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七年级下册历史新教材课后题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后练习答案ppt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后练习答案ppt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习题答案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P5
想一想:科举制度的确立对当时的社会产 生了什么影响?
答:科举制度打破了门第的限制,给一 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 同时,选拔官吏的权利也从地方集中到 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习题答案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习题答案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P46
1、根据材料,说一说宋朝大都市商业繁荣的景象。
答:材料一反映出北宋都城开封店铺林立, 商家实力雄厚,交易量大。 材料二反映出南宋都城临安商业范围广, 店铺遍及大街小巷,有一定的规模,商品种类 繁多。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习题答案
P49
忽必烈采纳汉族儒臣建议,推行中原地区的各 种制度与文化,一方面取得了汉族地主阶级对 元政权的认可支持,有利于蒙古政权的封建化 与民族交融;另一方面有利于安定社会秩序, 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增强元朝军队实力, 为元朝完成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习题答案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P5
2、议一议:隋炀帝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 场?隋炀帝速亡的原因是什么呢?
答: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 情享乐,奢侈无度,致使民不聊生,社 会矛盾激化,最后在农民起义中被部下 在江都杀死。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是隋朝速亡的主 要原因。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习题答案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材料中所叙述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为 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P10
答:粮食连年丰收,马牛成群遍布四野,住 宅向外的几个月不关闭,米价便宜,反映了 当时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安 定的状况。 唐太宗精心治理国家,勤于政事,采取 了一系列革新措施,改革弊政,减轻人民负 担,鼓励农业生产。因此,唐太宗统治时期, 出现了材料中描述的状况。

