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漓江底栖动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素解析解读

合集下载

浅析漓江可持续发展

浅析漓江可持续发展

1.简介1.1可持续发展定义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环境的逐步恶化,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理论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重视和赞同。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当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出现了难以调合的矛盾,以及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严重威胁的背景下提出的理论。

何谓可持续发展?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这一定义被广泛采纳接受。

1.2漓江简介桂林自古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是中国乃至世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

桂林风景秀丽,以漓江风光和喀斯特地貌为代表的山水景观,有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绝”之誉,是中国自然风光的典型代表和经典品牌。

“优美的桂林山水,是桂林旅游业的形象,它赋予桂林旅游业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漓江每年水上客运量300多万人次,因此,保护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就是保护桂林旅游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命根子;保护漓江就是保护桂林山水风景资源,使其可持续利用,这是桂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漓江,发源于越城岭的猫儿山、流经兴安、灵川、临桂、阳朔、恭城、荔浦、平乐等县和桂林城区,注入桂江、全长228公里,流域面积达12159公里,属山区雨源性河流。

作为桂林的母亲河,它养育了桂林人民,滋润着桂林秀丽的生态环境,是桂林宝贵的自然资源。

旅游业是桂林的骨干产业,因此发展生态旅游是桂林经济发展的方向。

因此漓江的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2.漓江的可持续发展现存如下几个问题进行浅析:2.1.漓江上游水源林保护区内采挖矿、林农利益与保护的矛盾。

目前影响漓江上游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是森林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有关的矿业和农林业矛盾,漓江上游保护区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是地方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部分矿点是以前保护区尚未成立就开采的,划定保护区后,由于没有进行保护区的功能区划,加上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问题上不一致,该问题一直无法有效解决。

漓江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及其与水环境的关系

漓江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及其与水环境的关系

漓江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及其与水环境的关系杨青瑞;陈求稳【摘要】为研究漓江上游水库为下游河道枯季航运补水所造成的水生态影响,对漓江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空间分布特性与相应的水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并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均匀度、丰富度指数分析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纹石蚕、黑龙江短沟蜷为上、中游优势种;纹石蚕、黑龙江短沟蜷、河蚬为下游优势种;纹石蚕、黑龙江短沟蜷为整个漓江水系的优势种.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均匀度、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平均密度和平均动物量均呈现出下游大于中游、中游大于上游的趋势;而物种丰富度指数呈现出下游小于中游、中游小于上游的趋势.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和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温度、电导率、盐度、浊度、水深、总磷、化学需氧量为影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和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期刊名称】《水利水电科技进展》【年(卷),期】2010(030)006【总页数】4页(P8-10,38)【关键词】漓江;大型底栖动物;环境因子;典范对应分析【作者】杨青瑞;陈求稳【作者单位】中国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100085;中国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10008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65.3+3;X820.3大型底栖动物是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持其物种多样性对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型底栖动物寿命较长,迁移能力有限,其生长、繁殖、群落演替和群落结构的变化与水环境因子有着密切的关系,水质、水深、水温、底质、高等水生植物分布等是决定大型底栖动物种类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1-7]。

研究大型底栖生物分布能够直接反映水环境现状,为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提供参考。

近年来,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以其独特的优越性而被广泛应用于水生态影响评价。

夏爱军等[8]曾利用底栖生物Goodnight生物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很好地评价了长江江苏段水质状况;王建国等[9]利用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耐污值评价了庐山地区水质污染变化趋势。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以漓江风景名胜区为例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以漓江风景名胜区为例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以漓江风景名胜区为例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以漓江风景名胜区为例漓江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被誉为“山水甲天下”。

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丰富的人文资源使其成为了国内外游客喜爱的旅游目的地。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漓江风景名胜区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生态压力。

为了保护漓江的环境,研究其生态旅游环境的承载力势在必行。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是指一个旅游目的地所能够容纳的游客数量,同时保持其环境质量和旅游质量保持在可接受的水平上。

在研究漓江风景名胜区的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之前,首先需要了解该地的自然、人文环境和旅游需求。

漓江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并包括了桂林市七个乡村的风景区。

内外两个景区中,以外景区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尤其是外国游客。

这里的山清水秀、风景如画,以山、水、洞、峰四大景观为主,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相辅相成。

丰富的河流生态系统、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特有的生物种群成为了吸引游客的主要因素。

此外,当地历史文化遗址,如阳朔西山石刻、宝象寺等也吸引了一部分文化旅游者。

然而,随着漓江旅游的火爆,环境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过量开发和不合理管理导致了生态破坏,如水质污染、河道淤积、岩石环境破坏等。

游客的大量涌入不仅扰乱了当地社区的生产生活秩序,还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了压力。

大量排放的废水、垃圾和尾气直接威胁到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景观的完整性。

为了研究漓江风景名胜区的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首先,需要对漓江的自然环境进行全面调研和评估。

包括地质地貌、水文地质、水文学特征等自然要素的研究,以了解漓江自然系统的稳定性和脆弱性。

同时,还应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以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其次,需要对漓江的人文环境进行研究。

包括历史文化遗址的保护情况、社会经济状况等。

了解当地社区和游客的需求和态度,为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然后,需要对漓江旅游的发展进行分析。

漓江流域主要环境问题

漓江流域主要环境问题

第16卷 第2期 中 国 岩 溶 V o l.16 N o.2 1997年6月 CA R SOLO G I CA S I N I CA Jun.1997漓江流域主要环境问题Ξ缪钟灵(桂林工学院)摘 要 漓江是桂林—阳朔风景名胜区的灵魂,近二十余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业的兴起,引起了流域内某些环境要素的变异。

本文针对其中的主要问题,诸如枯水问题、洪水灾害、水体污染、土地资源减少、塌陷等进行论述并提出了治理意见。

关键词 漓江流域 环境问题 洪水 枯水 土地资源 水污染 岩溶塌陷0 引 言漓江是珠江流域西江支流桂江上游一段的称谓,发展于桂东北猫儿山(高程2141m)老山界,止于平乐县与恭城河交汇处,全长214km,汇水面积12285km2,桂林河段(集雨面积2860km2)流量为133m3 s,平均年径流量41.8×108m3,平均年径流深1461.5mm[1],为一雨源型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喀斯特河流。

漓江,作为桂林风景的灵魂,在桂林的旅游业中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近一、二十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漓江流域内也出现了不少环境问题,诸如枯水问题、洪水灾害、水体污染、土地资源减小、地表塌陷、水土流失、森林质量下降等等,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了桂林工农业,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

