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气-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教案氨气
高中化学教案氨气
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氨气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一、导入:
向学生展示氨气气味的特点,并让学生描述氨气的气味。引导学生思考氨气的性质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讲授:
1. 氨气的性质
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会变蓝,属于碱性气体。
2NH3(g) + H2O(l) → NH4OH(aq)
氨气遇火燃烧,产生氮气和水蒸汽。
4NH3(g) + 3O2(g) → 2N2(g) + 6H2O(g)
2. 氨气的制备方法
工业上主要的制备方法是哈伯-玻希过程,通过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催化反应。N2(g) + 3H2(g) ⇌ 2NH3(g)
实验室中可以通过铵盐和氢氧化钠的反应制备氨气。
NH4Cl(s) + NaOH(aq) → NH3(g) + NaCl(aq) + H2O(l)
三、实验操作:
1. 准备实验器材:氨气生成装置、试管、氨水、蓝色石蕊试纸。
2. 操作步骤:
a. 在试管中放入氨水。
b. 向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试管内的变化。
c. 拿出一张红色石蕊试纸,将其放入试管中,观察试纸颜色变化。
3. 结果分析:试管中产生了氨气,红色石蕊试纸变成了蓝色。
四、讨论与总结:
请学生谈谈氨气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并总结氨气的性质。引导学生思考氨气在农业和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氨气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及结论,并写一段小结。
同时,请学生查阅资料,探究氨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1)氨是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2)易液化;(3)比空气轻; (4)极 易溶于水。 二、氨的化学性质
(1)NH3 与水的反应: NH3+H2O
NH3·H2O
NH4++OH-
(2)NH3 与酸的反应:NH3+HCl=NH4Cl、 NH3+HNO3=NH4NO3、 2NH3+H2SO4=(NH4)2SO4
因为氨气易液化,故可作致冷剂; 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故可制氨水; 因为氨气可与酸反应生成铵盐,故可制氨肥…… [课堂总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氨气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实验室如何来制 取氨气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作业布置] 1、当氨气发生大面积泄漏时,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少或消除由此带来的 危害和损失? 2、通过上网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氨气还有那些用途? 3、用一充满氨气的烧瓶做喷泉实验,当水充满整个烧瓶后,烧瓶内的氨水的物 质的量浓度是(按标准状况下计算)多少? [板书设计]
第四节氨气的性质 一、氨气的物理性质 教师:拿出一瓶氨气引导学生从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等方面进行观察、归纳, 并与以上讨论结果进行对比。 问题一 应当如何闻化学药品气味? 学生:上讲台演示闻氨气的方法。 教师:小结氨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 小于空气,易液化(因为氨气可液化后放在槽罐车中运输)。 问题二 上述报道的图片中消防队员为什么用水龙头对空中喷洒? (猜想: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情况) 教师:氨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何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教师:展示氨气喷泉实验。 学生:观察现象,思考氨的水溶液有什么性质? (现象:形成红色喷泉;结论:氨极易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 教师:水为什么不能充满整个烧瓶? 学生:可能收集的氨气不纯;可能氨气没有收集满…… 教师: 若某学生用氨气做喷泉实验,如果观察不到喷泉现象,请你分析可能原 因? 学生:可能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可能是收集氨气时烧瓶潮湿…… 教师:1 体积的水约溶解 700 体积的氨气,氨气的水溶液叫做氨水。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教案
氨气(NH3)的性质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氨气的基本性质和常见用途。
2. 掌握氨气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
3.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数据分析,探究氨气的一些特性。
4.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氨气的基本性质
2. 氨气的制备方法
3. 氨气的实验观察和特性探究
三、教学准备
1. 实验材料:氯化铵、氢氧化钠、盐酸、试剂瓶、导管、试管、气相色谱仪等。