人教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习题答案

人教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习题答案

第一单元㊀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P3问题思考㊀㊀科举制选拔官吏的依据不再是门第ꎬ而是考试成绩ꎬ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ꎮP4材料研读隋炀帝征发大批劳动力营建东都洛阳ꎬ开凿大运河ꎬ修筑长城和驰道ꎬ还多次巡游ꎬ三次征辽东ꎮ这一系列的徭役和兵役耗费人力㊁财力无数ꎬ影响了正常的生产活动ꎬ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ꎬ导致了材料中这种状况的出现ꎮP5课后活动1.科举制度的创立ꎬ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ꎬ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ꎬ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ꎬ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ꎬ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ꎮ2.隋炀帝好大喜功ꎬ不恤民力ꎬ又纵情享乐ꎬ奢侈无度ꎬ致使民不聊生ꎬ社会矛盾激化ꎬ农民起义爆发ꎬ最后在江都被部下杀死ꎮ隋炀帝的残暴统治ꎮ3.略ꎮ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P8材料研读㊀㊀唐太宗经历过隋末农民战争ꎬ他认识到农民反抗是由赋役繁重㊁官吏贪腐㊁百姓饥寒等引起的ꎬ只有轻徭薄赋ꎬ选用廉吏ꎬ使民衣食有余才能巩固统治ꎮ因此ꎬ他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ꎬ明确了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ꎮP8问题思考㊀㊀政治上ꎬ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ꎬ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ꎻ法律上ꎬ制定法律ꎬ减省刑罚ꎻ经济上ꎬ减轻农民劳役负担ꎬ鼓励发展农业生产ꎮP10课后活动1.粮食连年丰收ꎬ马牛遍布四野ꎬ住宅向外的门几个月不用关闭ꎬ米价便宜ꎬ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㊁社会秩序安定的状况ꎮ唐太宗勤于政事ꎬ采取了一系列革新措施ꎬ改革弊政ꎬ减轻人民负担ꎬ鼓励发展农业生产ꎮ因此ꎬ唐太宗统治时期ꎬ出现了材料中描述的状况ꎮ2.开元时期ꎬ人口众多ꎬ粮食丰盈ꎬ国库充实ꎬ百姓富足ꎬ整个社会欣欣向荣ꎮ第3课盛唐气象P12材料研读㊀㊀节省人力ꎬ提高效率ꎮP17课后活动1.水路运输发达ꎬ港口码头往来船舶众多ꎬ商品贸易繁盛ꎮ2.(1) 蕃 是我国古代对外族或异国人的泛称ꎻ 胡 是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域各族的称呼ꎮ(2)唐代周边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农业耕作技术ꎬ种植谷物ꎬ同时少数民族的音乐㊁马匹㊁服饰和妆容等也在唐代广为流传ꎬ各民族相互影响㊁不断交融㊁共同发展ꎮ3.略ꎮ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P21问题思考㊀㊀鉴真前后6次东渡ꎬ用了12年ꎬ困难重重ꎬ但他百折不挠ꎬ矢志不渝ꎬ终于成功ꎮ玄奘西行路途遥远ꎬ他不畏艰险ꎬ历经磨难ꎬ为追求真理ꎬ坚韧不拔ꎬ意志坚定ꎮP22课后活动1.略ꎮ2.大食人俑㊁东罗马金币㊁非洲黑人俑等文物反映出了唐朝与阿拉伯㊁欧洲和非洲都有交往ꎮ3.略ꎮ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P24材料研读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ꎬ尤其是广大北方地区ꎬ田地荒芜ꎬ十室九空ꎻ人民家破人亡㊁流离失所ꎮP26课后活动1.ɿ皇帝荒废朝政㊀ɿ节度使权力膨胀㊀ɿ军队战斗力薄弱2.这首诗以菊喻志ꎬ借物抒怀ꎬ通过刻画菊花的形象㊁歌颂菊花的威武精神ꎬ表达了作者等待时机改天换地的英雄气魄ꎮ第二单元㊀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P30材料研读通判的职权涉及地方一切行政与司法事务ꎬ知州发布的各项官文需要与通判一起署名才能生效ꎮ由此可见ꎬ通判的作用是分散知州的权力ꎬ并对其行为实行监督ꎮP31材料研读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ꎬ采取了一系列削夺武将兵权㊁抑制武将地位的措施ꎬ武将们不仅平日不受重视ꎬ而且带兵打仗都处处受到掣肘ꎬ感觉到英雄无用武之地ꎬ因此发出这样的感叹ꎮ社会上ꎬ人们看到武将不仅地位降低ꎬ而且打仗也是败多胜少ꎬ因此不再以从军为荣ꎮP31课后活动1.略ꎮ2.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ꎮ(ɿ)㊀文臣掌握国家的军事大权ꎮ(ɿ)㊀派文人担任地方的知州ꎮ(ɿ)㊀知州的权力很大ꎬ不受牵制ꎮ(✕)㊀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ꎮ(ɿ)㊀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ꎮ(✕)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P36课后活动1.面对辽的大举入侵ꎬ寇准力劝宋真宗亲征ꎬ从而打败辽军ꎬ使中原百姓免遭生灵涂炭ꎮ此外ꎬ寇准一生为官40余年ꎬ举荐贤能ꎬ扶正祛邪ꎬ不徇私情ꎬ深得民心ꎮ此歌谣表达了民众对他的景仰与爱戴ꎬ反映了民众希望官员为官清正的愿望ꎮ2.北宋与辽㊁西夏订立和约ꎬ使北宋与辽㊁西夏之间保持着和平稳定的局面ꎮ对社会经济而言ꎬ避免了战争给社会生产力带来的破坏ꎬ促进了我国偏远地区的开发ꎬ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发展ꎮ对民众生活而言ꎬ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民众的赋税负担ꎻ另一方面ꎬ使边境民众生活环境相对安定ꎬ加强了各民族间的友好关系ꎬ促进了民族交融ꎮ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P40问题思考㊀㊀数百年来ꎬ民众一直传颂岳飞抗金的事迹ꎬ将他视为民族英雄ꎬ这是因为他精忠报国的精神深深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国人ꎮ抗金斗争中ꎬ他率领的 岳家军 纪律严明ꎬ作战勇敢ꎬ是当时抗金的中坚力量ꎻ岳飞和 岳家军 抵抗金兵南下ꎬ为南方地区创造了相对安宁的生产㊁生活环境ꎬ让南方人民免受战争之苦ꎬ保护了人民的生命㊁财产ꎬ维护了南宋人民的利益ꎮ因此ꎬ数百年来ꎬ岳飞能够得到人们的尊崇和怀念ꎮP40课后活动1.略ꎮ2.这首诗的前两句从空间和时间的无限ꎬ写尽杭州的山水楼台之美和歌舞升平的景象ꎮ 几时休 三个字ꎬ责问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何时才能停止?言外之意是抗金复国的事何时才能着手? 暖风 语意双关ꎬ既是温暖的自然风ꎬ也是纸醉金迷的靡靡之风ꎮ末句 直把杭州作汴州 ꎬ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ꎬ竟把临时苟安的杭州当作了故都汴州ꎮ整首诗描写了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ꎬ不思抵御外族侵扰ꎬ过着苟且偷安㊁粉饰太平的日子ꎮ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P44问题思考㊀㊀社会生产方面:商业贸易是商品交换的表现形式ꎬ是联系工业和农业㊁城市和乡村㊁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桥梁ꎮ它的兴盛将有利于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交换ꎬ推动国内市场和海外贸易的发展ꎬ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ꎮ社会生活方面:商业贸易使社会上的产品种类增多ꎬ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丰富ꎬ经济收入得到提高ꎬ从而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ꎮP46课后活动1.材料一反映出北宋都城开封店铺林立ꎬ商家实力雄厚ꎬ交易量大ꎮ材料二反映出南宋都城临安商业范围广ꎬ店铺遍及大街小巷ꎬ有一定的规模ꎬ商品种类繁多ꎮ2.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ꎬ金属货币携带不便ꎮ作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ꎮ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P49问题思考㊀㊀忽必烈采纳汉族儒臣的建议ꎬ推行中原地区的各种制度与文化ꎬ一方面取得了汉族地主阶级对元政权的认可㊁支持ꎬ有利于蒙古政权的封建化与民族交融ꎻ另一方面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ꎬ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㊁发展ꎬ增强元朝军队的实力ꎬ为忽必烈完成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ꎮP50课后活动1.这一描述反映了12世纪的蒙古草原上蒙古诸部互相混战㊁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ꎮ铁木真组织起一支强大的军队ꎬ经过多年的战争ꎬ实现了蒙古的统一ꎬ并在1206年建立起蒙古政权ꎮ2.按先后顺序排列: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㊁西夏灭亡㊁蒙古灭金㊁忽必烈继承汗位㊁元朝建立㊁南宋灭亡ꎮ第11课元朝的统治P52问题思考㊀㊀元朝的疆域大大超过了汉唐时期ꎮ与汉唐疆域相比ꎬ今新疆㊁西藏㊁云南ꎬ东北广大地区ꎬ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ꎮP53问题思考㊀㊀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ꎬ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ꎮP53课后活动1.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ꎬ为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ꎻ大体确定了中国后来疆域的轮廓ꎻ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ꎮ2.今天中国的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ꎬ其建制和名称都来源于元朝的行省制度ꎮ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P58课后活动1.两宋时期ꎬ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ꎬ城市商业贸易繁荣ꎬ为丰富多彩的市民文化娱乐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ꎻ同时ꎬ城市发展ꎬ市民阶层壮大ꎬ社会需要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ꎬ以满足市民的文化生活需求ꎬ这是市井文化滋长的内在动力ꎮ2.略ꎮ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P61材料研读㊀㊀指南针用于航海ꎬ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ꎬ为郑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ꎬ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ꎮP62材料研读㊀㊀驿站的普遍设置ꎬ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ꎬ推动了国内交通的发展ꎬ促进了国内各族人民的经济㊁文化交流和对边疆地区的开发ꎮP64课后活动1.活字印刷术的出现ꎬ降低了制书成本ꎬ促进了图书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播ꎻ火器的使用ꎬ改变了作战方式ꎬ促使冷兵器向热兵器转变ꎬ加速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ꎻ指南针应用于航海ꎬ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ꎬ为郑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ꎮ2.特快专递ꎮ第三单元㊀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P67问题思考㊀㊀权力的分散与制衡ꎮ通过分散中央和地方的权力ꎬ防止朝臣和地方官员专权ꎬ从而加强了皇权ꎮP68材料研读㊀㊀目的是防止朝臣专权ꎬ以加强皇权ꎬ巩固统治ꎮP69课后活动1.利:克服了朝臣权力过大的弊端ꎬ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ꎬ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政治局面ꎬ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ꎮ弊:缺少了制约君权的机制ꎬ皇权高度集中ꎬ容易形成专权ꎬ出现偏颇决策ꎻ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ꎬ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ꎮ2.明朝改革科举考试ꎬ导致教学内容单一ꎬ考试形式刻板ꎬ从而扼杀了创造性ꎬ不利于教育的发展ꎻ明朝改革科举考试ꎬ也使许多读书人只埋头攻读经书ꎬ不讲求实际学问ꎬ培养出来的 人才 多是严守规矩和读死书㊁死读书之人ꎬ不利于选贤任能ꎮ因此ꎬ八股取士严重阻碍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㊁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ꎮ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P73材料研读㊀㊀因此ꎬ这首军歌表现了戚家军面对侵略者誓死捍卫国家安全以及面对困难毫不退缩的坚强意志ꎮP74问题思考㊀㊀明朝中期海防松弛ꎬ倭寇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猖獗ꎮ所到之处ꎬ倭寇杀居民ꎬ劫财货ꎬ无恶不作ꎬ威胁到沿海地区民众的生命财产和国家安全ꎮ因此ꎬ戚继光等人领导的抗倭斗争ꎬ是正义的民族自卫战争ꎬ是一场反侵略战争ꎮP75课后活动1.略ꎮ2.抒发了戚继光不追求个人名利㊁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爱国情怀ꎮ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P78材料研读㊀㊀明朝时的中国处于农业社会ꎮ民以食为天ꎬ农业是国家的根本ꎬ中国自古就有 士农工商ꎬ以农为本 的观念ꎬ这一编排体现了作者重农的思想ꎮP80问题思考㊀㊀长城凝聚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ꎬ是凝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ꎬ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奋智慧㊁坚韧刚毅㊁充满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精神ꎬ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ꎮP83课后活动1.略ꎮ2.万里长城以势若游龙的身姿穿群山㊁越峻岭ꎬ奔腾万里ꎬ浩然大气ꎬ堪称一部以建筑写就的中华民族的史诗ꎻ北京故宫全面体现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精髓ꎬ其建筑设计完美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ꎬ无论是立体轮廓㊁空间组织㊁建筑色彩ꎬ还是平面布局ꎬ都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境界ꎮ第17课明朝的灭亡P86材料研读㊀㊀李自成提出了 均田免赋 的口号ꎬ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ꎻ李自成的起义军军纪严明ꎬ所到之处不仅秋毫无犯ꎬ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ꎮP87课后活动1.土地贫瘠的陕西北部ꎬ连年大旱ꎬ庄稼颗粒无收ꎬ饥民遍野ꎬ农民只得吃蓬草㊁树皮㊁石块充饥ꎮ但是ꎬ官府不顾民众死活ꎬ催征如故ꎮ2.ɿ朝政腐败ꎬ宦官擅权㊀ɿ土地兼并严重㊀ɿ朝廷征派苛捐杂税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㊀ɿ大规模的农民起义㊀吴三桂引清军入关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P95课后活动1.230年ꎬ孙权派将军卫温率船队到达台湾地区ꎮ隋朝时ꎬ隋炀帝曾三次派人到台湾地区ꎮ元朝设澎湖巡检司ꎬ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ꎬ台湾正式成为中国行政区的一部分ꎮ1662年ꎬ郑成功收复台湾ꎮ1683年ꎬ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ꎮ1684年ꎬ清朝设置台湾府ꎮ1885年ꎬ台湾正式建省ꎮ上述史实有力地说明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ꎮ2.清朝治理西藏和新疆ꎬ一方面加强了西藏㊁新疆与中央政府的联系ꎬ另一方面保持了西藏㊁新疆的秩序稳定ꎬ促进了汉族和少数民族经济㊁文化交流ꎬ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ꎮ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P100课后活动1.1661 1766年ꎬ耕地面积大大增加ꎮ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ꎻ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ꎬ大力推行垦荒政策ꎻ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ꎻ等等ꎮ2.玉米㊁甘薯和马铃薯属于南美洲高产农作物ꎬ比我国传统的农作物产量高很多ꎮ它们的引进和推广ꎬ提高了粮食产量ꎬ有利于缓解人口增长的压力ꎮ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P102材料研读㊀㊀作用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ꎮ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ꎬ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ꎬ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ꎮ军机处的设立使议政王大臣会议㊁内阁成为虚设机构ꎮ这样ꎬ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ꎬ君主专制空前强化ꎮP103问题思考㊀㊀从历史上看ꎬ吏治的腐败ꎬ一方面会导致行政效率降低㊁国家财政紧张㊁社会矛盾尖锐㊁社会危机加剧ꎬ另一方面也会造成社会风气的败坏ꎮP105问题思考㊀㊀略ꎮP106课后活动1.这些诗句大都有 明 或 清 等字眼ꎮ清朝统治者疑神疑鬼ꎬ捕风捉影ꎬ硬是认为 明 暗指 明朝 ꎬ 清 影射 清朝 ꎬ认为这些诗句说明了诗人怀念明朝㊁不满清朝ꎬ要 反清复明 ꎬ便把他们下狱ꎮ文字狱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ꎬ严重阻碍了思想㊁学术的发展和进步ꎮ2. 三年清知府ꎬ十万雪花银 的说法最早出现在宋朝ꎬ并在明朝的话本中多有出现ꎮ句中的 清 ꎬ非 清朝 之 清 ꎬ而为 清廉 之 清 ꎮ此谚又作 一任清知府ꎬ十万雪花银 ꎬ原意是:即使是不贪赃枉法的清廉知府ꎬ一任三年下来ꎬ仅靠各项陋规收入也有十万两银子的进项ꎮ后来含义扩大为:即使是为政清廉的官员ꎬ也要捞上成千上万两银子ꎬ至于贪官就更不用说了ꎮ这反映了清朝官场昏暗ꎬ官吏贪腐现象严重ꎮ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P112课后活动1.略ꎮ2. 扬州八怪 发展明朝徐渭写意画的特点ꎬ绘画讲究诗㊁书㊁画结合ꎬ不拘成规ꎬ笔墨纵横ꎬ自成风格ꎮ他们作画与正统画风不同ꎬ因此被称为 扬州八怪 ꎮ。

