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实验学PPT:人类X小体的检测-形态学自设计实验
合集下载
《形态学实验技术》PPT课件
ppt课件
5
第一章 组织切片制作技术
第一节概述
组织切片的制作技术属于组织病理学范 畴它是指采用包埋剂使组织内渗入某种支 持物质,使组织保持一定的硬度,然后利 用切片机切成薄片,经染色在显微镜下观 察。根据支持物的不同,有石蜡切片、明 胶切片、塑料切片、冷冻切片等类别。制 成的切片捞置于载物网上,经烘干后可进 行染色或备用。
ppt课件
19
常用的透明方法
二甲苯透明法(常用):彻底脱水的组织 块 二甲苯1 二甲苯2,此二步总的时 间不超过40分钟。
氯仿透明法:彻底脱水的组织块按 3:1 氯仿、纯酒精混合液1小时 氯仿1 - 2小 时 1:1氯仿石蜡混合液1小时。
ppt课件
20
五、浸蜡与包埋
浸蜡(paraffin infiltrating)和包埋(embedding)
剂相混溶,又能与包埋剂(石蜡)相混溶,起 到桥梁作用。
ppt课件
18
大多数脱水剂不能和包埋剂(石蜡)混溶, 故必须通过透明剂置换出脱水剂后才能进 行后续程序。 常用的透明剂 二甲苯:为最常用的透明剂,有毒、易燃、 易挥发;沸点1380C-1400C,长期接触对 粘膜有刺激作用。 氯仿:易挥发微溶于水,易溶于醇、醚、苯 等。它比二甲苯透明力差,但不宜使组织 变脆,使大块组织的良好透明剂
ppt课件
11
固定的目的:
1.迅速防止组织细胞的死后变化,防止自 溶与腐败使之尽量保持生前的形态结 构。
2.使细胞内的蛋白质、糖、脂肪、酶等 成分变为不溶性物质,以保持其原有 形态及特定位置。
ppt课件
12
3.能将细胞的半液体状变成半固体状, 使组织变硬以利切片。
4.可使组织内的各种成分产生不同的折 光率。
人体形态学测量实验
骨盆宽
指两侧髂前上棘之间的距离,反映骨盆的发育, 骨盆过宽对很多运动项目不利
测量方法:测径规测量两侧髂前上棘外缘距离
四肢周径
测量工具:皮尺 注意事项:皮尺与四肢长轴垂直,皮尺松紧以
皮尺在皮肤上可稍移动为宜,每隔5cm测量一 次
四肢长度测量
测量工具:皮尺 注意事项:取四肢左右对称自然伸展位,骨盆
实验内容:
一、姿势检查 1、直立姿势检查 2、脊柱形状检查 3、胸廓
形状检查 4、腿的形状检查 二、人体测量 三、生长发育评价 四、身体成分评价
良好姿势(侧面观)
• 铅垂线通过的标志点:耳垂、 肩峰、股骨大转子、外踝前 方是否在同一垂线。
后面观
正常:双侧肩峰及肩胛下角平行 与脊柱垂直两横一竖。
脊柱侧弯检查
检查工具:铅锤线
偏移距离大于0.5cm 则存在脊柱侧弯
常见的有C形和S形
偏移距离 1~2cm
2~5cm
>5cm
侧弯程度 Ⅰ° Ⅱ° Ⅲ°
脊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后侧弯曲测量:
测量工具:脊柱测量仪 测量方法:足跟、骶部和双侧肩胛紧靠立柱 正常:颈曲:深度在3~4cm;腰曲:深度在
2~2.5cm 简单检查法:令被测者背靠身高计立柱,站立
实验要求 :
两人一组互相检查,(将自身作为被检查者, 所得数据填入报告书。)力求做到结果客观, 分析评定准确。
注意事项
检查项目的选择要有针对性 测量应按规定的方法操作 了解测量目的和方法 使用仪器前应进行校正 被测量者着装以宽松、不厚重为原则,被测量
部位充分暴露 测量肢体周径或长度时应双侧同部位对比 重复测量时测量点应固定不变
扁平胸:比值增大,常见于瘦弱型及慢性消耗 性疾病
