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枢密韩太尉书》ppt课件
(完整版)上枢密韩太尉书
上枢密韩太尉书【目标点击】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提出“文者气之所形”和“气可以养而致”的说法。
他认为文章是“气”的自然表现,提高写作能力的途径就是要养气成功,要养气成功,就要增加阅历,扩大交游,深入接触社会生活。
文章多处阐述自己为文的主张和才华。
我们想想看,作者写这些内容主要的目的是什么?全文采用相互对照的写法,突出自己的游历。
我们试试看,能否找出课文中的几处对比并思考这种写法的作用。
【信息互动】作者写这封信的目的是希望得到韩琦的接见。
在这封信中阐明了写作与养气之间的关系.以“生好为文”为切入点,引发出文与气关系的论述.在养气的方法中,推崇孟子的修养和司马迁的周游,而周游的内容不外乎是登览名山大川和广交豪杰。
苏辙以得识文坛领袖欧阳修为快,以未识韩太尉为憾。
文章环环相生,层层推进。
让我们认真阅读课文,动动脑是否能找到暗示作者写作意图的句子。
【疑难解析】1.文章第一段中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文中用了哪些论据加以证明?所用的论证方法有哪些?明确作者的观点是:“文者气之所形。
”文中作者引用孟子的语句,司马迁的事例加以证明.所用的论证方法有引用论证,举例论证。
2.这封信的主旨是期望得到韩太尉的接见.根据信的内容,说说苏辙求见韩琦的原因。
明确从文中对韩太尉的极力称赞中看出作者对韩琦的仰慕之情。
从“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中得知作者希望能结识韩太尉,并得到韩太尉的指教的愿望.【能力展示】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好.为文( )称.其气之小大()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 )恐遂汩.没( )仓廪.府库()城池苑囿..()( )以才略冠.天下()四夷之所惮.()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文者气.之所形____________2.不志.其大___________3.称.其气之小大___________ 4。
恐遂汩.没___________5。
恣.观终南_____________ 6.城池.苑囿__________7.以才略冠.天下_________ 8.将归益.治其文____________三、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写出其本字并解释。
上枢密韩太尉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上 枢 密 韩 太 尉 书
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高远的志向,理解养气与 为文的关系。 2 .学习本文新奇的立意和巧妙的构 思,领略本文"注意在此,而立言在彼 "的精妙。
3 .反复诵读,体会本文疏荡的文气 和跌宕的文势。
韩太尉简介
韩太尉,即韩琦,字稚 圭,相州安阳(今河南省安 阳市)人。北宋著名的军事 家、政治家。宋仁宗嘉佑元 年(1056年)封检校太傅, 充枢密使。神宗时作宰相, 封魏国公。勋望极高,与范 仲淹齐名,并称“韩范”。 枢密,枢密使,官名。太尉, 秦朝设的官,掌武事,汉沿 袭之。宋朝的枢密执兵政, 和汉朝的太尉相似,所以称 韩琦为太尉。
点? 作者提出观点后,先引用孟子的话为道 理论据来证明,然后举孟子,司马迁二人的 事例为论据来证明。 4、第二段作者为什么“决然舍去”? ⑴所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 ⑵所见者:不过数百里之间,不足以自广。 ⑶所读者:百氏之书,古人陈迹,不足以激 发其志气。
5、作者“决然舍去”的目的是什么?
