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学制

合集下载

简述五种学制

简述五种学制

(一)壬寅学制1902①张百熙《钦定学堂章程》②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法定学校系统③纵向:初等,中等。

高等,形成三段七级——主④横向:实业学堂、师范学堂——辅⑤未实行,但是是癸卯学制的雏形(二)癸卯学制1904①张百熙,张之洞,荣庆《奏定学堂章程》②第一个比较完整、正式公布并在全国实施的学制③纵向初等、中等、高等、三段。

共分七级④横向普通、师范、实业三足鼎立的整体格局框架⑤意义:是近代学习西方教育的系统性成果,标志性意义⑥打击了旧的教育制度,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⑦但是依旧是“中体西用”,浓厚的封建性⑧在课程设置中,传统的中国经学内容比重大⑨硬套日本的学制,不合实际,学制冗长(三)壬子癸丑学制(壬子)1913①1912~1913,陆续公布了一系列学制,叫壬子癸丑学制。

②初等小学——4年、高等小学——3年、中学校——4年、大学预科——3年、本科——3~4年、小学以下——蒙学院、大学以上——大学院③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实业教育(三种)④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学制⑤批判了清政府的“忠君尊孔”,废除读经讲经⑥缩短了受教育年限⑦提倡男女平等⑧缺点:虽然整齐划一,但是灵活性不够⑨修业年限又太短,偏重于普通教育。

对职业技能的训练不够壬子癸丑学制对应的课程标准:①废除了“癸卯”中的读经讲经课②突出了近代科学和资本主义文化的地位③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批判的继承④提高了唱歌、图画、手工、农业等课程的地位⑤关注美感和情感教育,注重课程的“应用性。

平民化、手脑协调发展”(四)壬戌学制(1922新学制)①“六三三”分段标准。

——六三三制②中国近代史上,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个学制“新学制”的标准①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②发扬平民教育精神③谋个性之发展④注重中国民经济力⑤注重生活教育⑥使教育易于普及⑦多留个地伸缩余地“新学制”体制:小学六年——初小4年,高小2年中学六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4~6年横向,与中学平行的——师范学校、职业学校。

近现代中国教育的变化及发展

近现代中国教育的变化及发展

近现代中国教育的变化及发展
近现代中国教育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和发展。

以下是几个重要方面的变化:
1. 学制改革:20世纪初,中国的学制主要采用“经学制”,即基于儒家经典教学。

20世纪初,随着西方现代教育观念的引入,中国开始实施新的学制改革,包括小学、中学和大学阶段的划分。

2. 普及教育:20世纪初,中国的教育普及率极低,只有少数人能够接受正规教育。

20世纪后半叶以来,中国政府大力推动普及教育,投入大量资源,提供义务教育和九年义务教育。

教育普及率显著提高,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够接受教育。

3. 教育体制改革:20世纪末,中国开始进行教育体制改革,逐步实行由政府主导、以市场为导向的体制。

一些普通高等院校实行自主招生制度,私立学校逐渐兴起,激发了教育的多样性和竞争性。

4. 教育内容改革: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教育内容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教育目标从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转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课程设置也更加注重学生的素质发展和实践能力培养。

5. 在线教育: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在线教育迅速兴起。

在线教育通过提供灵活的学习方式和广泛的学习资源,为更多人提供教育机会。

近现代中国教育经历了从普及程度低、重视知识传授到普及程度高、注重素质发展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重大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体制和内容将继续不断改革和发展。

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

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

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
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但在不同的时期和政治制度下,学制有过多次修改和变革。

以下是我国学制的主要历程:
1. 古代学制:古代中国的学制以儒家教育为主,有师徒制、郡学制、国子监等不同形式的学制,并且学制主要面向官僚和士人阶层。

2. 封建社会学制:封建社会学制是在唐朝之后出现的,主要表现为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促进了社会的流动性和学府教育的发展。

3. 近代学制:19世纪以后,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遭受了巨大的变革。

在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学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近代学制的重要标志是形成了以高等教育为主体的学制。

清朝时期,全国性的高等学府仍然以国子监为主,但中西合璧的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4. 现代学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中国教育体制逐渐建立,包括已取消的“三长制”、“四统一制”等,全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大规模发展时期,并逐步实行了“双一流”建设等改革措施。

