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历史课堂教学论文
构建有效历史课堂教学方法论文
构建有效历史课堂的教学方法初探【摘要】要实现有效的历史课堂教学,必须采用能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方法。
本文从课堂教学的几个环节入手,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有效,创新,愉快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方法再也不能满足历史新课堂的需要。
如果每堂课老师的方法一层不变,就难免让学生感到厌烦。
怎样使枯燥的历史课堂精彩纷呈,让学生有新鲜感呢?如何将学生置于一种自主、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最终达到教得轻松,学得自如,取之有效呢?我认为:老师要在教学上力求创新,找到新颖的教学方法,激活课堂,把学生带进学习历史的新天地。
这需要我们构建有效的历史课堂教学方法。
而构建有效的历史课堂教学,老师除了要吃透教材,解透学生,还要根据课标要求、学生、教学的实际,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1.新课引入——激情鼓动课堂教学是师生双向交流的一种最直接的对话,而学生的情感是否被激发则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实践证明,借助流行歌曲,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有效。
例如,我在执教七年级下册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时,就设计了用学生比较熟悉的歌曲导入新课的方法。
其过程如下:师:大家都喜欢英雄好汉,也喜欢唱《水浒传》这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好汉歌》吧,下面我提议咱们一起把这首歌大声地唱一遍,好不好?在我的带动下,全班同学齐声高唱,学生的热情极大地调动了起来。
一曲完毕,我紧接着问:“大家知道这首歌歌颂的是哪个朝代的英雄好汉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宋代”。
由此我便引入新课:“正确。
今天,就让我们在歌声中走进宋代,去体验宋代人民万千气象的社会生活吧!”这样,既轻松又自然地就过渡到讲授新课中去。
利用歌曲导入新课,可以缩小了师生年龄的差距,创造良好的师生互动环境,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一开始就能轻松愉快地融入课堂,为下一步学习基础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课间教法——多法齐下历史课本的知识是枯燥的,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去探索,因此,老师一定要避免满堂灌。
教历史教育教学论文(共7篇)
教历史教育教学论文(共7篇)大文斗范文网会员为你整理了“教历史教育教学论文”7篇范文,希望对你有参考作用。
篇一:历史教学论文历史教学专题论文摘要:本人主持的甘肃省“十二五”规划课题《高中历史新课程德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已进入结题阶段,通过对我校高一、高二两个年级文科学生的调查研究,课题组对高中历史课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做了讨论和分析,参见拙文《管窥高中历史课德育现状》,发表于《新课程》杂志20xx年第四期。
对历史课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在此不再赘述,本文旨在探讨应对的举措。
关键词:高中历史;德育现状德育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是中学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针对当今中学德育和历史课程德育的现状和困难,笔者也思考如下。
一、提高学生的品质境界在时代的影响下,当今学生“对人不感激,对物不珍惜”,与物的距离拉近了,与人的距离拉远了,在他们身上缺失中华美德。
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说“美德即知识”,“知识在于教育”,对学生进行“境界”教育正是历史课和历史教师的责任。
在高中历史课中穿插典型的历史人物事例,对学生进行教育,可培养学生的品质境界。
爱是道德的'基础,仁爱是中华美德的象征,是普遍的道德标准,讲仁爱有利于家庭稳定、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孝悌是仁爱的表现,是做人做事的根本。
诸子百家思想是国学精华,孔子讲“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墨子言:“兼爱非攻”……古人认为“百善孝为先”,孝为首德,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等等不胜枚举,这些都是培养学生仁爱孝悌品德的良好素材。
我国向以礼义之邦著称于世,而“重义轻利”则是传统精神中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念。
“舍生取义”、“见得思义”、“多行不义必自毙”等名言警语,几千年来一直被用以褒贬劝诫。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尚“礼”的传统,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建筑、科技……不论从哪一方面都可以看出中国人的这种谦和礼让之气,翻开史书,此类的言论更是无处不在。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10篇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10篇1. 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方法和教材探讨本文主要探讨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方法和教材选择的问题。
通过分析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材,探讨如何更好地教授中国近现代史,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中国的发展历程和变革。
同时,本文也会分析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教材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2. 历史文化遗产在高中历史教育中的应用本文将探讨历史文化遗产在高中历史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
通过研究具体的历史文化遗产案例,分析如何将这些遗产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3. 科技时代的数字历史教学本文将探讨科技时代下数字历史教学的意义和方法。
通过运用多媒体、虚拟实境等数字技术,如何创新历史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背景。
4. 跨学科教学在历史教育中的应用本文将探讨跨学科教学在历史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将历史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如语文、地理、美术等,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跨学科思维,使历史教育更加有意义和有效。
5. 创学方法对历史研究的影响本文将分析创学方法对历史研究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
通过引入案例分析、讨论式教学、角色扮演等创新方法,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和思维能力,提高历史研究的效果。
6. 历史研究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本文将研究历史研究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方式。
通过参观实地、实地考察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事件和场景,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记忆,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7. 思维导图在历史教育中的应用本文将研究思维导图在历史教育中的应用。
