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肉瘤的影像表现
脂肪肉瘤的影像表现
高分化型脂肪肉瘤
占所有脂肪肉瘤的30%,类似脂肪瘤,脂肪组织> 75% 恶性程度较低,预后较好,有局部复发和发生去分化的 倾向,几乎从不转移 肿瘤巨大,部位较深, 常位于腹膜后和四肢深部,境 界清楚。肿瘤几乎全由成熟脂肪细胞组成,并由纤维组 织分成大小不等的叶,酷似脂肪瘤。瘤细胞轻度多形, 在某些纤维组织区可见空泡性细胞,胞核大而深染多形。 如纤维组织增多,可称为硬化性脂肪肉瘤。 分化好的脂肪肉瘤又包括脂肪瘤样脂肪肉瘤、硬化性脂 肪肉瘤
毛发或者钙化。
增强扫描后实性成分可见强化。
畸胎瘤
例1
例2
鉴别诊断
平滑肌肉瘤
占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第2位,女性多见
腹膜后类圆形或分叶状巨大肿块。
起源于腹膜后平滑肌、下腔静脉壁平滑肌,可侵犯血管腔内。
特征:实行肿块,信号/密度欠均匀,其内可见多发不规则坏死与
囊变。不含脂肪。
增强扫描实质部分不均匀明显强化,也可呈不规则环形强化。
高分化型脂肪肉瘤
脂肪瘤样脂肪肉瘤(LLS) 大体病理上肿瘤呈分叶状,可有假包膜,切面黄色,质 软。镜下瘤细胞分化好,绝大部分由分化近乎成熟的脂 肪细胞组成
硬化性脂肪肉瘤(SLS)
硬化性脂肪肉瘤以含有大量胶原纤维组织为主,细胞成 分少,所以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
高分化型脂肪肉瘤
CT 见肿瘤内大部分成分呈脂肪密度,肿块巨大,边界清楚,瘤 内可见云絮状、条纹状边缘模糊的略高密度影及粗细不一间隔 , 假包膜,血供多不丰富,增强扫描有强化 CT图像上,分隔及不均质是其特点, CT所示的云絮状、条纹状 略高密度影及分隔与脂肪母细胞、梭形细胞、胶原和纤维组织等 成分有关 MRI T1WI、T2WI上均呈高信号,脂肪抑制信号明显下降,常含 有纤维分隔和局灶性的其他非脂肪结构, 在Gd-DTPA增强后轻 微强化。
四肢黏液性脂肪肉瘤的磁共振表现
四肢黏液性脂肪肉瘤的磁共振表现摘要:脂肪肉瘤(liposacroma)是常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之一,约占恶性软组织肉瘤的14%-18%⑴。
常发生在脂肪组织较多的腹部和腹膜后、四肢(尤其是下肢)、臂部等部位。
黏液性脂肪肉瘤(myxoid liposarcoma,MLS)是脂肪肉瘤的一个常见亚型,占脂肪肉瘤的30%-55%⑵。
肿瘤主要是由各种分化不同程度的脂肪母细胞和粘液样基质组成,由于肿瘤的病理特征,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异性。
本组收集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软组织黏液性脂肪肉瘤的资料,总结其影像表现,以进一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
关键词:肉瘤;恶性肿瘤;磁共振成像一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2年4月—2014年9月具有完整影像资料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黏液性脂肪肉瘤患者3例,其中男1例,女2例,年龄38-62岁;病程6个月-20年。
均表现为局部肿块,无明显疼痛感。
1.2 检查方法患者均行MRI平扫+增强检查,采用PHILIPS1.5T 超导型MR扫描仪,每例患者均行T1WI、T2WI快速自旋回波(FSE)及脂肪抑制序列(SPAIR)及DWI,动态增强扫描;对比剂使用Gd-DTPA,剂量为15-20mL,注射速率2.5-3.0mL/s,横断位、冠状位和矢状位扫描。
二结果3例肿瘤均位于下肢,其中2例位于大腿深部肌肉间隙,1例位于小腿深部肌间隙,病灶边界清晰,邻近骨质未见明显受累,周围软组织未见明显水肿,肿瘤直径约5.3-12cm,MRI表现为T1WI呈低信号,略低于周围肌肉组织,T2WI呈高信号为主,病变边界清晰,本组3例肿瘤均被分隔成多个囊性包块,其中1例肿瘤内见少许短T1长T2信号,增强后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
三讨论3.1 病理学基础:黏液性脂肪肉瘤主要由3种组织学成分构成:富含黏多糖的黏液基质、不同分化程度的脂肪母细胞、纤细的毛细血管丛。
文献报道[3]约57.9%的黏液性脂肪肉瘤不含脂肪成分。
脂肪肉瘤与滑膜肉瘤影像表现
粘液性脂肪肉瘤
多形性脂肪肉瘤
➢CT:质地不均的软组织肿块, 呈骨骼肌密度, 增强中 等强化,其内见坏死灶
➢MRI:T1与肌肉信号相似,T2表现为略高、等混杂 信号,增强可见强化
多形性脂肪肉瘤
去分化脂肪肉瘤
