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向量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 第二章 平面向量 2.4 向量的应用 2.4.1 向量在几何中的应用 2.4.2 向量在物

高中数学 第二章 平面向量 2.4 向量的应用 2.4.1 向量在几何中的应用 2.4.2 向量在物

2.4 向量的应用2.4.1 向量在几何中的应用 2.4.2 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1.向量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1)证明线段相等,转化为证明向量的长度相等,求线段的长,转化为求向量的长度; (2)证明线段、直线平行,转化为证明向量共线;(3)证明线段、直线垂直,转化为证明向量的数量积为零; (4)平面几何中与角相关的问题,转化为向量的夹角问题;(5)对于与长方形、正方形、直角三角形等平面几何图形有关的问题,通常以相互垂直的两边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 轴和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通过代数(坐标)运算解决平面几何问题.【自主测试1-1】在四边形ABCD 中,若AB →=13CD →,则四边形ABCD 是( )A .平行四边形B .梯形C .菱形D .矩形解析:由AB →=13CD →⇒AB ∥CD ,且AB ≠CD ,故四边形ABCD 为梯形,故选B .答案:B【自主测试1-2】在△ABC 中,已知|AB →|=|AC →|=4,且AB →·AC →=8,则这个三角形的形状是__________.解析:∵AB →·AC →=|AB →||AC →|cos ∠BAC=8,∴4×4×cos ∠BAC=8,∴∠BAC=60°.又|AB →|=|AC →|,∴△ABC 为等边三角形. 答案:等边三角形2.向量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1)设直线l 的倾斜角为α,斜率为k ,A (x 1,y 1)∈l ,P (x ,y )∈l ,向量a =(m ,n )平行于l ,则k =y -y 1x -x 1=n m =tan α;反之,若直线l 的斜率k =nm,则向量(m ,n )一定与该直线平行.(2)向量(1,k )与直线l :y =kx +b 平行.(3)与a =(m ,n )平行且过点P (x 0,y 0)的直线方程为n (x -x 0)-m (y -y 0)=0. (4)过点P (x 0,y 0),且与向量a =(m ,n )垂直的直线方程为m (x -x 0)+n (y -y 0)=0. 【自主测试2-1】已知直线l :mx +2y +6=0,向量(1-m,1)与l 平行,则实数m 的值为( )A .-1B .1C .2D .-1或2 答案:D【自主测试2-2】过点A (3,-2)且垂直于向量n =(5,-3)的直线方程是__________. 答案:5x -3y -21=0 3.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1)力是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向量,它与自由向量有所不同.大小和方向相同的两个力,如果作用点不同,那么它们是不相等的.但是,在不计作用点的情况下,可用向量求和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求作用于同一点的两个力的合力.(2)速度是具有大小和方向的向量,因而可用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求两个速度的合速度.【自主测试3】已知两个力F 1,F 2的夹角为90°,它们的合力大小为10 N ,合力与F 1的夹角为60°,则F 1的大小为( )A .5 3 NB .5 NC .10 ND .52N 答案:B1.用向量的方法证明直线平行、直线垂直、线段相等及点共线等问题的基本方法 剖析:(1)要证两线段AB =CD ,可转化为证明|AB →|=|CD →|或AB →2=CD →2; (2)要证两线段AB ∥CD ,只要证明存在一实数λ≠0,使AB →=λCD →成立; (3)要证两线段AB ⊥CD ,可转化为证明AB →·CD →=0;(4)要证A ,B ,C 三点共线,只要证明存在一实数λ≠0,使AB →=λAC →,或若O 为平面上任一点,则只需要证明存在实数λ,μ(其中λ+μ=1),使OC →=λOA →+μOB →.2.对直线Ax +By +C =0的方向向量的理解剖析:(1)设P 1(x 1,y 1),P 2(x 2,y 2)为直线上不重合的两点,则P 1P 2→=(x 2-x 1,y 2-y 1)及与其共线的向量λP 1P 2→均为直线的方向向量.显然当x 1≠x 2时,向量⎝ ⎛⎭⎪⎫1,y 2-y 1x 2-x 1与P1P 2→共线,因此向量⎝ ⎛⎭⎪⎫1,-A B =1B(B ,-A )为直线l 的方向向量,由共线向量的特征可知(B ,-A )为直线l 的方向向量.(2)结合法向量的定义可知,向量(A ,B )与(B ,-A )垂直,从而向量(A ,B )为直线l 的法向量.3.教材中的“探索与研究”利用向量与向量平行、垂直的条件,再次研究两条直线l 1:A 1x +B 1y +C 1=0,l 2:A 2x +B 2y +C 2=0平行和垂直的条件,以及如何求出两条直线夹角θ的余弦.结论:l 1∥l 2(或重合)⇔A 1B 2-A 2B 1=0. l 1⊥l 2⇔A 1A 2+B 1B 2=0.cos θ=|A 1A 2+B 1B 2|A 21+B 21A 22+B 22.剖析:直线l 1:A 1x +B 1y +C 1=0的方向向量为n 1=(-B 1,A 1),直线l 2:A 2x +B 2y +C 2=0的方向向量为n 2=(-B 2,A 2).若l 1∥l 2,则n 1∥n 2,从而有-B 1A 2=-A 1B 2,即A 1B 2-A 2B 1=0. 若l 1⊥l 2,则n 1·n 2=0,从而有B 1B 2+A 1A 2=0. 所以直线l 1∥l 2⇔A 1B 2-A 2B 1=0, 直线l 1⊥l 2⇔A 1A 2+B 1B 2=0. 由于n 1·n 2=A 1A 2+B 1B 2, |n 1|=A 21+B 21,|n 2|=A 22+B 22, 所以cos 〈n 1,n 2〉=A 1A 2+B 1B 2A 21+B 21A 22+B 22. 所以直线l 1与l 2夹角θ的余弦值为cos θ=|cos 〈n 1,n 2〉|=|A 1A 2+B 1B 2|A 21+B 21A 22+B 22.题型一 向量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例题1】已知正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CD ,AD 的中点,BE ,CF 交于点P . 求证:(1)BE ⊥CF ;(2)AP =AB .分析:建系→确定点A ,B ,C ,E ,F ,P 的坐标→证BE →·CF →=0及|AP →|=|AB →|→还原为几何问题证明:建立如图所示平面直角坐标系,设AB =2,则有A (0,0),B (2,0),C (2,2),E (1,2),F (0,1).(1)BE →=(-1,2),CF →=(-2,-1). ∵BE →·CF →=(-1)×(-2)+2×(-1)=0, ∴BE →⊥CF →,即BE ⊥CF . (2)设点P 的坐标为(x ,y ), 则FP →=(x ,y -1),CF →=(-2,-1), ∵FP →∥CF →,∴-x =-2(y -1),即x =2y -2, 同理,由BP →∥BE →得y =-2x +4,由⎩⎪⎨⎪⎧x =2y -2,y =-2x +4,得⎩⎪⎨⎪⎧x =65,y =85.∴点P 坐标为⎝ ⎛⎭⎪⎫65,85.则|AP →|=⎝ ⎛⎭⎪⎫652+⎝ ⎛⎭⎪⎫852=2=|AB →|,即AP =AB . 反思由于向量集数形于一身,用它来研究问题时可以实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有机结合,因而向量法是研究几何问题的一个有效的工具,解题时一定注意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互动探究〗正方形OABC 的边长为1,点D ,E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求cos ∠DOE . 解: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则向量OE →=⎝ ⎛⎭⎪⎫12,1,OD →=⎝ ⎛⎭⎪⎫1,12,∴OD →·OE →=12×1+1×12=1.又|OD →|=|OE →|=52,∴cos ∠DOE =OD →·OE →|OD →||OE →|=152×52=45.题型二 向量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例题2】过点A (-2,1),求: (1)与向量a =(3,1)平行的直线方程; (2)与向量b =(-1,2)垂直的直线方程.分析:在直线上任取一点P (x ,y ),则AP →=(x +2,y -1).根据AP →∥a 和AP →⊥b 解题即可.解:设所求直线上任意一点P 的坐标为(x ,y ). ∵A (-2,1),∴AP →=(x +2,y -1).(1)由题意,知AP →∥a ,则(x +2)×1-3(y -1)=0, 即x -3y +5=0.故所求直线方程为x -3y +5=0.(2)由题意,知AP →⊥b ,则(x +2)×(-1)+(y -1)×2=0, 即x -2y +4=0,故所求直线方程为x-2y+4=0.反思已知直线l的方程Ax+By+C=0(A2+B2≠0),则向量(A,B)与直线l垂直,即向量(A,B)为直线l的法向量;向量(-B,A)与l平行,故过点P(x0,y0)与直线l平行的直线方程为A(x-x0)+B(y-y0)=0.【例题3】已知△ABC的三个顶点A(0,-4),B(4,0),C(-6,2),点D,E,F分别为边BC,CA,AB的中点.(1)求直线DE,EF,FD的方程;(2)求AB边上的高线CH所在的直线方程.分析:(1)利用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求解;(2)利用向量垂直的坐标表示求解.解:(1)由已知,得点D(-1,1),E(-3,-1),F(2,-2).设M(x,y)是直线DE上任意一点,则DM∥DE.又DM=(x+1,y-1),DE=(-2,-2),所以(-2)×(x+1)-(-2)(y-1)=0,即x-y+2=0为直线DE的方程.同理可求,直线EF,FD的方程分别为x+5y+8=0,x+y=0.(2)设点N(x,y)是CH所在直线上的任意一点,则CN⊥AB.所以CN·AB=0.又CN=(x+6,y-2),AB=(4,4),所以4(x+6)+4(y-2)=0,即x+y+4=0为所求直线CH的方程.反思(1)利用向量法来解决解析几何问题,首先要将线段看成向量,再把坐标利用向量法则进行运算.(2)要掌握向量的常用知识:①共线;②垂直;③模;④夹角;⑤向量相等,则对应坐标相等.题型三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例题4】一条河的两岸互相平行,河的宽度为d=500 m,一艘船从A处出发航行到河正对岸的B处,船的航行速度为|ν1|=10 km/h,水流速度为|ν2|=4 km/h.(1)试求ν1与ν2的夹角(精确到1°)及船垂直到达对岸所用的时间(精确到0.1 min); (2)要使船到达对岸所用时间最少,ν1与ν2的夹角应为多少?分析:船(相对于河岸)的航行路线不能与河岸垂直.原因是船的实际航行速度是船本身(相对于河水)的速度与水流速度的合速度.解:(1)依题意,要使船垂直到达对岸,就要使ν1与ν2的合速度的方向正好垂直于对岸,所以|ν|=ν21-ν22=100-16≈9.2(km/h),ν1与ν的夹角α满足sin α=0.4,α≈24°,故ν1与ν2的夹角θ=114°;船垂直到达对岸所用的时间t =d |ν|=0.59.2≈0.054 3(h)≈3.3 min. (2)设ν1与ν2的夹角为θ(如下图).ν1与ν2在竖直方向上的分速度的和为|ν1|·sin θ,而船到达对岸时,在竖直方向上行驶的路程为d =0.5 km ,从而所用的时间t =0.510sin θ.显然,当θ=90°时,t 最小,即船头始终向着对岸时,所用的时间最少,为t =0.510=0.05(h).反思注意“速度”是一个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结合具体问题,在理解向量知识和应用两方面下功夫.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抽象成数学模型,然后通过对这个数学模型的研究解释相关物理现象.题型四 易错辨析【例题5】在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A ,B ,C 三点满足OC →=13OA →+23OB →.(1)求证:A ,B ,C 三点共线;(2)已知A (1,cos x ),B (1+sin x ,cos x ),x ∈⎣⎢⎡⎦⎥⎤0,π2,f (x )=OA →·OC →-⎝ ⎛⎭⎪⎫2m 2+23|AB→|的最小值为12,求实数m 的值.错解:(1)∵AB →=OB →-OA →,AC →=OC →-OA →=13OA →+23OB →-OA →=23OB →-23OA →=23AB →,∴AC →∥AB →,∴A ,B ,C 三点共线.(2)∵A (1,cos x ),B (1+sin x ,cos x ), ∴OC →=⎝ ⎛⎭⎪⎫1+23sin x ,cos x ,AB →=(sin x,0),从而|AB →|=|sin x |.故f (x )=-(sin x +m 2)2+m 4+2.又sin x ∈[-1,1],∴当sin x =1时,f (x )有最小值, 即-(1+m 2)2+m 4+2=12,解得m =±12.错因分析:错解中忽略了题目中x 的取值范围,造成正弦值的范围扩大. 正解:(1)∵AB →=OB →-OA →,AC →=OC →-OA →=13OA →+23OB →-OA →=23OB →-23OA →=23AB →,∴AC →∥AB →,∴A ,B ,C 三点共线.(2)∵A (1,cos x ),B (1+sin x ,cos x ), ∴OC →=⎝ ⎛⎭⎪⎫1+23sin x ,cos x ,AB →=(sin x,0),故|AB →|=sin x ,从而f (x )=-(sin x +m 2)2+m 4+2.又当x ∈⎣⎢⎡⎦⎥⎤0,π2时,sin x ∈[0,1],∴当sin x =1时,f (x )有最小值, 即-(1+m 2)2+m 4+2=12,化简得m 2=14,解得m =±12.1.若向量n 与直线l 垂直,则称向量n 为直线l 的法向量,则直线x +2y +3=0的一个法向量为( )A .(1,2)B .(1,-2)C .(2,1)D .(2,-1)解析:可以确定已知直线l 的斜率k =-12,所以直线的方向向量a =⎝ ⎛⎭⎪⎫1,-12.由a ·n =0,可知应选A .答案:A2.已知A (2,1),B (3,2),C (-1,4),则△ABC 是( ) A .等边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钝角三角形 答案:C3.过点A (2,3)且垂直于向量a =(2,1)的直线方程是( ) A .2x +y -7=0 B .2x +y +7=0 C .x -2y +4=0 D .x -2y -4=0 答案:A4.在重600 N 的物体上系两根绳子,与铅垂线的夹角分别为30°,60°,重物平衡时,两根绳子拉力的大小分别为( )A .3003N,3003NB .150 N,150 NC .3003N,300 ND .300 N,3003N解析:如图,作矩形OACB ,使∠AOC =30°,∠BOC =60°. 在△OAC 中,∠ACO =∠BOC =60°,∠OAC =90°,所以|OA |=|OC |cos 30°=3003N , |AC |=|OC |sin 30°=300 N , |OB |=|AC |=300 N. 答案:C5.通过点A (3,2)且与直线l :4x -3y +9=0平行的直线方程为__________. 答案:4x -3y -6=06.已知两个粒子a ,b 从同一点发射出来,在某一时刻,它们的位移分别为v a =(4,3),v b =(3,4),则v a 在v b 上的正射影为__________.解析:由题知v a 与v b 的夹角θ的余弦值为 cos θ=12+125×5=2425.所以v a 在v b 上的正射影为|v a |cos θ=5×2425=245.答案:2457.平面上不共线的三点A ,B ,C 使得AB +BC 所在的直线和AB -BC 所在的直线恰好互相垂直,则△ABC 必为__________三角形.解析:如图所示,作ABCD ,易知AB +BC =AC ,AB -BC =AB -AD =DB .依题意,知BD 与AC 互相垂直,故ABCD 为菱形,从而△ABC 为等腰三角形,且∠ABC 为顶角.答案:等腰 8.如图所示,已知ABCD 是菱形,AC 和BD 是它的两条对角线,求证:AC ⊥BD .证明:证法一:∵AC =AB +AD ,BD =AD -AB ,∴AC ·BD =(AB +AD )·(AD -AB )=|AD |2-|AB |2=0.∴AC ⊥BD . ∴AC ⊥BD .证法二:以BC所在的直线为x轴,点B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B(0,0),A(a,b),C(c,0),则由|AB|=|BC|,得a2+b2=c2.∵AC=BC-BA=(c-a,-b),BD=BA+BC=(a+c,b),∴AC·BD=c2-a2-b2=0.∴AC⊥BD,∴AC⊥BD.。