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梳理历史事件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历史知识的框架,提高学生对历史的整体把握能力。
8. 多元文化视角下的历史教学本文将探讨多元文化视角下的历史教学。
通过引入不同文化的历史案例,扩大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跨文化交流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国际和跨文化意识。
9. 互联网时代下的历史教育变革本文将探讨互联网时代下的历史教育变革。
历史课堂教学中“忌要”论文
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忌要”历史课堂教学存在重讲轻导、重结论轻过程、重说明轻研究、重史实轻理论、重死记轻思考的现象,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能力的提高。
教师应优化课堂教学,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武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科学安排教学的全过程,追求最佳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标要有层次感,忌无的放矢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它决定教与学的方向。
课堂教学最忌无的放矢。
这个要“掌握”那个要“理解”,但能否达到目标要求却不得而知。
解决的良策是把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有联系的问题,通过分解目标来引导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有明确的思考方向。
这就要求教师应精心研究教学目标,设计出符合目标要求,且有不定期操作性和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
学生经过一番思考就能回答,达到一种“跳一跳,能摘桃”的效果。
在教授《洋务运动》内容时,我设计了三个目标思考题:①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内容和失败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识记目标)②你怎样评价洋务运动?从中得到哪些启迪?(理解目标)③将它同英国工业革命相比较有何异同之处?(综合分析、比较能力培养目标)三个有层次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避免了无的放矢。
这不仅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而且教师易于掌握学情,学习起来也事半功倍,效果明显。
二、知识掌握要过程探究,忌浅尝辄止知识过程的探究,就是要求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按照目标指向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力的过程,是形成科学方法和造成求知悬念的关键环节。
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是重结论轻过程,其结果是浅尝辄止,这难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的良策是教师必须把“结论”教学转变为“过程”教学,突出“学”在教学中的地位,正确处理“学”与“导”的关系。
教师的“导”就是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教程,引导学生自己得到问题的结论。
这就要求教师要设计好课堂教学问题的探索路径,从易到难,从单一到复合,从知识到能力,逐步诱导、逐层推进,巧妙地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
其过程为:创设情景→设疑激思→思考讨论→得出结论。
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初步论文
谈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初步探索教学是一门艺术。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
近几年,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达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
经过几年实践,本人感觉“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有效、符合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的教学模式,它也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
它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老师讲学生听为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以下是我以此模式为蓝本,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结合历史教学特点,拟定的我校特色历史课堂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初步实效。
第一环节:复习导入(5分钟)此环节分复习提问和导入新课两部分。
复习提问的主要内容是上堂课的主要知识点,其主要作用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检查学生对上堂课主要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迫使学生养成课后要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二是通过提问上堂课中与新课有密切联系的知识点,既可以引入新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又可以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铺垫,起到了奠定基础的作用。
导入新课的方式多种多样,通过导入新课,既可增强知识的系统性,使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又可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第二环节:揭示教学目标(3分钟)此环节的主要作用是告诉学生本堂课应该掌握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按性质可分为思想目标、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
通过投影和口头叙述等多种形式来出示教学目标,通过出示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本堂课应该达到的思想、能力和知识三方面的目标要求,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自学课文,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环节:指导学生自学(5分钟)在本环节中教师交待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以及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第四环节:学生先学(10分钟)该环节主要有两项任务:一是结合插图、投影看课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二是思考练习题。
在教材中,课文叙述简明扼要、言简意赅,图像系统重点突出、类型多样,二者密切配合、相辅相成。
学生在自学中结合插图看课文,以文解图,以图释文,真正实现图文对照、扬长避短,可以帮助学生切实增强读图思维、图文转换和善于观察的学习能力,掌握运用图像的基本技能。
高中历史高效课堂论文
高中历史高效课堂论文一、合理组建历史课程学习小组传统高中历史课堂的典型特点,是教师“一堂言”,具体来讲,就是由教师讲解教材知识,学生只负责记录与记忆。