人教版七下历史课本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版七下历史课本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版七下历史课本课后习题答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历史课本是初中生学习中国历史的重要教材。

这本书涵盖了从隋唐五代到明清时期的历史知识。

每个章节后都配有习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检验所学知识。

以下是一些课后习题的可能答案,但请注意,这些答案仅供参考,实际答案可能因版本和教学内容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1. 隋朝的建立和灭亡- 隋朝是由杨坚建立的,他在581年取代北周,建立了隋朝。

隋朝在589年统一了中国,结束了长达近四百年的分裂局面。

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和连年战争,导致民不聊生,最终在618年被唐朝取代。

2. 唐朝的兴盛-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强盛的朝代,其兴盛的原因包括:开明的君主如唐太宗李世民,实行了“贞观之治”;经济的繁荣,农业和手工业都有了显著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如诗歌、绘画等艺术形式达到了高峰。

第二单元:五代、辽、宋、夏、金、元1. 宋朝的兴衰- 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

北宋时期,国家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军事上较弱,最终在1127年被金朝所灭。

南宋时期,虽然在经济和文化上继续发展,但军事上依然较弱,最终在1279年被元朝所灭。

2. 元朝的建立和灭亡-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

元朝的建立者是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他在1271年建立了元朝。

元朝的灭亡主要是由于内部的腐败和民族矛盾,最终在1368年被明朝所取代。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1. 明朝的兴衰-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

明朝的建立者是朱元璋,他在1368年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

明朝在经济、文化和军事上都有显著的发展,但最终由于内忧外患,于1644年被清朝所取代。

2. 清朝的兴衰-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由满族建立。

清朝在1644年入关,取代了明朝。

清朝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统治下达到了鼎盛,但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内部腐败,清朝逐渐衰落,最终在1912年灭亡。

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教材练习题参考答案

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教材练习题参考答案

岳麓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课中题与课后‎题参考答案第1课开运河创科举一、课中题1.想一想,隋朝为什么能‎够统一南北?答:客观条件;统一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长期的分裂‎与动荡中,人民渴望统一‎。

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大融‎合和江南经济‎的发展为统一‎提供了条件。

主观条件:(1)隋文帝的文治‎武功为隋朝的‎经济和军事力‎量迅速增强:(2)陈的统治者荒‎淫奢侈、腐败无能,其统治已江河‎日下。

2.唐朝诗人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其禹论功不较‎多。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答:这是个开放的‎思考题,答题的答案不‎求唯一。

有两种供参考‎。

同意:其理由是大运‎河的开凿,对南北经济文‎化和交流和国‎家统一的巩固‎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还惠及今‎天。

不同意:可从开凿大运‎河及隋炀帝下‎江都时所体现‎的暴政,结合隋的速亡‎来阐述。

当然还有其它‎的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二、课后题P.4【温故知新】比较秦朝和隋‎朝,看看它们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答:(1)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完成了统一;(2)都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制度,如秦的郡县制‎、隋的科举制;(3)都兴修了举世‎闻名的工程,如秦修长城、隋开运河;(4)都因暴政导致‎农民起义爆发‎而迅速灭亡。

【畅想天地】科举制给般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谈谈你对读书‎做官的看法。

答:一方面结合课‎文大字关于科‎举的作用,谈它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要‎指出它便于统‎治者笼络、控制知识分子‎,使其成国恭顺‎的奴仆。

还可以谈读书‎做官不利于科‎技事业的发展‎。

当然,也可以讲读书‎做官,能造福百姓,应该肯定。

【自己动手】仔细观察《隋运河》图,对照《中国行政区图‎》,试着找出大运‎河经过现在的‎哪些省(市)?答: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等省(市)第2课贞观之治一、课中题1.谈谈你对“玄武门之变”的看法。

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材课后活动答案

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材课后活动答案

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材课后活动答案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时代01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想一想:科举制度的确立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答:科举制度打破了门第的限制,给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同时,选拔官吏的权利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2、议一议:隋炀帝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隋朝速亡的原因是什么呢?答: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最后在农民起义中被部下在江都杀死。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是隋朝速亡的主要原因。

0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材料中所叙述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答:粮食连年丰收,马牛成群遍布四野,住宅向外的几个月不关闭,米价便宜,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安定的状况。

唐太宗精心治理国家,勤于政事,采取了一系列革新措施,改革弊政,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农业生产。

因此,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材料中描述的状况。

2、说一说:诗中描绘了开元时期什么样的情景?答:开元时期,人口众多,粮食丰盈,国库充实,百姓富足,整个社会欣欣向荣。

03盛唐气象1、说一说:这则材料反映出了什么样的景况?答:水路运输发达,港口码头往来船舶众多,商品交流繁盛。

2、诗歌赏析。

(1)诗句中的“蕃”“胡”,指的是什么?答:“蕃”是我国古代对外族或异国人的泛称;“胡”是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族的称呼。

(2)上引诗句反映出怎样的社会情况?答:唐代周边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农业耕作技术,种植谷物,同时少数民族的音乐、饮食、服装、骑马等也在唐代广为流传,各民族相互影响、不断交融,共同发展。

0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1、日本文字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

它们的创制,与汉字有直接关系。

请查找相关资料,加以说明。

答:8世纪以前,日本使用汉字作为表达记述的工具。

唐朝时,随遣唐使来华的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和尚,在日本人民利用中国汉字标音表意的基础上,创造了日本假名文字——片假名和平假名,大大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

(北师大)七年级下册历史课后练习答案

(北师大)七年级下册历史课后练习答案

(北师大)七年级下册历史课后练习答案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第3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议一议:反对武则天的是那些元老重臣、勋贵旧族,出身豪门大族的大地主;支持武则天则是出身寒微、品级较低的新兴地主。

自我测评:错误之处:编修《贞观氏族志》正确的是:武则天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第4课昂扬进去的社会风貌想一想:科举制常设的科目有明经和进士两科。

明经科主要考察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进士科包括策问、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

想一想:此骏马是唐太宗打江山时的坐骑之一,唐太宗为纪念它而特地请人雕刻的。

它以一种缺憾和求真求实的手法,颂扬唐人建功立业的万丈豪情与进取的精神。

因而鲁迅把它当作唐代豪迈开放的象征。

自我测评:实行科举制,便于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士子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办事效率,他们推动一系列改革,开创出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的崭新局面,赋予社会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第5颗“和同为一家”想一想:唐太宗改变“贵中华,贱夷狄”的观念,力求在平等对待少数民族;尊重少数民族的民族习惯和生活方式;任用少数民族人作官,对其首领优礼相待;唐太宗待人宽厚仁慈等,所以他赢得了少数民族的拥戴。

材料:阅读:唐太宗接受了魏征的思想观点,对少数民族采取了安抚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少数民族的拥戴。

“耀兵振武,慑服四夷”强调“武功”,用武力征服,强迫人归附。

“偃革兴问,布德施惠”强调“文治”,用先进的文化,道德教化,开明的政策来吸引人归附。

自我测评:“天可汗”即唐太宗。

“可汗”原为我国古代戏本各族君主的称号,贞观四年,回纥等族首领拥戴唐太宗为各族共主,尊称“天可汗”。

2.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许多工艺品,谷物、菜籽、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技术与各种书籍,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文成公主是一位献身于汉藏两大民族友好团结伟大事业的优秀女性,它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七年级历史下册课后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课后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课后练习题(含参考答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13—21课练习题与答案第十三课元朝的统治习题一、选择题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谁的诗句?()A铁木真B忽必烈C文天祥D王安石2.回族开始形成于:()A五代B北宋C南宋D元朝3.元朝直接管辖台湾的机构是:()A中书省B行中书省C澎湖巡检司D宣政院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元朝是统一多民族的国家②元朝最高行政机构是中书省③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④文天祥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二、填空题1.蒙古族长期以来生活在上,12世纪时,开始使用工具和,促进了蒙古各部社会的发展。

2.1271年,正式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

3.元朝时,原先生活在的契丹、女真等族,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被称为“”。

三、识图题(成吉思汗图片)(1)他是谁?(2)他在历史上有什么贡献?参考答案:一、1.C2.D3.C4.B二、1.蒙古高原铁制兵器2.忽必烈大都3.黄河流域汉人三、(1)成吉思汗(铁木真)(2)蒙古族的杰出首领铁木真,经过多年战争,统一了蒙古各部。

1206年,被推举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正式建立蒙古政权。

成吉思汗不断进行扩张战争,蒙古政权日益强盛,为以后元朝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第十四课元朝的社会经济和中外交往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元世祖在中央设立专管农业的机构B元世祖在位时,修筑了黄河C元大都市闻名世界的商业都市D杭州是元朝最大的港口2.元朝的棉纺织业中心是:()A广州B泉州C杭州D松江3.元代海运的起止点是:()A杭州直沽B刘家港直沽C刘家港大都D广州直沽二、填空题1.元世祖时开凿了_________和_________,连接了原有的运河,漕运粮船从_________可以直通大都。