➢CT:混杂密度肿块(脂肪灶、实性肿块及钙化 影等),增强实性肿块明显强化。病灶可侵犯 临近组织器官,发生钙化或骨化代表肿瘤异源 性分化或化生,预后更差
➢MRI:脂肪信号为主,脂肪成分与软组织肿瘤 成分间分界清楚,分界处呈突然中断征象
去分化脂肪肉瘤
2017-06-12Leabharlann 去分化脂肪肉瘤鉴别诊断
➢ 畸胎瘤:腹膜后畸胎瘤较少见,成分复杂, CT/MRI可见脂肪、液体成分,脂液平,及线 状或块状钙化
➢ 脂肪瘤:边界清晰,密度均匀,几乎完全由脂 肪组成,常有明显包膜,可见纤细、均匀的间 隔(<2mm),增强间隔明显强化
易位,并融合形成SS18-SSX融合基因(金标准) ➢温和无痛,缓慢生长,中至高度恶性,局部复发和
远处转移常见
滑膜肉瘤
X线:软组织肿块,局部骨质 破坏,可见钙化或骨化,呈 斑点状或斑片状,有的形成 不连续骨壳
滑膜肉瘤
CT:等或稍低密度,可坏死囊变/出血,可 见边缘性钙化,增强不均匀明显强化
滑膜肉瘤
脂肪瘤样 硬化型
分化性脂肪肉瘤
脂肪瘤样 硬化型
粘液性脂肪肉瘤
➢ CT:水样低密度肿块,内见点状、地图分布状 脂肪密度影及粗细不均分隔,增强呈网状、云絮 状或片状强化,囊性及脂肪成分无强化,内见小 分叉血管走行
➢ MRI:T1低信号,T2显著高信号,内见短T2的 纤维间隔,T2压脂呈高信号,增强不均匀渐近性 强化
➢ 骨外骨肉瘤:成分复杂,可见钙化、瘤骨,无 脂肪组织,延迟期密度明显减低、发病率很低, 易复发
纵隔脂肪瘤与脂肪肉瘤影像表现
影像学表现(CT)
后上纵隔见一不规则形低密度影,CT 值大部分为负值,其内可 见有条状分隔,病灶边界较清,向上延伸至锁骨以上层面,增 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气管受压前移。
影像学表现(CT)
➢ 纵隔脂肪肉瘤:肿瘤密度不均匀,可见肿瘤脂肪 密度影,密度取决于脂肪肉瘤的细胞间变及纤维 性和黏液性组织的混合程度。脂肪含量越多,软 组织含量越少,肿瘤倾向分化越好。分化程度高 的脂肪肉瘤包膜可完整,与周围组织器官界限清 楚;分化程度低的脂肪肉瘤很少或无脂肪成分。 脂肪肉瘤可以表现为边缘模糊或向周围浸润性生 长。可能见到间隔的钙化和一定程度的强化。脂 肪肉瘤可以全部为脂肪密度,混杂密度或全部为 软组织密度,所以没有脂肪样密度并不能排除本 病。确诊本病还要依赖组织病理学检查。
病理
影像学表现(X线)
➢ 纵隔脂肪瘤:多位于前纵隔及心膈角区;可见纵 隔增宽或纵隔内肿块,边缘光滑,密度均匀且较 低;病灶周围气管受压移位不明显。
➢ 纵隔脂肪肉瘤:X片无特异性表现,一般显示纵 隔增宽。多见于前纵隔,肿块常较大;边缘锐利 或模糊。
影像学表现(CT)
➢ 纵隔脂肪瘤:边缘光滑,与周围结构分界清楚, 常可见薄且均匀一致的包膜,CT值常在-30HU 以下,多为-100--80HU。增强扫描肿瘤实质无 强化,包膜可轻度强化。
影像学表现(CT)
右后纵隔内可见一较大不规则形异常密度影,内部密度混杂多样,可见多发脂肪成分及钙 化灶,见多发分隔及多囊性病灶。增强后病变部分可见强化,部分未见强化,纵隔内心脏、 血管、支气管及食管可见明显受压推移改变;纵隔、肺门未见肿大淋巴结影,右侧胸腔可 见积液,胸膜未见增厚。
影像学表现(MR)
病理
脂肪组织。
病理
➢ 纵隔脂肪肉瘤:主要成分为未成熟的和成熟的脂 肪细胞,以及纤维组织和黏液性组织。可从高分 化、有包膜的肿瘤,到高度侵袭性、无包膜、浸 润邻近结构的肿瘤。纵隔脂肪肉瘤的病理类型包 括高分化型、黏液型、去分化型、多形性、圆细 胞型和混合型。其中比例最高的是高分化脂肪肉 瘤,约占40%~45%;其次是黏液样脂肪肉瘤和 多形性脂肪肉瘤,混合型脂肪肉瘤非常罕见。
脂肪肉瘤的CT、MRI表现与病理学对照
L.e t a 1.R e t r o D e r i t o n e a 1 1 i p os ar co l n o . : M R c h ara ct eri st i c s
2 6 6 . 1 0 . t t e n ri c k s W H. C h u YC . G o1 d b1 u m JR .et a1 . De di ff e r e nt i at ed
列 紧 密 ,多 形 性 脂 肪 肉瘤 主 要 由
~ L n 一 ~ 一 一 ~ 一 一 ~ 一 ~ m 一 一 ¨ ~ = 2 一 _ 三 一 ~ ~ 叭 ~ 一 ~
Di a g n P a t h o 1 , 2 0 0 1 , 1 8( 5): 2 6 3 —
呈 低 信 号 。 静 脉 注 射 钆 喷 替 酸 葡 者 5 年 生 存 率 远 远 高 于 位 于 腹 膜
甲胺 ( G d - D T P A ) 增 强 后 ,病 变 的 脂 后 的 ,这 是 由于 四 肢 肿 瘤 易 于 早 肪 性 成 分 或 分 化 良好 成 分 只有 轻 期 发 现 和 完 全 切 除 的 缘 故 。肿 瘤
微 强 化 ,非 脂 肪 性 成 分 则 有 显 著 内 的 脂 肪 含 量 越 高 , 预 后 相 对 越
i n t h e h i s t o l o g i c s u b t y p e s 【 J ] .
