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气体交换与呼吸说课讲解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说课稿课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 人体呼吸过程中气体交换的原理 ,以及其在日常生活和运动中的 实际应用。
教学目标
01
02
03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发生在肺内 的气体交换过程,掌握呼 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 析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 运动后呼吸急促、高原反 应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 趣,树立科学的生活观念 ,关注自身健康。
02
CATALOGUE
肺的结构与功能
肺的解剖结构
肺的组成
肺主要由肺实质和肺间质组成, 肺实质包括肺泡和支气管,肺间 质包括结缔组织、血管、神经等
。
肺的位置
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覆盖于 心之上。
肺的形态
肺呈圆锥形,分为左肺和右肺,左 肺呈斜裂,分为上、下两个肺叶; 右肺呈水平裂,分为上、中、下三 个肺叶。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促进他们之间的交 流与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对不同观点进行批判性 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06
CATALOGUE
课程总结与展望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回顾
课程目标
介绍肺内气体交换的基本原理 、过程和影响因素,帮助学生 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工作机制
肺的功能
01
02
03
04Leabharlann 气体交换肺是人体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 ,通过呼吸作用,将氧气吸入 体内,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维持酸碱平衡
肺通过调节呼吸,排出二氧化 碳,调节血液酸碱平衡。
免疫功能
肺内有大量的免疫细胞,能够 抵御外来病原体的入侵,维持
2024年初中生物说课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2024/2/29
28
说课总结
本次说课成功阐述了肺内气体交换的基本概念和过程,通过生动的讲解 和实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实验演示和互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加深了对气体交换过程的理 解,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2024/2/29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呼吸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环保意 识。
2024/2/29
较薄的呼吸膜有利于气体分子的 快速扩散,从而提高气体交换效
率。
在肺部,肺泡壁非常薄,仅由几 层细胞构成,有利于气体的快速
通过。
25
通气/血流比值
通气/血流比值是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 与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
如果通气/血流比值失衡,可能导致氧 气和二氧化碳在肺部的不完全交换, 影响身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
29
对未来教学的展望
01
进一步完善说课内容, 增加更多实例和案例分 析,使教学更加生动有 趣。
2024/2/29
02
加强实验教学环节,提 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 究精神。
03
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如 多媒体、网络等,丰富 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 果。
30
04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 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 的学习需求。
呼吸频率与深度
呼吸频率指每分钟呼吸的次数,呼吸深度指每次呼吸时气体交换的量。正常情况下,呼吸 频率和深度保持相对稳定。
16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肺泡结构
肺泡是肺的基本结构单位,由单 层上皮细胞构成,具有较大的表 面积和丰富的毛细血管网。
气体交换原理
肺泡内的氧气通过单层上皮细胞 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 液中的二氧化碳通过相同的路径 进入肺泡。这种气体交换遵循扩 散原理,即气体分子从高浓度区 域向低浓度区域扩散。
呼吸系统与气体交换教学教案