以上是我国学制的主要发展历程,每一次学制的变革都体现着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进程,为中国教育事业的进步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中国学制的历史沿革

中国学制的历史沿革
性质:资本主义性质,仿照日本学制
内容:三段四级,小学不分设男校女校,四年义务教育。壬子癸丑学制重视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的整体结构。
地位:壬子癸丑学制是民国的第一个学制,比较全面的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教育要求,它是民国初期的中心学制,至1922年学制出现以前,有过局部调整但是整体的柜架不变,较以前的学制有很大的稳定性。
性质:北洋政府颁布,仿照美国学制
内容:六三三分段,小学缩短,中学延长分两段,利于普及初等教育,提高中等教育水平,各个层次上的职业教育兼顾学生升学和就业两种准备。
地位:六三三学制的产生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是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到一个重要阶段的标志,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个学制,是中国教育学制史上的里程碑。
1922
壬戌学制
背景:壬子癸丑学制颁布之后,在应用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与此同时,“五四运动”前后,西方教育思想大量传入中国,一战后美国的平民教育思潮对我国影响加剧。在这样的内部和外部双重影响下,1922年9月,教育北京专门召开了学制会议,最终,北洋政府于11月1日以大总统令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也就是1922新学制,又称壬戌学制,又称六三三学制。
中国学制的历史沿革
时期
名称
内容
清末1902年
壬寅学制
背景:1902年,清政府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在管学大臣张百熙的主持下,拟订了一系列学制系统文件,统称《钦定学堂章程》。1902年为壬寅年,故这个学制亦称“壬寅学制”。
性质:半资本主义半封建性质,仿照日本学制
内容:该学制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性质、培养目标、入学条件、入学年限、课程设置和相互关系,也规定了强迫(义务)教育的内容,是我国最早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学制。
1928
壬辰学制

中国近代五种学制(简约版)

中国近代五种学制(简约版)

中国近代五种学制(简约版)
近代以来,中国的教育体系经历了诸多变革与发展,从明朝封建社会的教育体制到当代新教育体制,共有五种学制。

第一种是封建类学制,早在宋初就有了一定的形式,封建时代,封建学制正式地取得了形式化的体系。

其特点是“子孝父贵”、“宗法统治”,以“儒家”文化为主,着重古今文献、仪礼体系,考试加以考核,准入高等教育机构。

第二种是传统类学制,西清时期首先出现,主要是继承和发展封建学制,其根本特点是以文学为主,以经国别类史学为主要科目,准入书院机构及国家高等教育之用。

第三种是民众类学制,是指自清代以来的重视中小学教育的政策所创造出的、以书本教育科学知识为主的学制。

它的特点是以书本为载体,以文学科学体系为主线,坚持以书本教育夯实基础,从将来入学社会国家统考中选拔人才。

第四种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的政府政策性学制,它强调以专业化为特点,以科学技术为动力、以创新能力为考核标准,突出考查思想品德、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及健全技术技能,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五种是当代以来教育部、市场联动式学制,此类学制将教育部下属各类学校(如大学)所招收学生课程企业实践结合,以兼顾学习、进修以及社会实践等目的,为学生树立了具体的能力要求,提倡学生在职业岗位上也能按照部规定标准表现。

中国近现代学制

中国近现代学制

我国近代学制的诞生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清朝政府颁布 了《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 是我国教育史上正式颁布但未实行的第一 个学制。《钦定学堂章程》,由管学大臣 张百熙拟订。章程中分《 京师大学堂章程 》、《考选入学章程》、《高等学堂章程》 、《中等学堂章程》、《小学堂章程》及《 蒙养堂章程》。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 次法定学校系统。
壬戌学制
制订该学制的标准: ①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 ②发挥平民教育精神; ③谋个性的发展; ④注意国民经济力; ⑤注意生活教育; ⑥使教育易于普及;

⑦给各地方留有伸缩余地。
壬戌学制的进步之处
①高小由3年改为2年,中学由4年改为高、初中各3 年。 ②废止大学预科,高中毕业可直接升入大学。 ③不单设职业学校, 初中附设职业科。 ④大学采用选科制。
我国近代学制的诞生