R a di o 1 o g y , 1 9 9 3 ,1 8 6( 2): 4 5 5 —
a n d D at h o1 o gi c a1 c or r el a t i v e
脂肪肉瘤的影像表现
31
整理版ppt
粘液性脂肪肉瘤
32
整理版ppt
粘液性脂肪肉瘤
❖ CT 平扫呈均匀的“囊状”肿块,介于水与软组织之间的液体密 度,边界清楚, CT 值平均 20Hu左右,肿块密度根据肿瘤细胞分 化的程度、黏液及纤维组织成分的不同而密度各异,含黏液成分 较多者,病变密度低接近于水,病变实性成分较多者密度增高, 呈稍低于肌密度或等于肌肉密度。周围未见明显水肿。 增强扫描病灶呈轻度强化或絮状、网状、岛状延迟强化, Kim等认为这种强化表现是由肿瘤间质及纤维组织成分强化所致
如腹痛或不全性肠梗阻等
9
整理版ppt
讨论
概述: ❖ 脂肪肉瘤是人体内最常见的软组织肉瘤之一,占所有软
组织肉瘤的14%~18%。 ❖ 病因至今不明,可能与外伤、血肿、病毒、感染及放射
治疗有一定关系。 ❖ 脂肪肉瘤是来源于血管周围、体腔及肌腱间隙的未分化
间叶组织细胞,由成脂肪细胞到成熟脂肪细胞不同分化 阶段的细胞构成。
平 扫
18
整理版ppt
高分化型脂肪肉瘤
平 扫
19
整理版ppt
高分化型脂肪肉瘤
平 扫
20
整理版ppt
高分化型脂肪肉瘤
平 扫
21
整理版ppt
高分化型脂肪肉瘤
动脉期
22
整理版ppt
高分化型脂肪肉瘤
动 脉 期
23
整理版ppt
高分化型脂肪肉瘤
静脉期
24
整理版ppt
高分化型脂肪肉瘤
静 脉 期
25
整理版ppt
❖ MRI T1WI大部分呈低-等信号,通常不显示脂肪信号,但可见 散在较高信号区。T2WI主要呈明显高信号, 信号高于脂肪,与 水信号相似,内见小叶状纤维分隔。
软组织黏液性脂肪肉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学分析
病变 C T表 现 为 低 密 度影 , C T
月具有完整影像 资料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软组织 值 约 2 2 ~ 3 0 H U,其 中 1 例病 灶周 围测 得脂 肪密 度影 黏液性脂肪肉瘤患者 1 6 例, 其中男 9 例, 女 7例 , 年 ( 图3 , 见封三) , 增 强后 7例病 灶 内见 片状 、 网格 状强
其余 均 以发现肿 块就 诊 。
号, 低 于周 围肌 肉组 织 ( 图4 , 见 封三 ) , T 2 WI 呈 高 信
1 . 2 检 查 方 法 患 者 均 行 C T平 扫 及 增 强 ,使 用 号 为 主 , 病 变 边界 清 晰 , 3例 病 变 内见 分 隔( 图5 , 见
, 4 例病变 内见结节状 、 片状低信号影 ( 图6 , 见 T o s h i b a A q u i l i o n 1 6层 螺旋 C T扫描 仪 , 扫 描范 围包 封三 )
括病变范围 , 造影 剂 使 用 欧 派 克 8 0 ~ 1 0 0 mL , 注 射 速 封三 ) , D WI 呈高信号影( 图7 , 见封三 ) , 脂肪抑制像 T 2 WI 率2 . 5 m L / s , 层厚 5 m m, 层距 5 m m。 1 3例行 MR I 检查 , 病 灶 信号 无 明显 减 低 ,增 强后 呈 不 均匀 强 化 , 其中 1 0例 先 行 平 扫后 增 强 ,采 用 G E S i g n a e x c i t e 呈低信 号部 分强 化 明显 ( 图8 , 见 封三 ) 。
ML S )是脂 肪 肉瘤 的一个 常 见亚 型 , 占脂 肪 肉瘤 的 例位 于 深 部 肌 肉 间隙 , 1 例 位 于皮 下 脂 肪 层 ; 3例 位 3 0 %~ 5 5 %t 2  ̄ 。 M S L虽 属 于低 度 恶性 肿 瘤 , 但 其 转移 率 于上肢 深 部肌 肉 间隙 , 病 灶边 界清 晰 , 邻 近骨 质未 见 约3 0 %, 多数 患 者临 床发 现较 晚 , 容易 造成 术后 的复 明显 受 累 , 周 围软 组织 未见 明显水 肿 ; 2例 位于 臀部 ,
腹膜后脂肪肉瘤的CT表现和病理对照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年第16卷第73期151·医学影像·0 引言腹膜后脂肪肉瘤属于一种较为多见的原发软组织肿瘤,其在全身肿瘤中的比例大约为35%左右[1]。
为进一步改善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的临床医治效果,本次研究特选择在我院医治的24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就腹膜后脂肪肉瘤病理与CT表现的关联性进行探究,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进行医治的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24例为观察对象。
