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高效课堂上枢密韩太尉书 (检查(1)

合集下载

上枢密韩太尉书

上枢密韩太尉书

〈 宋 清 代 明 汴 上 京 河 圖 榮 的 的 局 街 部 〉 景 繁
轍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與游者,不過其 鄰里鄉黨之人,所見不過數百里之間,無高山大 野可登覽以自廣。百氏之書雖無所不讀,然皆古 人之陳跡,不足以激發其志氣。恐遂汩沒,故決 然捨去,求天下奇聞壯觀,以知天地之廣大。 過秦、漢之故都,恣觀終南、嵩、華之高, 北顧黃河之奔流,慨然想見古之豪傑。至京師, 仰觀天子宮闕之壯,與倉廩、府庫、城池、苑囿 之富且大也,而後知天下之巨麗。見翰林歐陽公, 聽其議論之宏辯,觀其容貌之秀偉,與其門人賢 士大夫游,而後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
韓琦
生平簡介 二三事
韓琦,字稚圭,宋相州安陽人。歷開封府推 官、三司度支判官,拜右司諫。時宰相王隨、陳 堯佐,參知政事韓億、石中立在中書罕所建明, 韓琦連疏其過,四人同日罷。 又請停內降、親忠直、遠邪佞,前後七十餘 疏。出任益利路體量安撫使,逐貪殘不職吏,汰 冗役數百,活飢民一百九十萬。寶元三年( 西 元一○四○年),任陝西安撫使。進樞密直學士, 為經略安撫招討使,與范仲淹等共御西夏。好水 川之戰,部將任福不聽節制,冒險出擊,兵敗身 死,韓琦上章自劾,知秦州。
文學成就
蘇轍的散文 蘇轍的記敘文,不僅記事,而且常借事明理 以抒懷,並能做到事與理渾然一體,緊密結合。 在寫法上,則文勢汪洋,變化多姿。有的由敘事 寫景過渡到明理抒懷,有的借事以見意,理即寓 於敘事之中,有的借對話來明理,筆法靈動,頗 富藝術魅力。如〈黃州快哉亭記〉,開端從黃州 江流的形勢著筆,帶出快哉亭,而後描寫登臨觀 賞之快。
〈二〉好議 唐代文人好論,時時有所發明;宋代文人好 議,總是喋喋不休。議與論的區別在於「論」可 出新;「議」則近乎述而不作。好議,是宋代尺 牘道學氣的一個重要表現手段。 〈三〉言詞豐腴,知見廣博 行文如河倒瀉,有濫情、鋪張之過,使人如 對奇珍的淵藪,難擋誘惑又難以招架,尤其是時 時襯出作為一名讀者的寡學、拙識。不過,被才 與情淹沒的作家,往往成就很糟糕。 節錄自趙樹功《中國尺牘文學史》

《上枢密韩太尉书》教案设计

《上枢密韩太尉书》教案设计

《上枢密韩太尉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

2.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

2.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教学准备1.课文注释及参考书。

2.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简要介绍作者欧阳修及本文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理解“上枢密韩太尉书”的含义。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致内容。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三、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式1.教师讲解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加深理解。

四、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给予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结构。

二、分析文章结构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教师给予点评。

三、讲解课文内容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析,提出自己的疑问。

四、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给予点评。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启示。

二、讲解文章启示1.教师讲解文章中的启示,引导学生思考。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给予点评。

三、课堂练习1.教师布置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学生完成练习,教师给予点评。

2.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文学价值。

二、讲解文章文学价值1.教师讲解文章的文学价值,引导学生欣赏。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给予点评。

三、课堂练习1.教师布置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学生完成练习,教师给予点评。

2.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上枢密韩太尉书(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上枢密韩太尉书(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上枢密韩太尉书(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1 背景介绍1.1.1 上枢密韩太尉书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辞书,以其豪迈激昂的文风和深刻的思想内容而闻名。

1.1.2 这篇教案旨在通过讲解和分析上枢密韩太尉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其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

1.1.3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上枢密韩太尉书的主要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历史知识。

二、知识点讲解2.1 上枢密韩太尉书的作者韩愈2.1.1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被誉为“文起八代之衰”。

2.1.2 韩愈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他的散文创作上,他的作品具有豪迈激昂、条理清晰、观点鲜明的特点。

