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课件 虚劳1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课件:虚劳

中医内科学课件:虚劳

• 贫血按严重程度可分为:极重度贫血: Hb<=30g/L
重度贫血: Hb60g/L
中度贫血: Hb在61~90g/L
下限
轻度贫血: Hb大于90g,低于参考值
贫血的诊断并不困难,关键是要找到贫血的原因
鉴别诊断:
(1)肺痨: 病因:正气不足,痨虫侵袭 病位:肺,脾肾 病理:阴虚火旺 表现:咳嗽、咯痰、咯血、潮热、盗汗、
病例3: 龙xx,女 21岁
一贯月经量多。是月崩漏,平素头 晕眼花,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动则更 甚,健忘失眠,乏力纳差,腹胀便溏, 唇甲淡白,舌淡,脉细。
检查:重度贫血征,地中海血象。子宫 肌瘤。
病例4: 女,42岁 有机农药厂工作,长期接触苯。 入院时,面色苍白,头晕眼花,
气短懒言,神疲乏力,心悸,纳差 腹胀,口淡,易感冒,舌淡苔白, 脉细弱。
病例2:
陈XX,58岁,四会中学老师。
病史:患高血压病21年。1年前出现夜尿频多,少 寐多梦,头晕头痛,视物不清,腰酸膝软,口干 咽燥。近日上述症状加重,并发现双下肢浮肿, 到本院求医而入院。检查发现:高血压心,冠心, 肝硬化,双肾萎缩。肝代偿功能尚可,慢性肾功 能衰竭。
舌质偏红,薄白苔,脉弦细数。
(4)肾气虚
症状:腰膝酸软,面白神疲,听力减退,小便频数而清,或尿有
余沥不尽,或夜尿频多,女子白带清稀。舌淡苔白,脉沉弱
治法:补肾益气 方药:大补元煎
大补元煎(《景岳全书》): 大补元煎景岳方,淮山杜仲熟地黄, 人参当归枸杞子,枣仁甘草共煎尝。
(三)分证论治
2.血虚 (1)心血虚 症状: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眩晕健忘,面色 淡白不华,口唇色淡。舌淡苔白,脉象细弱
治则治法
1、原则:补益为基本原则 《素问》提出“虚则补之”

中医内科学——虚劳

中医内科学——虚劳

中医内科学——虚劳细目一:概述一、虚劳的概念及源流虚劳又称虚损,是以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亏损、日久不复为主要病机,以五脏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虚弱症候的总称。

历代医籍对虚劳的论述甚多。

《素问·通评虚实论》所说的“精气夺则虚”可视为虚证的提纲。

而《素问·调经论》所谓“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进一步说明虚证有阴虚、阳虚的区别,并指明阴虚、阳虚的主要特点。

《难经·十四难》论述了“五损”的症状及转归。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首先提出了虚劳的病名。

《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对五劳、六极、七伤的具体内容作了说明。

金元李东垣重视脾胃,长于甘温补中。

朱丹溪重视肝肾,善用滋阴降火。

明代张景岳对阴阳互根的理论作了深刻的阐发,在治疗肾、阴虚、肾阳虚的理论及方药方面有新的发展。

李中梓《医宗必读》强调牌、肾在虚劳中的重要性。

绮石《理虚元鉴》为虚劳专书。

二、《理虚元鉴》中“治虚有三本”的论述《理虚元鉴》云:“治虚有三本,肺、脾、肾是也。

肺为五脏之天,脾为百骸之母,肾为性命之根,治脾、治肺、治肾,治虚之道毕矣。

”三、虚劳与西医病名的关系西医学中多个系统的多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出现类似虚劳的临床表现时,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细目二:病因病机一、虚劳的常见病因禀赋薄弱,烦劳过度,饮食不节,情志刺激,大病久病,误治失治。