其中男16例、女8例;年龄27-72岁、平均年龄(48.6±2.9)岁。
临床特征:腹部疼痛8例,腹胀8例,体重下降4例,腹部包块22例。
1.2 方法采用螺旋CT机进行诊断,扫描参数为120KV,200mA,矩阵为512×512;扫描范围:全腹部;扫描方式:平扫及增强扫描,厚度5-8mm,层间距5-8mm,所有患者均取仰卧位。
经高压注射仪器输注欧苏碘海醇100mL后,延时5s,采取2r/s的速度连续扫描50s。
观察病灶CT情况与周围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并分析。
所有患者的CT图像均需由3位及3位以上的主治医生阅片审查。
1.3 统计学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汇总数据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s )表示,采用t 检验,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病理结果:24例腹膜后脂肪肉瘤中,黏液型4例、去分化型4例、圆细胞型2例、多形性型2例、分化型6例、混合型6例。
6例分化型中,包含脂肪瘤型4例、硬化型2例;6例混合型中,包含脂肪瘤型合并黏液型2例、合并硬化型2例、合并多形性型2例。
CT表现:肿块形态:类圆形5例,占20.83%;不规则19例,占79.17%。
CT平扫:16例肿块显现脂肪组织,CT值在-80至-15HU之间,病理类型:6例分化型,4例去分化型,6例混合型;8例肿块未显现出清晰的脂肪组织,其中4例以液性密度为主,CT值15-25HU,病理类型均为黏液型;4例以软组织密度为主,CT值30-60HU,病理类型:2例圆细胞型、2例多形性型。
黏液性脂肪肉瘤的MRI表现与病理学分析
1 ,E 。 E2 ) 三 、 论 讨
1 .黏液性脂肪 肉瘤病理 : 黏液性脂肪 肉瘤 比较少见 , 是脂肪 肉瘤 的一个 亚型 , 下肢 多见 , 部位多深在 , 病程 长短不一 , 患者 多 数 以无 痛性 肿块来就诊 , 就诊 时包块体积较 大 , 本组 患者就诊 时 肿块均较大 , 与文献 报道符 合 J 。黏液 性脂 肪 肉瘤 是 由原 始 的 非脂源性 间叶细胞 、 量不 等 的小 印戒 样脂 肪母细 胞和具 有特 数
黏液基质 。
1 .一 般 资 料 : 文 收 集 2 0 本 0 6年 6月 至 2 1 0 1年 3月 我 院 MR 室扫描 检查 , I 后经 手术 病理证 实为 黏液性脂 肪 肉瘤 的患者 5例 , 病史 2个月 至 2年 , 年龄 4 9—8 0岁 , 均 ( 9.1 ) 。其 平 5 4 3岁 -
系脂肪成分 。本组病例 中均可见显著 的长 信号 , 是肿瘤 内囊
5例肿 瘤均位于下肢 , 本组 病例 均位 于大腿 , 病灶 位 于大腿
深部肌 肉间 隙内 , 邻近 骨结构 没有 明显 受 累 , 瘤形 态不规 则 , 肿 边界 清 晰 , 廓完整 , 块 内可见排 列杂乱 、 薄不 均的纤 维 间 轮 肿 厚 隔 , 肿块 内可见多发囊性分 隔 , 2例 增强扫描肿 块内呈斑片状 、 絮 状不 均匀 的轻度强化 , 肿块 周 围可见强化 的血管影 ; 3例肿 块 内 可见 被纤 维分隔呈多 个囊性 包块 , 小不 等 , 大 7e ×8{ 大 最 m 3 m, 形态不规 则 , 内可见斑 片状短 T 其 1信号 ,T R序列上短 T SI l信号
( T R 成像 , SI ) 全部病例均进行轴位 、 矢状位及冠状位 的多方位 扫 描。每例患者进行 MR 增强扫描 , 用 G . T A造影剂 多方位 I 使 dD P
脂肪肉瘤的影像诊断
一、病历资料
主诉:发现右大腿包块4年余。 现病史: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大腿包块,当时约黄豆大 小,未予特殊重视。后患者感包块逐渐增大,3年前患者至外院 就诊后行包块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不详)。2年前患者发现右 大腿包块复发并逐渐增大,现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 诊,门诊拟“右大腿包块”收住入院。 专科情况:右大腿内侧见一大小约20cm*10cm大小肿块,边界 尚清,局部皮肤无红肿破溃,血管无怒张,右膝关节活动可, 右足背动脉搏动可,末梢血运及感觉可。 门诊资料:我院门诊X线提示右大腿中下段软组织肿块。 诊断:右大腿包块
五、鉴别诊断
脂肪肉瘤影像学表现无明显特征性,影像 学检查以MRI为最佳。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脂肪瘤:多发生于皮下软组织内,边界 清楚,平片、CT、MRI上与人体脂肪组织等 密度、等信号。
