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必考)小学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训练一
小升初语文古典文诗词试卷及答案

小升初语文古典文诗词试卷及答案本文档为小升初语文古典文诗词试卷及答案,旨在帮助学生提升古文诗词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以下是试卷的具体内容。
一、阅读理解1. 阅读下面古诗《登鹳雀楼》并回答问题: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问题:a. 请简要概括这首诗的主题。
b. 诗中的“鹳雀楼”是什么意思?2. 阅读下面古文《岳阳楼记》并回答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岳阳楼作为我国历史文化遗址之一,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请回答以下问题:a. 《岳阳楼记》的作者是谁?b. 这篇古文主要描述了什么?c. 你认为岳阳楼对中国文化的意义是什么?二、补全句子请根据古文或古诗的上下文,选用适当的词语补全句子。
1.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出自哪首古诗?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句诗中的“王谢堂”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请用你自己的话简要写一段关于你最喜欢的古代文学作品的描述。
包括以下内容:1. 作品的名称及作者;2. 作品的主要内容;3. 你为什么喜欢这部作品?以上为《小升初语文古典文诗词试卷及答案》的内容,希望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祝你考试顺利!答案:一、阅读理解1. a. 描述山河壮丽景色的诗歌。
b. “鹳雀楼”在这首诗中象征着壮丽的景色和远大的理想。
2. a. 《岳阳楼记》的作者是范仲淹。
b. 这篇古文主要描述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和历史渊源。
c. 岳阳楼作为历史文化遗址,代表着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文化传统,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意义。
二、补全句子1. “秋水共长天一色。
”出自杨万里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2. “王谢堂”指的是古代贵族的府邸。
三、写作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这是我最喜欢的古代文学作品《青青子衿》,作者是杨无咎。
这首诗主要描述了人们对天问候和对历史命运的追问。
部编版小学语文小升初古诗文专项试题及答案(共4套)

部编版小升初古诗文专项测评卷(一)一、选择题。
1.下面与王安石同属“唐宋八大家”的是( )A.刘禹锡B.杜甫C.苏轼D.李白2.下列诗句,不是杜牧写的的一句是()A.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B.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C.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D.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3.诗句“卷地风来忽吹散”的下半句是()A.白雨跳珠乱入船。
B.望湖楼下水如天。
C.愁云惨淡万里凝。
D.卷我屋上三重茅。
4.下列四句中,和“风来花自舞”对仗最工整的一句是()A.春到鸟能言B.云傍马头生C.山高月上迟D.千树落花红5.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B.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D.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6.下面关于古诗的搭配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李白《春夜喜雨》B.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飞人米。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C.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D.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凉州词》)7.下列诗句的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遥看/瀑布/挂前/川B.白云/生处/有人/家C.门泊/东/万/里船D.大漠/孤烟/直8.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A.“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中的“粉”的意思是粉末。
B.《石灰吟》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方法。
C.“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中的“锤”的意思是用锤子敲打。
D.《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的于谦。
9.“姑苏城外寒山寺”中的“姑苏”是指________。
A.杭州B.苏州C.徐州10.对《回乡偶书》这首诗表达的情感理解正确的是()。
A.对小孩的喜爱。
B.表现了自己回到久别的故乡的喜悦之情。
C.表现了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
D.整首诗风趣幽默。
小升初必背古诗阅读题(一)