而遵循生本理念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教学活动。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与前提是将学生合理分组,构建历史课程学习小组。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结合高中生的性格、性别、历史基础、学习能力等特点,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协调发展、互补互助”的基本原则恰当分组。
从表面上看,似乎生本理念角度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只是对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座位进行了一定的改变,但其实这是异常深刻的、彻底的教学改革,不管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在生本理念下,教师只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者及组织者,他们扮演为学生学习提供帮助与服务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有深度参与教学活动各个环节的权利与机会,需要在与小组成员的交流、合作、探讨中主动学习与思考历史知识,并且能够在深度理解与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
这就需要教师努力提高合作小组划分的合理性,以确保各个组员在课堂教学中能实现优势互补、各尽所能。
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能在其他学生的影响和帮助下获得更多的学习经验与技巧,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能在帮助其他同学的同时快速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
二、科学设计前置性的历史作业生本理念下的小组交流与讨论,是在小组成员学习与掌握了一定的教材内容基础上,开展的一种学习活动。
从这里可以看出,要从生本理念角度打造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师非常有必要依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特点布置一些前置性作业,以帮助与指导学生对教材内容有更好的了解。
教师在设计前置性作业的时候,应把了解新课内容作为一般性任务,让学生对教学知识产生感性认识,了解自己阅读到了什么,有哪些内容是自己尚未理解的;在学习小组中对教学内容做初步交流,所有组员共同构建新课知识体系,并列出新课知识提纲;将小组成员普遍认为的有重大价值而没有明确其意思的内容记录下来,以问题的形式在正式教学中提出来;深入探究小组成员普遍感兴趣的教材内容;总结本组在完成这些前置性作业时应用到的好方法及成功经验,在课堂上分享给其他同学。
历史课堂教学与学生主体地位关系论文
历史课堂教学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一、树立教学新理念是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在于师生要确立新的教学理念,即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指导性,这一点必须要把握准确。
教师首先要明确,我们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教育者不是教训者。
教学中要积极营造师生共学习、共探讨的平等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
学生虽是受教育者,但绝不是听任教师摆布的装知识的容器,要把学生这个活生生的人看透,即把学生自身的思维、个性、灵气都挖掘出来,使之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要使学生会学(既掌握学习的方法,观察事物的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评价事物的标准)历史,才能学会历史。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改变“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点拨、启发、指导、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这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我们所要达到的育人的最终目的。
二、面向全体学生是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保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面向全体学生,调动所有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历史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中去。
教师的讲授、提问,学生的思考、讨论都应当能调动每个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学习较差的学生,他们虽然成绩差一些,但求知欲不一定都差,他们也有很强的自尊心。
作为教师,对学习吃力的学生要特别关爱,像农民对待弱苗一样,多施些肥、浇些水,它们就会茁壮成长。
此外,教师可采取多种适当的方法去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要,如提问题要注意层次、留作业要考虑数量、多鼓励少批评等。
总之,要把每个学生都看成是班集体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员,丢掉一个,就不成其为全体。
在学习的路途中,“一个也不能少”,只有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我们的教学才算成功,学生的能力才会提高。
三、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应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要时刻注意把学生如何学和怎样学放在首位。
从教师备课开始,到整个教学过程的完成,都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只有这样,才能把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机会抓住、抓牢,使学生在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挥和提高。
历史课堂有效教学几点体会论文
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体会摘要:课堂有效教学现在已成为学校教学的重要话题。
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加强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课前预习;学以致用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5-063-001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现在已成为学校教学的重要话题。
我们区正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我们学校作为其中的一个试点,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究与实践。
要想提高自己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首先要善于学习先进理论,并能把教育理论和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模式,并通过不断反思完成课堂教学经验的积累。
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还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这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另外教师课堂语言既要生动、具体,又要准确、无误,教师要让自己成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点拨者”,而不是“供给者”、“提供者”。