2. 教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3. 实验操作指导书。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酸碱中的氨气反应,引起学生对氨气的认知和
兴趣。
2. 知识讲解(20分钟)
a. 介绍氨气的基本性质: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小;
b. 介绍氨气的制备方法:通过氯铵和氢氧化钠的反应制备氨气;
c. 探究氨气的溶解性:讲解氨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和其溶液的应用。
3. 实验操作(60分钟)
a. 实验前准备工作:安全操作守则,实验器材准备,实验步骤介绍;
b. 实验操作步骤:按照操作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氨气制备实验;
c. 实验结果观察:观察氨气的颜色、气味等特性;
d. 实验数据分析:分析实验数据,探究氨气的一些特性。
4. 实验总结(10分钟)
分析实验结果和数据,引导学生总结氨气的基本性质和制备
方法。
5. 课堂讨论(15分钟)
分组讨论氨气的其他性质和应用,并展示讨论结果。
6. 拓展性学习(10分钟)
通过浏览相关资料,了解氨气的其他应用领域和安全注意事项。
7. 课堂小结(5分钟)
通过教师的总结,巩固学生对本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氨教学设计
氨教学设计
一、引言
氨(NH3)是一种无色气体,常用于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它具有刺激性气味,并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在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实验和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氨的性质和应用。本文将探讨如何设计一堂关于氨的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氨的特性,以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
1. 了解氨的基本性质和分子结构;
2. 掌握氨气的制备方法;
3. 能够识别氨气的特征气味;
4. 理解氨气的腐蚀性和危险性;
5. 了解氨在农业、医药和化工等领域中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
1. 引入(10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短片或实物展示的方式引入氨的概念,让学生对氨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关于氨的一些基本问题,如氨的颜色、气味以及在哪些领域中被使用等。这样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思考。
2. 氨的性质和应用(20分钟)
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介绍氨的基本性质和分子结构。同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氨在农业中作为化肥的应用,以及在医药和化工领域中的一些具体应用。教师可以结合实例和案例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对氨应用的兴趣。
3. 氨的制备方法(3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几种常见的氨气制备方法,如铵盐和氢气反应制备氨气。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演示的方式展示制备氨气的过程,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在演示实验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自行设计制备氨气的实验方案。学生可以动手实施并记录实验结果,从而加深对氨气制备方法的理解。
4. 氨气的特征气味(20分钟)
教师提供一些含有氨气的物质,如清洁剂、肥料等,并让学生
氨气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氨气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I. 引言
本教案旨在设计一堂优质的氨气教学课程,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氨气及其应用。本教案适用于高中化学课程,主要适用于初次接触氨气的学生。
II. 教学目标
1. 理解氨气的化学性质和重要应用。
2. 学会正确使用实验材料和设备,安全地进行氨气实验。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验设计能力。
III. 教学内容
A. 氨气概述
1. 氨气的性质和特点。
2. 氨气的产生方法和重要应用。
B. 氨气实验
1. 实验目的:探究氨气的性质。
2. 实验步骤:
- 准备实验材料和设备。
- 进行氨气实验。
- 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结果。
3. 实验分析:
- 总结实验结果。
- 分析氨气的性质和反应过程。
IV. 教学方法
1. 课堂讲授:通过讲解氨气的概念、性质和应用,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材料和设备,亲自进行氨气实验。
3. 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彼此交流和合作,共同探究氨气的性质和反应。
V. 教学评估
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结果和分析。
2. 口头问答:进行课堂口头问答,检查学生对氨气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VI. 教学资源
1. 教科书:提供有关氨气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方法。
2. 实验室:提供实验材料和设备。