人体形态学测量 ppt课件
ASSESSMENT
ppt课件
51
ppt课件
52
注意事项
检查项目的选择要有针对性 测量应按规定的方法操作 向被测量者说明测量目的和方法 使用仪器前应进行校正 被测量者着装以宽松、不厚重为原则,被测量 部位充分暴露 测量肢体周径或长度时应双侧同部位对比 重复测量时测量点应固定不变 评定表格设计科学,记录方法严格统一
ppt课件
6
测量方法
自然站立,测试者用拇 食指捏起被测试者的皮 肤和皮下脂肪(通常两 指指距2~3cm ),皮 褶厚度计垂直置于捏起 的皮脂下1cm保持2秒后 读数。一般测量三次取 平均值,单位为mm
ppt课件 7
测量部位
测量点
正常参考值mm
肱三头肌
肱二头肌 肩岬下角 髂嵴上 股皮褶
上臂后面肩峰与鹰嘴连线的中点处
后面观
正常:跟骨底与跟腱在同一条与地面垂直线 上、双侧内踝在同一高度、胫骨无弯曲、双 侧腘窝在同一水平线、股骨大转子和臀横纹 同高、双侧骨盆同高、脊柱无侧弯、双侧肩 峰及肩胛下角平行、头颈无侧倾或旋转 两横一竖
ppt课件
44
铅垂线通过标志点:枕骨粗隆、脊柱棘突、臀 裂、双侧膝关节内侧中心、双踝关节内侧中心 观察内容:足内外翻、扁平足、膝内外翻、双 侧股骨大转子高度、双侧骨盆高度、脊柱有无 侧弯、双侧肩胛与脊柱距离及高度、翼状肩、 头颈部有无侧偏
ppt课件 53
ppt课件 8
女子身体密度=1.0764-0.00081X髂前上棘皮 褶-0.00088X肱三头肌皮褶 男子身体密度=1.1043-0.001327X大腿皮褶 -0.00131X肩胛下皮褶 体脂%=4.570/身体密度-4.142 体脂和体重的百分比表示身体成分
人体形态学测量课件.ppt
精选
27
鸡胸
鸡胸:前后径大, 前后径与横径比小 于1,胸骨明显向前 方突出,见于佝偻 病
精选
28
精选
29
腿型
检查方法:两足跟靠拢直立, 用内径卡尺测量两膝之间或 两足跟之间距离
测量工具:杠杆秤或弹簧秤;使用前注意校准
精选
4
BMI (body mass index)
分级 正常范围 超重 肥胖
BMI(kg/m2) 危险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8.5~23.9
平均水平
24.0~27.9
增高
≥28.0
严重增高
精选
5
脂肪厚度测量
测量目的:了解皮下脂肪多少,判断人体的肥 瘦,身体成分的组成部分,确定体型(肌肉型、 肥胖型、消瘦型)
正常参考值mm
男大于10.4肥胖 女大于17.5肥胖
肩岬下角
髂嵴上 股皮褶
在肩胛下角2cm处向外下45°捏起皮脂
在髂嵴上2cm处与腋中线交点处 受测者站立稍屈膝,在髋关节与膝关节 连线中点处
12.4 大于14肥胖
腹部皮褶 肚脐侧方2cm处
胸部皮褶 腋前线与乳头连线的中点处 (仅男性)
精选
男大于15小于5 女大于20小于12
髋关节中立位
股骨大转子到外踝
仰卧位,双下肢对称伸展
脐到内踝
同上
股骨大转子到膝外侧关节间 隙
同上
膝关节外侧间隙到外踝
踝关节中立位
精选
足跟末端到第2趾末端 21
精选
22
臂长:221cm 手长:21cm
精选
23
指距
指两臂侧平举时左右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测量方法:被测者自然站立,双上肢侧平举,
实验四人类X小体、Y小体检测
X小体、Y小体的形态学特征分析
总结词
X小体和Y小体的形态学特征存在明显差 异。
VS
详细描述