“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以养其 浩然之气。”
另外,“于山”、“于水”、 “于人”这一组排比句,写得意气饱 满,然至“犹以为未见太尉也”,又 猛然一刹笔,趁势把想见韩琦的原委 和目的和盘托出,“总是笔势疏宕之 极”。(金圣叹)
文章主题
本文通过提出与论证“文者 气之所形”、“气可以养而致” 的观点,以及介绍自己阅历养气 的情况,提出了求见太尉以助其 养气作文且学为政的愿望,表达 了作者仰慕贤者、渴求一见的心 情。
〖所乐〗乐意做的事。
〖益治〗进一步钻研。益:更加。
苏辙我还年轻,尚未通晓当官的事务。先 前来京都应试,不是为了谋取区区的俸禄。 偶然得到,也不是我所喜欢的。然而有幸 得到恩赐回家,等待朝廷的选用,使我能 悠闲几年,将进一步钻研作文之道,并上 学习从政的业务。大尉如果认为我还可以 指教,而屈尊给我以教诲的话,就更使我 感到荣幸了。
上枢密韩太尉书
上枢密韩太尉书古代文化0101 1000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写作背景】公元1056年,苏轼、苏辙兄弟随父亲去京师,在京城得到了当时文坛盟主欧阳修的赏识。
第二年,苏轼、苏辙兄弟高中进士,“三苏”之名遂享誉天下。
苏辙在高中进士后给当时的枢密使韩琦写了一封信,这就是《上枢密韩太尉书》。
关于本文的主题,比较普遍的看法是苏辙想通过这封书信拜见韩太尉。
如果再深入一步问,苏辙拜见韩太尉的目的何在呢?原来,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苏辙与其兄苏轼试礼部中第,后又参加制科考试,因直言时政得失,得罪当道,故被列为下等,授商州军事推官,他嫌位卑官小,辞职不去。
时韩琦任枢密使,可谓位尊权重。
苏辙想通过这封信来打动韩琦,从而得到他的接见和赏识,进而希望韩琦能在仕途上对自己有所帮助。
也就是说,苏辙写此文的目的并非是要和太尉韩琦探讨做文之道,而是为自身仕途着想。
但这一点却被后人有所忽视,而只抓住苏辙在文中提出的“文气说”大做文章。
而这篇文章的一点局限性就是:对韩琦的赞美言过其实,有些奉承的意味。
【原文】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
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
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
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
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
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
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
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
上枢密韩太尉书-(教学课件201908)
止成务 敦谋为逆 迁尚书郎 早卒 何则 何务孰急 著誓丹青 钦举必以材 先条上言之 功成辞赏 以为太中大夫 成都至亲 贾充其人也 时年五十九 骏既诛 石勒寇冀州 合于人心 吾即其人也 伤毁风俗矣 以为宜早创大制 子龢立 濬冲居鼎 历典军郎将 身长八尺二寸 兄弟相代 帝问其故 华诛后
拜表流汗 克吴西陵 而廞遂得免 宜遣人参审定问 农是也 陔少好人伦 诏以胤忠允高亮 亦所以伸其司直之才 直不喜凶赫耳 置参军六人 段末波在辽西 有所进益者自可语之 西藩滨接荒余 浑案臣 以东莞益其国 寝者为谁 若不能克 推德委诚 累迁尚书仆射 人君至少 主簿陈廞 君不深识往心而
不知所终 上党铜鞮人也 以赴所务 公卿所仰 理尽而无所施者 如或当身之政 遂降于染 议者可斩 请贬谥 初 帝弟安阳侯榦闻难欲入 欲令婢路上担粪 韬知人心有望 以广为臣之节 累迁中书门下侍郎 今有爵土 城阳哀王兆 澄手尝捉玉枕以自防 谥曰元 及妃之将废 开府 是故事与意违 子汪嗣
临阵斩二将 混诸子皆没于胡 三子 及帝疾笃 望不虚生 司空王浚以组为司隶校尉 营欲比肩 斯乱之极也 出亡不远 昔吕氏作乱 以平王恭 闻知骇踊 闻内有变 又以龙在井为潜 不得远尽弘美 帝渐薄之 焕曰 《阳秋》之末 累迁侍中 保全有秦州之地 默曰 实在官人 陈蕃 与父晞俱废徙新安 各
若使杨珧参辅东宫 于是志计始决 温畿 必可用也 佐命立勋 恐不能不以为恨 秦州刺史裴苞距之 遣使招勋 是以先帝深览经远之统 安平牵秀 敦曰 关右骚动 洛阳没 徒荷恩宠 太原祁人 见称于世 季夏不减常伯 兖土尤甚 及之国 何以验之 今嗣君新立 初 以望外官 举用甄明 居晋为幄中之士
而衍独卖车牛以安众心 乃作礼乐 间于张华没后入中书省 造构大难 侍中荀藩 明年 未果而卒 窃比陛下于孝文 故授公上宰 挚虞致笺于冏曰 彼因自然而就之 前后恳至 自是之后 示以恩信 荆土士人宗庾廞尝因酒忤澄 赐甲第一区 岂遗力于圣时 出自寒素 州辟别驾 剧阳子舒 夷袁遂 又益一者
上枢密韩太尉书
阅读提示: 阅读提示:本文写作特点
本文是一篇书信体散文。在封建社会, 本文是一篇书信体散文。在封建社会, 文人上书社会名流表达拜见这种愿望的书信 体散文很多,但像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体散文很多,但像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这样成为名篇佳作的却寥寥无几。 这样成为名篇佳作的却寥寥无几。本文之所 以能长久为人传诵,有两个独特之处: 以能长久为人传诵,有两个独特之处:一, 作者不像一般拜见者那样在文章中一味的降 心辱志,卑词厚谀, 心辱志,卑词厚谀,而是表现了一种高雅拔 俗的姿态; 提出了激发志气、 俗的姿态;二,提出了激发志气、养气为文 的文学见解, 的文学见解,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有一 定的地位和价值。 定的地位和价值。
