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初中数学锐角三角函数-

合集下载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 锐角三角形函数的计算课件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  锐角三角形函数的计算课件
=, 显示结果:sin 39°57′6″≈0.642 1.
2 利用计算器解决与三角函数有关的问题
例2:如图所示,某校自行车棚
的人字架棚顶为等腰三角形,D 是AB 的中点,中柱CD=1 m, ∠A=27°,求跨度AB的
长.(精确到0.01 m)
【解析】 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
质及AB=2AD,再由正切函数和计算器求AD 的
C.sin 28°<tan 26°<cos 27°
D.cos 27°<sin 28°<tan 26°
2.用计算器求sin 20°+tan 54°33′的结果为(结
果精确到0.01)
()
A.2.25
B.1.55 C.1.73
D.1.75
3.有人说,数学家就是不用爬树或者把树砍
倒就能够知道树高的人.小敏想知道校园
解:(1)按键顺序: cos 6 3 °’’’ 1 7 °’’’ = , 显示结果:cos 63°17′≈0.449 6; (2)按键顺序: tan 2 7 · 3 5 = , 显示结果:tan 27.35°≈0.517 2; (3)按键顺序:sin 3 9 °’’’ 5 7 °’’’ 6 °’’’
3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度
SinA=0.9816 CosA=0.8607 tanA=0.1890
按键的顺序
显示结果
78.991 840 39 30.604 730 07 10.702 657 49
由于计算器的型号与功能的不同,按相应的说明书使用.
例3:已知tanx = 0.7410,求锐角x.(精确到1′)
解:(1)∵∠ABD=127°,∠BDE=37°∴∠DEB =127°-37°=90°.在Rt△BDE中,cos= DE , ∴DE=BD•cosD=520×cos37≈520×0.80°=BD 416(m),即施工点E离D点416 m正好能使A,C,E 成一条直线.

新浙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精品课件.ppt

新浙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精品课件.ppt

w2 一辆汽车沿着一山坡行驶了100m,
34
2
5
其铅直高度上升了50m.求山坡与水平
6
面所成的锐角的大小.
7
w3. 图中的螺旋形由一系列直角三角形组
成.每个三角形都不得是以点O为一顶点.
w(1)求∠A0OA1,∠A1OA2,∠A2OA3,的大小. w(2)已知∠An-1OAn,是一个小于200的角,求 n的值.tanA7O8A 180.353, 6∴∠A7OA8=19.470.∴n=8.
sinABC101. AC 40 4
w那么A是多少 度呢? w要解决这问题,我们可以借助科学计算器.
w请与同伴交流你是怎么做的?
做一做 3
知识在于积累
w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度,要用到三个键, sin cos tan 和第二功能键Sin-1 cos-1 tan-1 和2ndf .
w例如,
SinA=0.9816 CosA=0.8607 tanA=0.1890
∴V型角的大小约550.
学化
呀!
随堂练习 7
真知在00m,其铅直高度 上升了50m.求山坡与水平面所成的锐角的大小.
咋办
?
w老师期望: w你具有成功的把握.
例题欣赏 5
行家看“门道”
w例2 如图,一名患者体内某重要器官后面有一肿瘤.
在接受放射性治疗时,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疗效,并且
tanA=56.78
按键的顺序 2ndf Sin-1 0 . 9 8 1 6 = 2ndf cos-1 0 . 8 6 0 7 = 2ndf tan-1 0 . 1 8 9 0 = 2ndf tan-1 5 6 . 7 8 =
显示结果
Sin-1=0.9816 =78.99184039 coS-1=0.8607 =30.60473007 tan-1=0.1890 =10.70265749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1.1《锐角三角函数》教学设计1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1.1《锐角三角函数》教学设计1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1.1《锐角三角函数》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锐角三角函数》是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一章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应用。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掌握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及简单的性质,并能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函数知识,对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锐角三角函数这一部分内容,由于涉及到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对学生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锐角三角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掌握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及简单的性质;能够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及应用。

2.难点: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及简单的性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与锐角三角函数相关的实例,用于讲解和练习。

3.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三角板、直尺等学具,用于实验和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与锐角三角函数相关的实例,如跳伞运动员下降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知识来描述这种关系。

2.呈现(10分钟)介绍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性质,通过课件和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2023 数学浙教版新中考 考点29锐角三角函数(解析版)

2023 数学浙教版新中考 考点29锐角三角函数(解析版)