X小体通常较大,形状不规则,而Y小体 则相对较小,形态较为一致。此外,X小 体的荧光强度较强,而Y小体的荧光强度 较弱。这些特征有助于区分X小体和Y小 体。
X小体、Y小体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结果分析
总结词
X小体、Y小体的生物学意义
性别决定
X小体和Y小体的存在是性别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男性具有一个X染色体和一个Y染色体,而女性具有两个X染色 体。X小体和Y小体的形成有助于维持性别比例的平衡。
遗传疾病诊断
通过检测X小体和Y小体,可以对某些遗传疾病进行诊断。例如,某些遗传性疾病与X染色体或Y染色体上的基因 变异有关,通过检测这些变异可以诊断疾病。
学习X小体、Y小体的检测方法
X小体检测方法
利用荧光染色技术对间期细胞进 行染色,观察细胞核中呈现的X小 体的数量和形态。
Y小体检测方法
利用荧光染色技术对间期细胞进 行染色,观察细胞核中呈现的Y小 体的数量和形态。
掌握X小体、Y小体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
性别鉴定
通过检测X小体和Y小体的数量和形态, 可以确定个体的性别。
肿瘤诊断
某些肿瘤细胞可能存在X小体、Y 小体的异常表达,通过检测这些 异常表达有助于肿瘤的早期发现 和诊断。
遗传性疾病研究
X小体、Y小体的异常可能与某些 遗传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通 过检测这些异常有助于深入了解 遗传性疾病的发病机制。
X小体、Y小体检测的未来发展方向
检测技术的改进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将有更高 效、更准确的检测方法应用于X 小体、Y小体的检测中,提高检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结果显示,X小体和 Y小体在染色体上的定位不同。
人体形态学测量 健康评定教学PPT课件
2020/11/8
39
体质指数(BMI)
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手掌
两侧可见大鱼际肌和小鱼际肌。
2020/11/8
30
下肢的体表标志
髂嵴全长均可摸到,前端为髂前上棘,后端为髂后 上棘。
股骨大转子位于大腿外上方。 膝部
可以触到髂骨股骨内、外侧髁和胫骨内、外侧髁,胫骨粗 隆及腓骨小头。
踝关节
可以摸到内、外踝。
足部
最末端为跟骨点,最前点为足尖。
2020/11/8
2020/11/8
2
目的和作用
了解因发育、伤病所致的身体形态的变化。 明确形态障碍对于功能状态的影响程度。
形态障碍:如截肢、肢体浮肿或下肢不等长等。
协助疾病的诊断。 协助制订康复治疗方案。 判断康复效果。
2020/11/8
3
一、测量姿势与基准面
1、直立姿势
立姿,Standing posture 被测者
尺侧掌骨点 metacarpale ulnare(简称mu) 第五掌骨小头向尺侧最突出的点
指尖点
dactylion(简称da)
上肢下垂,手中指尖端上最向下的点称中指指尖点。 其余各指上,分别称指尖点Ⅰ、指尖点Ⅱ…等
胫骨点
tibial(简称ti)
胫骨上端内侧的髁内侧缘上最高的点
内踝点
sphyrion(简称sph)
前正中线、胸骨线、锁骨中线、胸骨旁线。 腋前线、腋中线、腋后线。 肩胛线、后正中线。脊柱旁线?