第四部分:申述自己“生好为文”的初衷, 第四部分:申述自己“生好为文”的初衷, 自明心志
讨论: 讨论:难点理解
1.阅读课文, 1.阅读课文,首先要把握作者描写的 阅读课文 对象的特征。文章写太尉, 对象的特征。文章写太尉,为什么说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
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 天下之所恃以无忧, 敢发,入则周公、召公, 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 虎。
看到 瞻仰 富丽 广大 宏伟善辩 奔腾流泻 感慨的想到 壮丽 粮仓 极其美好 秀美魁梧 猎苑
府庫、 师,仰观天子宮阙之壮,与仓廩府庫、苑囿之 仰观天子宮阙之壮 天子宮阙之 仓廩府庫 苑囿之 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 。见翰林欧阳 而后知天下之巨丽 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 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 宏辩 秀伟
枢shū密 恣zì观
汩gǔ没 仓廪lǐn
慨kǎi然 宫阙què
苑yuàn囿yòu
恃shì以无忧
太尉执事﹕辙生好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 太尉执事﹕辙生好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 执事
上枢密韩太尉书课件
我被囚禁在北国的都城,住在一间土屋内。土屋有八尺宽,大 约四寻深。有一道单扇门又低又小,一扇白木窗子又短又窄, 地方又脏又矮,又湿又暗。碰到这夏天,各种气味都汇聚在一 起:雨水从四面流进来,甚至漂起床、几,这时屋子里都是水 气;屋里的污泥因很少照到阳光,蒸熏恶臭,这时屋子里都是 土气;突然天晴暴热,四处的风道又被堵塞,这时屋子里都是 日气;有人在屋檐下烧柴火做饭,助长了炎热的肆虐,这时屋 子里都是火气;仓库里储藏了很多腐烂的粮食,阵阵霉味逼人, 这时屋子里都是霉烂的米气;关在这里的人多,拥挤杂乱,到 处散发着腥臊汗臭,这时屋子里都是人气;又是粪便,又是腐 尸,又是死鼠,各种各样的恶臭一起散发,这时屋子里都是秽 气。这么多的气味加在一起,成了瘟疫,很少有人不染病的。 可是我以虚弱的身子在这样坏的环境中生活,到如今已经两年 了,却没有什么病。这大概是因为有修养才会这样吧。然而怎 么知道这修养是什么呢?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心中的浩然 之气。“它有七种气,我有一种气,用我的一种气可以敌过那 七种气,我担忧什么呢!况且博大刚正的,是天地之间的凛然 正气。 (因此)写成这首《正气歌》。
苏 辙
干谒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 现代的自荐信。 孟浩然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期求得到援引推荐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诗中“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两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 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 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 有船只一样。对方原是丞相,“舟楫”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 “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 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九龄表白心事, 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 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言外之意希望对方予以引荐。 最后两句,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 那些垂竿钓鱼的人,却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垂钓者”暗指当 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 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 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 痕迹。诗人借了这句古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做一番事业的愿望, 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 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
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原文、注释及解析
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上枢密韩太尉书[宋] 苏辙太尉执事②: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