考点29锐角三角函数考点总结1.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如图,在Rt △ABC 中,设∠C =90°,∠α为Rt △ABC 的一个锐角,则: ∠α的正弦sin α=∠α的对边斜边;∠α的余弦cos α=∠α的邻边斜边;∠α的正切tan α=∠α的对边∠α的邻边2.同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 sin 2A +cos 2A = 1 ,tan A =s inA cos A .3.互余两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1)sin α=cos (90°-α),cos α=sin (90°-α). (2)tan α·tan (90°-α)=1.(3)锐角的正弦值或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而增大,锐角的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而减小.(4)对于锐角A 有0<sin A <1,0<cos A <1,tan A >0. 4.特殊的三角函数值:5.如图,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与三个角这六个元素中,有如下的关系:(1)三边的关系(勾股定理):a 2+b 2=c 2. (2)两锐角间的关系:∠A +∠B =90°. (3)边与角的关系:sin A =cos B =a c, cos A =sin B =b c ,tan A =a b ,tan B =b a.6.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经常涉及测量、工程、航海、航空等,其中包括了一些概念,一定要根据题意理解其中的含义才能正确解题. (1)仰角:向上看时,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如图.(2)俯角:向下看时,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 (3)坡角: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4)坡度:坡面的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叫做坡度(或坡比),一般情况下,我们用h 表示坡的铅直高度,用l 表示坡的水平宽度,用i 表示坡度,即i =hl=tan α,显然,坡度越大,坡角就越大,坡面也就越陡,如图.(5)方向角:指北或指南的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所成的小于90°的锐角叫做方向角,如图32­4.真题演练一、单选题1.(2021·浙江台州·中考真题)如图,将长、宽分别为12cm ,3cm 的长方形纸片分别沿AB ,AC 折叠,点M ,N 恰好重合于点P .若∠α=60°,则折叠后的图案(阴影部分)面积为( )A .(36-cm 2B .(36-cm 2C .24 cm 2D .36 cm 2【答案】A 【分析】过点C 作CF MN ⊥,过点B 作BE MN ⊥,根据折叠的性质求出60PAC α∠=∠=︒,30EAB PAB ∠=∠=︒,分别解直角三角形求出AB 和AC 的长度,即可求解.【详解】解:如图,过点C 作CF MN ⊥,过点B 作BE MN ⊥,∵长方形纸片分别沿AB ,AC 折叠,点M ,N 恰好重合于点P , ∵60PAC α∠=∠=︒, ∵30EAB PAB ∠=∠=︒,∵90BAC ∠=︒,6cm sin BE AB EAB ==∠,sin CFAC α==,∵12ABCSAB AC =⋅=∵(212336cm ABCS S S=-=⨯-=-阴矩形,故选:A .2.(2021·浙江金华·中考真题)如图是一架人字梯,已知2AB AC ==米,AC 与地面BC 的夹角为α,则两梯脚之间的距离BC 为( )A .4cos α米B .4sin α米C .4tan α米D .4cos α米 【答案】A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12BD DC BC ==,根据余弦的定义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过点A 作AD BC ⊥,如图所示:∵AB AC =,AD BC ⊥, ∵BD DC =, ∵DCco ACα=, ∵cos 2cos DC AC αα=⋅=, ∵24cos BC DC α==, 故选:A .3.(2021·浙江温州·中考真题)图1是第七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 )的会徽,在其主体图案中选择两个相邻的直角三角形,恰好能组合得到如图2所示的四边形OABC .若1AB BC ==.AOB α∠=,则2OC 的值为( )A .211sin α+ B .2sin 1α+ C .211cos α+ D .2cos 1α+【答案】A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和三角函数求解. 【详解】∵在Rt OAB 中,AOB α∠=,1AB = ∵1=sin sin AB OB αα= 在Rt OBC 中,1BC =,2222221111sin sin OC OB BC αα⎛⎫=+=+=+ ⎪⎝⎭故选:A .4.(2021·浙江·中考真题)如图,已知在矩形ABCD 中,1,AB BC ==P 是AD 边上的一个动点,连结BP ,点C 关于直线BP 的对称点为1C ,当点P 运动时,点1C 也随之运动.若点P 从点A 运动到点D ,则线段1CC 扫过的区域的面积是( )A .πB .π+C D .2π【答案】B 【分析】先判断出点Q 在以BC 为直径的圆弧上运动,再判断出点C 1在以B 为圆心,BC 为直径的圆弧上运动,找到当点P 与点A 重合时,点P 与点D 重合时,点C 1运动的位置,利用扇形的面积公式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即可. 【详解】解:设BP 与CC 1相交于Q ,则∵BQC =90°,∵当点P 在线段AD 运动时,点Q 在以BC 为直径的圆弧上运动, 延长CB 到E ,使BE =BC ,连接EC , ∵C 、C 1关于PB 对称, ∵∵EC 1C =∵BQC =90°,∵点C 1在以B 为圆心,BC 为直径的圆弧上运动, 当点P 与点A 重合时,点C 1与点E 重合, 当点P 与点D 重合时,点C 1与点F 重合,此时,tanPC AB PBC BC BC ∠=== ∵∵PBC =30°,∵∵FBP =∵PBC =30°,CQ =12BC =BQ 32=,∵∵FBE =180°-30°-30°=120°,11322BCFS CC BQ =⨯==线段1CC 扫过的区域的面积是2120360BCFSππ⨯+=故选:B .5.(2021·浙江丽水·中考真题)如图,AB 是O 的直径,弦CD OA ⊥于点E ,连结,OC OD .若O 的半径为,m AOD α∠=∠,则下列结论一定成立的是( )A .tan OE m α=⋅B .2sin CD m α=⋅C .cos AE m α=⋅D .2sin CODSm α=⋅【答案】B 【分析】根据垂径定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解答. 【详解】解:∵AB 是O 的直径,弦CD OA ⊥于点E , ∵12DE CD =在Rt EDO ∆中,OD m =,AOD α∠=∠ ∵tan =DEOEα ∵=tan 2tan DE CDOE αα=,故选项A 错误,不符合题意; 又sin DEODα=∵sin DE OD α=∵22sin CD DE m α==,故选项B 正确,符合题意; 又cos OEODα=∵cos cos OE OD m αα== ∵AO DO m ==∵cos AE AO OE m m α=-=-,故选项C 错误,不符合题意; ∵2sin CD m α=,cos OE m α=∵2112sin cos sin cos 22COD S CD OE m m m αααα∆=⨯=⨯⨯=,故选项D 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2021·浙江宁波·中考真题)如图,在ABC 中,45,60,B C AD BC ∠=︒∠=︒⊥于点D ,BD =E ,F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则EF 的长为( )A B C .1 D 【答案】C 【分析】根据条件可知∵AB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BD =AD ,∵ADC 是30°、60°的直角三角形,可求出AC 长,再根据中位线定理可知EF =2AC。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1.1《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1.1《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1.1《锐角三角函数》教案一. 教材分析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1.1《锐角三角函数》是本册教材的第一课时,主要介绍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概念。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对初中数学中三角函数知识的初步接触,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函数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应用,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概念;2.能够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概念;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讲解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图片;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测量身高、角度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从而引出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概念,让学生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基本性质。