2020/11/8
23
胸骨
胸骨颈静脉切迹
胸骨柄上缘正中。
胸骨角
胸骨上宽下窄,位于胸前壁 正中,可分胸骨柄、胸骨体、 剑突三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X小体的检测
——形态学自设计实验
一、实验目的
掌握人类X小体玻片标片的制作方法。 观察识别X小体形态特征及所在部位。
二、实验原理
发现:
1949年,加拿大学者Barr在研究猫的神经元 细胞时,发现雌猫神经元细胞核边缘有一个 染色较深的浓缩小体,而在雄猫则没有这种 结构。进一步研究发现,所有雌性哺乳动物 细胞中都有这种小体,能显示性别差异。 在人类,男性细胞中很少或没有这种小体, 而女性有一个。
3.固定:
( 1 ) 加 入 固 定 液 1ml , 混 匀 , 室 温 预 固 定 2min , 1200r/min离心8min,弃上清。
(2)加入固定液5ml,吹打混匀,室温固定15min, 1200r/mi。
固定液的重要特性是能迅速穿透细胞,使蛋白凝固,终止细胞代谢过 程,并保持细胞核染色体结构的完整性,并且能够增强染色体的嗜碱 性,达到优良的染色效果。
剂量补偿(dosage compensation effect)
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但所表达的绝大部分遗传物质与只 有1个X染色体的男性是一样多的。这种男女X连锁基因产 物相等的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剂量补偿。
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女性的X染色体中只有1个保持活性, 而另一个是晚复制的,没有活性。结果无论男女都只有一 条有功能的X染色体。
该失活的染色体在形态学上呈异固缩状态(细胞分裂周期 中与大部分染色质不同步的螺旋化现象),DNA螺旋压 的很紧,故染色深而致密。
应用:
1. 鉴定个体的性别
取材:口腔上皮细胞、毛囊细胞、羊水细胞
用途:优生学中进行胎儿性别检查,预防性染色体遗传性 疾病的发生。奥运会运动员性别鉴定。
2. 诊断性染色体异常综合征
弃上清时,用吸管吸取上清,弃去,接近下方沉淀时,应 小心吸取。
载玻片于临用前在-20度冰箱中取出,现用现取,以防温 度上升。
加热时应距离外焰一段距离,且来回摆动,以防过热引起 断裂。
离心前要配平,对称放置。
准确控制各步骤时间。
(四)实验结果
低倍镜:选择轮廓清楚,不重叠,染色清晰, 核膜完整,核质中颗粒均匀的细胞,观察到细 胞核后转到高倍镜下观察。
有三个X染色体者X小体的数目为2。
莱昂假说(Lyon hypothesis )
正常雌性哺乳动物体细胞中的两个X染色体之一在 遗传性状表达上是失活的。
X染色体的失活是随机但恒定的。失活的X染色体 可来源于雌性亲本,也可来源于雄性亲本。
失活现象发生在胚胎发育的早期,一旦出现则从 这一细胞分裂增殖而成的体细胞克隆中失活的都 是同一来源的染色体。
高倍镜:观察X小体,大小约为1m,扁平状、 椭圆形或三角形,浓染,紧贴于细胞核核膜边 缘。
X小体的形状
实验报告
原理 材料与方法 结果: (1)画图:画1个典型细胞,示X小体的形态和
所处部位。 (2)阳性率:观察30个可数细胞中X小体出现
的个数, 计算X小体的阳性率。 讨论
X小体的阳性率
➢ 特纳氏(Turner‘s)综合征,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 患者为女性但却无巴氏小体,核型是45,XO 。
➢ 克氏(Klinefelter′s)综合征,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征, 患者为男性但有一个巴氏小体,核型是47,XXY 。
➢ 超雌:有2个以上巴氏小体,如XXX, XXXY 等。
特纳氏 (Turner‘s) 综合征
4.滴片:吸取细胞悬液自10-20cm高垂直向下滴在 一张预冷的载玻片上(2-3滴),标记,空气风干 或烘干。
从高处向下滴片目的是让液体分散开,形成细胞单层,使染色体分散, 便于观察,使用冰片可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
5.水解:玻片放入盐酸缸中,水解10min,取出后 用自来水细水漂洗数秒钟,洗去多余HCl,空气 风干或烘干。
水解可除去细胞间的果胶质,使细胞壁软化或部分分解,从而使细胞 和染色体易于分散,同时可去除杂质。
6.染色:玻片放入甲苯胺兰染液缸中,染色3min 后取出,自来水细水漂洗数秒钟,空气风干或烘 干。
7. 镜检:低倍镜→高倍镜。
(三)注意事项
取材前需用水漱口数次,尽可能除去细菌和食物残渣;用 洁净的牙签钝端从口腔两侧颊部刮取粘膜,为防止后面的 离心损耗,应尽量多取一些。
正常女性口腔粘膜上皮细胞中X小体阳性率约 10%~30%;
男性偶尔可见,阳性率<2%,且形态不典型。
思考
为什么女性中不是所有的细胞都可观察到X 小体?
为什么男性会有2%左右的巴氏小体阳性率?
为什么X小体一般出现在核膜边缘?