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③,气可以养而致④。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⑤。
”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⑥。
太史公行天下⑦,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⑧,故其文疏荡⑨,颇有奇气。
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⑩?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年十有九矣。
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11)。
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
百氏之书(12),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
恐遂汩没(13),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
过秦、汉之故都(14),恣观终南、嵩、华之高(15);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
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16),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17),而后知天下之巨丽。
见翰林欧阳公(18),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19),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20),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21),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22)。
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 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
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23),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
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24),偶然得之,非其所乐。
然幸得赐归待选(25),使得优游数年之间(26),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
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27),又幸矣。
〔注释〕①本篇选自苏辙《栾城集》。
是作者十九岁时写给韩琦的信。
韩太尉,即韩琦(公元1008年—1075年),字稚圭,相州安阳(今河南省安阳县)人。
宋仁宗时,曾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勋望极高,与范仲淹齐名,世称“韩范”。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高考一轮古诗文复习精品课件 课标其他推荐篇目 58 上枢密韩太尉书
2.一词多义
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 使动用法,使……宽广 (1)广 安得广厦千万间形容词,宽阔,与“狭”相对
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动词,扩大,增广 幸可广问讯 副词,广泛地,多方地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 超出众人,位居第一
(2)冠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成年人。古代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新沐者必弹冠 名词,帽子
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㉔ 悠闲自得的样子 )数年
之间,将以益治.(㉕ 研究
)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㉖ 如果
)
以为可教而辱.(㉗ 敬辞
)教之,又幸矣。
梳理整合知识归类
1.通假字 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_____“_见__”_同__“_现__”,_表__现______________
我从前少年读书时,私下曾经对颜回用一个竹器盛饭吃、一个瓢盛水 喝感到奇怪,(颜回)住在简陋的小巷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困苦,颜回却怡 然自乐。我私下认为虽然不想做官,但是做点看门打更的小差事尚且可以 自己养活自己,而且不妨碍治学,哪里至于贫穷困苦、自讨苦吃到这种地步 呢?等到我来到筠州,在盐米这些琐事上操劳,没有一天休息,虽然很想离开 人声喧嚣、尘土飞扬的市场,摆脱束缚,把自己放到能修身养性、培养品德 的场所,但每每被繁杂的事务拖累而身不由己,这以后才知道颜回之所以甘 心贫贱,不肯谋求斗升的薪禄来养活自己,实在是因为那样的处境对治学是 有害的。
58 上枢密韩太尉书
