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部位肝癌介入治疗
介入诊疗技术地适应症与禁忌症
介入诊疗适应症及禁忌症目录脑血管造影脑动静脉畸形血管栓塞术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球囊栓塞术颅内动脉瘤栓塞术脑膜瘤外科术前栓塞急性脑血栓形成的动脉内溶栓治疗鼻腔大出血血管内栓塞术头臂动脉成形术颈外动脉系统血管病造影及栓塞术升主动脉造影术主动脉缩窄球囊扩张成形术上腔静脉成形术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术大咯血支气管动脉内栓塞术肺癌的介入治疗肺动静脉瘘栓塞术食管、贲门内支架成形术腹主动脉瘤内支架置入术腹主动脉成形术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术肝动脉内灌注及栓塞术肝动脉导管药盒植入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内支架分流术经皮肝静脉穿刺造影经皮肝穿刺活检肝癌的消融治疗法经皮肝穿刺胆道成形术经皮胰腺穿刺活检及急性胰腺炎引流治疗选择性脾动脉造影及栓塞术经皮穿刺脾静脉造影术布—加综合征的介入治疗下腔静脉滤过器置入术门静脉造影术选择性肠系膜上、下动脉造影及栓塞术选择性肾上腺动脉栓塞术选择性肾上腺静脉造影及血标本采集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术经皮穿刺肾动脉成形术经皮肾穿活检及治疗经皮肾造瘘导管引流术经皮穿刺输尿管成形术选择性髂内动脉造影术髂内动脉灌注及栓塞术髂股静脉成形术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及再通术精索静脉造影及栓塞术前列腺肥大尿道狭窄扩张术盆腔内大出血动脉栓塞术脊髓血管畸形动脉造影及栓塞术经皮穿刺颈椎间盘切吸术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介入治疗选择性四肢动脉造影术股动脉成形术肢体动静脉瘘栓塞术四肢骨肉瘤动脉内灌注及栓塞术选择性四肢静脉造影术经皮骨穿刺活检及治疗介入诊疗适应症及禁忌症脑血管造影【目的】脑血管造影术(selective cerebral angiography)是将导管经外周动脉(通常是股动脉)送入,在导丝引导下使其前端到达双侧颈内、颈外动脉或椎动脉内造影的诊断性造影方法。
通过数字减影技术形成脑血管结构的影像资料,从而对脑血管疾病、颅内占位性病变等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适应证】1. 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2. 脑肿瘤动脉灌注化疗,术前栓塞及脑血管病变介入治疗前常规造影。
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
1 坏死溃疡期 . 4 此期坏 死组织发 黑 ,脓性 分泌物增 多 ,有臭 味 ;感染 扩展到周 围 和深部组织 ,侵 入真皮 下层 和肌 肉层 ,甚至达 到骨骼 ;严 重者可 引起 脓毒败血症 ,可危及患者生命 。 2 压疮 的护 理 压 疮发生后 ,应积极 治疗原发病 ,增加全 身营养 ,加强局部 治疗 和护理 ,并积极 采取预防褥疮发生 的各 项措施。 21瘀血红润 期的护理 . 护理 原则是祛 除危险 因素 ,避免压 疮继续 发展 。护 理措施包 括增 加翻 身次数 ,避免局部 过度受压 ;保持床铺 皮肤整洁 ;避免摩擦 、潮
洁、干燥 。采用各 种 内膜 贴于创面治疗 ,内膜含 有溶菌 酶 ,能分解异
种生物的细胞壁 ,杀死细 菌 ,同时其 含有蛋 白质 ,能在创 面表层形成 薄膜 覆盖创面 ,防止污染刺激 ,减轻疼 痛 ,促进 炎症局化 ,具有明显 的收敛 作用 。感染的疮 面应进 行药物治疗 ,局部涂擦3 一 %的碘酊 , %5
周 ,通 过一小 孔向袋 内吹氧 ,氧 流量 5 6 / i,2 d  ̄Lr n 次/,每 次1r n a 5 i。 a
分泌物 较多疮 面可在湿 化瓶 内 ̄ 7%乙醇 ,以抑制细 菌生长 ,减 少分 15
泌物 ,起 到加 速创面愈合 的作用 。
2 . 5营养护理 良好的营养 是疮面愈 合的重要 条件之一 ,应给予平衡 饮食 ,予 以 高蛋 白、高热量 、高 维生素饮 食 ,保 证足量 的维生 素C、锌 ,水肿患 者 限制水和盐 的摄人 ,脱 水患者及时补充水 和电解质。 同时 ,应做 好心理护理 。 3 压疮 的预 防 性护 理 绝大多数压疮 是可以预 防的,科学精心的护理 可以将压疮的发生率 降低到最低程度。护理 人员应 充分认识到压疮的危害 ,了解病 因和发生 发展规律 ,掌握 其预防技术 。综合评估压疮的高危患者 、危 险因素和易 患部位 , 对压疮 的预 防非常重要 。评估应经常进行 ,以确保患者得到及
肝癌介入治疗一般需做几次
肝癌介入治疗一般需做几次肝癌也叫做肝脏恶性肿瘤,在全世界比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及死亡率都排在恶性肿瘤的前列。
它分成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两个类别。
原发性肝癌是人群中比较常见的容易引发的一种恶性肿瘤,而继发性肝癌也被叫做肉瘤,相比之下比较少见,是由于身体上其他多个器官引发的恶性肿瘤以影响到肝脏的一种疾病。
肝癌一经发现往往已是晚期,大多数患者已错过了最佳手术时机。
目前,肝癌介入治疗渐渐被推广开来,在医学方面获得了很大的成就,该治疗主要是针对肝癌中晚期的患者,以做到控制肿瘤恶性生长并让其不要坏死能有生存的时间,是中晚期肝癌的有效治疗措施。
一、肝癌介入治疗需要多少次?肝癌介入治疗是通过在不开刀看到发病部位的情况下,在血管与皮肤周围作一个大约几毫米的小型通道,或者经过人体本身有的管道,在透视机、B超等影像设施的帮助下对发病的部位进行治疗且创伤能达到最小的治疗方法,是一种局部区域的化疗。
如果患者在医院确诊患原发性肝癌且已经成恶性晚期,在治疗上已经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这时候可以采取介入治疗,肝癌介入治疗一般需要4-6次左右,每次间隔一个月左右,还得根据病人的具体的身体情况来确定,比如栓塞化疗的时候,第一次成功介入后,碘油在肝癌肿瘤里面可以沉积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如果近期再介入的话,药物无法进入到提供肿瘤的血管里,所以介入药物的效果意义就不是很大,再从化疗的角度上去治疗,次数为4次是最合适的。
治疗次数是因人而异的,具体的次数最好还是听从医院医生的指导安排,并且平时要经常注意身体健康,不要太过于劳累,远离对自己有毒有害的环境,避免感染,同时每天必须要保证有足够的睡眠,熬夜是一定不可以的,也不可以长时间的玩电脑或者在电脑桌前久坐,最后必须按时前往医院复查。
在介入治疗前首先要经过专科医生确诊已是肝癌晚期,那么肝癌晚期又该如何辨别出来呢?大部分的肝癌的病人一经确诊已是晚期,因为肝癌发病比较隐匿,早期一般无症状,很难被察觉到。
肝癌TACE治疗及护理课件
.
