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复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在美学史上, 第一部美学专著《美学》的作者是C. 德国哲学家鲍姆嘉登
2.19 世纪中叶以前,哲学方法一直是美学研究的:A. 主要方法
3.从历史发展过程看, 人类审美意识产生的前提是: A. 人类的生产劳动
4. 美感是人的多重感觉因素的复合, 其中占据核心地位的是 D. 自由
5. 被称为现代美育之父的是:D. 席勒
6. 孔子说君子之德风, 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可以用来形容 C. 美育的感性特征
7. 从历史角度看人类美学思想产生的基础是:A. 审美意识的积聚
8. 美学研究的根本问题是: D. 美的本质问题
9. 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C. 唯物辩证法
10. 在美学理论中, 美感的生理基础通常是指:D. 感觉器官
11. 从动物的快感到人的美感,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B. 工具的制造和使用
12. 黑格尔认为崇高的特点是:A. 理念压倒感性形式
13. 孟子曾用“忧指忘心”的寓言来说明:A. 心灵美高于形体美
14. 孔子的“里仁为美”从美学形态上属于:D. 伦理学美学
15. 早期原始人类之所以不能把大自然作为审美对象, 其根本原因是由于:A. 人类对自然
的审美意识尚未觉醒
16. 提出“自然的人化”这一美学思想的是:C. 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7. 美感的核心是:A. 自由感
18. 从动物的快感到美感进化历程的根本前提是:B. 工具的制造和使用
19. 被黑格尔用来说明永恒公理说”的悲剧作品是:A. 《索福克勒斯安提戈》
20. 古希腊时期, 提出“过失说”来解释悲剧原因的是C. 亚里士多德
21. 原始时代的狩猎民族虽然住在花卉极其丰富的土地上, 却决不用花做装饰, 有时
甚至还有践踏它。这一现象说明C. 美依赖于人们的生活实践
22. 柏拉图对美的本质进行一番探讨后说“我得到了一个益处, 那就是要清楚地了解一句
谚语…美是难的‟”。这段话A. 如实地指出了美的难解性
23. 从中国的审美实际来看, 魏晋时代山水诗、山水画的成熟, 标志着C. 中国人对自然
审美意识开始觉醒
24. 在美学史上, 第一次把崇高与优美并列为两个基本范畴的是A. 博克
25.“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两句古诗从美学范畴上看属于C. 崇高
26. 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第一首云“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 离天三尺三。”这种惊谔的感受属于: C. 崇高
27. 黑格尔认为喜剧的根源在于B. 形象压倒理念
28. 中国古代美学中的虚静”状态, 其实质是指B. 主体摒弃功利杂念
29. 谚语说“一个美好的心情就是一片美好的风景”这说明: C. 美感与人的审美心境有关
30. 当年鏖战急,前村弹洞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这段诗说明美感欣赏具有主观性
31. 美感与美的关系是D. 美感是人对美的主观感受
32. 李白《蜀道难》中所发出的惊叹“噫吁, 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这种感受属于: C. 滑稽代替丑与崇高
33. 《荷加斯在美的分析》中提出美的典型形态是C. 蛇形曲线
34. “环肥燕瘦”的审美现象揭示了美的A. 历史性
35. 黑格尔悲剧理论中最突出的观点是C. 强调悲剧性冲突
36. 意境这一审美范畴是A. 中国古代美学中特有的
37. 正式提出崇高这一审美范畴, 并加以较为系统探讨的, 一般认为是D. 朗吉诺斯
38. 优美的基本特征是A. 人与客体世界相互关系的和谐
39. 文艺复兴时期的悲剧主要是B. 性格悲剧
40. 康德论崇高的一个基本观点是B. 崇高具有观念的力量
1. 马克思说“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 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性。”
说明商人与对象建立的关系是: A. 实用关系
2. 孔子说“诗三百, 一言以蔽之, 曰: 思无邪”这种艺术观属于:D. 载道说
3. 陶渊明诗云:“万物皆有托, 孤立独无依”。这是一种:C. 对比联想
4. 钱钟书的“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匿性存, 无痕有味”的比方, 说的是审美中D. 理解
5.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诗经》的这两句诗可以用来印证:B. 美在移情说
6. 周敦颐《爱莲说》“描绘莲花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这一意象类型B. 喻象
7. 孔子说“君子之德风, 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可以用来形容C. 美育的感性特征
8.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 须入乎其内, 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
故能写之; 出乎其外, 故能观之。入乎其内, 故有生气, 出乎其外, 故有高致。”
所谓“出乎其外”的基本意思是B. 强调与对象保持适当的审美距离
9. 苏东坡《琴诗》说:“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
君指上听? 曾被后人用来说明:C. 美是主客观的统一
10. 陆机说“收视反听, 耽思傍讯, 精鹜八极, 心游万仞。指的是美感活动中的:A. 想象
11.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这一类美感现象美学家解释为C. 移情
12. 石涛诗云:“吾写此纸时, 心入春江水。江花随我开, 江水随我起。”说明D. 主客体
关系互动
13. 李白诗云:“丹青能令丑者妍, ”说明艺术能够:C. 化丑为美
14. 《古诗十九首》) 这段“青青河畔草, 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 皎皎当窗牖。诗中的
意象类型是:C. 兴象
15. 白居易《琵琶行》:“凄凄不似向前声, 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再多, 江州司
马青衫湿。说明:B. 诗人参与了艺术意象的重建
16. 张噪的“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其意思是:C. 主客体交融
17. 中国古代小说中常说“马上看壮士, 灯下观宝刀”说明对美的欣赏需要:D. 审美距离
18. 柳宗元说“美不自美, 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空山矣
:这里的第一个“美”是指:A. 自然美
19. 潘阆诗云:“弄潮儿向涛头立, 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 梦觉尚心寒其中
的审美感受是A. 崇高感
20. 史载王羲之“寄情自然, 放浪形骸, 不知老之将至”说明自然美具有D美感愉快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