2.1.3 上枢密韩太尉书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而受到后人的赞誉。

三、教学内容3.1 上枢密韩太尉书的主要内容3.1.1 上枢密韩太尉书是韩愈给当时的枢密使韩太尉的一封书信,主要内容包括了对韩太尉的赞美和自己的政治主张。

3.1.2 韩愈在信中赞扬了韩太尉的才能和政绩,表达了自己对他的敬仰之情。

3.1.3 同时,韩愈也借机表达了自己的政治观点,提倡忠诚、正直、廉洁的品质,并呼吁加强中央集权,消除地方割据势力。

四、教学目标4.1 学生能够理解上枢密韩太尉书的主要内容。

4.1.1 学生能够掌握韩愈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4.1.2 学生能够理解上枢密韩太尉书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容。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学生对于韩愈的文学风格和散文特点的理解。

5.1.2 学生对于上枢密韩太尉书中的政治观点和思想内涵的把握。

5.1.3 学生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的培养。

以上是前五个章节的教案内容,后续章节将根据您的要求进行编写。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1.1.1 投影仪和屏幕:用于展示上枢密韩太尉书的文本和相关信息。

1.1.2 笔记本和笔:供学生记录重要信息和课堂讨论。

1.1.3 教学PPT:包含文本内容、作者介绍、教学目标和难点等。

江苏省连云港外国语学校高二语文导学案 散文选读(唐宋八大家、教师版)上枢密韩太尉书

江苏省连云港外国语学校高二语文导学案 散文选读(唐宋八大家、教师版)上枢密韩太尉书

连云港外国语学校高二语文导学案——上枢密韩太尉书命制人:颜庭学审核人:陆洋时间:2015年3月23日【学习目标】1、读:学生熟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一、二节。

2、说:学生能结合课文下注释和教师指导翻译课文。

3、议:师生共同讨论,理解此封书信是怎样打动韩太尉的。

4、练:向你仰慕的人写一封求见信。

【知识链接】书信的几个部分:称呼、正文、祝颂语、署名、日期【题目解说】此文系苏辙19岁时写给韩琦的信。

枢密韩太尉即韩琦,当时任枢密使(掌管军事大权)。

“太尉”,秦、汉时官名,掌兵权。

枢密使相当于太尉,所以称韩琦为太尉。

【导学问题】二、导学:(一)读课文:1、自读课文:要求:对照注释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准生字的音,不能通读的地方做上记号。

2、交流自读情况:生字读音:辙生好为文动向乎其言而见乎其文嵩、华之高3、教师范读课文。

进一步帮学生为生字正音,排除不能通读的地方。

4、学生自读:要求:结合课文下的注释,读熟课文。

5、指名朗读课文。

6、学生对照注释,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翻译课文:1、质疑:学生问疑不能翻译的句子,然后由学生或教师为问疑学生解疑。

2、指名分节翻译课文。

3、指导学生注意下列词语:一词多义:生:生性、平生。

辙生好为文出生。

辙生十有九年矣见:拜见。

而辙也未之见焉同“现”。

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故决然舍去连词,但是。

然文不可以学而能虽:虽然虽无所不读即使虽多而何为顾:看、望北顾黄河之奔流回头看顾野有麦场拜访三顾茅庐古今词义:党:古义:五百家为党。

邻里乡党人今义:政党、集团。

向:古义:以前,先前。

向之来今义:方向。

游:古义:交往。

其居家所与游者今义:游览,游泳。

(三)深入理解课文:1、提问:苏辙在文章开篇即提出了“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的观点,对作者的观点说的明白些就是:文章要有“文气”,写文章的方法不是学会的,写文章的人要善于“养气”。

“文气”是就作品而言,指充盈于作品中的充沛的精神力量;“养气”是就作者而言,指文章作者培养自己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修养。

上枢密韩太尉书【优秀6篇】

上枢密韩太尉书【优秀6篇】

上枢密韩太尉书【优秀6篇】上枢密韩太尉书篇一一、文章主旨苏辙直抒己见,通过论述“浩然之气”,指出为文养气的精湛见解,并说明自己求见之由是见识豪杰以养气益文,而并非为干禄求仕,表明了心迹。

二、结构内容全文共四段。

第一段:作者阐述自己的文学见解,鲜明地提出“养气为文”的观点。

第二段:联系个人实际,叙述实践自己文学主张的情况,表明增广阅历可养气的本意。

第三段:表达愿睹韩琦之风采,“闻一言以自壮”的强烈愿望。

第四段:进一步说明求见太尉之目的“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只是为“益治其文,且学为政”,重申自己“生好为文”的初衷。

