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病人的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肠梗阻病人的护理
一、肠梗阻
部分或全部的肠内容物不能正常流动并顺利通过肠道,称为肠梗阻(intestinal obstrution),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90%的肠梗阻发生于小肠,特别是最狭窄的回肠部,而结肠梗阻最常发生于乙状结肠。肠梗阻病情多变,发展迅速,常可危及病人生命;据统计,美国小肠梗阻的死亡率为10%,结肠梗阻死亡率为30%。肠梗阻若不能在24小时内诊断和及时处理,死亡率还将增加;尤其是绞窄性肠梗阻,死亡率相当高。
【病因】引起肠梗阻的原因很多,小肠梗阻的原因可能是炎症、肿瘤、粘连、疝气、肠扭转、肠套叠、食团堵塞及外部压力导致的肠腔狭窄,麻痹性肠梗阻、肠系膜血管栓塞及低血钾等也可引起小肠梗阻,另外严重感染可引起肠梗阻。80%的大肠梗阻是由肿瘤引起的,其中大部分发生在乙状结肠,其他还包括憩室炎、溃疡性结肠炎、以往的外科手术病史等。
按照肠梗阻发生的原因,可将之分为机械性、神经原性和血管原性肠梗阻。
1.机械性肠梗阻
(1)粘连:是大肠和小肠梗阻最常见原因,因外科手术或不明原因引起的粘连,尤其是外科手术遗留的异物刺激,都将使纤维和疤痕组织形成束带,对肠腔形成外部压力,或使肠管与其他组织粘连,引起肠道变形、成角,甚至成为肠道扭转的轴心,造成肠道梗阻。在粘连的疾病基础上,饮食不当、剧烈运动或突然的体位改变可诱发肠梗阻。粘连引起的肠梗阻占各类梗阻的20~40%;多处粘连增加了肠梗阻的可能性。
(2)肠扭转和肠套叠:肠扭转是一段肠管沿肠系膜长轴旋转而形成闭袢性肠梗阻,常以肿瘤或憩室炎症的肠段扭转为多见,最多发生于小肠,其次为乙状结肠。小肠扭转多见于青壮年,常因饱餐后立即剧烈运动而发病;乙状结肠扭转多见于男性老年人,常有便秘习惯。肠扭转因血管受压,可在短期内发生肠绞窄和坏死,死亡率高达15~40%。肠套叠是由于各种原因使近端肠管蠕动、压缩进入远端肠管,常见于婴幼儿及大肠肿瘤病人等。
(3)肿瘤:大肠机械性肠梗阻80%是由肿瘤引起,最常发生于乙状结肠。由于肿瘤生长较为缓慢,大肠肠腔较宽,因此多由粪块阻塞在梗阻部位而诱发或加剧肠梗阻的病程。小肠梗阻的表现常是小肠肿瘤的首发症状,虽然小肠腔道狭窄,但由于小肠内容物多为流体,梗阻表现也不会在肿瘤发生的早期出现。
(4)其他:嵌顿性疝、绞窄性疝因血运阻断,功能丧失,常引起肠梗阻。另外,先天性的肠道闭锁、寄生虫(蛔虫等)、粪块、结石、异物等也可引起肠梗阻。
2.血运性肠梗阻肠道血流由腹腔动脉干和肠系膜上、下动脉供应,各支血流在胰头部及横结肠等部位存在交通支相互连接。血流阻断可以引起部分性或完全性的梗阻。完全性肠梗阻常见于肠系膜血管栓子或栓塞引起的坏死,急性发病者死亡率高达75%;部分性肠梗阻见于腹腔血管缺血,其中动脉血管硬化是最常见原因。
3.动力性肠梗阻较为少见,肠壁本身无病变,由于神经反射或毒素刺激引起肠壁肌肉功能紊乱,无法正常蠕动,致使肠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可分为麻痹性肠梗阻和痉挛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可见于外科手术后,腹膜受到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反应使肠管蠕动消失长达72小时以上,大范围的手术或者后腹膜