05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旧课,引出新课内容 展示教学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
讲授新课
引入新课:通过提 问或情境创设,引 导学生思考呼吸系 统与气体交换的关 系。
讲授呼吸系统的组 成:详细介绍鼻腔、 喉、气管、支气管 和肺等器官的结构 和功能。
讲授气体交换的原 理:通过图示或动 画展示气体交换的 过程,解释氧气和 二氧化碳在体内的 交换方式。
呼吸系统与气体交 换教学教案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
目录
添加目录项标题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与改进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与反馈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呼吸系统的主要结构和功能 理解气体交换的原理和过程 了解呼吸系统与气体交换相关的疾病及其防治方法 掌握呼吸系统与气体交换相关的实验技能和操作方法
07
教学反思与改进
教学内容的反思与改进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教学目标和 要求
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内容是否能够被学生理解 和掌握
教学内容是否与实际生活和工 作经验相关联
教学方法的反思与改进
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评估教学方法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是否有助于 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讨论法
添加标题
讨论主题:呼吸系统与气体交换的原理和意义
添加标题
讨论目的:通过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呼吸系统与气体交换的原理,提高学生对人体 生理学的兴趣和认识
添加标题
讨论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引导学生进 行深入思考和交流
添加标题
初中生物气体交换教案
初中生物气体交换教案教学目标:
1. 了解气体交换的意义和方式;
2. 理解呼吸过程中的气体交换过程;
3. 掌握气体交换的相关知识。
教学内容:
1. 气体交换的定义和意义;
2. 氧气在肺泡中的交换;
3. 二氧化碳在组织中的交换;
4. 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气体交换的过程和方式;
难点:氧气在肺泡中的交换过程。
教学准备:
1. 精心准备教学资料,包括相关图片和实验器材;
2. 熟悉气体交换的相关知识,做好备课工作。
教学步骤:
一、引入活动(5分钟)
1. 引入气体交换的概念和意义;
2. 导入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二、讲解气体交换的过程(15分钟)
1. 讲解氧气在肺泡中的交换过程;
2. 展示相关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体验。
三、讨论二氧化碳在组织中的交换(10分钟)
1. 讲解二氧化碳在组织中的交换;
2. 带领学生进行讨论,加深理解。
四、巩固和拓展(10分钟)
1. 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围绕气体交换进行讨论;
2. 展示相关视频,加深学生对气体交换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 小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 提醒学生进行课后复习。
教学反思:
1. 本节课重点突出,学生对气体交换的理解有所加深;
2. 可以增加更多的实验和案例,让学生更加生动地理解气体交换的过程。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说课稿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说课稿各位老师好:一、教材分析本章的上一章是《人体的营养》,人体组织细胞获取营养后,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氧化一部分有机物放出能量来满足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需要。
本章是人体的细胞通过怎样的结构和过程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
教材在第一节介绍了外界空气经过呼吸道的处理进入肺,本节就接着介绍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本节的“想一想,议一议”列出吸入气体(既大气)和呼出气体中各成分的含量,学生通过对数据的对比分析,可得出在呼吸的过程中,肺内发生了气体的交换。
结合七年级上册学习过的“细胞的生活”和“呼吸作用”的内容,学生能判断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的来源,而吸进去的氧气又去了哪里。
本节课的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包括两个部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这两个部分是有内在关联的统一的整体。
