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气章节教案

合集下载

重要的含氮化工原料(第1课时 氨气)(教案)高一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重要的含氮化工原料(第1课时 氨气)(教案)高一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7.2.1重要的含氮化工原料(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道NH3的物理性质特点以及氨水显碱性的原因。

2.能运用化学变化的知识说明氨气的化学性质。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氮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难点氨气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四、教学工具PPT、视频、浓氨水、浓盐酸等相关试剂五、教学过程【导入】展示液氨的用途及安全注意事项。

【问】视频中关于氨气的信息有哪些?【讲述】一、氨气的物理性质视频中有桶装液氨。

【展示】氨气液化过程。

沸点高,易液化应用: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急剧下降,所以液态氨在工业上常用来作制冷剂。

【展示】氨气喷泉实验视频【总结】实验操作:打开活塞,并挤压滴管的胶头实验现象:烧杯中的溶液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瓶内液体呈红色实验结论:NH3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1)氨气溶于水,大部分和水反应生成NH3·H2O【生】NH 3+H2O ⇌ NH 3·H 2O2)NH3·H2O可以小部分电离成NH4+和OH-【生】NH 3·H 2O ⇌ NH4 ++OH-氨水具有弱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或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3)NH3·H2O很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为氨气和水:【生】NH3·H2O NH3↑+H2O【问】喷泉现象产生的原因?【生】存在压强差【展示】三种喷泉实验的装置【生】甲:打开止水夹,捏胶头滴管乙、打开止水夹,手捂圆底烧瓶丙、打开止水夹,从导管通入相关反应气体2、NH 3与酸反应【展示】浓盐酸和浓氨水反应的实验视频【生】现象: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NH 3+HCl ===NH 4Cl【问】用一根玻璃棒蘸取浓氨水,另一根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硝酸、浓硫酸,两玻璃棒靠近时的现象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生】浓硝酸与浓氨水靠近反应时有白烟,浓硫酸则无。

因浓硝酸挥发出的硝酸气体与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在空中反应生成硝酸铵固体小颗粒。

高中化学教案氨气

高中化学教案氨气

高中化学教案氨气
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氨气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一、导入:
向学生展示氨气气味的特点,并让学生描述氨气的气味。

引导学生思考氨气的性质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讲授:
1. 氨气的性质
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会变蓝,属于碱性气体。

2NH3(g) + H2O(l) → NH4OH(aq)
氨气遇火燃烧,产生氮气和水蒸汽。

4NH3(g) + 3O2(g) → 2N2(g) + 6H2O(g)
2. 氨气的制备方法
工业上主要的制备方法是哈伯-玻希过程,通过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催化反应。

N2(g) + 3H2(g) ⇌ 2NH3(g)
实验室中可以通过铵盐和氢氧化钠的反应制备氨气。

NH4Cl(s) + NaOH(aq) → NH3(g) + NaCl(aq) + H2O(l)
三、实验操作:
1. 准备实验器材:氨气生成装置、试管、氨水、蓝色石蕊试纸。

2. 操作步骤:
a. 在试管中放入氨水。

b. 向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试管内的变化。

c. 拿出一张红色石蕊试纸,将其放入试管中,观察试纸颜色变化。

3. 结果分析:试管中产生了氨气,红色石蕊试纸变成了蓝色。

四、讨论与总结:
请学生谈谈氨气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并总结氨气的性质。

引导学生思考氨气在农业和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氨气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及结论,并写一段小结。

同时,请学生查阅资料,探究氨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氨气的性质教案

氨气的性质教案

氨气的性质教案氨气的性质教案【篇一: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三版)第四章第四节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氨气的性质展开教学,师生共同探究氨气的物理性质、氨水的的组成、氨气与酸的反应、氨气的还原性以及氨气的用途,氨气的制法及铵盐的性质安排在下一课时学习。

二、设计思想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对刚升入高中不久的学生来说,大部分人的抽象思维比较困难,有些学生学得比较呆板,不太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习方法上往往更多地习惯死记硬背,不习惯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独立思考,在动手探究能力方面则更差。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以史料和新闻报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运用实验探究,层层推进,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三、教学方式: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即: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的自主探究学习模式。

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体验,对问题的探究,去体验和感受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内化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氨气的物理性质;2、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氨气的用途;3、提高规范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探究事物本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2、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化学实验发现新知识的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努力探索的优良品质,并逐步培养其创新精神。

五、教学重点:1、氨气的化学性质。

2、运用科学的方法、准确的术语、规范的操作来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难点:1、氨水的组成及其碱性。

2、培养通过现象挖掘本质的科学研究能力。

第五章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氨气》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

第五章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氨气》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

《氨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时研究氨的性质。

学习氨气可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通过喷泉实验说明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介绍氨水的组成,氨水呈碱性的原因,氨气与酸的反应,氨气的还原性。

本节内容不仅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之一,同时氨气又是水溶液呈碱性的唯一气体,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物质,也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产品,在工业上有着十分广泛的用途。