三、独到的构思与酣畅的表达苏辙与父苏洵、兄苏轼齐名,号称“三苏”,又同列入“唐宋散文八大家”。

语言酣畅,说理透辟。

写孟子,“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夸张的手法,极尽益文精妙;写自己,“过秦汉之故都,恣现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

”排比的手法尽显游历天下之豪放;写欧阳修,“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

”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志趣追求,字里行间跃动着一股勃勃的生气。

写作手法上比较新颖、巧妙。

先离开主旨,纵论其他,到了第三段“太尉以才略冠天下”,笔意才收拢来,扣紧题目,读来不但没有离题万里之感,而且仔细体味,前面所述,正是烘托下文。

特别是第四段,从另一角度申述非求“斗升之禄”,而以“益治其文”为其志,来进一步说明求见韩琦的原因。

这样的文章,在构思上是需要功力的。

四、运用例证表达观点的写法本文虽意在求见,但开头提出作文当有养气之功,“文者气之所形”的论点。

作者认为养气成功,文章就写得好,并举出孟子和太史公两人善于养气为例。

作者又认为,气质的培养,在于游历天下,广交人士。

为了论证论点,作者举出了司马迁游历天下,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的事例,有力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

五、三步法研读课文教学方法建议学习本文过程可分为整体感知——重点研讨——总结强化三个步骤。

《上枢密韩太尉书》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上枢密韩太尉书》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上枢密韩太尉书》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恩师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2)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勤奋好学、忠诚敬业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汉语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 课文中的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有关韩愈的文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对不懂的词语和句式进行标记。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中的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课文。

5. 案例分析: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

6. 课堂练习:设置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7.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

2. 完成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

3.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感恩的文章。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学生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运用能力。

(3)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2. 评价方法:(1)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练习题:通过完成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情况。

(3)写作:通过学生的写作,评估其对课文表达技巧的运用能力。

七、教学策略1. 激发兴趣:通过引入与课文相关的故事、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课时作业:5.15 上枢密韩太尉书 Word版含解析

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课时作业:5.15 上枢密韩太尉书 Word版含解析

第15课上枢密韩太尉书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气可以养.而致养:培养B.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尝:曾经C.称.其气之小大称:称赞D.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辱:屈尊答案 C解析称:与……相称。

2.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我善养吾浩然之.气B.听其议论之.宏辩C.观其容貌之.秀伟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答案 A解析A项助词,的。

B、C、D三项定语后置的标志。

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项伯杀人,臣活.之B.闻.寡人之耳者C.则修文德以来.之D.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答案 D解析A项“活”、B项“闻”、C项“来”均为使动用法,D项“广”为形容词作动词。

4.从句式角度看,下列句子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而辙也未之见焉B.王问:“何以知之?”C.古之人不余欺也D.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答案 D解析A、B、C三项宾语前置句。

D项判断句。

二、文本阅读阅读课文选段,完成5~7题。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

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

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气可以养而致.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③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④胡为乎.遑遑欲何之A.①②句相同,③④句不同B.①②句不同,③④句相同C.①②句相同,③④句相同D.①②句不同,③④句不同答案 D解析①获得,②达到,③于,④语气词。

6.对下列各句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写文章最重要的是“气”,这种气必须在家中通过多读书来获得。

《上枢密韩太尉书》《送东阳马生序》教案及练习

《上枢密韩太尉书》《送东阳马生序》教案及练习

《上枢密韩太尉书》《送东阳马生序》教案及练习《上枢密韩太尉书》【教学重点、难点】1. 理解养气与为文的关系。

2. 领略本文“注意在此,而立言在彼”的精妙。

【教学步骤】一. 解题苏辙(1039—1112),字子由,映号颍滨遗老,四川眉山人。

北宋著名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博闻强记,勤奋好学,少年时即显露出出众的才华。

嘉佑元年,苏辙与父、兄同至汴京,颇得当时文坛盟主欧阳修的赏识,次年与苏轼同榜考取进士,名动京师。

苏辙踏上仕途后,在对待王安石新政等事当中,表现了卓越的政治才能,但后来因其兄“乌台诗案”的牵累和忤逆了元丰诸臣等而屡遭贬谪,晚年在贬官处许州(今河南许昌)筑室定居,自号颍滨遗老。