通过示例,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个生活实例,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进行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为学生提供帮助。

4.巩固(5分钟)选取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及时批改,给予反馈。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生活中的实例,还有哪些领域会用到锐角三角函数?让学生了解锐角三角函数在实际应用中的广泛性。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所学知识的重难点。

锐角三角函数 PPT课件 8 浙教版

锐角三角函数 PPT课件 8 浙教版
ABAB'2
643050° ° ° A C C’CCC’C’
动手实践,寻找规律
• 数学实验
B
50°
A
C
B
15°
A
C
198765432109876543210
动手实践,寻找规律
• 由推理可得:角度不变,比值不变 • 由动态演示:角度改变,比值改变
B’ B
A α C C’
新知探究,明确定义

比值

67、心中有理想 再累也快乐

68、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

69、任何山都可以移动,只要把沙土一卡车一卡车运走即可。

70、当你的希望一个个落空,你也要坚定,要沉着!

71、生命太过短暂,今天放弃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

72、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

73、如果一个人爱你、特别在乎你,有一个表现是他还是有点怕你。

80、乐观者在灾祸中看到机会;悲观者在机会中看到灾祸。

74、先知三日,富贵十年。付诸行动,你就会得到力量。

75、爱的力量大到可以使人忘记一切,却又小到连一粒嫉妒的沙石也不能容纳。

76、好习惯成就一生,坏习惯毁人前程。

77、年轻就是这样,有错过有遗憾,最后才会学着珍惜。

78、时间不会停下来等你,我们现在过的每一天,都是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

79、在极度失望时,上天总会给你一点希望;在你感到痛苦时,又会让你偶遇一些温暖。在这忽冷忽热中,我们学会了看护自己,学会了坚强。

42、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43、要纠正别人之前,先反省自己有没有犯错。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1.1《锐角三角函数》教学设计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1.1《锐角三角函数》教学设计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1.1《锐角三角函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锐角三角函数》是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性质,包括正弦、余弦、正切函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掌握各函数的定义及性质,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函数知识,对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来理解抽象的锐角三角函数概念,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掌握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及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及其性质。