氨是氮族元素的重要化合物,是化肥工业制铵盐和硝酸的基础。

实验的安排,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二、学情诊断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大部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欠缺,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同时学生喜欢体验新鲜,喜欢通过亲眼观察实验现象来学习。

因此通过实验教学,创设情境,动手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亲身实践获得新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培养。

通过对问题的体验,对问题的探究,去感受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目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描述喷泉实验的现象,并运用化学反应方程式描述氨气溶于水的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理解氨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认识科学探究式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从引发喷泉实验的问题和假设出发,依据探究目的设计喷泉实验探究方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试验探究,并交流探究成果。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深刻认识到氨气的发现对提高粮食产量、解决饥饿问题做出的重大贡献,对社会发生的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作出正确的化学判断,能参与有关化学问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氨气的化学性质及部分物理性质教学难点氨水的组成及其碱性原因、氨气的还原性五、教学过程:【实验56】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NH3,用带有玻璃管的胶头滴管(预先吸入水)的橡胶塞塞进瓶口。

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预先在水里滴入少量酚酞溶液)。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氨气》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氨气》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氨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氨气的基本性质和实际应用;2. 掌握氨气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4. 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氨气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2. 教学难点:氨气的合理收集和保存方法。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氨气发生装置、气液分离装置、氨水溶液等;2. 实验材料:氢气、氨水溶液、氯化铵等。

四、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接触学生对氨气的了解和实际运用,引发学生兴趣。

2. 理论讲解(15分钟)- 介绍氨气的基本性质,如颜色、气味等;- 讲解氨气的制备方法,包括氨水和氯化铵的反应;- 引导学生对氨气的实际应用进行讨论。

3. 实验操作(30分钟)-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如氨气发生装置和气液分离装置;- 演示氨气的制备过程,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强调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和操作技巧。

4. 实验讨论(15分钟)-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讨论氨气的特点和性质;- 指导学生分析氨气的应用领域和意义。

5. 拓展延伸(10分钟)- 对氨气的危害和防护措施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思考氨气的替代品和环保问题。

五、教学总结1.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2. 强调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3.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化学知识的乐趣。

六、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准确性和独立性;2. 学生课后提交对氨气实际应用的小结;3. 学生合作完成开展氨气实验的实验报告。

高中化学氨气的教案范文

高中化学氨气的教案范文

高中化学氨气的教案范文高中化学氨气的教案范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电解质的概念判断方法;2.能从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物导电的本质原因分析,理解电离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参与概念的建立过程,在探究体验中构建概念,培养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2.运用观察、实验、查阅等手段获取信息,提高分析、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身边的化学——电解质与细胞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其实离我们不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关注化学与生命活动的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电解质和电离概念的形成和理解【教学难点】:电解质和电离概念的形成和理解三、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问答法等。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问题导入】:①出汗之后使用电器更容易发生触电事故,这是为什么呢?②人体在剧烈运动之后为何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学生讨论)【学生】:①出汗后体表有更多的盐分,这些盐分在汗起到了导电的作用;②人体在剧烈运动之后,体内的Na、K和Cl伴随水分一起流失,出现电解质浓度失衡、紊乱,产生恶心、肌肉痉挛等症状,故需要及时补充电解质和水分。

(引出电解质)环节二:新课讲授【板书】——电解质【学生探究实验】使用电源、导线、小灯泡及金属片进行HCl溶液、NaOH溶液、NaCl溶液、酒精溶液、蔗糖溶液的导电性实验(老师提前准备,学生当堂探究)【老师提问】学生书写实验结果哪些溶液导电,哪些不导电呢?【学生回答】导电:HCl溶液、NaOH溶液、NaCl溶液;不导电:酒精溶液、蔗糖溶液【老师】NaOH和NaCl不仅在水溶液中可以导电,加热至熔融状态也可以导电。

在化学中将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

【板书】——1.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常见的酸、碱、盐)【老师提问】PPT展示4个问题:①金属、石墨可以导电,说明“C”是电解质,是否正确?②盐酸可以导电,说明盐酸为电解质?③硫酸钡不溶于水,因此硫酸钡不是电解质?④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氨气溶于水导电,所以它们均为电解质?【学生回答】请出四位同学分别作答,总结出①“C”是单质,不是电解质;②盐酸是氯化氢溶于水所得溶液,所以氯化氢为电解质,盐酸属于混合物,不在化合物的范畴;③紧贴概念,硫酸钡在熔融状态下可导电,所以这一类难溶盐也属于电解质;④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氨气与水反应所产生的物质溶于水导电,并非它们本身,所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氨气不是电解质。

氨气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氨气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氨气优质教学设计教案I. 引言本教案旨在设计一堂优质的氨气教学课程,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氨气及其应用。

本教案适用于高中化学课程,主要适用于初次接触氨气的学生。

II. 教学目标1. 理解氨气的化学性质和重要应用。

2. 学会正确使用实验材料和设备,安全地进行氨气实验。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验设计能力。