“不复与人相见。

终日默坐,如是者几十年。

”(《宋史·苏辙传》)有《栾城集》传世。

枢密韩太尉,即韩琦。

当时掌管全国军事,相当于秦三公之一的“太尉”之职,故称之。

当年,苏辙考中进士之后,未得见身居要职、诗文并擅的韩琦,就写了这封才气横溢的自荐信求见。

写这封请谒书时,苏辙年方十九,涉世未深、名节未显,怎样才能说动名满天下的韩琦呢?聪敏的苏辙没有屈心抑志、奉承阿谀,而是独从作文之道入手,“更不作喁喁细语,一落笔便纯是一片奇气”(金圣叹),一路跌宕蓄势,妙地把干谒求进之事纳入文学活动的范围,显得高雅拔俗,这不能不让韩琦对这位初出茅庐的后生刮目相看。

文中,苏辙提出的“文气说”,强调后天实践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关于“文气”的文学理论,九百多年来,这篇佳作一直传诵不衰,深受人们喜爱。

二. 字词汩没恣观宫阙仓廪苑囿翰林恃惮嵩(山)三. 研习课文1. 整体感知,理清课文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第1段主要阐述自己的文学主张。

作者提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明确“气”对于为文的重要性,并以孟子和司马迁为例来佐证。

第2段写实践自己文学主张的情况。

说自己去乡远游,饱览了名山大川、秦汉故都、天子宫阙,顿时眼界大开,尤其提到见到欧阳修后的感慨,自然引出想见韩琦的愿望。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选修(二) 课文7 上枢密韩太尉书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选修(二) 课文7 上枢密韩太尉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新沐者必弹冠(《屈原列传》)
④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促织》)
2.词类活用
例句
活用类型及释义
①入则周公、召公
②出则方叔、召虎
③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
④闻一言以自壮
⑤不志其大
3.特殊句式
例句
句式特点(请指出标志词)
①听其议论之宏辩
②观其容貌之秀伟
③而辙也未之见焉《上枢密韩太尉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侧面描写的角度写出了韩太尉的雄才大略,把国家目前内无忧、外无患的局面归功于韩太尉的出色辅佐。
6.翻译画线的句子
①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光耀()②壮()③大观()
8.翻译画线的句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段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辨,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①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②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上枢密韩太尉书》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增补篇目

《上枢密韩太尉书》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增补篇目

过秦、汉之故都,恣(zì)观终南、嵩(sōng) 、华(huà)之高,北 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 廪(lǐn) 、府库、城池、苑囿(yòu)之富且大,而后知天下之巨丽。 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 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 恣:尽情、放纵 议论之宏辩:定语后置,宏大雄辩的议论 容貌之秀伟:定语后置,秀美奇伟的容貌
太史公走遍天下,博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之间的豪士俊杰交游, 所以他的文章疏朗跌宕,颇有奇伟的气概。这两位夫子,难道是曾经 拿着笔学了就写作这样的文章吗?这是因为他们的浩气充满在他们的 胸中,流露到他们的形貌之外,发而为之言语,表现为文章,但自己 并不曾觉察到。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 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 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 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 乡党:乡里。 自广:宾语前置,“广自”,开阔自己的心胸。 百氏之书:诸子百家的著作。 汩(gǔ)没:埋没 决然:断然,然,形容词词尾。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 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 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吏事:做官的业务、事情。 向:先前,以前。 幸:有幸。 优游:从容悠闲的样子。 治:研习。 幸:幸运。
干谒诗作为唐代诗歌中较为可观的客观存在,往往因其内容单调、多 乞怜语而为人所轻。但是,干谒诗中体现出来的文人干谒心态对研究诗 人、诗歌的意义以及干谒诗的写作技巧却是不容忽视的 。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 学宽而厚能宏, 博气 ,可 充以 乎天养地而之致间。,孟子称曰其:气“之我小善大。养吾浩然第一段 之气。”今观其文章, 执事:书信中的敬辞,以示尊重。 生:生性。 形:名作动,显露、表现。 养:修养、培养。 浩然之气:博大而刚正的精神气质,即正气。 称:和……相称。