要让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只有增强了自身的魅力,才能让课堂充满活力,也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我采用了学案教学的方法,下面就我的学案教学法谈几点自己的体会:一、自主学习——课前预习的有效性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五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预习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我们应该考虑的是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带给了学生什么。
课前预习部分的内容包括在学案的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关。
教师经过认真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设计出具体的自学指导,以填空题为主要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独立完成。
在编写学案时,我实际上已经将本课的知识结构隐含其中,即每个大问题下面有几个小问题,每个小问题又有几个知识点,一清二楚。
比如在讲《美国的诞生》这一课时,我在课前布置了预习任务,并给学生下发了学案,要求学生完成第一部分的知识结构,包括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过程(导火线、开始标志、建军、建国、转折、胜利)、成立政府、意义、性质等。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论文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之我见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获取知识的双向交流过程。
教师要在有限的40分钟内,讲“活”历史,做到举重以轻,难度大的问题能深入浅出的讲出来,提高教学效率,是我们历史教师应该认真探索的教改课题。
下面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谈几点体会。
一、熟练地驾驭教材1.宏观把握教材宏观把握教材就是教师备课时,要把每节课都放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去,居高临下地讲述。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通读教材,掌握历史阶段特征。
如高一世界近现代史下册第一章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包括四节内容,这四节前后联系可看作是一个整体:俄国十月革命、资本主义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是总的世界革命运动的三个组成部分,共同促成世界现代史首次革命高潮,这是以俄国十月革命为开端,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里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为主导,以被压迫民族为同盟军的一次世界规模的革命运动。
这样讲述,学生就有了一个宏观的认识。
又如讲述中国近现代史时要宏观把握三条线索:中国人民的屈辱史、抗争史和探索史。
那么以后讲任何一节时都可放入一条线索中去,使学生能更清楚地把握历史。
2.微观拓宽教材中学历史教科书曾被一些史界同仁形象地称为“压缩饼干”。
因此,我们在使用教材时,对一些内容必须进行必要的充实和具体化,使之生动形象和更易理解。
当然,拓宽是适当地,像教材有关内容的顺延,史料的补充,理论的深化等等,这对提高学生的读史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是很有好处的。
就理论的深化来说,因高考越来越把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作为主要内容,而有些理论性问题又使学生感到高深莫测,无所适从,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应适时地把有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观点向学生进行渗透,使学生有规可循,心中有数,从而提高思维能力。
如我在讲述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时,引用了赵尔巽在《清史稿》中的有关论述:“秀全以匹夫倡革命……中国危亡,实兆于此。
”让学生思考这一观点。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5篇)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5篇)高中历史教学论文(5篇)高中历史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一)更新教学观念,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同学的进展是课程实施的动身点和归宿”,所以着眼于同学全面素养的提高,正是我们教学的目的。
这就要求老师必需转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要以同学为本,改革授课的方式、方法,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改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和科学化。
所谓多样化,即教学内容呈现不再单纯依靠老师的言传身教,而是大力提高科技含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推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历史多媒体教学及电子课件的制作与使用上。
所谓科学化,就是不再单纯地让同学记忆并储存历史结论,而是结论与形成结论的过程并重。
新教材在这方面给师生们留下了较大的思维空间。
例如“洋务运动”这一节,新教材有意识地留下了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不写,却通过课后“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的练习题把这个问题提出来。
这就需要老师和同学通过教学过程,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来得出历史的结论,从而提高同学的历史思维力量,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又如“新文化运动”这一节对旧教材中评价新文化运动前期成就进行了删除,而设计了一道课后习题对“打倒孔家店”口号的评价,并建议同学通过翻阅资料和文章加以分析得出答案,它的设问向开放性试题进展。
类似例子有很多,历史老师必需借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同学探究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在过程教学中培育同学思索历史、诘问历史、评判历史的方法和力量,以激发同学学习的主动性和制造性。
其次,改革师生互动方式,转变以往同学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以改革历史课堂教学为突破口,营造一个实事求是、崇尚真理、追求真理的氛围,对同学提出的不同看法、看法、观点不任凭斥责或施加压力,以促进同学自主学习、独立思索,为同学的禀赋可潜在自由、充分进展制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尽可能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教学相长、共同进展的互动过程。
对历史高效课堂教学认识[论文]
对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的认识摘要:教学是一门艺术,高效的教学更是一门艺术。
实现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离不开历史老师的多思考,敢创新,勤总结,乐学习。
关键词:高效的教学;创新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039-01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
课堂教学应该是多种样式、多种方法,竞争与开放并存,真正的历史课堂应该是高效的课堂。
那么,什么是高效课堂呢?高效的课堂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明显或协调的发展。
对教师来说,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对学生来说,高效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得到显著提高和发展。