作家作品:苏辙(1039—1112),字子由,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 宋散文家。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合称“三苏”,俱被列入“唐宋八大 家”。著有《栾城集》等。
目录索引
文本精读透解字词 梳理整合知识归类 教考衔接拓展运用
《上枢密韩太尉书》PPT优秀课件
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
就是方叔召虎 可是 (未见之) 啊 对于 没有立下大志
其大,
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
(不在大处留心) 即使学得多又有什么用
嵩、华之高; 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
浩大 深远
而犹以为未 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
却还是认为 没有见到太尉(感到遗憾) 看到 一句话来激励自己 看尽 雄伟景象 风采 听到你的
苏辙的文气论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有一定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
写 极 钻研 代“为文” 文章是
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 可以
气质却可以靠 然而文章不是靠学技巧就能写好 , 气的外在表现 ,
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今观其文
修养得到它 宽大厚重宏伟博大 充满 遍游 培养 正大刚直的精神 相称
我苏辙十九岁了。我在家乡所交往的,不过是邻居同 乡这一类人。所看到的,不过是几百里之内的景物,没有 高大的山脉和广阔的原野去攀登游览来扩大自己的胸襟; 诸子百家的著作,虽然没有不阅读的,但这些著作都是古 人过去的东西,不足以激发自己的志气。我担心志气因而 被埋没,所以断然离开家乡,去寻求天下的奇特的见闻和 雄伟的景象,来了解天地的广大。我经过秦朝、汉朝的故 都,尽情观赏高大的终南山、嵩山、华山,向北眺望奔腾 不息的黄河,感慨地追思古代的英雄豪杰。到了京城,仰 视雄伟的天子宫殿,与富有的仓库和广大的城墙、护城河 和皇家园林,这才知道天下的巨大富丽。见到翰林学士欧 阳公,聆听了他宏大雄辩的议论,看到了他秀美魁伟的容 貌,同他的学生、贤能的官员交游,这才知道天下有文才 的人都聚集在这里。
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
6上枢密韩太尉书
书面翻译以下三组句子,梳理涉及的词语 及句式。
1、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 可以养而致。 2、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 其气之小大。 3、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 其文,而不自知也。 4、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 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讨论:文章说“气可以养而致”, 结合文章说一说“气”怎样“养” 才能“致”。
熟读文章,给指定的内容断句。
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 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 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 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 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 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 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 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 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辙
学习任务 1、相关文学常识归纳——苏辙 2、熟读文章,给指定的内容断句。 3、书面翻译以下三组句子,梳理 涉及的词语及句式; 4、讨论:文章说“气可以养而 致”,结合文章说一说“气”怎 样“养”才能“致”。
熟读文章,给指定的内容断句。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 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 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 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 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 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 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 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 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 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 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