关于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教材先介绍了肺的主要结构和功能,然后,让学生用手按压胸部两侧,感觉呼吸时胸廓的变化,接下来介绍膈肌的变化还与胸廓的容积变化有关。
对于这部分内容,学生并不难理解。
不过,学生对于到底是由于胸廓的扩大导致吸气,还是吸气导致胸廓的容积扩大,并不一定能说清楚。
因此,教材安排了一个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模拟活动,理解其中的因果关系。
胸廓的容积扩大为什么会导致气体进入?学生在七年级下还没有接触这方面的物理知识,因此很难理解。
教材在阐述这一问题时,较实验版教材进行了很多精简,不再深入探讨其物理学原理,教师也不需要在这里展开。
关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教材先结合“想一想,议一议”活动的内容,引导学生分析气体成分的变化是怎样发生的。
要说明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怎么发生的,首先要介绍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
教材在这里用图文结合的方式,通过呈现肺泡与毛细血管结合的结构,介绍了气体交换是如何进行的。
肺泡中的氧进入了血液,那么,这些氧怎样运输到全身各处?教材在本节并未解释这一问题,而是在旁栏用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进而为下一章的学习埋下伏笔。
初中生物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说课课件【PPT】
实验现象
吸气:肋间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 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外 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
呼气:肋间肌、膈肌舒张→肋骨向下向内移动,膈肌顶部上 升→胸廓 胸腔容积缩小→肺收缩→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 压→肺内气体排出肺
实验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
一 、关于合适的瓶子的选取,最开始采用小瓶子虽然比较好操作, 但是和气球的大小不相适应,无法直观地观察气球的缩胀,所以进行 二次改造。
一:实验材料 Y形管:模拟支气管
气球:模拟肺
塑料瓶:模拟胸廓
小塑料瓶+塑胶手套: 模拟膈肌运动状况
模拟人体呼吸视频
模拟人体呼吸操作视频.mp4
吸气
肋间肌、膈肌收缩→ 肋骨向上向外移动、 膈肌顶部下降→胸廓 扩大、胸腔容积增大 →肺扩张→肺内气压 小于外界大气压→外 界气体进入
呼气
肋间肌、膈肌舒张 →肋骨向下向内移 动,膈肌顶部上升 →胸廓 胸腔容积缩 小→肺收缩→肺内 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肺内气体排出肺
二:膈肌的材质的选取,最开始采用的是气球,但是气球受到拉 力容易脱落,所以最后采用的是一次性橡胶手套,用其拇指来进行固 定。
三:如果支气管也用吸管的话,那吸管与吸管之间如何固定住, 因此我们想到了上面用吸管,下面用Y形试管,然后在其外面用双面 胶粘贴好。
四:里面的瓶子和外面的瓶子如何把它们固定在一起呢?刚开 始我们想尝试用火来烧让它们融在一起,发现两个瓶子的底部 凹凸不一致,后来我们经过讨论之后采用了打孔穿橡皮筋的方 式,在瓶子里面打个结,两个瓶子就结合在一起了。
模拟胸部呼吸 运动的实验
教师:x'x'x'xxxxx 单位:x'x'x
呼吸作用与气体交换教学教案
测验与考试:定期 进行测验和考试, 检测学生的学习成 果
家长反馈:与家长 沟通,了解学生在 家中的学习情况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反 应和互动情况
讨论与反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作业和测验:布置作业和测验,了 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评价量表:制定评价量表,对学生 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和反馈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探究呼吸作用与气体交换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案例总结:对案例进行总结,归纳出呼吸作用与气体交换的规律和特点。
案例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呼吸作用与气体交换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 能力。
复习旧课: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知识点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与新课相关的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换的原理及其应用。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测验,检 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
况。
呼吸作用与气体交换的概念和 意义
呼吸作用与气体交换的原理和 过程
呼吸作用与气体交换的教学目 标和内容