3. 多媒体工具:使用投影仪或电子白板展示氨气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VII. 教学时间
本教案建议安排一次教学课时,每节课时为45分钟。
VIII. 教学扩展与拓展
1. 学生自主研究:鼓励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氨气的其他方面。
2. 实验扩展:设计更复杂的氨气实验,提供更多实践和探究的机会。
氨气实验室制法--教学设计
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第二课时)
氨气实验室制法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2、训练实验设计及操作技能。。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氨气的实验室制取,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提高实验基本操作、观察思维能力;
2、学生在知识的衔接和过渡中,能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培养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心和求知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2、学生在实验探究中体会合作、互助的重要性;
3、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培养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和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三、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法
五、教学用品
1、药品与仪器: NH4Cl、Ca(OH)
2、NaOH、CaO、棉花、红色石蕊试纸;铁架台、铁夹、酒精灯、药匙、大试管、小试管、干燥管、集气瓶、带带导气管的双孔塞等
2、多媒体课件与视频
六、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PPT展示]
1、氨气与水的反应: NH
3+H
2
O NH
3
·H
2
O NH
4
++OH-
NH
3·H
2
O
△
NH
3
↑+H
2
O
2、氨气与酸的反应: NH
3+ HCl === NH
4
Cl
3、喷泉实验注意事项:⑴.气密性⑵.干燥⑶.满⑷.挤入足量水
4、铵盐受热易分解 NH
4Cl
△
3
↑+HCl↑ NH
4
HCO
3
△
NH
3
↑+CO
2
↑+H
2
O
5、铵盐与碱反应:NH
4++OH- △
3
↑+H
2
O
【探求新知】
[新课引入]喷泉实验是非常有趣的,让人记忆深刻,实验中用到的氨气如何制备呢?[板书]一、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 师 ] 制备氨气显然要用含有N 、H 元素的物质,现给出一些含有N 、H 元素的物质及其他一些可能用到的物质,请同学们分析,可以选择那些物质来制备NH 3 [PPT 展示] N 2、H 2、浓氨水、NH 4Cl 、NH 4HCO 3、NaOH 、CaO 、Ca(OH)2 [学生]思考交流,探究制取氨气的原理。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教案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教案
1. 教学目标
- 了解氨气的基本性质和重要应用。
- 掌握氨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能够进行相关实验。
-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2. 教学内容
- 氨气的组成和分子式。
- 氨气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折射率等。
- 氨气的化学性质,如氧化性、溶解性等。
- 氨气的重要应用领域,如化肥生产、制冷技术等。
3. 教学方法
-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介绍氨气的基本性质和重要应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氨气的整体认识。
- 实验法:设计简单的实验,如观察氨气的颜色和气味,测量氨气的折射率等,让学生亲自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 讨论法: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思维能力。
4.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 导入:介绍氨气在化肥生产中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氨气性
质的思考。
- 讲授:讲解氨气的组成、分子式以及基本的物理性质。
- 实验:进行简单的观察实验,观察氨气的颜色和气味。
- 总结:概括氨气的基本性质,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解答他们
的问题。
第二课时
- 导入:回顾前一堂课所学内容,引入氨气的化学性质。
- 讲授:讲解氨气的氧化性和溶解性,以及与其他物质的反应。
- 实验: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如使用氨气与酸反应产生氨盐等。
- 讨论:带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索氨气的化学性质与应用
之间的关系。
第三课时
- 导入:引出氨气在制冷技术中的应用,并与学生分享相关实例。
- 讲授:讲解氨气在制冷技术中的作用和应用原理。
- 实验:进行简单的实验,如观察氨气在制冷过程中的变化。
- 总结:总结氨气的重要应用领域,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了解他们对氨气应用的思考。
高中化学氨气教案
高中化学氨气教案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氨气的性质、制备方法和用途。
一、导入
1. 展示一瓶氨水并让学生闻一下,引出问题:氨气是什么?