二、虚劳的病理性质、病变部位和病变过程虚劳的病损部位主要在五脏,尤以脾肾两脏更为重要。

基本病机为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亏损,日久不复。

病理性质主要为气、血、阴、阳的虚损。

引起虚损的病因,往往首先导致某一脏气、血、阴、阳的亏损,而由于五脏相关,气血同源,阴阳互根,所以在虚劳的病变过程中常互相影响,一脏受病,累及他脏,气虚不能生血,血虚无以生气;气虚者,日久阳也渐衰;血虚者,日久阴也不足;阳损日久,累及于阴;阴虚日久,累及于阳。

细目三:类证鉴别虚劳和肺痨鉴别两者鉴别的要点是:肺痨系正气不足而被痨虫侵袭所致,主要病位在肺,具有传染性,以阴虚火旺为其病理特点,以咳嗽、咯痰、咯血、潮热、盗汗、消瘦为主要临床症状,治疗以养阴清热、补肺杀虫为主要治则;而虚劳则由多种原因所导致,久虚不复,病程较长,无传染性,以脏腑气、血、阴、阳亏虚为其基本病机,分别出现五脏气、血、阴、阳亏虚的多种症状,以补虚扶正为基本治则,根据病情的不同而采用益气、养血、滋阴、温阳等法。

中医内科虚劳

中医内科虚劳

中医内科学——气血津液病证虚劳虚劳又称虚损,是由于禀赋薄弱、后天失养及外感内伤等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亏损,日久不复为主要病机,以五脏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虚弱症候的总称。

虚劳是气血津液病证中涉及脏腑及表现证候最多的一种病证,临床较为常见。

中医药在调理阴阳、补益气血、促进脏腑功能的恢复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历代医籍对虚劳的论述甚多。

《素问,通评虚实论》所说的“精气夺则虚”可视为虚证的提纲。

而《素问·调经论》所谓“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进一步说明虚证有阴虚、阳虚的区别,并指明阴虚、阳虚的主要特点。

《难经·十四难》论述了“五损”的症状及转归。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首先提出了虚劳的病名。

《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比较详细地论述了虚劳的原因及各类症状,对五劳、六极、七伤的具体内容作了说明。

金元以后,许多医家对虚劳的理论认识及临床治疗都有较大的发展。

如李东垣重视脾胃,长于甘温补中。

朱丹溪重视肝肾,善用滋阴降火。

明代张景岳对阴阳互根的理论作了深刻的阐发,在治疗肾阴虚、肾阳虚的理论及方药方面有新的发展。

李中梓《医宗必读》强调脾、肾在虚劳中的重要性。

绮石《理虚元鉴》为虚劳专书,对虚劳的病因、病机、治疗、预防及护理均有较好的论述。

清代的《不居集》对虚劳的资料作了比较系统的汇集整理,是研究虚劳的一部有价值的参考书。

虚劳涉及的内容很广,可以说是中医内科中范围最广的一个病证。

凡禀赋不足,后天失养,病久体虚,积劳内伤,久虚不复等所致的多种以脏腑气血阴阳亏损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均属于本病证的范围。

西医学中多个系统的多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出现类似虚劳的临床表现时,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多种原因均可导致虚劳。

《理虚元鉴·虚症有六因》所说的“有先天之因,有后天之因,有痘疹及病后之因,有外感之因,有境遇之因,有医药之因”,对引起虚劳的原因作了比较全面的归纳。

虚劳课件

虚劳课件

【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病史:有引起虚劳的致病因素及较长病 史。 2、症状:多见形神衰败,身体赢瘦,大肉 尽脱,食少厌食,心悸气短,自汗盗汗,面 容憔悴,或五心烦热,脉虚无力等。 3、病程:较长,久虚不复,症状可进行性 加重。 4、排除类似病证。
二、病证鉴别
1、虚劳与肺痨
虚劳 病因 由多种病因引起 病机 脏腑气血阴阳亏虚 传染性 无 病位 五脏 病程 较长,反复发作 症状 五脏气血阴阳亏虚的 多种症状 肺痨 正气不足感受痨虫所致 阴虚火旺 有 肺 相对短 咳嗽、咯痰、咯血、 潮热、盗汗、消瘦
方解: 人参、黄芪、沙参—益气补肺; 熟地、五味子、百合—益肾敛肺。 加减:

2.心气虚证 症状:心悸,气短,劳则尤甚,神疲体倦, 自汗。 证机概要——心气不足,心失所养。 治法——益气养心。 代表方——七福饮加减。本方补益气血,宁 心安神,适用于心气不足者。 方解:人参、白术、炙甘草—益气养心; 熟地、当归—滋补阴血; 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 加减:
2、虚劳与其它疾病的虚证
虚劳
临床 症状 病程 虚劳的各种证候,均以 出现一系列精气亏虚的பைடு நூலகம்症状为特征, 较长,反复发作 涉及多脏 甚至整体。 较重
其它病证中的虚证
各以其病证的主要 症状为突 出表现。 虽也以久病属虚者为多, 但亦有病程短而出现虚 证者。病变脏器单一。 较轻
虚弱 程度
三、相关检查

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检查,常 选用血常规、血生化、心电图、x线摄片、免 疫功能测定等检查。特别要结合原发病做相 关检查。
【 辨证论治】
一、辩证要点(以气血阴阳为纲,五脏虚候为目)
主症 舌脉 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声低气短、 舌淡红、苔白、脉 气虚 自汗 虚

中医内科学课件-43-虚劳wqs

中医内科学课件-43-虚劳wqs

病机特 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不足
2019/2/26
中医内科学
16
2.虚劳与虚证的区别
虚劳 病程 证候特点 较长,病势缠绵 以一系列脏腑气血阴阳亏 局限于某一脏腑 虚证 有长有短 均以各自病证的主要症状为 多夹实,且病变脏腑单一
虚的症状为特征,证候多不 突出表现,有相关的虚证,并
2019/2/26
• 证机概要:肾气不充,腰督失养,固摄无权
• 治法:益气补肾
• 代表方:大补元煎加减。本方补益肾气,适 用于肾气不足之证。
2019/2/26 中医内科学 34
• 常用药:人参、山药、炙甘草──益气固肾; • • • • 杜仲、山茱萸──温补肾气; 熟地、枸杞子、当归──补养精血
• 加减:(1)神疲乏力甚者,加黄芪益气; (2)尿频较甚及小便失禁者,加菟丝子、五味子、益智仁补肾 固摄; (3)脾失健运而兼见大便溏薄者,去熟地,当归,加肉豆蔻、 补骨脂温补固涩。 • 在气、血、阴、阳的亏虚中,气虚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类,其中尤以肺、
血虚
主要表现为血脉不充,身体失 于濡养的症状,如面色不华, 唇舌色淡,脉细弱等,常兼有 气虚证候
2019/2/26
中医内科学
20
区别 气虚
联系
表现为气短乏力, 自汗, 食少便溏, 以阴阳分两者 舌淡,脉弱等 皆属阳虚的范 围,均为功能衰 退,一般阳虚包 一般较气虚证候更重, 且伴有形寒 括气虚,为气虚 肢冷,倦怠嗜卧,肠鸣泄泻,舌质 进一步发展的 淡胖,脉虚弱或沉迟等 结果
中医内科学
17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 1.辨别五脏气血阴阳亏虚
虚劳的证候虽多,但总不离乎五脏,而五脏 之辨,又不外乎气、血、阴、阳,故对虚劳的辨