高二语文高效课堂上枢密韩太尉书(检查(1).doc

高二语文高效课堂上枢密韩太尉书(检查(1).doc

高二语文高效课堂资料2016 级一轮复习检测学案《上枢密韩太尉书》学案复习目标:1.梳理文言基础知识(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2.积累古代文化常识3.积累相关写作素材【自学质疑】任务一:有声诵读课文,边读边重拾记忆文中已标注的重要文言基础知识。

任务二:浏览课下注释,记忆其中的重点知识解读。

任务三:读一读,记一记,落实这一课《学案导学》“识记”部分。

【训练展示】1.通假字( 1)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现”显露( 2)辙生十有九年矣“又”2.一词多义(1)过:①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超过②过秦、汉之故都经过③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过错④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责备⑤一日大母过予曰看望( 2)发:①四夷之所惮不敢发发兵侵犯②目见火举而俱发把箭射出去③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④猛将必发于卒伍兴起,产生( 3)幸:①然幸得赐归待选幸运②太尉苟意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幸运③而君幸于赵王宠幸④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皇帝到某处⑤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幸亏3.词类活用(1)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名词作动词,立志.(2)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形容词作动词,开阔胸襟4.古今异义( 1)故决然舍去离开家乡..( 2)且夫人之学也“且夫”连用解释为况且,“人”,一个人..( 3)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以为,把.当做..(4)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这样以后..5.重点词语(1)太尉执事手下办事的人,不直接称呼对方姓名,表示尊重..(2)气可以养而致修养;得到..( 3)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博大而刚正的精神气质,即正气....(4)称其气之小大相当,符合.( 5)故其文疏荡疏放跌宕..( 6)其居家所与游者交往..( 7)将以益治其文更加.( 8)不足以激发其.志气代词,自己的( 9)恐遂汩没埋没沉沦..( 10)慨然想见古之豪杰感慨的样子..( 11)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遍览( 12)未能通习吏事做官的业务..(13)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从前.( 14)偶然得之,非其.所乐代词,自己的( 15)使得悠游数年之间安闲,悠闲.6.判断句式( 1)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状语后置句( 2)而辙未之见焉宾语前置句( 3)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定语后置句7.翻译句子(1)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上枢密韩太尉书 教案教学设计 _0

上枢密韩太尉书 教案教学设计 _0

上枢密韩太尉书教案教学设计27、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学习重点:1、积累古汉语词语2、了解“养气说”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关于苏辙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与其兄苏轼是同榜进士,官至尚书右丞、门下侍郎,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散文成就较高,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栾城集》。

韩琦(1008—1075)字稚圭,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著名军事家、政治家。

宋仁宗时任枢密史、宰相,后辅佐英宗、神宗,执政三朝,封魏国公,名望极高。

此文是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苏辙在考中后为了求见韩琦而呈上的一封书信,作者当时年方19岁。

二、范读课文,学生朗读课文,注意有关的生僻词语1、通假字:见——现辨——辩2、太尉:秦汉时全国军事首脑,宋朝的枢密史与太尉相似。

气:气质、精神。

浩然之气:盛大刚直的正气。

汩(gǔ)没:埋没。

惮:畏惧。

三、学生朗读课文并译文第二课时教学步骤:一、学生齐读课文、散读课文二、学生译文就艰难字词句进行讲解。

第三课时教学步骤:一、就课文内容进行点拨这是苏辙写给韩琦的信。

信中除了表示对韩琦仰慕求见的热诚之外,还阐明了养气为文的观点。

文章第一段:开头不同凡响,没有仰慕之类的陈词滥调,先自我介绍,提出了作文与养气的关系。

对如何养气作者举了两例:一个是孟子(内心的品德修养);一个是司马迁(丰富的外在阅历)。

他们的文章都不是单纯学习所得,而是由于养气所致。

文章第二段:结合自身的经历,阐述作文重在阅历的养气之说。

说自己交游不广,见识有限,缺少生活,再次强调了阅历对养气的重要,由此过渡到离乡赴京,求见贤豪长者奇文壮观,见到欧阳公,听到雄辩之辞等。

由此开始露出上书的目的,写养气、写阅历、写欧阳修都是为了写求见韩琦,写出了求见韩琦的急切心情以及求教之谦忱,对韩琦的推重,是欲结识韩琦,增长自己的见闻,激发自己的壮气。