2. 请学生回顾碱的定义和性质,引出氨气的碱性。
二、氨气的性质
1. 探究氨气的物理性质:氨气的颜色、气味、密度和溶解性。
2. 分析氨气的化学性质:氨气在水中的反应、与酸的中和反应。
三、氨气的制备方法
1. 引导学生思考氨气的制备方法,了解氨气的产生反应。
2. 介绍氨气的常见制备方法:氨气的氨化法、氨气的氨解法。
四、氨气的用途
1. 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氨气在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2. 观看视频,展示氨气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五、课堂练习
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氨气的性质、制备方法和用途。
2. 完成一份由老师设计的综合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氨气的理解。
六、展示与总结
1. 学生展示他们对氨气的认识和掌握情况。
2.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氨气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七、作业
1. 阅读相关教材,复习氨气的相关知识。
2. 完成一份关于氨气的研究报告,包括氨气的性质、制备方法和用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氨气的性质、制备方法和用途,增强对氨气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氨气的性质-教案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与验教学目标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过一些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掌握了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这为过渡到本章书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而且氨承接在氮的氧化物之后,那么在此基础上学习氮的氢化合物——氨,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氮元素的化合物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也为学习硝酸做铺垫。再结合学生目前阶段的知识与能力情况,所以我制定了以下两个实验教学目标:
1. 通过新闻视频及氨气实物观察,学生认识、总结氨的物理性质,培养观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方案设计及实验验证操作感受氨气的溶解性,掌握氨气与水、酸的反应,从而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及实验方案设计、评价能力。
二、创新实验内容与方法设计
1.喷泉实验改进:
实验仪器及装置如图1所示:
注意:①装置气密性、②挤压塑料瓶
前将尾气处理装置关闭图1
教材实验不足之处:需要事先收集好氨气,久置氨气可能外逸,胶头滴管加水较难,从而导致实验效果不好,甚至失败。
改进实验的优点:
(1)操作简单、易行,成功率高。
(2)省时,整个实验可在5min内完成;药品用量少,实验可向微型化方向发展。
(3)采用塑料瓶挤压水,改变了胶头滴管挤水难的问题。
(4)塑料瓶瓶干瘪变形严重,更容易理解喷泉实
验原理。
2.氨水的不稳定性:加热氨水与酚酞的混合溶液
实验仪器及装置如图2所示:
图2
注意:①需要橡皮筋将气球固定于试管口、②加热溶液不宜太多
教材实验不足之处:教材对一水合氨的不稳定性一笔带过,造成学生机械记忆,不利于知识的消化。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4-4 氨、硫酸、硝酸(第1课时)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氨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氨气的用途;
2、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探究事物本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
3、通过学习合成氨方法的发明及其对解决人类粮食的重大贡献,认识化学合成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体会科学家对科学事业的推动作用。
二、教学重点:
1.喷泉实验
2.氨气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难点:
1.对“喷泉”实验的理解
2.氨水的组成及其碱性。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自主学习法、演示法、讲授法
五、教学准备:
1、多媒体呈现图片
2、实验器材:圆底烧瓶,烧杯,导管,橡皮管,橡胶塞,止水夹,T型管。
实验药品:浓氨水、氨气、酚酞试液。
六、教学过程:
[引入] 第三节我们学习了硫氮及其氧化物的相关知识,其中我们学习了几种固氮的方法,大家还记得吗?
哈伯合成氨法是人工固氮的重要方法,
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解决
了地球上因粮食不足而导致的饥饿和
死亡问题,所以哈伯获得了1918年诺
贝尔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种重
要的氮的化合物
[板书]§4-4 氨、硫酸、硝酸(1)
[新闻导课]据新安晚报消息:
2007年4月8日早晨,一辆装有
22吨液氨的槽罐车,在铜陵市某地发生泄漏,槽罐喷出的白色气柱有四五米高,发出的“哧哧”声一里开外就能听到,现场被浓烈的刺激性气味所包围。村民们携家带口惊慌失措向村外狂奔。“白烟”过后,有20人中毒,15人被冻僵,其中4人死亡。同时大片的庄稼、蔬菜被熏死……
[思考与交流]
结合圆底烧瓶中的氨气以及新闻报道和图片你能总结出氨气的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讨论] 小组讨论后,请一同学小结讨论结果。
(完整)氨气 教学设计
氨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氨分子的结构
2、使学生了解氨的物理性质,掌握氨的化学性质及氨的实验室制法,了解氨的用途。
3、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
氨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氨与氨水的区别
教学过程
【引入】: 大家都知道刘谦变魔术变得很好,其实在我们化学中也有很多魔术,这节课呢,老师也先给大家
变个魔术,大家仔细观察现象。
【演示实验】:用滴管取几滴浓氨水,滴在玻片上,迅速盖在集气瓶上,上下振荡几下。浓氨水易挥发,形成一瓶氨气。同理,制得一瓶氯化氢气体。(老师此处暂时不作讲解)
将两只带磨口玻片的集气瓶口对口放置,抽去两块玻片.学生观察现象.