24
影响疗效的因素
m TACE完全坏死率9.1-26.1 % m 残留癌细胞主要分布在肿瘤的边缘、间隔包膜附近。 m 肿瘤的不完全坏死与肿瘤的多支血供、侧支循环、
栓塞不完全有关,是复发转移重要因素
.
25
CT及TACE图像对照
.
26
造影及碘油注入后像对照
.
27
TACE并发症
m 栓塞后综合征 m 穿刺点出血、血肿 m 骨髓抑制 m 胆道损伤 m 肝功能损伤 m 心脏损伤 m 腹壁皮肤损伤
.
40
肺栓塞
m 肺栓塞临床少见,一旦发生往往危及患者生命。 典型肺栓塞症状表现为:突发极度呼吸困难、紫 绀,心率120~140次/min 。
m 发生肺梗塞原因是: (1) 肝肺有交通支,部分药 物可经由肝动脉-肝静脉瘘途径直接达到肺部, 引起急性的类似于间质性肺炎的肺损伤,甚至呼 吸暂停。
m
.
.
41
. 10
操作程序和要点
m 肝动脉造影:采用塞尔丁格(Seldinger)方法, 经动脉穿刺插管,导管置于腹腔干或肝总动脉造 影,造影图像采集应包括动脉期、实质期及静脉 期。
. 11
Seldinger Technique
. 12
操作程序和要点
m 除多发结节以外,均应采用超选择插管。对于大 肝癌,超选择插管更有利于控制肿瘤的生长,保 护正常肝组织。
m
75-85% 门静脉
m 癌 组 织:
90-95% 肝动脉
m
5-10% 门静脉
m
外 43%
侧支循环 肝内 肝
. 6
适应症
m 不能耐受手术或不愿手术的肝癌; m 不宜手术切除中晚期肝癌; m 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 m 术后复发不宜再次手术切除。
肝癌的介入治疗ppt课件
常用药物
临床上常用于肝癌介入治疗的药物有氟尿嘧啶 ( 5FU)、 顺铂、 卡铂、 多柔比星( 阿霉素)、 表阿霉 素、表柔比星、 比柔比星、 丝裂霉素、 甲氨蝶呤、 羟基喜树碱等,通常采用二联、 三联或四联用药, 因此 产生不同的组合。药物的剂量通常是5FU 500~ 1500 mg, 卡铂200~ 500 mg ,顺铂60~ 100 mg,蒽环类(阿酶 素, 表阿霉素, 表柔比星,比柔比星) 20~ 80 mg ,丝裂霉 素10~20 mg, 甲氨蝶呤 80 ~ 100 mg , 羟基喜树碱 10~ 20mg。碘化油的剂量则根据肿瘤大小、 血供和肝功 能等情况而确定,一般灌注5~ 30 ml 的碘化油。
血管性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经肝动脉化疗栓塞 (TACE)和经肝动脉灌注化疗(TAI),是目前肝 癌介入治疗的主要方法。TACE通过栓塞肿瘤 供血动脉达到使肿瘤缺血坏死,同时抗肿瘤药 物在肿瘤局部缓慢释放起到化疗作用,是不能 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的首选疗法,对于小肝 癌也是首选疗法之一,特别是随着微导管的应 用,超选择性节段性肝动脉栓塞可达到动脉与 门静脉双重栓塞作用,使部分肝癌治愈。TAI 主要用于不能行栓塞治疗的患者。
分型
肝血管瘤可分为四种类型:肝海绵状血 管瘤、硬化型血管瘤、肝毛细血管瘤和 血管内皮细胞瘤,其中以肝海绵状血管 瘤最多见。其临床表现与肿瘤的部位、 大小、增长速度及肝实质受累程度有关, 小者无症状,大者可有上腹不适、腹痛、 腹胀、恶心、呕吐、长期低热等,少数 巨大者可有黄疸、贫血及血倾向,血管 瘤自发破裂出血者罕见。
பைடு நூலகம்
栓塞原则
栓塞时,可按以下原则把握:①先用末梢类栓 塞剂行周围性栓塞,再行中央性栓塞。②碘油 用量应充足,尤其是在首次栓塞时。③不要将 肝固有动脉完全闭塞,以便于再次TAE,但肝 动脉一门静脉瘘明显者例外。④如有2支或更 多动脉供应肝肿瘤,应将每支动脉逐一栓塞, 以使肿瘤去血管化。⑤肝动脉一门静脉瘘较小 者,仍可用碘油栓塞,但应慎重。⑥尽量避免 栓塞剂进人非靶器官。
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
肝癌介入治疗的护理原发性肝癌是指由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
血管性介入治疗:包括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经肝动脉栓塞及治疗(TAE)肝动脉灌注大剂量化疗药物治疗(TAI)经门静脉化疗或化疗栓塞采用Seldinger技术局麻下穿刺股动脉,靶血管DSA造影了解肿瘤病变供血及血管解剖,将化疗药物和超液化碘油选择注入瘤体部位。
术前护理1、指导患者练习床上排大、小便。
2、指导患者多吃富含维生素及粗纤维食物,以保证体内水、电解质的平衡,提高机体的营养状况,增强抵抗力。
3、了解患者病情,做好心理护理。
术前禁食4小时,禁水2小时,防止术中及术后呕吐。
4、术前半小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
5、术区备皮,术侧大腿上1/3至腹股沟部。
术后护理1、术后患者平卧位,卧床休息24小时,穿刺肢体制动12小时,穿刺部位盐袋压迫6-8小时,防止出血及血肿形成。
2、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渗血,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皮肤的颜色、温度。
3、术后当日多饮水,可进流食,逐渐过渡,饮食应保持清洁、新鲜富有营养且易消化吸收。
4、遵医嘱用药,并观察用药后反应。
5、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注意尿量及颜色,消化道反应,有无发热、腹痛等异常情况。
6、介入术后栓塞综合征观察和护理:1、穿刺部位出血及血肿术中反复穿刺或穿刺点压迫不当、肝素用量过大或患者自身凝血机制障碍引起。
要适当延长压迫时间和行加压包扎。