“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矣”委婉而又巧妙地表达希望结识韩琦的强烈愿望。

最后作者自明其志向,充分显示了自己的非凡志向,再一次表达了结识韩琦的愿望。

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第15课 上枢密韩太尉书 学案 Word版含答案

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第15课 上枢密韩太尉书 学案 Word版含答案

第15课上枢密韩太尉书目标定位 1.积累古汉语词语。

2.了解“养气说”。

1.背景探寻枢密韩太尉,即韩琦。

当时掌管全国军事,相当于秦三公之一的“太尉”之职,故称之。

当年,苏辙考中进士之后,未得见身居要职、诗文并擅的韩琦,就写了这封才气横溢的自荐信求见。

写这封请谒书时,苏辙年方十九,涉世未深、名节未显,怎样才能说动名满天下的韩琦呢?聪敏的苏辙没有屈心抑志、奉承阿谀,而是独从作文之道入手,“更不作喁喁细语,一落笔便纯是一片奇气”(金圣叹),一路跌宕蓄势,高蹈奇崛,巧妙地把干谒求进之事纳入文学活动的范围,显得高雅脱俗,这不能不让韩琦对这位初出茅庐的后生刮目相看。

文中,苏辙提出的“文气说”,强调后天实践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关于“文气”的文学理论,九百多年来,这篇佳作一直传诵不衰,深受人们喜爱。

2.文学常识书,即书信。

(详见第5课)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称.其气()②见.乎其文()③汩.没() ④召.虎()⑤恣.观() ⑥肆无忌惮.()⑦仓廪.() ⑧怨谤.()⑨晤.面() ⑩苑囿.()答案①chèn②xiàn③ɡǔ④Shào⑤zì⑥dàn⑦lǐn⑧bànɡ⑨wù⑩yòu2.通假字①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 通________,__________ ②辙生十有.九年矣通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现” 表现 ②“又” 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3.一词多义①致⎩⎨⎧ 气可以养而致.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致.食客三千人 ②发⎩⎨⎧ 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途有饿莩而不知发.③顾⎩⎨⎧北顾.黄河之奔流 顾.视无可置者 三顾.茅庐 ④虽⎩⎨⎧ 虽.无所不读 虽.多而何为 ⑤然⎩⎨⎧ 故决然.舍去 然.文不可以学而能 答案 ①得到/达到/招来,引来 ②侵扰/把箭射出去/打开③看,望/回头看/拜访 ④虽然/即使 ⑤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连词,但是4.词类活用①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 ②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 ③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答案 ①形容词作动词,扩大心胸。

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的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的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的阅读练习及答案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的阅读练习及答案《上枢密韩太尉书》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

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

太史公行天下,周游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

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

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

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

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

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

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

偶然得之,非其所乐。

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归益治其文,且学为政。

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辙生好为文为:()称其气之小大称:()故其文疏荡故:()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见:()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气可以养而致B、我善养吾浩然之气C、忠之属也,可以一战D、偶然得之,非其所乐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非有取于斗升之禄而辙也未之见焉。

《上枢密韩太尉书》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增补篇目

《上枢密韩太尉书》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增补篇目

04 讲评 2、文章第一段,作者提出了关于文章写作的一个什么观点?如
何证明他的观点?
作者提出观点是“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 以养而致”。(阐述自己的文学见解——文气论)认为文章是作者气 质、性格的显现,不培养自己的气质、修养,单去学习写文章,是不 可能有所成就的,而一个人的气质、修养又是靠学习、培养而获得的。
04 讲评
3、文章第二段,作者叙述游历经历,分为几层?写作这部
分内容目的是什?
三个层次,分别为:“辙生十有九年矣……以知天地之广大。/ 过秦汉之故都……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 下……而辙也未之见焉。”
这是紧承第一段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文中强调了山川形胜、 奇闻壮观的激发和人物交游的影响对作文的重要意义,可以看出, 在上文提到的两种途径——内在修养和外在阅历之间,作者更重视 外在阅历的作用。这就为后文表达自己求见的意图打下了基础。
当然,由于有特定的写作目的,苏辙特别强调了外在阅历的重要。但对 同学们而言,养气的另一条途径“内养”也不可轻视。我们在校学习期间, 定要多读书,多思考,努力丰富自身的内在修养,今后踏上社会才会有更充 足的“底气”。另外,对作者“文不可以学而能”的说法也须全面辨证地看。 对我们学生来说,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读书、学习获得间接经验的途径来写就 文章的。只要学习得法,并勤于练习,也是可以写出好文章来的。
04 交流与明确
6、结合作者的“文”“气”观,谈谈你自己对“作文”与“养气”
关系的看法。
“气”,可以看作是人生命力量的源泉。用今天的观点看,它可视为人 的气质、修养、精神力量,也可以视为知识、水平的多少和高低。文章的独 特意境和风格,是与作者个人的精神气质、个性修养紧密相联的。而生活是 创作的源泉,只有不断丰富生活阅历,才会陶冶性情,促发创作灵感和生活 激情,这样写出的“文”才会具有自己的个性风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高效课堂资料
2016级一轮复习检测学案
《上枢密韩太尉书》学案
复习目标:
1.梳理文言基础知识(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
2.积累古代文化常识
3.积累相关写作素材
【自学质疑】
任务一:有声诵读课文,边读边重拾记忆文中已标注的重要文言基础知识。