【生】:集气瓶内产生大量的白烟。
【师】:这个魔术叫做 ——空瓶生烟,其实啊,老师用的是氨气和氯化氢气体的反应来做的这个实验,那
么,氨有哪些性质呢?本节课我们就来正确认识--氨。
【板书】: 第二节 氨
一 、氨(NH 3——即氨气的简称)
【回顾】:我们上节课学过的氨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现在我们继续来看一下氨分子的空间构型
、
【师】: 那根据大家对“空瓶生烟”中氨气的观察和我们对氨分子结构的学习,大家大胆的总结和推测一
下,氨具有哪些性质呢?
【提示】:氨有没有气味?谁来闻闻氨的气味?先分析一下,如何正确地闻氨气的气味?
【师】: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7,而空气的平均式量是29,所以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闻气味时瓶口向下,
用手轻轻煽动,使少量氨分子飘进鼻孔。
【生】: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板书】:1、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小
氨的教学设计
氨的教学设计
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物质之一,也是化学教育中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为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氨的基本知识,本文将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出发,介绍一种适用于中学化学教学的氨的教学设计。
【引言】
氨是一种无色气体,常用于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中。它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因此对于学生来说,了解氨的基本知识是很重要的。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我们将结合实验、讨论和练习,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氨的特性、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实验设计】
实验一:氨气的性质观察
目的:了解氨气的性质及其与其他物质的反应。
材料:氨水、盐酸溶液、红色石蕊试纸
步骤:
1. 将一定量的氨水倒入试管中。
2. 用盐酸溶液滴加到试管中,观察气体生成和周围环境的变化。
3. 用红色石蕊试纸测试气体的碱性。
4. 记录实验现象及观察结果。
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了解氨气与盐酸的反应产物及氨气的性质。
实验二:氨的制备与收集
目的:了解制备和收集氨气的方法。
材料:氯化铵、氢氧化钠溶液、试管、水槽
步骤:
1. 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铵和氢氧化钠溶液。
2. 将试管倒置放入水槽中,观察氨气的生成与收集。
3. 记录实验现象及观察结果。
讨论:与学生讨论氯化铵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产物及氨气的制备和收集方法。
【理论知识解释】
1. 氨气的性质:引导学生了解氨气的无色、可燃性、比空气轻、具有刺激性气味等基本性质,并解释其产生的原因。
2. 氨气的制备方法:介绍氨气的制备方法,如氨水与盐酸的反应、氯化铵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等,并对比不同方法的优缺点。
3. 氨气的应用领域:介绍氨气的应用领域,如农业中作为氮肥、工业中作为合成材料的原料等,并引导学生思考氨气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高中化学_氮的循环(第二课时)氨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喷泉实验,让学生感受氨的溶解性;
(2)通过分析形成红色喷泉的原因,让学生理解氨与水反应的实质;
(3)通过浓盐酸和浓氨水反应实验,让学生理解氨与酸的反应的实质;
(4)通过分析氨分子中氮元素的化合价认识氨的还原性;
2、过程与方法:
运用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运用观察法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运用实验法探究物质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通过学生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志趣。
【重点难点】
知识上的重点、难点:氨的化学性质。
方法上的重点、难点: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学情分析】
从知识经验上讲,此时的学生对氮肥有所了解;知道氨有异味,氨水显碱性,但不知道背后蕴含的原理;通过前面单元的学习,具备一定的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电解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
从心理发展水平讲,15、16岁的学生求知欲强、具有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并且对单纯的知识讲授兴趣不高,喜欢借助一定情境自主参与对知识的探究。通过认真观察和动手实验,记录现象,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然后得出结论,最后将学到的知识加以应用。
学习本节教学所依赖的已有知识相对简单,不同水平的学生差别不很显著。但是在探究氨与水反应和氨的还原性环节中,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和探究能力的配合,要求略高,所以本节教学学生差别主要体现在自主探究水平上,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并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加以解决。