指导患者咳嗽或用力排便时应压迫穿刺点,穿刺点如有出血应重新加压包扎。
小血肿可再用盐袋压迫6-8小时,大血肿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吸,遵医嘱适当用止血药,24小时后可行热敷,以促进吸收。
2、上消化道出血由于门静脉高压、患者术前肝功能及凝血功能差,化疗药物损害胃粘膜或术后恶心、呕吐致食管、贲门、胃粘膜撕裂引起出血。
密观生命体征及大便和呕吐物的颜色、性状及量,遵医嘱禁食、卧床休息,行止血、扩容、降低门静脉压力等治疗,出血停止后可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多种维生素、低盐低脂饮食,少量多餐。
肝癌TACE术的护理常规
肝癌TACE术疾病护理常规(一)定义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是将一种导管经过股动脉在X线引导下直接插到肝固有动脉或其分支,然后经导管注入栓塞剂(如碘化油、明胶海绵等),阻断癌结节的肝动脉供血,此即为肝动脉栓塞术。
若将化学抗癌药物如阿霉素、丝裂霉素、顺铂等和栓塞剂混合,然后将此混悬剂注入肝动脉,即称为肝动脉栓塞化疗术,亦是我们常说的“介入治疗”。
(二)临床表现1、肝区疼痛,为最常见和最主要症状。
2、消化道和全身症状:表现为食欲减退、腹胀、恶心、呕吐或腹泻。
3、肝大:为中、晚期肝癌的主要临床体征。
(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1、焦虑与手术有关2、知识缺乏与不了解手术相关知识有关3、有感染的危险与手术切口有关4、疼痛与术后肝区疼痛有关5、体温过高与术后肝脏坏死组织吸收有关6、舒适度的改变与术后呃逆、呕吐有关(四)观察要点1、术前观察要点(1)密切观察患者心理状态及对手术的耐受性(2)密切观察腹痛程度、部位2、术后观察要点(1)密切观察局部有无渗血、夹层或假性动脉瘤,敷料是否干燥,弹力绷带有无脱落(2)密切观察肝肾功能情况,有无腹水形成(3)密切观察栓塞后综合症及用药疗效(五)护理措施1、术前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向患者讲解栓塞的方法、效果和作用,让患者了解手术的无创、无痛苦性,避免大手术带来的痛苦,设法消除患者对化疗的恐惧,减轻心理压力,缓解紧张情绪,精心护理,给予关怀。
(2)病人准备:完善常规检查和碘过敏皮试,术前行穿刺部位右侧腹股沟区域的备皮,术前4小时的禁食水,术前30分钟注射安定10mg。
(3)药物准备:①栓塞剂如碘化油、PVA微粒、明胶海绵等。
②抗癌药物如ADM、EADM、氟尿嘧啶、DDP、MMC、HCPT等。
③止吐药物如格拉司琼、昂丹司琼、恩丹西酮等。
④奥美拉唑、西咪替丁可防止胃肠道应激性溃疡。
⑤使用抗生素预防手术感染,激素等以减少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
以上药物均按医嘱准备。
2、术后护理措施(1)基础护理:术后返回病房,建立静脉通道输液水化,术侧伤口加压12小时,卧床休息肢体制动12~24小时,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肢体皮肤的颜色及温度,监测生命体征,必要时心电监护、吸氧。
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舒适护理
· 4101 ·
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舒适护理
陈瑶舟
肝癌是严重危害 人 类 生 命 健 康 的 常 见 恶 性 肿 瘤 之 一 ,在 我国,每年约有 10 万 人 死 于 肝 癌 ,居 癌 症 致 死 的 第 3 位[1]。 肝癌介入治疗是利用介入放射学进行肝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和 血管栓塞,阻断肿瘤血供使癌体严重缺血坏死而缩小,达到 临 床治疗肝癌的目的,这 是 目 前 临 床 治 疗 原 发 性 肝 癌 非 手 术 治 疗首选方法[2]。在介入治疗过程中,由于心理因素、介入治 疗 的创伤、药物毒副作用等,导致患者产生诸多不适。我们将 舒 适 护 理 模 式 应 用 于 肝 癌 介 入 治 疗 的 患 者 ,取 得 较 好 的 效 果 ,报 道如下。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临床资料 2009 年 3 月 ~2010 年 10 月 我 科 收 治 肝 癌 介入治疗患者 120 例,年 龄 36~73 岁。 男 性 86 例,女 性 34 例,术前经实验室检查、B 超、CT 增 强 及 DSA 选 择 性 肝 动 脉 造 影 或 (和 )病 理 证 实 。 1.2 治疗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 术,常 规 消 毒,经 股 动 脉 穿 刺,将导管超选择插入肝固有动脉或肝叶动脉,原则上应尽 可 能超越与瘤体供血无关的分支。先注入 DDP,5-Fu,然 后 使 用超液化碘油与(MMC)10mg充 分 混 合 制 成 乳 剂,行 远 侧 栓 塞,使其在瘤体内填塞充分、分布均匀。部分弥漫性病变实 行 部分栓塞,根据肿块大小、病人耐受程度选择治疗次数。所 有 病 例 介 入 治 疗 后 给 予 抗 感 染 、护 肝 及 对 症 处 理 。 2 结 果
肝癌介入治疗的效果
肝癌介入治疗的效果
肝癌介入治疗方法,其实也是肝癌的一种治疗方式,但是我们都知道因为肝癌的危险性是非常严重的,所以选择什么样的治疗方法,一定要注意听从医生的治疗建议。
1、在肝癌中,血管性介入治疗中主要是选择性肝动脉灌注治疗,选择性肝动脉栓塞,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