为此,各级政府对这些环境问题甚为关心,曾进行过多次的治理,近年,又出台了漓江综合治理方案,并开始了新一轮次的治理工程。

本文根据作者十余年来对漓江考察和研究的所得,针对一些问题阐述意见,对漓江综合治理的大工程竭尽个人的绵薄之力。

1 主要环境问题1.1 枯水漓江流量从9月开始下降,一直到次年2月雨季来临才开始回升,这段长达6月之久的时段称为枯水期。

枯季漓江水源靠两方面补给,一是枯季中的降雨,一是地下水源。

据计算,枯季Ξ作者简介:缪钟灵,男,1936年生,副教授,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

(541004)桂林市建干路。

收稿日期:1997—03—27;改回日期:1997—04—15。

关于漓江水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分析

关于漓江水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分析

关于漓江水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分析漓江是一条位于广西桂林市的具有历史和文化意义的大型河流,也是中国著名的景观之一,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

漓江的水资源丰富,是桂林的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桂林的景观和旅游景点的一体。

然而,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水资源枯竭等多种因素,漓江的水资源质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水质的变差对漓江的生态系统和桂林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因此,保护漓江水资源和提高水质,以及实现漓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面临桂林的一个重要任务。

首先,应完善和强化水资源管理体制,加强水资源的法律法规建设。

桂林市应建立完善的水资源计量、保护、管理和审计机制,强化环境监测,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严厉查处违规侵占漓江水资源的行为,以确保水资源调控的有效实施。

其次,应加强漓江、桂林市周边水土保持和水系治理工作。

应建立绿色保护区、生态管理区和植被恢复区,积极保护漓江、桂林市周边的植被,从而减少水沙流失,保护漓江的水质和水量。

此外,要改善漓江的水利设施,健全水资源建设、管理和调度体系。

可以建设引水渠、洪坝、河床和河岸等水利设施,改善漓江水系的调节能力,从而对漓江的水量提供有效保障。

最后,应建立可持续利用的水资源分配机制,充分考虑漓江和桂林市周边地区各方面的利益,确保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利用的有机统一。

同时,要加强漓江水资源的旅游经济发展,利用漓江景
观旅游活动发展桂林经济,实现可持续利用的水资源发展。

综上所述,漓江水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是桂林发展的核心问题。

只有通过强化水资源的综合管理,实施有效的保护措施和可持续发展政策,才能保证漓江水资源的长足发展,使桂林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

漓江底栖动物调查

漓江底栖动物调查

漓江底栖动物调查张益峰(广西水产研究所南宁 532021)在水域生态系统中,由于底栖动物具有对环境条件变化的敏感性或耐受性,且大部分终生生活在水体里,比较固着,相对位移小、寿命长、形体易于辨认等特点,多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人员已比较普遍地运用底栖动物的一些种类来监测水体污染,评价水质。

如:水蚯蚓是淡水底栖动物群落中的主要耐污种类组成部分(尤其是寡毛类中的颤蚓),它们象蚯蚓一样在一定时间内将淤泥吞食而又排出,这有助于改善水底环境,在污水自净中有着深远的意义。

另外,底栖动物也是淡水中下层鱼类的优质天然饵料。

为了对桂林漓江水域生态系统作出科学的生物学评价,课题组于2006年3月至2006年12月共8次赴桂林,在漓江域内选择设置了木龙湖、小溶江、会仙湿地睦洞湖(表中简称会仙)、大圩、兴坪以及榕湖共6个采样点进行水生生物采样调查,其中采集了31份底栖动物样本进行调查研究。

1、材料与方法1.1 定性:用框长35㎝三角拖网随机取样;对河床为沙砾或卵石较多的底质时则下水探摸用分样筛接漏方法取样。

1.2 定量:用面积为1/16㎡改良彼德生采泥器进行采样;对河床为沙砾或卵石较多的底质则下水用分样筛划方取样的方法进行采样。

用10%福尔马林溶液将所采样本固定后带回室内进行检索分类、计数及称重,多次采样的按平均数进行计算。

1.3 观察:注意观察不同河段、水域底栖动物的不同优势种群和栖居小生境。

2、结果2.1种类组成:在丰水期,漓江水域的底栖动物有67种(属、科),分属3门6纲。

在67种底栖动物中以水生昆虫居多,有34种;腹足类次之,有14种;甲壳类8种,寡毛类6种,瓣鳃类3种;蛭类最少,只有2种;见表1。

在枯水期,漓江水域的底栖动物则有60种(属、科),分属3门6纲。

在60种底栖动物中水生昆虫稍多,达21种;腹足类有20种;甲壳类和瓣鳃类各有5种;寡毛类有6种;蛭类只有3种;见表2。

表 1 丰水期漓江各采样点底栖动物名录表表2枯水期漓江各采样点底栖动物名录表将以上二表作一归纳,可得出以下对比表3。

新时期关于科学保护漓江提升桂林旅游品质的分析与思考

新时期关于科学保护漓江提升桂林旅游品质的分析与思考

新时期关于科学保护漓江提升桂林旅游品质的分析与思考近年来,中国旅游业蓬勃发展,桂林作为中国旅游业的重要目的地之一,一直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山水风光吸引着无数游客。

而漓江作为桂林旅游的核心景点之一,更是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随着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漓江所面临的环境保护和旅游品质提升的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

本文将从科学保护漓江、提升桂林旅游品质等多个方面展开分析与思考,以期能够为漓江的保护与桂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一、漓江环境保护现状分析漓江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清澈的河水、蜿蜒的山水和丰富的绿色植被,构成了其独特的自然景观。

随着近年来漓江旅游的热度不断增加,漓江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

游客大量的涌入,使得漓江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漓江沿岸的垃圾、噪音、化学物质等污染问题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漓江的生态环境。

一些商业化开发的行为也对漓江的原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为了迎合游客的口味,一些商家在沿岸兴建起了大量的商业设施,而这些设施往往破坏了漓江的自然风景,给生态环境带来了额外的压力。

漓江环境保护问题的存在,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们的高度重视。

针对漓江环境问题,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水质监测、河岸整治、非法码头关闭等,以期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漓江的生态环境。

一些环保组织和志愿者也积极参与到漓江环境保护工作中,他们通过清理垃圾、宣传环保知识等方式来呼吁社会关注漓江环境问题,并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到环保行动中来。

