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教育的师生观及其当代启示

合集下载

论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教师观

论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教师观

论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教师观摘要: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是20世纪的重要教育思想之一,本文从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着手,结合存在主义思想对教师问题的阐述,推演出存在主义思想对教师问题的基本看法,以期为教师问题的探讨提供存在主义哲学认识的视角。

关键词:存在主义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教师观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人们带来巨大的物质损害和精神创伤,导致人们对世界的未来产生强烈的忧虑。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恐慌及战后困扰世界的核战危机、能源危机、生态危机、人口危机,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世界发展前途的忧虑。

在这样的背景下,存在主义在德国产生了。

二战后,某些存在主义哲学家和接受存在主义的教育家将存在主义应用于解决教育问题,形成了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并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于欧美。

一、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学生的“自我生成”和“自我超越”布贝尔在《我与你》一书中指出:“教育的目的不是告知后人存在什么或必会存在什么,而是晓谕他们如何让精神充盈人生,如何与‘你’相遇……”①在存在主义教育家看来,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按照自己的选择而成就自己的本质,并且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教育的本质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生成”和“自我超越”。

2.真正的教育即品格教育在存在主义教育家看来,品格教育相对于传统教育而言更能帮助个人实现“自我生成”和“自我超越”。

为了达到品格教育的目的,教师必须取得学生的信赖。

信赖是在教育中教师亲近学生的唯一途径。

3.在教学中确立平等、对话和信任的师生关系存在主义教育家将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分为两种:一种是客观的关系,即“我与它”(I与It)的关系,个人把外部事物作为实现某种目的的手段和工具;一种是主观的“我与你”(I与You)的关系。

处于“我与你”关系中的个体都有自己内在的世界,彼此之间不存在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而是一种理解、信任的平等对话关系。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中师生关系就是一种“我与你”的关系,师生双方是平等的参与者。

浅析存在主义教育观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浅析存在主义教育观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浅析存在主义教育观对我国教育的启示摘要:存在主义教育观强调的是“人”的本身,注重个体的独特性,主张自由、选择和责任,其所涵盖的一些重要思想对我国的教育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我国的教育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改善我国的教育质量。

关键词:存在主义教育观师生关系启示存在主义哲学是20世纪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潮中最大的一个流派。

它以人作为哲学研究的对象和出发点,高度关注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人性化、主体化、个性化的“人道主义”教育。

存在主义教育观是对我国传统教育的一种挑战,它的各种新主张都是对传统的一种冲击,因此,为了改善我国教育中的师生之间的“紧张”关系,本文就对存在主义教育观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一、存在主义教育观中的师生观1、存在主义教育观中“教师”的地位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全心全意的教学。

他应该有自身的教育信仰,既不顺从于校长或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也不屈服于外在的压力。

在教学方法上要有创造性,应按照自己的方式而不是按常规来教。

教师面对的每一位学生都具有独特性,所以教师应该避免自己或别人经验的影响,因为经验往往会将学生和情境加以分类,这就抹煞了个性。

教师处于创造者和激励者的地位,他要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创造性地工作,无需也无权迫使学生来接受。

2、存在主义教育观中“学生”的地位根据存在主义的基本观点,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处于选择而不是模仿和服从的地位。

学生不仅可以决定学什么,而且可以决定学多少。

学习的出发点不是知识或道德规则,而是存在的个人。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绝不会消极接受现成的知识和道德规则,而是要从个人的角度积极地辨别和检验它们的价值及其对个人生活的意义。

学生学习它们没有任何功利性的目的,只是为了充实个人的存在,所以,他不能受到它们的改造而泯灭个性。

他们追求的是个人生存的真理,是个人愿意为之生也愿意为之死的真理。

学生也无需模仿教师的形象,或着对教师的要求亦步亦趋,因为教师的形象只不过是他的广泛的选择中的一种。

存在主义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存在主义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存在主义又称危机哲学是现代西方的主要哲学流派之一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其教育思想对于当代的新型师生观建立和新课程改革的影响是巨大的也带来了人们对教育诸多问题的深入思考
毂 百 丽 沿

一 _ - _ :一 _: 主 义 及 其 对 当代 教 育 的 启 示
王 艺
( 聊城 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山东 聊城
2 5 2 0 0 0 )
作 者简 介 :王 艺 ( 1 9 9 4 一) ,女 ,汉族 ,四川 成都 人 ,在读研 究生 ,聊城 大学 教育科 学学 院 ,教育 学专业 ,研 究方 向 :课 程与 教学 论 。 摘要 :存 在 主义又称 危机 哲 学,是 现代 西方 的主要 哲学流 派之 一 ,产 生于 2 0世 纪 2 0年代 的德 国 ,其 教 育 思想 对于 当代 的新 型 师生 观建 立和新课 程 改革 的影响是 巨大的 ,也带来 了人 们对教 育诸 多 问题 的深入 思考。 当前 中 国教 育 改革 正处 于不 断深 化 的 阶段 ,用存 在 主 义教 育观重 新审 视 ,对修 正 和检讨 现 实教育 中的不 足 以及 未来 走 向的构 想 ,具 有现 实意义 。 关键 词 :存在 主义 ; 当代 教育 ;启 示
信奉的原则提供 给学 生,不 能包含 任何强制 的成分 。学生 的地位 是选 择而不是模仿 和服从 。且师生关系应是两个主体性人的关 系。
在教学方法上 ,存在主义者主 张苏格拉底 式的谈话 法 ,赞成个 别
化 教育 ,创造性活动 。传统 的方法认为 儿童具有 共性 ,他们应 该接 受 适合他们年龄水平的统一的教育 。但存 在主义 者对工业 社会 中的 “ 非
中图分类 号 :G 6 4 1 文 献标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6 7 2— 5 8 3 2( 2 0 1 7 )0 5— 0 2 0 8— 0 1