山水田园篇(一)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1、把这首诗补充完成2、加横线的词语读()(),用查字法,比较方便,写出它的近意词。
把加横线的词语抄两遍。
3、这首诗的作者是,你还知道他的什么作品。
写出其中脍炙人口的两句。
4、文中“西子”指的是,她和、、并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尺”字用音序查字,查()字母,用部首查字查()部。
2、“疑”用音序查字,查()字母,用部首查字查()部。
除部首外还有()画。
这个字的第一笔是()。
3、“疑”是什么意思:() A、不相信 B、好像C、怀疑4、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诗句描述的景象。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_______ _。
5、《望庐山瀑布》是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的作品。
诗中的首句,巧妙地运用________的名字,将蒙蒙的________形象地比喻为从香炉中升起的________。
整首诗采用________的方法写出庐山瀑布的__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__。
(三)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诗多为格律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1、请展开联想和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第一、二句呈现的画面。
2、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饱含人生哲理。
只有在北方,其余都在南方。
(四)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这首诗写的是季的美景,这首诗写景很别致,能体现“小”的景物(写四个)。
表达了作者(五)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全]小升初语文-古诗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
![[全]小升初语文-古诗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d99cb727d3240c8547ef7a.png)
小升初语文-古诗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初秋[唐]孟浩然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注释】①觉:不知不觉。
②初秋:立秋左右 . ③清风:清凉的风. ④习习:微风吹的样子.⑤重:再次。
⑥凄凉:此处指凉爽. ⑦茅斋:茅草盖的房子.⑧莎:多年生草本植物。
⑨露光:指露珠。
1 诗中描写的是________(季节)的景色,我是通过____________知道的。
2 结合注释和生活实际,写出下面诗句的大意。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形成解释下列诗句中的“不觉”,与“不觉初秋夜渐长”中的“不觉”意思不同的是( )A.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B.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C.一杯弹一曲,不觉夕阳沉D.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4 下列选项中,不能表现秋天特点的是( )A.夜晚渐长B.茅屋安静C.暑热消退D,草上有露珠5 你还喜欢哪些描写秋天的诗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秋季题目2 . 夏天的暑气已经消退,茅屋里也安静了,台阶下的草丛中也有了点点露珠。
3. D4. B5.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观刈麦白居易〔唐代〕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注释刈(yì):割。
题下注“时任盩厔县尉”。
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
小升初语文常考古诗词专项训练

小升初语文常考题『古诗词——专项训练』一、给诗句填上数字0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0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0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04.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05.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06.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二、给下列古诗填上表示颜色的词。
07.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08.(青)蓑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09.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10.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11.(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1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4.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15.(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16.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7.(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18.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9.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小升初语文常考题『古诗词——专项训练』三、按诗词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地名。
20.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2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2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4.(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25.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6.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7.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28.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29.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0.(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1.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32.(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四、请你根据诗句内容,写出与它相关的名胜。
3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泰山)34.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练习(一)(含答案)

(小升初必考)小学古诗阅读理解专项训练题一一、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出塞(其一)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唐]王昌龄 [唐]卢纶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注释:①但使:只要。
②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③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④白羽:指箭。
⑤没:陷入。
1.请为加点的“将”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2分)飞将(jiāng jiàng) 将军(jiāng jiàng)2.诗中的“飞将”和“将军”指的是同一个人,他是( )。
(2分)A.霍去病B.李广C.薛仁贵D.卫青3.请分别写出每首诗最后两句的诗意。
(4分)《出塞》: 。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
4.王昌龄感叹“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与“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有什么联系?用自己的话写下来。
(4分). 。
5.写一句你积累的边塞诗: 。
(2分)二、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这首诗的题目是《》,作者是代的。
2.“独”的意思是,“倍”的意思是。
3.“佳节”泛指亲人团聚的节日,在诗中指的是, 是农历这天。
诗中提到的习俗有和。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A.喜欢秋天。
B.思念亲人。
三、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________,________秋风动客情。
________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所作,抒发了诗人在秋天思念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3.诗中“挑”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促织”就是________。
作者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料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
精选小升初考试之语文古诗词赏析专项训练