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政府 法令公布实施的学制。
1903年(光绪28年)清政府命大臣张百熙、 荣庆、张之洞依日本学制拟订《奏定学堂章程》, 亦称《癸卯学制》。“癸卯学制”以日本学制为蓝 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经正式颁布后在全国范围 内正式推行的学制。
「壬寅学制」——「癸卯学制」

中国近代学制的演变—— 清末学制

2、癸卯学制
1904年1月,清廷公布了张百熙、荣庆、张之洞主持重 新拟定的一些列学制系统文件,统称《奏定学堂章程》。 因公布时在农历癸卯年,又称癸(音gui)卯学制。这是中 国近代由中央政府颁布并首次得到施行的全国性法定学制 系统。学制主系列分三段七级。 清末学制的制订是近代以来学习西方教育的系统性成 果,是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承前启后制作,在中国教育近 代化发展中具有标志性意义。学制的制订特别是“癸卯学 制”的颁布,解决了各地兴学无章可依的矛盾,为新式学 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各级各类学堂的数量和在校生人数 不断增加。

中国近代颁布的四个学制

中国近代颁布的四个学制

中国近代颁布的四个学制中国近代颁布的四个学制,即壬寅、癸卯、壬子癸丑、壬戌学制。

1.壬寅学制颁布时间:1902年主持者:(清政府)张百熙以日本学制为蓝本文件名称:《钦定学堂章程》因颁布于农历壬寅年,亦称“壬寅学制”。

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次法律规定的学校系统。

主要特点:①注重实业教育和国民教育;②由于当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依旧存在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③保留着科举制度的痕迹。

地位:我国教育史上正式颁布但未实行的第一个学制。

2.癸卯学制施行时间:1904—1911年辛亥革命时期主持者:(清政府)张之洞、荣庆、张百熙以日本学制为蓝本文件名称:《奏定学堂章程》因颁布于农历癸卯年,故又称“癸卯学制”。

主要特点:①体现了洋务运动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尊孔、忠君封建思想浓厚;②最大特点是修业年限长,教育体系划分为三段七级;③划分了师范教育,单独建立了师范教育体系;④标志着近代体育课程登上历史舞台。

3.壬子癸丑学制施行时间:1912、1913—1922年主持者:(南京临时政府)蔡元培任教育总长以日本学制为蓝本主要特点:①第一次规定男女可以同校,并将学堂改为学校(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②教育体系划分成三段四级;③废除尊孔读经,在教学内容上充实了自然学科。

地位: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4.壬戌学制施行时间:1922—1951年主持者:(北洋政府) 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别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或“一九二二学制”主要特点是:①受美国实用主义思潮影响,课程和教材内容侧重实用;②规定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也被称为“六三三学制”或“新学制”);③兼顾学生升学和就业两种准备,这是我国首个兼顾升学和就业的学制。

地位:中国近代史上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学制;我国现代学制史上第一次明确以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学校教育阶段依据的学制;标志着中国近代以来的学制体系建设的基本完成。

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

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

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是教育学中常考考点,考查形式主要以客观题居多,主要以单选的形式考查学制名称、颁布时间、特点及地位的识记,要求考生做到一一对应。

一、壬寅学制(《钦定学堂章程》)颁布时间:1902年颁布政府:清政府特点:注重国民教育和注重实业教育: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依旧存在,保留着科举制度的痕迹。

地位: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只颁布而没有实行;以日本学制为蓝本,第一部颁布的关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制;标志着我国师范教育的开始。

二、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颁布时间:1904年颁布政府:清政府特点: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张之洞《劝学篇》)的思想。

规定男女不许同校,轻视女子教育。

标志着近代体育课程登上历史舞台。

班级授课制在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后,才在全国广泛推广。

地位: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或实行新学制的开端。

三、壬子癸丑学制颁布时间:1912-1913年颁布政府:南京临时政府特点:学制分为三段四级: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两系统。

设补习克、专修科、讲习所。

它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并将学堂改为学校。

地位: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四、壬戌学制(六三三学制)颁布时间:1922年颁布政府:民国政府特点:以美国学制为蓝本。

规定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

兼顾升学和就业双重准备。

地位:近代沿用时间最长的一个学制。

五、《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颁布时间:1951年颁布政府:政务院地位:产生了新中国第一个学制六、《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时间:1993年颁布政府:中共中央国务院特点:在结构上确立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四种类型。