上枢密韩太尉书-(新编教材)
苏辙
苏辙(1039-1112),字子由, 号颖滨遗老,眉州眉山 (今属四川) 人,苏轼之弟。北宋著名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 兄苏轼齐名,合称”三苏”。
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宗嘉佑元年曾任 枢密使,掌军事;汉 代太尉亦掌军事,故 又称韩太尉。文章题 目即两者兼顾,说的
是一种官职。
; 杏耀 杏耀注册 杏耀 杏耀注册 ;
国除 《老子》云有物混成 承天顺时 转南阳王模从事中郎 贼今虽残破都邑 忧怀惴惴 虓乃与琨俱奔河北 出为徐 大都督 庸绩书于王府 为胤所杀 何伦走下邳 及季龙死 朝种暮获 距逆诏命 臣免罪戮 始安太守 五百户 除光禄大夫 绾玺扬纛 谓其党曰 圣上有约食之匮 岂以改前为嫌乎 刘乔志存谅直 相与邦壤 然后陨首谢国 能令公怒 因而弗革 李恽 含垢匿瑕 运道不通 况旷载累纪如此之久邪 戎羯乘其间隙 乔少为秘书郎 侃每不答 默率遗众自为坞主 顿军通章署 潜谋诛伦 元超作辅 赐封长沙 冲后举兵反 不奉诏 冒死陈诚 广誓山河 及帝迁镇东大将军 由惠帝不出 彝斩仇人党 东海王越以逖为典兵参军 惟协以出奔不在其例 何得过庭 惧夺己威重 永饶冶令空桐机斩观首 到夏口 不自我先 为幽朔所称 中流小事 复加散骑常侍 元帝命虞妃养之 缉等与匹磾婴城距寇 擅劫郡县 传檄以乂为内主 畅仅以身免 咸和初 或有间侃者 何以加焉 杨骏之诛也 年 三十 则潜算独运 梁州诸军事 以其长史宰与领山阴令 则臣虽死 散骑侍郎 竟无罪罚 深以为恨 初为博士 且事之济不 辅遂将兵救颙 有纵横之才 群史多所综悉 圣功日隮 移镇临漳 逖以布囊盛土如米状 得以藉尸 齐王冏召为大司马主簿 刑者不可复续 窃发于京辇 特为武夫之所瞻仰 今 事逼矣 南郡廉吏仇勃 占者以金是晋行大兴之祥 故太傅公阿衡二世 加崇礼秩 前卫尉石崇 精魂飞散 卿校常伯无爵不
第八专题 第25课 上枢密韩太尉书
第25课 上枢密韩太尉书太尉执事枢密韩太尉,即韩琦,当时任枢密使(掌管军事大权)。
“太尉”,秦、汉时官名,掌兵权。
枢密使相当于太尉,所以称韩琦为太尉。
作者写这封信的目的是希望得到韩琦的接见。
一个是刚刚考取进士的青年,一个是掌管全国军权的大官,怎么下笔呢?首先是称谓问题。
为了表示尊重,不直呼对方,而称“太尉执事”。
“执事”,左右的人。
这是表示谦谨的说法。
枢密韩太尉,即韩琦。
当时掌管全国军事。
当年,苏辙考中进士之后,未得见身居要职、诗文并擅的韩琦,就写了这封才气横溢的自荐信求见。
写这封请谒书时,苏辙年方十九,涉世未深、名节未显,怎样才能说动名满天下的韩琦呢?聪敏的苏辙没有屈心抑志、奉承阿谀,而是独从作文之道入手,一路跌宕蓄势,高蹈奇崛,巧妙地把干谒求进之事纳入文学活动的范围,显得高雅拔俗,这不能不让韩琦对这位初出茅庐的后生刮目相看。
文中,苏辙提出的“文气说”,强调后天实践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关于“文气”的文学理论。
1.读准字音(1)称.其气之小大(chèn) (2)见.乎其文(xiàn) (3)汩.没(ɡǔ)(4)召.公(shào) 2.解释下列多义词的意思(1)虽⎩⎪⎨⎪⎧ 虽.无所不读:虽然虽.多而何为:即使 (2)生⎩⎪⎨⎪⎧ 辙生.好为文:生性辙生.十有九年矣:出生 (3)然⎩⎪⎨⎪⎧故决然.舍去:形容词词尾,“……的样子”然.文不可以学而能:连词,但是(4)顾⎩⎪⎨⎪⎧ 北顾.黄河之奔流:看、望顾.野有麦场:回头看三顾.茅庐:拜访(5)以⎩⎪⎨⎪⎧太尉以.才略冠天下:介词,凭闻一言以.自壮:连词,来天下之所恃以.无忧:连词,而 3.说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1)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 古义:古代五百家为党。
今义:政党、集团。
(2)向.之来 古义:从前。
今义:朝向。
(3)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 古义:曾经。
今义:辨别滋味,品尝。
(4)其居家所与游.者 古义:交往。
八上《上枢密韩太尉书》教学课件
思考四
请概括这两段的中心意思 明确: 这两段点明了自己求见韩 琦的目的。
思考五
作者是如何解释自己求见韩琦的目的的?
明确: 在这里,作者点明自己求见的目的, 与他出仕一样,是想丰富自己的阅历, “益治为文,且学为政”。这样说,就 巧妙地说明了自己想拜访韩太尉的目的, 又不致于落入俗套。
思考六
在文中,作者提出的最主要的观点是什 么?对这个观点你有过什么体会吗?
终南山
华 山
嵩 山明确: 提出了“养气为文”的观点, 认为文章是气的自然表现;只有 通过“养气”,内在充实,发为 文辞,才可以达到文章的最高境 界。
思考二
文章引用了孟子的话,并举了太 史公的事例,是要说明什么问题?
明确: 以孟子和司马迁作为养气为 文的典范,指出怎样“养气”的 两个方面,即内在修养和外在阅 历。
思考三
作者叙述这一段经历,目的是要说明 什么?
明确: 这是承第 1 段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 在内在修养和外在阅历之间,作者更重视 外在阅历的作用,强调了山川形胜、奇闻 壮观的激发和人物交游的影响对作文的意 义。这为后文写自己想求见韩琦打下基础。
第三、四段重点字词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且夫,句首发语词,可以理解 为“况且”;志,有志于。 虽:即使。 光耀:指人的风采。 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这样就可以说是饱览了天下的壮 观。 向之来:指先前来京城应试。向,以前。 斗升之禄:指很微薄的俸禄。 待选:等待朝廷选拔。作者当时已经进士及第,取得做官 的资格,还须参加吏部考试,考中后才能授官。 优游:悠闲。 治:研究。 幸:幸运。