(2)其他类型软组织肿瘤:如纤维肉瘤、神 经源性肿瘤等,与脂肪含量少的脂肪肉瘤鉴别 困难,薄层CT及MRI上发现有脂肪密度或信 号灶时,有助于脂肪肉瘤的诊断。
影像学表现:
MRI:肿瘤呈大小不一、形态不整、边界不清、信
号强度不均的软组织肿块。根据肿瘤成分不同,其 MRI信号有所不同。圆细胞型含脂肪量少,多为等 T1等T2信号;黏液性以含液体囊性成分为主,多表 现为长T1长T2信号,此型最常见;分化良好、含脂 肪成分较多的脂肪肉瘤,则表现为不均匀的短T1中 长T2信号。瘤内纤维间隔呈低信号。
四、讨论
影像学表现:
CT:分化良好的脂肪肉瘤以脂肪成分为主,表现 为边界清楚的低密度影,与良性脂肪瘤表现类似; 而恶性程度较高的脂肪肉瘤,所含脂肪成分较少, 表现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软组织密度肿块,呈侵润性 生长,边界多不清楚。肿瘤内通常无钙化。增强扫 描肿瘤非脂肪性的实性部分呈不均匀强化。
脂肪瘤、血管瘤、神经源性肿瘤影像诊断
➢软组织是由胚胎时期中胚层衍化而来,在体内分布广泛,除上皮、内脏及其结缔组织支架、淋巴网状系统、脑膜和脑胶质以及体内骨骼外的所有组织均属于软组织。
外周神经和副神经节在胚胎上虽是来源于外胚层,但因其部位在软组织内且相互交织生长,所发生的肿瘤亦表现为软组织肿块,且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与软组织肿瘤相似,故也将其归于软组织范畴。
➢软组织的病变种类繁多,包括先天性病变、炎症、外伤、肿瘤等。
➢着重阐述软组织肿瘤。
➢由成熟脂肪细胞构成的良性肿瘤,为最常见的间叶组织肿瘤。
➢可发生于含有脂肪组织的全身任何部位,但多见于颈、肩、背、臀及肢体的皮下组织和腹膜后,亦可见于肠系膜、肾周、肌肉和筋膜下等。
➢常有薄层纤维包膜,质软,边缘清楚。
➢镜下见成熟的脂肪细胞堆积,其间有不规则纤维组织分隔。
➢内可含有其他的间叶成分,如纤维结缔组织、黏液、软骨和平滑肌组织等,分别称为纤维脂肪瘤、黏液脂肪瘤、软骨脂肪瘤和肌肉脂肪瘤,其中以纤维脂肪瘤最常见。
➢脂肪瘤多为单发,偶多发,称为多发性脂肪瘤。
➢本病好发于50到70岁,多见于肥胖人群,无明显性别差异。
➢典型表现为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但可产生压迫症状。
➢临床表现与发病部位、肿瘤形态有关。
平片➢显示病变不敏感。
➢边缘规整、清楚的低密度区,圆或卵圆形,随肌肉收缩其形态可发生改变。
➢大小不等,肿瘤越大,透光度相对越强。
CT➢单发或多发边缘光整的极低密度区,ct值-120~ -80 hu,密度均匀。
➢多呈分叶状,有包膜,内部可有分隔。
➢周围组织受压,肿瘤的密度与周围正常脂肪组织难以区分。
➢增强扫描病变无强化。
MRI➢脂肪瘤信号具有特征性➢T1WI呈高信号,T2WI呈中高信号,边缘清楚。
➢在所有序列中均与皮下脂肪信号相同,可含等信号的纤维间隔。
➢在脂肪抑制序列上,T1WI的高信号、T2WI的中高信号可被抑制。
➢增强扫描无强化。
❖前臂可见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
❖T1WI高信号。
❖T2 WI高信号,内部可见纤维分隔。
脂肪肉瘤的影像表现
1.脂肪肉瘤的临床病理与影像检查方法
超声检查对肿瘤病例的筛查、定位诊断有帮助,但超声检查仍有其自身的局限性,翻阅以往文献仍以个案报道为主且常有误诊或难于定性诊断[3-4]。
普通平片检查有时可见肿瘤对周围组织结构的压迫推移或肿瘤对临近骨组织的侵蚀破坏,但这些征象缺乏特异性,且普通平片检查难以观察肿瘤内的细微结构。
圆形细胞型脂肪肉瘤曾经是一个独立的亚型,但由于该型脂肪肉瘤与粘液型脂肪肉瘤都可见特征性的两个染色体异位,即t(12:16)(q13:p11),形成重组的CHOP基因[13]。目前通常认为圆形细胞型脂肪肉瘤是分化较差的粘液型脂肪肉瘤。圆形细胞型脂肪肉瘤内可见粘液基质与圆形细胞区并存并逐渐移行[14],但圆形细胞含量更多。圆形细胞区的血供相对丰富[15],故肿瘤强化程度较一般粘液型脂肪肉瘤明显,而富含“液性”成分的影像特征则不一定显现。
脂肪肉瘤的影像表现
脂肪肉瘤(Liposarcoma)在软组织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排名前三[1-2],好发于40~60岁,发病部位以下肢深部软组织与腹膜后最常见。发生于四肢,尤其是肢体浅表者,更容易被患者自行早期发现而通常体积相对较小。发生于腹膜后者起病初期难有临床症状,患者就诊时肿瘤体积常已十分巨大。肿瘤较大者可压迫、侵犯周围组织结构引起相应临床症状,如:压迫或侵犯输尿管引起肾积水,压迫神经引起疼痛,压迫静脉引起组织水肿。但上述症状缺乏特异性,脂肪肉瘤的术前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现对其影像表现综述如下。
脂肪肉瘤需要做哪些检查?
