱附修复污染场地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规范仍处于编制阶段。
在技术应用方面,目前主要问题包括:1.主要设备均依赖进口,相关设备投资成本过高、运行费用昂贵等问题尚未得到很好解决;2.由于对不同质地土壤,不同污染物的认识不够,导致其他二次污染物的产生;3.高粘土含量或湿度会增加处理费用,且高腐蚀性的进料会损坏处理单元;4.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的实施过程当中会产生噪音和扬尘、粉尘污染等环境影响,成为一个新的污染源。
上述问题需要国内产学研团队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团结协作以共同解决。
发展不同污染类型土壤的前处理和脱附废气处理等技术,优化工艺并研发相关的自动化成套设备正是共同努力的方向。
5同类工程现状调研5.1概述重非水相液体(DNAPL)污染源处理是目前面临的最重要的修复挑战之一。
因此,近年来原位修复技术的在DNAPL场地的研发和应用一直在增加。
包括气相抽提、化学氧化、表面活性剂淋洗、生物降解等方法已经得到了开发和应用,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
从这些场地最近的数据来看,即使采用了最新的上述修复技术,要完全去除DNAPL也是不太可能的。
热脱附技术和其竞争技术(表面活性剂淋洗,化学氧化和原位曝气)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特别是,热脱附技术的修复效果几乎不受DNAPL污染源的地质分层和传质阻力的影响。
原位热脱附修复土壤和地下水技术(例如,电阻加热,热传导加热,蒸汽加热等)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应用。
这些技术提供了更快速和更彻底的处理非水相液体(NAPL)污染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