III. 教学内容A. 氨气概述1. 氨气的性质和特点。

2. 氨气的产生方法和重要应用。

B. 氨气实验1. 实验目的:探究氨气的性质。

2. 实验步骤:- 准备实验材料和设备。

- 进行氨气实验。

- 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结果。

3. 实验分析:- 总结实验结果。

- 分析氨气的性质和反应过程。

IV. 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通过讲解氨气的概念、性质和应用,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材料和设备,亲自进行氨气实验。

3. 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彼此交流和合作,共同探究氨气的性质和反应。

V. 教学评估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结果和分析。

2. 口头问答:进行课堂口头问答,检查学生对氨气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VI. 教学资源1. 教科书:提供有关氨气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方法。

2. 实验室:提供实验材料和设备。

3. 多媒体工具:使用投影仪或电子白板展示氨气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VII. 教学时间本教案建议安排一次教学课时,每节课时为45分钟。

VIII. 教学扩展与拓展1. 学生自主研究:鼓励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氨气的其他方面。

2. 实验扩展:设计更复杂的氨气实验,提供更多实践和探究的机会。

IX. 教学安全注意事项1. 使用实验室设备时,学生应遵守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

2. 进行氨气实验时,应注意防护措施,避免直接接触氨气。

X. 结论通过本教案设计的氨气教学课程,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氨气的性质和应用,并培养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学生的安全意识,确保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性。

高中化学氨气教案

高中化学氨气教案

高中化学氨气教案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氨气的性质、制备方法和用途。

一、导入
1. 展示一瓶氨水并让学生闻一下,引出问题:氨气是什么?
2. 请学生回顾碱的定义和性质,引出氨气的碱性。

二、氨气的性质
1. 探究氨气的物理性质:氨气的颜色、气味、密度和溶解性。

2. 分析氨气的化学性质:氨气在水中的反应、与酸的中和反应。

三、氨气的制备方法
1. 引导学生思考氨气的制备方法,了解氨气的产生反应。

2. 介绍氨气的常见制备方法:氨气的氨化法、氨气的氨解法。

四、氨气的用途
1. 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氨气在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2. 观看视频,展示氨气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五、课堂练习
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氨气的性质、制备方法和用途。

2. 完成一份由老师设计的综合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氨气的理解。

六、展示与总结
1. 学生展示他们对氨气的认识和掌握情况。

2.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氨气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七、作业
1. 阅读相关教材,复习氨气的相关知识。

2. 完成一份关于氨气的研究报告,包括氨气的性质、制备方法和用途。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氨气的性质、制备方法和用途,增强对氨气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氨气》 教学设计

《氨气》 教学设计

《氨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氨气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等。

(2)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如与水的反应、与酸的反应等。

(3)理解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对氨气性质的探究,使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氨气性质和用途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意识。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氨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2、教学难点(1)氨气与水的反应。

(2)氨气的喷泉实验原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氨气在农业、工业等方面的应用图片或视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氨气。

2、讲授新课(1)氨气的物理性质展示一瓶氨气,让学生观察氨气的颜色、状态,闻其气味。

引导学生总结氨气的物理性质: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1:700)。

(2)氨气的化学性质①氨气与水的反应进行氨气的喷泉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而得出氨气极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氨水的结论。

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②氨气与酸的反应分别演示氨气与盐酸、硫酸、硝酸的反应,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通过实验,让学生总结出氨气与酸反应生成铵盐的规律。

(3)氨气的实验室制法①原理: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

②装置:固固加热型装置,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相似。

③收集:向下排空气法。

④验满: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氨气已收集满;或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若有白烟产生,说明氨气已收集满。

高中化学氨气教案优秀模板

高中化学氨气教案优秀模板

高中化学氨气教案优秀模板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氨气的性质和用途;
2. 能够描述氨气的制备方法和反应过程;
3. 理解氨气的气味和性质,以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教学重点:
1. 氨气的性质和用途;
2. 氨气的制备方法;
3. 氨气的反应过程;
教学难点:
1. 氨气的气味和性质;
2. 氨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介绍氨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其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引出本课的主要内容。

二、讲解氨气的性质和用途(10分钟)
1. 结构式:NH3;
2. 性质:有刺激性气味,易燃,具有碱性;
3. 用途:农业中的氮肥,工业中的制冷剂和原料等;
三、探讨氨气的制备方法和反应过程(15分钟)
1. 制备方法:氨气的合成法,如氨的哈伯过程;
2. 反应过程:氮气和氢气在催化剂存在下的反应过程;
四、讨论氨气的气味和性质(10分钟)
1. 氨气的刺激性气味是如何产生的;
2. 氨气的碱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五、了解氨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0分钟)
1. 氨气对呼吸道和眼睛的刺激作用;
2. 长期接触氨气可能导致哪些健康问题;
六、总结与展望(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展望下节课继续深入探讨氨气的应用和环境问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氨气的性质和用途,帮助学生理解氨气制备和反应过程,同时也引导学生关注氨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为学生建立正确的化学安全意识。