任务二:浏览课下注释,记忆其中的重点知识解读。

任务三:读一读,记一记,落实这一课《学案导学》“识记”部分。

【训练展示】
1.通假字
(1)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现”显露
(2)辙生十有九年矣“又”
2.一词多义
(1)过:①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超过
②过秦、汉之故都经过
③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过错
④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责备
⑤一日大母过予曰看望
(2)发:①四夷之所惮不敢发发兵侵犯
②目见火举而俱发把箭射出去
③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④猛将必发于卒伍兴起,产生
(3)幸:①然幸得赐归待选幸运
②太尉苟意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幸运
③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④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皇帝到某处
⑤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幸亏
3. 词类活用
(1)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名词作动词,立志
(2)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形容词作动词,开阔胸襟4.古今异义
(1)故决然舍去
..离开家乡
(2)且夫人
..之学也“且夫”连用解释为况且,“人”,一个人
(3)而犹以为
..未见太尉也以…为,把….当做
(4)然后
..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这样以后
5.重点词语
(1)太尉执事
..手下办事的人,不直接称呼对方姓名,表示尊重(2)气可以养.而致.修养;得到
(3)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博大而刚正的精神气质,即正气(4)称.其气之小大相当,符合
(5)故其文疏荡
..疏放跌宕
(6)其.居家所与游.者交往
(7)将以益.治其文更加
(8)不足以激发其.志气代词,自己的
(9)恐遂汩没
..埋没沉沦
(10)慨然
..想见古之豪杰感慨的样子
(11)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遍览
(12)未能通习吏事
..做官的业务
(13)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从前
(14)偶然得之,非其.所乐代词,自己的
(15)使得悠.游数年之间安闲,悠闲
6.判断句式
(1)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状语后置句
(2)而辙未之见焉宾语前置句
(3)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定语后置句
7.翻译句子
(1)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我)认为文章是一个人气质的外在形态,然而文章不是靠学习就可以写好的,气质却可以通过培养得到。

(2)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这两个人,难道曾经拿着笔学习写作这样的文章就能到如此地步吗?(这是因为)他们的正气在内心充斥而在外貌上流露出来,在他们的言语中表达出来,在他们的文章中显现出来,他们自己却并不曾察觉到。

(3)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

我担心自己就此埋没沉沦,所以断然离开家乡,去寻求天下的奇闻壮观,来知晓天地的广大。

(3)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悠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

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然而有幸得到恩赐还乡,等待吏部的重新选拔,使我能够得到几年悠闲的时间,将用来更好地研习文章,并且学习从政之道、太尉如果认为我还可以教诲而屈尊教导我的话,那我就更感到幸运了。

8.文学常识
(1)执事:手下办事的人。

这是旧时书信中的敬辞,不直接称呼对方,以示尊重。

(2)邻里乡党:五家为邻,二十五家为里,五百家为里,一万二千五百家为党。

(3)赐归待选:朝廷允许回乡等待朝廷的选拔。

9.课文素材巧应用
苏辙的文气论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有一定地位。

本文所说的“气”,大略是指人的胸襟气度、识见情趣、学问阅历等。

作者认为:
(1)“文”不过是“气”的一种表现形式,如果刻意学习写作技法,决然写不出好文章来——为文之前必先养气。

(2)“气可以养而致”,决不是与生俱来,一成不变的。

这些观点阐明了文章风格与人的气质修养之间的关系,文章的语言、技巧必须通过学习才能学会,但文章中所体现出作者的思想、精神、气质则必须通过加强修养而得到,不是学会,强调后天实践的重要性。

写作应用:“学与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破万卷书,行万里路”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