向量知识在平面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向量知识在平面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向量知识在平面解析几何中的应用近年来,向量知识在平面解析几何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解析几何是研究二维空间上的几何图形,其中向量知识通常是帮助理解和解决几何问题的重要工具。

举例来说,本文将重点介绍平面解析几何中向量知识的三个典型应用,包括表示几何对象、分析基本性质和构造几何图形。

首先,表示几何对象是平面解析几何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应用。

在几何学中,我们往往会用向量来表示一个几何对象,其中向量可以表示一个点、一条直线或一个平面。

例如,我们可以用向量P = (x, y)表示一个平面上的点P,而用向量A = (a, b, c)表示一条直线A,用向量N = (n1, n2, n3)表示一个平面N。

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用向量来表示几何对象之间的位置关系,其中向量和运算可以表示平面上点与点、点与直线、直线与直线的距离或垂直关系。

其次,分析基本性质是平面解析几何中常用的应用。

在平面解析几何中,我们可以利用向量知识来分析几何对象的基本性质,比如线段的长度、平行线间的距离或者大圆弧的弧长等等。

计算这些基本性质往往要求我们掌握向量的加减运算以及向量的点积与叉积。

同时,我们可以利用向量知识来确定点与点之间的距离、点在直线上的坐标、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等等,这些知识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解决能力。

最后,构造几何图形也是向量知识在平面解析几何中的重要应用。

一般来说,在解析几何中,我们往往要根据给定的构造要求绘制几何图形,这要求我们充分运用向量知识来确定各个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几何性质。

例如,我们可以根据给定点P、Q和R,通过运用向量知识来构造三角形PQR,或者根据给定的直线ABC点,通过运用向量知识来构造向量AB和向量AC的夹角等等。

综上所述,向量知识在平面解析几何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示几何对象,分析基本性质,还可以用来构造几何图形,有效地指导我们解决几何问题。

因此,学习和掌握向量知识对于掌握平面解析几何是至关重要的。

向量思想在解析几何教学中的应用

向量思想在解析几何教学中的应用
解 由 4点坐标 可 得
A B={ 2 , 0 , 一 5} , A C={ 1 , 4, 一 7 } , A D={ 一1 , 一1 , 一 6} ,
根据 3 向 量 混 合 积 定 义 可 得 3 向 量 共 面 铸 它 们 的 混 合 积 为 0 .而 3 向 量 A 百, A e, A D的 混 合 积 =
示 出两 向量之 间线 性关 系 , 就 可 以同时 得到 两线 段 长度 与 方 向 的关 系 .同样 , 利 用 向量 工 具 , 可 以证 明梯 形
中位 线定 理等 类似 的初 等几何 中的经典 结论 . 证明 设A A B C两 边 A B, A C中点分别 为 , Ⅳ, 则
MN _ + — _ +
在解 析几 何 中 的应 用 , 通 过举 例说 明利 用 向量方 法解题 往往 可 以降低 难度 , 起 到事半 功倍 之效 .
1 利用 向量 方法证 明初 等几 何 中某些 结论
例1 证 明三角形 中位线定 理 : 连 接三 角形 两边 中点 的线 段平行 于第 三边 且 等于第 三边 的一 半. 分析 我 们通 常用 三角 形全 等或相 关知识 点 证 明三角 形 中位 线定 理 , 步骤 比较 繁琐 .引入 向量 工 具 , 表
f I 2 0 — 5 I I 1 4 — 7 f : 一 7 7 ≠ 0 , 可 得 向 量 , , 不 共 面 . 从 而A , B , C , D 4 点 不 共 面 . 1 —1 —6 I
用 海伦公 式 求 出三角形 面积 .接触 向量概 念并 学 习 了 向量 的数 量 积 和矢 量 积 之后 , 可用 矢 量 积 的几 何 意义 求 三角形 面 积.同样 , 利用 三 向量混 合积 的几何 意 义 , 还 可 以求空 间 四面体 的体积 . 解

解析几何中的向量坐标变换——线性代数知识要点

解析几何中的向量坐标变换——线性代数知识要点

解析几何中的向量坐标变换——线性代数知识要点向量坐标变换是解析几何中的重要概念,它涉及到线性代数的知识。

本文将对向量坐标变换的概念、基本操作以及应用进行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线性代数知识。

一、向量坐标变换的概念向量坐标变换是指在不同坐标系之间进行向量的转换。

在解析几何中,我们常常需要在不同的坐标系之间进行变换,例如从直角坐标系转换为极坐标系,或者从二维坐标系转换为三维坐标系等。

向量坐标变换可以帮助我们在不同的坐标系下描述和计算向量。

二、向量坐标变换的基本操作1. 向量的表示在解析几何中,向量通常用有序数组表示。

例如,二维向量可以表示为(x, y),三维向量可以表示为 (x, y, z)。

不同坐标系下的向量表示可能不同,但其本质是相同的。

2. 坐标变换矩阵坐标变换可以通过矩阵乘法来实现。

假设有两个坐标系 A 和 B,向量 V 在坐标系 A 下的表示为 V_A,在坐标系 B 下的表示为 V_B。

那么,向量 V_A 和 V_B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V_B = M * V_A,其中 M 是一个变换矩阵。

变换矩阵 M 的具体形式取决于坐标系 A 和 B 的定义,可以通过线性代数的方法求解。

3. 坐标变换的应用向量坐标变换在解析几何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计算机图形学中,常常需要将三维物体的坐标转换到屏幕上进行显示。

这就涉及到从三维坐标系到二维坐标系的变换。

通过向量坐标变换,可以方便地描述和计算物体在不同坐标系下的位置、方向等属性。

三、线性代数知识要点1. 线性变换坐标变换本质上是一种线性变换。

线性变换是指保持向量加法和数量乘法运算的变换。

例如,平移、旋转和缩放等操作都是线性变换。

线性变换具有一些重要的性质,例如可逆性、保持直线性质等。

2. 线性变换矩阵线性变换可以通过矩阵来表示。

对于二维向量,线性变换可以表示为 T(v) = A * v,其中 T 是线性变换,A 是变换矩阵,v 是向量。

变换矩阵 A 的列向量表示了变换后的基向量。

向量方法在解析几何问题中的运用及其解题策略

向量方法在解析几何问题中的运用及其解题策略

向量方法在解析几何问题中的运用及其解题策略
向量方法是解析几何中非常重要的工具。

向量本身是一个有方向和大小的量,可以用来表示空间中的点,直线,平面等等。

在解析几何中,向量一般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方向表示向量的方向,箭头的长度表示向量的大小。

通过向量的定义和性质,我们可以很方便地解决解析几何中的各种问题。

在解析几何中,向量常常被用来表示空间中的点,直线,平面等等。

例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我们可以用向量表示点A和点B的坐标,然后通过向量的减法,计算出AB的向量,从而求出AB的中点,AB的长度等等。

此外,在解析几
何中,向量还可以表示直线的方向向量和法向量,从而可以求出两条直线的夹角,直线的距离等等。

对于平面与平面之间的相交问题,向量方法也比较简单直观,只需要求出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然后计算它们的夹角,就可以得出它们的交线。

在解析几何中,使用向量方法解题,需要注意一些策略。

首先要熟练掌握向量的基本定义和运算规律,理解向量的几何意义。

其次,要注意在选择坐标系的时候,应选择一个合适的坐标系,便于计算。

例如,一些问题可以通过建立三角形的重
心坐标系、中线坐标系等等来简化计算。

还要注意,在使用向量方法解决问题时,要善于联立方程,理清思路,从而得到正确的答案。

总之,向量方法在解析几何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掌握向量的定义和运算规律,以及注意解题策略,可以很方便地解决各种解析几何中的问题。

平面向量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平面向量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平面向量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平面向量在解析几何中有什么应用?向量法的概念是一个数学家发现的,发现过程很有趣。

向量法可以说是比较好地把向量与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结合起来的方法。

也就是说,在平面上进行立体几何中的平面图形的分析时,不能够再像做三角形或四边形那样,要用向量的知识来分析问题了。

我们还必须要在向量法的基础上再进行讨论。

在向量法中,分析立体几何中的一些特殊的向量时,它们的值是比较容易确定的,并且只需要写出向量的方向和大小,然后用向量法计算。

我们还经常利用向量法来判断一些曲线上点的坐标,如果知道了向量的方向,也就找到了点的坐标。

向量法在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中也广泛存在,如果我们没有掌握这种方法,那么对一些公式或结论的理解将会出错。

在立体几何中,如果立体几何中的所有向量都已经知道了其方向和大小,并且知道其他所有向量之间的关系,那么这个立体几何中的所有结论就都可以推导出来了。

又如,在平面几何中,如果一个向量和另外两个向量在平面内不相交,那么它们的关系就只是垂直于平面的平行线,但当知道这个向量的方向和大小时,我们就可以进行讨论了。

第二种说法:因为向量是表示物体位置的重要工具。

它在立体几何中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这个几何中的向量可以用三维空间中的点的坐标来表示。

而在解析几何中也广泛存在,如果没有这种方法,就没有办法准确地解决一些与向量有关的问题。

在解析几何中,一般情况下,一条直线可以有无数条方向。

比如有,在解析几何中一条直线可以有无数条方向。

比如有x、 y两个方向,它们的夹角为0。

在解析几何中,我们还可以对向量法进行总结,如果是三维空间的立体几何,那么在这个立体几何中的所有向量都是共面的,并且一组向量的方向是唯一的。

如果是二维的平面几何,则一组向量的方向是唯一的,并且一组向量的方向是共面的。

我们还可以通过坐标和向量来求解一些问题,通过观察三个点a、 b、 c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到向量a、 b、c的长度,并且通过坐标来表示。