这些举措的出台,有望进一步推动漓江环境保护工作向着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二、提升桂林旅游品质的现状分析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桂林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俗风情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著称。

与其他旅游目的地一样,桂林旅游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旅游品质的提升问题。

一方面,由于旅游资源的单一化、景点过度开发等原因,桂林旅游业存在着“人山人海”、“景点重复”的现象,导致游客体验不佳,影响了旅游品质。

桂林漓江流域环境保护综合治理研究

桂林漓江流域环境保护综合治理研究

桂林漓江流域环境保护综合治理研究桂林漓江流域环境保护综合治理措施探讨朱继蕤,侯宇丹(桂林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广西桂林541004)摘要:阐述了漓江流域环境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坚持“保护、治理、开发”三结合的原则下,提出了大力发展和保护造林绿化工程、兴建漓江补水工程、整治重点污染源工程等建设项目,通过采取生态、工程和管理的综合措施,促进该流域的经济社会、生态、环保、旅游等事业协调发展。

关键词:漓江流域;环境保护;综合治理;1 漓江流域概况漓江流域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湘桂走廊西南端,南岭山地西部。

地理坐标为东经110°10′~110°40′,北纬24°40′~25°80′。

[1]漓江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一级支流桂江上游河段,发源于广西桂林市兴安县华江乡猫儿山、海洋山、青狮潭水库区等三个自然保护区,源头为兴安县猫儿山东北面海拔1732m的老山界南侧的八角田铁杉林,由北流向南。

漓江主源乌龟江在南流中西接龙塘江,东纳黑洞江,三江汇合后称为六峒河,又叫华江;南流至兴安县司门前附近,东纳黄柏江,西汇川江,三江相汇后合称大溶江,至溶江镇汇灵河,始称漓江。

漓江全长227km,干流长164km,流域面积6050km2。

[2]主要支流有小溶江、甘棠江、桃花江、良丰江、黄沙河、西河、潮田河、兴坪河、金宝河及遇龙河等。

[3]漓江的年平均径流量为40.52亿m3,最大流量值156.9m3/s,最小流量值109.0m3/s。

[4]1982年,漓江作为神秀天下的山水名胜,以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漓江畔的骆驼峰2007年5月8日,桂林市漓江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但是随着旅游业的过度开发,漓江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在2007年末的国家旅游风景名胜区审核中,漓江等10大景区受到国家旅游局点名批评通报,此次事件,为桂林开发旅游,特别是漓江的开发敲响了警钟!2漓江流域环境现状及原因分析2.1水污染日益加重经济发展和人口迅速增长,特别是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大幅增加,桂林市区每天也有数万t生活污水和大量工业废水排入漓江。

漓江水生态系统自然资源调查研究

漓江水生态系统自然资源调查研究

漓江水生态系统自然资源调查研究周解韩耀全(广西水产研究所南宁 530021)水生态系统中的自然资源,是一种可再生的生物资源,渔业资源是水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份,顶级生物群落鱼类是其代表生物,鱼类种群的丰盛与兴衰,提示该水域生态环境的好与坏。

广西江河渔业自然资源已近30年没有进行综合的科学考察了,这二、三十间由于各地人口人类活动的急剧增加,经济建设蓬勃发展,使域内各江河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社会各方面反馈的情况提示,江河中渔业自然资源已极度枯竭,很有必要进行一次综合性的调查研究,进行科学的评估,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为流域的生态恢复重建关键技术提出建议。

本次工作,是相隔二、三十年后,难得重新进行的渔业资源调查,针对近年新发生的情况,探索讨论漓江水生态系统水生生物的兴衰替变,为今后其它流域进行类似的工作提供参考。

1.漓江水生态系统自然资源调查基本情况研究1.1基本情况信息提示值得关注的历史与现状种种信息从漓江水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研究的视角出发,漓江水生生物自然资源调查的基本情况提供的信息可以知道:(1)在当地政府与民间志士仁人长期不懈的关注和努力下,漓江生态环境多样性总体来说保存尚好,漓江中上游的污染得到防治,周边脏乱差的情况得到治理和美化,干流没有截流闸坝等水工建筑,河流尚能保持自然流态和原生状态,河床卵石密布、夹岸奇峰错落有致、水草丰茂品种繁多、滩多潭多蜿蜒萦洄、清流澈水、易涨易落,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漓江的奇山秀水。

沧海桑田、奇妆素裹、天生丽质,漓江的非生物自然环境迄今没有太多变化,干流的环境因子保持在一个较高较好的水平,此其一。

(2)河流谷地是生命的走廊,那里的生物群落传递着人类的活动信息,是评估生态系统优劣的一个指标。

大自然也赋与漓江旺盛的生命,水域中除鱼以外还有许多看不见摸不着的生灵,如漓江就还有浮游植物80余属,浮游动物===种,底栖动物90余种,水生维管束植物30余种。

漓江流域(桂林市段)土壤动物的多样性研究与分析

漓江流域(桂林市段)土壤动物的多样性研究与分析

漓江流域(桂林市段)土壤动物的多样性研究与分析—以不同绿地类型同一土壤层为研究对象摘要:2013年5月对漓江流域(桂林市段)采用样方法对小树林、菜地和草地进行了土壤动物多样性调查。

共获土壤动物253只。

三种绿地类型的土壤动物种类组成极为相似,不同绿地类型同一土壤层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因样地不同而不同,分别是菜地>草地>小树林,土壤动物的多样性与均匀度指数呈正相关, 与优势度指数呈负相关。

关键词:漓江流域不同绿地同一土壤层土壤动物多样性均匀度优势度引言所谓“土壤动物”是指动物的一生或生命过程中有一段时间定期在土壤中度过,而且对土壤产生一定影响的动物,它涉及的门类很广泛(主要有5个动物门:原生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1]。

土壤动物群落的多样性与土壤环境特征密切相关,不同的土壤类型中土壤动物的组成不同。

土壤动物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可以为土地提供养分,也参与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在促进和保护植物群落的次生掩体和当地植物多样性的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次研究以漓江流域(桂林市段)小树林、菜地和草地三种类型绿地为研究对象,以土壤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基础,探讨土壤动物多样性并提供相应的基础数据。

1.研究地区概况、研究方法和数据处理1.1 研究地区概况漓江流域地处N24°18'~25°41',E109°45'~110°40'[2]。

为典型的喀斯特峰丛洼地及峰林平原地形,内有丰富的常绿阔叶林、温性阔叶林、暖性阔叶林、温性针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灌丛等10个植被型,14个亚植被型。