下节课可以结合实验或案例深入探讨氨气的应用和环境问题,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氨气-教学设计

氨气-教学设计

氨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氨分子的结构2、使学生了解氨的物理性质,掌握氨的化学性质及氨的实验室制法,了解氨的用途。

3、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氨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氨与氨水的区别教学过程【引入】:大家都知道刘谦变魔术变得很好,其实在我们化学中也有很多魔术,这节课呢,老师也先给大家变个魔术,大家仔细观察现象。

【演示实验】:用滴管取几滴浓氨水,滴在玻片上,迅速盖在集气瓶上,上下振荡几下。

浓氨水易挥发,形成一瓶氨气。

同理,制得一瓶氯化氢气体。

(老师此处暂时不作讲解)将两只带磨口玻片的集气瓶口对口放置,抽去两块玻片。

学生观察现象。

【生】:集气瓶内产生大量的白烟。

【师】:这个魔术叫做——空瓶生烟,其实啊,老师用的是氨气和氯化氢气体的反应来做的这个实验,那么,氨有哪些性质呢?本节课我们就来正确认识——氨。

【板书】:第二节氨一、氨(NH3——即氨气的简称)【回顾】:我们上节课学过的氨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现在我们继续来看一下氨分子的空间构型、【师】:那根据大家对“空瓶生烟”中氨气的观察和我们对氨分子结构的学习,大家大胆的总结和推测一下,氨具有哪些性质呢?【提示】:氨有没有气味?谁来闻闻氨的气味?先分析一下,如何正确地闻氨气的气味?【师】: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7,而空气的平均式量是29,所以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闻气味时瓶口向下,用手轻轻煽动,使少量氨分子飘进鼻孔。

【生】: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板书】: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师】:大家有没有闻过动物体腐烂后的气味?(一股恶臭味)其中含有氨气。

农村里的同学在父母施铵肥时也应该闻到过。

(刺激性气味)那种气味主要就是氨气散发的。

另外厕所里也有氨气的气味。

【过渡】:这些都是氨的物理性质,氨的化学性质又如何呢?结构决定性质,首先看一下氨的结构特点。

【师】:既然氨分子是极性分子,那么它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何呢?18【生】: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水作为溶剂是极性分子,所以氨分子应该易溶于水。

高中化学必修一氨气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氨气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氨气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氨气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2. 掌握氨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了解氨气的用途及危害,培养安全使用氨气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氨气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2. 氨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氨气,引导学生了解氨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危害。

2. 学习氨气的制备方法,并通过实验观察氨气的物理性质。

3. 学习氨气的化学性质,包括氨气的焰色反应和与氧化剂的反应。

4. 了解氨气的用途及危害,鼓励学生讨论氨气的安全使用方法。

5. 总结:对氨气的性质、制备方法、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总结,巩固学习成果。

四、作业布置
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氨气的其他性质和应用。

2. 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思考氨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如何安全使用氨气。

五、教学反思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氨气的性质和用途,培养安全使用氨气的意识。

同时,通过实验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必修1第四专题 氨气的教学设计

必修1第四专题  氨气的教学设计

必修1第四专题氨气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说出氨气的物理性质。

2、会书写NH3与H2O、HCl、O2、CuO、Cl2等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3、知道NH3的用途。

二、教学重点:氨气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难点:氨水的组成及其碱性。

四、教学方式: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实验引导教学”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1、NH3的物理性质展示一瓶NH3引导学生从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等方面进行归纳,完成资料56页,氨气的物理性质。

2、NH3的化学性质(1) 与水反应:演示喷泉实验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液氨与氨水的不同,并完成下列表格:液氨氨水物质类别粒子种类(2)与酸反应:演示发烟实验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若将浓硫酸、浓硝酸代替浓盐酸现象如何?已知:浓硝酸具有挥发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还原性:视频演示氨的催化氧化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NH3还能被CuO、Cl2氧化[思考]管道工人曾经用浓氨水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漏气。

已知能发生如下反应: 2NH3+3Cl2=6HCl+N2,如果氯气管道某处漏气,用该方法检查时会出现的现象是什么?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师解析] 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H3的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练习(1)在1 L 1 mol·L-1氨水中()A.含1 mol NH3氨分子B.含NH3和NH+4之和为1 molC.含1 mol NH3·H2O D.NH3、NH3·H2O、NH+4之和为1 mol (2)[双选题]下列有关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氨气易溶于水,可以用来做喷泉实验B.氨水的密度比水小,且浓度越大,其密度越大C.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氨气D.氨易液化,工业上可用氨作制冷剂(3)在标准状况下,44.8LNH3溶与水中形成lL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2.0mol·L-1 B.4.4mol·L-1 C.34.7%D.52.2%(4)下列反应不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 A.氨气与氯化氢气体作用生成NH4Cl固体B.雷雨时,N2和O2化合生成NOC.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合成NH3D.镁条在N2中燃烧生成Mg3N2(5)已知NH3具有还原性,与灼热的CuO反应可生成两种单质.某学习小组用下列装置完成并验证该反应①装置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A试管中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②实验时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设计装置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指出整套装置中不完善的地方(指出一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氨气》教案