萨特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大学教育的启示

萨特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大学教育的启示

萨特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大学教育的启示关键词:存在主义自由选择摘要: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是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流派中,对当代教育影响比较大的一个派别。

其代表人物萨特强调人的存在,关注人的个性自由和选择,同时也不可忽视对于选择应尽的责任。

虽然它仅如昙花一现,而且部分思想又过于偏激。

但作为一种反传统的现代教育理论,对传统教育的一些弊端的揭露,以及对教育领域中的多方面问题的探讨,都对当今的教育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萨特是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是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流派中的一个比较较有影响的派别。

形成于50年代的美国,60年代时,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广泛流行起来。

70年代以后,逐渐的走向了衰落。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直接源于存在主义哲学。

它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传到美国等国家。

从50到70年代,是存在主义哲学在西方最盛行的时期。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主张要恢复个人的主体性,反对人格的异化,具有强烈的非理性主义和悲观主义倾向,还具有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世界观。

存在主义的主要思想都是围绕着人的存在展开的,并且从始至终都贯穿着唯心主义世界观。

它分别论述了存在、自在与自为,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存在主义认为哲学研究的基本对象是存在的问题。

所谓存在,即人的主观感受中那些尚未意识到的思维和存在的对立的形式。

也就是那种同个人及个人的感情、情感、情绪体验紧密相联的东西。

他们认为人才是哲学研究的中心。

存在主义者还通过对自在与自为的关系来论述这种存在与客观世界的关系。

他们把存在分为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自在的存在指的就是客观世界的存在,它是一种是荒诞的、偶然的、虚无的存在;而人的意识则是自为的存在,它才是真实的,并赋予世界以意义。

虽然存在主义从发起到衰落的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却对现代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且出现了不少很有影响力的代表人物: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萨特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然首推萨特。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及对我们的启示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及对我们的启示

斯 的 《 育 中的存 在 主义 》 中 的观点 对 教育 具 教 等
有 重 要 的意 义 , 而 形 成 了一 个 存 在 主义 教 育 从
思想流派。

义 者 视 为 人 的基 本 问题 , 是 他 们 探 索 个 人 问 也 题 的着 眼 点 。他 们 认 为 死 不 是 一 种 消 极 的 事 情 , 是一 个 积极 的实 体 , 每个 人 一 生 中每 时 而 是 每 刻都 朝 它 前进 的 目标 。学校 应 该 对 死亡 予 以 重 视 , 为 只有想 到 死 , 能使 我 们 真 正 了解 生 因 才 命 的价 值 , 人 有 可 能 提 高 活 的价 值 。要 让 学 使 生 记 住 : 天 要象 你 明 天就 死 去 似 的活 着 , 而 今 从 引导 学 生 检 查 自 己活 的 质 量 , 使 他 们 开拓 自 促 己生 路 的最 高 可 能性 , 一 个 真正 的 自我 , 想 作 不 入 非 非 , 随波 逐 流 , 真对 待 现 实生 活 。 不 认
统哲学 的“ 本质先于存在”其意义就是说 , , 他必 须先 存 在 , 后 才 创 造 他 自己。但 是 存 在 并 不 然
创 造 他 , 是 在 存 在 的过 程 中创 造 他 自 己 的 。 他
引起 知 者 的 感 情 , 么 就 不 能 是 明 确 的 知 识 。 那 为 了 真 正认 知某 事 , 须 把 知 识 与 个 人 的真 正 必 目的结 合 起 来 , 人 的真 正 目的就 是 与 生 活 联 而
肖静 芬
( 中师 范 大学 华

教科院 , 湖北
武汉
407 ) 309
要 : 在 主 义是 西 方 资产 阶级教 育 思 想 的一 个 流 派 , 于其 产 生 的 历 史 原 因 , 存 由 导致 了它 的

存在主义的师生观及其对构建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启示

存在主义的师生观及其对构建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启示

方 面具有 自己独 特 的见 解 , 中不 乏可 资借鉴 之处 。 话 , 其 那么存 在 主 义则 视 教 师 为 学 生 自我 实 现 的 影 响


存 在 主 义教 育的 师 生 观
1 教 师 : 生 自我 生成 的促进者 . 学
存 在 主义 的 自我 生成 论 的 教 育观 是 其 师 生观 的 (ec ig 。教 师 只是 学 生学 习 的促 进 者 、 励 者 和 t hn ) a 鼓 基础 和 出发点 。教育 应 当指 导 人 意识 到 自己的环 境 帮助 者 。为此 , 存在 主 义 对教 师提 出 了 以下 要求 : 第 条件 , 促使 他顺利 地 投入 到 有 重要 意 义 的 生存 中去 。 点 、 眼点 、 结 点 ( 的 ) 于 人 的 ‘ 着 归 目 在 自我 生 成 ’ 或
1 .93 ji n 17 0 3 6 / .s .6 I一6 6 2 0 . 3 0 2 s 0 X. 0 9 0 .0
20 09年 6月 第 2 8卷
Vo. 8 No 3 12 .
第 3期
理 工 高 教 研 究
J un l f i e d ct n n c ne o r a o g r uai i c &T cn l y H h E o iS e eh o g o
作者 : 合 理 系 中南 民族 大 学 公 共 管 理 学 院 副 研究 员 朱
朱合 理 : 在 主义 的 师 生 观 及 其 对 构 建 我 国 新 型 师 生 关 系 的 启 示 存