向量知识在平面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向量知识在平面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向量知识在平面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平面解析几何是一门涉及抽象概念和实际绘图技巧的重要数学
学科。

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解几何学形状的属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近年来,向量知识已被视为平面解析几何的重要资源,它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来增强学生关于几何形状的理解和推理能力。

向量知识的应用主要用于研究几何形状的边、角和一些基本的概念。

首先,向量知识可以用来刻画平面上的几何形状,如多边形、圆和椭圆等。

向量代表了一条线段或者一个特定的方向,使得学生可以使用它们来描述和比较不同的形状,同时能够清楚地看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其次,向量知识也可以用来定义和操作几何形状的角。

它可以用来测量两个向量之间的夹角,这是识别几何图形的一项重要技能。

此外,向量还可以用来找出平行线、垂直线、平分线等。

最后,向量知识也可以用来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

这类计算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形状的特征,使其能更加熟练地掌握解析几何的概念和工具。

总而言之,向量知识在平面解析几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形状,有助于掌握解析几何的概念和工具。

向量知识的应用涵盖了描述形状、测量角度和计算面积等重要内容,为学生学习解析几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因此,要想更好地掌握解析几何,学生应加强向量知识的学习,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解析几何中的概念和工具。

向量在解析几何中应用的2个常见误区

向量在解析几何中应用的2个常见误区
笔者 认 为可 以从 以下几 个方 面 去尝 试 : () 1 重视 几何 意义
使学 生 意识 到 向量 有深 刻 的几 何背 景 , 向量 的 运 算 也 都 具 有 几 何 意 义 , 数 量 积 . 文 例 2中 如 本 . : , 2 即 的长度 l-. . I -- 与 在 方 向上 -- .4 .
线交 点 为 Q, 明 A 证 Q上B . Q
第 9期
毛 亦飞: 向量在解析几何 中应 用的 2个常见误 区
・ 9・ 2
能 很好 地 “ 消化 ” 与 已有 的知 识 、 验 形 成 了直 接 , 经 冲突. 误 区 2 一 遇数 量积 就 用坐 标运 算
^,
械 与死 板 ; 二是 教师在 教 学 中过 于 强调 向量 方 法 的
优越 性 , 缺少 对方 法 的具 体 适 用 性 ; 是 学 生 在 而 三
学 习 中缺少 主动 探 索解 决 问题 方 法 的精 神 和对 具
2 2

例 2 已知 F是 椭 圆 +L t 2=1 口>b>0 的 ( )
口 D
体解析几何图形 的把握能力. 要使学生走出误区,
并 非所 有 的问题 都 如 此.
尽管运用 2种解法都可以证 明垂直 , 但运算量 不同: 利用斜率之积等于 一1 以很 便捷地运算 , 可 而利用数量积等于0则需要较多的运算. 学生在解
决该 问题 时 , 缺少分 析 , 思维 定 势 : 遇到 垂直 便利 量
积等 于 0 产 生 这 种 误 区 的原 因有 很 多 , 中几 个 . 其 比较 典型 的是 :1 学 生 对 分 类 讨 论 存在 害怕 的心 () 理 , 以避免 讨论 总 想 办 法 避 免 , 可 当然 这 也是 正 确 的策 略 ; 2 对 垂 直 问 题 的 真 正 背 景 很 少 仔 细 分 () 析 ;3 对 导 数 的几 何 意 义 理 解 不 透 彻 . 往 深 层 () 再 分析 , 了解 到产生 这种 现象 的原 因是 学生 对 于新 的 学 习 内容 ( 即利用 向量 方法 解 决 解 析 几 何 问题 ) 未

用向量解决解析几何中角的有关问题.

用向量解决解析几何中角的有关问题.

用向量解决解析几何中“角”的有关问题同济二附中 钱嵘向量(vector )又称矢量,即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做向量。

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已经知道力可以表示成向量,德国的斯提文(1548?-1620?)在静力学问题上,应用了平行四边形法则。

伽利略(1564-1642)清楚地叙述了这个定律。

稍后丹麦的未塞尔(1745-1818),瑞士的阿工(1768-1822)发现了复数的几何表示,德国高斯(1777-1855)建立了复平面的概念,从而向量就与复数建立了一一对应,这不但为虚数的现实化提供了可能,也可以用复数运算来研究向量。

向量是高中数学新教材与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新增内容,向量的应用是一种新的思想方法,由于常规视角的转变,形成了新的探索途径,容易激发并凝注学生的参与,探索新的解题途径,展示各自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向量具有代数与几何形式的双重身份,它可以作为新旧知识的一个重要的交汇点,成为联系这些知识的桥梁,因此,向量与解析几何或三角的交汇是当今高考命题的必然趋势.本文主要从“角”的角度关注了一些近年来与向量相关的高考题,浅析了一些命题趋势,希望为向量教学或复习带来一些帮助。

一.用来证明直线间的垂直关系例题1. (2004湖南文)如图,过抛物线24x y =的对称轴上任一点P (0,m )(m>0)作直线与抛物线交于A ,B 两点,点Q 是点P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设点P 分有向线段AB 所成的比为λ,证明:()QP QA QB λ⊥-;解:依题意,可设直线AB 的方程为 ,m kx y +=代入抛物线方程y x 42=得.0442=--m kx x ①设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是 ),(11y x 、22(,),x y12,x x 则是方程①的两根.所以 .421m x x -=由点P (0,m )分有向线段所成的比为λ, 得.,012121x xx x -==++λλλ即又点Q 是点P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故点Q 的坐标是(0,-m ),从而)2,0(m =.1122(,)(,)QA QB x y m x y m λλ-=+-+1212(,(1)).x x y y m λλλ=--+-])1([2)(21m y y m λλλ-+-=-⋅221212122212144)(2])1(44[2x m x x x x m n x x x x x x m +⋅+=++⋅+=.0444)(2221=+-⋅+=x mm x x m 所以 ).(λ-⊥二、用来求直线间的夹角例题2. (2004年全国卷Ⅱ第21题)给定抛物线C :24y x =,F 是C 的焦点,过点F 的直线l 与C 相交于A 、B 两点。

