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讲 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制度的形成(讲)-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01讲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讲)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了解“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知识点一商周时期政治制度

一、商朝的政治制度

1.王权承袭

(1)沿用夏朝的王位世袭制。

(2)王位传承方式有父子相传和兄终弟及。

2.政治特点

通过占卜决定国家大事,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3.行政管理

(1)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2)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周朝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权力分配制度

(1)概念

分封制即古汉语“封建”(封邦建国)的原始含义。商朝已有分封。在周朝时期,周王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情况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口划分给诸侯的社会制度。

(2)目的

面对商人遗族威胁,藩屏周室所需(即“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使权力分配由商向周转移,即天下归周。

(3)分封对象

①首先是王族是分封的主体,这使得封国宗亲化,以实现“选建明德(王室亲族),以藩屏周”。

②其次是功臣,这一方面显示王的恩德,另一方面用姻亲拉拢功臣以巩固统治。例如姜太公,“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③第三类分封对象是“友邦冢君”与古帝王后代,其有自己的族属和部众,在其

原统治地区的族群中有巨大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对其分封并与之联姻,有利于不同地区、不同族众的融合和对其进行统治,也有利于“天下共主”局面的形成。

分封对象及主要诸侯国: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他们的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主要封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

(4)诸侯权利和义务:诸侯享有在封国内世袭统治、对下属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权利。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命令,承担守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等义务。

(5)发展演变

①溯源:分封制正式起源于何时,近代学者说法不一。分封制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起源时间已经难以考证。史料记载,黄帝时代,“诸侯咸来宾从”“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黄帝“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这描述的便是早期的分封制。

②瓦解: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春秋时期:周天子大权旁落,诸侯国争霸;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纷纷称“王”,不断发动兼并战争。

③废除:秦朝建立后废分封,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④遗存:汉初郡国并行,“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封国的官吏全部由中央任免,诸侯只征收租税,封国名存实亡。魏晋以后,历代王朝也还有分封,但仅为皇权体现,服务于专制集权制度。

(6)积极作用

①稳定了统治秩序,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②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逐渐凝聚成华夏的国家意识)。

③打破了夏商的部落国家和方国联盟状态,国家政权由松散走向紧密,是一种制度创新。

(7)局限(瓦解的原因):封国诸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周王无法对诸侯势力进行直接干涉和控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诸侯国势力增强,诸侯争霸战争不断,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取代。

2.宗法制——权力继承制度

(1)概念:宗法制即宗族法规,是中国古代按照父系血统远近,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区别亲疏,分配政治权利,规定等级秩序,维护族长的统治地位和世袭特权的制度。

(2)目的:协调家庭内部关系,加强统治秩序,解决周人贵族内部权力继承问题,即天下归宗。

(3)核心内容:嫡长子(宗子)继承制。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主要继承者,有主祭祖先的特权。立嫡原则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春秋·公羊传》)。嫡长子与众子的关系具有双重性,即具有血缘上的兄弟关系和政治上的君臣关系。

(4)特点

主要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度。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大宗和小宗具有相对性。家族等级关系与政治隶属关系相结合。

(5)影响

①政治影响:宗法制与政权机构密切结合,制定了贵族之间的组织关系,也确定了政治上的等级隶属关系。

②文化影响

a.婚姻礼仪:宗法制使一妻多妾制成为宗周社会婚姻的基本形态,并使聘娶婚成为婚姻的合法程序。宗法制婚姻满足了宗法政治的需要,使婚姻政治化。

b.姓氏方面:姓氏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以父权和族权为象征的,是带有阶级等级的宗法制的反映。

c.信仰、观念:宗法制调节人际关系,规范伦理道德,导致中国文化成为伦理型文化。

平天下”的个人理想,反映了“家”与“国”之间这种同质联系。

3.礼乐制度——权力认同制度

(1)概念

礼乐制度是西周典制的重要内容,是以“乐”从“礼”的思想制度,以“礼”来区别宗法远近等级秩序,同时又以“乐”来和同共融“礼”的等级秩序。它是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与宗法制、分封制一起,构成西周的社会制度。其范围很广,涉及社会习俗和国家关系、军队征伐、典章制度等。

(2)影响

①积极作用:首先,尊崇人文的精神形成,如《礼记》曰“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其次,崇德尚群的社会美德形成,崇德即重视人的节操和修养,尚群即群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再次,社会价值观秉承中和之道,不走极端;最后,整体思维形成,集中体现在“天人合一”等思想上。

②消极作用:形成了尊卑等级观念及任人唯亲、重男轻女等社会鄙俗。

【特别提醒】

1.分封制的特点

(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2)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3)纵向联系:明确周天子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4)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

2.分封制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