思考
为什么女性中不是所有的细胞都可观察到X 小体?
(二)实验方法
1.取材:吸取5ml生理盐水于离心管中,漱口后用 牙签刮取女性口腔粘膜上皮细胞4-5次,置入离心 管的生理盐水中洗脱下来,轻轻摇匀,1200r/min 离心8min,弃上清。
2.低渗:加入5ml预热的低渗液,轻轻混匀,37℃ 低渗10min。
低渗处理是凭借反渗透作用使细胞膨胀染色体铺展,同时可使粘附于 染色体的核仁物质散开,以便能在一个平面上观察所有染色体形态。
超雌
克氏 (Klinefelter′s) 综合征
三、实验操作:人类X小体的检测
(一)材料
取材:女性口腔粘膜上皮细胞 试剂:生理盐水:0.85% NaCl
低渗液:0.075M KCl 固定液: Carnoy (甲醇∶冰乙酸=3∶l,现配) 水解液:5M HCl 染液:0.2%甲苯胺兰
耗材:牙签、离心管、载玻片、吸水纸 仪器:恒温水浴箱,离心机,光学显微镜
本质:
巴氏小体就是染色体异固缩(细胞分裂周期中与 常染色体不同步的螺旋化现象)。
哺乳动物体细胞核中,除一条X染色体外,其 余的X染色体发生异固缩,处于失活状态,将 其称为X小体(X染色质,性染色质,巴氏小 体 Barr body),通常位于间期细胞核的核膜 边缘,染色深而致密。
数目:
X小体的数目= X染色体数目-1 正常女性细胞:2条X染色体,X小体的数目为1。 正常男性细胞:1条X染色体,X小体的数目为0 。
——形态学自设计实验
一、实验目的
掌握人类X小体玻片标片的制作方法。 观察识别X小体形态特征及所在部位。
二、实验原理
发现:
1949年,加拿大学者Barr在研究猫的神经元 细胞时,发现雌猫神经元细胞核边缘有一个 染色较深的浓缩小体,而在雄猫则没有这种 结构。进一步研究发现,所有雌性哺乳动物 细胞中都有这种小体,能显示性别差异。 在人类,男性细胞中很少或没有这种小体, 而女性有一个。
3.固定:
( 1 ) 加 入 固 定 液 1ml , 混 匀 , 室 温 预 固 定 2min , 1200r/min离心8min,弃上清。
(2)加入固定液5ml,吹打混匀,室温固定15min, 1200r/mi。
固定液的重要特性是能迅速穿透细胞,使蛋白凝固,终止细胞代谢过 程,并保持细胞核染色体结构的完整性,并且能够增强染色体的嗜碱 性,达到优良的染色效果。
剂量补偿(dosage compensation effect)
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但所表达的绝大部分遗传物质与只 有1个X染色体的男性是一样多的。这种男女X连锁基因产 物相等的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剂量补偿。
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女性的X染色体中只有1个保持活性, 而另一个是晚复制的,没有活性。结果无论男女都只有一 条有功能的X染色体。
该失活的染色体在形态学上呈异固缩状态(细胞分裂周期 中与大部分染色质不同步的螺旋化现象),DNA螺旋压 的很紧,故染色深而致密。
应用:
1. 鉴定个体的性别
取材:口腔上皮细胞、毛囊细胞、羊水细胞
用途:优生学中进行胎儿性别检查,预防性染色体遗传性 疾病的发生。奥运会运动员性别鉴定。
2. 诊断性染色体异常综合征
弃上清时,用吸管吸取上清,弃去,接近下方沉淀时,应 小心吸取。
载玻片于临用前在-20度冰箱中取出,现用现取,以防温 度上升。
加热时应距离外焰一段距离,且来回摆动,以防过热引起 断裂。
离心前要配平,对称放置。
准确控制各步骤时间。
(四)实验结果
低倍镜:选择轮廓清楚,不重叠,染色清晰, 核膜完整,核质中颗粒均匀的细胞,观察到细 胞核后转到高倍镜下观察。
有三个X染色体者X小体的数目为2。
莱昂假说(Lyon hypothesis )