桂林市段漓江流域的岩石性比较复杂,在流域中下游地区,以硫酸盐岩为主体,形成以溶蚀作用为主的热带岩溶地貌景观。

在桂林城区以北及城区以南东西两侧,则以碎屑盐分布为主,因侵蚀作用形成中低山、丘陵地貌。

本次研究选取了有代表性的小树林、菜地和草地为试验样点进行取样分析。

漓江生态环境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漓江生态环境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漓江生态环境问题摘要:回溯了漓江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的历史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漓江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对策和具体措施。

漓江风景区是驰名中外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 100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达50亿元。

但是,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开发力度的加大,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其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主要表现在漓江汛期洪水泛滥、枯水期径流量变小、时间延长,由此引发河流自净能力降低,景区环境污染加重,水质变差,景区美景度和旅游承载力下降。

漓江是漓江风景区的核心景观要素,漓江景区的很多生态环境问题。

探讨解决漓江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为漓江风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寻求新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桂林漓江生态保护对策一、概况漓江,是桂林风光的精华,是桂林人的母亲河,是桂林风光的灵魂,是桂林风光的精髓。

漓江早已闻名遐迩。

漓江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属珠江水系。

据了解,漓江发源于“华南第一峰”猫儿山,那是个林丰木秀,空气清新,生态环境极佳的地方。

漓江上游主流称六峒河;南流至兴安县司门前附近,东至黄柏江,西纳川江,合流称溶江;由溶江镇汇灵渠水,流经灵川、桂林、阳朔,至平乐,汇入西江,全长437公里。

从桂林到阳朔约83公里的水程,称漓江。

桂林有478万人的生活饮水都是依靠漓江,所以,随着桂林人民的健康发展及旅游的需要,漓江面临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与优化等诸多课题,其生态环境建设好坏,直接影响桂林的经济发展。

现漓江的保护、治理和利用,已被世人关注和重视。

根据互联网查找到的信息和自己亲自细心调查,大部分老百姓已经认为漓江水质大幅度降低,许多老百姓对爱护水资源的意识很是淡薄,所以希望政府加强对着方面的宣传和管理,提高人们的意识,尽可能降低污染源,保证人们的正常生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旅游的需要,漓江面临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与优化等诸多课题,其生态环境建设好坏,直接关系着桂林工业和20.34万km2农田的生产用水以及478万人的生活饮水,关系着桂林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着桂林国际旅游地位的巩固和提高。

漓江流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研究

漓江流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研究

蔡德所等 : 漓江 流域的主要生态环境 问题研 究
是喜 钙 的石 山灌木 林和 人工 林 ; 地表 水 系不发 育 。
2 2 主要 生 态环境 问题 .
2 2 1 上 游 非岩溶 森林 生 态分 区 .. 该 区森林 植 被 以常绿 阔叶林 为 主 , 分 地 区保 存有 较 好 的原 始 部

要 : 据历年漓江 流域的调查 和研究成果 , 析 了漓江流 域的 生态环境现状 和生态 系统的结构 和功 能。 根 分
将 漓 江 流 域 划 分 为 两 个 生 态分 区 , 上 游 非 岩 溶 森 林 生 态 分 区和 中 下游 岩溶 生 态 分 区 。阐 述 了 两 大 生 态 分 区 即 的主 要 生 态环 境 问题 及 其 成 因 , 出应 针 对 两 者 生 态 结 构 、 点 和 功 能 上 的 差 异 , 取 不 同 的 生 态 修 复 技 术 与 提 特 采 措 施 , 进 流域 生 态恢 复 的 思 路 。 促
收 稿 日期 :0 70 —0 2 0 —93
基 金项 目: 国家水利部现代水利 科技 创新基金资助项 目( D 2 0 —1 ; X S 0 60 ) 国家地质调查 项 目(0 3 0 0 0 3 3 ; 2 0 1 4 0 40 ) 广西水 利“ 十一五” 点科技计划基金 资助 项 目( 重 桂水计 (0 60 ~1 号) 广西水利科技计划基金 资助项 目( 2 0 —81 ) ; 桂水计
(0 2 3 2 0 ) 0号 )
通讯联系人 : 蔡德所 (9 2 ) 男 , 1 5一 , 湖北武汉人 , 三峡 大学教授 , 博士 , 博导 。 — i cieu @vp 1 3cm E ma :a so i. 6 .o l d

桂林漓江景区生态环境保护探讨

桂林漓江景区生态环境保护探讨

桂林漓江景区生态环境保护探讨作者:韦杰来源:《绿色科技》2016年第22期摘要:指出了近年来随着桂林工农业发展、人口的增多以及旅游业兴起,漓江流域内也出现了诸多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体污染、水质下降、水土流失、枯水期延长、水生物减少、河床损坏等现象,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桂林农业、工业、水运等相关产业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

为此,分析了漓江在桂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探讨了漓江流域存在的环境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漓江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

关键词:漓江;生态环境;水污染;旅游景观中图分类号:X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2-0036-041漓江在桂林这座国际旅游名城中的特殊地位1.1漓江是桂林的母亲河漓江是桂林的母亲河,是其水源所在。

从3万年前宝积山上的先民把桂林带入人类文明以来,桂林人始终逐水而居,依赖着漓江的水源生活和发展。

是漓江造就了美丽的桂林山水,形成了百里漓江“水绕青山山绕水,山浮绿水水浮山”的世间美景,孕育了桂林这座国际知名的旅游城市。

到今天,漓江依然是流域内1个市(桂林市区)4个县(兴安县、灵川县、临桂县和阳朔县)、58个乡镇、200多万人口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的主要水源。

据桂林水利部门统计,桂林市区每年利用的2.5亿m3地表水总量中,有81.6%以漓江为水源;城市工业和生活用水量中,有77.6%以漓江为直接水源。

流域内的4个县、58个乡镇的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用水的来源情况与市区基本相同。

1.2漓江是桂林山水的灵魂,是桂林最具吸引力的旅游景观“桂林山水甲天下”,漓江则是桂林山水的灵魂。

漓江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桂江上游,它发源于华南第一峰——越城岭上的猫儿山,流经兴安、灵川、临桂、桂林市区和阳朔县,在平乐县恭城河口汇入桂江,全长214km。