自己所说 和所 思考 的事 物 , 而应 使他 们具 有 “ 疑 精 主体 性 的人 , 怀 他们 互为 主 体。教 师要 始终 把学 生 当成

存在主义思想对教育的启示

存在主义思想对教育的启示

存在主义思想对教育的启示存在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潮,强调个体的自由、选择和责任。

它认为人的存在是有意义的,个体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赋予生活以意义。

这种思想对教育有着深远的启示,可以帮助我们重新审视教育的目标、方法和价值观。

首先,存在主义思想强调个体的自由和选择。

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自主性,不应将学生视为被塑造的对象,而是应该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资源,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

只有当学生能够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他们才能真正地发展自己的潜能。

其次,存在主义思想强调个体的责任和决定。

教育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到他们的选择和行动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并培养他们承担责任的意识。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他们的行为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力和责任感。

只有当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决定和行动对他人和社会产生影响时,他们才能更加负责地行动,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再次,存在主义思想强调个体的存在和意义。

教育应该帮助学生探索自己的存在和意义,引导他们思考人生的价值和目的。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感。

只有当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存在是有意义的,他们才能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困难。

最后,存在主义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沟通。

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师应该创建一个互相尊重和支持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分享和合作。

只有当学生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并能够有效地与他人沟通时,他们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生活的需求。

综上所述,存在主义思想对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自由和选择,培养他们的责任和决定能力,帮助他们探索自己的存在和意义,以及培养他们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

只有通过这样的教育,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自主性、责任感和创造力的个体,他们能够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存在主义师生观对构建当代新型师生关系的启示

存在主义师生观对构建当代新型师生关系的启示

存在主义师生观对构建当代新型师生关系的启示作者:黄喜如来源:《职业教育研究》2009年第04期摘要:存在主义哲学是20世纪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潮中最大的一个流派。

它以人作为哲学研究的对象和出发点,高度关注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人性化、主体化、个性化的“人道主义”教育。

因此,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的教育改革实践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尤其是存在主义师生观对我们构建当代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存在主义;师生关系;启示存在主义哲学是20世纪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潮中最大的一个流派。

20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40年代在法国流传和活跃起来,50年代在世界广泛传播。

它以人作为哲学研究的对象和出发点,高度关注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人性化、主体化、个性化的“人道主义”教育。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的教育改革实践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尤其是存在主义师生观对我们构建当代平等、民主的“对话交流”式的新型师生关系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存在主义师生观(一)教师——创造者和激励者存在主义非常重视个人的主观性,认为学生作为一个存在的独特个体,它的一切都应该由他自己决定。

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否认教师的作用,教师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主观性,同时,也要维护自己的主观性,使自己作为一个自由的人来行动。

既不能顺从于校长或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也不能屈服于外在压力。

其教学应该是出于关心、爱护学生,是为了继承传统文化,更为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此外,教师在教法上也要体现自己的主观性与创造性,除拥有丰富的知识之外,还要灵活运用。

总之,教师要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性地工作,无需也无权迫使学生来接受。

其次,存在主义师生观认为教师应维护学生的主观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把知识“提供”给学生,其中不能包括任何强制的成分。

教师应充分注意学生的情绪、情感、创造能力及知识对于学生学习、生活的意义。

在伦理道德方面,教师也无权支配学生,既不能强迫学生服从学校或教师制定的纪律,也不能把自己的价值观念的原则及其理由告诉学生。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启示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启示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对我们的启示学院:教育学院 班级:11级小学教育 姓名:李瑾 学号:12011240766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启示存在主义作为西方哲学思潮的主要代表,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并从60年代起开始走向衰落。

存在主义是一个从揭示人的本真存在的意义出发来揭示存在的意义和方式,进而揭示个人与他人及世界的关系的哲学流派。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存在主义是对19世纪中期以来出现的批判传统形而上学,特别是理性派形而上学的哲学思潮的进一步发展。

存在主义认为:存在是基本的价值,而个人的选择是最高的价值。

教育不是对儿童进行塑造,而是帮助每一个人去做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并且帮助他不顾公众的压力去过自己的生活,并且作出自己的决定,他的一切活动都应当是自己自由选择的。

存在主义教育以个人的自我发展、完成为目的,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每一具体的个人服务。

教育的宗旨就是引导每一个人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形成一套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的生活方式。

较为明确的目标有:(1)发展个人意识;(2)发展自我认识与自我责任感、承诺感;(3)为自由的、合乎打拼的的选择提供机会,主张教育的个性化。

在教学内容上,存在主义者不但要求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而且强调学生个体的需要、兴趣和经验,使课程内容从目的转变为手段,而且从工具性的目的转变为形成人的目的;他们重视人文学科,因为历史,哲学,文学和艺术更深刻而直接地表现为人的本性以及人与世界的冲突;在他们看来,为学生规定一种固定不变的课程是不合适的,这无视学生个人的具体境遇,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课程应集中于个体的、主观的、内省的知识,同时,必须提供较多的时间,使学生得以内省;存在主义者反对学科中心课程,认为游戏、绘画、艺术、创作等活动课程具有很大的教育作用。