呼吸作用与气体交换的教学方 法和手段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布置拓展阅读,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呼吸作用与气体交换的相关知识 提醒学生注意课后复习和总结
讨论法:通过小 组讨论,引导学 生主动探究呼吸 作用与气体交换 的原理。
实验法:通过实 验操作,让学生 亲身体验呼吸作 用与气体交换的 过程。
案例分析法:通 过分析实际案例, 帮助学生深入理 解呼吸作用与气 体交换的应用。
讲解法:通过教 师讲解,系统介 绍呼吸作用与气 体交换的基本概 念和原理。
气体交换PPT
测定肺活量
【实验结论】肺活量是人体 呼吸功能的重 要指标,肺活 量的大小可用来说明一个人 肺部的换气能力,也能反映 呼吸器官的最大工作能力。
在测定肺活量时,先要用酒精棉 球消毒肺活量计的吹气口,在做 一次人尽力深吸气后,立即由吹 气口向筒内做最大限度地呼气, 连续测量3次, 取最大一次的数 值作为肺活量的数值。
人体的呼吸
气体交换及运动对呼吸的影响
不要讲刻薄挖苦的话,不要说下流肮脏的话;粗俗 无赖的世俗习气,一定要彻底戒掉。如果自己还没 有把事情弄清楚,不要随便乱说;如果听到的事情 没有根据可言,也不要随便乱传。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1、呼吸系统
肺: 是人体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2、胸廓由脊柱、肋骨、胸骨组成。
呼气时,用夹子夹紧A试管橡皮管, 呼出的气体进入了B试 管, B试管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呼出气体的成分是二氧 化碳。 2. 分析实验结果,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的成分含量发 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人体吸入气体中 含氧气较多,呼出气体中含二氧化碳较多。
这是因为人体细胞在有氧的条件下,利用氧把有机物彻 底氧化分解,放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
气体的交换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是指肺泡内的气体与肺泡外毛细血管内 血液之之间的气体交换。通过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血液中氧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是指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通过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组织细胞含氧量增加,二氧化碳 含量减少。
人体内气体交换和运输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肺活量值高于一般人。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呼吸肌的力量,有利于肺组织 的生长发育和肺的扩张。另外,进行体育锻炼时,经常性 的深呼吸运动,也可促进肺活量的增长
人体内气体交换说课教案中学生物教学设计教案
人体内气体交换说课教案中学生物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2)掌握人体内气体交换的原理及过程;(3)了解呼吸道和肺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模型、图片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运用气体交换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3)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1)呼吸道的组成及功能;(2)肺的结构与功能。
2. 人体内气体交换原理(1)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2)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3)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2)人体内气体交换的原理及过程。
2. 教学难点:(1)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机制;(2)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过程。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教学PPT;(2)气体交换模型或图片;(3)实验器材(如呼吸机、肺功能仪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2)准备小组讨论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关注呼吸现象;(2)提问:你们知道人体是如何进行气体交换的吗?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3. 课堂讲解(1)讲解呼吸道、肺的结构与功能;(2)阐述人体内气体交换的原理及过程。
4. 实验操作(1)分组进行气体交换实验;(2)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3)教师指导并解答学生疑问。