2.难点: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及性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其应用。

2.讲授法:讲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性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性质。

2.实例材料: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用于引入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3.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建筑工人测量高度、航海员测定方向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三角函数解决问题。

通过实例引入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讲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性质,包括正弦、余弦、正切函数。

利用课件展示各函数的图像,帮助学生理解其性质。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1.2《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说课稿2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1.2《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说课稿2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1.2《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是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1章第2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概念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主要让学生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计算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对计算过程的理解不够深入,运算速度和准确性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计算方法,并通过练习题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讲解和练习,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对计算过程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例题解析法、练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和展示,使用黑板、粉笔进行板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讲解:讲解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通过例题进行解析,让学生理解计算过程和方法。

3.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6.布置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1.1《锐角三角函数》教学设计1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1.1《锐角三角函数》教学设计1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1.1《锐角三角函数》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锐角三角函数》是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求法,通过对特殊直角三角形的观察,让学生理解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概念,并掌握它们的基本性质。

这部分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既是基础又是难点,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逐步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直角三角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形象的举例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掌握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求法及基本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求法,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基本性质。

2.难点:对锐角三角函数概念的理解,以及函数性质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理解锐角三角函数。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直角三角形模型、多媒体设备等。

2.教学素材:相关的生活实例、图片、练习题等。

3.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对锐角三角函数的预习情况,为课堂教学提供依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直角三角形实例,如建筑工人测高度、运动员投篮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直角三角形来求解未知角度的值?从而引出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1.1《锐角三角函数》说课稿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1.1《锐角三角函数》说课稿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1.1《锐角三角函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锐角三角函数》是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一章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正弦、余弦、正切的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学习。

教材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利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锐角三角函数的理解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如何将实际问题与锐角三角函数联系起来,如何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理解正弦、余弦、正切的含义,学会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正弦、余弦、正切的含义。

2.教学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与锐角三角函数联系起来,如何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具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探究正弦、余弦、正切的含义。

3.案例分析:分析几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问题,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5.总结提升: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新浙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锐角三角函数(1)》精品课件1.ppt

新浙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锐角三角函数(1)》精品课件1.ppt
• 10、人的志向通常和他们的能力成正比例。2021/1/142021/1/142021/1/141/14/2021 6:41:13 PM • 11、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021/1/142021/1/142021/1/14Jan-2114-Jan-21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2021/1/142021/1/142021/1/14Thursday, January 14, 2021 • 1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2021/1/142021/1/142021/1/142021/1/141/14/2021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边之比 定义 表示 公式
B
∠A的对边a 正弦函数
斜边c
∠A的
对边 ∠A的邻边b
a
斜边c
余弦函数
sinA cosA
sssiiinnn
AAA
===
aaa ccc
cccooosss
AAA
===
bbb ccc
A
∠ A的邻边b
C
∠A的对边a ∠A的邻边b
正切函数

浙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1.1.1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课件