2.元朝时,意大利旅行家_________来到中国。

记述他在东方见闻的《_________》,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

七年级历史下册 课后思考题答案(全套) 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课后思考题答案(全套) 华东师大版

华东师大版初一历史下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一课统一国家的重建1、思考与讨论秦汉与隋唐官员选拔方式的不同点:秦汉时期是推举,隋唐时期是考试。

推举方式立足于对被推举者的长期观察或考核,如果推举人立足公心,严格遵照推举标准,认真考核人士,那么,推举方式确能获得贤能之是士。

反之,如果推举人出于私情,不严守选举标准,那么推举方式就很容易产生弊端,为营私舞弊者大开方便之门。

考试方式看重选拔者的学识,学识能力的考核,可以制订合理的考核评判标准,可以在制度上建立一套有章可循的操作程序,更能体现公开、公平的选举精神。

但是,如果考试的内容不切实际或考核评判标准过于死板,那么,即便能做到公开、公平,也不能获得真正的人才。

2、填表格第二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2、列举:“载舟”的例子,如西汉文帝、景帝在位时的“文景之治”,实行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时期,并为汉武帝时的极盛奠定了基础。

“覆舟”的例子(1)商纣王荒淫无度,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2)秦统治无道,法律残酷,劳役繁重,激起陈胜、吴广起义,强大的秦朝在农民起义打击下很快灭亡。

(3)东汉末年政治混乱,朝纲不正,东汉王朝在黄巾军起义的打击下灭亡。

(4)隋朝也重蹈虐民暴敛的覆辙,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灭亡。

3、课外议论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帝王。

他们的共同点有:富有才干、英武果断、勇于创新。

不同点有:秦始皇相对创新意识更强,但统治手段过于严厉,比较残暴。

汉武帝也有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的一面,虽有巩固国防、开疆拓土之功,但耗用民力过度也给社会带来危害,好在尚能悬崖勒马。

唐太宗则相对统治开明、宽容一些,能虚心纳谏,容易听进不同的意见,对民族关系的处理,主张“华夷一家”由为可嘉。

第三课从武周政治到开元盛世1、读图武则天的无字碑自唐以后一千多年以来,成为人们竞相猜测而又莫衷一是的千古之迷。

有一种看法认为,“无字碑”之所以空无一字,是表示武则天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目的是用来夸耀自己;另一种看法认为,武则天自知罪孽深重,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还有一种看法认为,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她留有遗言:己之功过,留待后人评说第五课唐代中外文化交流11、阅读与思考材料中失火的地方在长安城的“东市”内。

历史七年级下册课后习题答案

历史七年级下册课后习题答案

历史七年级下册课后习题答案历史七年级下册课后习题答案第⼀课隋的统⼀与⼤运河【想⼀想】1、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业?①北⽅的民族⼤融合,南⽅经济的发展;②长期的分裂割据,⼈民渴望统⼀;③南⽅陈政权的腐败;④隋建⽴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⑤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得当。

2、⼤运河对⽣态环境⽅⾯会有哪些影响?隋开凿⼤运河时,充分利⽤天然河道、湖泊;运河通航后两岸⼤规模植树造林,这些措施都有效地保护了⽣态环境。

第⼆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我测评】第三课⽓度恢弘的隆盛时代【议⼀议】反对和⽀持武则天的都是些什么⼈?反对武则天的是那些元⽼重⾂、勋贵旧族,出⾝豪门的⼤地主;⽀持武则天则是出⾝寒微、品级较低的新兴地主。

【⾃我测评】错误之处:编修《贞观⽒族志》正确的是:武则天改《贞观⽒族志》为《姓⽒录》第四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想⼀想】科举的主要科⽬有哪些?重在考察哪些能⼒?科举制常设的科⽬有明经和进⼠两科。

明经科主要考察考⽣记诵儒家经典的能⼒;进⼠科包括策问,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的,考察治理政事的能⼒。

【⾃我测评】说说唐朝科举制的历史作⽤。

实⾏科举制,便于在社会范围内选拔⼈才,扩⼤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可以⾃由报考,⼈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办事效率,他们推动⼀系列改⾰,开创出政治、经济、⽂化及民族关系的崭新局⾯,赋予社会以⾰新⽓象和创造精神。

第五课“和同为⼀家”【想⼀想】唐太宗为什么能得到少数民族的拥戴?唐太宗改变“贵中华,贱夷狄”的观念,⼒求平等对待少数民族;尊重少数民族的民族习惯和⽣活⽅式;任⽤少数民族⼈做官,对其⾸领优礼相待;唐太宗待⼈宽厚仁慈,所以他赢得了少数民族的拥戴。

【⾃我测评】1、说⼀说“天可汗”的含义。

“天可汗”即唐太宗。

“可汗”原为我国古代西北各族君主的称号,贞观四年(630),回纥等族⾸领拥戴唐太宗为各族共主,尊称为“天可汗”。

2、谈谈⽂成公主进藏有什么意义?⽂成公主⼊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成公主⼊藏时带去许多⼯艺品,⾕物、菜籽、药材、茶叶,以及历法、⽣产技术与各种书籍,⼤⼤促进了吐蕃经济⽂化的发展与进步。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后题答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后题答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后题答案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答:科举制度打破了门第的限制,给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同时,选拔官吏的权利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积极影响:开放考试,吸收了不少寒士进来入政权,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改变了封建社会前期豪门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广大庶族地主通过科举入仕做官,给自封建政权注入了生机与活力;选拔官吏从此有了文化知识水平的客观依据,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读书一考试-做官三者联系,把权、位与学识结合起来,营造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和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如唐以诗赋取士,促zd进了唐诗繁荣。

科举,科举制、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

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投牒自进,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这一点是科举制最主要的特点,也是与察举制最根本的区别。

科举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

但后期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使许多人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思想。

在中国,科举制从隋朝(一说唐朝)开始实行,直至清光绪卅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

科举萌发于南北朝时期,科举真正成型是在唐朝。

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已无法继续下去。

隋文帝即位以后,废除九品中正制。

答:隋炀帝落得如此下场的原因是: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最后在农民起义中被部下在江都杀死。

隋朝速亡的原因是:①他在位期间淫贱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至致使社会矛盾激化,隋炀帝每年都要征发大批的劳动力,动辄数百万,驱使他们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全册课后题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全册课后题答案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教材第3页)问题思考:想一想:科举制与前朝选官制度有什么重大不同?①选官的依据不再是家族名望,而是考试成绩②选官的权利从地方集中到中央。

2.(教材第4页)材料研读:《旧唐书·李密传》中写隋末的社会状况是:“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

”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隋炀帝时徭役(营建东都洛阳、开通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和兵役(三次东征)繁重,影响正常生产活动,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导致了这种状况出现。

3. (教材第5页1) 想一想:科举制度的确立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①打破了门第的限制,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

②选官权利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4. (教材第5页2)议一议:隋炀帝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隋朝速亡的原因是什么?①隋炀帝不恤民力,奢侈无度,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②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5. (教材第5页3) 中国古代桥梁建筑技术高超。

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

请查阅资料,并对照右图,分析赵州桥的特点。

赵州桥结构科学,坚固耐用,防洪省料,造型美观,在中国甚至甚至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 (教材第8页)材料研读:为什么唐太宗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唐太宗经历过隋末农民战争,他认识到农民反抗是由赋役繁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引起的,只有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才能巩固统治。

因此,他明确了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2. (教材第8页)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你认为从哪些方面能体现出来?政治上,明确中央和地方职权范围,提高行政效率,严格考查官吏;法律上,减省刑罚;经济上,减轻农民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3. (教材第10页1) 阅读史料并回答问题。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材习题答案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材习题答案