正常雌性哺乳动物体细胞中的两个X染色体之一在 遗传性状表达上是失活的。
X染色体的失活是随机但恒定的。失活的X染色体 可来源于雌性亲本,也可来源于雄性亲本。
失活现象发生在胚胎发育的早期,一旦出现则从 这一细胞分裂增殖而成的体细胞克隆中失活的都 是同一来源的染色体。
高倍镜:观察X小体,大小约为1m,扁平状、 椭圆形或三角形,浓染,紧贴于细胞核核膜边 缘。
X小体的形状
实验报告
原理 材料与方法 结果: (1)画图:画1个典型细胞,示X小体的形态和
所处部位。 (2)阳性率:观察30个可数细胞中X小体出现
的个数, 计算X小体的阳性率。 讨论
X小体的阳性率
➢ 特纳氏(Turner‘s)综合征,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 患者为女性但却无巴氏小体,核型是45,XO 。
➢ 克氏(Klinefelter′s)综合征,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征, 患者为男性但有一个巴氏小体,核型是47,XXY 。
➢ 超雌:有2个以上巴氏小体,如XXX, XXXY 等。
特纳氏 (Turner‘s) 综合征
4.滴片:吸取细胞悬液自10-20cm高垂直向下滴在 一张预冷的载玻片上(2-3滴),标记,空气风干 或烘干。
从高处向下滴片目的是让液体分散开,形成细胞单层,使染色体分散, 便于观察,使用冰片可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
5.水解:玻片放入盐酸缸中,水解10min,取出后 用自来水细水漂洗数秒钟,洗去多余HCl,空气 风干或烘干。
水解可除去细胞间的果胶质,使细胞壁软化或部分分解,从而使细胞 和染色体易于分散,同时可去除杂质。
6.染色:玻片放入甲苯胺兰染液缸中,染色3min 后取出,自来水细水漂洗数秒钟,空气风干或烘 干。
7. 镜检:低倍镜→高倍镜。
(三)注意事项
取材前需用水漱口数次,尽可能除去细菌和食物残渣;用 洁净的牙签钝端从口腔两侧颊部刮取粘膜,为防止后面的 离心损耗,应尽量多取一些。
正常女性口腔粘膜上皮细胞中X小体阳性率约 10%~30%;
男性偶尔可见,阳性率<2%,且形态不典型。
思考
为什么女性中不是所有的细胞都可观察到X 小体?
为什么男性会有2%左右的巴氏小体阳性率?
为什么X小体一般出现在核膜边缘?
思考
为什么女性中不是所有的细胞都可观察到X 小体?
(二)实验方法
1.取材:吸取5ml生理盐水于离心管中,漱口后用 牙签刮取女性口腔粘膜上皮细胞4-5次,置入离心 管的生理盐水中洗脱下来,轻轻摇匀,1200r/min 离心8min,弃上清。
2.低渗:加入5ml预热的低渗液,轻轻混匀,37℃ 低渗10min。
低渗处理是凭借反渗透作用使细胞膨胀染色体铺展,同时可使粘附于 染色体的核仁物质散开,以便能在一个平面上观察所有染色体形态。
超雌
克氏 (Klinefelter′s) 综合征
三、实验操作:人类X小体的检测
(一)材料
取材:女性口腔粘膜上皮细胞 试剂:生理盐水:0.85% NaCl
低渗液:0.075M KCl 固定液: Carnoy (甲醇∶冰乙酸=3∶l,现配) 水解液:5M HCl 染液:0.2%甲苯胺兰
耗材:牙签、离心管、载玻片、吸水纸 仪器:恒温水浴箱,离心机,光学显微镜
本质:
巴氏小体就是染色体异固缩(细胞分裂周期中与 常染色体不同步的螺旋化现象)。
哺乳动物体细胞核中,除一条X染色体外,其 余的X染色体发生异固缩,处于失活状态,将 其称为X小体(X染色质,性染色质,巴氏小 体 Barr body),通常位于间期细胞核的核膜 边缘,染色深而致密。
数目:
X小体的数目= X染色体数目-1 正常女性细胞:2条X染色体,X小体的数目为1。 正常男性细胞:1条X染色体,X小体的数目为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