从桂林市区至阳朔的83km漓江河段,是岩溶地形发育典型和集中地带,拥有丰富的自然山水景观,沿江绿峰夹岸、碧水萦回、奇峰倒影、青山浮水,风光旖旎,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令人有“船在水中走,人在画中游”之感,人称“百里漓江、百里画廊”,其集中了桂林山水的精华,素有“桂林旅游明片”之美誉,不仅印在了人民币上,也写入了教科书。

新时期关于科学保护漓江提升桂林旅游品质的分析与思考

新时期关于科学保护漓江提升桂林旅游品质的分析与思考

新时期关于科学保护漓江提升桂林旅游品质的分析与思考近年来,桂林旅游业蓬勃发展,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而漓江作为桂林旅游的龙头资源之一,更是吸引了大量游客的目光。

随着旅游业的兴盛,漓江的生态环境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压力。

为了保护漓江的生态环境,提升桂林旅游的品质,必须在新时期加强科学保护和管理。

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漓江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由于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漓江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水质污染、岩溶洞穴开发和非法捕捞等问题日益凸显。

大量游船和游客的涌入也给漓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压力。

如果不加以有效保护和管理,漓江的生态环境将面临更大的挑战,长远来看,也将损害桂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漓江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科学保护措施。

要加强对漓江水质的监测和治理工作,减少各类污染物的排放,保护漓江的清澈水质。

要严格控制岩溶洞穴的开发和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对漓江生态环境的影响。

要加强对非法捕捞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漓江的生态平衡。

要合理控制游船数量和游客流量,避免大规模的过度开发和过度开发,从根本上减轻漓江的生态压力。

针对提升桂林旅游品质的问题,我们应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提升。

应该加强对漓江游船的管理和维护工作,提高游船的服务水平,同时加强对游客的安全保障。

还要加大对漓江周边景点的开发和利用力度,丰富桂林旅游的内涵和外延,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还可以通过推动旅游产品的创新和改革,提升桂林旅游的竞争力。

可以开发一些与漓江景色相结合的旅游产品,如漓江漂流、漓江徒步等,吸引更多游客参与其中。

还可以加大对桂林旅游文化的宣传和推广,提升桂林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要保护漓江的生态环境,提升桂林旅游的品质,我们需要在新时期加强科学保护和管理。

保护漓江生态环境,需要加强水质监测和治理、严格控制岩溶洞穴开发、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合理控制游船数量和游客流量。

提升桂林旅游的品质,需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提升、推动旅游产品的创新和改革、加大对桂林旅游文化的宣传和推广。

漓江生态保护报告

漓江生态保护报告

漓江生态保护报告概述漓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境内的一条蜿蜒流淌的河流,以其壮丽的山水景色而闻名于世。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环境污染的影响,漓江的生态环境面临严重威胁。

本报告将重点介绍漓江的生态保护情况,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漓江的生态环境问题漓江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水污染、河床淤积、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方面。

随着人口增加和工业发展,漓江经常受到工业废水和农业排放的污染。

这些污染物不仅会危害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的生存,还会对周边土壤和植被造成损害。

同时,由于漓江的河床淤积严重,导致水流受阻,进一步加剧了水污染问题。

此外,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漓江的生物多样性逐渐减少,许多珍稀物种濒临灭绝。

漓江生态保护措施为了保护漓江的生态环境,采取以下措施是至关重要的:1. 加强污水处理首先,需要加强对工业废水和农业排污的处理。

建立高效的污水处理厂,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对漓江的污染源进行有效治理。

此外,需要加强对农业的管理和监督,推广使用有机农业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2. 清淤疏浚河道为了解决漓江河床淤积的问题,应该定期进行清淤疏浚工作。

这不仅可以改善水流的通畅性,减少水土流失,还可以提供更适宜鱼类和水生动物生存的栖息地。

3. 加强保护区建设为了保护漓江的生物多样性,应加强保护区的建设。

增加保护区的覆盖范围,确保珍稀植物和动物的生存环境。

同时,加强对保护区的巡查和管理,严厉打击非法猎捕和盗挖野生动植物的行为。

4. 宣传教育与公众参与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漓江生态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倡导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行动,鼓励大家行动起来,为漓江的生态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推出相关奖励机制,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生态保护的行动中。

结论漓江的生态保护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我们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好这片宝贵的自然资源。

只有通过加强环境保护和公众参与,才能保护漓江的生态环境,维护其可持续发展。

希望通过本报告的介绍,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并促使相关部门采取切实的行动,共同保护漓江的生态环境。

关于漓江水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分析

关于漓江水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分析

关于漓江水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分析漓江是中国风景名胜之一,古老的文化遗迹沟通着过去和现在,令人钦佩。

漓江水资源是当地的经济发展的关键,其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漓江水资源的特征、现状和保护等方面,深入分析漓江水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漓江水资源的特征和现状漓江是长江流域的重要支流,它汇入上游的江河,是内河口的流域,为支流构成的狭窄的河流区域。

漓江水源丰富,经济价值高,是当地文化、旅游、农业和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因此,漓江的水资源状况亟待解决。

由于工业废水污染漓江,漓江水质受到破坏,污染严重,水量低,水温高,导致水生物死亡,影响水质,破坏当地水环境。

漓江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沿岸变成乱石,水道变得曲折,湿地生态受到严重破坏,水面变得更小。

此外,过度开发也增加了河流中水量的流失,形成了水质的恶化。

漓江水资源的保护要有效保护漓江水资源,就必须实施有效的管理措施。

第一,政府机构应明确漓江水资源的开发目标,制定明确的水资源管理规划,要求各类活动强化水资源保护。

第二,抓紧治理污染源,制定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采取技术、设备和管理措施,有效防止污染来源对漓江水资源造成的污染。

第三,实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措施,实施水资源配置规划,加强利用管理,并采取有效措施,以有效控制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漓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了实现漓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继续制定有效的水资源监察机制。

第一,政府应定期组织监测考察漓江水质,加强对水质状况的检测,识别当前及未来的水质安全威胁。

第二,要制定可持续分配方案,控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构建可持续水资源管理机制,加强水资源政策的推行。

第三,要加强水资源环境质量的监测和控制,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对长期的水质恶化和污染等问题给予及时的应对。

结论漓江水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受到影响,是当地经济发展的关键。

要保护漓江水资源,就必须实施有效的管理,控制污染源,实施可持续利用措施,构建水资源可持续管理机制,制定有效的水资源监察机制,加强水资源环境质量的监测和控制,形成水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的现代化管理体系,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可持续的水资源动力。