第一单元㊀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P3问题思考㊀㊀科举制选拔官吏的依据不再是门第ꎬ而是考试成绩ꎬ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ꎮP4材料研读隋炀帝征发大批劳动力营建东都洛阳ꎬ开凿大运河ꎬ修筑长城和驰道ꎬ还多次巡游ꎬ三次征辽东ꎮ这一系列的徭役和兵役耗费人力㊁财力无数ꎬ影响了正常的生产活动ꎬ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ꎬ导致了材料中这种状况的出现ꎮP5课后活动1.科举制度的创立ꎬ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ꎬ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ꎬ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ꎬ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ꎬ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ꎮ2.隋炀帝好大喜功ꎬ不恤民力ꎬ又纵情享乐ꎬ奢侈无度ꎬ致使民不聊生ꎬ社会矛盾激化ꎬ农民起义爆发ꎬ最后在江都被部下杀死ꎮ隋炀帝的残暴统治ꎮ3.略ꎮ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P8材料研读㊀㊀唐太宗经历过隋末农民战争ꎬ他认识到农民反抗是由赋役繁重㊁官吏贪腐㊁百姓饥寒等引起的ꎬ只有轻徭薄赋ꎬ选用廉吏ꎬ使民衣食有余才能巩固统治ꎮ因此ꎬ他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ꎬ明确了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ꎮP8问题思考㊀㊀政治上ꎬ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ꎬ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ꎻ法律上ꎬ制定法律ꎬ减省刑罚ꎻ经济上ꎬ减轻农民劳役负担ꎬ鼓励发展农业生产ꎮP10课后活动1.粮食连年丰收ꎬ马牛遍布四野ꎬ住宅向外的门几个月不用关闭ꎬ米价便宜ꎬ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㊁社会秩序安定的状况ꎮ唐太宗勤于政事ꎬ采取了一系列革新措施ꎬ改革弊政ꎬ减轻人民负担ꎬ鼓励发展农业生产ꎮ因此ꎬ唐太宗统治时期ꎬ出现了材料中描述的状况ꎮ2.开元时期ꎬ人口众多ꎬ粮食丰盈ꎬ国库充实ꎬ百姓富足ꎬ整个社会欣欣向荣ꎮ第3课盛唐气象P12材料研读㊀㊀节省人力ꎬ提高效率ꎮP17课后活动1.水路运输发达ꎬ港口码头往来船舶众多ꎬ商品贸易繁盛ꎮ2.(1) 蕃 是我国古代对外族或异国人的泛称ꎻ 胡 是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域各族的称呼ꎮ(2)唐代周边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农业耕作技术ꎬ种植谷物ꎬ同时少数民族的音乐㊁马匹㊁服饰和妆容等也在唐代广为流传ꎬ各民族相互影响㊁不断交融㊁共同发展ꎮ3.略ꎮ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P21问题思考㊀㊀鉴真前后6次东渡ꎬ用了12年ꎬ困难重重ꎬ但他百折不挠ꎬ矢志不渝ꎬ终于成功ꎮ玄奘西行路途遥远ꎬ他不畏艰险ꎬ历经磨难ꎬ为追求真理ꎬ坚韧不拔ꎬ意志坚定ꎮP22课后活动1.略ꎮ2.大食人俑㊁东罗马金币㊁非洲黑人俑等文物反映出了唐朝与阿拉伯㊁欧洲和非洲都有交往ꎮ3.略ꎮ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P24材料研读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ꎬ尤其是广大北方地区ꎬ田地荒芜ꎬ十室九空ꎻ人民家破人亡㊁流离失所ꎮP26课后活动1.ɿ皇帝荒废朝政㊀ɿ节度使权力膨胀㊀ɿ军队战斗力薄弱2.这首诗以菊喻志ꎬ借物抒怀ꎬ通过刻画菊花的形象㊁歌颂菊花的威武精神ꎬ表达了作者等待时机改天换地的英雄气魄ꎮ㊀63第二单元㊀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P30材料研读通判的职权涉及地方一切行政与司法事务ꎬ知州发布的各项官文需要与通判一起署名才能生效ꎮ由此可见ꎬ通判的作用是分散知州的权力ꎬ并对其行为实行监督ꎮP31材料研读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ꎬ采取了一系列削夺武将兵权㊁抑制武将地位的措施ꎬ武将们不仅平日不受重视ꎬ而且带兵打仗都处处受到掣肘ꎬ感觉到英雄无用武之地ꎬ因此发出这样的感叹ꎮ社会上ꎬ人们看到武将不仅地位降低ꎬ而且打仗也是败多胜少ꎬ因此不再以从军为荣ꎮP31课后活动1.略ꎮ2.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ꎮ(ɿ)㊀文臣掌握国家的军事大权ꎮ(ɿ)㊀派文人担任地方的知州ꎮ(ɿ)㊀知州的权力很大ꎬ不受牵制ꎮ(✕)㊀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ꎮ(ɿ)㊀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ꎮ(✕)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P36课后活动1.面对辽的大举入侵ꎬ寇准力劝宋真宗亲征ꎬ从而打败辽军ꎬ使中原百姓免遭生灵涂炭ꎮ此外ꎬ寇准一生为官40余年ꎬ举荐贤能ꎬ扶正祛邪ꎬ不徇私情ꎬ深得民心ꎮ此歌谣表达了民众对他的景仰与爱戴ꎬ反映了民众希望官员为官清正的愿望ꎮ2.北宋与辽㊁西夏订立和约ꎬ使北宋与辽㊁西夏之间保持着和平稳定的局面ꎮ对社会经济而言ꎬ避免了战争给社会生产力带来的破坏ꎬ促进了我国偏远地区的开发ꎬ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发展ꎮ对民众生活而言ꎬ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民众的赋税负担ꎻ另一方面ꎬ使边境民众生活环境相对安定ꎬ加强了各民族间的友好关系ꎬ促进了民族交融ꎮ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P40问题思考㊀㊀数百年来ꎬ民众一直传颂岳飞抗金的事迹ꎬ将他视为民族英雄ꎬ这是因为他精忠报国的精神深深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国人ꎮ抗金斗争中ꎬ他率领的 岳家军 纪律严明ꎬ作战勇敢ꎬ是当时抗金的中坚力量ꎻ岳飞和 岳家军 抵抗金兵南下ꎬ为南方地区创造了相对安宁的生产㊁生活环境ꎬ让南方人民免受战争之苦ꎬ保护了人民的生命㊁财产ꎬ维护了南宋人民的利益ꎮ因此ꎬ数百年来ꎬ岳飞能够得到人们的尊崇和怀念ꎮP40课后活动1.略ꎮ2.这首诗的前两句从空间和时间的无限ꎬ写尽杭州的山水楼台之美和歌舞升平的景象ꎮ 几时休 三个字ꎬ责问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何时才能停止?言外之意是抗金复国的事何时才能着手? 暖风 语意双关ꎬ既是温暖的自然风ꎬ也是纸醉金迷的靡靡之风ꎮ末句 直把杭州作汴州 ꎬ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ꎬ竟把临时苟安的杭州当作了故都汴州ꎮ整首诗描写了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ꎬ不思抵御外族侵扰ꎬ过着苟且偷安㊁粉饰太平的日子ꎮ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P44问题思考㊀㊀社会生产方面:商业贸易是商品交换的表现形式ꎬ是联系工业和农业㊁城市和乡村㊁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桥梁ꎮ它的兴盛将有利于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交换ꎬ推动国内市场和海外贸易的发展ꎬ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ꎮ社会生活方面:商业贸易使社会上的产品种类增多ꎬ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丰富ꎬ经济收入得到提高ꎬ从而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ꎮP46课后活动1.材料一反映出北宋都城开封店铺林立ꎬ商家实力雄厚ꎬ交易量大ꎮ材料二反映出南宋都城临安商业范围广ꎬ店铺遍及大街小巷ꎬ有一定的规模ꎬ商品种类繁多ꎮ2.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ꎬ金属货币携带不便ꎮ作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ꎮ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P49问题思考㊀㊀忽必烈采纳汉族儒臣的建议ꎬ推行中原地区的各种制度与文化ꎬ一方面取得了汉族地主阶级对元政权的认可㊁支持ꎬ有利于蒙古政权的封建化与民族交融ꎻ另一方面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ꎬ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㊁发展ꎬ增强元朝军队的实力ꎬ为忽必烈完成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ꎮP50课后活动1.这一描述反映了12世纪的蒙古草原上蒙古诸部互相混战㊁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ꎮ铁木真组织起一支强大的军队ꎬ经过多年的战争ꎬ实现了蒙古的统一ꎬ并在1206年建立起蒙古政权ꎮ2.按先后顺序排列: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㊁西夏灭亡㊁蒙古灭金㊁忽必烈继承汗位㊁元朝建立㊁南宋灭亡ꎮ㊀64第11课元朝的统治P52问题思考㊀㊀元朝的疆域大大超过了汉唐时期ꎮ与汉唐疆域相比ꎬ今新疆㊁西藏㊁云南ꎬ东北广大地区ꎬ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ꎮP53问题思考㊀㊀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ꎬ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ꎮP53课后活动1.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ꎬ为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ꎻ大体确定了中国后来疆域的轮廓ꎻ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ꎮ2.今天中国的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ꎬ其建制和名称都来源于元朝的行省制度ꎮ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P58课后活动1.两宋时期ꎬ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ꎬ城市商业贸易繁荣ꎬ为丰富多彩的市民文化娱乐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ꎻ同时ꎬ城市发展ꎬ市民阶层壮大ꎬ社会需要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ꎬ以满足市民的文化生活需求ꎬ这是市井文化滋长的内在动力ꎮ2.略ꎮ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P61材料研读㊀㊀指南针用于航海ꎬ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ꎬ为郑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ꎬ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ꎮP62材料研读㊀㊀驿站的普遍设置ꎬ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ꎬ推动了国内交通的发展ꎬ促进了国内各族人民的经济㊁文化交流和对边疆地区的开发ꎮP64课后活动1.活字印刷术的出现ꎬ降低了制书成本ꎬ促进了图书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播ꎻ火器的使用ꎬ改变了作战方式ꎬ促使冷兵器向热兵器转变ꎬ加速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ꎻ指南针应用于航海ꎬ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ꎬ为郑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ꎮ2.特快专递ꎮ第三单元㊀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P67问题思考㊀㊀权力的分散与制衡ꎮ通过分散中央和地方的权力ꎬ防止朝臣和地方官员专权ꎬ从而加强了皇权ꎮP68材料研读㊀㊀目的是防止朝臣专权ꎬ以加强皇权ꎬ巩固统治ꎮP69课后活动1.利:克服了朝臣权力过大的弊端ꎬ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ꎬ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政治局面ꎬ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ꎮ弊:缺少了制约君权的机制ꎬ皇权高度集中ꎬ容易形成专权ꎬ出现偏颇决策ꎻ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ꎬ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ꎮ2.明朝改革科举考试ꎬ导致教学内容单一ꎬ考试形式刻板ꎬ从而扼杀了创造性ꎬ不利于教育的发展ꎻ明朝改革科举考试ꎬ也使许多读书人只埋头攻读经书ꎬ不讲求实际学问ꎬ培养出来的 人才 多是严守规矩和读死书㊁死读书之人ꎬ不利于选贤任能ꎮ因此ꎬ八股取士严重阻碍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㊁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ꎮ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P73材料研读㊀㊀因此ꎬ这首军歌表现了戚家军面对侵略者誓死捍卫国家安全以及面对困难毫不退缩的坚强意志ꎮP74问题思考㊀㊀明朝中期海防松弛ꎬ倭寇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猖獗ꎮ所到之处ꎬ倭寇杀居民ꎬ劫财货ꎬ无恶不作ꎬ威胁到沿海地区民众的生命财产和国家安全ꎮ因此ꎬ戚继光等人领导的抗倭斗争ꎬ是正义的民族自卫战争ꎬ是一场反侵略战争ꎮP75课后活动1.略ꎮ2.抒发了戚继光不追求个人名利㊁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爱国情怀ꎮ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P78材料研读㊀㊀明朝时的中国处于农业社会ꎮ民以食为天ꎬ农业是国家的根本ꎬ中国自古就有 士农工商ꎬ以农为本 的观念ꎬ这一编排体现了作者重农的思想ꎮ㊀65P80问题思考㊀㊀长城凝聚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ꎬ是凝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ꎬ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奋智慧㊁坚韧刚毅㊁充满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精神ꎬ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ꎮP83课后活动1.略ꎮ2.万里长城以势若游龙的身姿穿群山㊁越峻岭ꎬ奔腾万里ꎬ浩然大气ꎬ堪称一部以建筑写就的中华民族的史诗ꎻ北京故宫全面体现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精髓ꎬ其建筑设计完美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ꎬ无论是立体轮廓㊁空间组织㊁建筑色彩ꎬ还是平面布局ꎬ都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境界ꎮ第17课明朝的灭亡P86材料研读㊀㊀李自成提出了 均田免赋 的口号ꎬ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ꎻ李自成的起义军军纪严明ꎬ所到之处不仅秋毫无犯ꎬ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ꎮP87课后活动1.土地贫瘠的陕西北部ꎬ连年大旱ꎬ庄稼颗粒无收ꎬ饥民遍野ꎬ农民只得吃蓬草㊁树皮㊁石块充饥ꎮ但是ꎬ官府不顾民众死活ꎬ催征如故ꎮ2.ɿ朝政腐败ꎬ宦官擅权㊀ɿ土地兼并严重㊀ɿ朝廷征派苛捐杂税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㊀ɿ大规模的农民起义㊀吴三桂引清军入关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P95课后活动1.230年ꎬ孙权派将军卫温率船队到达台湾地区ꎮ隋朝时ꎬ隋炀帝曾三次派人到台湾地区ꎮ元朝设澎湖巡检司ꎬ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ꎬ台湾正式成为中国行政区的一部分ꎮ1662年ꎬ郑成功收复台湾ꎮ1683年ꎬ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ꎮ1684年ꎬ清朝设置台湾府ꎮ1885年ꎬ台湾正式建省ꎮ上述史实有力地说明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ꎮ2.清朝治理西藏和新疆ꎬ一方面加强了西藏㊁新疆与中央政府的联系ꎬ另一方面保持了西藏㊁新疆的秩序稳定ꎬ促进了汉族和少数民族经济㊁文化交流ꎬ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ꎮ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P100课后活动1.1661 1766年ꎬ耕地面积大大增加ꎮ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ꎻ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ꎬ大力推行垦荒政策ꎻ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ꎻ等等ꎮ2.玉米㊁甘薯和马铃薯属于南美洲高产农作物ꎬ比我国传统的农作物产量高很多ꎮ它们的引进和推广ꎬ提高了粮食产量ꎬ有利于缓解人口增长的压力ꎮ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P102材料研读㊀㊀作用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ꎮ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ꎬ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ꎬ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ꎮ军机处的设立使议政王大臣会议㊁内阁成为虚设机构ꎮ这样ꎬ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ꎬ君主专制空前强化ꎮP103问题思考㊀㊀从历史上看ꎬ吏治的腐败ꎬ一方面会导致行政效率降低㊁国家财政紧张㊁社会矛盾尖锐㊁社会危机加剧ꎬ另一方面也会造成社会风气的败坏ꎮP105问题思考㊀㊀略ꎮP106课后活动1.这些诗句大都有 明 或 清 等字眼ꎮ清朝统治者疑神疑鬼ꎬ捕风捉影ꎬ硬是认为 明 暗指 明朝 ꎬ 清 影射 清朝 ꎬ认为这些诗句说明了诗人怀念明朝㊁不满清朝ꎬ要 反清复明 ꎬ便把他们下狱ꎮ文字狱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ꎬ严重阻碍了思想㊁学术的发展和进步ꎮ2. 三年清知府ꎬ十万雪花银 的说法最早出现在宋朝ꎬ并在明朝的话本中多有出现ꎮ句中的 清 ꎬ非 清朝 之 清 ꎬ而为 清廉 之 清 ꎮ此谚又作 一任清知府ꎬ十万雪花银 ꎬ原意是:即使是不贪赃枉法的清廉知府ꎬ一任三年下来ꎬ仅靠各项陋规收入也有十万两银子的进项ꎮ后来含义扩大为:即使是为政清廉的官员ꎬ也要捞上成千上万两银子ꎬ至于贪官就更不用说了ꎮ这反映了清朝官场昏暗ꎬ官吏贪腐现象严重ꎮ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P112课后活动1.略ꎮ2. 扬州八怪 发展明朝徐渭写意画的特点ꎬ绘画讲究诗㊁书㊁画结合ꎬ不拘成规ꎬ笔墨纵横ꎬ自成风格ꎮ他们作画与正统画风不同ꎬ因此被称为 扬州八怪 ꎮ㊀66。