脂肪肉瘤需要做哪些检查?脂肪肉瘤是一种恶性的软组织肿瘤,起源于脂肪组织。
它通常生长缓慢,但有时会出现恶变,并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潜力。
对于发现可疑的脂肪肉瘤病例,医生往往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和测试,以确立诊断并确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脂肪肉瘤的检查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临床检查: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了解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包括肿块的大小、位置、疼痛或不适的感觉等。
医生还会进行体格检查,观察肿块的外观,包括大小、形状、质地等,并检查周围淋巴结是否有肿大。
2. 影像学检查:对于可疑的脂肪肉瘤病例,通常会进行一系列影像学检查,以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和扩展情况。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 X射线检查:通过X射线技术对肿瘤进行成像,可以观察到肿瘤的大小和位置,并了解是否有骨质破坏等情况。
- 超声检查:通过超声波成像技术对肿瘤进行检查,可以观察到肿瘤的大小、形状、质地等特征,并帮助医生指导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计划。
- CT扫描: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对肿瘤进行三维成像,可以观察到肿瘤的位置、大小、形状,并了解是否有淋巴结肿大或转移情况。
- MRI扫描:通过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肿瘤进行检查,可以观察到肿瘤的详细结构,并了解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3. 活检检查:活检是确诊脂肪肉瘤的关键步骤。
医生需要通过手术或穿刺方式取得病变组织用于检查。
常用的活检方式有:- 针吸活检:通过穿刺肿瘤使用针吸取少量病变组织进行检查。
这种方式通常适用于较小的肿瘤,能够提供足够的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
- 切片活检:通过手术切除肿瘤组织进行检查。
这种方式通常适用于较大的肿瘤,能够提供更多的组织样本进行细胞学和病理学检查。
- 冰冻切片活检: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即时切取病变组织进行冷冻处理,并通过显微镜快速检查,以确定组织是否为恶性,并指导进一步的手术治疗。
4. 实验室检查:通过实验室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全血细胞计数等指标,并帮助医生判断病情。
四肢软组织黏液性脂肪肉瘤的CT、MRI表现与病理学分析
变形 。 性 骨 折 因压 缩 椎 体 后缘 膨 隆 或 呈球 形 ( 34 , 导 恶 图 , )常 致椎 管 狭 窄及 脊髓 受 压 , 、 性 组 差 异 有 显 著性 (< . ) 良 恶 P0 5。 0
・
1 6 3・
中 国临 床 医 学 影像 杂 志 2 1 第 2 卷 第 2 J h l dI gn, 0 0 V 1 1 N . 0 0年 1 期 i Ci Me C n n maig 2 1, o2 , o . 2 00 ) 良性 骨 折椎 旁 软 组 织 通 常无 增 厚 , “ 环状 ” 厚I .1 。 或 薄 增 7 1 , 厚 度 2 m 左 右 ( 2 ) 良 、 性 组 差 异 有 显 著性 (< . ) m 图 c, 恶 PO 5。 0
R doo42:4 5 5 2 g
[] 克 广 , 2付 肖江 喜 , 徐馥 梅 , . 体 良恶 性 压 缩 性 骨 折 的 MRI 现 等 椎 表 及 其诊 断『1 国 医学 影 像 学 杂 志 ,0 19 2 :3 8 . J.中 2 0 , ( )8— 5 [] uoo lsL 3Mo lpuo A,Y sii u K o nt A ta.MR pe i ohmt ,Jh s n D ,e 1 s o r c d -
厚 环状 软 组 织 ( 1 c 于 良 、 性 骨 折 中 均 可 出现 , 组 差 > . m) O 恶 两
布 的结 节 灶 多 提示 恶 性 可 能 。
323 椎 弓根 形 态及 信 号 改变 ._
脂肪瘤的影像诊断(共11张PPT)
四、讨论(tǎolùn)
影像学表现: CT:表现典型,肿瘤(zhǒngliú)呈单发或多发边缘 光整的极低密度区, CT值-120—-80Hu,密度均匀, 多呈分叶状,有包膜,内部可有分隔。周围组织受压, 肿瘤(zhǒngliú)的密度与周围正常脂肪组织难以区分。 增强扫描无强化。
诊断:右侧三角肌异常信号,考虑脂肪瘤,请 结合临床。右肩关节少量积液。
第六页,共11页。
三、病检结果(jiē guǒ)
第七页,共11页。
四、讨论(tǎolùn)
脂肪瘤是一种由成熟脂肪细胞构成的良性肿瘤,为最常见 的间叶组织肿瘤,可发生于含有脂肪组织的全身(quán shēn) 任何部位。多见于成年人,尤其是30~50岁年龄段,20岁以 下患者少见。病理上,脂肪瘤常有一薄层纤维包膜,质软, 边界清楚。脂肪瘤在病理切片下切面多为淡黄色,肿瘤由薄 层纤维膜包裹成熟脂肪小叶而成,包膜菲薄、完整,脂肪细 胞大小、形态一致,内有小梁分隔的脂肪小叶,小叶间具有 分支纤维组织和毛细血管。组织中血管不多,毛细血管分布 不均,可混杂有少量散在泡沫细胞,有时亦可见灶性黏液变 性、钙化、骨化、出血、坏死、液化或黄色瘤样变。纤维组 织一般不多,若较多,则称为纤维脂肪瘤。较大脂肪瘤蒂扭 转时,可因局部血流障碍,引起液化改变而呈囊肿样。
第十页,共11页。
第十一页,共11页。
五、鉴别(jiànbié)诊断
二、MRI资料(zīliào)
四、讨论(tǎolùn)
肩关节脂肪瘤的影像(yǐnɡ xiànɡ)诊断
脂肪瘤在病理切片下切面多为淡黄色,肿瘤由薄层纤维膜包裹成熟脂肪小叶而成,包膜菲薄、完整,脂肪细胞大小、形态一致,内有小梁分
隔的脂肪小叶,小叶间具有分支纤维组织和毛细血管。
腹膜后脂肪肉瘤影像
概述
ü 腹膜后原发肿瘤的发病率很低,绝大多数为恶性, 以脂肪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和平滑肌肉瘤 相对多见,脂肪肉瘤超过其中的一半。
ü 多发生于50岁以上成人,男性多见。 ü 一般为深在性、无痛性、逐渐长大的肿物,病变
发展隐匿,早中期多无典型临床表现,常以偶然 发现巨大肿块就诊。
病理特征
主的不均质肿块。 ü 多有完整包膜,境界清楚。 ü 瘤体较大,多压迫或推移邻近组织器官。 ü 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及分隔强化,多伴有渐进性强化,脂肪
成分不强化。
谢谢!