如今,我国普遍实施的素质教育便是这一点的体现,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论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论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论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存在主义教育哲学是20世纪初期兴起的教育哲学流派,其核心思想是人的存在优先于任何概念和规范,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发现自我、认识世界和自我实现。

对于中国的教育改革而言,存在主义教育哲学提供了很多启示和可借鉴之处。

一、尊重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自由与创造性存在主义教育哲学认为,每个人的存在都是唯一而独特的,个体差异性是人的本质特征。

因此,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异质性,尊重他们的自由和创造性。

在我国教育改革中,实施差异化教育,创新教育,强调学生主体性和学校特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是存在主义教育观念与方法的实践体现。

二、注重值与意义的教育,强调学生的个体贡献和社会影响存在主义教育哲学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知识传授,更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责任意识。

其核心是通过学习与自我体验来寻找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建立自己的人生信仰和价值取向,并能将自己的价值实践在社会中。

这对于我国教育改革来说,意味着注重道德、艺术、体育、志愿服务等非学科领域,培养学生丰富的人文素养与道德观念,强调学生的个体贡献和社会影响。

三、重视人际互动与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团队精神存在主义教育哲学认为,人是社会的存在,人际互动与情感体验是人的基本需求。

因此,教育应该重视人际互动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团队精神。

此外,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者,更是学生的指导者和陪伴者。

这对于我国教育改革而言,意味着重视学生情感课程的开发,善于使用互动教学的方式,倡导师生互动、学生间互动,让学生在团队中学会合作、协商、分享和承担责任。

四、强调人的自由和责任,注重教育过程自主和自我实现存在主义教育哲学认为,人的存在是自由的,存在的过程应该是自主和自我实现的。

因此,教育过程应该强调人的自由和责任,在教育过程中尽量让学生自主选择和安排自己的学习,在帮助学生完成自我实现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自由是有责任的,应该承担自己的责任。

存在主义教育视野下的师生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存在主义教育视野下的师生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存在主义教育视野下的师生关系及其现实意义作者:沈敏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8年第02期摘要:存在主义教育是现代西方教育哲学的主要流派之一。

它重视教师作用,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性和自由选择,倡导“你一我”对话式的师生关系。

这种师生现对我国教育的启示是:树立平等的新型师生现;确立师生主观性共存的意识;建立对话式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存在主义;师生关系;师生观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8)02-0028-03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教育思想直接来自存在主义哲学,虽至今还谈不上有完整的存在主义教育理论体系。

也还谈不出有代表性的存在主义教育家。

但是,存在主义教育理论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在世界各地均发生了很大的影响。

而对于我国当前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来说,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关于教师、学生及二者关系的独特见解。

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存在主义教育视野下的教师、学生及二者关系存在主义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认识个人的存在,形成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为此,教育应该使学生形成真诚、选择和负责的生活态度。

这一教育目的决定了。

存在主义者对教师的作用、学生的地位及二者关系有着不同于传统的独特见解。

(一)教师的作用存在主义非常重视个人的主观性、个人的选择和责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作用似乎没有发挥的余地。

既然学生作为一个存在的个体,他的一切都由他本人决定。

教师的介入肯定要破坏他的存在。

在存在主义者看来。

情况并不如此简单,恰恰相反,教师是有发挥作用余地的,只是在发挥作用时,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有所为者,指教师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主观性,把学生当成一个人而不是物来对待,同时又要维护自己的主观性。

使自己作为一个自由的人来行动。

而有所不为者。

则是指教师不能作为学生知识和道德的源泉和输送者,也不能作为他们的监护人。

为此。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可以概括为:1、要维护好学生的主观性。

存在主义对当前我国教育的启示

存在主义对当前我国教育的启示

存在主义对当前我国教育的启示
以存在主义对当前我国教育的启示
存在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它深刻地影响了当代教育思想,在当前我国教育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存在主义强调个人独立性,认为人应该以自我为中心,自我发展和自由探索,而不是屈服于社会的压力。

只有拥有自由的精神,学生才能真正发掘其内在的潜力,开发出自己的精神和创造力。

其次,存在主义强调个人主体性,反对以外在形式来约束个人。

在教育中,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本性来探索世界,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拥有更多的主体权利,让学生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学生能够自由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才能。

再次,存在主义重视个人的实践性,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深入地理解事物的本质,才能真正体会事物的价值。

在教育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以实践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探索世界,使学生能够充分地感受世界的美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存在主义对当前我国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只有让学生拥有自由的精神,开发出自己的创造力,以实践的形式表达自我,才有可能真正让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发挥出自我的潜力,实现自我的发展。

浅析论存在主义的自由教育思想对当前教育的启示论文

浅析论存在主义的自由教育思想对当前教育的启示论文

浅析论存在主义的自由教育思想对当前教育的启示论文•相关推荐浅析论存在主义的自由教育思想对当前教育的启示论文论文关键词:存在主义哲学自由教育启示论文摘要:存在主义哲学是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主要代表,强调教育的本质是实现个体的“自我完成”,关注人的尊严和价值,通过个人的自由选择、自主行动并承担一定的道德责任来实现自由,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这些对纠偏我国当前教育权威问题,倡导自由教育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存在主义是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主要代表,既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不平衡性的产物,又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所导致的人性异化的结果,透射出一定的时代特征。