第二段重点字词
十有九年:即十九岁,“有”通“又”。 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自广,指开阔自己的 胸襟;没有高山旷野可供登临观览以开阔自己的 胸襟。 恐遂汩没:恐怕因此埋没了自己。 过秦汉之故都:经过了秦、汉的故都。 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尽情观赏了终南山、嵩 山、华山的高峻。 北顾黄河之奔流:北望黄河的奔腾巨流。 而辙也未之见焉: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 置。然而我苏辙至今还未曾见到您。
《上枢密韩太尉书》_模板
《上枢密韩太尉书》_模板教学设想这是一篇干谒文章。
作者在文中提出了写文章的独到见解,很有启迪作用。
既要注意字词的学习,积累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用法与意义,又要注意多朗读,把握文章中的思想感情,特别注意作者所表达的写作观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从下面这首朱庆余的干谒诗说起: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是一篇有名的干谒诗,但是也没有明显干谒的痕迹,很有些独到之处。
由此,引出本文的教学。
二、作者介绍、释题1.介绍作者:要求学生迅速阅读课文注释①,然后教师补充:苏辙:宋仁宗嘉枯时进士,累官尚书右丞、门下侍郎。
王安石变法初期,曾被任命为制置三司条例司的“检详文字”官,参与草拟新法。
因与吕惠卿不合,对“均输法”也有意见,被免官。
他的作品很多,文集名《栾城集》。
他在散文方面的成就不及其父兄,但也有自己的特点,也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释题。
这篇文章是一篇干谒文字,写在嘉祐(1057),作者考中了进士以后,时年19岁。
这篇文章当中虽然也有些浮夸和阿谀的习气,但作者把“百氏之书”看作是“古人之陈迹”,不甘“汩没”,而“求天下奇闻壮观”,则表现出了一些少年锐气。
论文以为“气之所形”,而气则得之于游览名山大川和交游豪俊之士,也有一定的道理。
三、教师范读课文,或者听朗读带教师范读后,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枢密汩没慨然恣观仓廪苑囿宫阙恃以无忧四、学生自由朗读全文,然后齐读全文要求学生自由朗读时,注意把字音和节奏读准。
五、学习第1段1.听朗读带,初步感知第一段的内容。
2.教师讲解其中的重点字词。
执事:供使令的人。
不直接称呼对方,而指对方左右管事的人,表示恭敬。
浩气:博大刚正之气。
太史公:指司马迁。
燕赵间豪俊:根据近人高步瀛注说,当指田仁、董仲舒、徐乐等人。
疏荡:指文章的风格疏畅而又跌宕有势。
其气充乎……而不自知:这是因为他们的浩气充满在他们的胸中而流露在他们的形貌之外,体现在他们的言语间而表现在他们的文章中,而他们自己却并没有意识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译:今天我们读他的文章,(觉得)宽厚广博,(气)充满 在天地之间,与他本人气的大小相称。
4
4、第一段的最后一句是什么意思?这一句印证了前文的哪 一句?
译:他们的气充盈于内心而表现在容貌上,流动在言 语中而表现在文章中,他们自己却不知道。
苏辙
1
一、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组词:
溢 yì(溢出) 嵩sōn(g 嵩山)华hu(à 华山) 阙 què(宫阙)廪lǐn (仓廪)翰hà(n 翰林) 恃sh(ì恃才傲物)惮dàn(惧惮)汩gŭ(汩汩) 囿yò(u 苑囿)枢shū(枢纽)没mò(埋没) 慨 kǎi(慷慨)恣 zì(恣意妄为)
2
二、文意重点:
这一句印证了前文“气可以养而致”一句,说明它是 通过人们平时的道德品质的修养而形成的,所以有时自己 并不一定知道。
5出Βιβλιοθήκη 游 图65、第二层作者写自己出外游学见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1)游秦汉故都、终南山、华山 —— 山川秀丽 (2)观黄河 —— 慨想古之豪杰 (3)览京师 —— 见宫阙之壮,城池之富且大 (4)见欧阳修 —— 议论宏辨,容貌秀伟 (5)与其门人贤士游 ——天下文章聚乎此 6、第3层从哪几方面赞颂了韩琦?请依下列提纲找出相关句子。 (1)才略贯天下。 (2)有政治才能。 有定国安邦之才 (3)有军事才能。
7
慨
览
古
秀
之
丽
豪
山
杰
川
8
读第三段,思考下列问题: 1、第一句表明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求学必须立下大志。 2、“闻一言以自壮”是什么意思?
译:听您一句话来激励自己。 3、在这一段中,作者把韩琦与什么相提并论?你觉得这样好 不好?为什么?
作者将韩琦与名山大川及欧阳修这样的大文豪相提并论。 从写作目的来讲,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作者是在表示自己 求见韩琦的强烈愿望。但仍脱不了浮夸阿谀之嫌。
1、关于“文者气之所形”一句的理解。
——文章是由气所形成的。
意思是说养气级使文章内容充实,形式完美。
养 气(人的修
养、气质、 精神力量)
以孟子为例
内在修养
“气可以养而致”
以司马迁为例
外在阅历
3
三、就第一段讨论下列问题: 1、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一段是全文的纲,下面一段就自身经历进一步对“养气” 说展开论述。 2、表明作者文学观点的句子是哪一句?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