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白瓷独特的制作工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化白瓷独特的制作工艺

德化白瓷的制作方法可分两种,一是选用优质的高岭土直接塑造成型,一是翻制模具后再注浆或拓印成型。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在他游记著作《马可·波罗游记》中,对德化瓷器的生产和销售有过专门的介绍:“在这条支流与主流道分叉的地方,屹立着廷基(德化)城。这里除了制造瓷杯或瓷碗、碟,别无其它值得注意的地方。这种瓷器的制作工艺程序如下:他们从地下挖取一种泥土,将它垒成一个大堆,任凭风吹、雨打、日晒,从不翻动,历时三、四十年。泥土经过这种处理,质地变得更加纯化精炼,适合制造上述各种器皿,然后抹上认为颜色适宜的釉,再将瓷器放入窑内或炉里烧制而成。因此,人们挖泥堆土,目的是替自己的儿孙贮备制造瓷器的材料而已,大量的瓷器是在城中出售,一个威尼斯银印能买到八个瓷杯。”从马可·波罗的记录中可以看出,德化白瓷是在泥土挖取出进行长时间堆积后再拿来使用的,经过这样处理后的瓷土“变得更加纯化精炼”,而且德化白瓷与一般“先烧制好毛坯后再拿出来上釉不同,它是在土坯制作成形后根据需要决定是否上釉,而后放入窑中,在1000多摄氏度高温中烧制出成品。

如此的烧制工艺,显示出匠师们对所利用的材料的充分认知,对成品取向是有着准确定位的,这样烧制出的白瓷釉层腴润,光色如玉,散发着冰清玉洁的特质,蕴涵着耐人寻味的魅力。

此外,德化陶瓷的装饰艺术十分精湛,装饰手法丰富多样,它在继承发扬刻花、划花和印花等传统的装饰技术的基础上,又大胆创新,大量使用了堆贴、透雕和刻写诗词美语等装饰技法。其中,堆贴分为堆花和贴花两个部分,是德化白瓷普遍的一种传统装饰手法,也是德化瓷器的艺术特色。

堆花先是用毛笔蘸泥浆,按照一定的轮廓或脉络在器坯外表面堆画成图案;贴花是先用模具或捏塑,制成所需的花卉、铺首等部件,经修整以后,用泥浆粘贴在修好的器物胎体上。由于贴花纹饰较为清晰,堆花纹饰较模糊,因而在装饰时往往堆、贴并用,先堆后贴或以贴补堆,装饰效果如同浮雕,立体感强。

装饰内容多取材于民间生活,多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题材,其流行纹饰有梅兰竹松、铺首、八仙、龙鹤、小鹿等,皆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如果说景德镇窑的白瓷是以青白釉称著于世,德化白瓷则是以乳白色为主,各艺术品造型华丽却未施任何彩料,只凭借瓷器本身单纯、素洁、典雅之美扬名天下。

独特的造型工艺

德化瓷器闻名世界的不仅是“象牙白”,还有异彩纷呈的白瓷的造型。纵观德化白瓷史,从形制上可分为雕塑人物、陈设供器和日用器皿等几大类型,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突破,瓷形繁多,制作精巧,造型丰富多彩,开创了工艺百花齐放的新时代。

德化白瓷业最初是从烧制日用器皿开始的,后来由于瓷塑艺术的显著成就,器皿类的产品则比较少受人关注。供内外销的需求让器皿类陶瓷产品在德化一直大量生产,到了明代已经逐步形成自己的造型和装饰体系,成为中国传统陶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德化白瓷器皿类的产品从功能方面大致可以分为日常生活用具,包括盘、碗、杯、碟、罐、壶、文具、灯具和烛台等;陈设装饰和供器包括瓶、尊、觚和鼎、炉、豆等。这两大类器物,造型样式古朴严整,传统意味浓厚。德化白瓷造型与装饰受商、周青铜器和玉器的影响,同时还有明代宣德炉,特别是炉的造型和装饰更为显著。德化陶瓷优秀的传统造型筒形双螭壶、狮首筒形瓶、