在此种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紧张,悲观与失落充斥着人们的内心世界,产生了严重的精神危机。

因此,人的生存、价值,人生的意义等问题成为社会各阶层普遍关注的焦点。

存在主义者以研究“人的哲学”为标榜,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主张人在本质上是绝对自由的,通过个人的自由选择和行动来实现“自我完成”。

一、存在主义的自由教育观1.存在先于本质:人的存在是个人的存在“存在先于本质”是存在主义思潮的哲学命题,以人的主观选择为出发点,强调“人是自己存在的剧作者”,人的存在就是个人“自为”的存在,是主观非理性的心理体验,真正的知识和真理是通过个人的直觉自由选择的结果。

萨特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中对此做过解释:“存在先于本质,首先是人存在、露面、出场,后来才说明自身,加入说人,在存在主义者看来是不可能给予定义的话,这是因为人之初,是空无所有;只有后来人要变成某种东西,于是人就按照自己的一致造成他自身。

所以说,世间并无人类本性,因为世间并无设定人类本性的上帝。

人,不仅是他自己所设想的人,而且还只是他投入存在后,自己所志愿变成的人。

”如果把人的本质看成先于人的存在,就是对人的主观性的蔑视。

存在主义者强调通过自我的内心体验来认识世界,凭借亲身经验来寻求“本原”,寻求“本真”的存在,以便成为真正的人,从人身上发现真实存在的东西。

存在主义对当前我国教育的启示

存在主义对当前我国教育的启示

存在主义对当前我国教育的启示
在存在主义思想中,存在只能被主观体验,因此无法被精确衡量和客观标准化。

它把重点放在个体的自我形成和实践,强调在这种形成中激发个体的生命活力和创造力,以及融合情感、思想以及行为。

当前我国教育的启示在于,在实施学习教育时,应该重视个体的主观体验,尊重个体的自主性,使学习活动更具发掘性,从而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空间,因此要真正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独立性和创造性,加强学生学习技能,帮助他们适应社会变化。

同时,教育要强调情感熏陶,运用情感和激励来改善学生对学习活动的认识,实现学习心理与学习技能的统一,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更充分地发挥自身创造力与社会影响力,从而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教育新生态。

论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教师观

论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教师观

论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教师观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是一种以“存在”为基础的教育观念。

这种观念把人的存在和问题解决放到了第一位,将生命和自由视为最重要的事情。

在这种教育观下,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的人,还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心理健康。

本文将重点探讨论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教师观。

首先,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教师观强调学生的个体性。

传统教育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在一些事务管理上,比如考试分数、成就等,往往看不到学生的个体特点。

然而,在存在主义教育中,教师的任务是帮助每个学生理解自己的特点和生命的价值。

教师需要尊重、认同并倾听学生的声音,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和成长过程,为他们提供需要的支持和指导。

因此,在该教育思想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同时也激发学生对生命和自由的尊重和热爱。

其次,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教师观注重学生自由的发展。

学生有权享受自由,并在追求自由的同时,承担自己的责任。

这种责任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教师不再是传道授业的老师,而是一个支持、鼓励和激励学生的导师。

教师需要在学习过程中,提供足够的自由去探求知识和发展自我,同时也需要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建议。

最后,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教师观强调学生的意义和目的。

对于学生来说,教育的意义不只是提供知识和能力,而是在生命的意义上找到自我。

每个人的生命都有独特而重要的意义,教育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并为实现他们的目标做好准备。

这样,教育就不只是为工作或社会生活做好准备,而是让学生意识到他们的存在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

总之,在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教师观中,教育的本质是使学生意识到自由和生命的价值。

教师的角色不再是纯粹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创造一个充满支持和鼓励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生可以自由地探索和发展自我。

同时,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发现他们的生命意义,以使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更具意义。

因此,在存在主义教育中,教师的教育思想被认为是一种强调个体性的、鼓励自由发展和发现学生生命意义的思想。

存在主义教育的师生观及其当代启示

存在主义教育的师生观及其当代启示

维普资讯
教 师 和 学 生 。 在 布 贝 尔 看 来 ,教 师 根 本 不 是 将 外
存 在 主 义教 育 的师 生 观
作 为现代 西方 教育哲 学 主要 流派 之一 ,存 在 主 义 教 育 在 教 师 观 、学 生 观 及 师 生 关 系 观 等 方 面
具 有 自己独 特 的见 解 。 ( ) 存 在 主义 教 育 的 教 师 观 一
2 .教 师 要 维 护 自 己 的 选 择 、 承 担 选 择 的 责
由学 生 自己决 定 是 否 接 受 这 一 观 点 。 任 。存 在 主 义 教 育 认 为 ,人 的 本 质 是 人 选 择 的 结
要 维 护学 生 的 主 体 性 ,教 师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不 仅 要
[ 稿 日期 ]20 0 0 收 0 2— 3— 7 [ 者简 介 】娄立 志 ,16 作 9 2年生 ,山东 滕州 人 ,曲阜 师 范大 学教 育 系副 教授 ,教育学 博 士 ,从 事教育 哲学 研究 。