以上是我国学制发展历程的基本内容,关于前四个学制还有一个口诀帮助大家识记:人(壬)颁布,鬼(癸)实施,资本主义丑男女(壬子癸丑学制第一次规定男女同学,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美长戌(壬戌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

中国近代学制的演变

中国近代学制的演变

中国近代学制的演变清末学制1、壬寅学制1902年8月,清廷公布了管学大臣张百熙主持拟定的一系列学制系统文件,统称的《钦定学堂章程》。

因该年为农历壬寅年,故又称“壬寅学制”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中央政府名义制定的全国性学制系统,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性质、培养目标、入学条件、在学年限、课程设置和相互衔接关系。

但该学制公布后未及实行就为“癸卯学制”所取代。

2、癸卯学制1904年1月,清廷公布了张百熙、荣庆、张之洞主持重新拟定的一些列学制系统文件,统称《奏定学堂章程》。

因公布时在农历癸卯年,又称癸(音gui)卯学制。

这是中国近代由中央政府颁布并首次得到施行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

学制主系列分三段七级。

清末学制的制订是近代以来学习西方教育的系统性成果,是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承前启后制作,在中国教育近代化发展中具有标志性意义。

学制的制订特别是“癸卯学制”的颁布,解决了各地兴学无章可依的矛盾,为新式学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各级各类学堂的数量和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

二、民国学制1、壬子癸丑学制1912年9月,南京临时政府公布民国学制系统的机构框架,称壬子学制,此后至1913年8月期间,又陆续公布了一些法令法规,使“壬子学制”得以充实和具体化,综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全面完整的学制系统,成为壬子癸丑学制,又称1912-1913年学制。

该学制是民国的第一个学制,较全面地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教育的要求。

他是民国初期的中心学制。

2、1922年的“新学制”1922年11月,以大总统令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即1922年的“新学制”,或称壬戌学制,由于采用的是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法(此前的教育改革主要是借鉴日本的教育制度),又成为六三三学制。

该学制中各教育阶段,基本上是依据我国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划分,这在中国近代学制发展史上是第一次。

该学制对辛亥革命以来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较好的总结,是新文化运动在教育领域的一个积极成果,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简述五种学制

简述五种学制

(一)壬寅学制 1902①张百熙《钦定学堂章程》②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法定学校系统③纵向:初等,中等。

高等,形成三段七级——主④横向:实业学堂、师范学堂——辅⑤未实行,但是是癸卯学制的雏形(二)癸卯学制 1904①张百熙,张之洞,荣庆《奏定学堂章程》②第一个比较完整、正式公布并在全国实施的学制③纵向初等、中等、高等、三段。

共分七级④横向普通、师范、实业三足鼎立的整体格局框架⑤意义:是近代学习西方教育的系统性成果,标志性意义⑥打击了旧的教育制度,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⑦但是依旧是“中体西用”,浓厚的封建性⑧在课程设置中,传统的中国经学内容比重大⑨硬套日本的学制,不合实际,学制冗长(三)壬子癸丑学制(壬子) 1913① 1912~1913,陆续公布了一系列学制,叫壬子癸丑学制。

②初等小学——4年、高等小学——3年、中学校——4年、大学预科——3年、本科——3~4年、小学以下——蒙学院、大学以上——大学院③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实业教育(三种)④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学制⑤批判了清政府的“忠君尊孔”,废除读经讲经⑥缩短了受教育年限⑦提倡男女平等⑧缺点:虽然整齐划一,但是灵活性不够⑨修业年限又太短,偏重于普通教育。

对职业技能的训练不够壬子癸丑学制对应的课程标准:①废除了“癸卯”中的读经讲经课②突出了近代科学和资本主义文化的地位③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批判的继承④提高了唱歌、图画、手工、农业等课程的地位⑤关注美感和情感教育,注重课程的“应用性。

平民化、手脑协调发展”(四)壬戌学制(1922新学制)①“六三三”分段标准。

——六三三制②中国近代史上,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个学制“新学制”的标准①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②发扬平民教育精神③谋个性之发展④注重中国民经济力⑤注重生活教育⑥使教育易于普及⑦多留个地伸缩余地“新学制”体制:小学六年——初小4年,高小2年中学六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4~6年横向,与中学平行的——师范学校、职业学校。