脂肪肉瘤是来源
于血管周围、体腔
及肌腱间隙的未分
化间叶组织细胞,
由成脂肪细胞到成
熟脂肪细胞不同分 化阶段的细胞构成。
2
0
黏液性脂肪肉瘤
较少数可能为脂肪
瘤恶变而来。
0 分化良好型脂 肪肉瘤
1
多形性脂肪肉瘤
0 3
0 4圆细胞型脂
肪肉瘤
0 5 肪去肉分瘤化型脂
CT表现
ü 以脂肪为主的不均质肿块,有条状、网状、斑片状或结节 状较高密度区,多有完整包膜,境界清楚。
轻度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病变出现渐进性强化,强化范 围增病理:梭形细胞肉瘤, 符合去分化脂肪肉瘤。
MR表现
ü 肿瘤体积较大,呈椭圆形、不规则形或分叶形,境界清楚。 ü 肿瘤的组织学分化程度,是决定MR信号的关键。 ü 分化良好肿瘤显示典型脂肪信号,T1WI高信号,T2WI中高
增强扫描后可见非脂肪成分中等强化。
鉴别诊断——脂肪瘤
ü 病理、影像上都难与分化良好的脂肪肉瘤鉴别。 ü 脂肪瘤很少发生于腹膜后,脂肪肉瘤发生于腹膜
后多见。 ü 脂肪瘤多为良性,一般比较小,而脂肪肉瘤多为
脂肪瘤彩超的报告单
脂肪瘤彩超的报告单
报告单。
姓名,XXX 性别,女年龄,45岁日期,2022年5月15日。
临床诊断,脂肪瘤。
检查部位,左大腿。
检查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
检查结果:
1.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左大腿软组织内见一囊实性异常回声,大小约3.5cm×
2.0cm×1.8cm,边界清晰,内部呈均匀低回声,部分区域可见点状高回声,血流信号分布欠均匀。
2. 未见明显血管包绕和侵犯周围组织的情况。
3. 彩色多普勒超声所示脂肪瘤的特征性表现,结合临床症状,符合脂肪瘤的诊断。
结论,左大腿软组织内脂肪瘤一枚,建议结合临床,予以手术治疗。
医生签名,XXX 日期,2022年5月16日。
解读:
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左大腿软组织内出现一囊实性异常回声,结合临床症状,符合脂肪瘤的特征。
脂肪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软组织肿瘤,通常生长缓慢,边界清晰,质地较软,触之呈滑腻感。
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能够清晰显示脂肪瘤的形态、大小、血流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对于脂肪瘤的治疗,目前主要采用手术切除的方式。
手术切除脂肪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一般不会复发。
术前应做好术前准备,包括术前检查、术前禁食等。
手术后,患者需注意伤口护理,避免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脂肪瘤彩超的报告单显示患者左大腿软组织内出现脂肪瘤,建议结合临床,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以便早日康复。
以上为彩超报告单解读,仅供参考。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分化型脂肪肉瘤
平 扫
实用文档
高分化型脂肪肉瘤
平 扫
实用文档
高分化型脂肪肉瘤
动脉期
实用文档
高分化型脂肪肉瘤
动 脉 期
实用文档
高分化型脂肪肉瘤
静脉期
实用文档
高分化型脂肪肉瘤
静 脉 期
实用文档
高分化型脂肪肉瘤
平衡期
实用文档
高分化型脂肪肉瘤
平 衡 期
实用文档
另一例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病理:分化良好的脂肪肉瘤。
的脂肪母细胞
实用文档
高分化型脂肪肉瘤
❖ 占所有脂肪肉瘤的30%,类似脂肪瘤,脂肪组织>75% ❖ 恶性程度较低,预后较好,有局部复发和发生去分化的
倾向,几乎从不转移 ❖肿瘤巨大,部位较深, 常位于腹膜后和四肢深部,境
界清楚。肿瘤几乎全由成熟脂肪细胞组成,并由纤维组 织分成大小不等的叶,酷似脂肪瘤。瘤细胞轻度多形, 在某些纤维组织区可见空泡性细胞,胞核大而深染多形。 如纤维组织增多,可称为硬化性脂肪肉瘤。 ❖ 分化好的脂肪肉瘤又包括脂肪瘤样脂肪肉瘤、硬化性脂 肪肉瘤
发生于腹膜后的脂肪肉瘤由于起病隐匿,发现时往往 已很大,多为无痛性、缓慢长大的肿块,在 < 20 cm之 前常无症状,当压迫到邻近脏器则可能引起相应症状, 如腹痛或不全性肠梗阻等
实用文档
讨论
概述: ❖ 脂肪肉瘤是人体内最常见的软组织肉瘤之一,占所有软
组织肉瘤的14%~18%。 ❖ 病因至今不明,可能与外伤、血肿、病毒、感染及放射
于2015年9月来我科做CT平扫检查。CT号526692.