高中化学《氨气》教案

《氨气》教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认识氨和铵盐的性质和用途,了解氮肥的性能和使用方法2、通过自主实验了解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并培养科学规范的实验技能【重点和难点】氨及铵盐的化学性质、喷泉实验。

【任务一:自主复习与检测】1、氨气的物理性质:状态:______气味________ 密度比空气______ 溶解性_________,易液化,作制冷剂。

2、NH4+的检验方法:(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任务二:自主学习与检测】一、氨气的喷泉实验:①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将氨气溶于水制氨水时,下列装置正确的是()二、氨的化学性质:1、与H2O反应①反应方程式:②氨水中的微粒:分子_______ _______ _______ 离子_______ _______ _______2、与酸反应学生实验: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氨水、浓盐酸靠近反应①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写出与硝酸、硫酸反应的方程式并预测反应现象:三、铵盐1、物理性质:白色晶体,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①铵盐受热分解:NH4HCO3受热分解学生实验:取少量氯化铵晶体,放入试管中,在酒精灯火焰上微热。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化学方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与碱反应学生实验:将少量氯化铵与少量氢氧化钙混合后放入试管中,在酒精灯火焰微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反应产生的气体。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2、用一种试剂,经过一次性实验就能鉴别2342443,(),,Na CO NH SO NH Cl KNO的是A、3AgNO B、NaOH溶液C、2()Ba OH溶液D、盐酸【任务三:交流与讨论】1、如果装置无滴管如何操作形成喷泉?a b C d2、喷泉实验时烧瓶充入a气体,滴管盛放b溶液,烧杯中盛放b溶液,当把滴管a 溶液挤入烧瓶中,能形成喷泉的实验是A、a:氨气 b:水B、a:二氧化硫 b:NaOH溶液C、a:二氧化氮 b:水D、a:氯气 b:NaCl溶液【任务四:反馈与检测】1.下列现象中不能用于检验NH3泄漏的是( )A.气体遇浓盐酸产生白烟 B.气体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C.气体通入酚酞溶液中,溶液变红 D.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2.有关下列实验各装置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装置①可用于吸收实验中多余的Cl2B.装置②可用于收集H2、NH3、Cl2、HCl、NO2等C.装置③中X为苯,可用于吸收氨气或氯化氢D.装置④中可用于收集氨气,并吸收多余的氨气3.氨气溶于水得到氨水,氯气溶于水得到氯水,下列关于新制的氨水、氯水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两水”都是混合物,溶液中含有的粒子种类、数目相同B.“两水”都有刺激性气味,都能漂白有机色素C.“两水”中都存在可逆反应D.“两水”放置时间较久后都会因为相同的原理而变质4.某混合气体可能有CO、CO2、NH3、HCl、H2和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当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无浑浊现象)、氢氧化钡溶液(有浑浊现象)、浓硫酸、灼热的氧化铜(变红)和无水硫酸铜(变蓝)时,则可断定该混合气中一定有( )A.HCl、CO2、H2B.CO、H2、H2O C.CO、H2、NH3D.HCl、CO、H2O5.一种盐X与烧碱混合共热,可放出无色气体Y,Y经一系列氧化后再溶于水可得Z溶液,Y和Z反应又生成X,则X是( )A.(NH4)2SO4B.NH4NO3C.NH4Cl D.NH4HCO36.标准状况下,在三个烧瓶内分别装有纯净干燥的NH3、含一半空气的氯化氢气体、NO2和O2体积比为4:1的混合气体。

《氨气》教学案例

《氨气》教学案例

《氨气》教学案例第一篇:《氨气》教学案例《氨气》教学案例一:背景与主题背景: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都明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

但如何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作为主体,积极主动的去探索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动手、创新等能力,仍是目前困扰我们教师的一大难题。

课堂上大多数教师的教学以讲授为主,而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情况。

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感到: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

主题: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化学教师,我力争让每一堂课都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体验探究过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我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现我以《氨气》的教学为例,与各位老师共同探讨。

二;问题情境描述如何根据氨气的化学式NH3,依据化学键理论、分子结构理论、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氧化还原规律等理论,推测氨气的化学性质呢?并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些性质呢?三、案例分析案例(一):物理性质:学生根据生活常识提出NH3物理性质的假设:(1)、可能以前见过闻过氨气的同学,提出:氨气在常温下为气态,有刺激性气味。

教师辅助:教师发给每个小组一瓶装满氨气的试管,依次传下去,让他们看一看,闻一闻。

(2)、一些农村的学生可能提出:与化肥碳铵的气味一样。

(3)、有些同学可能提出:是碳铵分解为NH3了。

(4)、有些同学可能提出:从氨气的化学式NH3知,其摩尔质量为17g/mol,,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标况下密度为0.771g/l,所以同学们推出氨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这是旧知识的运用,不错。