5. 小组讨论(1)引导学生针对实验结果,分析气体交换机制;(2)讨论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过程;6.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强调气体交换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1)绘制人体内气体交换流程图;(2)写一篇关于气体交换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短文。
8. 课后反思(2)学生反馈学习收获。
《气体交换与呼吸》PPT课件
• ⒊肺活量(vital capacity) • 肺活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
呼吸运动的调节
• 呼吸由骨骼肌的运动产生,受躯体神经支 配。
• 调节呼吸的神经机制: • a、随意控制:控制系统位于大脑皮质,通
• 少数鱼类(肺鱼、总 鳍鱼):鳔特化成肺;
• 两栖类:肺内平或多 褶,皮肤辅助呼吸;
• 爬行类:肺多间隔, 扩大气体交换面积;
• 鸟类及哺乳类:肺高 度发展
二、人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高等动物呼吸(respiration)
包括两部分:内呼吸和外 呼吸 内呼吸:能源物质在细胞 内氧化的过程,消耗氧产 生高能键、CO2和水。
肺泡是肺实现气体交换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肺间质由血管、淋巴管、淋巴结、神经和 结缔组织组成,表面包有脏胸膜。
上 叶
下 中叶 叶
上 叶
下 叶
细支气管 终末细支气管
肺泡
• 1、呼吸过程: • 外呼吸(肺呼吸) • 气体运输
• 内呼吸(细胞呼 吸)
气体在肺泡中与组织中的交换
• 大气氧气 肺泡 肺泡毛细血管 肺毛细血管
(1)鼻腔 是呼吸器官,也是嗅觉器官。 过滤空气中的灰尘、粉末等小颗粒,增加吸
入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2)气管和支气管
均由半月形的透明软骨环组成支架。其粘膜 细胞的纤毛波浪式推动粘液层向上运动,将粘 附的尘埃推向咽喉,经咳嗽排出。
呼吸系统
上呼吸道 :鼻、咽、喉 呼吸道
下呼吸道 :气管和各级支气管 组 成
肺泡 肺 肺内各级支气管
说课《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 并提示学生:肺泡内:氧气浓度(高)血液:氧气浓度(低) • 肺泡内:二氧化碳浓度(低)血液:二氧化碳浓度(高) PPT展示数据,
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 “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 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能力方面 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六、说教学过程:在这节
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
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
性、主动性。
首先用(3—5分钟)导入新课。主要通过由上节课学过的知识和教
材开头的情景设置来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体呼吸运动,
包括吸气过程和呼吸过程,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状态有关, 谁能说说:在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下人体怎么吸气怎么呼气的? 问: 人体通过肋间肌和膈肌的收缩和舒张进行呼吸,
因为只有掌握了气体交换的原理,才能理解和掌握肺泡内、组织里的气体
交换的具体过程。 教学难点是:肺泡内、组织内的气体交换过程。难点 的依据:是因为气体交换过程较抽象;它需要具备一定的物理化学知识作 为理解的基础,学生对于这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 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节内容在人体的能量供给中具有
呼吸气体交换课件
反映肺泡氧分压与动脉血氧分压之间的差距,用于评估肺换气功能。
呼吸频率(RR)和潮气量(VT)
评估呼吸的速率和每次呼吸的气体交换量,以了解通气效率。
06 呼吸气体交换的日常保健 与预防措施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通风换气
定期开窗通风,使室内空气与室 外新鲜空气进行交换,减少室内 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保持空 气清新。
位于肋骨之间,收缩时使肋骨上抬 ,扩大胸腔容积,帮助吸气。
腹肌
在呼气时收缩,帮助将二氧化碳从 肺部排出。
03 气体交换过程
氧气进入肺部
氧气吸入
通过呼吸道吸入的空气中,氧气 占据一定比例,是维持生命活动
所必需的。
肺泡扩散
氧气从肺泡表面通过肺泡壁和毛 细血管壁扩散进入血液,与血红 蛋白结合,被输送到全身各组织
呼吸气体交换的重要性
01
02
03
维持生命活动
呼吸气体交换是维持生命 活动的必要过程,通过吸 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 为身体提供能量。
调节酸碱平衡
正确的呼吸气体交换有助 于维持酸碱平衡,防止酸 中毒或碱中毒。
呼吸系统健康
正常的呼吸气体交换是呼 吸系统健康的表现,反之 则可能出现各种呼吸疾病 。
呼吸气体交换的基本原理
戒烟
吸烟是导致呼吸道疾病和损伤的主要因素之一,戒烟可以有效减少对呼吸系统 的损害,改善呼吸气体交换。
避免二手烟
避免接触二手烟,尽量远离吸烟环境,减少对他人烟雾的暴露,保护呼吸系统 的健康。