实用文档
CT平扫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 患者于2016年11月于北京军区医院做手术,手 术结果为粘液性脂肪肉瘤。
实用文档
讨论
概述: 1.本病男性多见,常发生于中老年人(30~80)岁,平均
50岁)。尤其好发于深部的软组织,最常见于大腿和腹 膜后。 2.多呈结节状或分叶状,常较大,直径2~20cm不等(平 均10cm),质软,有的有囊样感,边界较清。一般无疼 痛。
脂肪肉瘤的影像表现
--病例反馈读片
阜新矿业集团总医院 CT MR科
实用文档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1 岁。以“发现左侧臀部肿物10年,
近一年肿物生长加快”为主述来院检查。 病史:发现左侧臀部肿物10年,约手大小包块,无
红肿及疼痛等不适,未予治疗,肿物未曾破溃流脓。近 一年自觉肿物迅速增大。
查体:左侧臀部可触及 20 cm×18 cm 的皮肤隆起, 表面皮肤色泽正常,无红肿及破渍。于皮下可触及质软 肿物,表面光滑,活动性差,无压痛,体位实验阴性。
❖ MRI T1WI大部分呈低-等信号,通常不显示脂肪信号,但可见散 在较高信号区。T2WI主要呈明显高信号, 信号高于脂肪,与水 信号相似,内见小叶状纤维分隔。
实用文档
平 扫
实用文档
平 扫
增强
实用文档
去分化型脂肪肉瘤
❖ 多见于位于腹膜后等部位的巨大肿瘤。可分为原发性与 继发性,继发性肿瘤指继发于高分化型脂肪肉瘤手术切 除后复发。文献认为90%为原发性肿瘤,10%为继发性 肿瘤。
❖ 可向圆形细胞型转化。
实用文档
粘液性脂肪肉瘤
实用文档
粘液性脂肪肉瘤
❖ CT 平扫呈均匀的“囊状”肿块,介于水与软组织之间的液体密 度,边界清楚, CT 值平均 20Hu左右,肿块密度根据肿瘤细胞 分化的程度、黏液及纤维组织成分的不同而密度各异,含黏液成 分较多者,病变密度低接近于水,病变实性成分较多者密度增高, 呈稍低于肌密度或等于肌肉密度。周围未见明显水肿。 增强扫描病灶呈轻度强化或絮状、网状、岛状延迟强化,Kim 等认为这种强化表现是由肿瘤间质及纤维组织成分强化所致
治疗有一定关系。 ❖ 脂肪肉瘤是来源于血管周围、体腔及肌腱间隙的未分化
间叶组织细胞,由成脂肪细胞到成熟脂肪细胞不同分化 阶段的细胞构成。 ❖ 由脂肪瘤恶变而来者罕见。
实用文档
脂肪肉瘤
类型与恶性程度 ❖ 分型:高分化型、黏液型、去分化型、圆细胞型、多形型脂肪肉
瘤。 高分化型脂肪肉瘤及粘液型脂肪肉瘤属低度恶性肿瘤,转移率
实用文档
粘液性脂肪肉瘤
❖ 最常见,约占此瘤半数以上,多数患者发病年龄早, 好发于大腿,长轴顺肌肉方向发展,边界清楚,可以 推压或部分包绕周围的神经血管束,围绕骨骼生长
❖ 大体标本呈胶冻状;组织学,瘤组织内可有成熟的脂 肪细胞或多形性脂肪细胞,间质内含有大量散在的粘 液样基质,可以形成黏液湖,在粘液性物质中规则地 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形成特征性腔隙,均匀、 壁薄,如“蛋壳状”。肿瘤内脂肪大多不超过肿块体 积的25%,病变内的粘液性区域常占其体积的20%以 上,甚至全部病变都呈粘液性。
CT图像上,分隔及不均质是其特点,CT所示的云絮状、条纹状 略高密度影及分隔与脂肪母细胞、梭形细胞、胶原和纤维组织等 成分有关
MRI T1WI、T2WI上均呈高信号,脂肪抑制信号明显下降,常 含有纤维分隔和局灶性的其他非脂肪结构, 在Gd-DTPA增强后 轻微强化。
实用文档
高分化型脂肪肉瘤
平 扫
实用文档
增 强
实用文档
患者:女性,67岁,一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以下 腹部为主,痛可忍受,未治疗,近一月感下腹部痛加重, 下腹部凸起明显
查体左上腹及下腹可触及巨大包块,有轻微压痛 腹部彩超示腹部巨大包块
实用文档
高分化型脂肪肉瘤 IMAGE
平 扫
实用文档
高分化型脂肪肉瘤
平 扫
实用文档
低,但局部复发率高,5年生存率达90%; 去分化型、圆细胞型及多形性脂肪肉瘤属高度恶性,极易复发
及转移,5年生存率分别为75%、60%、30%~50%。 大多仅局部浸润性生长,切除后易复发。低分化者易转移,多
转移至肺和肝。 脂肪肉瘤可以混合的形式存在,包括上述5种亚型的混合 不同组织学亚型的脂肪肉瘤共同点:在于瘤内发现不同分化阶段
实用文档
高分化型脂肪肉瘤
脂肪瘤样脂肪肉瘤(LLS) 大体病理上肿瘤呈分叶状,可有假包膜,切面黄色,质
软。镜下瘤细胞分化好,绝大部分由分化近乎成熟的脂 肪细胞组成 硬化性脂肪肉瘤(SLS) 硬化性脂肪肉瘤以含有大量胶原纤维组织为主,细胞成 分少,所以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部分成分呈脂肪密度,肿块巨大,边界清楚,瘤内 可见云絮状、条纹状边缘模糊的略高密度影及粗细不一间隔 , 假包膜,血供多不丰富,增强扫描有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