平面向量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平面向量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平面向量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0 引言高三数学复习课教学,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课型.平面向量是高中数学的新增内容,也是新高考的一个亮点.作为高三教学一线的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高三数学复习过程中抓住根本,合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是高三数学复习课必须追求的目标.因此,结合自己高三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平面向量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高三复习课,以求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向量的兴趣,让学生树立并应用向量的意识.1 背景向量知识、向量观点在数学、物理等学科的很多分支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具有代数形式和几何形式的“双重身份”,能融数形与一体,能与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的许多主干知识综合,形成知识交汇点.而在高中数学体系中,解析几何占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有些问题用常规方法去解决往往运算比较繁杂,不妨运用向量作形与数的转化,则会大大简化过程.结合我校开展的构建研究系性学习教学模式研究的课题,开设本节《平面向量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高三专题复习课,通过问题的探究、合作解决,旨在进一步探索研究系性学习教学模式,使学生树立并增强应用向量的意识.正因为如此,本节课这样设计:1)教育家赞可夫说“要以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学习,使学生感到认识新事物的乐趣,体验克服困难的喜悦”;教育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美国心理学家贾德通过实验证明“学习迁移的发生应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学生需掌握原理,形成类比,才能让迁移到具体的类似学习中.”因此首先通过两个旧问题的引入解决,让学生体会向量的工具性特点,体会向量解题的优越性.2)通过问题的探究解决,由此让学生发现,用向量法的最大优点是思路清晰,过程简洁,有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简单的重复将会引起学生大脑疲劳,学习兴趣衰退.这充分揭示方法求变的重要性,如果我们能重视向量的教学,必然能引导学生拓展思路,减轻负担.2 问题例1.利用向量知识来推导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已知点P坐标(x■,y■),直线l的方程为Ax+By+C=0,P到直线l的距离是d,则d=■.证明:当B≠0时,在直线l上任取一点,不妨取P■(0,-■),直线l的法向量■=(A,B),由向量的射影长知识得点P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向量■在向量■方向上的射影长度d,■=(x■,y■+■),∴d=■·■=(x■,y■+■)·■=■当B=0时,可直接有图形证明(略).点评:比较传统证明方法,避免了复杂的构图过程,应用向量来证,简单易懂,充分体现了向量的工具性和优越性.例2.(2009浙江文)已知椭圆■+■=1(a>b>0)的左焦点为F,右顶点为A,点B在椭圆上,且BF⊥x轴,直线AB交y轴于点P.若■=2■,则椭圆的离心率是()A.■B.■C.■D.■解析:对于椭圆,因为■=2■,则OA=2OF,∴a=2c,∴e=■选D.点评:对于对解析几何中与平面向量结合的考查,既体现了几何与向量的交汇,也体现了数形结合的巧妙应用解决与角有关的一类问题,总可以从数量积入手.例3.已知定点A(-1,0)和B(1,0),P是圆(x-3)2+(y-4)2=4上的一动点,求PA■+PB■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图1解:设已知圆的圆心为C,由已知可得:■=(-1,0),■=(1,0),∴■+■=0,■·■=-1又由中点公式得■+■=2■所以■■+■■=(■+■)■-2■·■=(2■)■-2(■-■)·(■-■)=4■■-2■·■-2■■+2■·(■+■)=2■■+2又因为■={3,4}点P在圆(x-3)2+(y-4)2=4上,所以■=5,■=2,且■=■+■所以■-■≤■=■+■≤■+■即3≤■≤7 故20≤■■+■■=2■■+2≤100所以PA■+PB■的最大值为100,最小值为20.点评:有些解几问题虽然没有直接用向量作为已知条件出现,但如果运用向量知识来解决,也会显得自然、简便,而且易入手.3 反思由于向量具有几何形式和代数形式的“双重身份”,使向量与解析几何之间有着密切联系,而新课程高考则突出了对向量与解析几何结合考查,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解析几何教学与复习中,应抓住时机,有效地渗透向量有关知识,树立应用向量的意识.那么如何树立应用向量的意识,从本节课案例得到以下启发:第一,如何树立应用向量的意识,在教学中应先从学生熟悉的平面几何问题入手,让学生体会向量的工具性.第二,如何树立应用向量的意识,应充分挖掘课本素材,在教学中从推导有关公式、定理,例题讲解入手,让学生去品位、去领悟,在公式、定理的探索、形成中逐渐体会向量的工具性,逐渐形成应用向量的意识.第三,如何树立应用向量的意识,在教学中还应注重引导学生善于运用一些问题的结论,加以引申,使之成为解题方法,体会向量解题的优越性.最后,如何树立应用向量的意识,在教学中还应注重引导学生善于运用向量方法解题,逐步树立运用向量知识解题的意识.。

高考数学(理)之平面向量 专题04 平面向量在平面几何、三角函数、解析几何中的应用(解析版)

高考数学(理)之平面向量 专题04  平面向量在平面几何、三角函数、解析几何中的应用(解析版)