德的源 泉或 输 送 者 ,也不 能 作 为 他们 的监 督 者。
有 所 为 者 ,指 教 师 要 尊 重 学 生 的 主 体 性 ,把 学 生 当作 一 个 人 而 不 是 物 来看 待 。在 存 在 主义 者 看 来 ,
个学生 根据 他 们 自己 的经 验 来检 验 这 个 观点 ,
存 在 主 义 者 十 分 重 视 教 师 的作 用 ,认 为 教 师
作 为 帮 助 学 生 走 向 自我 实 现 的 人 ,既 要 维 护 学 生
变 为 他 内在 经 验 的 一 部 分 ,师 生 间 就 能 够 象 朋 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存在主义师生观

存在主义师生观

存在主义视野下的师生观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摘要:存在主义教育是现代西方教育哲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它反对传统教育中的教育方式方法,重视教师作用,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性和自由选择,倡导“你-我”对话式的师生关系。

其教育思想对于解决我国当前师生间存在的问题及矛盾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有利于我国构建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字:存在主义师生观对话存在主义作为现代西方教育哲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其教育思想对于现今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师生关系方面,存在主义教育对传统教育进行了彻底的批判,提出了一套完全不同于传统教育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体现出自己的在师生关系方面的独特见解。

存在主义的师生观注重关照师生之间的民主与平等,精神上的理解与对话,强调学生主体性与创造性的培养与发挥,这些对于我国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师生观1、教师观:教师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存在主义者们认为教师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有所为”是从教师作为引导者与激励者这方面来说的,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首先应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能依附于任何政治、宗教和社会的观点和思想。

对于学生的自我生成与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应尊重、理解、信任学生,与学生平等的交流,给予学生表达自己的机会。

同时,教师应该自己选择怎样教,如何教,他应该创造性地,而不是按常规去教。

布贝尔认为,教师根本不是将外在的知识、道德规则“传授”给学生而是“提供”给学生,供师生共同讨论,其中不能包含任何强制的成分。

这样,教师就由被动地传授知识、道德规则变为主动地提供知识。

在教学的过程在中,教师不仅要避免课堂上的个人专制,还要反对非人格化的知识专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把知识“提供”给学生,也就是说,教师既要避免课堂上的“填鸭”,也要反对一味的“拔苗”,教师应充分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对已有的丰富的知识资源进行灵活的运用,对学生进行适度的引导。

阐述存在主义对和谐师生关系的启示

阐述存在主义对和谐师生关系的启示

阐述存在主义对和谐师生关系的启示师生关系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为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學任务而形成的价值关系。

在教育价值论的范畴中,师生关系实际上反映了价值主体与他的作用对象价值客体之间的关系,是教育价值主体与他的作用对象之间的关系在教育过程中的具体体现。

尽管现代的师生观重视学生的兴趣、需要和主体性地位,具有其积极意义和合理性因素,但是,由于他们的理论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这种观点仍然具有不可克服的局限,也就是说把这种观点具体运用到教育过程当中,势必带来教育的代价。

存在主义强调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和理解,具有积极意义,而且这也是目前我国教育理论界所推崇的师生关系。

学生难教,教师难做,师生之间由于对话、交流的减少从而导致无法互相理解,最终出现缺乏亲密合作的和谐关系的局面,教学活动得不到有效的开展,这是当前我们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教育问题。

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之间互动的过程,师生之间和谐合作,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

一旦师生之间不能形成和谐的合作关系,那么矛盾也就随时会产生。

摆在我们面前就有很多活生生的例子。

比如说广州日报在1月9日报道说在1月4日晚,中国政法大学杨帆教授在上“生态经济与中国人口环境”选修课的最后一节课时,因为逃课学生人数太多而与一名欲离开教室的女学生肢体冲突。

第二天,杨帆在学校官方网站发布“致有关院领导的信”,对前天晚上的事件做了简要说明,并要求学校处理相关学生。

同时委托其研究生公布了该课堂“未坚持听完课学生”的名单,称“原则上缺席者不能及格”。

是“师”文扫地、师道不存,还是学生不尊师重道,抑或是师生关系过度异化?其实这一事件的产生就是矛盾激化的产物。

就此我们从存在主义的基本观点来分析一下我们到底要怎么做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首先存在主义认为:1 教师的地位和作用1)教师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主观性,把学生当作一个人而不是物来对待,同时又要维护自己的主观性,使自己作为一个自由的人来行动。

存在主义师生观

存在主义师生观

存在主义师生观存在主义视野下的师生观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摘要:存在主义教育是现代西方教育哲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它反对传统教育中的教育方式方法,重视教师作用,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性和自由选择,倡导“你-我”对话式的师生关系。

其教育思想对于解决我国当前师生间存在的问题及矛盾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有利于我国构建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字:存在主义师生观对话存在主义作为现代西方教育哲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其教育思想对于现今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师生关系方面,存在主义教育对传统教育进行了彻底的批判,提出了一套完全不同于传统教育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体现出自己的在师生关系方面的独特见解。

存在主义的师生观注重关照师生之间的民主与平等,精神上的理解与对话,强调学生主体性与创造性的培养与发挥,这些对于我国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师生观1、教师观:教师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存在主义者们认为教师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有所为”是从教师作为引导者与激励者这方面来说的,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首先应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能依附于任何政治、宗教和社会的观点和思想。

对于学生的自我生成与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应尊重、理解、信任学生,与学生平等的交流,给予学生表达自己的机会。