其主要生理学基础是正常肝细胞的血液供应20%-25%来自肝动脉,75%-85%来自门静脉。
而原发性肝癌的血液供应90%-95%来自肝动脉,这就为肝癌血管性介入治疗肿瘤提供了解剖学基础。
三者具体技术方法是相同的,就是在皮肤上穿刺大概3-5mm的小口,从动脉内插管至肝癌供血动脉,再通过导管给药,不同之处在于给的药物不同。
2、TAI治疗
是通过导管以等于或小于静脉给药的剂量动脉内灌注药物。
这样可使靶细胞局部药物浓度提高和延长药物与病变接触时间,并且减少全身的药物总剂量,达到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用的目的。
常用的主要是化疗药物,化疗药物的疗效与肿瘤所在部位药物的有效血浓度及药物与肿瘤接触的时间呈正相关关系。
3、TAE
是通过导管将栓塞剂选择性注入肿瘤血管和肿瘤供血动脉,阻断肿瘤供血,封闭肿瘤血管床,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这相当于把肿瘤“饿死”。
常用的栓塞剂有明胶海绵,超液化碘油、海藻
酸钠微球等。
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就是经导管既给化疗药物,
又给栓塞剂。
通过两种途径消灭肿瘤。
雷替曲塞在结、直肠癌肝转移和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最新)
Wilson K S 等<2007>在英国的研究中,搜集了五年来使用标准 5-Fu疗法有严重毒性的患者,然后接受雷替曲塞的治疗,结果雷替曲塞疗法给予了很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Ng M 等 <2005>、Meydan N等<2005>、Nutting C 等 <1999>、Khne CH 等 <1998>研究报告显示,使用5-Fu 治疗后产生心脏毒性后,使用雷替曲塞再治疗后,心脏并发症不会再复发
107.0
g/L
血小板
127.0
10^9/L
三、雷替曲塞在结、直肠癌肝转移及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CASE1
第二次入院〔2015年5月11日
第二次入院〔2015年5月11日
三、雷替曲塞在结、直肠癌肝转移及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CASE1
第二次入院〔2015年5月11日
Scheele J, Stangl R, Altendorf-HofmannA , et al.Indicators of prognosis after hepatic resection for colorectal secondaries.Surgery, 1991, 110∶13
二、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现状及进展
三、雷替曲塞在结、直肠癌肝转移及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CASE1
第二次入院〔2015年5月11日
术中造影提示肿瘤染色不明显,供血动脉不明确,符合转移性肿瘤血供特点 给予局部碘油栓塞后肝右动脉主干灌注雷替曲塞及奥沙利铂药液 术后2小时患者出现恶心不适,给予抑酸、止吐对症治疗后即缓解,术后无其他不适
三、雷替曲塞在结、直肠癌肝转移及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CASE1
肝癌介入治疗PPT课件
暂时阻断肝静脉后行肝动脉灌注化疗:
在经肝动脉进行TAI和TAE同时,经股静脉穿刺置 管暂时阻断肝静脉
可明显提高肿瘤局部药物浓度,延长肿瘤细胞和 化疗药物接触时间
提高抗肿瘤效果,减少并发症,尤其避免了TAE 引起的肺梗塞,还可达到肝动、门静脉双重化疗 栓塞效果
临床证实,应用后使肿瘤缩小及AFP下降均优于 单纯TAE组,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规则型 变异型 寄生型
1970年,Ruzika把腹部肿瘤的动脉供血分为三种 类型:规则型、变异型和寄生型
随着血管造影和介入技术在肝癌的诊断及治疗中 的广泛应用,研究和掌握肝癌的动脉供血特点, 对其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供养肿瘤的肝动脉均起源于腹腔-肝总动脉干, 又称腹腔-肝总动脉供血型
MichelesⅦ型:占0.5%。aRHA起自LGA
MichelesⅧ型:占1%。aLHA起自LGA,RHA起自SMA
MichelesⅨ型:占4%。整个肝动脉起自SMA,CA造影 仅见LGA和SA,CHA起自SMA,将分出LHA和RHA
MichelesⅩ型:占0.1%。GDA起自SA,CHA起自SMA
如右肝的肿瘤可能来源于肠系膜上动脉,而同时另一 肿瘤发生在左肝叶,由肝总动脉发出的肝右动脉供血, 对这类多动脉来源的病变,单单经某一动脉化疗栓塞 是不够的
因为其它未经处理的靶动脉所供养的肿瘤继续生长增 大,影响疗效。如同时或分次对所有供血动脉逐一进
除了碘过敏外,各期肝癌均为TACE 的适应症, 无绝对的禁忌症
与肝动脉闭塞无直接关系,与肿瘤部位及范围有关
区别寄生型供血与侧支供血的意义,在施行TACE 以前,常规肝动脉造影之后根据肝癌的部位、范 围,寻找寄生型供血动脉
发现寄生型供血动脉后行双动脉化疗栓塞,才能 取得更好疗效
肝癌介入灌注化疗及栓塞的应用与护理配合
肝癌介入灌注化疗及栓塞的应用与护理配合【摘要】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治疗手段包括介入治疗技术。
本文就肝癌介入灌注化疗及栓塞的应用与护理配合展开讨论。
首先介绍了肝癌介入治疗技术概述,接着详细解析了肝癌介入灌注化疗和介入栓塞治疗的原理及应用。