以下几个方面是本人的几点认识:一、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历史新课程标准是我们历史教学的领路者,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标,领会课程设计的新理念与新思路,明确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历史教材是教学的基本工具,历史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历史教师更应有渊博的专业历史知识,具有扎实的教学基础。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课堂的高效。
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
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望,就会探究其中的奥秘,主动、积极地去探索,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那么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呢?1、直观性素材的科学使用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直观的实物、照片、绘画、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能很好的吸引其注意力,把学生带入高效的学习状态。
1、文字的直观使用。
2、课本文物照片的使用。
3、根据想象绘画。
4、实物的使用。
2、巧妙运用新闻时事和历史的链接古代的历史事件由于距现在太遥远,学生往往会感到很陌生,有很大的距离感。
如果适当的抓住机会,把发生在当前的新闻时事和课本上遥远的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学以致用,学生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历史学科教学论文范文
历史学科教学论文范文历史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历史学科教学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历史学科教学论文范文篇1浅议历史学科的主体性教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见,在新课改的今天,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多么的迫切和重要,现就此谈谈自己在历史教学中的一点浅见。
一、鼓励和引导学生质疑,培养问题意识新课标提出,教学就是要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维活动。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质疑精神。
我在上初一历史《建筑奇观》之长城时,就鼓励学生多提问题。
大多数初一学生能提出诸如秦朝和明朝修长城的时间、目的、意义等比较简单的问题,老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并且还要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思路、类比的思路和拓展的思路等再提问题,结果有些同学又提出:秦长城和明长城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秦始皇国势强大,为什么还要修长城?汉朝以下的朝代都修过长城,明朝为什么还要修长城?是否可以把长城看成一条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边墙?长城究竟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还是阻碍了经济的发展?然后让学生讨论,学生就在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中、一次又一次的讨论中获得了真知,加深了理解。
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就好像一个又一个的谜团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激起了学生无穷的好奇心,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成为了他们解决问题的好方式,这样学生的参与面空前增多,基本实现了人人参与,充分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
二、鼓励和引导学生竞争,培养竞争意识布鲁纳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被动的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历史课堂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教师如何应对挑战以及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效性如何提得以高是关系到课改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诸多方面共同促进的结果,但更重要的是教师自身的积极努力。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有效性教师从2004年的新课改试点到2010年全面铺开,历经六年的风雨,新课程的改革逐渐走向成熟和稳定。
高中历史课程的改革在教学观念、教学方式、课程设置、教材体系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本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面临着巨大而持续的挑战和困惑,教师的成长与发展问题是新课程改革成功不可缺少的主要方面。
教师只有适应并积极投入到课程改革中,才能跟得上课程改革的步伐。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观念上的挑战: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健全的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观念。
然而当前的现实是部分教师仍停留在经验式甚至是程序式的教学上。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教师要形成以学生为本的新观念。
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从学科本位的教书匠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优秀组织者、帮助者和引导者。
2.教学方法上的挑战:以往在教学中教师常常把学生当作接受教育的被动者,课堂的主动权始终掌握在教师手中。
以前,教师靠一本书、一支粉笔打天下的方式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了,新课程要求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总之就是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逐步树立新的教学观念,从而改变自己的教学习惯。
3.对知识储备的挑战:新课程改革提倡课程资源的多元化,教材只是一种课程资源,随着史学研究的发展,教科书的滞后性已不容回避,仅仅对教材知识滚瓜烂熟还远远不够,这对教师的知识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现实却是部分教师在知识结构老化、基础薄弱、更新速度缓慢,这必然影响他们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研究论文:浅谈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研究论文:浅谈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贯彻落实教学理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开展教学。
(一)研究教材,整合资源,奠定高效课堂的基础众所周知,开展历史课堂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就是备课,假如没有提前备好课,那么就无法上好每一堂历史课。
在备课时,许多教师只是关注教材本身,他们把目光局限在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上,却没有注意到其在教学中的“面”。