精选小升初考试之语文古诗词赏析专项训练精选小升初考试之语文古诗词赏析专项训练只有争分夺秒去努力,只有与时间赛跑,我们的成绩才会有更多的进步,考试才会变得轻松自在。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小升初考试语文古诗词赏析专项训练,供大家参考。
绝句(迟日江山丽)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古诗赏析杜甫的这首五绝,四句两两相对,平朴如话,因此有人认为跟小孩子对对子没有什么区别(参见《鹤林玉露》)。
明人王嗣爽在其《杜臆》中予以反驳说:“余曰:上二句两间(指天地间)莫非生意,下二句见万物莫不适性。
岂不足以感发吾心之真乐乎?”王氏的意见是对的。
此诗抓住景物特点写春色,画面优美,格调柔和,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情。
“迟日”,出自《诗经·七月》:“春日迟迟。
”春天光照时间渐长,天气趋暖,正所谓“天初暖,日初长”(欧阳炯《春光好》)。
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
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
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
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
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慷可爱。
燕子是侯鸟,诗人描写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
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
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清人陶虞开称杜甫笔法高妙,能“以诗为画”(《说杜》),此诗可为印证。
但这首五绝之妙并不止于“以诗为画”,诗人着意传达的还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
六年级语文下学期小升初古诗文专题练习(一)及答案

六年级语文下学期小升初古诗文专题练习(一)及答案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诗中描绘的是时的景色。
2.这首诗描绘的景致,形象鲜明,色彩鲜艳,短短28 个字描绘出了六种景物,这六种景物是、、、、、。
3.诗中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其中颜色有,声音有;动景是,静景是等。
4.根据诗句的内容,可以推知诗人的观察点应是。
二、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诗中写景从写到,既是对主人的赞叹,又写出了山水的情态。
2.“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练习。
(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二)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古诗(一)是代诗人写的《》;古诗(二)是代诗人写的《》。
2.解释下面的字。
(1)莫:(2)浥:(3)更:3.这两首诗都是先写,再写。
4.比较阅读这两首古诗,看看它们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四、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守株待兔宋人①有耕者②,田中有株③,兔走④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⑤其耒⑥而守株,冀⑦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注释】①宋人:宋国人。
②耕者:耕田的人,农民。
③株:露出地面的短树根,也就是树桩。
④走:跑,逃跑。
⑤释:放下。
⑥耒: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像木叉。
⑦冀:希望。
1.下列各组句子中,哪一种读法是正确的?( )A.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B.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C.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2.“宋人有耕者”中“者”的意思是“……的人”。
其实,现代还有很多包含“者”的称呼都具有这种意思,如“记者”,你能写出几个这样包含“者”的称呼吗?3.理解句子。
小升初古诗阅读试题及答案

小升初古诗阅读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句诗是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答案:A2.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以下哪位诗人的作品?A. 王维B. 杜甫C. 白居易答案:B3.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述的是哪种自然景象?A. 日落B. 日出C. 月升答案:A二、填空题4.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早发白帝城》。
答案:李白5.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登鹳雀楼》。
答案:王之涣三、阅读理解6. 阅读以下诗句,回答问题:“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
(2)诗中“烟花三月”指的是什么?(3)“孤帆远影碧空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1)李白(2)“烟花三月”指的是春天的美景,特指三月的扬州,烟花繁盛,景色宜人。
(3)“孤帆远影碧空尽”表达了诗人对远行朋友的依依不舍和深深的思念之情。
四、古诗默写7. 请默写杜甫的《春望》。
答案: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五、简答题8. 简述王安石的《元日》中“总把新桃换旧符”的含义。
答案:这句诗意味着在新年之际,人们会用新的桃符来替换旧的桃符,以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吉祥。
桃符是古代挂在门上用来辟邪的桃木板,这里象征着除旧布新,迎接新年的到来。
六、作文题9. 以“我眼中的秋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短文。
答案:略(学生应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来写作,没有固定答案)注:本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实际考试内容和形式可能有所不同。
小升初古诗词阅读训练8篇(含参考答案)