重点讨论了肝癌介入灌注化疗与栓塞的护理配合,强调了护理对治疗效果的重要性。
文章还探讨了肝癌介入灌注化疗及栓塞的应用前景,展望了其在肝癌治疗中的潜力。
肝癌介入灌注化疗及栓塞技术的进步为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同时也提出了护理配合的重要性,为肝癌治疗提供了更为全面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肝癌、介入治疗、灌注化疗、栓塞治疗、护理配合、应用前景。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肝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传统的肝癌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等,但由于肝癌的特殊结构和位置,这些方法往往效果不佳。
近年来,肝癌介入治疗技术逐渐成为治疗肝癌的重要手段之一。
介入治疗通过导管经血管直接进入肿瘤内,精准地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杀灭肿瘤细胞并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介入灌注化疗和介入栓塞治疗作为介入治疗的重要分支,已经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系统介绍肝癌介入灌注化疗及栓塞的原理、应用和护理配合,探讨其在肝癌治疗中的作用与价值,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参考。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肝癌介入治疗技术,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希望。
2. 正文2.1 肝癌介入治疗技术概述肝癌是一种危险的恶性肿瘤,常常在晚期才被发现,使得治疗变得更加困难。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但这些治疗方式在一些情况下并不是最有效的选择。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介入治疗逐渐成为治疗肝癌的重要手段之一。
介入治疗是指通过导管或仪器引导药物或治疗工具直接进入病变部位,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对于肝癌患者来说,介入治疗可以减轻肿瘤的负担,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介入治疗的并发症
介入治疗的并发症介入治疗并发症及其不良反应的处理文章来源:百度空间 2010年09月08日文字大小:【大】【中】【小】一、与穿刺和插管有关的并发症及处理(一)暂时性血管痉挛是较常见的并发症,原因为:1.多次穿刺不成功或插管时间过长;2.既往有血管病变史,如动脉粥样硬化等;3.局部血肿形成;4.导管导丝损伤刺激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痉挛时表现为局部疼痛,并可导致动脉血栓形成,而造成该动脉供血器官的缺血改变,如肢体坏死、偏瘫、癫痫等。
处理方法:轻者可用普鲁卡因局部封闭,无效者可用盐酸罂粟碱60mg 静脉注射(也可用类似扩血管药替代),每4 -6 小时1次。
也可用交感神经阻滞药皮下注射,以增加血流量。
如怀疑伴血栓形成,可在血栓形成的血管内注入稀释的尿激酶1000u,绝多数病人能自愈或治疗后完全恢复。
(二)穿刺点出血或血肿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原因:1.操作技术不熟练,多次损伤性穿刺,穿透动脉前后壁,人工压迫不得法;2.穿刺器械过粗或弯曲度不合适损伤血管壁;3.肝素用量过量或病人凝血机制障碍。
处理方法:加固压迫,抗感染,一周后理疗,局部湿热敷及静脉注射肝素100-150mg(肝素125u相当于1mg)。
大血肿可用透明质酸酶150-300u 向血肿内直接注射。
如以上处理无效,血管受损明显,即应行手术清除。
(三)动脉血栓形成和栓塞原因:1.导管表面粗糙,损伤血管内皮,血小板聚积其表面逐渐形成血栓;2.导管长于导丝,导管远端凝血块被推出形成栓塞;3.肝素化不足,操作时动脉硬化斑块脱落,血液高凝状态。
处理方法:于血栓或栓塞血管内注入稀释的尿激酶1000u,再经静脉给溶栓,扩血管药继续治疗。
必要时可用导丝或导管通开血栓后,再灌注溶栓药物。
(四)脊髓损伤损伤原因:1.离子性高渗造影剂毒性作用;2.导管插入血管后阻碍血供,引起暂时性脊髓缺血;3.抗癌药物的毒性作用;4.凝血块引起脊髓节段动脉的栓塞或血栓形成;5.多次反复操作后血管的机械性损伤引起血管狭窄或阻塞。
肝癌介入治疗的护理
肝癌介入治疗的护理背景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特定的癌症类型,因为它的主要发生部位是肝脏。
在中国,肝癌是常见的癌症类型之一,而且它通常是在癌症晚期才被诊断出来。
肝癌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等,其中介入治疗已经越来越被广泛采用。
什么是肝癌介入治疗肝癌介入治疗指的是通过导管放置或注射药物来治疗肝癌。
这种治疗方式通常是通过血管或皮下注射药物的方式进行,因此也被称为“局部治疗”或“靶向治疗”。
这种治疗方式通常是在综合治疗,特别是手术治疗失败之后使用的。
