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梗阻针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肠梗阻 -

【概述】

急性肠梗阻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在肠道内正常通过发生障碍。病情复杂,发展迅速,处理不当常能危及生命。临床的共同表现为剧烈的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便和排气。并有腹部膨隆触痛、肠鸣音亢进(机械性肠梗阻)或消失(麻痹性肠梗阻)等体征,危重者可出现中毒和休克征象。一般可分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麻痹性多见)和缺血性肠梗阻三类。

在50年代初,就有针灸治疗肠梗阻的报道。后来又陆续发表多篇临床资料,表明对肠套叠、粘连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等有一定效果[1]。从六十代代开始,各地医务工作者对此进行了更多的实践,除了针刺外,电针、艾灸、穴位注射、梅花针、拔罐等法都逐步应用于肠梗阻的救治,且积累了大量的病例[2,3]。三十余年的临床验证,基本表明,治疗急性肠梗阻,针灸可作为重要的辅助疗法,能促进处于紊乱的肠道功能恢复正常。对于早期轻型病人,还可单独试用针灸。一般而言,针灸对动力性肠梗阻的止痛效果好,持续时间较长;对机械性肠梗阻虽有一定疗效,但不持久[4,5]。

关于针灸治疗急性肠梗阻的作用机理,一些研究揭示,在神经、体液因素的参与下,针刺可能是通过调整肠道功能,改善血运,加强吸收,从而促进肠梗阻解除的。

【病因病机】

【辩证分型】

【治疗】

(一)体针

1.取穴

主穴:分为三组。(1)中脘、大横、足三里;(2)大肠俞、天枢、上巨虚。

配穴:合谷、内庭,呕吐加内关、上脘,腹胀加关元、气海、次髎、大肠俞,

发热加曲池,上腹痛加章门、内关,下腹痛加关元、气海。

2.治法

主穴每次选一组穴,据症情酌加配穴。针刺得气后,大幅度捻转提插强刺激2

分钟~3分钟,使背部穴针感走于小腹,腹部穴针感在腹部扩散,下肢穴位针

感受向腹部传导。留针30分钟~1小时,每隔5分钟~10分钟运针1次。亦可

于第一次运针后,将大横或天枢(阴极)、足三里或上巨虚(阳极)接通电针

仪,电压6V,用疏密波,频率80次/分~100次/分。行持续电刺激30分钟。

腹部常用穴针后,加艾卷雀啄法灸30分钟。每日针2~3次。不计疗程,以愈

为期.

3.疗效

以上述方法为主,配合中西医疗法,共治361例,结果,治愈率为75%~98.3%[1~3,

5,6,12]。

(二)穴位注射

1.取穴

主穴:足三里、天枢、气海、中脘。

配穴:上脘、下脘、合谷、大肠俞、关元、内关。

2.治法

药液:0.25%~0.5%普鲁卡因注射液、新斯的明或阿托品注射液。

以主穴为主,据症酌加配穴。以5号齿科针头深刺(腹部穴位不宜过深),出现痠、麻、胀等注入普鲁卡因液,每穴3ml~5ml。如为动力性麻痹性肠梗阻,足三里穴注入新斯的明,每穴0.25mg;如为动力性痉挛性畅梗阻,在足三里、天枢、内关中选择二穴,注入阿托品,每穴0.25mg,总量不超过1mg。

3.疗效本法适用于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蛔虫性肠梗阻和动力性肠梗阻。以穴位注射治疗92例,配合其他中西医疗法,治愈率为84%~100%,多数患者在48小时内解除梗阻[7,8]。

(三)体针

1.取穴

主穴:犊鼻、上巨虚、曲泉、内关。

2.治法

上穴每次选2~3穴。令患者全身放松、静卧,精神内守,调匀呼吸。然后快速进针,慢送针,得气后,阳明经穴用补法,余穴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令患者意守丹田,鼻吸口呼,气往下沉,作松静腹式呼吸。若患者配合较差,则由医者运气于五指,覆于患者脐下,顺患者呼吸,作按下、松开的交替动作,导气下沉。如未效,隔3小时~4小时再针刺。

3.疗效

共治44例,结果痊愈10例,显效3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9]。(四)穴位敷贴

1.取穴

主穴:神阙。

2.治法

敷药制备:丁香30g~60g,研成细末,加75%酒精(对酒精过敏者用开水)调和。将敷药贴敷于脐窝高及其周围,直径约6cm~8cm,上盖以塑料薄膜、纱布,并以胶布固定。每日用药1次。