浙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1.1.1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课件
△ACB绕着点A逆时针旋转得到△AC′B′,则tanB′的值为 ( ) B
,第13题图)
B
A
,第16题图)
,第15题图)
,第7题图)
8.(4分)如图,在Rt△ABC中,∠C=90°,AB=6,cosB= ,
则BC的长为 (A)
,第8题图)
②③④
11.(10分)分别求出图(1)、(2)的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 正弦值、余弦值、正切值.
C
,第12题图) ,第12题图)
13.(4分)如图,A,B,C三点在正方形网格线的交点处,若将
1.1 锐角三角函数
第1课时 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B
C
(第2题图)
3.(4分)如图,已知在Rt△ABC中,∠C=90°,BC=1,4分)把△ABC三边的长度都扩大为原来的3倍,则锐角A 的正弦函数值 (A) A.不变 B.缩小为原来的 C.扩大为原来的3倍 D.不能确定
5.(4分)如图,将∠AOB放置在5×5的正方形网格中, 则tan∠AOB的值是 (B)
A.
B.
C.
D.
6.(4分)在△ABC中,若三边BC,CA,AB满足 BC∶CA∶AB=5∶12∶13,则cosB= (C)
7.(4分)如图所示,已知一商场自动扶梯的长l为10米,该自 动扶梯到达的高度h为6米,自动扶梯与地面所成的角为θ, 则tanθ的值等于 ( A)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1.1 锐角三角函数 课件(共18张PPT)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1.1 锐角三角函数 课件(共18张PPT)
? 求BE的长.
B(山顶)
H
当锐角为30°时,
30°
西坡
其所对的直角边与
斜边之比始终
30°
A
D
B(山顶)
为 1.
C
2
E
东坡
当锐角为45°时,
其所对的直角边
30°
CF
D
B(山顶)
与 斜边之比始 终为 2 .
2
当锐角为50°时,
G 南坡
这个比值是一个确 定的值.
C
HD
任意作一个锐角∠A,在角的边上任意取两点B
与B1分别作BC⊥AC于点C ,B1C1⊥A1C1于点C1.
判断 BC 与 B1C1 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 B1
AB
AB1
B
A
C C1
对于每一个确定的锐角α,在角的边上任意取
一点B作BC⊥AC于点C,比值 BC 是一个确
定的值.
AB
B
A
C
直角三角形中锐角ɑ与其对边与斜边比值关系
ɑ
BC (对边与斜边比值)
1.1锐角三角函数(1)
我关心的是本质 其它都是细节(爱因斯坦)
一 情境创小设红、小强、小颖约好去爬山,他们沿不同倾 斜度的三条道路上山,若山顶与山下的铅垂距离为100 米,你能分别求出他们到达山顶要走的路程吗?
南坡
50°
小颖出发地
西坡
东坡
30°
小红出发地
45°
小强出发地
转化成的数学问题 B(山顶)
2.sinα是一个完整的符号,单独的“sin”没有意义.
练一练
1. 如图△ABC中,∠C=90°,BC=5,AC=12B.
5
计算:(1)sinA= 13.

浙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锐角三角函数 优秀课件

浙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锐角三角函数 优秀课件

B
B
(1)如图(1) (2)如图(2) (3)如图(2) (4)如图(2)
tan
A
BC
(
×
).
AC
A
tan A AC ( × ).
CA (1)
7┍m 10m C (2)
BC
(6)如图(2)
tan A BC ( ×).
AB
tan A 0.7,
tan B 10 ( √ ). tan A 0.7或 tan A 0.7
D
(2)BC=3,tanA=0.6,求AC 和AB.
(3)AC=4,tanA=0.8,求BC. 11.在梯形ABCD中,AD//BC,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BE
┌ FC
AB=DC=13,AD=8,BC=18.
求tanB. 老师提示:
作梯形的高是梯形的常用辅助线作法,借助它可以转化为直
角三角形求解问题.
小结 拓展
• 定义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tanA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A是一个锐角(注意数形结合 ,构造直角三角形). 2.tanA是一个完整的符号,表示∠A的正切,习惯省去“∠”号. 3.tanA是一个比值(直角边之比).注意比的顺序,且tanA﹥0,无 单位. 4.tanA的大小只与∠A的大小有关,而与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无关. 5.角相等,则正切值相等;两锐角的正切值相等,则这两个锐角 相等.
断的?
?
小颖的问题,如图: A
E
4m 3.5m
B
CF
D
1.5m
1.3m
做一做 6
永恒的真理
梯子AB和EF哪个更 陡?你是怎样判断的?
小亮的问题,如图:

《锐角三角函数》PPT课件 (公开课获奖)2022年浙教版 (1)

《锐角三角函数》PPT课件 (公开课获奖)2022年浙教版 (1)

2.某商场有一自动扶梯,其倾斜角为300,高为7m,
扶梯的长度是多少?
B
3.如图,在Rt△ABC中,∠C=90°,
∠A,∠B ,∠C的对边分别是a,b,c.
求证:sin2A+cos2A=1
老师期望:
A
c
a