影响漓江底栖动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素解析解读

影响漓江底栖动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素解析解读

第27卷第2期2009年6月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GuangxiN o rm al U niversity:N atural Science EditionV o l .27N o.2Jun .2009收稿日期:200920321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870345,40301047;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项目(200801051;广西科技厅攻关项目(063200623A通讯联系人:王备新(1970—,男,江苏江阴人,南京农业大学副教授,博士。

E 2m ail :w angbeixin @njau .edu .cn影响漓江底栖动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素解析赵湘桂1,曹艳霞2,张杰2,王备新2,蔡德所1,3(1.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广西南宁530004;2.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学系农业部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防控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5;31三峡大学土木水电学院,湖北宜昌443002摘要:对漓江水系31个样点的12个环境因子和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参数分别进行因子分析和Spear m an 相关性分析。

结果表明,所获得的5个主成份因子的累计贡献率为86.35%,以化学因子(氮和磷为主的第一主成份的贡献率为28.5%,以水文因子(流速和深度等为主的第二主成份的贡献率为27.23%。

第一主成份和第二主成份中的主要环境因子与底栖动物群落参数的Spear m an 相关性分析表明,总分类单元数、EPT 分类单元数和优势单元百分数都与总氮、总磷和氨氮显著相关(P <0.05,但与最大流速、平均流速和深度没有显著的相关性(P >0.05。

漓江水系水体中氮和磷引起的环境梯度差异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作用要大于其他环境梯度的影响。

关键词:因子分析;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群落;环境因子;漓江中图分类号:Q 178.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6600(2009022*******漓江是桂林山水的灵魂,保护漓江水生态系统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漓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特征分析

漓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特征分析

漓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特征分析杨青瑞;陈求稳;韩瑞【摘要】Three times of surveys on macroinvertebrate communities in the Iijiang River were carried out during 2009- 2010. A total of 34 species belonging to 6 classes were identified, among which Crustacea (41. 18% ) and Gastropoda (29.42% ) were the dominant taxa, while other 4 classes of Oligochaeta, Hirudinea, Crustace and Laraellibranchia only accounted for 29.40%. The dominant species were Epeorus vitreus, Ephemerella subvaria, Hydropsyche cdternans, Poly-pedilum vanderplanki, Limnodrilus hoffmeisteri Claparede, Corbicula fluminea, Gyrauius corwexiusculus, Radix auricular-la, Bellamya purificata, 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 Cipangopaludina cahayensis and Semisukospira amurensis. The macroinvertebrate species composition showed obvious seasonal variations during the survey period, and the species number was higher in spring than in autumn. The population density ranged from 11 ~ 1920 ind. /m2 , and the mean value was 127 ind./m2. The biomass ranged from0.1 ~811.68 g/m2, and the mean value was 26.154g/m2. The Shannon wiener diversity index varied from 2.18 ~ 3. 62, and the mean value was 2. 92. The evenness index varied from 0. 53 ~ 0. 79, and the mean value was 0. 68.%于2009-2010年间对漓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进行了三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型底栖动物共计6纲34种,其中昆虫纲占种类总数的41.18%,腹足纲占29.42%,寡毛纲、蛭纲、甲壳纲、瓣鳃纲的种类数较少,占29.40%.优势种有扁蜉(Epeorus vitreus)、小蜉(Ephemerella subvaria)、纹石蚕(Hydropsyche alternans)、摇蚊(Polypedilum vanderplanki)、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affmeisteri Claparede)、河蚬(Corbicula fluminea)、凸旋螺(Gyraulus convexiusculus)、耳萝卜螺(Radix auricularia)、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中国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ahayensis)、黑龙江短沟蜷(Semisulcospira amurensis).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季种类数高于秋季种类数.大型底栖动物的密度为11 ~ 1920个/m2,平均值为127个/m2;生物量为0.1 ~811.68g/m2,平均值为26.154g/m2.大型底栖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2.18 ~3.62,年均值为2.92.均匀度指数变化范围为0.53~0.79,年均值为0.68.【期刊名称】《淡水渔业》【年(卷),期】2011(041)003【总页数】5页(P91-95)【关键词】漓江;大型底栖动物;密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作者】杨青瑞;陈求稳;韩瑞【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100085;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100085;三峡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院,湖北宜昌443002;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10008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178.51漓江,属珠江水系,为桂江上游的习称,发源于“华南第一峰”桂北越城岭猫儿山,由溶江镇汇灵渠水,流经灵川、桂林、阳朔,至平乐,汇入桂江,全长214公里,流域面积12285 km2。

漓江鱼类产卵场

漓江鱼类产卵场

漓江鱼类产卵场、越冬场专项调查周解雷建军( 广西水产研究所南宁 530021 )漓江是桂林的母亲河,漓江因其兼收桂林山水之灵气而举世闻名,为世人关注。

据2005年国家及地方的报刊、电视等传媒频频报导:“漓江原来有的150多种鱼类现在只剩10多种了,种类锐减80%以上……”,为什么漓江鱼类资源衰竭得这样明显和严重呢?有必要从诸多影响与制约因素找原因,而鱼类的生殖与栖息环境,制约着鱼类遗传离散性上保持着个体群的生态、形态、生理性状的相对稳定,是水产资源变动的主要因素之一,故有必要对漓江鱼类的产卵场进行一次系统的调查。

历时半年,经沿江测量踏勘,访问了数十专业渔民,把漓江从桂林市木龙渡下行至阳朔县84KM河段主要的鱼类产卵场调查结果报导如下。

1.1 漓江主要经济鱼类及繁殖习性1、鱼类种类的组成漓江自然条件优越,鱼类资源种类繁多,盛产有各种名贵鱼类。

根据调查和有关历史资料记载,漓江共有鱼类142种,隶属于8目、20科、86属,其中鲤科鱼类有86种占61%;其次鳅科13种,占全江9.2%;平鳍鳅科鱼类6种,占全江4.3%;其余14种合计为20属36种,共占全江25.5%。