手术更易发生神经原性问题;另外低血钾、心肌梗塞和血管供血不足也可引起麻痹性肠梗阻。痉挛性肠梗阻比较少见,是由于肠壁肌肉异常收缩引起,可见于急性肠炎或慢性铅中毒。
另外,按照肠梗阻发生时是否出现肠壁血运障碍,可将其分为单纯性肠梗阻和绞窄性肠梗阻(Strangulated intestinal obstruction);按照梗阻发生的部位分为高位(空肠上段)和低位(回肠末段和结肠)肠梗阻;按照梗阻发生的快慢分为急性和慢性肠梗阻;按照梗阻的程度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肠梗阻;若一段肠袢两端完全阻塞,如肠扭转,则称为闭袢性肠梗阻。
【病理生理】各种类型的肠梗阻的病理生理变化不完全相同。
1.肠管局部的病理生理变化
当肠管梗阻时,首先引起梗阻以上的肠道蠕动加剧,试图克服阻力通过障碍;数小时后肠道蠕动无力,肠腔内压力暂时有所减小。梗阻使肠腔内不断积气、积液,积气主要来自咽下的气体,部分由肠道内容物细菌分解和发酵产生;积液主要来自胃肠道内分泌液,正常情况下,小肠分泌7~8L肠液,大肠主要分泌粘液。大量的积气、积液引起近端肠管扩张、膨胀,因小肠较为狭窄,蠕动活跃,这一变化出现更早,小肠分泌大量的肠液,后果更为严重。
随着梗阻时间延长和加剧,肠腔内压力不断增加,压迫肠壁导致血运障碍,先是肠壁静脉回流受阻,肠壁淤血、水肿,呈暗红色;如压力进一步增加无法缓解,肠壁动脉血流受阻,血栓形成,肠壁失去光泽,呈暗黑色,最后因缺血而坏死、穿孔。
2.全身性病理生理变化
当肠腔梗阻时,部分肠液无法重吸收,保留在肠管内,而部分因呕吐而被排出体外,导致循环血容量明显减少,病人出现低血压、低血容量性休克,肾血流和脑血流相应减少。同时,由于体液减少,血细胞和血红蛋白相对增加,血液粘稠,血管梗阻性疾病的发生率增加,如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和肠系膜栓塞。
大量的呕吐和肠液吸收障碍还导致水、电解质丢失,高位肠梗阻病人因严重呕吐丢失大量胃酸和氯离子,低位肠梗阻病人钠、钾离子丢失更多,脱水、缺氧状态使酸性代谢产物剧增,病人出现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肠腔内积气、积液产生巨大的压力使肠道的吸收能力减弱,静脉回流减少,静脉充血,血管通透性增加,致使体液自肠壁渗透至肠腔和腹腔;同时,肠壁通透性增加,肠内细菌和毒素渗入腹腔,肠腔内容物潴留导致细菌繁殖并产生大量毒素,可引起腹膜炎、脓毒症,甚至全身感染。
另外,肠腔膨胀是腹内压力增高,膈肌上升,腹式呼吸减弱,影响肺脏气体交换功能。同时下腔静脉回流受到阻碍,加剧循环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
1.症状肠梗阻病人临床表现取决于受累肠管的部位和范围、梗阻对血运的影响、梗阻是否完全、造成梗阻的原因等多方面因素,主要表现为腹痛、呕吐、腹胀和停止排便排气等。
腹痛在不同类型的肠梗阻表现不尽相同。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尤其是小肠梗阻表现为典型的、反复发作的、节律性的、阵发性绞痛,疼痛的原因是肠管加强蠕动试图将肠内容物推过梗阻部位,不断加剧的腹胀也是疼痛的原因之一。小肠梗阻的疼痛部位一般在上腹部和中腹部,结肠梗阻的疼痛部位在下腹部。当腹痛的间歇不断缩短、程度不断加重,继而转为持续性腹痛时,可能发生绞窄性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