案例(二):化学性质:1、氨与水的反应学生依据化学键理论、分子结构理论、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等理论,推测氨气的化学性质,并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些性质。

(1)、有同学依据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知识推出NH3的稳定性强于CH4、PH3、弱于H2O、HF。

苏教版高中化学氨气教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氨气教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氨气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氨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了解氨气的制备方法;3. 了解氨气的主要用途;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氨气的化学性质;2. 氨气的用途。

教学难点:1. 氨气的制备方法;2. 氨气的主要用途。

教学准备:1. 实验室器材:氨气生成装置、试管、试管夹、酚酞指示剂等;2. 实验物质:氨水、氢氧化钠、氢气等;3. 教材: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氨气及其性质,引起学生兴趣。

二、讲解氨气的性质和制备方法(10分钟)1. 氨气的物理性质: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等;2. 氨气的化学性质:与酸反应生成盐类、能与氧气、氯气等发生作用等;3. 氨气的制备方法:氨水和氢氧化钠反应、氨水和过氢化氢反应等。

三、进行实验(20分钟)1. 将氨水和氢氧化钠放入氨气生成装置中,观察氨气生成的现象;2. 使用酚酞指示剂进行氨气的检测。

四、讲解氨气的用途(5分钟)1. 农业上的应用:作为植物养料;2. 工业上的应用:用于制造化肥、合成尿素等;3. 医疗上的应用:作为药物原料。

五、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化重点。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习题和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氨气的性质和用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实验操作也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学生对氨气制备方法和用途的掌握,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学习相关知识。

5.2.1氨气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5.2.1氨气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3. 网络资源:引入与氨气相关的网络资源,如实验视频、科研文章等,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4. 虚拟实验室:利用虚拟实验室软件,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氨气实验,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5. 学习平台:运用学习平台进行课后作业布置、学习情况跟踪等,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五、教学流程
9. 请简述氨气的制备方法、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安全知识。
答案:氨气的制备方法是通过加热固体或液体与气体反应,生成氨气。物理性质是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化学性质是与水反应生成氨水,与酸反应生成盐,有还原性。实验室安全知识是注意实验操作安全,氨气泄漏时通风处理,使用氨气检测仪检测浓度,采取相应措施。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氨气的制备和性质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勇于探究、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2.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通过学习氨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安全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的安全重要性,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负责任的社会行为。
- 氨气的沸点和熔点等
③ 氨气的化学性质:
- 氨气与水的反应生成氨水
- 氨气的碱性:氨水溶液的pH值
- 氨气与酸的反应生成盐
- 氨气的还原性:如与氯气反应生成氮气和氯化铵
④ 实验室安全知识:
- 实验操作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 氨气泄漏的处理方法
- 实验室急救知识
⑤ 氨气的应用:
- 氨水的清洁作用
- 氨气在化肥工业中的应用
突出氨气制备和性质的重点,强调实验操作和安全注意事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氨气》 学历案

《氨气》 学历案

《氨气》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氨气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等。

2、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如与水的反应、与酸的反应、还原性等。

3、理解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包括原理、装置、收集方法、检验方法等。

4、认识氨气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氨气的化学性质,尤其是与水、酸的反应。

(2)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2、难点(1)氨气与水反应的实质。

(2)氨气的喷泉实验原理。

三、知识回顾在学习氨气之前,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常见的气体,如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

这些气体的性质和制取方法为我们学习氨气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四、学习过程(一)氨气的物理性质氨气(NH₃)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在常温常压下,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氨气极易溶于水,通常情况下,1 体积水大约可溶解 700 体积氨气。

(二)氨气的化学性质1、氨气与水的反应氨气溶于水时,大部分与水结合形成一水合氨(NH₃·H₂O),一水合氨部分电离出铵根离子(NH₄⁺)和氢氧根离子(OH⁻),使溶液显碱性。

NH₃+ H₂O ⇌ NH₃·H₂O ⇌ NH₄⁺+ OH⁻这也是氨气的水溶液——氨水呈碱性的原因。

2、氨气与酸的反应氨气能与酸反应生成铵盐。

例如,氨气与氯化氢气体相遇会产生大量的白烟,这白烟就是氯化铵(NH₄Cl)。

NH₃+ HCl = NH₄Cl3、氨气的还原性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具有还原性,能被氧气等氧化剂氧化。

4NH₃+ 5O₂= 4NO + 6H₂O (催化剂、加热)(三)氨气的实验室制法1、原理实验室通常用氯化铵(NH₄Cl)和氢氧化钙Ca(OH)₂固体混合加热来制取氨气。

2NH₄Cl + Ca(OH)₂= CaCl₂+ 2NH₃↑ + 2H₂O2、装置发生装置为“固体+固体加热”型,与制取氧气的装置相似。

3、收集方法由于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所以通常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案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氨气的实验室制法,掌握氨气的基本性质和制取方法。

2. 培养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操作技能,提高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掌握实验中常用的安全防护措施。

二、教学内容:1.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介绍实验室中常用的制氨气的方法,如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反应等。