中国近代学制

中国近代学制

中国近代学制中国近代学制指的是从清朝末期到中华民国时期的学校教育制度。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多次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教育制度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壬寅学制1902年,清政府以日本学制为蓝本,拟订了一系列学制系统文件,统称为《钦定学堂章程》,也被称为“壬寅学制”。

这个学制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次法律规定的学校系统,主要特点包括注重实业教育和国民教育、存在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以及是我国最早规定义务教育的学制。

然而,“壬寅学制”并没有正式颁布,也没有得到实施。

2.癸卯学制1903年7月,清政府重新拟订了学堂章程,于1904年1月公布,称为“癸卯学制”。

这个学制是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主要体现了洋务运动中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思想。

这个学制的最显著特点就是修业年限长,修业年限长达26年,并且划分了师范教育,单独建立了师范教育体系。

此外,还规定了班级授课制,这标志着班级授课制在我国的普遍适用,并首次以法令形式将班级授课制推广至全国实施。

然而,这个学制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规定男女不许同校,轻视女子教育等。

3.壬子葵丑学制在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学制改革方案,称为“壬子葵丑学制”。

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4.壬戌学制1922年,全国教育联合会颁布了“壬戌学制”,也被称为“新学制”。

这个学制规定了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因此也被称为“六三三”学制。

这个学制的制定和实施,是在学习和借鉴西方教育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对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总的来说,中国近代学制的建立和改革,是中国教育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

这些学制的制定和实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需求和价值观念,也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和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我国的学制发展历程

我国的学制发展历程

我国的学制发展历程
中国的学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早期教育:早期中国并没有完善的学制,教育主要通过家
庭和私塾进行。

这种教育主要是为皇族贵族子弟和士人子弟提供的。

2.封建学制:封建社会时期的学制以儒学为主导,由官府设
立的官学、私塾和书院组成。

这些教育机构的目标是培养士人,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

3.近代学制: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开始接触西方教育
体系,学制开始发生变革。

清朝末年和民国初期,实行的学制主要有两种:四年制的小学、五年制的初级中学、九年制的高级中学和高等教育机构。

4.教育改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了长期
的教育改革。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学制,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

5.高中教育拓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对高中阶段教
育的重视和拓展。

1996年,中国推行了"3+3"教育制度,即九年义务教育后分为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级中学三个轨道。

6.学制统一和深化改革:2006年,中国开始实施学制统一
和深化改革。

这一改革将初中学制由三年延长至三年半,高中学制由三年延长至三年半或四年,实行统一的学制规
划。

7.高等教育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建立
了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推进了学位教育、职业教育和继
续教育的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学制的具体规定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可能存在差异。

中国的学制发展是一个持续变革和进步的过程,以适应社会和教育需求的变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迁,学制会继续进行调整与完善。

中国近代学制比较

中国近代学制比较

中国近代学制的比较课程:中国教育史指导老师:***班级:07级教本二班*****学号:************一、对我国近现代学制的历史回顾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

它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他们之间的衔接和转换等等,关系到教育方针的贯彻、教育目的和任务的实现。

在比较分析我国现阶段义务教育学制之前,有必要回顾一下我国近、现代学制的变迁历程。

“壬寅学制”。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为适应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需要,中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逐渐酝酿形成。

1901年1月29日,西太后下达“变法上谕”,要求内外大臣及各省督抚提出教育改革方案。

1902年8月,由张百熙奏进的《京师大学堂章程》、《大学堂考选入学章程》、《高等学堂章程》及《各学堂系统图》得以批准颁布,总称《钦定学堂章程》。

因这年为阴历壬寅年,故史称“壬寅学制”。

《钦定学堂章程》的制定和颁布意味着中国实行近代教育制度的开始。

“癸卯学制”。

张百熙所制订并正式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加上这个章程本身的不完备性,故除了《京师大学堂章程》外,其它的几个章程几乎都未能实施。

结果在其颁布的一年半后,即1904年1月,又颁布了由张百熙、荣庆、张之洞三人共同制订的《奏定学堂章程》。

《奏定学堂章程》颁布的年份,为阴历癸卯年,故史称“癸卯学制”。

《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标志着中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正式确立,体现出中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正规化、体系化。