事实上,编写教材的工作人员在进行教材设计时,是从整个单元整本教材来看的,所以说,教师在备课时,不能仅仅把备课的内容局限在本堂课上,而是应当从宏观的角度来备课。
譬如,我曾经参加过一节研讨课——辛亥革命,在教学中要做到把握课程目标,做好全局规划,统筹安排到位。
许多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评价,从这堂课中,教师学到了怎样摆脱以往就事论事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辛亥革命的作用、意义。
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是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关系,在探究具体问题时,没有提前定性下结论,而是以一种开放包容的态度看待历史问题。
还有专家认为,整堂课的教学节奏紧凑得当,教师的引导恰到好处,课堂上的互动性极强,大大激发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有效落实了三维目标,顺利达成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最后,评委们都给出了较高的分数,认为本堂课开展得十分顺利,合理整合了历史资源,是一堂高效的历史课。
因此,从种种实践结果来看,教师应当在备课时,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研读新课标的要求,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以便为学生打造高效的历史课。
(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优化课堂教学为了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我在暑假期间大量观看网络上的优质课程,同时也回顾了自己在教学期间使用过的教学设计和课件,认真记录下每堂课的心得体会。
在学习期间,我发现当学生在课堂上分析、探究、学习、思考、训练的同时,教师也在不断地改进、总结、提高。
在历史课堂上,往往会有许多突发情况,这些都有可能会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比如,教学活动改变了以往的固有程序,可能学生突发奇想,提出一些偏题怪题,教师提前并没有准备,这就对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历史课堂教学整体优化论文
探索历史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广西北流市高级中学广西北流 537400)课堂教学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渠道,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
教师、学生、教材是构成教学结构的基本要素。
学生的认知结构是决定课堂结构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依据。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可以设计教学结构,并将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但这种教学结构的设计必须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教材的知识结构进行。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必须使认知结构、知识结构、课堂结构和谐、统一,进而达到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的目的。
一、重视学生认知结构的研究历史教学中往往会有这样的现象出现,如果只注重知识的逻辑结构,组织教学和学习活动,而不重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的学习的影响,教学过程往往事倍功半;如果教师重视解决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的学习的影响,则事半功倍,学生的认知结构影响着教学质量。
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让学生会想、会说、会做。
1.教学生会“想”。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教给学生会想,就是教给学生按最佳思维方式进行思维。
例如中学历史教材,概念部分重在结合历史事件理解领悟,重大事件部分重在明理发生的时代背景,历史人物部分重在理解人物的品质和形象。
在这些过程中都应该有计划地指导学生会想,教师可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想。
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教师的直观演示、示范板书中有序地去观察、去分析,去研究、去归纳、去判断。
2、教学生会“说”。
学生认识历史事件的过程和成果,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历史中的概括、判断、推想等思维过程也要靠语言的表述才能实现。
如果没有不断发展的语言伴随的话,学生的认识过程必然会受到阻碍,教学效果不能很快提高。
因此要注意从学生学习历史的第一天开始,就要注意有目的、有层次地把历史事件联系起来。
如在中学低年级主要训练学生了解历史知识发生的主要过程;中年级主要训练学生按最佳思维模式理清发生的背景;到了高年级在知识迁移、抽象的过程中训练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
营造轻松历史教学课堂论文
营造轻松的历史教学课堂做学生时就不喜欢历史课,因为历史课太枯燥了。
总是老师在上面不停地讲,我们在下面静静地听,偶尔也用笔划一下,再按老师的要求将重点知识背下来。
后来走上讲台,学校又让我带历史课,唉!真是冤家路窄。
既然干上了,就得想办法把课讲好,不求学生考个好分数,但学生一定要学到一些历史知识。
为此我查阅了大量的教学方面的资料,也把别人介绍的经验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想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激情,总是收效甚微。
后来参加新课标培训,新课标强调“让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理念,让我认识到要提高教学效果,首要的就是让学生对课堂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
因此,如何在课堂上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就成为我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研究的课题。
历史教学作为再现历史事件发生过程的一门特殊学科。
教学时,首先,我在尊重教材基本知识的前提下,把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艺术处理,针对课堂的教学目标,有意识的巧设一些疑问,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去学习,在寻求答案过程中达到学习的目的。
其次是把历史课堂趣味化、通俗化,采取师生互动的方式把它传授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把历史讲述出来。
使学生在听、说、想、理解等方面形成较强的自我接受力和感悟性,充分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历史,这比单纯地讲述和阅读,效果显然好多了。
前不久,安排我到某校讲一堂公开课。
星期天下午去报到时,负责人通知我上星期一早上第二节课,内容是人教课标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第90~93页)。
我一听头皮就发麻,时间紧,事先没有准备,不了解学生学情;加之现代史和科技这方面都是不好教的,学生学习也没有多大兴趣。
既然已经安排了,还是要认真准备。
立即开始熟悉教材,根据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等,决定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通过讲解、讲述、谈话等,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综合归纳的方法来设计教学流程。
关于大学历史论文范文参考怎么写