b
C
sin2A+cos2A=1它反映了同角之间的三角函数 的关系,且它更具有灵活变换的特点,假设能予 以掌握,那么将有益于智力开发.
抽象
分析
实际问题
数学问题
不合理
量、未知量、 等量关系
列出
合理
验证
求出
解释
解的合理性
方程的解
方程
中考时间,小华家位于A处,他到考场的路径如图,他需沿正南 方向行20千米里,再向正东方向行20千米才到达考场,学校D位 于AC的中点,小华姑妈家(F)位于BC上且恰好处于D的正南方 向,早上7时,小华父亲带小华从A出发,经B到C匀速行使,同时 在校教师发现小华有重要物品落在学校,从D出发,沿南偏西方向 匀速直线航行,欲将该物品送给小华. (1)学校D和小华姑妈家F相距多少千米? (2)已知小华的速度是教师的2倍, 小华在由B到C的途中与教师相遇于E 处, 那么相遇时教师行走了多少千米? (结果精确到0.1千米)
分析:〔1〕因为依题意可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FC也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可求,CD就可求,因此由勾股定理便可求 DF的长.〔2〕要求教师行使的距离就是求DE的长度,DF已求, 因此,只要在Rt△DEF中,由勾股定理即可求.
海报长27dm,宽21dm,正中央是一个与整 个封面长宽比例相同的矩形.如果要使四周的彩 色边衬所占面积是封面面积的四分之一,上、下 边衬等宽,左、右边衬等宽,应如何设计四周边 衬的宽度〔精确到〕?

浙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锐角三角函数—知识讲解

浙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锐角三角函数—知识讲解

锐角三角函数—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结合图形理解记忆锐角三角函数定义;2.会推算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并熟练准确的记住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3.理解并能熟练运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及“锐角三角函数值随角度变化的规律”.【要点梳理】要点一、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如图所示,在Rt△ABC中,∠C=90°,∠A所对的边BC记为a,叫做∠A的对边,也叫做∠B的邻边,∠B所对的边AC记为b,叫做∠B的对边,也是∠A的邻边,直角C所对的边AB记为c,叫做斜边.锐角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正弦,记作sinA,即sinA aAc∠==的对边斜边;锐角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余弦,记作cosA,即cosA bAc∠==的邻边斜边;锐角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的正切,记作tanA,即tanA a AA b∠==∠的对边的邻边.同理sinB bBc∠==的对边斜边;cosB aBc∠==的邻边斜边;tanB bBB a∠==∠的对边的邻边.要点诠释:(1)正弦、余弦、正切函数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反映了直角三角形边与角的关系,是两条线段的比值.角的度数确定时,其比值不变,角的度数变化时,比值也随之变化.(2)sinA,cosA,tanA 分别是一个完整的数学符号,是一个整体,不能写成,,,不能理解成sin与∠A,cos与∠A,tan与∠A的乘积.书写时习惯上省略∠A的角的记号“∠”,但对三个大写字母表示成的角(如∠AEF),其正切应写成“tan∠AEF”,不能写成“tanAEF ”;另外,、、常写成、、.(3)任何一个锐角都有相应的锐角三角函数值,不因这个角不在某个三角形中而不存在.(4)由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知:当角度在0°<∠A<90°间变化时,,,tanA>0.Cab要点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要点诠释:(1)通过该表可以方便地知道30°、45°、60°角的各三角函数值,它的另一个应用就是:如果知道了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就可以求出这个锐角的度数,例如:若,则锐角.(2)仔细研究表中数值的规律会发现:、、的值依次为、、,而、、的值的顺序正好相反,、、的值依次增大,其变化规律可以总结为:①正弦、正切值随锐角度数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②余弦值随锐角度数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要点三、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在Rt△ABC中,∠C=90°.(1)互余关系:,;(2)平方关系:;(3)倒数关系:或;(4)商数关系:.要点诠释: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式可由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推导得出,常应用在三角函数的计算中,计算时巧用这些关系式可使运算简便.【典型例题】类型一、锐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1.