中医内科学课件第六章4.虚劳

中医内科学课件第六章4.虚劳
▪ 误治失治,耗伤精气
因虚致病 因病致虚
脏腑虚弱 气血阴阳不足
虚劳
7
诊治纲要-诊断要点
1.证候特征 ▪ 虚:神疲体倦,心悸气短,面容憔悴,自 ▪ 汗盗汗,或五心烦热,或畏寒肢冷,脉虚 ▪ 无力,五脏气血阴阳亏损的不足证候群; ▪ 劳:病程长,症状逐渐加重,久虚不复;
2.具有引起虚劳的致病因素及较长病史,排 除类似病证如肺痨和其他病虚证。
35
阴虚—肝阴虚(1)
4、肝阴虚 (1)辨证依据
▪ ①头痛、眩晕、耳鸣、目光干涩、视物不明; ▪ ②急躁易怒,面色潮红,肢体麻木,筋惕肉闰; ▪ ③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具备①+②或①+③或②+③均可确诊。 (2)治法:滋养肝阴
36
阴虚—肝阴虚(2)
(3)方药:补肝汤 ▪ 四物汤:养血柔肝; ▪ 木瓜、甘草: 酸甘化阴; ▪ 麦冬、酸枣仁:滋养肝阴; (4)临床应用: ▪ 头痛、眩晕、耳鸣甚,或筋惕肉闰:加石决明、菊花、
虚证
所属病证相应症状突 出
较长、也可短
10
辨证要点
1.辨五脏气血阴阳亏虚的不同 ▪ 虚劳辨证以气、血、阴、阳定性辨
证为纲,五脏虚证定位辨证为目。
11
辨证要点
气血阴阳辨证 ▪ 气虚:短气乏力、自汗声低、食少、便溏、舌
淡、脉弱; ▪ 血虚:面色不华、唇舌色淡、毛发枯萎、脉细; ▪ 阴虚:五心烦热、颧红、口干咽燥、潮热、便
具备①+③或①+②或②+③均可确诊 (2)治法:滋补肾阴
38
阴虚—肾阴虚(2)
(3)方药:左归丸 ▪ 熟地、山药,山茱萸肉:补肾阴; ▪ 枸杞、菟丝子、牛膝:加强滋补肾阴; ▪ 龟板、鹿角胶:补肾填精; (4)临床应用 ▪ 精血枯竭、耳聋、足萎:加紫河车以填补精

【精品】虚劳.优秀精选PPT

【精品】虚劳.优秀精选PPT

沿革
病名
1、内经中已提到虚、损之名称。 “精气夺 则虚”;
2、难经提出五损-一损皮毛、二损血 脉、三损肌肉、四损筋、五损骨。
3、《金匮要略》最先提出虚劳病名。
沿革
病因病机
• 《金匮要略》并提出食伤、忧伤、饮伤、 房劳伤、饥伤、劳伤、内有干血、亡血 失精、风气百病引起。
• 《五劳诸:病肺源劳候、论肝·劳、虚心劳劳病、诸脾候劳》、肾中劳比。 较六极详:细气地极论、述血了极、虚筋劳极的、病骨因极、及肌症极状、。精极。
因虚致病 因病致病
五脏六腑虚弱 气血阴阳不足
虚劳
诊治纲要-诊断诊要断点要点
1.证候特征 • 虚:神疲体倦,心悸气短,面容憔悴,自
汗盗汗,或五心烦热,或畏寒肢冷,脉虚 无力,五脏气血阴阳亏损的不足 证候群; • 劳:病程长,症状逐渐加重,久 虚不复,脏腑劳损。 2.具有引起虚劳的致病因素及较长病史。 3.排除类似病证如肺痨和其他病虚证。
临床应用:
①盗汗自汗较重,可加五味子、煅牡蛎、煅龙骨、浮小麦 固表敛汗;
②心悸怔忡,可酌加酸枣仁、龙眼肉、柏子 仁、生龙骨、生牡蛎养心安神; ③咯血可加白及、仙鹤草、鲜茅根等凉血止血;
肺肾气虚 主症 次症 舌脉
呼吸浅短难续,呼多吸少, 动则尤甚,腰膝酸软,小 便不利或小便自遗。
面白神疲,声低气怯,畏 风自汗,易于感冒。或呼 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 倚息不能平卧,冷汗淋漓, 肢冷唇青。
辨证要点
1
辨病位
2
辨属性
3
辨顺证逆证
4
辨病因
Diagram 辨证论治
治疗原则
虚则补之
重视脾肾
补中有泻 扶正祛邪
辨证论治 分证论治
以气、血、阴、阳为纲,五脏虚候为目。