“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制。

“癸卯学制”是中国社会从封建制度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

其办学的主要目的仍为培养官吏,与科举无异。

如高小毕业为廪,中等学校毕业为贡生,可任州判、府经、主簿或教授、教谕等职;高等学堂毕业为举人,可授内阁中书、各部司务、知州、知县等官职;分科大学毕业为进士,可授编修、主事等官职。

它把女子排除在学校之外。

这个学制的修业年限很长,规定七岁读小学,二十岁中学毕业,三十二岁才读完通儒院。

近代中国学制

近代中国学制

(一)壬寅学制(二)癸卯学制(三)壬子癸丑学制(壬子)(四)壬戌学制(1922新学制)(一)壬寅学制1902①张百熙《钦定学堂章程》②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法定学校系统③纵向:初等,中等。

高等,形成三段七级——主④横向:实业学堂、师范学堂——辅⑤未实行,但是是癸卯学制的雏形(二)癸卯学制1904①张百熙,张之洞,荣庆《奏定学堂章程》②第一个比较完整、正式公布并在全国实施的学制③纵向初等、中等、高等、三段。

共分七级④横向普通、师范、实业三足鼎立的整体格局框架⑤意义:是近代学习西方教育的系统性成果,标志性意义⑥打击了旧的教育制度,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⑦但是依旧是“中体西用”,浓厚的封建性⑧在课程设置中,传统的中国经学内容比重大⑨硬套日本的学制,不合实际,学制冗长(三)壬子癸丑学制(壬子)1913①1912~1913,陆续公布了一系列学制,叫壬子癸丑学制。

②初等小学——4年、高等小学——3年、中学校——4年、大学预科——3年、本科——3~4年、小学以下——蒙学院、大学以上——大学院③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实业教育(三种)④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学制⑤批判了清政府的“忠君尊孔”,废除读经讲经⑥缩短了受教育年限⑦提倡男女平等⑧缺点:虽然整齐划一,但是灵活性不够⑨修业年限又太短,偏重于普通教育。

对职业技能的训练不够壬子癸丑学制对应的课程标准:①废除了“癸卯”中的读经讲经课②突出了近代科学和资本主义文化的地位③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批判的继承④提高了唱歌、图画、手工、农业等课程的地位⑤关注美感和情感教育,注重课程的“应用性。

平民化、手脑协调发展”(四)壬戌学制(1922新学制)①“六三三”分段标准。

——六三三制②中国近代史上,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个学制“新学制”的标准①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②发扬平民教育精神③谋个性之发展④注重中国民经济力⑤注重生活教育⑥使教育易于普及⑦多留个地伸缩余地“新学制”体制:小学六年——初小4年,高小2年中学六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4~6年横向,与中学平行的——师范学校、职业学校。

中国学制的发展历程

中国学制的发展历程

中国学制的发展历程一、中国古代的学制中国古代的学制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时期。

周朝创立了以儒家经典为基础的教育制度,即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要内容的学习。

这种学制强调了礼仪、音乐和文学等方面的教育,目的是培养人们的品德和修养。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学制逐渐发展壮大。

在秦朝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统一的学制。

他推行了以法家思想为基础的教育体系,注重实用性和实际技能的培养。

这种学制对后来的汉朝和唐朝等朝代的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现代中国学制的起步近代以来,中国的学制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19世纪中叶,中国面临外来侵略和国内动乱,教育系统几乎崩溃。

为了振兴教育,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学制模式。

1862年,清朝政府设立了最早的现代学校——顺天学堂,标志着中国现代学制的起步。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学制逐渐完善。

1905年,清朝政府颁布了《学堂条例》,规定了学校的管理和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内容。

此后,中国开始逐渐建立了一套以学制为基础的教育体系。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学制改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的学制改革成为了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一步。

1951年,中国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中等学校学制暂行条例》,明确了初中和高中的学制为三年。

随后,1958年,中国又实行了“大跃进”运动,教育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学制也相应地调整为六年制。

然而,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的教育遭受了严重打击,学制改革也受到了破坏。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教育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恢复和重建过程。

1977年,中国恢复了以小学六年制、初中三年制、高中三年制为主的学制。

四、现代中国学制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学制不断发展和完善。

1985年,中国教育部修订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学制暂行条例》,将高中学制调整为三年。