关于大学历史论文范文参考怎么写关于大学历史论文范文参考怎么写| 关键词:参考大学历史论文大学历史论文篇1:《浅谈大学历史教学改革》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历史的重要作用,指明了进行历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提出将历史与文学相联系、将讲历史变为说历史、进行启发性学习三种历史教学的重要形式,最后呼吁新时期历史教学的改革,实现历史教学的新发展。
关键词:大学历史;影视教学;学习方式自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以来,历史课就一直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
《旧唐书魏徵传》中曾说: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史为鉴,是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十分重视的传统之一,由此,中华民族形成了历朝历代重视修史的惯例。
目前国内的大学也非常重视历史的教学,一些大学还专门设置了历史系或者历史学院,历史的教学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教学也逐渐出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历史是史书上那些干巴巴的名字,距离他们很遥远,听上一节课还可以,一直听下去便会觉得索然无味;其次,虽然高校的历史专业教材在不断地推陈出新,但是也只是版本不同、时间早晚而已,在其内容设置、体系编排等方面都没有什么明显变化,教师也不容易提起激情。
最后,历史教学的方法基本上维持在满堂灌的形式,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老师在上面写,学生在下面记,等到下课老师走了,学生也合上笔记不再翻看。
这样必然导致大学历史课堂学习效率的低下,学生历史综合能力的降低,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
然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多媒体进入教学,大大丰富了大学课堂的形式。
对于历史学科的教学来说,多媒体引入教学,可以改变以往死气沉沉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突破,最终促进历史教学效果的提高。
一、历史与文学相联系,活跃课堂,掌握多种知识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们一直就有一个共识文史不分家。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往往是语文老师将文学的教学与历史联系起来,通过历史背景来讲授文学,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文学,而历史老师则很少在讲历史时提到文学,就是提到也是在讲该历史时期所取得的文化成就。
高中历史教师教材课堂教学论文
高中历史教师教材课堂教学论文
摘要:把麻烦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解决麻烦,挖掘他们的潜力,改变以往教师把一切问题、困惑都解释给学生听,而学生只需背会应付考试即可,我想这是新课标课程与旧课程区别之一。
注重学习过程,学生主动经历了探究问题的过程远比老师教给问题的答案要重要的多。
我们要顺应这一要求,遵循学习的心理原理,利用教材中的矛盾之处,设问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这不失为顺应新课标较好的教学方法之一。
新课标课程下一标多本,课标要求:“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其中把“民族工业”这一词广泛的应用于子目标题、正文叙述以及课后提问中。
可能是编者希望学生阅读教材后,自己得出对“民族工业”概念的定义,这是极符合新课标要求的。
但是使用人民版教材的学生就要晕头转向,不知所云了。
岳麓版、人教版教材概念界定很清楚和统一。
人教版必修二第43页“学习延伸讨论:洋务运动对民族工业有什么影响?”说明洋务企业不属于民族工业。
人教版必修二第46页“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企业。
”说明官僚资本也不属于民族工业。
人教版必修二第45页“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中国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
综上可见民族工业即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岳麓版必修二第48页“子目标题一一民族工业的出现和艰难发。
高校历史教学论文2篇
高校历史教学论文2篇一、史学科学化的思考在近代的世界文明发展史上,西方的自然科学文明占据了舞台的主角。
在历史观上,中国的儒家文明与西方的自然科学文明史有本质差异。
儒家文明的历史观是非决定论的,而西方自然科学文明的历史观,则是通过某种近似推理的手段去“发现”所谓的历史发展规律。
西方的历史观是建立在数学逻辑形式的基础上,而儒家文明的历史观则是建立在自然有机主义哲学的基础上。
西方自然科学文明的历史观妄图通过数学逻辑形式手段“计算”出未来历史的走向,儒家文明的历史观则是以“天道”为基,通过自身的道德修养,“皇天无亲,唯德是依”,以人心来决定未知将来的发展。
西方的历史观认为历史发展同自然科学的研究一样,可以清晰地推断出一个发展规律,一条如同数学的公理或定理的推论是必然存在的。
这是一种纯粹的物质观,把人的精神思维忽略不计,当然这所产生的自然科学文明给人类的物质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工业文明使人类的生产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前进,但其所带来的危害同样给人类带来了深重后果。
整个20世纪所产生的“人祸”,都充斥着西方的暴力与狂妄,殖民主义、奴隶贸易、两次世界大战等所带来的大批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反映的是人性的丧失。
儒家的历史观则相信“天道”的存在,用道德劝道治国者用仁爱之心去对待百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人心的向背决定着未来的历史命运。
因此,人类历史的发展不能等同于数学形式逻辑所表现出来的机械的发展,人类是地球唯一的精神思维者,需要精神文化的营养。
中国儒家文明虽然在近代的物质较量中被暂时地击败,但其千年沉淀形成的精神思维模式的价值是值得我们所深思的,近代工业文明所带来的城市化发展,导致了人心的冷漠,为了追逐物质利益而不顾对自身生存环境的自然环境肆意妄为的破坏,这是其带来的恶果。
人类文明的发展如同宇宙的发展演变一样,有其“天道”的存在,宇宙万物的演变在其中。
各文明之间的发展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中国的儒家文明的历史观对此有治愈之效,正人心是首要之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历史课堂教学论文
一、高等学校历史教学的不理想现状
纵观目前的高等学校历史教学,有很多制约历史课发展的不理想现状,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在教学观点上,偏重“授人以鱼”而非“授人以渔”。
2.教学模式深受前苏联经验的影响,并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时代的特征。
过分强调专业对口,缺乏跨学科相关课程的设置,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单一,视野狭窄,思维单一化、定向化,难以从事跨学科综合研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弱,职业适应性差。
3.教学方法呆板,“填鸭式”教学仍占主导地位,教学手段陈旧,基本上还是“一张嘴、一本书、一根粉笔”的格局,不能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4.在考核方法上,侧重考查认知性、记忆性知识,忽视工具性知识(自我获取知识的知识)、创新和创新能力的考查,以概念性知识的多寡作为衡量学生的主要标准。
因此倾向于死记硬背,而不是主动求知和创新。
5.在教学活动中片面追求形式,而不注意实效。
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摈弃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新的教学方式又没有很好把握的尴尬局面,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成了一种形式,简单地认为这种方式就是学生围坐在一