小升初古诗词阅读训练8篇1、阅读《稚子弄冰》,完成练习。
稚子弄冰(宋)杨万里稚子①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②。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注释)①稚子:小孩子。
②钲:古代行军时用的打击乐器,形状像钟。
(1)查字典,给画线的字注音。
(2)“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运用的修辞手法是A.夸张B.比喻C.拟人(3)根据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我会根据语句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诗句。
①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
②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2)“万条垂下绿丝绦”写出了柳丝怎样的特点?(3)“二月春风似剪刀”把什么比作什么?表现了春风的什么特点?(4)说说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诗歌赏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宋)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2)这首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3)诗歌赏析,请你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答案画上“√”。
“白雨跳珠”写出了雨(急而大小而疏);“忽吹散”写出了雨(持续时间长持续时间短)的特征;“水如天”写出了雨(大小)。
从而感受到这个时节的天气是变化无常的,骤雨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4)诗人50岁时又来西湖赏雨,还写下了“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
”结合这首诗想想: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阅读。
田园乐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①,柳绿更带朝烟②。
花落家童③未扫,莺啼山客④犹眠⑤.[注释]①宿雨:夜雨,头天晚上的雨。
②朝烟:指清晨的雾气。
③;家童:童仆。
④:山客:隐居山庄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⑤犹眠:还在睡觉。
(1)根据注释,“朝”在诗中的读音为:。
(2)这首诗描写的季节是,我是从这些词语中知道的(至少写三个)。
(3)诗中第三、四两句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生活?5、古诗阅读。
(小升初必考)小古文阅读专项训练题1

小学小古文阅读专项训练题一一、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司马光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2.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与群儿戏于庭.()(2)众皆.弃去()(3)光持.石击瓮破之()3.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足跌没水中。
()A.没有B.埋没C.淹没(2)光持石击瓮破之()A.代词,指群儿B.代词,指瓮C.代词,指石头(3)众皆弃去。
()A.离开B.距离C.除掉4.下列停顿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群儿/戏于庭B.一儿/登瓮C.光持/石/击瓮/破之D.足跌/没水中5.根据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司马光的特点,并说说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自相矛盾楚人有鬻(yù,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誉.之曰(称赞)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C.吾矛之利.(好处)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3.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4.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三、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称象曹操得巨象。
欲知其轻重,不能称。
操之幼子名冲,告操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
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
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矣。
小升初语文古诗词阅读与积累专题训练含答案

小升初语文古诗词阅读与积累专题训练含答案小升初专项训练古诗的积累与运用专项练大显身手一、判断下列诗歌的类型。
1.XXX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XXX水深千尺,不及XXX送我情。
《赠汪伦》唐李白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XXX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折戟沉XXX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XXX便,铜雀春深锁XXX。
《赤壁》XXX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XXX《石灰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为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1)天似穹庐,覆盖四野。
()(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三、请你用“/”为下列诗句划分朗诵的节拍。
1.潮平两岸阔,XXX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XXX《春望》)3.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XXX《钱塘湖春行》)4.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XXX《黄鹤楼》)四、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
“墙角数枝梅,XXX单独开。
XXX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是_____________墨客_____________写的《______________》。
前两句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赞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写出下列诗句所应用的修辞伎俩。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彼苍。
()2、莫愁前路良知,天下谁人不识君。
()3、青丝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4、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斗。
()六、弥补诗句,并写出作者和诗题。
1、_________,后不见来者(唐)XXX《登幽州台歌》2、________,悠然见南山。
小升初语文古诗解析与练习