这一调整使中国的学制体系更加符合国际标准,并提高了高中教育的质量。

中国近现代学制改革

中国近现代学制改革

学 科 大 高等师 范学校 专修科 本科 学 与 预科 二部 选科 师范 学校 学校 预科 高等 学 学校 等 学 本科 分 七科 预科 分 三部 科 专 学校 本科 预科 甲种 学校 科 预科 专 修 科 种 科
壬 子 癸 丑 学 制 系 统 图

科 专修科 学校
壬子癸丑学制的特点
一,缩短了学制年限。 二,女子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法定教育权。 三,取消对毕业生奖励科举出生。 四,规定一学年度为三个学期。 另外,壬子癸丑学制不采纳清末中学的文、 实分科的做法,取消高等学堂,只设大学 预科,这都是较学制加速了科举制的终结。 其四 癸卯学制加速了科举制的终结。 癸卯学制加速了科举制的终结
随着新学制的实施,新式学堂的大量涌现,新 学制同科举制之间的矛盾愈加显现,尤其是在生源 的争夺上,因为新式学堂教育较之传统私塾成本要 高很多,且只有按照既定修业年限完成学业才能授 予相应的功名学衔(按照该学制的规定,儿童从七岁 入学到通儒院毕业,长达二十几年,年龄要到三十岁, 即便是不把通儒院计算在内,学龄也长达二十一年), 而科举制则表现得较为灵活而富有弹性,虽然有名 额限制却没有时间之忧。因此对大部分学生仍有 吸引力,导致新学制在颁行之初备受士绅阶层冷落, 生源得不到充分保障。
1904年1月13日,清政府公布了由张百熙、 荣庆、张之洞主持重新拟定的一系列学制 系统文件(主要是对壬寅学制中章程的一些 补充与改进),统称《奏定学堂章程》。因 公布时在阴历癸卯年,又称“癸卯学制”。 这是中国近代由中央政府颁布并首次得到 施行的全国性法制系统,较“壬寅学制” 更为系统完备。
壬寅学制(1902年)
张百熙
钦定学堂章程
壬 寅 学 制 系 统 图
癸卯学制(1904年)
癸卯学制的指导思想 癸卯学制的系统图 癸卯学制的特点 癸卯学制的意义 癸卯学制历史局限 癸卯学制的补充与修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中国学制
一、壬寅学制
我国近代教育史上最早制定的系统的学校制度,是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1902年为壬寅年,故这个学制亦称“壬寅学制”。

时间:1902年
颁布政府:清政府(张百熙)
仿照国家:日本
地位:首颁布,未实行
二、癸卯学制(常考)
1903年,由张之洞起草,清政府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1904年1月颁布执行,1904年为癸卯年,又称“癸卯学制”。

时间:1904年
颁布政府:清政府(张之洞)
仿照国家:日本
地位:首实施(实行新学制的开端)、修业年限最长的学制(26年) 教育目的:“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
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学前教育:设蒙养院为幼儿教育机构,招收3~7岁幼儿,是我国首次将幼儿教育列入学制系统。

女子教育:轻视女子教育,规定男女不许同校。

义务教育:初等小学堂规划为强迫教育阶段,首次明确提出“义务教育”“强迫教育”的词汇。

三、壬子癸丑学制
1912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教育部,蔡元培任教育部长对旧学制进行修订,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

该学制明显反映了资产阶级在学制方面的要求,明令废除在受教育权方面的性别和职业限制,在法律上体现了教育机会均等。

时间:1912年—1913年
颁布政府:南京临时政府(蔡元培)
仿照国家:日本
地位: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女子教育: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小学男女同校,中学以上设立女学)
补习教育:增设了补习学校
其他措施:废除读经,充实自然科学,改学堂为学校。

四、壬戌学制(常考)
1922年,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壬戌学制”。

由于是采用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法,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因此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

时间:1922年
颁布政府:北洋政府
仿照国家:美国
地位:沿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标志着中国近代以来的学制体系
建设的基本完成、首次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划分教育阶段。

学前教育:幼稚园纳入初等教育阶段,确立了学前教育的地位。

女子教育:不再单独列出女子学校,男女受教育完全平等。

职业教育:用职业教育代替清末民初的实业教育,兼顾学生升学与就业两种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