最新七年级下册历史(新教材)课后题答案资料

最新七年级下册历史(新教材)课后题答案资料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后题答案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想一想:科举制度的确立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答:科举制度打破了门第的限制,给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同时,选拔官吏的权利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2、议一议:隋炀帝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隋炀帝速亡的原因是什么呢?答: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最后在农民起义中被部下在江都杀死。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是隋朝速亡的主要原因。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材料中所叙述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答:粮食连年丰收,马牛成群遍布四野,住宅向外的几个月不关闭,米价便宜,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安定的状况。

唐太宗精心治理国家,勤于政事,采取了一系列革新措施,改革弊政,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农业生产。

因此,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材料中描述的状况。

2、说一说:诗中描绘了开元时期什么样的情景?答:开元时期,人口众多,粮食丰盈,国库充实,百姓富足,整个社会欣欣向荣。

第3课盛唐气象1、说一说:这则材料反映出了什么样的景况?答:水路运输发达,港口码头往来船舶众多,商品交流繁盛。

2、诗歌赏析(1)诗句中的“蕃”“胡”,指的是什么?答:“蕃”是我国古代对外族或异国人的泛称;“胡”是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族的称呼。

(2)上引诗句反映出怎样的社会情况?答:唐代周边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农业耕作技术,种植谷物,同时少数名族的音乐、饮食、服装、骑马等也在唐代广为流传,各民族相互影响、不断交融,共同发展。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1、日本文字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

它们的创制,与汉字有直接关系。

请查找相关资料,加以说明。

答:8世纪以前,日本使用汉字作为表达记述的工具。

唐朝时,随遣唐使来华的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和尚,在日本人民利用中国汉字标音表意的基础上,创造了日本假名文字——片假名和平假名,大大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

七年级历史下册1-—11课课后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1-—11课课后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1-—11课课后练习题(含参考答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1-—11课练习题与答案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的是:A.王莽B.杨坚.李渊D.李世民2.隋朝统一全国是在:A.581年 B.605年.589年 D.611年3.下列制度属于隋朝开创的是:A.均田制、行省制B.分封制、井田制.郡县制、租调制D.三省六部制、科举制4.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A.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B.南水北调.大大加强了南北经济的交流D.便利对少数民族的战争5.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A.攻打陈朝B.巩固隋朝的统治.巡游享乐D.攻打高丽6.下列关于隋朝时期的洛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大运河的中心B.隋朝定为东都.商业盛极一时D.李渊在此起兵反隋7.在隋朝大运河中,最南面的一段运河称为:A.永济渠B.广通渠.江南河D.灵渠8.曾三次派人去台湾的隋朝皇帝是:A.秦始皇B.汉武帝.隋炀帝D.唐太宗9.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兼并严重B.奢侈腐化,滥用民力.法律严酷D.宦官专权二、多项选择题10.隋朝封建经济繁荣的表现有:A.隋朝官仓储粮多B.造船技术水平高.洛阳商业盛极一时D.开凿大运河11.隋朝统一的历史条件是:A.广大人民渴望实现统一B.社会秩序安定,南北经济化得到交流.南方经济发展,南北差距缩小D.北方民族大融合,缓和了民族矛盾三、材料解析题12.阅读下列材料:(炀帝大业二年)隋之极盛也。