在这142种中,常见经济鱼类有青鱼、草鱼、赤眼鳟、鳊、倒刺鲃、光倒刺鲃、鲮鱼、岩鲮、南方白甲鱼、鲤、鲫、大眼鳜、刺鳅类、胡鲇、鲇、黄颡鱼等40多种。

还有大眼华鳊、餐、银飘鱼、光唇鱼、棒花鱼、墨头鱼、南方马口鱼、鱲类、鮈、桂林似鮈、鳑鲏类以及鳅科等小型鱼类。

2、主要的繁殖习性由于漓江水浅流急,地势陡,河谷险滩多,使经济鱼类产卵场一般都比较分散,基于不同的产卵繁殖习性要求,除鲤、鲫、大眼华鳊等产粘性卵的鱼类可在干流、支流的静水缓流的区域产卵外,其它大多数的产低粘性或漂浮性卵的经济鱼类,如南方白甲鱼、光倒刺鲃、倒刺鲃、赤眼鳟、鳊、银飘鱼等,则选择在漓江的中、下游的沙滩、深潭、河谷的激流中产卵。

不同江段主要产卵鱼类有明显差异,如渔谚“白骨(长臀鮠)不过兴坪角”,经考证果真如此,这种无鳞鱼兴坪以上的漓江河段极少发现。

漓江水陆交错带植被与土壤空间分异规律_李扬

漓江水陆交错带植被与土壤空间分异规律_李扬

植被调查与样品采集 在选取的每块样地进行植被调查。对乔木调查 的内容包括:种名、冠幅、高度、胸径、枝下高; 对灌木调查的内容包括:种名、高度、冠幅、地径、 盖度、株数;对草本植物的调查内容包括:种名、 数量、频度、高度和盖度,用于植被群落多样性指 标的计算。采集样地植被样品带回实验室,烘干测 定地上以及地下生物量[17]。 1.4 土壤调查与样品采集 漓江水陆交错带土层厚度较薄,在选取的每个 样方中分别采集表层 0~20 cm 土层的土样,用于 土壤机械组成、有机质、pH 值、N 含量、P 含量的 测定;环刀和铝盒取土用于土壤容重的测定。 1.5 测定方法 土壤机械组成按照美国农部制标准划分, 并 采用筛分和比重计相结合的方法测定; 容重采用 烘干称质量法测定;pH 值采用 pH 酸度计法;有
建群种 Constructive species 基本无植被 狗牙根 黄荆 枫杨 土壤容重 Soil bulk density/(g·cm-3) 1.065a 1.352d 1.281bc 1.257b 植被指标 Vegetation index 丰富度 Abundant 0a 5.000b 8.000c 9.500d 多样性 Diversity 0a 0.583b 1.287c 1.742d 均匀度 Uniformity 0a 0.362b 0.624c 0.774d 优势度 Superiotity 0a 0.287b 0.622c 0.786d 覆盖度 Cover degree 0a 0.436b 0.512c 0.673d
122
农业工程学报
2013 年
1
1.1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研究区概况 漓江为珠江水系的桂江上游河段,发源于广西兴 安县、资源县交界处的猫儿山东北面海拔 1 732 m 的 老山界南侧。漓江流经兴安、灵川、桂林、阳朔,至 平乐县 5 市县;干流全长 214 km ,流域总面积 12 285 km2,占桂林市总面积的 43.9%。漓江流域根 据降水、地形、径流特征等分为上、中、下游,桂林 以上为上游(桂林水文站至源头),桂林至阳朔为中 游(桂林水文站至阳朔水文站),阳朔以下至恭城河 口为下游[16]。漓江流域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全年光照充足,平均气温 17.8~19.1℃,年降雨量 1 814~1 941 mm,年蒸发量 1 377~1 857 mm,雨热 基本同期;年径流量相当丰富,但全年分布极不均 匀,3-8 月为汛期,径流占年径流近 80%,其中 5 -6 月占年径流 40%,9 月到次年 2 月为枯水期,最 枯月 1 月径流仅占年径流的 2%。漓江流域地带性植 被 为 常 绿 阔 叶 林 , 乔 木 主 要 为 马 尾 松 ( Pinu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7卷第2期2009年6月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GuangxiN o rm al U niversity:N atural Science EditionV o l .27N o.2Jun .2009收稿日期:200920321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870345,40301047;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项目(200801051;广西科技厅攻关项目(063200623A通讯联系人:王备新(1970—,男,江苏江阴人,南京农业大学副教授,博士。

E 2m ail :w angbeixin @njau .edu .cn影响漓江底栖动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素解析赵湘桂1,曹艳霞2,张杰2,王备新2,蔡德所1,3(1.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广西南宁530004;2.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学系农业部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防控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5;31三峡大学土木水电学院,湖北宜昌443002摘要:对漓江水系31个样点的12个环境因子和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参数分别进行因子分析和Spear m an 相关性分析。

结果表明,所获得的5个主成份因子的累计贡献率为86.35%,以化学因子(氮和磷为主的第一主成份的贡献率为28.5%,以水文因子(流速和深度等为主的第二主成份的贡献率为27.23%。

第一主成份和第二主成份中的主要环境因子与底栖动物群落参数的Spear m an 相关性分析表明,总分类单元数、EPT 分类单元数和优势单元百分数都与总氮、总磷和氨氮显著相关(P <0.05,但与最大流速、平均流速和深度没有显著的相关性(P >0.05。

漓江水系水体中氮和磷引起的环境梯度差异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作用要大于其他环境梯度的影响。

关键词:因子分析;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群落;环境因子;漓江中图分类号:Q 178.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6600(2009022*******漓江是桂林山水的灵魂,保护漓江水生态系统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长期以来,漓江水生态系统的监测与保护主要建立在水体理化指标的评价基础上,而单一依靠水体理化指标进行水生态系统管理的模式是不完善的。

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是河流生态系统中多样性最高,对水环境变化敏感的重要指示生物[1]。

影响河流底栖动物群落组成与结构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很多,包括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等。

本文以12个主要的环境因素:温度、pH 、电导率、溶解氧、海拔、总氮、总磷、氨氮、深、宽深比、平均流速、最大流速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探讨影响漓江底栖动物群落组成与结构变化的关键环境因素,拟为漓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漓江水生态系统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因子分析是从全部原始变量中将有关信息集中起来,通过探讨相关矩阵的内部结构,将多变量综合成少数因子,以再现原始信息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产生这些相关关系内在原因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2]。

这种分析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保存原有信息,并且其对结果的描述更加直观、合理,应用起来也更加方便。

1研究方法1.1数据采集2008年2月底至3月初在漓江上中下游各干流和支流的31个点位采集底栖动物样本[3],同时采集各个位点的环境因子数据。

利用U 210多参数水质监测仪(HOR I BA L td .Japan 测定样点水体溶解氧量(DO ,电导率(Conductivity ,酸碱度(pH 和温度等指标。