(2016•安顺)如图,在网格中,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点A ,B ,C 都在格点上,则∠ABC 的正切值是( )A .2B .C .D .【思路点拨】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C 、AB 的长,根据正切函数的定义,可得答案. 【答案】D . 【解析】 解:如图:,由勾股定理,得AC=,AB=2,BC=,∴△ABC 为直角三角形, ∴tan ∠B==,故选:D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先求出AC 、AB 的长,再求正切函数. 举一反三:【课程名称:锐角三角函数 : 395948 例1(1)-(2)】【变式】在Rt ΔABC 中,∠C =90°,若a =3,b =4,则c = ,sinA = , cosA = ,sinB = , cosB = .Ca b【答案】c = 5 ,sinA = 35 , cosA =45,sinB =45, cosB =35.类型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2.求下列各式的值:(1)(2015•茂名校级一模) 6tan 230°﹣sin60°﹣2sin45°;(2)(2015•乐陵市模拟) sin60°﹣4cos 230°+sin45°•tan60°;(3)(2015•宝山区一模) +tan60°﹣.【答案与解析】 解:(1)原式==12(2) 原式=×﹣4×()2+×=﹣3+3;(3) 原式=+﹣=2+﹣=3﹣2+2【总结升华】熟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或借助两个三角板推算三角函数值,先代入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再进行化简.举一反三:【课程名称: 锐角三角函数 :395948 例1(3)-(4)】 【变式】在Rt ΔABC 中,∠C =90°,若∠A=45°,则∠B = ,sinA = , cosA = ,sinB = , cosB = .【答案】∠B=45°,sinA=,cosA=,sinB=cosB=.类型三、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3.(2015•河北模拟)已知△ABC中的∠A与∠B满足(1﹣tanA)2+|sinB﹣|=0(1)试判断△ABC的形状.(2)求(1+sinA)2﹣2﹣(3+tanC)0的值.【答案与解析】解:(1)∵|1﹣tanA)2+|sinB﹣|=0,∴tanA=1,sinB=,∴∠A=45°,∠B=60°,∠C=180°﹣45°﹣60°=75°,∴△ABC是锐角三角形;(2)∵∠A=45°,∠B=60°,∠C=180°﹣45°﹣60°=75°,∴原式=(1+)2﹣2﹣1=.【总结升华】本题考查的是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熟记各特殊角度的三角函数值是解答此题的关键.类型四、锐角三角函数的拓展探究与应用4.如图所示,AB是⊙O的直径,且AB=10,CD是⊙O的弦,AD与BC相交于点P,若弦CD=6,试求cos∠APC的值.【答案与解析】连结AC,∵ AB是⊙O的直径,∴∠ACP=90°,又∵∠B=∠D,∠PAB=∠PCD,∴△PCD∽△PAB,∴PC CDPA AB=. 又∵ CD =6,AB =10, ∴ 在Rt △PAC 中,63cos 105PC CD APC PA AB ∠====.【总结升华】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三角函数等于两边的比值,当这个比值无法直接求解,可结合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利用对应线段成比例转换,间接地求出这个比值.锐角的三角函数是针对直角三角形而言的,故可连结AC ,由AB 是⊙O 的直径得∠ACB =90°,cos PC APC PA ∠=,PC 、PA 均为未知,而已知CD =6,AB =10,可考虑利用△PCD ∽△PAB 得PC CDPA AB=.5.通过学习三角函数,我们知道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大小与两条边长的比值相互唯一确定,因此边长与角的大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类似的,可以在等腰三角形中建立边角之间的联系.我们定义:等腰三角形中底边与腰的比叫做顶角的正对(sad).如图1①,在△ABC 中,AB =AC ,顶角A 的正对记作sadA ,这时sadA BCAB==底边腰.容易知道一个角的大小与这个角的正对值也是相互唯一确定的.根据上述角的正对定义,解下列问题:(1)sad60°=________.(2)对于0<A <180°,∠A 的正对值sad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3)如图1②,已知sinA =35,其中∠A 为锐角,试求sadA 的值.【答案与解析】(1)1; (2)0<sadA <2;(3)如图2所示,延长AC 到D ,使AD =AB ,连接BD .设AD =AB =5a ,由3sin 5BC A AB ==得BC =3a ,∴ 4AC a ==,∴ CD =5a-4a =a ,BD ==,∴ sadA BD AD == 【总结升华】(1)将60°角放在等腰三角形中,底边和腰相等,故sadA =1;(2)在图①中设想AB =AC的长固定,并固定AB 让AC 绕点A 旋转,当∠A 接近0°时,BC 接近0,则sadA 接近0但永远不会等于0,故sadA >0,当∠A 接近180°时,BC 接近2AB ,则sadA 接近2但小于2,故sadA <2;(3)将∠A 放到等腰三角形中,如图2所示,根据定义可求解.。