3.疗效

共治20例麻痹性肠梗阻患者,用药1次15例,用药3次5例。用药2小时后可听到肠鸣音,4小时~8小时排便、排气[10]。

(五)电针

1.取穴

主穴:脐周四穴、足三里。

配穴:上巨虚、公孙、三阴交、丰隆、下巨虚。

脐周四穴位置:下脘、天枢(双)、石门。

2.治法

主穴必取,配穴据症酌加。嘱患者仰卧,以28号1.5寸~2寸毫针直剌足三里穴,进针0.5寸~1.8寸,以中等强度提插至得气,针尖略向上,调节针感向腹部方向传导,脐周四穴,以28~32号2寸~2.5寸毫针刺入,针尖指向脐中,进针1.5寸~2寸,提插得气后,用G6805型电针仪,连续波,强度以病人可耐受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1次,不计疗程。

3.疗效

疗效评定标准:临床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腹部X线检查正常;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减轻,腹部未见液平或少量液平;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未见改善。共治粘连性肠梗阻16例,按上述标准评定,结果临床痊愈11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3.8%[11]。

(六)其他措施

1.针对不同类型的肠梗阻,积极配合中西医疗法,如蛔虫性肠梗阻,可口服生植物油(60ml~100ml)或温盐水高位滴入灌肠等,亦可服用通里攻下的中药;麻痹性肠梗阻可行腹部热敷。绞窄性肠梗阻或伴有腹腔感染者,宜用抗生素。

2.液体疗法:纠正脱水、电解质和酸硷失衡是治疗肠梗阻的重要环节,静脉输液按“先盐后糖”、“先快后慢”的原则。

3.有效的胃肠减压。

4.针灸及保守疗法无效,应考虑手术治疗。梗阻解除指征:(l)自觉腹胀腹痛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情况改善;(2)出现通畅的排便排气;(3)X线腹部平片示液平面消失;(4)高调肠音消失。

【古案选介/名家验案】

医案一

刘××,男,33岁,营长。1957年8月8日初诊。

主诉:腹部绞痛难忍2天余。

病史:患者2天前军事演习,刚上山岗,突感腹部绞痛难忍,汗出肢冷,4小时后入院,诊断为肠梗阻,已准备手术。

检查:痛苦表情,呻吟不已,辗转不安,被动体位,胸式呼吸,全腹膨隆,腹壁紧张,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声金属音,X线照片示肠积气有液平面。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诊断:肠梗阻。

治则:通腑降逆,泄热导滞。

取穴:大肠俞、足三里。

治法:取大肠俞深刺2.5寸,针感传腹腔,捻转泻法,行针约2分钟,再配足三里,留针15分钟。患者已作好手术前的准备,为先止痛而邀余针灸,行针约2分钟腹痛锐减,针后18分钟矢气数次,患者顿觉舒适,半小时后再次矢气数次,经外科观察免做手术而愈。20年后相见,盛赞针灸神功。

(欧阳群医案)医案二

耿××,男,41岁,农民。1980年6月18日初诊。

主诉:肚腹胀满疼痛,大便不通,无矢气1天余。

病史:患者1天前在田间剧烈劳动后,突然腹部疼痛,继则腹胀,大便不通,矢气亦无。去某医院诊断为肠梗阻,用甘油灌肠,大便未通。又服用中药大承气汤以苦寒攻下,亦未见效。遂邀余诊治。现症:全腹胀满,胸闷气急,然腹痛较轻,无攻撑感,无矢气,不能饮食,食之旋即呕吐。

检查:神志尚清,精神萎靡,呻吟不已,腹部膨隆,叩之如鼓,按之疼痛,四肢厥冷,麦氏点压痛(-)。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

诊断:肠梗阻并发肠麻痹。

治则:温阳通便,理气降逆。

取穴:天枢、关元、气海、足三里、上巨虚、支沟。

治法:以上腧穴,用毫针刺之,用泻法,加灸。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配合中药温脾汤加减内服:潞党参12g,炒白术10g,炙甘草5g,炙黄芪15g,炒枳实12g,姜半夏9g,番泻叶15g,降香9g,推车客(洗净之粪蜣螂)2双,元明粉9g(冲服)。急用水煎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