预防呼吸道感染
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室内清洁,勤洗手,避免与感染源接触,降低呼吸道感 染的风险。
增强免疫力
合理饮食,均衡营养,保持充足睡眠,增强身体免疫力,提 高抵抗呼吸道感染的能力。
初中生物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说课课件
四、授课类型及课时按排:多媒体演示课;
1课时。 五、教法和学法:
教法:1、情境教学法;2、任务型教学中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3、突出学生个体,尊重学生差 异;4、采用组间互助、组内互助、教师适时精讲点拨等方式教学;5、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 发展
学法:任务性学习,小组合作性学习,实验探究学习。
3.教学过程中注重环节与环节之间的有机联系,精心设计,努力做到使两个知识点间过渡的自然合理, 做到环环相扣,步步为营,以帮助学生对本节的知识点形成一个统一的整 体,进而形成一个比较全 面的框架。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 自主学习
1、呼吸系统的组成器官有哪些?各有什么功能? 2、肺有哪些结构特点适于气体交换?
二、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呼吸运动
吸气动作 呼气动作
呼吸运动
吸气
有什么关系呼?气
胸廓的变化 主要与哪些结构有关?
胸骨 肋骨 肋间肌
脊柱
呼气 吸气时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增大
吸气
呼气
吸气
吸气时胸廓的上下径增大
呼吸肌 胸廓
吸气运动
肋间肌收缩
膈肌收缩
前后径、左右径加大 上下径加大
扩大
肺
扩张
肺的容积
增大
题的能力及科学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 1.树立人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 2.养成与他人合作的习惯和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精神。
二、学习内容和重难点
(一)教学内容 本节包括三部分内容:“呼吸系统的组成”、“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人体内的气体交
换”。是与人体新陈代谢直接有关的知识。主要是围绕人是通过什么来完成人体的呼吸、人过程是如何实现的等知识。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运动;;人体内的气 体交换。 难点:呼吸运动;能应用呼吸运动和气体交换的原理,解释有关生理现象;
呼吸气体交换培训课件
一、人的呼吸系统的结构
呼吸道为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包括: 上呼吸道:鼻、咽、喉 下呼吸道:气管、支气管 、肺
呼吸气体交换
6
上呼吸道 下呼吸道
呼吸气体交换
7
1、鼻
功能: 温暖冷空气 鼻腔上皮细胞能分泌粘液,使空气变湿润,同时
粘裹灰尘 鼻毛能阻挡灰尘 鼻顶部的上皮具嗅觉 —— 鼻的原初功能
• 2、咽 鼻腔中以内鼻孔与咽相通
症状:肺部纤维化,肺容积减小
呼吸气体交换
22
呼吸气体交换
8
• 3、喉
与咽相通,是一个围以软骨的气室,喉中有一对声带— —气体通过时,改变声带的张力,就可发出不同的声音
• 4、气管
与喉相通,长 10~12 cm,直径约 2cm,气管壁上有“C 型”软骨:
可使气管保持畅通,不会因吸气而变瘪
“C”开口于背面,这样不会压迫食道
气管的上皮为单层立方纤毛上皮:能分泌粘液,粘裹灰尘;
基本概念:
呼吸(respiration)—— 生物体摄入 O2,排出 CO2 的过程
特点:
在湿润的膜表面进行气体交换 —— 由于细胞总 是浴于液体的介质(组织液)中,O2 和 CO2 都是溶 解在介质中,然后通过扩散作用通过细胞膜
呼吸气体交换
1பைடு நூலகம்
• 一、水生动物的气体交换
许多水生动物利用鳃进行呼吸,鳃是皮肤向外延伸成的
• 人体对高山的适应:
呼吸频率增加; 心搏率和心输出量增加; 红细胞与 血红蛋白量增加
• 世居高原的民族:
心脏大、心搏率低,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多
• 移居高原的低地人:
易疲倦,不育率高,婴儿死亡率高
呼吸气体交换
20
§7·3 危害身体健康的呼吸系统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artery动脉
V/Q比值↑>0.84 肺血管栓塞 通气过度,血流不足 —肺泡无效腔增大
3、组织换气
(三)气体在血液中 的运输
1、气体在血液中的存在形式
O2 、CO2
物理溶解:量少 化学结合:量多
气体→溶解→化学结合→溶解
2、氧的运输
物理溶解:1.5% 化学结合:98.5%,与血红蛋白(Hb)结 合
氧离曲线右移 反之,氧离曲线左移
其它: CO, Fe2+
波尔效应:
当血中pH↓或PCO2↑时, Hb对O2的亲和力↓; 当血中pH↑或PCO2↓时, Hb对O2的亲和力↑; 酸度对Hb与O2亲和力的这种影响称为波尔效应
3、二氧化碳的运输
(1) 运输形式
物理溶解: 5% 化学结合: 95%
碳酸氢盐(88%) 氨基甲酰血红蛋白(7%)
在组织
碳酸酐酶
+
K+
+
Na+
在肺
碳酸酐酶
(2) CO2 解离曲线
血中CO2 含量与 Pco2关系的曲线
何尔登效应 Hb与O2结合可促使
C. 1分子 Hb 结合4分子 O2 1g Hb —— 1.34~1.39 ml O2
(3) 氧解离曲线
A. 定义
表示PO2与Hb氧 饱合度关系的曲线
B.特点:呈S
形
(4)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 Hb与O2的亲和力
