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药方》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的药方》教案

本文是关于《生命的药方》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学习目标:

1.阅读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学习阅读的方法,然后让他们在阅读中运用。

2.找准突破口,牵一发而动全身,反复研读题目达到深入理解课文的目的。

教学时数:一课时

授课班级:初一(1)班

授课人:石建柱

授课时间:2003年12月3日(星期三)上午第三节

教学设想: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钱梦龙先生也说:“教学艺术,就是教师想‘方’设‘法’摆脱学生的艺术。”……基于这些认识,正确理解这次规模宏大的课程改革,就应当是在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课堂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变得乐学、会学,然后达到“学会”的目的,把钱梦龙先生的话换个角度说就是:“教学艺术,就是教师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教师的艺术。”因此,“指导学法”,让学生尽快达到离开教师也能会学习,应当成为我们每堂课都要贯彻的目标之一。爱因斯坦说:“什么是素质?就是离开学校以后能够剩下的东西。”而能够剩下的东西就是学习的方法和能力,还有思想和精神,而绝对不是知识。

为了贯彻上面的思想,本节课定位于“语言的品味(品味语言)”,而且不是对全文的语言进行品味,而只是品味“题目”,引导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通过运用增删、替换字词学会品味语言,进而用题目这根“发”而动全文这个“身”,理解题目的妙处,达到深入理解课文、把握文章主旨的最终目的。那突破口自然是“题目”了,找准了突破口一切都变得简单轻松起来。

教学过程

一、走进文本

这节课我们来一次“真实性阅读(没有教参、没有任何辅助资料的帮助的阅读——又叫‘裸阅读’,‘不穿衣服的’阅读)”。

二、熟悉文本

我们自己来读一下(自由阅读,愿意出声可以,愿意默读也可以),然后说说你的感受(什么感受都可以,好的、坏的、课文中的、课文外的等等)。

学生谈感受……。这是选自学生课外阅读的材料《新语文读本》里的一篇文章,而且是从六年级的读本里选出来的……

三、解读文本

本节课我们通过本文的阅读,学会品味语言。我们吃美味佳肴时……“品味”一词的来历:①尝试滋味;品尝②仔细体会;玩味。根据第一个意思,就可以知道它的来历,原来是指品尝好吃的东西,品尝它的滋味,毛主席有句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尝一尝。所以,品味这个词还是和另一个十分形象的词语“咀嚼(①用牙齿磨碎食物;②比喻对事物反复体会)”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要想品出好吃的东西的滋味,就必须放在嘴里反复咀嚼。我们品味语言时……品味词语就还能放在嘴里反复咀嚼了。所以,品味词语的“品味”用的是它的引伸义:就是对词语进行反复琢磨、思考(借助思维)。如果在品味的时候能够借助比较,那就有可能更高一筹了(吃了糖,再吃苹果)。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品味方法。

请同学们说说,你们学了很多课文了,你们对题目是怎么认识的(包括小学里老师教的知识,课文与作文)?

……

品味“题目”:

不能忽视题目,题目就相当于文章的眼睛,又是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窗口(联系“眼睛”“窗口”的作用谈谈……),希望今后阅读文章重视研究文章的题目,研究题目的妙处、作用等等方面的内容。

有时候,某些字词我们稍微给它增加个字或词,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改变意思。举例:这个人不坏→这个人不不坏;有时候我们减去一个字或词,意思也会出现变化,这个人不坏→这个人坏。现在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初步研究一下题目。

“生命的药方”改成“生命的药”,好不好?为什么?

学生讨论。选出代表来说一下。

……

本文中的德诺患的是“艾滋病”,“生命的药方”为什么不直接用“生病的药方”(或者是“艾滋病的药方”与“生命的药方”),请大家进行比较品味?

学生讨论。选出代表来说一下。

……(深入分析)

请大家用上面我们的分析,把题目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用一句话说一下。

……要想使生命健康,就必须学会使用友情、友谊这个“药方”(能够给生命以滋养的其实是精神,每个人都是靠着一种精神的力量活着的,在人们生病的时候,亲人朋友的关心照顾比任何药物都有用处)。

继续研究题目:

“生命的药方”为什么不用“友情(两个孩子的友情)”、“一只臭鞋”“艾迪和德诺”……

……

四、升华文本

友情能够使生命更健康,使生命更有意义,使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在生活中你注意保护友情、珍惜友情了吗?

请大家自由发言。说说自己平时是怎样对待友情、友谊的?

文中的德诺患上了“艾滋病”,这是一种难以根治的病,这种病叫“不治之症(媒体上称世纪绝症)”,最后等待的就只有死亡。我们人类也患了一种“不治之症”,不珍视友情,随意践踏友情,甚至其他的感情。

联系妈妈的话……,请大家不要忽视身边的友情、友谊,来大家向同桌转身,紧紧握住对方的手,真诚地说一声:你好,你好!

今天这篇文章给我们开了一个生命的药方,希望大家常常去按照这个“药方”拿药吃药,使自己的生命健康成长。

五、回味文本

……

附录:备课断想

1.文中“艾迪妈妈的态度”

2.为什么是“月明星稀的夜晚”……

3.为什么妈妈说“德诺一生最大的病其实是孤独……”,孤独真的这么可怕吗?改为“生病期间最怕的是孤独”怎么样?

4.我们一生最大的病是什么?

5.为什么“艾迪”一定要大德诺四岁:

想到用花熬汤,在杂志上看到消息兴奋,带着德诺出发,做很结实的船,随身带帐篷,又回到家乡,把自己的球鞋给德诺,经常去看德诺。合伙玩装死游戏,给杂志写信,对德诺妈妈说对不起……

6.两个孩子的友情到底怎样:

妈妈阻止没有用,艾迪想尽办法给德诺治病。德诺抱着臭鞋。…………

教后:

本课教学基本否定了当初的教案。在讲课时分成了循序渐进的三个大的环节:一让学生谈第一感觉和感受,真实性阅读的第一步;二是让学生自由阅读一遍课文后,发问,也就是提出问题,提出自己阅读后还有疑问的地方,然后进行讨论;三是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找出文中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方,学生找到了三个地方,很正确:①课文中德诺妈妈的话,②文章的题目,③文章最后一段。

这样真正体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全部以明确的指导学法来达到最终“不需要教”的目的,从课堂效果看激活了学生的思惟,学生的发挥相当精彩,有的学生甚至比老师说的都好。语文课又一种新范式诞生了!

也怪不得有的老师说“听这堂课真的是一种艺术享受。”红旗坡三中的校长(周校长)说的。注重启发,注重激励,注重设问,注重延伸。

“把课堂还给学生”,才能真正实现古人的教学相长。这是一种十分美妙的境界。

整个课堂穿插了不同层次要求的朗读。

把题目与德诺妈妈的话结合起来考虑,升华了前面内容的分析。

药方有什么作用?没有治好德诺的病,这还是不是个好药方,为什么?

最后布置了问题作业:德诺最大的病是孤独,我们最大的病是什么?

具体情况见《生命的药方》授课实录。

原文:

生命的药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