平面向量04 平面向量在平面几何、三角函数、解析几何中的应用一、具本目标: 一)向量的应用1.会用向量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2.会用向量方法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与其他一些实际问题. 二)考点解读与备考:1.近几年常以考查向量的共线、数量积、夹角、模为主,基本稳定为选择题或填空题,难度较低;2.常与平面几何、三角函数、解析几何等相结合,以工具的形式进行考查,常用向量的知识入手.力学方面应用的考查较少.3.备考重点:(1) 理解有关概念是基础,掌握线性运算、坐标运算的方法是关键;(2)解答与平面几何、三角函数、解析几何等交汇问题时,应注意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将共线、垂直等问题,通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利用坐标运算解题.4.难点:向量与函数、三角函数、解析几何的综合问题.以向量形式为条件,综合考查了函数、三角、数列、曲线等问题.要充分应用向量的公式及相关性质,会用向量的几何意义解决问题,有时运用向量的坐标运算更能方便运算. 二、知识概述:常见的向量法解决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 1.垂直问题:(1)对非零向量a r 与b r ,a b ⊥⇔r r.(2)若非零向量1122(,),(,),a x y b x y a b ==⊥⇔r r r r.2.平行问题:(1)向量a r 与非零向量b r共线,当且仅当存在唯一一个实数λ,使得 .(2)设1122(,),(,)a x y b x y ==r r是平面向量,则向量a r 与非零向量b r 共线⇔ .【考点讲解】3.求角问题:(1)设,a b r r是两个非零向量,夹角记为α,则cos α= .(2)若1122(,),(,)a x y b x y ==r r是平面向量,则cos α= .4.距离(长度)问题:(1)设(,)a x y =r,则22a a ==r r ,即a =r .(2)若1122(,),(,)A x y B x y ,且a AB =r u u u r ,则AB AB ==u u u r.【答案】1.1212(1)0,(2)0.a b x x y y ⋅=+=r r2.(1)a b λ=r r,(2)12210x y x y -=3.(1)a b a b ⋅⋅r r r r.4.(1)22x y +【优秀题型展示】 1. 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已知ABC D 中,(2,1),(3,2),(3,1)A B C ---,BC 边上的高为AD ,求点D 和向量AD u u u r的坐标.【解析】设点D 坐标(x ,y ),由AD 是BC 边上的高可得⊥,且B 、D 、C 共线,∴⎪⎩⎪⎨⎧=⋅//0∴⎩⎨⎧=+---+=--⋅+-0)1)(3()2)(3(0)3,6()1,2(y x y x y x ∴⎩⎨⎧=+---+=+---0)1)(3()2)(3(0)1(3)2(6y x y x y x ∴⎩⎨⎧=+-=-+012032y x y x解得⎩⎨⎧==11y x ∴点D 坐标为(1,1),AD =(-1,2). 【答案】AD =(-1,2)【变式】已知四边形ABCD 的三个顶点(02)A ,,(12)B --,,(31)C ,,且2BC AD =u u u r u u u r,则顶点D 的坐标为 ( ) A .722⎛⎫ ⎪⎝⎭,B .122⎛⎫- ⎪⎝⎭,C .(32),D .(13),【解析】设22(,),(3,1)(1,2)(4,3),(,2),,37222x x D x y BC AD x y y y 祆==镲镲镲=---==-\\眄镲-==镲镲铑u u u r u u u rQ , 【答案】A【变式】已知正方形OABC 的边长为1,点D E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求cos DOE ∠的值.【解析】以OA OC 、为坐标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由已知条件,可得114.225⋅==∴∠=⋅u u u r u u u r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1,),(,1),cos =OD OE OD OE DOE OD OE2.在三角函数中的应用:已知向量3(sin ,)4a x =r ,(cos ,1)b x =-r .设函数()2()f x a b b =+⋅r r r ,已知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c 、、,若a =2b =,sin B =()4cos(2)6f x A π++([0,]3x π∈)的取值范围.【解析】 由正弦定理得或 . 因为,所以4A π=.因为+.所以, ,, 所以. 【答案】()⎥⎦⎤⎢⎣⎡--∈⎪⎭⎫ ⎝⎛++212,12362cos 4πA x f sin ,sin sin 24a b A A A B π===可得所以43π=A a b >()2())4f x a b b x π=+⋅=+r r r 32()⎪⎭⎫⎝⎛++62cos 4πA x f =)4x π+12-0,3x π⎡⎤∈⎢⎥⎣⎦Q 112,4412x πππ⎡⎤∴+∈⎢⎥⎣⎦()21262cos 4123-≤⎪⎭⎫ ⎝⎛++≤-πA x f3.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1)已知直线x +y =a 与圆x 2+y 2=4交于A 、B 两点,且|OA →+OB →|=|OA →-OB →|,其中O 为坐标原点,则实数a 的值为________.【解析】如图所示,以OA 、OB 为边作平行四边形OACB , 则由|OA →+OB →|=|OA →-OB →|得, 平行四边形OACB 是矩形,OA →⊥OB →.由图象得,直线y =-x +a 在y 轴上的截距为±2.【答案】±2(2)椭圆的焦点为F F ,点P 为其上的动点,当∠F P F 为钝角时,点P 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 .【解析】法一:F 1(-,0)F 2(,0),设P (3cos ,2sin ).为钝角,.∴=9cos 2-5+4sin 2=5 cos 2-1<0.解得: ∴点P 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 14922=+y x ,121255θθ21PF F ∠Θ123cos ,2sin )3cos ,2sin )PF PF θθθθ⋅=-⋅-u u u r u u u u r(θθθ55cos 55<<-θ553,553-ODC BA【答案】() 法二:F 1(-,0)F 2(,0),设P (x,y ).为钝角,∴ ()()125,5,PF PF x y x y •=--⋅-u u u r u u u u r225x y =+-=25109x -<. 解得:353555x -<<.∴点P 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 2. 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如图所示,用两条成120º的等长的绳子悬挂一个灯具,已知灯具的重量为10N ,则每根绳子的拉力是 .]【解析】 ∵绳子的拉力是一样的(对称) ,∴OA =OB ,∴四边形OADB 为菱形 .∵∠AOB =120º ,∴∠AOD =60º .又OA =OB =AD , ∴三角形OAD 为等边三角形 ,∴OD =OA . 又根据力的平衡得OD =OC =10 , ∴OA =10 ,∴OA =OB =10 . ∴每根绳子的拉力大小是10N. 【答案】10N553,553-5521PF F ∠Θ553,553-553,553-【真题分析】1.【2017年高考全国II 卷理数】已知ABC △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P 为平面ABC 内一点,则()PA PB P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的最小值是( )A .2-B .32-C .43- D .1-【解析】如图,以BC 为x 轴,BC 的垂直平分线DA 为y 轴,D 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A ,(1,0)B -,(1,0)C ,设(,)P x y ,所以()PA x y =-u u u r ,(1,)PB x y =---u u u r,(1,)PC x y =--u u u r ,所以(2,2)PB PC x y +=--u u u r u u u r ,22()22)22(PA PB PC x y y x y ⋅+=-=+-u u u r u u u r u u u r233)222-≥-,当(0,2P 时,所求的最小值为32-,故选B . 【答案】B2.【2018年高考上海卷】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10A -,、()20B ,,E 、F 是y 轴上的两个动点,且||2EF =u u u r ,则AE BF ⋅u u u r u u u r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解析】根据题意,设E (0,a ),F (0,b );∴2EF a b =-=u u u r;∴a =b +2,或b =a +2;且()()1,2,AE a BF b ==-u u u r u u u r ,;∴2AE BF ab ⋅=-+u u u r u u u r; 当a =b +2时,()22222AE BF b b b b ⋅=-++⋅=+-u u u r u u u r;∵b 2+2b ﹣2的最小值为8434--=-; ∴AE BF ⋅u u u r u u u r 的最小值为﹣3,同理求出b =a +2时,AE BF ⋅u u u r u u u r的最小值为﹣3.故答案为:﹣3.【答案】-33.