pH↓ Pco2↑ 温度↑ 2,3-二磷酸甘油酸↑
Hb与O2的亲和力↓ ( P50↑)
吸气:肺内压<大气压 呼气:肺内压>大气压 吸气、呼气末:肺内压=大气压
压2 力
0
吸气
( mmHg )
-2
吸气
呼气 呼气
2、肺通气的阻力
分为:
弹性阻力:肺、胸廓(70%) 非弹性阻力:气道、惯性、粘滞(30%)
胸廓的弹性阻力和顺应性
无
向外
向内
吸气的动力吸气的阻力 Nhomakorabea3、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1) 肺容积
A. 潮气量( TV )
每次呼吸时吸入或 呼出的气量 500 ml
B. 补吸气量( IRV )
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吸气 所能吸入的气量
1500~2000 ml
C. 补呼气量( ERV ) 平静呼气末,再尽 力呼气所能呼出的 气量,900~1200 ml
D. 残气量( RV )
最大呼气末尚存留于肺内不能再呼 出的气量,1000~1500 ml
( 500-150 )×12 =350 ×12 =4200 ml
不同呼吸频率、潮气量对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的影响
呼吸形式
(ml/min)
平静呼吸 深慢呼吸 浅快呼吸
呼吸频率 潮气量 肺通气量 肺泡通气量
(次/min) (ml)
(ml/min)
16
500
8000
5600
8
1000
8000
6800
32 250 8000
肺所能容纳的最大气量=肺活量+残气量 男性: 5000 ml 女性: 3500 ml
(3) 肺通气量
单位时间内吸入或呼出肺的气体总量
A. 每分通气量
每分钟进或出肺的气体总量 =潮气量×呼吸频率
( 6~9L /min)
最大通气量
尽力作深快呼吸时,每分钟吸入 或呼出的最大气量 ( 70~120L/min)
(2) 肺容量
A. 深吸气量(IC)=潮气量+补吸气量。 *衡量最大通气潜力的指标
B.功能残气量(FRC)=残气量+补呼气量
2500ml
C.肺活量(VC):
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 =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
男性:3500ml 女性:2500ml
*评价肺静态通气功能 较好的指标
D. 肺总量(TLC)
原动力:
呼吸肌的收缩舒张所引起的呼吸运动
A. 呼吸运动
呼吸肌收缩舒张引起的胸廓 扩大和缩小。
吸气运动
呼气运动
a. 呼吸肌
斜角肌 胸锁乳突肌
肋间外肌 膈肌
吸气肌
肋间内肌
呼气肌 腹部 肌群
b. 呼吸过程
① 平静呼吸
吸气运动 主动
呼气运动 被动
② 用力呼吸
吸气和呼气 都是主动的
B. 肺内压、肺泡内的压力
结缔组织
說話
休息
人呼吸系統及肺泡放大图
肺泡数量多
增大气体 交换面积
肺泡壁薄
便于气 体通过
二、呼吸过程
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 呼吸。通过呼吸,机体从大气中摄取新陈代 谢所需要的O2,排出所产生的CO2。因此, 呼吸是维持机体新陈代谢和其它功能活动所 必需的基本生理过程之一,一旦呼吸停止, 生命也将终止。在高等动物,呼吸过程由三 个相互衔接并且同时进行的环节来完成,即:
第9章-气体交换与呼吸
呼吸:
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外呼吸
气体在血液 中的运输
内呼吸
第一节 呼吸系统的结 构与功能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 呼吸道 吸 气体出入的通道 系 统
肺
气体交换的场所
鼻 咽 喉 气管 支气管
(暫停呼吸)
吞咽时:软颚向后延伸→鼻、咽之通道封闭 喉上升→会厌软骨盖在喉上
3200
适当的深而慢的呼吸可提高肺通气功能
(二)
肺换气与 组织换气
1、气体扩散的动力:
气体的分压差
2、肺换气
(1)肺换气过程
(2)影响肺换气的因素
A. 呼吸膜的厚度 ( 肺泡―Cap膜 ) 六层结构
B. 呼吸膜的面积
C. 通气/血流比值(V/Q)
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 肺血流量的比值
V/Q = 4.2/5 = 0.84
通气贮量百分比= 最大通气量 - 每分平静通气量
最大通气量
×100% ≥93%
B. 肺泡通气量:
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 =(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生理无效腔
解剖无效腔 (150 ml)
肺泡无效腔 (0ml)
潮气量为500ml, 无效腔气量为150ml, 呼吸 频率为12次/min, 则肺泡通气量为:
(1) Hb 分子结构
珠蛋白:一个 血红素:四个
(2) Hb 与 O2结合的特征
A. 快速、可逆,不需酶,受 PO2影响
Hb + O2 (去氧Hb)
PO2↑( 肺 )
PO2↓( 组织 )
HbO2 ( 氧合Hb )
去氧Hb≥5g/100ml,皮肤浅蓝色→发绀 CO中毒:樱桃红色
B. 是氧合( Fe2+ ),不是氧化
呼吸过程的三个环节:
肺通气 ⒈外呼吸
肺换气 ⒉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⒊内呼吸(组织换气)
(一)肺通气
肺通气:
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实现肺通气的器官:
呼吸道、肺泡和胸廓
终末细支气管
肺泡管 肺泡
肺泡囊
呼吸性细支气管
1、肺通气原理
(1) 肺通气的动力
气体 P1
吸气 呼气
气体 P2
直接动力:肺与外界大气之间的压力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