【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氨气颜色、味道(强调闻气体气味的方法,并由学生独立操作)、状态、密度(与空气相比较)。独立归纳氨气物理性质,教师加以评价肯定。【过渡】根据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我们研究完氨气的物理性质后继续研究其化学性质。【板书】化学性质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获奖
案例)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简介
本教学设计主要关注氨气的性质,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氨气的化学性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该教学设计是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
教学目标
1.了解氨气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2.掌握氨气的制备方法和常见用途。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氨气相关的问题。
教学内容
1.氨气的化学性质:
氨气的结构和分子式。
氨气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氨气的酸碱性和中和反应。
2.氨气的物理性质:
氨气的气味和状态。
氨气的溶解性和挥发性。
3.氨气的制备方法:
氨气的工业制备方法。
氨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
4.氨气的常见用途:
氨气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氨气在化工领域的应用。
氨气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与氨气相关的实际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研究氨气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提供相关资料和教学讲解。
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观察。
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出氨气的性质。
3.研究氨气的制备方法:
提供制备氨气的实验演示和相关实验操作。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4.研究氨气的常见用途:
提供相关案例和应用实例。
进行小组讨论和问题解决。
5.总结与评价:
结合学生研究情况进行总结。
进行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
教学评价
本教学设计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全面提升学生对氨气性质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氨气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创新能力。
参考资料
化学教育课程标准》
化学学科教学指导纲要》
苏教版高中化学氨气教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氨气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氨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了解氨气的制备方法;
3. 了解氨气的主要用途;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 氨气的化学性质;
2. 氨气的用途。
教学难点:
1. 氨气的制备方法;
2. 氨气的主要用途。
教学准备:
1. 实验室器材:氨气生成装置、试管、试管夹、酚酞指示剂等;
2. 实验物质:氨水、氢氧化钠、氢气等;
3. 教材: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氨气及其性质,引起学生兴趣。
二、讲解氨气的性质和制备方法(10分钟)
1. 氨气的物理性质: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等;
2. 氨气的化学性质:与酸反应生成盐类、能与氧气、氯气等发生作用等;
3. 氨气的制备方法:氨水和氢氧化钠反应、氨水和过氢化氢反应等。
三、进行实验(20分钟)
1. 将氨水和氢氧化钠放入氨气生成装置中,观察氨气生成的现象;
2. 使用酚酞指示剂进行氨气的检测。
四、讲解氨气的用途(5分钟)
1. 农业上的应用:作为植物养料;
2. 工业上的应用:用于制造化肥、合成尿素等;
3. 医疗上的应用:作为药物原料。
五、总结归纳(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化重点。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习题和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氨气的性质和用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实验操作也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学生对氨气制备方法和用途的掌握,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学习相关知识。
(完整版)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围绕氨气的性质展开教学,师生共同探究氨气的物理性质、氨水的的组成、氨气与酸的反应、氨气的还原性以及氨气的用途,氨气的制法及铵盐的性质安排在下一课时学习。