新浙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数学 1-1 锐角三角函数 教学课件

新浙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数学 1-1 锐角三角函数 教学课件
是锐角(注意数形结合,构造直角三角形).
2.sinA, cosA,tanA 是一个比值(数值). 3.sinA, cosA, tanA 的大小只与∠A的大小有关, 而与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无关.
第十六页,共三十五页。
小练习
1、如图1,在Rt△MNP中,∠N=90゜. ∠P的对边是_________,∠P的邻边是___________; ∠M的对边是________,∠M的邻边是___________;
在Rt△ABC中, ∠C=90°.
当∠A=30°时,
A的对边 斜边
BC AB
1 2
当∠A=45°时,
A的对边 斜边
BC AB
2 2
固定值
固定值
第七页,共三十五页。
想一想
在直角三角形中,对于锐角A的每一个确定的 值,其对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唯一确定的吗?
第八页,共三十五页。
观察右图中的Rt△AB1C1,Rt△AB2C2和
(3)边角之间关系:
B
正弦函数:sin
A
A的对边 斜边
a c
余弦函数:cos A
A的邻边 斜边
b c
A
正切函数:tan A
A的对边 A的邻边
a b
c a
b
C
第十八页,共三十五页。
1.1 锐角三角函数(2)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第十九页,共三十五页。
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直角三角形中边与角的关系:锐角三角函数.
在直角三角形中,若一个锐角确定,那么这个角的对边,邻边
和斜边之间的比值也随之确定.
sin A a , cos A b ,
c
c
c
sin B b , cos B a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inA=
A的对边 斜边
cosA= A斜的边邻边
A的对边
tanA= A的邻边
你能求出sinA与cosA 的取0值<范sin围A<吗1,?0<cosA<1.
四、应用新知
C
B
12.如图△,在ARBtC△中A,BC∠中C,=∠9C0=°9,B0°C=.5,AC=12.
5
A
判⑴断若:B(C=13,)ABs=in5A,求=1s3 i(nA,√c)osA,tanA的值C;
E
东坡
当锐角为45°时,上升高度
CF
D
B(金钉子山顶)
G 东坡
与所走路程的比值是 2 .
2
当锐角为50°时,这个比值 是一个确定的值.
C
HD
二、获取规律
任意作一个锐角∠A,在角的边上任意取两点B与B1分
别作BC⊥AC于点C ,B1C1⊥A1C1于点C1.
判断 B C 与 B 1 C 1 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 A B AB1
AB
即cosα= A C
比值
B
C
AB
叫做∠α的正切(tangent)
,记做tanα.
AC
即tanα= B C
注意:1、在三角函数的表A 示C 中,用希腊字母或单独一个大
写英文字母表示的角前面的“∠”一般省略不写.
2、sinα、 cosα、 tanα是一个完整的符号,单独的 “sin”没有意义.
如果∠A是Rt△ABC的一个锐角(如图),则有
正的函切正数值切值; 值; 请 为3组内; 比较,谁画出的锐角的正切值最大

4
C
AA
α
BB
五、课堂聚焦
直 角 三 角 勾 股 弦, 比 值 随 着 锐 角 变. “弦”在零一“切”无限, 函 数 思 想 记 心 间.
作业
1.必做题:书本作业题第6页; 2.选做题:课外探索题.
课外探索:
y
6 5
B1 B
A
C C1
对于每一个确定的锐角α,在角的边上任意取
一点B作BC⊥AC于点C,比值 B 是C 一个确
定的值.
AB
B
比值随着锐角的变化而变化.
A
C
三、感悟定义
比值 B C叫做∠α的正弦(sine),记做sinα.
AB
BC
即sinα= A B
比值 A C叫做∠α的余弦(cosine) ,记做cosα.
4
3
2
1
B
0 12 34 5x
思考一:在平面坐标系第一象限内是否存在点P, 使得OP=4,sin∠POB=0.5.求点P的坐标,并求 出OP所在直线的解析式.
思考二:OP所在直线的解析式的比例系数K与 ∠POB有什么关系呢?
长兴金钉子
长兴金钉子
长兴金钉子保护区被列为国家级地质遗迹自然 保护区.长兴“金钉子”是一个灰岩横断面,反映 的是古生代末期与中生代早期交界时期海洋沉积 物及化石的变迁,它完整地保存了2.5亿年前地球 史上最大的一次生物灭绝事件的丰富信息,被国
际地科主席誉之为“世界上最完美的保护区”.
小红出发地
小强出发地
一、自主探索
B(金钉子山顶)
小红
西坡 30°
东坡
小强
A
C
D
小红在上山过程中,下列那些量是变量和常
量(坡角,上升高度,所走路程)?
她在斜坡上任意位置时,上升的高度和所走 路程的比值变化吗?小强呢?
B(金钉子山顶)
H
当锐角为30°时路程的比值是 1 .
A
D
2
B(金钉子山顶) C
BA
⑵ 若(B2C)︰tAaBn=B3︰=5 (,5求si)n×A, cosA,tanA的值;
⑶ 若sinA=
3
12
, 求sinB的值.
5
解后语:已知直角三角形中的两边或两边之比, 就能求出锐角三角函数值.
⑶⑵3、以如⑴射图在线,如A请B图你为所以始示射边的线任格A意B点作为图锐始中角边,作∠请D锐求A角B出,∠锐C并A角求Bα,出的使它三它的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