同时,教师应该自己选择怎样教,如何教,他应该创造性地,而不是按常规去教。

布贝尔认为,教师根本不是将外在的知识、道德规则“传授”给学生而是“提供”给学生,供师生共同讨论,其中不能包含任何强制的成分。

这样,教师就由被动地传授知识、道德规则变为主动地提供知识。

在教学的过程在中,教师不仅要避免课堂上的个人专制,还要反对非人格化的知识专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把知识“提供”给学生,也就是说,教师既要避免课堂上的“填鸭”,也要反对一味的“拔苗”,教师应充分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对已有的丰富的知识资源进行灵活的运用,对学生进行适度的引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存在主义教育的师生观及其当代启示娄立志,滕秀芹(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系,山东曲阜273165)[摘要]主要探讨存在主义教育的师生观及其当代启示。

存在主义教育是现代西方教育哲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它强调教师和学生各自的自由、选择及选择的责任,强调师生间对话平等融洽的关系,这对于构建目前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责任意识,以及师生间的民主平等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存在主义教育;教师;学生;师生关系[中图分类号]G4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493(2002)03-01-04存在主义哲学首创于一战后的德国,后传播于法国、美国,50年代初开始,这一思潮强烈冲击着西方教育思想界,形成存在主义教育哲学。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良莠相济,它具有明显的非理性主义和悲观主义倾向,但它在教师、学生以及师生关系方面的独特见解,对构建目前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一 存在主义教育的师生观作为现代西方教育哲学主要流派之一,存在主义教育在教师观、学生观及师生关系观等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一)存在主义教育的教师观存在主义者十分重视教师的作用,认为教师作为帮助学生走向自我实现的人,既要维护学生的主体性,又要作为一个自由的人维护自己的选择、承担选择的责任。

1.教师要维护学生的主体性。

存在主义者认为,教师要更好地发挥作用,应该有所不为有所为。

有所不为者,指教师不能作为学生知识和道德的源泉或输送者,也不能作为他们的监督者。

有所为者,指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当作一个人而不是物来看待。

在存在主义者看来,要维护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避免课堂上的个人专制,还要反对非人格化的知识专制。

也就是说,教师既要避免课堂上的个人独白,也要反对一味的 拔苗和 填鸭。

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马丁!布贝尔(Martin Buber)认为,如果把教师只看作是一种传道授业者,那么,知识成了教学的出发点、成了统治者,教师被贬值为传授知识的手段,而学生则被贬值为这种传授的产品了。

他们认为,其实,教学和学习的出发点都不是知识,而是作为独立个体的教师和学生。

在布贝尔看来,教师根本不是将外在的知识、道德规则 传授给学生而是 提供给学生,供师生共同讨论,其中不能包含任何强制的成分。

这样,教师就由被动地传授知识、道德规则变为主动地提供知识。

这就要求教师本人必须十分熟悉他所教的科目,将他所教的科目变为他内在经验的一部分,师生间就能够象朋友一样进行对话和交流。

当教师跟全班讨论一个题目或讲授某一部分内容时,他运用广泛涉猎的知识,力求介绍尽可能多的观点,以便引起全班对于教材的认真的讨论。

在充分讨论之后,教师才能向学生提出关于这个问题的最好的观点,让每一个学生根据他们自己的经验来检验这个观点,由学生自己决定是否接受这一观点。

2.教师要维护自己的选择、承担选择的责任。

存在主义教育认为,人的本质是人选择的结第3卷 第3期集美大学学报Vol.3 No.3 2002年9月Journal of Ji mei University Sep.2002[收稿日期]2002-03-07[作者简介]娄立志,1962年生,山东滕州人,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系副教授,教育学博士,从事教育哲学研究。

果,教师当然也不例外。

教师应当维护自己的选择。

首先他应该自己选择 为什么教 。

教师的教应既不是屈从于校长或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也不屈从于外在的压力,而是出于关心爱护学生,或者是为了继承某种传统,或者是为了通过年轻一代改造社会。

其次,教师应该自己选择 怎样教 ,他应该创造性地,而不是按常规去教。

教师的选择还包括对学生一视同仁,他不能仅仅根据经济条件、家庭背景对学生进行分类,也不能仅仅根据智商、学习成绩等给学生贴上各种 标签 。

存在主义者认为,教师在自由选择的同时还要有影响学生的明确意识和责任感。

意识到自己是一切事物中想要影响整个人的唯一实体,并从而产生责任感,即感到他负有给学生提示对现实应作抉择的责任。

(华东师大教育系,杭州大学教育系.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302)由此可知,存在主义教育不仅仅注重教师选择的自由,而且也重视教师这种自由选择的责任。

(二)存在主义教育的学生观学生观方面,存在主义者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认为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选择的自由和责任感。

1.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有自由选择权。

在存在主义者看来,学生本身的存在较教师、教育内容更重要。

学生自己塑造自己的形象,无需模仿教师。

因为教师只是他们广泛的选择范围中的一种,对于教师的创造、教育内容,学生自己可以决定学与不学、学多与学少。

学生不是现成知识和道德的消极接受者,而是要从个人的角度积极地去辨别和检验某些知识和道德规则对个人生活的意义。

学生学习知识、道德规则只是为了个人的存在,不能受到知识、道德规则的改造而泯灭了他自己的个性。

2.学生要有意识地果断选择。

首先,存在主义者认为,学生的选择余地比他们本人所知道的多得多,教育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向学生展示未来的种种可能性,扩大学生的选择范围,以便做出最佳选择。