2. 氨气的性质:介绍氨气的基本性质,如颜色、气味、溶解性等。

3. 实验操作步骤:详细讲解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的操作步骤,包括仪器的选用、试剂的准备、实验过程等。

4. 实验注意事项:强调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如防止气体泄漏、佩戴防护装备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和相关理论知识。

2. 采用演示法,进行氨气实验室制法的实验操作,并解释实验现象。

3. 采用问题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导管、集气瓶等。

2. 实验试剂:氯化铵、氢氧化钙、水等。

3. 防护装备:防护眼镜、手套、口罩等。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引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2. 讲解理论知识:讲解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和相关理论知识。

3. 演示实验:进行氨气实验室制法的实验操作,并解释实验现象。

4. 学生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 实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氨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原理和注意事项。

6. 安全防护教育:强调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如防止气体泄漏、佩戴防护装备等。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8.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氨气的实验室制法的理解和掌握。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评估:观察学生对氨气实验室制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及时进行反馈和解释。

2. 实验操作评估:检查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是否规范,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和指导。

氨气教案21

氨气教案21

氨气的性质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性质1、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NH32、了解氨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探究化学的兴趣,养成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2、通过氨的泄露事件培养我们的环保意识及自救意识3、通过氨的用途,让学生学会用辨证统一的思想去认识事物二、重点、难点重点:氨的物理化学性质难点:氨的化学性质三、教师准备蒸馏水、酚酞试液、浓氨水、浓盐酸、氢氧化钠、红色石蕊试纸、两个烧杯、集气瓶、双孔胶塞、铁架台、导气管、三通管、胶头滴管、三个注射器、两个止水夹、橡胶管、橡皮塞、微型实验仪器一套、细铜丝等四、教学过程【引课】看课件植物生长,粮食丰收都离不开氮肥,可是空气中的氮气却不能被植物吸收,由德国化学家哈伯发明的合成氨工艺,实现了氮肥的工业化生产,从此粮食丰收不再是一种奢望。

那么氨是如何转化为氮肥的?它有哪些性质和用途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

请同学们听一则新闻2013年8月31日,上海翁牌冷藏实业有限公司发生液氨泄漏,很快整个厂区白茫茫一片,厂区内寒气逼人,方圆百米的空气中更是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令人窒息。

只见现场的抢险人员戴着防毒面具用水幕稀释着空气中泄漏的氨气。

附近居民纷纷用湿毛巾、衣服捂住口鼻艰难的向四周地势低的地方撤离。

思考三个问题1.为什么液氨泄漏时附近会寒气逼人?2.为什么要用水去稀释弥漫在空气中的氨气?3.人们为什么要向地势低的地方撤离?【提问】结合新闻内容请同学们讨论总结氨气的物理性质【提问】【板书】一、物理性质1.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2.密度比空气小3.极易溶于水 1﹕7004.易液化由物理性质我们知道氨极易溶于水,真的是这样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就来实验一下吧!【演示实验】今天我们用这套仪器来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1、按照上图连接好装置锥形瓶中装入氢氧化钠固体、小烧杯中装有滴过酚酞溶液的蒸馏水、大烧杯中是蒸馏水和一段红色石蕊试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氨气的性质课时一节课个人思路:1.让学生了解氨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氨气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对人类生活、生产的意义。

2.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认识氨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

学会使用实验方法获取信息,并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总结。

3.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扬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学情学法分析:经过初中和高中前面的学习,学生已认识了一些化学仪器,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感受到了化学实验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且形成了以小组合作完成实验的学习方式,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探索,发现和归纳化学知识。

但是高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需要教师的管理和引导。

因此,据本节课特点,结合教法与学生的实际,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基础上,采用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归纳应用的方法进行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思维和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如何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因此做好每一个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探究情景,提供动手练习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

教法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既要考虑教师的教,也要考虑学生的学;即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也注重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决定采用目标导学法、引导启发法、实验探究法和归纳总结法进行教学。

1、目标导学法: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学功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问题的欲望,并使学生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

2、引导启发法:层层展开,步步深入,引导学生逐步探究,发现归纳,使学生领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过程。

3、实验探究法:学生对CO2比较熟悉,所以可以预先安排学生去收集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通过实验操作,观察来完成对CO2的认识。

在此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主动学习能力,加强了同学间的交流、合作和资源共享的观念及能力。

同时培养他们对实验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4、归纳总结法:对于C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可以通过阅读、实验探究之后,学生间交流讨论,总结。

此过程有助于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认识氨的溶解性,氨与水的反应,与酸的反应通过分析化合价认识氨的还原性;氨水的性质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自然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保护自己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点:氨气、氨水性质教学难点,喷泉原理教学方法:情景导入,实验探究,讨论分析,归纳小结,练习巩固。

教学过程:【引入】播放新闻短片《液氨泄露》【问题】从这则新闻你能了解氨气有什么物理性质,教师并展示盛有氨气的集气瓶。

【师生互动】板书一、的物理性质颜色―――无色气味―――刺激性气体状态―――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气法收集氨气,若将试管口向上,怎样改进才能收集到氨气?画出装置氨气液氨应用:制冷剂(航天也有应用)溶解性―――极易溶于水应用:氨气的尾气处理。