肝癌介入治疗具有许多优点,例如可以选择治疗部位,因此对患者的身体损伤较小;并且治疗期间不需要麻醉,这对于一些患者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肝癌介入治疗的护理在肝癌介入治疗中,护理工作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肝癌介入治疗的护理内容:1. 术前准备在介入治疗之前,护士需要为患者做好全面的准备工作,包括详细询问患者关于肝癌介入治疗的相关知识,以及身体情况、过敏史和用药情况等;并评估患者的危险因素。
在术前准备工作中,护士还需要告知患者肝癌介入治疗的注意事项和操作步骤。
并向患者说明治疗的期望效果和不良反应等问题。
此外,还要为患者解决留置导管、排泄和物理康复等方面的问题。
2. 术中护理肝癌介入治疗需要在无菌室内进行,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的周围进行操作并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
护理人员需要熟悉各种导管的使用及操作流程,清晰明了地向患者解释操作步骤,帮助患者缓解紧张情绪。
在术中,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确保患者处于最佳状态。
3. 术后护理术后护理工作包括对导管留置部位的处理、疼痛管理、观察不良反应、胃肠道功能的恢复以及协助患者进行康复体操等。
护士需要严格遵守术后护理安排,避免感染和出现其他并发症。
此外,神经衰弱和心理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护理人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心理支持和抚慰。
结论肝癌介入治疗的护理不仅仅影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更是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成效和生存质量。
浅谈肝癌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
选用非离子型造影剂, 尽量减少造影剂的用量 。
2 术前 用药 , 6
术前禁食 , 禁水酬、 , 时 排空膀胱, 必要时导尿 , 并留置导尿管。 术前3 o 分钟使用镇静剂。
于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消除负面情绪对病情的不利影响 。 3 对患者的基础护理 让室内空气呈对流状 , . 2 以保持空气新鲜 , 室温保
道出血 。 因此术后 需积 极防 止患 者 出现的恶心 。 吐症状 。 呕 我们 采用 在术 中 注人化 疗药 物前静 脉 推注欧 8 g 可减轻 胃肠道症 状 。 回病 房后 , a r , 返 可根
问题 , 及时进 行心 理疏 导 , 患者 克 服心理 压力 , 持情 绪稳 定 , 帮助 维 提高 心 理 应对能 力和 承受 力 , 家属介 绍癌 症的 可治性 及 术后疾 病 的预后 , 强 向 增 治疗 的勇 气和 信心 , 良好 的心 态顺 利接 受并配 合治 疗 。 术前要 向患 者 以 手 及家属介 绍治 疗 目的 、 方式 , 注意 事项等 , 相关 术后可 能 出现 的情 况 , 予 给 合理 的解 释 , 轻患 者 的紧 张恐惧 感 , 好的配 合治疗 。 以减 更
1 资 料与 方法
41 观察局部有无 出血 . 血肿形成
肝癌患者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 血
小板减少 , 因此要 特别 注意 观察 出血 倾 向。 术后穿 刺部位 加压 8 一1小 时 , 一 2 20 年 1月 至21年 1月对 29 08 1 01 0 O例肝癌 患者行 介入
介入治疗肝癌的护理体会
・
2 1 年 2月下 第 3 01 卷 第 6期
Fe r a y 2 b u r 01 Vo. No 6 1 1 3 .
22 ・ 6
J u n l f hi aT a i o a h n s d c n n o ma in o r a n r d t n l i e eMe i i eI f r t oC i C o
全身用药 , 治疗周期长 , 病变局部 药物 浓度低 , 出血并发症 机会 多 。目前 , 脉溶 栓 治疗 仍是 基 本 的 治疗 措 施 之一 。 静 采
用患 肢 末 梢 静脉 给药 ,并用 橡 皮静 脉止 血 带 于 近心 端 阻 断 浅表 静 脉 , 得 溶 栓药 物 尽 可 能聚 集 到 血栓 形 成 部位 , 且 使 并
常做 四肢 的 主动 运 动 和早 期 离 床活 动 。 在患 者 起 床活 动 时 ,
成功 , 以避免局部 出血或血肿 , 治疗过程 中应密切观察有无 出血倾向。 护士应经常与患者交流 , 观察有无头痛 、 呕吐、 意 识 障 碍等 情 况 , 判断 是 否 有 颅 内 出血 倾 向 。做 皮肤 护 理 、 以
口腔 护 理 时 观察 皮 肤 、 膜 、 龈 有 无 出血 点 , 脉 穿刺 点 粘 牙 静 有 无 渗血 或 出血 。 意观 察 尿 、 颜 色及 送 检 隐血 结 果 。 注 粪 我
要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 ,这对促进患者的早 日康复具有 积极的意义。 另处要定期到门诊复查 , 以了解疾病的恢复程
2i 检查患者两脚的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以便 于术后观 .4 . 察 对 比。
21 药 物 准 备 , 病 情 准备 好 化 疗 药 物 , 院常 用 药 物 .5 . 根据 我 为顺 铂 、 尿 嘧 啶 、 时 准备 好 生 理 盐 水 、 素 、 氟 同 肝 胃复 安 、 造
tace的操作方法
tace的操作方法
TACE(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是一种介入