【2018年高考江苏卷】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A 为直线:2l y x =上在第一象限内的点,()5,0B ,以AB 为直径的圆C 与直线l 交于另一点D .若0AB CD ⋅=u u u r u u u r,则点A 的横坐标为___________.【解析】设(),2(0)A a a a >,则由圆心C 为AB 中点得5,,2a C a +⎛⎫⎪⎝⎭易得()()():520C x x a y y a --+-=e ,与2y x =联立解得点D 的横坐标1,D x =所以()1,2D .所以()55,2,1,22a AB a a CD a +⎛⎫=--=-- ⎪⎝⎭u u u r u u u r ,由0AB CD ⋅=u u u r u u u r 得()()()2551220,230,32a a a a a a a +⎛⎫--+--=--== ⎪⎝⎭或1a =-,因为0a >,所以 3.a = 【答案】34.【2017年高考全国I 卷理数】已知向量a ,b 的夹角为60°,|a |=2,|b |=1,则| a +2b |=___________. 【解析】方法一:222|2|||44||4421cos60412+=+⋅+=+⨯⨯⨯+=oa b a a b b ,所以|2|+==a b .方法二:利用如下图形,可以判断出2+a b 的模长是以2为边长,一夹角为60°的菱形的对角线的长度,则为【答案】5.【2017年高考江苏卷】如图,在同一个平面内,向量OA u u u r ,OB uuu r ,OC uuu r 的模分别为1,1,2,OA u u u r 与OCuuu r的夹角为α,且tan α=7,OB uuu r 与OC uuu r 的夹角为45°.若OC mOA nO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m n ∈R ,则m n +=___________.【解析】由tan 7α=可得sin 10α=,cos 10α=,根据向量的分解,易得cos 45cos sin 45sin 0n m n m αα⎧︒+=⎪⎨︒-=⎪⎩0210n m +=-=⎩,即510570n m n m +=⎧⎨-=⎩,即得57,44m n ==,所以3m n +=. 【答案】36.【2017年高考浙江卷】已知向量a ,b 满足1,2,==a b 则++-a b a b 的最小值是________,最大值是___________.【解析】设向量,a b 的夹角为θ,则-==a b+==a b ++-=a b a b令y =[]21016,20y =+,据此可得:()()maxmin 4++-==++-==a b a ba b a b ,即++-a b a b 的最小值是4,最大值是【答案】4,7. 【2016·江苏卷】如图,在△ABC 中,D 是BC 的中点,E ,F 是AD 上的两个三等分点,BA →·CA →=4, BF →·CF →=-1,则BE →·CE →的值是________.【解析】 设AB →=a ,AC →=b ,则BA →·CA →=(-a )·(-b )=a ·b =4.又∵D 为BC 中点,E ,F 为AD 的两个三等分点,则AD →=12(AB →+AC →)=12a +12b ,AF →=23AD →=13a +13b ,AE →=13AD →=16a +16b ,BF →=BA →+AF →=-a +13a +13b =-23a +13b ,CF →=CA →+AF →=-b +13a +13b =13a -23b ,则BF →·CF →=⎝⎛⎭⎫-23a +13b ·⎝⎛⎭⎫13a -23b =-29a 2-29b 2+59a ·b =-29(a 2+b 2)+59×4=-1. 可得a 2+b 2=292.又BE →=BA →+AE →=-a +16a +16b =-56a +16b ,CE →=CA →+AE →=-b +16a +16b =16a -56b ,则BE →·CE →=⎝⎛⎭⎫-56a +16b ·⎝⎛⎭⎫16a -56b =-536(a 2+b 2)+2636a ·b =-536×292+2636×4=78.【答案】 788.【2017年高考江苏卷】已知向量(cos ,sin ),(3,[0,π].x x x ==∈a b (1)若a ∥b ,求x 的值;(2)记()f x =⋅a b ,求()f x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对应的x 的值.【解析】(1)因为co ()s ,sin x x =a,(3,=b ,a ∥b,所以3sin x x =. 若cos 0x =,则sin 0x =,与22sin cos 1x x +=矛盾,故cos 0x ≠.于是tan 3x =-.又[]0πx ∈,,所以5π6x =.(2)π(cos ,sin )(3,3cos ())6f x x x x x x =⋅=⋅=-=+a b . 因为[]0πx ∈,,所以ππ7π[,]666x +∈,从而π1cos()62x -≤+≤. 于是,当ππ66x +=,即0x =时,()f x 取到最大值3; 当π6x +=π,即5π6x =时,()f x取到最小值-【答案】(1)5π6x =;(2)0x =时,()f x 取到最大值3;5π6x =时,()f x取到最小值-.1.已知数列{}n a 为等差数列,且满足32015BA a OB a O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若()AB AC R λλ=∈u u u r u u u r,点O 为直线BC 外一点,则12017a a +=( )A. 0B. 1C. 2D. 4【解析】∵32015BA a OB a O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 ∴32015OA OB a OB a O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即()320151OA a OB a O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 又∵()AB AC R λλ=∈u u u r u u u r,∴3201511a a ++=, ∴12017320150a a a a +=+=. 【答案】A2.直角ABC V 中, AD 为斜边BC 边的高,若1AC =u u u r , 3AB =u u u r,则CD AB ⋅=u u u r u u u r ( )【模拟考场】A .910 B . 310 C . 310- D . 910-【解析】依题意BC =22,AC AC CD CB CD CB =⋅==103cos ==BC AB B,所以有9cos 310CD AB CD AB 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 【答案】A3.已知正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平面ABC 内的动点P ,M 满足1AP =uu u r ,PM MC =uuu r uuu r ,则2BMuuu r 的最大值是( ) A.B. C. D.【解析】本题考点是向量与平面图形的综合应用.由题意可设D 为三角形的内心,以D 为原点,直线DA 为x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由已知易得1220,DA ADC ADB D D BDC B 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则()((2,0,1,,1,.A B C --设(),,P x y 由已知1AP =u u u r ,得()2221x y -+=,又11,,,,,22x x PM MC M BM ⎛⎛-+=∴∴= ⎝⎭⎝⎭u u u u r u u u u r u u u u r()(22214x y BM -++∴=u u u u r ,它表示圆()2221x y -+=上点().x y 与点(1,--距离平方的14,()22max149144BM⎫∴==⎪⎭u u u u r ,故选B.【答案】B4.已知曲线C :x =直线l :x=6.若对于点A (m ,0),存在C 上的点P 和l 上的点Q 使得0AP AQ +=u u u r u u u r r,则m 的取值范围为 .【解析】本题考点是向量线性运算与解析几何中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应用.由0AP AQ +=u u u r u u u r r知A 是PQ的中点,设(,)P x y ,则(2,)Q m x y --,由题意20x -≤≤,26m x -=,解得23m ≤≤.3244344943637+433237+【答案】[2,3]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原点,()),0,3(),3,0(,0,1C B A -动点D 满足CD u u u r=1,则OA OB OD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的最大值是_________.【解析】本题的考点是参数方程中的坐标表示, 圆的定义与 三角函数的值域.由题意可知C 坐标为()3,0且1CD =,所以动点D 的轨迹为以C 为圆心的单位圆,则D 满足参数方程3cos sin D D x y θθ=+⎧⎨=⎩(θ为参数且[)0,2θπ∈),所以设D 的坐标为()[)()3cos ,sin 0,2θθθπ+∈, 则OA OB OD ++=u u u r u u u r u uu r=因为2cos θθ+=所以OA OB OD ++的最大值为1==+故填1【答案】1+6.在△ABC 中,∠ABC =120°,BA =2,BC =3,D ,E 是线段AC 的三等分点,则BD →·BE →的值为________. 【解析】 由题意得BD →·BE →=(BA →+AD →)·(BC →+CE →)=⎝⎛⎭⎫BA →+13AC →·⎝⎛⎭⎫BC →+13CA → =⎣⎡⎦⎤BA →+13(BC →-BA →)·⎣⎡⎦⎤BC →+13(BA →-BC →)=⎝⎛⎭⎫13BC →+23BA →·⎝⎛⎭⎫23BC →+13BA → =29BC →2+59BC →·BA →+29BA →2=29×9+59×2×3×cos 120°+29×4=119. 【答案】1197.已知菱形ABCD 的边长为2,∠BAD =120°,点E ,F 分别在边BC ,DC 上,BC =3BE ,DC =λDF . 若AE →·AF →=1,则λ的值为________. 