其次,选择的时机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危险的情境下,学生必须及时果断地选择。

再次,在存在主义者看来,英雄或懦夫都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人的主动选择使他成为英雄或懦夫。

但同时绝不可认为这些选择的结果是不可改变的,每一次后果都会引起进一步选择的需要。

因此,教师应使学生认识到,当一个人进行选择时,他实际上就是将他自己推向了未来。

一旦做出了选择,就等于决定了今后的道路。

3.学生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存在主义者认为,学生的选择是自由的,因此承担选择的责任也是不可避免的。

学生不但对行为的后果负责,而且对自己成为怎样的人也要承担责任。

凡是不再能全副精神决定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并对这种决定负责的人,就会变成一个心灵空虚的人。

而一个心灵空虚的人立刻就不成其为人了 (华东师大教育系,杭州大学教育系.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312)。

这就要求学生既要慎重选择又要勇于承担责任,因为生活是自己的,任何人都无法代替他生活,他无法推卸由自己选择所引起的责任。

(三)存在主义教育的师生关系观师生关系观是存在主义关于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在教育中的具体体现。

在师生关系方面,存在主义教育对传统教育进行了彻底的批判,体现出自己的在师生关系方面的独特见解。

存在主义者认为在传统教育制度下,学生只能象商品的原料一样被当成加工的对象,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和主体性,得不到自由的发展。

鉴于此,存在主义者提出了具有促进学生自我生成之特殊功能的教学形式∀∀∀ 对话 和 我∀你 的师生关系观。

1.对话 :存在主义最理想的教育形式。

对话 是具有同等资格、同等权利的人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的双向沟通的方式。

也就是说,对话不仅仅指二者之间的言谈,而且指双方内心世界的敞开和彼此接纳。

存在主义者认为,对话可以促进人的自我生成,这具体表现在两方面:对话是让人们开口,让人们暴露实际问题的一种最好形式,让人(生存) 不脱离更新、更深刻的生活基础的唯一办法 (崔相录.二十世纪西方教育哲学[M].哈尔滨:黑龙江出版社,1989.196);对话是自由人与自由人之间的交往,适合于人的自由选择、自由创造的要求。

对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存在主义者强调对话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在他们看来,对话不仅是师生之间交往的一种形式,而且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

在对话中,可以发现所思之物的逻辑及存!2!集美大学学报第3卷在的意义。

([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12)2. 我与你:存在主义教育的师生关系。

布贝尔批判传统的师生关系是我与它(I∀It)的关系,因此他力主师生间的 我与你(I∀You)的关系。

这就是说,教师要把学生看作具有独特个性、自由的人,而不能看作划一化、工具化和物化的人。

我与你的关系生动地表示出两个具有主体性的人的关系,它需要发自个人内心的热情、理解、信任。

在这种关系中,双方都不把对方作为实现自己目的的手段,而是真诚地赏识、欢迎和肯定对方,同时也得到对方的赏识、欢迎和肯定。

保持师生间 我与你的关系,应当注意:首先,师生之间要相互信任。

师生间的相互信任是对话的基础。

因为信任可以打破师生双方的限制,摧毁束缚学生心灵的枷锁,使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

存在主义者认为,教师只有完全信任学生,才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价值,积极地去生活;也才能使恐惧、失望的学生豁然开朗地领悟到人生的真理、人存在的真谛。

要赢得学生的信任, 教师只能以他的整个人,以他的全部自发性才足以对学生的整个人起着真实的影响。

因为在培养品格时,你无需一个道德方面的天才,但你需要一个完全生气勃勃的人,而且能与自己的同伴坦率交谈的人。

当他无意影响他们时,他的蓬勃的生气向他倾注着,极其有力而彻底地影响着他们(华东师大教育系,杭州大学教育系.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301)。

教师的人生态度和坦诚可以自然地影响学生,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师生之间获得心灵的相通。

当教师赢得学生的信任时,学生就会 亲其师而信其道,自然地接受教师的教育。

其次,教师要妥善处理与学生的冲突。

存在主义者认为,信任并不等于师生之间不存在冲突,师生之间的冲突是对教育者的考验。

面对冲突,教师应该做到:对学生的信任不但不能减少,而且更需增强,只有增强信任,教师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更易于进入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冲突的解决;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洞察力和见识去解决冲突,使自己的知识、智慧发挥应有的作用;要鼓励学生坦诚地面对自己在冲突中的失利,同时用爱的言辞来帮助学生摆脱困境。

这是因为,由于年龄、经验、学识等方面的原因,学生在冲突中失利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教师要用爱的言辞、爱心去帮助学生。

二 存在主义教育师生观的当代启示尽管存在主义教育的师生观有主观唯心倾向,但它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重视个人的选择与责任,倡导对话,主张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对目前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确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观我国既有的师生关系仍然表现出教师中心的倾向。

主张教师对学生的耳提面命,师生之间的沟通仅限于知识的教与学,忽视学生的个性、处境和精神状况。

向学生灌输的材料不仅质量相同、灌输的时间、方式千篇一律,而且要求学生也是千人一面。

这既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又造成了师生关系的疏离。

为了克服这种弊端,有必要建立民主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为此,教师应当在接纳学生独特性的基础上,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的人格,努力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使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得到良好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