性治疗方法,用于治疗肝癌等恶性肿瘤。
以下是TACE的操作方法:
1. 术前准备: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确定手术
适应症。
术前需要评估肝功能、肿瘤类型、位置和大小等因素。
2. 麻醉:在手术室内,给患者进行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确保患者
在手术过程中不会感到疼痛。
3. 导管插入:医生通过动脉插管技术将导管插入患者的股动脉或肱
动脉,然后引导导管到肝动脉的血管分支中。
4. 药物注射:医生通过导管向肝脏内注入抗癌药物,这些药物能直
接作用于肿瘤细胞,达到杀灭癌细胞的目的。
5. 栓塞:在注射药物后,医生会向肿瘤血管内注入栓塞剂,堵塞肿
瘤的血液供应,阻止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6. 结束手术:完成药物注射和栓塞后,医生会拔除导管,结束手术。
患者需要在医院观察一段时间,确保手术效果和患者的病情稳定。
总的来说,TACE手术是一种复杂的介入性治疗方法,需要经验丰富
的医生进行操作,同时患者术前术后需要密切监测和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cm 的肿瘤,5年生存率为( ) A 、66% B 、52% C 、37% D 、77%2、RFA 治疗肝癌临床治疗阶段疗效评价是( )A 、增强CT 或增强MR :肿瘤坏死,无残余及新发肿瘤病灶B 、DSA :无肿瘤染色C 、肿瘤标志物:AFP 恢复正常或稳定在一定水平D 、以上全都是3、危险部位肝癌主要包括( )A 、突入腹腔、胸腔肺内的肝外肿瘤B 、左、右门静脉支癌栓C 、肝静脉癌栓D 、三者都对4、下列哪项不是危险部位肝癌 ( )A 、左、右门静脉支癌栓B 、微创手术肝段C 、突入腹腔、胸腔肺内的肝外肿瘤D 、以上都不是5、何为危险部位( )A 、距重要脏器10mmB 、距重要脏器7mmC 、距重要脏器5mmD 、距重要脏器3mm6、RFA 治疗肿瘤消融范围在肝内应超出肿瘤边缘( )A 、0.1~0.5cmB 、0.5~1.0cmC 、1.5~3.0cmD 、2.0~4.0cm7、RFA 治疗的范围描述错误的是( )A 、RFA 需覆盖完整肿瘤,超出肿瘤边缘0.5~1.0cm ,B 、肝叶和肝段“切除”须覆盖整个肝叶和肝段C 、实际消融范围>预计消融范围D 、根据肿瘤大小可单次单点、单次多点和多次多点R8、RFA 治疗前行TACE 的益处是( )A 、可发现超声、CT 、MR 不能显示的病灶,防止漏治B 、勾画出肿瘤的范围及卫星病灶,精确导引RFA 治疗C 、TACE 可使肿瘤缩小,去血管化,降低或消除热沉效D 、以上都正确9、对于肝门或者重要脏器旁的肿瘤RFA 治疗,应( )A 、肿瘤组织坏死即可B 、辅以酒精注射C 、保护性注水D 、以上都正确10、肿瘤大于5cm ,5年生存率为( )A 、66%B 、52%C 、37%D 、77%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郑加生本课件系统介绍了危险部位肝癌RFA治疗,包括危险部位肝癌RFA治疗的概念、益处、疗效评价等,并通过大量病例和图片详尽地描述了危险部位肝癌RFA治疗具体措施,有助于患者的学习。
一、危险部位肝癌RFA治疗概述1. 危险部位肝癌TACE+RFA危险部位肝癌主要包括:(1)危险部位肿瘤:距离胆囊、第一肝门、消化道、膈肌、心脏、大血管等不足5mm、尾叶等部位肝癌。
(2)突入腹腔、胸腔肺内的肝外肿瘤。
(3)左、右门静脉支癌栓。
(4)肝静脉癌栓。
(5)微创手术肝段及肝叶“切除”术。
2. RFA治疗的范围(1)RFA需覆盖完整肿瘤,超出肿瘤边缘0.5~1.0cm,形成“O”或“C”形保护环。
(2)根据肿瘤大小可单次单点、单次多点和多次多点RFA治疗。
(3)位于肝边缘、肝门部及重要器官旁等,RFA达到肿瘤坏死条件即可,肿瘤边缘必要时辅以PEI 治疗,或在重要脏器与肿瘤间保护性注水。
(4)肝叶和肝段“切除”须覆盖整个肝叶和肝段。
(5)实际消融范围=预计消融范围。
3. RFA治疗前行TACE的益处(1)可发现超声、CT、MR不能显示的病灶,防止漏治。
(2)勾画出肿瘤的范围及卫星病灶,精确导引RFA治疗。
(3)TACE可使肿瘤缩小,去血管化,降低或消除热沉效应。
(4)TACE和RFA联合应用是1+1>2的协同作用,相互弥补其不足。
使RFA适应范围从小肝癌扩展到大肝癌及不能手术切除的晚期肝癌,甚至门静脉左右分支、肝静脉癌栓的患者。
4. 疗效评价(1)临床治疗阶段:TACE(TAE+PSE)+RFA(±PEI)等“切除”肝癌。
增强CT或MR:肿瘤坏死,无残余及新发肿瘤病灶。
DSA:无肿瘤染色。
肿瘤标志物:AFP恢复正常或稳定在一定水平。
(2)临床随诊阶段。
1、2、3、6、12个月随诊上三项检查,如有新发病灶再次进入临床治疗阶段。
下腔静脉肝癌射频消融治疗中为什么首先用碘油进行标记?二、危险部位肝癌RFA治疗具体措施■ν近膈肌肝癌RFA“C形”保护环防止复发肝右叶进膈肌结节状肿瘤强化灶。
TACE碘化油标记出真正肿瘤大小,明显大于栓前,利于精确定位RFA治疗,防止肿瘤漏治。
“C形”保护环防止肿瘤复发。
见下图。
■ν TACE+RFA治疗近膈肌HCC患者,男,70岁。
丙肝30余年,肝硬化,TBiL:40umol/L, ALT:120U/L,WBC3.6×109/L, PLT:80×109/L,AFP47.58ng/ml。
治疗后TBiL:32umol/L, AFP6.8ng/ml。
见下图。
■ν膈顶部位肝癌RFA治疗患者,男,67岁。
多发结节型肝癌,肝硬化,大量腹水,见下图。
行RFA治疗,次日出现右侧中等量胸水。
见下图。
该患者临近心脏部位有肿瘤。
要仔细认真精确导引,分步进针,导引针先行,位置正确后RFA针矫正角度,分步进针,到位后释放电极针,扫描位置正确后RFA治疗。