起,“合作”就是小组讨论,至于学生是否运用这种方式解决了问题,学生合作的程度如何,是否每节课都需要这种形式,却关心得较少。
二、如何优化高校历史课堂教学
高校历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视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教学内容脱离社会发展和时代的需要,死记硬背的考试方式制约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高校历史教师应该针对目前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富有成效的措施,优化高校历史课堂教学。
1.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高校的历史课堂教学必须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将着力点放在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上。
历史课堂教学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主要包括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训练,而且更多地表现在发散思维的训练上。
作为高校历史教师,首先必须弄清本课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历史知识和基本技能,哪些内容需精讲,哪些可让学生自学,哪些可组织提问,哪些可组织课堂讨论等,在此基础上,经过精心构思和设计,将发散思维的训练巧妙地安排在历史课堂教学中。
如针对某个历史问题,让学生急骤联想,并要求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毫不迟疑地抛出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观点,不去考虑质量的好坏或数量的多少,结束后教师再进行评价。
这种让学生自由联想和快速反应的训练,对提高学生思
维的质量和培养思维的流畅性有很大作用;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中从同一历史问题出发,让学生寻找多种手段和途径去解答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创新思维的培养不仅表现在发散思维的训练上,而且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还要训练学生的集中思维。
教师可针对教材中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史料,引导学生去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以形成历史概念;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一些思维的规则和方法,逐渐形成集中思维能力。
2.改进教法,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在历史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最根本的就是在教学中实现学生的“主体参与”。
要实现学生的主体参与,教师和学生必须各自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作为历史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以“导师”“服务者”的身份有效地组织历史课堂教学活动,并随学生和课堂教学的变化而及时调整。
从根本上讲,教师不是“导演”,他不能完全按照设计好的一切进行程序化教学,而抹煞历史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压制学生的创造性。
教师也不是“演员”,而让学生成为被动的观众。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在于让学生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使学生具有求知的自信心和学习方法,养成独立思考和与他人合作的习惯,并具有善于获取信息并加工创造的能力。
作为学生,必须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学习”。
学生在学习中应积极与教师配合,
多开动脑筋想问题,把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历史知识的学习中充分发挥出来。
这样才能真正地完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3.加强建设,提高教学手段现代化水平
首先,要加强软件建设,提高历史教师的素质。
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对高校教师(软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教师备课的内容增加了。
除深入钻研历史教材外,还必须认真准备和熟悉有关各种电化教学软件的内容。
二是教师的技能要求更多了。
除能绘制各种历史图表外,还要学会制作历史幻灯软件、学会操作幻灯机、录音机、电影机、录像机、电子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另外,随着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历史课堂教学的结构、组织形式也要作相应的改变。
为此,学校必须提高教师的能力素质,加强对历史教师的技能培训。
如怎样使用幻灯机,如何使用多功能教室和微格教室,如何将传统教育媒体与现代教学设备恰当地结合并有效地传递教学信息,提高教学质量等。
这些能力训练是历史教师熟练使用现代教学设备的先决条件。
同时要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
虽然,许多教师都知道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可提高教学效率,但有的教师就不愿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手段的改革中去。
为此,要大力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大力提倡奉献精神,同时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使他们乐于投身教学手段的改革。
其次,要加强硬件建设,更新教学设备(硬件),实现教学设备的现代化。
学校本身对现代教学设备的投入不够,也是制约高校历史课堂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重要因素。
因此,学校应积极挖掘潜力,创造条件,加大资金投入,除广泛添置一般性的电教设备,还应该建立高规格的电教室、语音室、实验室以及多功能教室、微格教室等,加速教学设备更新,为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提供基础条件。
同时,学校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鼓励广大教师使用现代教学手段。
这样,才能使现代教学手段真正走进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总之,我们只有以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高校历史课教学,善于根据学生实际灵活的采取富有成效的的教法,才能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高校历史课教学日趋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富春.《谈高校历史学科的教学改革》[J].《历史教学》,1998,9.
[2]潘慧生.《关于高校历史教学的思考》[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3.
[3]孙阳华.《论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
[摘要]高校历史教学存在着重视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教学内容脱离社会发展和时代的需要等问题,解决这些
问题就要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改进教法,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加强建设,提高教学手段现代化水平。
[关键词]高校历史课堂课堂教学教学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