小升初语文古诗解析与练习一、《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作者:字牧之。
号。
主要擅长写七言绝句。
与当时另外一位著名诗人李商隐合称小李杜除本篇以外杜牧的七绝《赤壁》建议学生背诵。
2、诗文分析:诗的前两句写出了山势的高峻。
三四句写深秋美景。
通过对夕阳中的枫叶和二月的花朵的对比,突出了红叶特有的美。
描写景物的顺序由远及近。
3、相关考题。
1)小李杜是指________,李杜指(),王孟指()同为山水田园派代表诗人,韩柳指的是()2)仿照例子填空。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3)古人写秋常写秋的悲凉,而这首《山行》却是秋的颂歌。
著名诗人刘禹锡也有一首诗是颂秋的,把这首诗默写下来。
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二、《夜宿山寺》唐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夜宿山寺就是夜晚借宿在山上的寺院。
2、这首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楼的高,表达了诗人向往神仙般生活的追求。
3、危楼,这里指高楼。
而不是快要倒塌的楼4、直译:山上寺院的高楼多么高,人在楼上一伸手就可以摘天上的星星。
我不敢大声说话,恐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5、相关考题。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危楼_______________百尺_______________2)本诗运用了()修辞手法,写出了楼宇的高。
三、《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日照香炉生紫*。
1、直译:太阳照*的香炉峰生起紫**雾,远远看去瀑布像匹白练挂在山前。
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直泻而下,好像是璀璨的银河水落自九天。
2、本诗描绘了庐山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景*。
前两句写香炉峰和瀑布。
后两句是诗人想象,化静为动。
3、相关考题。
1)组词炉()庐()遥()瑶()2)判断对错(都是正确的)1)诗人采用夸张的方法,抒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2)前两句把动态瀑布写静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升初必考)小学古诗阅读理解专项训练题一前言统编版语文教材大变样,小升初该如何应对小升初,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次重要升学,学校、家长都非常重视,进入好的初中,意味着进入好高中的成功率更大,而进入好高中的意义就无需多言了。
从统编版教材特点、教学体系、编排结构可以看出,对于语文科目,仅学教材上的课文已经远远不够,“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都将不再是灵丹妙药。
新版语文教材大量增加了古诗词内容,小学语文的古诗词增加87%。
87%可不是个小数目,何况增加的是古诗词。
新教材从三到六年级语文教材,还增加了1到2篇小古文(文言文)。
小古文和古诗词一样,需要学生记忆和理解,不仅要求背诵,还要求能够理解诗词的含义和意义。
古诗词默写和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理解,是每年的中高考必考项目。
现在文言文进入小学教材,小古文的阅读理解将成为小升初的重要考查内容。
新教材更注重语文实践活动,考查内容大多与生活息息相关。
考查题型主要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从近几年的中考试卷、19年的小升初试卷、以及19年3到6年级统考试卷,可以看出统编版教材考试趋势——小学中高年级主要有以下几个题型:读拼音写汉字、古诗文默写、选择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小古文阅读、古诗词阅读、课外阅读、作文等几大题型。
特别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小古文阅读、古诗词阅读这几种题型,对小学学生来说比较生疏,将会拉开很大的分差,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加强这些题型的训练。
小学古诗阅读一、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出塞(其一)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唐]王昌龄 [唐]卢纶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注释:①但使:只要。
②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③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④白羽:指箭。
⑤没:陷入。
1.请为加点的“将”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2分)飞将(jiāng jiàng) 将军(jiāng jiàng)2.诗中的“飞将”和“将军”指的是同一个人,他是( )。
(2分)A.霍去病B.李广C.薛仁贵D.卫青3.请分别写出每首诗最后两句的诗意。
(4分)《出塞》: 。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
4.王昌龄感叹“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与“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有什么联系?用自己的话写下来。
(4分). 。
5.写一句你积累的边塞诗: 。
(2分)二、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这首诗的题目是《》,作者是代的。
2.“独”的意思是,“倍”的意思是。
3.“佳节”泛指亲人团聚的节日,在诗中指的是, 是农历这天。
诗中提到的习俗有和。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A.喜欢秋天。
B.思念亲人。
三、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________,________秋风动客情。
________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所作,抒发了诗人在秋天思念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3.诗中“挑”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促织”就是________。
作者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料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
4.本诗中,表现作者想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这首诗写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诗人。
