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如此设计教学情境同样精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此设计教学情境同

样精彩

如此设计教学情境同样精彩

【摘要】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直观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逻辑思维还不完善。设计有效情境,能让学生从感受、体验形象开始,而学生在感受、体验的同时,语言及思维也必然随之发展。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应利用丰富的语言、利用想象联想、利用图片插图、利用动手操作、利用多媒体、利用课堂表演、利用文本创设有效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精彩课堂的目的。

【关键词】情境,学生,情感,体验

儿童的学习动机更多地是由感情驱使的。儿童的情感很容易被激发,学习一旦有情感参与,他们的体验会更生动、更丰富、更深刻。由于儿童的生活经验有限,对文本中的一些情境无法体会到。因此,利用入情入境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习动机与情境之间良性的互动,可诱发学生

设有效的情境,引导学生热情地去感受、去体验。通过创设有效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李吉林在情境教学法中指出:“情境教学由于本身具有的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特点,巧妙地把儿童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平衡,协同大脑两半球的相互作用。”[1]因此,教师要努力优化教学情境,引导儿童从感受美的乐趣中感知教材。《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在阅读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由“感”及“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间需要教师的指导、示范、点拨。心理学认为:“儿童的思维处于表象思维的阶段,思维活动主要是运用表象来进行的,以后才逐渐向抽象的逻辑阶段过渡、发展。”[2]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直观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逻辑思维还不完善。设计有效情境,能让学生从感受、体验形象开始,而学生在感受、体验的同时,语言及思维也必然随之发展。由于学生的情感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容易受事物的支配,所以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计有关的课文情境,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体验。

一、利用丰富的语言

语言积累是人们对过去知识经验的储存,语言积累是体验的先决条件。读者的知识背景是阅读体验的重要因素,新知识的感悟和吸收,是建立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这意味着阅读体验的深度与广度更取决于读者知识积淀的丰厚程度。教师应该用真挚的语言和恰如其分的表情动作,去激起他们的体验,从而使深刻的道理渗透到学生的心田。“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小学生尤其如此。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情绪和情感具有情境性,在特定的情境中,可以培养特定的情感。”[3]

我在上《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第一部分“等灵车”的学习时,我先要求学生深情朗读“等灵车”部分,并找出能说明人多的句子,学生很快就完成了任务,但对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不太深入体会。于是我让学生品味“挤满”“望不见头”“望不见尾”的词语,并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当时的场面,体会人之多,队伍之长。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尝试把句子读好,接着我请了一位学生朗读,他已基本能带着对周总理的深切的缅怀之情去读,读后我让学生互读,再范读,自由读,最后

全班读,学生的激情又再次攀上了高峰。可见,语言能创设情境,激起共鸣,使学生入情地参与到体验之中。

小学语文课文,大多是对生活情境的描述,语言生动形象,惟妙惟肖,教师可唤起学生回忆,以学生已有过的生活情境、事理感受、阅读积累叩击学生真切的体验。如我在教学《假如》这课时,因为《假如》是一首儿童诗,借助“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和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诗虽然简单,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儿童一颗纯真的心,是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的好文章。它从儿童视角展开,有深厚的情感积淀,有强烈的感染力。在他们的心灵里,有着真情,有着奇思妙想,有着成人遥不可及的奇幻。他们在诗歌创作方面具备天赋。所以在学习这篇诗歌的时候,我尝试让孩子们进行这方面的练习。问:“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还想干些什么呢?”孩子们的回答也非常精彩: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宇宙再画一个地球,让越来越多的人们有宽敞的空间;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失学的孩子画一座美丽的学校,让他们也能快乐地上学……“我要给……”这句话的练习也同样有效:如:我要给失学的孩子买一本又好看又实用的书。我要给亲爱的妈妈倒一杯不冷也不烫的开水。我要给没有头发的人们画上又黑又亮的头发。

通过这一环节,激活了学生已有的阅读积累,诱发了他们的原有体验。

二、利用课堂表演

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可给学生进行交际的内容,让学生走向生活,亲近自然,通过表演,与人、与事、与社会零距离接触,不断在生活的情境中放飞体验。

在指导阅读《酸的和甜的》时,我引导学生根据短文的内容编出课本剧:一个学生学着狐狸在葡萄架下吃不到的样子,两位学生分别扮演小松鼠和小兔子,还有一位学着小猴子吃葡萄的那个高兴劲儿……通过生动形象的表演,把当时的一幕呈现在学生们的面前,使学生从听、看、演到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到强烈的真实感,从而得到教育。

如我让学生买文具,根据孩子们自身的体验,创设多种情境,让他们选扮购物者,还根据售货员的年龄、性别等选择相宜的称呼,并根据场景选择付款的方式:有的直接付款,一手交钱,一手接物;有的先去收银台开票,再凭票购物……整个演练过程,在客观真实的基础上,尊重个体在交际情境中的发展,及时作出评价,激发每一个学生创造性交际的欲望和热情,学生在大胆又积极的表演中得到了锻炼。

教师还可以积极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极锻炼,多创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他们表演。如可以让学生扮演小记者进行采访,扮演推销员搞推销等。在开放的情境中学生的思维就像春天的花开一样,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竞相开放。这样,既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发展和需要,拓宽课程资源,又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空间和舞台,使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提高,自悟自得。这是学生对文本、对生活的全身心感受,这是人生的真感悟,生命的真涌动。学生在开放的氛围中,可增强自信心,不断升华体验,激起内心真实而鲜活的体验。

我在上《北京》一课时,让游览过北京的学生扮演导游,并把自己拍下的风景名胜照片,带进课堂,叫他们一边展示自己的照片,一边向大家介绍自己游览过的景点,一幅幅画面才,一段段精彩的解说吸引着台下的学生……

因此,让学生参与表演,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