见下图。
■ν膈顶部位肝癌RFA治疗左右近膈顶肿瘤坏死的治疗见下图。
■ 近IVC、小肠、胆囊肝癌TACE+RFA+PEI治疗患者,男,30岁。
2007-2-5 AFP:66000ng/ml,肿瘤压迫IVC、小肠、胆囊。
见下图。
共行2次TACE治疗, 3次TAC治疗,3次15个点RFA,12次PEI治疗。
见下图。
术后5个月:AFP:7.5ng/ml。
2008-4行卫星灶RFA治疗,见下图。
■ 近胃区肿瘤TACE+RFA治疗肝右叶及左叶多发肿瘤,肿瘤突出于肝外进入腹腔。
见下图。
TACE后示:突出于肝外压迫胃的肿瘤内有少量碘油栓塞剂充盈。
见下图。
肝右叶肿瘤RFA治疗1周后行肝左叶肿瘤RFA治疗,见下图。
随诊发现,肝左叶及右叶多发肿瘤明显缩小,肿瘤已完全坏死,肝脏恢复正常大小及形态,见下图。
■ν下腔静脉区肿瘤RFA治疗下腔静脉旁肿瘤,TACE碘化油勾画出肿瘤位置,见下图。
导引针到位后,RFA电极针沿导引针分步穿刺到位行RFA治疗,术后烧灼针道止血。
注意防止下腔静脉损伤。
■ν肝尾叶肿瘤右侧入路RFA治疗肝尾叶肿瘤经右侧入路分步进针,RFA针到位后,释放电极子针,子针位置正确后行RFA治疗。
见下图。
肝尾叶肿瘤经右侧入路RFA治疗后,CT示:肿瘤完全坏死无强化的低密度区。
见下图。
■ν肝尾叶肿瘤左侧入路RFA治疗患者,慢性乙型肝炎,AFP1253ng/ml,诊断为肝尾叶肿瘤,经左叶入路RFA治疗。
见下图。
2009-2-24行CT复查,示尾叶肿瘤完全坏死,坏死的肿瘤体积缩小,未见强化。
见下图。
■ 突出于肝外肝癌TAE+PSE+RFA治疗患者,男,69岁。
2cm结节型肝癌肝硬化,AFP:1204ng/ml,放弃治疗。
5个月后突然昏倒,送医院,BP:80/35mmHg,血性腹水,诊为:肝癌破裂,失血性休克。
立即止血、升压、输血、补充血容量,血压升至85/50mmHg,急诊CT为肝癌突入腹腔,肝周、脾周积血,腹水,CT值40~60HU,见下图。
实验室检查:PTA:46%, ALT:68U/L, TBIL:50umol/L, ALB:28.4g/L,Hb:3.3g/dl,PLT:41×109/L, WBC:3.7×109/L。
立即急诊TAE,治疗成功。
栓塞时用微导管超选到位,直接栓塞肿瘤组织区。
应先栓塞后射频消融治疗。
该患者肝功能较差,脾功能亢进,因此先进行脾动脉栓塞。
栓塞后血小板升至8万以上,开始射频治疗,见下图。
血生化指标如下:PTA:65%, ALT:31U/L, TBIL:35umol/L,ALB:34.0g/L,Hb:12.2g/dl,AFP:7ng/mlPLT:89×109/L, WBC:3.7×109/L。
■ 肝癌广泛A-V短路肿瘤突入肺内TACE+RFA联合索拉非尼治疗患者为肝癌侵犯膈肌,2008-7-29辅助检查示:肿瘤侵犯膈肌,肿瘤向上突如肺内生长,肿瘤由膈动脉供血,见下图。
对肿瘤行多点RFA治疗,条件:95℃,30分钟。
见下图。
随诊发现肿瘤坏死缩小,见下图。
为预防还有残余肿瘤组织,进行加强治疗。
治疗后检查示:突入肺内肿瘤组织完全坏死液化,CT增强扫描未见肿瘤强化区。
见下图。
下图为随诊结果,可见突入肺内肿瘤组织完全坏死液化,CT增强扫描未见肿瘤强化区。
肿瘤的大小与血管浸润、预后的关系见下表。
门脉主干里的肿瘤可以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吗?三、肝癌并门脉分支癌栓RFA治疗■ TACE+RFA与索拉非尼治疗肝癌患者,男,54岁。
2007年9月28日AFP:31309.7ng/ml,CT示:肝癌,肝脏多发肝癌,最大肿瘤8×6×6cm,右门脉分支癌栓,中肝静脉癌栓,见下图。
Tbil:56umol/L。
2007年9月30行TACE,见下图。
10月28始服多吉美。
因服药后血压明显升高,故改为200mg,2次/日,同时服用倍他乐克25mg,2次/日,维持血压至140/85mmHg左右。
(插入于殿生2007-9-29-1AVI, 于殿生2007-9-29-2AVI)。
2007-10-11 TACE后复查,见下图。
肝功能:ALT<120U/L,TBIL<51umol/L,Child B级,2007-10-28开始服用多吉美。
TACE同时行肝左叶肿瘤栓塞治疗及1次RFA治疗。
见下图。
2008-5-14 CT及血管造影未见存活肿瘤,AFP:106ng/ml,未行任何介入治疗,只服用索拉非尼至今。
见下图。
至2008年10月14日随访时,肿瘤坏死,肝内未见活肿瘤灶,肝功能正常,AFP已降至36. 9ng/ml。
见下图。
2009-5-8随访时,肿瘤完全坏死,肝内未见活肿瘤灶,肝功能正常,AFP2.0ng/ml,现生存21个月,已在岗工作18个月。
见下图。
■ 右侧门静脉支癌栓RFA治疗患者,男,75岁。
退休体检发现肝右叶肝癌。
活检诊为:肝细胞癌.12年后复发,门脉癌栓。
见下图。
下图为不同时期的检查结果。
2007-4-27HCC,TACE未能控制肿瘤生长,4个月癌栓形成。
2007-9-5发现右侧门静脉癌栓,部分突入门脉主干,TACE未能控制未显示的小门静脉支癌栓,逐渐深入主干。
见下图。
下图示右侧门静脉癌栓,栓子突入门静脉主干,动门脉短路。
肝癌、门脉癌栓共行3次RFA+4次TACE治疗,见下图。
2007-12-18复查CT,示肝内肿瘤及右侧门静脉癌栓肿瘤坏死,见下图。
2008-7-6随诊,复查CT,示肝内肿瘤及右侧门静脉癌栓肿瘤坏死,肝右叶萎缩,左叶作业逐渐增大。
见下图。
2009-8-13复查CT:已生存30个月肿瘤无复发。
见下图。
四、RFA肝叶切除术患者,胆管癌,肿瘤累及方叶、左叶,及肝总管,左右肝内胆管扩张,CA-199>660。
2009-9-8,CELON多针RFA治疗,先左叶后右叶,一次3个位点,每个位点为120KJ。
见下图。
肝叶“切除”术。
影像导引联合微创介入手术使肝癌真正步入到微创手术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