中医内科学课件虚劳

中医内科学课件虚劳
五脏之伤,又不外乎阴、阳、气、血, 因此现以气、血、阴、阳为纲,五脏虚 证为目,分类列述其证治。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虚劳辨证论治简表
病理属 分证 性(纲) (目)
肺气虚

心气虚

脾气虚
阴虚火旺
证候特点 无传染性,病程长,具有五脏气、血、 有传染性,以咳嗽、咯痰、咳血、潮
阴、阳亏虚的多种症状
热、盗汗、消瘦为特点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2.虚劳与虚证的区别
虚 劳
虚 证
病 程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常用药:人参、黄芪、沙参──益气补肺;
熟地、五味子、百合──益肾敛肺
加减:(1)自汗较多者,加牡蛎、麻黄根 固表敛汗;
(2)若气阴两虚而兼见潮热,盗汗者,
加鳖甲、地骨皮、秦艽等养阴清热;
③虚劳既可因虚致病,亦可因病致虚,因此,应 辨证结合辨病,诊对不同疾病的特殊性,一方面 补正以复其虚,一方面求因以治其病。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三、证治分类 虚劳的证候虽繁,但总不离乎五脏,而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最新中医内科学讲义虚劳

最新中医内科学讲义虚劳
(1)肺痨: 病因:正气不足,痨虫侵袭 病理:阴虚火旺 表现:咳嗽、咯痰、咯血、潮热、盗汗、消瘦、
传染性
(2)其他病证中的虚证: 各以其病证的主要症状为突出表现
2020/虚11/11劳:一系列脏腑中精医内气科学亏课件损症候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审证候特征
(1)病程长,久虚不复。
(2)五脏的阴阳气血不足症状。
能衰退,气血阴阳不足为主
要பைடு நூலகம்机的多种慢性虚弱症候
的总称。
2020/11/11
中医内科学课件
二、病因病机
1、禀赋薄弱:
父母体虚,遗传缺陷
胎中失养,孕育不足 喂养失当,营养不良
素体亏虚
因虚易病,病后难愈,
脏腑阴阳气血亏虚
2020/11/11
虚劳 中医内科学课件
2.烦劳过度:
股市
忧郁思虑
损伤心脾
名利
劳神太过
肠鸣腹痛便溏
温中健脾 附子理中汤
肾阳虚 阳虚+肾虚
温补肾阳
2020/11/11
阳萎,多尿或失禁 下利清谷,五更泻
中医内科学课件
右归丸
其他疗法
•针灸: 大椎、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补法, 配五脏背穴如肺、心、肝、脾、肾腧。 •体疗: 气功、太极拳等。 •食疗: 2“020/1形1/11 不足温之以气中,医内科精学课不件 足补之以味。”
脾胃阴 虚阴虚+胃阴虚
养阴和胃
(纳呆干呕呃逆便秘)
肝阴虚 阴虚+肝虚
滋养肝阴
(耳鸣目涩筋惕肉瞤)
肾阴虚 阴虚+肾虚
滋补肾阴
2020/11/11 (耳鸣足痿遗精中医)内科学课件