【解析】法一、 如图,AE →=AB →+BE →=AB →+13BC →,AF →=AD →+DF →=AD →+1λDC →=BC →+1λAB →,所以AE →·AF →=⎝⎛⎭⎫AB →+13BC →·⎝⎛⎭⎫BC →+1λAB →=⎝⎛⎭⎫1+13λAB →·BC →+1λAB →2+13BC →2=⎝⎛⎭⎫1+13λ×2×2×cos 120°+4λ+43=1,解得λ=2.法二、 建立如图所示平面直角坐标系.由题意知:A (0,1),C (0,-1),B (-3,0),D (3,0).由BC =3BE ,DC =λDF .可求点E ,F 的坐标分别为E ⎝⎛⎭⎫-233,-13,F ⎝⎛⎭⎫3⎝⎛⎭⎫1-1λ,-1λ, ∴AE →·AF →=⎝⎛⎭⎫-233,-43·⎝⎛⎭⎫3⎝⎛⎭⎫1-1λ,-1λ-1=-2⎝⎛⎭⎫1-1λ+43⎝⎛⎭⎫1+1λ=1,解得λ=2. 【答案】28.在△ABC 中,∠A =60°,AB =3,AC =2,若BD →=2DC →,AE →=λAC →-AB →(λ∈R ),且AD →·AE →=-4,则λ的值为________.【解析】AB →·AC →=3×2×cos 60°=3,AD →=13AB →+23AC →,则AD →·AE →=⎝⎛⎭⎫13AB →+23AC →·(λAC →-AB →)=λ-23AB →·AC →-13AB →2+2λ3AC →2=λ-23×3-13×32+2λ3×22=113λ-5=-4,解得λ=311.【答案】3119.在△ABC 中,点M ,N 满足AM →=2MC →,BN →=NC →.若MN →=xAB →+yAC →,则x =__________;y =__________.【解析】MN →=MC →+CN →=13AC →+12CB →=13AC →+12(AB →-AC →)=12AB →-16AC →,∴x =12,y =-16.【答案】 12 -1610.在等腰梯形ABCD 中,已知AB ∥DC ,AB =2,BC =1,∠ABC =60°,动点E 和F 分别在线段BC 和DC 上,且BE →=λBC →,DF →=19λDC →,则AE →·AF →的最小值为________.【解析】法一 在梯形ABCD 中,AB =2,BC =1,∠ABC =60°,可得DC =1,AE →=AB →+λBC →,AF →=AD →+19λDC →,∴AE →·AF →=(AB →+λBC →)·(AD →+19λDC →)=AB →·AD →+AB →·19λDC →+λBC →·AD →+λBC →·19λDC →=2×1×cos 60°+2×19λ+λ×1×cos 60°+λ·19λ×cos 120°=29λ+λ2+1718≥229λ·λ2+1718=2918,当且仅当29λ=λ2,即λ=23时,取得最小值为2918.法二 以点A 为坐标原点,AB 所在的直线为x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B (2,0),C ⎝⎛⎭⎫32,32,D ⎝⎛⎭⎫12,32.又BE →=λBC →,DF →=19λDC →,则E ⎝⎛⎭⎫2-12λ,32λ,F ⎝⎛⎭⎫12+19λ,32,λ>0,所以AE →·AF →=⎝⎛⎭⎫2-12λ⎝⎛⎭⎫12+19λ+34λ=1718+29λ+12λ≥1718+229λ·12λ=2918,λ>0, 当且仅当29λ=12λ,即λ=23时取等号,故AE →·AF →的最小值为2918.【答案】291811.已知矩形ABCD 的边AB =2,AD =1.点P ,Q 分别在边BC ,CD 上,且∠P AQ =π4,则AP →·AQ →的最小值为________.【解析】法一(坐标法) 以A 为坐标原点,AB 所在直线为x 轴,AD 所在直线为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A (0,0),B (2,0),D (0,1).设∠P AB =θ,则AP →=(2,2tan θ),AQ →=⎝⎛⎭⎫tan ⎝⎛⎭⎫π4-θ,1,0≤tan θ≤12. 因为AP →·AQ →=(2,2tan θ)·⎝⎛⎭⎫tan ⎝⎛⎭⎫π4-θ,1=2tan ⎝⎛⎭⎫π4-θ+2tan θ=2(1-tan θ)1+tan θ+2tan θ=41+tan θ+2tan θ-2=41+tan θ+2(tan θ+1)-4≥42-4,当且仅当tan θ=2-1时,“=”成立,所以AP →·AQ →的最小值为42-4.法二(基底法) 设BP =x ,DQ =y ,由已知得,tan ∠P AB =x2,tan ∠QAD =y ,由已知得∠P AB +∠QAD =π4,所以tan ∠P AB +tan ∠QAD 1-tan ∠P AB tan ∠QAD =1,所以x +2y 2=1-xy2,x +2y =2-xy ≥2x ·2y ,解得0<xy ≤6-42,当且仅当x =2y 时,“=”成立.AP →·AQ →=22·(4+x 2)(1+y 2)=22·(xy )2+(x +2y )2-4xy +4=22·(xy )2+(2-xy )2-4xy +4=(xy )2-4xy +4=2-xy ≥42-4. 【答案】 42-412.设O 为坐标原点,C 为圆(x -2)2+y 2=3的圆心,且圆上有一点M (x ,y )满足OM →·CM →=0,则y x =________.【解析】 ∵OM →·CM →=0,∴OM ⊥CM ,∴OM 是圆的切线,设OM 的方程为y =kx , 由|2k |1+k 2=3,得k =±3,即yx =± 3.【答案】 ±313.在△ABC 中,已知AB =1,AC =2,∠A =60°,若点P 满足AP →=AB →+λAC →,且BP →·CP →=1,则实数λ的值为________.【解析】 由AB =1,AC =2,∠A =60°,得BC 2=AB 2+AC 2-2AB ·AC ·cos A =3,即BC = 3.又AC 2=AB 2+BC 2,所以∠B =90°.以点A 为坐标原点,AB →,BC →的方向分别为x 轴,y 轴的正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B (1,0),C (1,3).由AP →=AB →+λAC →,得P (1+λ,3λ),则BP →·CP →=(λ,3λ)·(λ,3λ-3)=λ2+3λ(λ-1)=1,即4λ2-3λ-1=0,解得λ=-14或λ=1.【答案】 -14或114.证明:同一平面内,互成120°的三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的合力为零.【证明】如图,用r a ,r b ,r c 表示这3个共点力,且r a ,r b ,rc 互成120°,模相等,按照向量的加法运算法则,有:r a +r b +r c = r a +(r b +r c )=r a +u u u rOD .又由三角形的知识知:三角形OBD 为等边三角形, 故r a 与u u u r OD 共线且模相等,所以:u u u r OD = -r a ,即有:r a +r b +r c =0r .15.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点(1,1),(2,3),(3,2)A B C ,点(,)P x y 在ABC ∆三边围成的区域(含边界)上,且(,)OP mAB nAC m n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1)若23m n ==,求||OP u u u r ;(2)用,x y 表示m n -,并求m n -的最大值.【解析】(1)(1,1),(2,3),(3,2)A B C Q (1,2)AB ∴=u u u r ,(2,1)AC =u u u r.Q OP mAB nA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又23m n ==.22(2,2)33OP AB A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OP ∴u u u r(2)OP mAB nA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Q (,)(2,2)x y m n m n ∴=++即22x m ny m n=+⎧⎨=+⎩,两式相减得:m n y x -=-.令y x t -=,由图可知,当直线y x t =+过点(2,3)B 时,t 取得最大值1,故m n -的最大值为1.【答案】(1)(2)m n y x -=-,1.16.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AB ∥CD ,∠DAB =90°,AD =AB =4,CD =1,动点P 在边BC 上,且满足AP →=mAB →+nAD →(m ,n 均为正实数),求1m +1n的最小值.【解析】 如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得A (0,0),B (4,0),D (0,4),C (1,4),则AB →=(4,0),AD →=(0,4).设AP →=(x ,y ),则BC 所在直线为4x +3y =16. 由AP →=mAB →+nAD →,即(x ,y )=m (4,0)+n (0,4),得x =4m ,y =4n (m ,n >0), 所以16m +12n =16,即m +34n =1,那么1m +1n =⎝⎛⎭⎫1m +1n ⎝⎛⎭⎫m +34n =74+3n 4m +m n ≥74+23n 4m ·m n =74+3=7+434(当且仅当3n 2=4m 2时取等号). 17.已知向量m =(cos α,-1),n =(2,sin α),其中α∈⎝⎛⎭⎫0,π2,且m ⊥n . (1)求cos 2α的值; (2)若sin(α-β)=1010,且β∈⎝⎛⎭⎫0,π2,求角β的值. 【解析】 (1)由m ⊥n ,得2cos α-sin α=0,sin α=2cos α,代入cos 2α+sin 2α=1,得5cos 2α=1, 又α∈⎝⎛⎭⎫0,π2,则cos α=55,cos 2α=2cos 2α-1=-35. (2)由α∈⎝⎛⎭⎫0,π2,β∈⎝⎛⎭⎫0,π2,得α-β∈⎝⎛⎭⎫-π2,π2.因为sin(α-β)=1010,所以cos(α-β)=31010,而sin α=1-cos 2α=255, 则sin β=sin[α-(α-β)]=sin αcos(α-β)-cos αsin(α-β)=255×31010-55×1010=22.因为β∈⎝⎛⎭⎫0,π2,所以β=π4.。