2.解释词语:题:_______ 缘:_______ 不识:_______3.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庐山的感觉。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4.所谓“当局者迷”,诗中表示这个道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5.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①凉州词:当时有《凉州曲》,这首诗是为“曲”配的“词”。
②夜光杯:这里指很精致的酒杯。
③催:催促欢饮的意思。
④沙场:指战场。
1.古时描写战争的著名诗句很多,如()朝()写过: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A.宋,岳飞B.元,戚继光2.这首写战争的诗,不写()而写(),表现了边塞战士在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下,过着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
A.激烈的战争场景;将士们开怀痛饮B.悠扬的民族音乐;优美的大漠风景3.这首诗写的事情是什么?()A.边疆的将士奋勇杀敌,伤亡惨重B.边疆的将士在开怀痛饮,尽情酣醉4.假如你当时就在即将出征前的现场,你会有什么感慨?. 。
5.连线题。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戚继光《马上作》晓战随军鼓,宵眠抱玉鞍。
王昌龄《从军行》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李白《塞下曲》6.“古来征战几人回”,你认为是悲伤语还是豪壮语?请说一说理由。
. 。
六、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示儿死去_________,但悲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家祭________________。
1.把诗歌补充完整。
2.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诗人爱国情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几时休:_____________ 熏:_________________醉:_________________2.对画线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这两句诗描写了杭州的美景和繁华,体现了诗人对杭州的喜爱及赞美之情。
B景物描写,体现出杭州的美丽。
C这两句诗是对统治者糜烂生活的直接描绘,表达作者对他们醉生梦死生活的讽刺。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读古诗,完成练习。
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生气:____________________ 恃: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抖擞: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希望上天能重用有用的人。
B 诗人希望统治者能打破常规,重用人才。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读古诗,完成练习。
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代的_____________。
2.“山一程,水一程”中,对“一程”的两次运用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叠用两个一程,既突出了路途的遥远和行程的艰辛,又突显本词韵律之优美。
B走了一路,很累。
3.找出词中表达主旨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你知道的表达作者思乡情感的古诗和大家分享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读古诗,完成练习。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 。
?牧童遥指杏花村。
1.把诗句补充完整。
这首诗作者是代诗人。
2.《清明》一诗描写的是(节日)时的景象。
3. 3.这首诗中哪一句描写了清明时节的自然现象? 。
4.这首诗写出了清明时节人们()的情景。
A.踏青时十分喜悦.B.扫墓时凄凉、忧伤C.喝酒时逍遥十一、读古诗,完成练习。
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
,总把新桃换旧符。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古诗第一句写出了的节日氛围。
3.“新桃”在诗中指,“旧符”指。
4.第三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象征了( )的前景。
A.光明美好B.灰暗迷茫5.第四句既写了当时的民间风俗,又寓含( )的意思。
A.喜新厌旧 B.除旧布新答案一、1.jiàng jiāng2.B3.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还健在的话,绝不会允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天亮去寻找那只箭,已深深地陷入石棱中。
4.“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体现了边关将领飞将军的武艺高超,正因如此,王昌龄诗中才对飞将军这样的边关将领充满欣赏和期盼。
5.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二.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2.独自更加3.重阳节九月初九登高插莱萸_4. B三.1.寒声江上知有一灯明在孤寂的夜里写写所思念的景象2.宋叶绍翁自己的家乡3.用细长的物件逗引蟋蟀,也叫蛐蛐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是孩子们在捉蟋蟀4.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四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代苏轼2.书写、题写因为、由于不能认识,辨别3.横竖远近高低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都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样子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B五1.A2. A3.B4.表现出豪放、开朗、兴奋的情形,有一点视死如归样子。
此外还可能感慨战争的无情与残酷。
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晓战随军鼓,宵眠抱玉鞍。
——李白《塞下曲》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戚继光《马上作》6、“古来征战几人回”,你认为是豪壮语。
这两句是欢宴痛饮时的劝酒之语,意谓: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请莫笑,我们不是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吗?所以这不是厌恶战争,哀叹生命的悲伤语,这里表现出来的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是视死如归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