虚劳 ppt课件

虚劳  ppt课件

致瘀血内结,形成血虚瘀结的“干血痨”。
干血痨—身体羸瘦,骨蒸潮热,肌肤甲错,面目黧黑,
妇女闭经不行等症。 ppt课件
10
诊断
ppt课件
11
诊断依据
(一)证候特征是多个脏腑劳伤,气血阴 阳中多种因素虚损。临床多见神疲体倦, 心悸气短,面容憔悴,自汗盗汗,或五 心烦热或畏寒肢冷,身体羸瘦,脉虚无 力等症。
六极——指五脏劳损至极伤其所主而表 现 的气、血、筋、骨、肌、精的虚证。
七伤——诸因所致的心、肝、脾、肺、肾、 形、志七种劳伤。
ppt课件
4
沿革
(五)金元以后医家对虚劳的证治积累了 丰富的经验:
如李东垣《脾胃论》重视脾胃,长 于甘温补中。朱丹溪《丹溪心法》重视 肝肾,善用滋阴降火。明代张景岳《景
岳全书》在治疗肾阴虚、肾阳虚的理论
2、有无因虚致实的表现。如因气虚运血无力, 血行不畅,出现瘀血之证;脾气虚不能运化水 湿,以致水湿内停出现浮肿等。
3、是否兼夹外邪。虚劳之人由于卫外不固,易 感外邪为患,以致表里同病
ppt课件
20
治疗原则
应以补益为基本原则
ppt课件
21
治疗原则
(一)从病理属性着眼:分别采取益气、养血、滋 阴、温阳之法;必要时兼顾并补。
2.病程:虚劳一般都有比较长的病程,病势缠 绵。而其他病证的虚证类型虽然也以久病属虚 者居多,但亦有病程较短而呈现虚证者。
3.虚弱程度:一般虚证虚弱程度较轻;虚劳的 虚弱程度较重。
ppt课件
14
虚劳与肺痨的区别
鉴别要点:1、病因;2、病位;3、传染性;4、病理 特点及主症;5、治疗原则等几个方面。
及方药方面有新的发展。清代吴澄的
《不居集》,对虚劳的资料作了比较系 统的汇集整理 。

中医内科学课件虚劳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课件虚劳PPT课件
要病机的多种慢性虚弱症候 的总称。
2019/3/13 中医内科学课件
二、病因病机
1、禀赋薄弱:
父母体虚,遗传缺陷 胎中失养,孕育不足 喂养失当,营养不良 因虚易病,病后难愈, 素体亏虚
脏腑阴阳气血亏虚
2019/3/13
中医内科学课件
虚劳
2.烦劳过度:
股市
忧郁思虑
损伤心脾 劳神太过 因损致虚 早婚多育
力,动则气促。双肺未闻罗音。心率 98 次/ 分,
律整。腹部检查未发现异常。
2019/3/13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 2000/ 立方毫米,余尚正常。 中医内科学课件
病例2:
陈XX,58岁,四会中学老师。94年4月23日入院。
病史:患高血压病21年。1年前出现夜尿频多, 少寐多梦,头晕头痛,视物不清,腰酸膝软,口 干咽燥。近日上述症状加重,并发现双下肢浮肿, 到本院求医而入院。检查发现:高血压心,冠心, 肝硬化,双肾萎缩。肝代偿功能尚可,慢性肾功 能衰竭。 舌质偏红,薄白苔,脉弦细数。
心阴虚
脾胃阴 肝阴虚 肾阴虚
2019/3/13
阳虚证治
证类 症状 治法
温通心阳 温中健脾 温补肾阳
中医内科学课件
方药
保元汤 附子理中汤 右归丸
心阳虚 阳虚+心虚
心胸憋闷疼痛舌暗
脾阳虚 阳虚+脾虚
肠鸣腹痛便溏
肾阳虚 阳虚+肾虚
2019/3/13
阳萎,多尿或失禁 下利清谷,五更泻
其他疗法
•针灸:
大椎、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补法,
1、病史: 2、临床症状: 神疲乏力,倦怠 3、体征:慢性病面容,形容枯槁,瘦削肉 脱或臃肿虚浮 4、理化检查:贫血、白血球减少、低蛋白 血症等 5、与西医相关性疾病:多系统慢性、消 2019/3/13 耗性疾病 中医内科学课件