每个样点用聚乙烯水样瓶取水样500mL ,委托广西水文水资源桂林分局水质监测科测定总磷(T P ,总氮(TN ,氨氮(N H 42N 等化学指标。

海拔数据通过麦哲伦GPS 315实地获得,平均流速与最大流速利用数字杆式流速仪测得,宽度与深度采用文献[4]方法。

1.2数据处理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在SPSS 16.0中完成[5]。

为减小数据处理的误差,首先,对各变量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std x i =(x i -x θi X i ,消除量纲影响,其中std x i 为标准指标变量,x i 为原始值,x θi 为第i 个样本均值,X i 为第i 个样本标准差;其次,计算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确定主成分个数,计算主成分贡献率;最后,旋转因子载荷矩阵,使因子载荷两极分化,而且旋转后仍然正交。

2结果与分析2.1环境因素的相关系数矩阵分析31个样点的环境和生物数据见表1。

对31个采样点中数据齐全的23个样点的12个环境因子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新的数据组:温度std x 1、pH std x 2、电导std x 3、溶解氧std x 4、海拔std x 5、深std x 6、平均流速std x 7、最大流速std x 8、深宽比std x 9、总磷std x 10、总氮std x 11、氨氮std x 12,进而计算相关系数矩阵,结果见表2。

除主对角线上的元素外,相关系数绝对值78%以上都大于0.10,即各个变量之间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电导率与总氮含量和氨氮含量的相关性较大(相关系数为0.66和0.74,溶解氧含量与深度、流速及总氮含量相关性大(相关系数为0.60、0.51、-0.56,海拔与宽深比相关性大(相关系数0.56,深度与流速相关性较大(相关系数0.70、0.75,总磷与总氮含量也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45,其他变量之间相关性相对较小。

所以可以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分析,提取主因子,解决相关性问题的同时起到降维效果,最大限度保留原始数据。

表1采样点的环境变量和生物参数值的分布Tab.1 D istr ibution of env ironm en t al var i ables and co mm un ity param eters of sam pli ng sites fro m L ij i ang r iver 项目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项目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平均流速(m ・s -10.830.110.42总分类单元数581343最大流速(m ・s -11.200.100.50EPT 分类单元数33023溶解氧 (m g ・L -112.76.3510.49B I 值7.1933.4744.357深 m0.800.010.27优势单元数量 %0.4380.1110.245总磷(m g ・L -10.11<0.010.05海拔 m 16650785总氮(m g ・L -13.930.261.17深宽比0.06100.00020.0270氨氮(m g ・L -10.37<0.050.06温度 °C 16.69.213.1电导率 (m s ・c m -10.2300.0010.033pH 值9.57.38.5表2环境变量相关系数矩阵Tab.2Correlation matr ix of twelve env ironm en t al var i ables std x 1std x 2std x 3std x 4std x 5std x 6std x 7std x 8std x 9std x 10std x 11std x 12std x 11.00std x 20.251.00std x 30.100.201.00std x 40.300.23-0.411.00std x 5-0.20-0.44-0.29-0.101.00std x 60.190.240.080.60-0.011.00std x 70.020.15-0.030.51-0.200.701.00std x 80.070.200.070.47-0.200.750.971.00std x 9-0.05-0.15-0.350.030.560.00-0.11-0.171.00std x 10-0.090.290.41-0.05-0.120.400.190.200.091.00std x 11-0.330.010.66-0.560.080.00-0.12-0.08-0.330.451.00std x 12-0.220.230.74-0.34-0.160.130.150.14-0.300.500.841.00831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7卷2.2环境变量的主成份分析计算标准化数值的特征值及方差贡献率来确定选取主成分的个数(表3。

从表3看到,前4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大于1,但是累计贡献率只有79.60%,因此取前5个主成分,这时方差累计贡献率达到86.36%,根据文献[5],这已经包含了绝大多数样本信息,可以用这5个主成分的信息来代替原来12个指标的信息进行分析。

表3主因子特征值与累计贡献率Tab.3Character istic value and accu m ulative con tr ibution 主因子旋转前旋转后特征值贡献率 %累计贡献率 %特征值贡献率 %累计贡献率 %13.4228.5028.503.1526.2126.2123.2727.2355.733.1125.9052.1131.7014.2069.931.6 213.5165.6141.169.6779.601.3511.2776.8850.816.7686.361.149.4786.3560.534.3890.7470.473.8994.6380.272.2196.8490.211.7498.58100.120.9999.57110.0 40.3699.93120.010.08100.00将原因子载荷矩阵进行四次方最大旋转,得到12个指标在5个主成份上的新的因子载荷(表3,载荷矩阵中绝对值小于0.55的不显示,大于0.55可以看作主要作用因子来分析。

旋转后5个主成份的新的贡献率见表4,旋转前后总的累计贡献率没有发生变化,即总的信息量没有损失。

从表3看到,第1主成份的累计贡献率达到28.50%,旋转后为26.21%,主要的环境指标是总氮、总磷、氨氮和电导率,这些化学物质都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水化学指标。

第2主成份的贡献率为27.23%,旋转后为25.90%,主要有平均流速、最大流速、深度和溶解氧等与河道物理生境有关的生境指标。

另外3个则为9.47%~13.51%。

以上结果表明,漓江流域水体环境质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水体富营养化和河道内水文(流速的变化上。

表4旋转前后因子载荷矩阵Tab.4Co m ponen t matr ix and rot ated co m ponen t matr ix 因子旋转前12345因子旋转后12345最大流速0.745总氮0.926深0.704氨氮0.899平均流速0.702电导0.853总磷0.586总磷0.594pH最大流速0.946溶解氧0.834平均流速0.944总氮-0.828深0.879氨氮0.629-0.673溶解氧0.644电导-0.655深宽比0.872海拔0.737海拔0.753深宽比0.565pH0.858温度0.597温度0.9492.3主要环境变量与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和结构的相关性分析对第一主成份和第二主成份中的主要环境因子(总氮、总磷、氨氮、电导率、最大流速、平均流速、深度和溶解氧与表征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和结构的重要参数(总分类单元数、EPT 分类单元数、B I 指数和优势单元百分数进行Spear m an 相关分析,总磷、总氮、氨氮的数据均按照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限值进行931第2期赵湘桂等:影响漓江底栖动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素解析等级分类,并以等级数值与各生物指数做Spear m an相关性分析,电导率、流速、平均流速、溶解氧和宽度则使用原始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