二、设计思想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对刚升入高中不久的学生来说,大部分人的抽象思维比较困难,有些学生学得比较呆板,不太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习方法上往往更多地习惯死记硬背,不习惯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独立思考,在动手探究能力方面则更差。为此,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以史料和新闻报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运用实验探究,层层推进,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三、教学方式: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即: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的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体验,对问题的探究,去体验和感受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内化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氨气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氨气的用途;
3、提高规范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探究事物本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
2、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化学实验发现新知识的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氨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氨分子的结构
2、使学生了解氨的物理性质,掌握氨的化学性质及氨的实验室制法,了解氨的用途。
3、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
氨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氨与氨水的区别
教学过程
【引入】: 大家都知道刘谦变魔术变得很好,其实在我们化学中也有很多魔术,这节课呢,
老师也先给大家变个魔术,大家仔细观察现象。
【演示实验】:用滴管取几滴浓氨水,滴在玻片上,迅速盖在集气瓶上,上下振荡几下。浓氨水易挥发,形成一瓶氨气。同理,制得一瓶氯化氢气体。(老师此处暂时不作讲解)
将两只带磨口玻片的集气瓶口对口放置,抽去两块玻片。学生观察现象。
【生】:集气瓶内产生大量的白烟。
【师】:这个魔术叫做 ——空瓶生烟,其实啊,老师用的是氨气和氯化氢气体的反应来做
的这个实验,那么,氨有哪些性质呢?本节课我们就来正确认识——氨。
【板书】: 第二节 氨
一 、氨(3——即氨气的简称)
【回顾】:我们上节课学过的氨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现在我们继续来看一下氨分子
的空间构型 、
【师】: 那根据大家对“空瓶生烟”中氨气的观察和我们对氨分子结构的学习,大家大胆
的总结和推测一下,氨具有哪些性质呢?
【提示】:氨有没有气味?谁来闻闻氨的气味?先分析一下,如何正确地闻氨气的气味?
【师】: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7,而空气的平均式量是29,所以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闻气味时瓶口向下,用手轻轻煽动,使少量氨分子飘进鼻孔。
【生】: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板书】:1、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小
【师】:大家有没有闻过动物体腐烂后的气味?(一股恶臭味)其中含有氨气。
农村里的同学在父母施铵肥时也应该闻到过。(刺激性气味)那种气味主要就是氨气散发的。另外厕所里也有氨气的气味。
【过渡】:这些都是氨的物理性质,氨的化学性质又如何呢?结构决定性质,首先看一下氨的结构特点。
【师】:既然氨分子是极性分子,那么它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何呢?
107º18
'
【生】: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水作为溶剂是极性分子,所以氨分子应该易溶于水。【师】:氨溶于水是物理过程还是化学过程?其溶解度大还是小?先来做个实验。
【演示实验】:按图所示,把装有干燥氨气的烧瓶、长玻璃管、预先吸入水的胶头滴管、盛水的烧杯(滴加少量的酚酞试液)搭好。
先打开橡皮管上的弹簧夹,无明显现象;再关闭弹簧夹,挤压滴管的
胶头,使少量水进入烧瓶,打开弹簧夹。
现象:看到美丽的红色喷泉。烧杯里的水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烧瓶内液体呈红色,而烧杯内液体仍为无色。
【师】:烧瓶内原先装满了氨气,当用滴管挤进去少量的水后,烧杯内的水就喷向烧瓶。请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原因。
【生】:烧瓶内的氨气溶于挤进去的少量水,使得烧瓶内压强迅速减小。烧瓶内外形成一个压强差,从而外界大气压把水压到烧瓶里了。
【板书】:2、(1)产生喷泉的原因:烧瓶内外产生压强差
【师】:怎样才能形成压强差?是不是所有的气体都可以用于做喷泉实验?即形成喷泉的条件是什么?
【板书】:(2)形成喷泉条件:烧瓶中的气体易溶于滴管中的液体。
【师】:3能形成喷泉,3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实验测得:常温常压下,1体积的水中能溶解700体积的氨气,比的溶解度还要大。
【板书】:物理性质:极易溶于水,1:700
【师】:思考:哪些因素会导致喷泉喷不起来?即形成喷泉的关键是什么?