承其全实,遂恣荒淫。

登极之初,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

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

及亲征吐谷浑,驻军青海,士卒死者十二三。

又三驾东征辽泽,皆举百余万众,吊运者倍之。

……举天下之人十分九为盗贼。

身丧国灭实自取之,盖资我唐之速有天下也。

——杜佑《通典•历代盛衰户口》请回答:①上述材料认为隋朝由盛而速灭的原因是什么?②这段材料列举了哪些征发农民的史实?参考答案一 1.B 2.3.D 4.5.B 6.D 7.8.9.B二 10.ABD 11.AD三 12、①隋亡原因在于:隋炀帝统治残暴,把沉重的徭役和兵役负担加在农民身上。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材习题答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材习题答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材习题答案1、68.列宁说:“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战争,它们虽然像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来种种惨祸、暴行和痛苦,但它们仍然是进步的战争”以下最符合这一特征的是[单选题] *A.蒙古统一中国(正确答案)B.金与南宋之战C.辽攻打北宋之战D.辽攻金之战2、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从材料中可知()[单选题] *A.宋代政府鼓励发展海外贸易B.政府规定商业区居民区分开C.宋代店铺经营时间不再受限(正确答案)D.所有市民都只能到饭店吃饭3、30.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写诗“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来形象地描绘某座大都市.说出这座大都市的名字[单选题] *A.洛阳B.长安(正确答案)C.扬州D.成都4、36.小明正在收集李时珍、宋应星、徐光启的图片资料,据此分析,他正在为下列哪一图片展做准备()[单选题] *A.明朝科技的辉煌(正确答案)B.清朝文学的发展C.明朝建筑顶峰D.清朝书画展5、《贞观政要》记载:太宗谓侍臣曰:“守天下难易?”侍中魏征对曰:“甚难。

”太宗曰:“任贤能、受谏诤,即可,何谓为难?”……(太宗)又谓(太子)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反映唐太宗的治国策略有( )①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②任用贤才③虚心纳谏④合并州县[单选题]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正确答案)6、为了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增强民族凝聚力,2014年我国将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

与此相关的事件是()?[单选题] *A. 日军屠杀旅顺居民B. 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掠C. 柳条湖事件D. 南京大屠杀(正确答案)7、21.《蒙曼说隋:隋文帝杨坚》叙述了杨坚在魏晋南北朝的乱世中不断成长、壮大并建立和治理隋朝的历程。

下列有关隋文帝的叙述错误的是()[单选题] *A.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B.灭掉南朝最后的王朝陈,重新统一南北C.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D.由于他的倡导,隋初奢靡之风盛行(正确答案)8、82.秦始皇“废分封,设郡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措施;隋文帝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宋太祖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明太祖“废丞相,设三司”;清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完整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新教材)课后题答案

(完整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新教材)课后题答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后题答案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想一想:科举制度的确立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答:科举制度打破了门第的限制,给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同时,选拔官吏的权利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2、议一议:隋炀帝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隋炀帝速亡的原因是什么呢?答: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最后在农民起义中被部下在江都杀死。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是隋朝速亡的主要原因。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材料中所叙述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答:粮食连年丰收,马牛成群遍布四野,住宅向外的几个月不关闭,米价便宜,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安定的状况.唐太宗精心治理国家,勤于政事,采取了一系列革新措施,改革弊政,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农业生产。

因此,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材料中描述的状况。

2、说一说:诗中描绘了开元时期什么样的情景?答:开元时期,人口众多,粮食丰盈,国库充实,百姓富足,整个社会欣欣向荣。

第3课盛唐气象1、说一说:这则材料反映出了什么样的景况?答:水路运输发达,港口码头往来船舶众多,商品交流繁盛。

2、诗歌赏析(1)诗句中的“蕃"“胡",指的是什么?答:“蕃”是我国古代对外族或异国人的泛称;“胡”是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族的称呼。

(2)上引诗句反映出怎样的社会情况?答:唐代周边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农业耕作技术,种植谷物,同时少数名族的音乐、饮食、服装、骑马等也在唐代广为流传,各民族相互影响、不断交融,共同发展.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1、日本文字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

它们的创制,与汉字有直接关系.请查找相关资料,加以说明。

答:8世纪以前,日本使用汉字作为表达记述的工具。

唐朝时,随遣唐使来华的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和尚,在日本人民利用中国汉字标音表意的基础上,创造了日本假名文字——片假名和平假名,大大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

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材课后活动答案

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材课后活动答案

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材课后活动答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材课后活动答案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时代01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想一想:科举制度的确立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答:科举制度打破了门第的限制,给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同时,选拔官吏的权利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2、议一议:隋炀帝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隋朝速亡的原因是什么呢?答: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最后在农民起义中被部下在江都杀死。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是隋朝速亡的主要原因。

0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材料中所叙述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答:粮食连年丰收,马牛成群遍布四野,住宅向外的几个月不关闭,米价便宜,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安定的状况。

唐太宗精心治理国家,勤于政事,采取了一系列革新措施,改革弊政,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农业生产。

因此,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材料中描述的状况。

2、说一说:诗中描绘了开元时期什么样的情景?答:开元时期,人口众多,粮食丰盈,国库充实,百姓富足,整个社会欣欣向荣。

03盛唐气象1、说一说:这则材料反映出了什么样的景况?答:水路运输发达,港口码头往来船舶众多,商品交流繁盛。

2、诗歌赏析。

(1)诗句中的“蕃”“胡”,指的是什么?答:“蕃”是我国古代对外族或异国人的泛称;“胡”是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族的称呼。

(2)上引诗句反映出怎样的社会情况?答:唐代周边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农业耕作技术,种植谷物,同时少数民族的音乐、饮食、服装、骑马等也在唐代广为流传,各民族相互影响、不断交融,共同发展。

0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1、日本文字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

它们的创制,与汉字有直接关系。

请查找相关资料,加以说明。

答:8世纪以前,日本使用汉字作为表达记述的工具。

唐朝时,随遣唐使来华的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和尚,在日本人民利用中国汉字标音表意的基础上,创造了日本假名文字——片假名和平假名,大大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

2020年人教版部编新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思考题参考答案(第14课--明朝的统治)

2020年人教版部编新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思考题参考答案(第14课--明朝的统治)

2020年人教版部编新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1.问题思考(P67)
想一想: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权力的分散与制衡。

通过分散中央和地方的权力,防止朝臣和地方官员专权,从而加强了皇权。

2.材料研读(P68)
朱元璋立下这条“组训”的目的何在?
为告诫后代,不得设立丞相。

目的是防止朝臣专权,以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3.课后活动(P69)
(1)想一想:朱元璋废除丞相,强化皇权,这一举措有什么利弊得失?
利:克服了朝臣权力过大的弊端,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形成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弊:皇权高度集中,地方政府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没有独立性;不能广泛吸纳建议,容易形成专权,出现偏颇决策,不利
于提高工作效率,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

(2)议一议:八股取士对教育、选官等方面造成什么样的负面影响?
明朝改革科举考试,导致教学内容单一,考试形式刻板,从而扼杀了创造性,不利于教育的发展;明朝改革科举考试,也使许多读书人埋头攻读经书,不讲求实际学问,培养出来的“人才”多是严守规矩和读死书、死读书之人,不利于选贤任能。

因此,八股取士严重阻碍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后答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后答案

七年级下册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动脑筋1。

想想看,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思路: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2.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你能说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再想一想,水运粮食在中国古代为什么重要?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水上运输粮食全靠大运河。

中国古代在没有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条件下,陆路运输粮食只能利用车、马,靠人力、畜力进行,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

而水运粮食比起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

练一练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运河?主要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活动与探究1.比一比:今天的运河和隋朝大运河有什么区别?思路:①今天的运河不经过洛阳;②今天运河北段已不通航,现正在逐步修通。

2.思考与判断: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他们谁说的对?你怎么看?①总的来说是好事,但只用一个“好”字或一个“坏”字来评论大运河的作用太简单化了。

②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说的都有一定道理,但都不够全面。

不过,说是“好事”的,还是看到了问题的主要方面。

③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统一。

但当时为开凿大运河,的确是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

第2课“贞观之治”动脑筋想想上学期所学的历史知识,比较一下唐太宗和汉文帝有什么共同之处?唐太宗和汉文帝的共同之处:注意吸取历史经验教训,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练一练B活动与探究制表:设计表格,列出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第3课“开元盛世”动脑筋1.想一想:这个时期的唐玄宗和他曾祖父唐太宗有哪几点相同的地方?他们都善于任用贤臣,重视地方吏治,重视农业生产,都注意“戒奢从简”,唐玄宗统治前期和唐太宗统治时期都出现了中国封建时代著名的“治世”──“开元之治”和“贞观之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七年级下册历史课后题答案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想一想:科举制度的确立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答:科举制度打破了门第的限制,给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同时,选拔官吏的权利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2、议一议:隋炀帝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隋炀帝速亡的原因是什么呢?答: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最后在农民起义中被部下在江都杀死。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是隋朝速亡的主要原因。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材料中所叙述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答:粮食连年丰收,马牛成群遍布四野,住宅向外的几个月不关闭,米价便宜,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安定的状况。