根据NH 3的溶解性,NH 3吸收装置的是哪个说出理由【实验】演示喷泉实验思考:a 喷泉实验的现象及结论b 归纳形成喷泉的原理c 实验时液体往往不能充满烧瓶原因有哪些?d HCl 、SO 2 CO 2等是否也能进行喷泉实验e 请学生A 在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A.Cu 与稀盐酸B.NaHCO 3与NaOH 溶液C.CaCO 3与稀H 2SO 4D. CaCO 3与稀盐酸F 请学生B 挤压胶头滴管胶塞引发喷泉试验的操作?【过渡】形成美丽红色的喷泉说明氨气溶于水不只是个简单的溶解过程同时也发生化学反应 板书:二、氨气的化学性质1.氨气与水的反应易液化(放出大量热)【问题】氨水问什么呈碱性?板书: NH3·H2O NH4+↑ + OH-应用:氨气的检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氨气是唯一的碱性气体。

【讨论】在氨水中,主要存在哪些分子和离子?○1氨水的成分:3种分子:H2O、NH3、 NH3·H2O3种离子:NH4+、OH-、H+氨水混合物液氨成分:NH3,纯净物○2氨水溶质:NH3○3密度小于1g/cm3,浓度越大密度越小一水合氨不稳定性【过渡】氨气是碱性气体,能与哪类物质反应呢?【试验】空瓶生烟板书:2.氨气与酸的反应NH3+HCl =NH4Cl(强调是氯化铵,而不是氯化氨)【学生试验】魔棒生烟,感受化学的乐趣【问题】浓盐酸换成浓硫酸,浓硝酸,磷酸,有没有相同的现象?结论:氨气与挥发性酸(盐酸、硝酸等)反应才有白烟生成(此为检验氨气方法之一)将氨气通入硝酸或硫酸醋酸中,写出反应的方程式:NH3 + HNO3= NH4NO32NH3 + H2SO4=(NH4)2SO4NH3 +CH3COOH=CH3COONH4应用:氨气能否用浓硫酸干燥?有关NA的考察,相同条件下,22.4L与224.4L混合气体体积是否为44.8L 【过渡】在NH3分子中,N呈-3价,是最低价,具有还原性,可与具有氧化性的物质反应板书:3.催化氧化(工业制备硝酸的基础反应)【过渡】小结氨气的用途制纤维、塑料、染料制铵盐制尿素、制纯碱制硝酸制医用稀氨水、用做致冷剂【讨论】如果你正处于事发现场,你将如何逃生?【练习】1.在如图所示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b和d为同一液体,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中,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f,烧杯中的液体d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是充满2. STP下喷泉实验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若混有空气其物质的量浓度?3质量百分含量为25%的氨水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A、等于12.5%B、大于12.5%C、小于12.5%D、无法确定【作业布置】同步作业、预习下一章节、做作业之前复习课堂内容。

板书设计:氨气的性质一、的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易液化二、氨气的化学性质1.气与水的反应NH3+H2O NH3 H24++OH-2.氨气与酸的反应NH3 + HNO3= NH4NO32NH3 + H2SO4=(NH4)2SO4NH3 +CH3COOH=CH3COONH43.氨气催化氧化本教学设计的特点:本课题设计主脉清晰,重点突出,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设计教学过程,学生参与度高,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

在课堂的一开始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可乐引入课题,使学生感觉新鲜又好奇,整堂课围绕着可乐来开展活动,创设热烈的学习氛围, 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2、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中让学生猜想,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总结得出结论。

体现了新课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

科学化、生活化、趣味化的色彩浓厚。

3、善于设疑。

在不同的阶段设置不同的疑问,从而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进行科学的探究。

4、设置适当的错误和意外。

在教学中允许学生出错,学生在错误中学习印象会更为深刻。

而“意外”的现象,对学生来说印象最为深刻。

它打破了学生的固有思维方式,不仅会产生疑问的火花,从而促进了思维的发散。

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去思考问题。

课堂创新和反思:从彩虹喷泉入手,在课堂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设计既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又可培养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在接下来的教学设计中,我步步引导,让学生从彩虹喷泉中发现氨气的诸多性质,然后分小组实验,以培养学生的的协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上课前,老师需要认真地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应用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上可能出现的反应做了充分的反思。

经过课前的反思与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更适合学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创新:1、在做喷泉实验时就像上述教案中陈述的,可以加入2滴酚酞指示剂,表明该过程有化学变化,并且在课堂上做颜色“鲜艳”的实验,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2、除了用热毛巾供给热来引发反应外,可以先提问学生,另外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引发反应,如:天气比较热时可以将我们的收搓热来引发反应。

并向学生说明,只要让瓶内氨气减少,即可发生喷泉现象;3、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时,一定要注意教师自身的安全和学生的安全。

学生:李萍学号:113100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