压强差、氨的浓度、气密性
【师】:烧瓶内的液体变红,而烧杯里液体仍为无色,说明什么问题?氨能使酚酞变红?【生】:生成了—,使酚酞变红。说明氨溶于水显碱性。
【师】:这说明氨溶于水不是一个简单的物理溶解过程,而是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的物质。这实际上已经涉及到氨的化学性质。
【板书】:3、氨的化学性质
①与水的反应
【师】:氨溶于水,大部分3和H2O结合形成一水合氨(3·H2O),而3·H2O可以部分电离出4+和—,因而呈碱性。而且这两个过程都是可逆过程。
【板书】:3 + H2O3·H2O4++ —
【分析】:“大部分结合”、“小部分电离”,氨水中最多的粒子是3·H2O。其中—浓度很小,氨水呈弱碱性。如何检验某个反应生成的气体为氨气?
【生】:可以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变蓝,证明是氨气。
【师】:氨气是中学里唯一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碱性气体,可用于推断题。【问】:根据上述几个反应,请思考氨水中存在哪些微粒?
【生】:存在的微粒主要有:分子3、H2O 、3·H2O
离子4+、—、
【师】:请大家来比较一下液氨和氨水,是否为同一种物质?
液氨氨水
物质分类纯净物(非电解质)混合物(弱电解质)
、H2O、3·H2O 微粒种类3分子3
+、—、
4
主要性质不具有碱性具有弱碱性
存在条件常温常压下不能存在常温常压下可存在
【师】:由于形成3·H2O 的过程是可逆的,氨水也可分解生成3和H2O,因此氨水常温下闻到有刺激性气味。加热时更易分解。
【板书】:3·H2O △
3
↑+ H2O
【师】:另外氨水浓度越大,越易分解。
【板书】:(温度越高,浓度越大,越易分解。)
【师】:关于氨水,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氨水的密度比水小,氨水浓度越大,密度越小。(常见的还有:乙醇。)
2、对氨水来说,尽管溶液中大部分以3·H2O的形式存在,但是氨水中的溶质习惯上仍看成是3。
【师】:结合上述知识,分析氨水存放应注意哪些问题。
【生】:保存氨水时,要注意:阴暗处保存。
开启氨水试剂瓶时,不需要振荡试剂瓶。否则会使更多的氨水分解。
除了这些注意事项外,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请大家阅读教材第11页。
【生】:氨水对金属有腐蚀作用,所以不能用金属容器盛装,一般情况下,氨水盛装在玻璃容器、橡皮袋、陶瓷坛或内涂沥青的铁桶里。
【过渡】:由于3溶于水显碱性,因此氨可以和酸反应。
【副板书】:3 + H2O 4+ + -
【板书】:②与酸反应
回顾“空瓶生烟”;
【师】:此白烟为氨气与氯化氢化合而成的氯化氨的固体小颗粒。
【板书】:3 + 4
【师】:可用该反应检验氨气管道是否泄露。同样也可以用浓氨水检验氯化氢管道是否泄露。
即可以用于氨气和氯化氢的相互检验。
【师】:通过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可知,氨与酸反应的产物应该是对应的铵盐,不管与哪种酸反应,实质都是3与结合生成4+的过程。
不仅有水的时候可以反应,无水的时候也可以反应。即氨气和氯化氢气体也可以反应。【问】:是否所有的酸与3反应都有白烟?
【解释】:易挥发的酸挥发后在空气中与氨气相遇,生成白色的固体小颗粒,即有白烟产生。所以只有挥发性酸与氨气才有“发烟”现象。常见的酸中,如硝酸与氨有白烟,但是硫酸、磷酸等与氨反应,无白烟。可利用此特点检验氨气。
【学生板演】:3 + 343
23 + H24(4)2 4
【师】:前面我们所讨论的氨的性质所涉及到的反应,如氨和水、酸的反应中,氨中的N 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3中N元素为—3价,是最低价,具有还原性,能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这就需要提供氧化剂。氧气是最常见的氧化剂。
那么,氨、氧气之间能否反应?条件如何?有什么现象?产物是什么?
【师】: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氨可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和H2O,并放出热量。
【板书】:③与O2反应
43 + 5O2催化剂
△ 4 + 6H2O (放热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