唐太宗精心治理国家,勤于政事,采取了一系列革新措施,改革弊政,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农业生产。

因此,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材料中描述的状况。

2、说一说:诗中描绘了开元时期什么样的情景?答:开元时期,人口众多,粮食丰盈,国库充实,百姓富足,整个社会欣欣向荣。

第3课盛唐气象1、说一说:这则材料反映出了什么样的景况?答:水路运输发达,港口码头往来船舶众多,商品交流繁盛。

2、诗歌赏析(1)诗句中的“蕃”“胡”,指的是什么?答:“蕃”是我国古代对外族或异国人的泛称;“胡”是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族的称呼。

(2)上引诗句反映出怎样的社会情况?答:唐代周边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农业耕作技术,种植谷物,同时少数名族的音乐、饮食、服装、骑马等也在唐代广为流传,各民族相互影响、不断交融,共同发展。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1、日本文字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

它们的创制,与汉字有直接关系。

请查找相关资料,加以说明。

答:8世纪以前,日本使用汉字作为表达记述的工具。

唐朝时,随遣唐使来华的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和尚,在日本人民利用中国汉字标音表意的基础上,创造了日本假名文字——片假名和平假名,大大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

同时,日本的词汇和文法也受到汉语的影响。

2、下列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

议一议:这些文物反映出了什么?答:大食人俑、东罗马金币、非洲黑人俑等文物反映出了唐朝与阿拉伯、欧洲和非洲都有交往。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1、下列各项,哪些是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请在()内画∨答:(∨)皇帝荒废朝政()发生严重灾荒()杨贵妃得宠(∨)节度使权利膨胀()农民负担过重(∨)军队战斗力薄弱2、想一想,作者在诗中抒发了什么样的愿望?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答:这首诗以菊喻志,借物抒怀,通过刻画菊花的形象、歌颂菊花的威武精神,表现了作者等待时机改天换地的英雄气魄。

第6课北宋的政治1、赵普所说的“权”“钱”“兵”,指的是什么?宋太祖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答:“权”指的是节度使的行政权力。

宋太祖委派文官担任地方的州县长官,从而剥夺了节度使的行政权力。

“钱”指的是地方财政,即原来节度使在地方收取税赋的权利。

宋太祖下令予以取消,除各州留一部分作为地方必要支出外,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后来又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兵”指的是节度使的兵权。

宋太祖通过各种途径解除节度使的兵权,并且对军队进行改编,经常调换军队将领,使得兵不识将、将不专兵;中央设枢密院掌握军队的调动、训练和供给之权。

2、对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做出正误判断。

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

(∨)文臣掌握国家的军事大权。

(∨)派文人担任地方的知州。

(∨)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

(×)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

(∨)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1、澶渊之盟后,朝中大臣排挤寇准,寇准被罢去相职。

当时京城里流传着民谣:“欲得天下好,无如召寇老。

”想一想:这首民谣反映出民众的什么愿望?面对辽国的大举入侵,寇准力促宋真宗御驾亲征,从而打败辽军,使中原百姓免遭生灵涂炭。

此外,寇准一生为官40余年,举荐贤能,扶正祛邪,不徇私情,深得民心。

此歌谣反映了民众对他的景仰与爱戴。

2、议一议: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合约,对社会经济和民众生活有什么影响?答: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合约,使北宋与辽、西夏之间保持着和平稳定的局面。

对社会经济而言,避免了战争给社会生产力带来的破坏,促进了我国偏远地区的贸易与开发,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对民众生活而言,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民众的赋税负担;另一方面,使边境民众生活环境相对安定,加强了各民族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1、略2、说一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南宋偏安的?答:这首诗的前两句,从空间和时间的无限,写尽杭州的山水楼台之美和歌舞升平的景象。

“几时休”三个字,责问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何时才能停止?言外之意是抗金复国的事业何时才能着手?“暖风”语意双关,既是温暖的自然风,也是纸醉金迷的靡靡之风。

末句“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竟把临时苟安的杭州当作故都汴州。

整首诗描写了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不思抵御外族侵扰,过着苟且偷安、粉饰太平的日子。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1、根据材料,说一说宋朝大都市商业繁荣的景象。

答:材料一反映出北宋都城开封店铺林立,商家实力雄厚,交易量大。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材料二反映出南宋都城临安商业范围广,店铺遍及大街小巷,有一定的规模,商品种类繁多。

2、探讨宋朝出现纸币的原因及它的作用。

答: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纸币便于携带。

作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1、这一描述反映了蒙古草原上的什么局面?这一局面后来是怎样改变的呢?答:这一描述,反映了12世纪时蒙古草原上蒙古诸部互相混战、社会动荡不安的情景。

这种战争给蒙古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他们渴望摆脱战乱,结束分裂,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

铁木真即后来的成吉思汗,顺应人民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要求,以非凡的智慧、卓越的组织才能和坚强的性格,组织一支强大的军队,经过多年的战争,实现了蒙古的统一,并在1206年建立起蒙古政权,结束了蒙古诸部互相混战、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将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答: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西夏灭亡、蒙古灭金、忽必烈继承汗位、元朝建立、南宋灭亡。

第11课元朝的统治1、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说一说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答:结束了唐末以来分裂割据和几个政权并立的政治局面,为以后各朝代保持统一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体确定了中国后来疆域的轮廓;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想一想:今天中国的省,从建制到名称上与元朝的行省制度有什么关系?答:今天中国的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域,其建制和名称都来源于元朝的行省制度。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1、宋代的市民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想一想:这与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有何关系?答:两宋时期,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商业贸易繁荣,为丰富多彩的市民文化娱乐活动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壮大,社会需要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以满足市民的文化生活要求,这是市井文化生活滋长的内在动力。

2、说一说,你所知道的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的词作名篇。

答: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李清照《一剪梅》《声声慢》《醉花阴》等;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1、根据培根的评述,说一说中国古代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重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怎样的重要贡献。

答:活字印刷术的出现,降低了制书成本,加快了图书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播;火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促使冷兵器向热兵器转变,加速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指南正应用客观与航海,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郑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2、想一想:急递铺的方式,类似于今天邮政中的什么措施?答:特快专递。

第14课明朝的统治精品文档.精品文档1、想一想:朱元璋废除丞相,强化皇权,这一举措有什么利弊得失?答:利:克服了朝臣权力过大的弊端,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形成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弊:皇权高度集中,地方政府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没有独立性;不能广泛吸纳建议,容易形成专权,出现偏颇决策,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

2、议一议:八股取士对教育、选官等方面造成什么样的负面影响?从而扼杀了创造性,导致教学内容单一,考试形式刻板,答:明朝改革科举考试,不讲求明朝改革科举考试,也使许多读书人埋头攻读经书,不利于教育的发展;实际学问,培养出来的“人才”多事严守规矩和读死书、死读书之人,不利于选八股取士严重阻碍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贤任能。

因此,明朝的对外关系第15课1、想一想:为什么用“三宝”命名呢?其中含有怎样的历史信息?答:用“三宝”命名,表明当地人民对郑和充满了爱戴和敬意。

其中所含的历史郑和的远航增进了中国与这些国家说明郑和的船队曾经到过这些地方;信息是: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说一说:这些诗句抒发了戚继光怎样的情怀和抱负?2 答:抒发了戚继光不追求个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爱国情怀。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第16课、将下列人物与他们的作品用直线连接起来。

1 《本草纲目》李时珍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光启《农政全书》施耐庵《水浒传》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吴承恩《西游记》2、1987年万里长城和北京故宫都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请同学们分成两组,分别搜集有关万里长城和故宫的资料,撰写成文,具体介绍这两项古代建筑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理由。

答:文化遗产是指从历史、艺术或科学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物、建筑或遗址。

万里长城以势若游龙的身子穿群山、越峻岭,奔腾万里,浩然大气,堪称一部以建筑写就的中华民族的史诗;北京故宫全面体现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精髓,其建筑设计完美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无论是立体轮廓、、空间组织、建筑色彩,还是平面布局,都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境界。

第17课明朝的灭亡1、当时受灾的农民处在什么样的状况下?答:土地贫瘠的陕西北部,连年大旱,颗粒无收,饥民遍野,农民只得吃蓬草,树皮、石块充饥,甚至发生人吃人的惨剧。

但是,官府不顾百姓死活,崔征如故。

2、下列各项,哪些与明朝灭亡有直接的关系,请在()内画∨答:(∨)朝政腐败,宦官擅权(∨)土地兼并严重(∨)朝廷征派苛捐杂税()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吴三桂引清军入关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精品文档.精品文档1、结合以前所学的历史知识,说说为什么郑成功确认台湾是中国的土地。

答: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船队到达台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