虚 劳 PPT课件

虚  劳 PPT课件

分证论治 ---血虚
心血虚 证候: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面
色苍白,唇甲色淡,舌质淡,脉细或结代 治法:养血宁心 方药:归脾汤(人参、黄芪、白术、茯神、
酸枣仁、龙眼肉、木香、炙甘草、当归、 远志、生姜、大枣)
分证论治 ---血虚
肝血虚 证候:头晕目眩,面色无华,胁肋隐痛,
还应注意以下三方面: 1、重视补益脾肾。 2、顾此及彼:注意气血关系、阴阳关系、五行
相生关系 3、治疗兼证:解除致虚之因。虚中夹实者,当
补中有泻,扶正祛邪。 4、合理调养:注意药疗与饮疗及生活调摄结合。
分证论治 ---气虚
肺气虚 证候:气息短促,声低语怯,动则汗出,
时寒时热,易于感冒,面色白,舌质淡, 脉弱 治法:补益肺气 方药:补肺汤加减(人参、黄芪、熟地、 五味子、紫菀、桑白皮)
分证论治 ---阳虚
心阳虚 证候:心悸气短,动则汗出,胸闷心痛,神疲嗜
卧,形寒肢冷,面色苍白,唇甲紫暗,舌淡或紫 暗,脉沉弱或结代 治法:益气温阳 方药:保真汤(人参、黄芪、白术、甘草、赤茯 苓、五味子、当归、茯苓、生地、熟地、天冬、 麦冬、赤芍药、白芍药、柴胡、厚朴、地骨皮、 黄柏、知母、陈皮、生姜、大枣)
分证论治 ---阴虚
肝阴虚 证候:头痛,眩晕,耳鸣,眼干,视物昏
花,性急易怒,面色潮红,或肢体麻木, 舌干红,脉弦细数 治法:滋养肝阴 方药:补肝汤(当归、白芍、川芎、熟地、 酸枣仁、木瓜、炙甘草)
分证论治 ---阴虚
肾阴虚 证候:头晕眼花,腰膝酸软,耳鸣耳聋,
口干咽燥,颧红盗汗,男子梦遗,舌红少 津,脉细 治法:滋阴补肾 方药:左归丸(熟地、山药、山茱萸、菟 丝子、枸杞子、川牛膝、鹿角胶、龟板胶)

虚劳-中内课件

虚劳-中内课件
• 3、虚劳既可因虚致病,亦可因病致虚,因此,应辨证结 合辨病,针对不同疾病的特殊性,一方面补正以复其虚, 一方面求因以治其病。同时虚劳的病程较长,影响的因素 较多,要将药物治疗与饮食调养及生活调摄密切结合起来 ,方能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36
一、气虚
• 主要症状:面色晄白或萎黄,气短懒言,语声低微,头 昏神疲,肢体无力。
• 阴虚:头晕目眩,咽干,耳鸣,腰膝酸软,形体消瘦 ,五心烦热,颧红盗汗,舌质红、苔少,脉细等阴津 不足,蓄热内生之症
29
阴虚与阳虚,阴虚与血虚,气虚与 阳虚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联系
阴 阴虚属人体形质损 阴 虚 久 则可 损 及阳 , 阳 虚
虚 伤,包括津液精血 久 亦 可 损及 阴 ,致 阴 阳 两
肺痨 痨虫入肺 肺 阴虚火旺 有 咳嗽、咯血、咯痰、潮 热、盗汗、消瘦 不一定 养阴清热、补肺杀虫
25
鉴别诊断
• 二、虚劳与其他疾病的虚劳
虚劳与内科其他病证中的虚证在临床表现、治疗方药方面有类似之处,故 需鉴别
分类
症状 特点
病程
虚劳
其他病证中的虚证类型
一系列精气亏虚的 以其病证的主要症状为突出
症状
脾气虚 气虚+脾虚 (纳差腹胀)
肾气虚 气虚+肾虚 (尿频、清)
补益肺气 益气养心 健脾益气 补益肾气
补肺汤 七福饮 加味四君子汤 大补元煎
38
• (一)肺气虚证 • 1、辨证依据 • 主要症状:咳嗽无力,痰液清稀,短气自汗,
声音低怯,时寒时热,平素易于感冒,面白。 • 2、治法:补益肺气。 • 3、方药:补肺汤加减。 • 常用药:人参、黄芪、沙参益气补肺;熟地、
五味子、百合益肾敛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