象耳弦纹尊、犀角杯等,都是其他产区很少见的独特的样式。

德化瓷雕人物分模制和捏塑两种制作技法,以其利用自然材料的精湛制作工艺,艺术创造才能以及独特的民族风格,立足于世界雕塑艺术之林,成为永不凋零的艺术奇葩。白瓷瓷雕的优秀传世作品非常之多,具备其他地区作品不可企及的特点,具体表现为:

一、胎釉质量优良,从制作到装烧工艺都极其认真考究。作品形体厚重,釉面滋润。少见瑕疵、大件作品不多,追求和谐完美的艺术风格。

二、善于根据不同的人物形象构思造型、整体与局部比例协调、形象完美。在中国封建时代人物雕塑创作中,在无人体模特儿可供参考情形下,艺术家们通过长期观察和细心揣摩现实生活中的男女形体,并吸取了书画人物作品和民间石、泥、木各种雕塑工艺的精髓,从而精确地把握人体各部位比例,塑成完美形态。

三、擅长把握刻画各种人物的性格特点,由表及里,展示细腻生动的神情风韵。德化民间雕塑艺人将雕塑与瓷艺结合,擅长制作白瓷观音,所做白瓷观音仪态生动,是举世公认的白瓷珍品。白瓷观音像的脸,丰腴、慈祥,人物的形态刻画生动准确,以犀利流畅的刀法表现衣褶、纹理的层次及深浅变化,颇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的韵律。

德化窑的瓷雕人物取材十分广泛,主要有渡海观音、披坐观音、送子观音等各式瓷观音,以及如来、弥勒、罗汉、达摩、寿星、帝君、八仙、土地等神仙佛像。此外,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民间故事中的人物也被选作瓷雕创作的题材,其取材之广、品种之多,不胜枚举。

瓷雕艺术大师一直是德化瓷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明代以何朝宗、林

朝景、张寿山、陈伟、林希宗、林孝宗等一代瓷雕大师为代表的德化瓷塑艺术独树一帜,获得了高超的成就,他们着力于脸部神情的细致刻画和整体造型及衣纹处理的讲究,形成了德化瓷塑造型精巧美观、人物神形兼备、衣纹深秀洗练、线条飘逸流畅和精雕细刻、工巧逼真的艺术风格,把德化瓷塑艺术带到了一个前无古人的境界。

明代嘉靖、万历年间驰名中外的瓷雕艺术大师何朝宗最具代表。他摒弃了繁琐庸俗的彩绘,而以单纯的雕塑美和胎釉材料的质地美取胜,充分发挥了中国传统的“传神写意”的雕塑手法,在保证塑像造型完美的同时注重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真正达到“神形兼备”的境界。同时,他善于继承吸收泥塑、木雕、石刻等各种流派的创作手法,结合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师古而不泥古,总结出了捏、塑、雕、镂、贴、接、推、修的八字技法,配以“象牙白”的瓷土,造就了独树一帜的“何派”艺术。《福建通志》和《泉州府志》都称其作品“若陶瓷像,有僧伽、大士,天下共宝之”。

他塑造的瓷佛像流传国内外见于文献记载:有释迦牟尼、观音大上、弥勒、达摩、罗汉、吕洞宾……而尤以观音最负盛名。当时民间称赞他所塑造的观音“除非观音离南海,何来大士现真身”,被称为“何来观音”。泉州市海外交通历史博物馆珍藏有何朝宗的另一杰作渡海观音,这尊雕像高46厘米、底座宽14厘米,被列入最高级的国家艺术珍品。观音头额正中饰白毫,发结髻,上有如意,顶披巾;衣褶深秀,带作结状,露胸、系璎珞,双手藏袖作左拱势,露一足踏莲花,另一足水花掩盖,作踏浪凌波渡海之势。造型仪态宛然,面目娴雅秀丽,表情平静安详,双目低垂凝思。整尊塑像端庄慈祥,精巧细致,神态如生,令人百看不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