向量在平面解析几何中的几个应用问题

向量在平面解析几何中的几个应用问题
0的直 线 L :

一X ) 0 +B( —Y Y o

( ) 过点 P。 z ,。 与 直 线 L : + B r C 4、 ( 。Y ) 1Ax y + =
由于 L 方 向 向量 为 S 一 { 。 。 一B, , P( , A) 设 x )
为 L 上 任 一点 , : 则
P ={ 一 , 。 z 。 — ) L 垂 直 , 。与 1 因而 与 S 垂 1
比较 L 方程 Ax 。 +B +C —O L1 向向量应 y 。 方 为 S 一B, , z L 平行 , 是取 S —S 。 一{ A) L 与 。 于 z 。 则L :的方程 为 :

可 取为 {oa s a ; P ( 1 Y ) P ( 2 Y ) 直 cs ,i ) 当 1 z , 1 、 2 z , 2 为 n
设P x ) ( , 为直线 L上任一点丽
, 则在 L上 B( —z ) z o +A( —Y ) B( o或 z—z ) o 一A( Y ) — o 一
一 () 5 已知 直线 斜 率 k及 直 线 上 一点 P( 。 Y ) z , 。 的
直线 L。
因而 与 s平 行 。且 P =( —z , o z o —Y ) 。 。应 用 向
维普资讯
第 2 4卷
第 1 期 4
甘肃 科技
Ga u Sc e e a c no og ns inc nd Te h l y
V . Ⅳ 0 4 Z 24 .1
20 0 8年 7月
Ju . 2 0 1 08
向量在 平 面 解 析 几 何 中的几 个 应 用 问题
肃 兰 州 70 5 ) 甘 甘 30 0 摘 要 : 向量 的方 法 来解 决解 析 几 何 中的 两 个 问题 ; 线 方 程 、 的 切 线 方 程 的 求 法 。 用 直 圆

运用向量处理解析几何最值问题

运用向量处理解析几何最值问题
向量具 有 良好 的运 算性 质和 明 晰 的几 何 意义 ,利 用 向量 知识 来 处理 解析 几 何 中 的最
值 问题 . 将会 非 常简 捷 。下 面我们 略举数 例 , 以说 明向量 知识 在 探求 解析 几何 最 值 中的独
特作 用 。
例 1 已 知 定 点 ( 1 0 和 ( , )尸 圆 (一 ) (一 ) 4 一 动 点 , 求 M I l I I 一 ,) 10 ,是 3 y 4 上 + = 试 = + 的 最 大 值 和 最 小值 。
也相 同 ) 。于 是 , 结合s+ 4, = 8 即可求 得 当A, 两 点 的坐 标 分别 为 ( / , / ) 再 £ mn 1 , = B 、 一、 和
( 、 ,、 )或 ( 、 __ 、 ) - 、 ,3 / ) , 4 3 / 3 / , 一 / , / 和( 3 / 一 、 时 d r 。 一 I =

+ 1 f Y = 。 与 , o Y
b ‘
( f
b ‘

轴别交点 。 ( ) 向m丢 )( , 数积等 分相于P ,。芸 构量 (芸,詈y利 量不 ( )。 。 = , 咒 , 用 a 、, 2 = o )
式 ≥ : (+)(+) +≥ ‘等 ) l l 得Q丢 (= )芸] (詈 。= m m t ) ) +詈 I P [ (( 篑
l 葫 ≤I + ,3 ≤ , f . ≤I 葫 ・ . 7 从而有2 ≤“ 0 。故M 0 ≤10 的最大值为10 最小值为2 。 0, 0
点评 通 过距 离 联想 到 向量模 长 , 而构 造 向量 , 用 向量运 算 及模 长不 等式 一 ≤ 利
l b≤lll 求 出最值 。 a l a+ l + b

论向量在立体几何和平面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论向量在立体几何和平面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论向量在立体几何和平面解析几何中的应用平面向量的运用作为中学数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具有几何与代数的双重性质,向量工具为数学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有效方法与思路。

同时向量也是中学数学课堂改革过程中的重要举措。

在解决立体几何与平面解析几何问题时运用平面向量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明晰代数与几何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因此,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几何法的解题模式,贯彻“数形结合”的数学教学理念,为学生学习论证与度量问题扫清障碍。

向量立体几何平面解析几何在数学中,向量即具有方向、大小且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的量,根据向量方向与大小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固定向量与自由向量。

将向量法应用在立体几何与平面解析几何的问题中是一种很好的思路与方法,学生通过利用向量代数的方法能够有效避免思维障碍,将逻辑推理的难度降低,利用坐标运算法及“数形结合”的数学思维提高解题效率。

1 向量概述1.1 概念求向量差:通过将两个向量的始点重合,将减向量的终点作为始点,将被减向量的终点作为终点,两点之间的差即两向量之间的差。

1.3 向量与实数的积向量与实数的乘积仍表示向量,零向量与任何向量及实数的积均为零向量。

1.4 向量的坐标运算向量表示的有向线段的终点坐标与始点坐标的差即向量的坐标,两个向量的坐标之和则为向量和的坐标,同样的,两个向量的坐标之差就为向量差的坐标2 平面向量法在立体几何和平面解析几何中的应用2.1运用图形,建立数形结合思维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过程中,利用传统的解题方法,即综合推理法,由于立体几何中的角度、距离等问题具有较强的技巧性,需要学生具有极强的逻辑推理思维能力以及抽象的空间想象力,并且此类题目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律,从而使得学生智力受到了很大考验,在思考问题时面临很大挑战。

这个时候就需要运用数形结合的思维来处理这些问题。

在数学教学和实际应用中,我们都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将这种能力应用于立体几何问题解决中去。

学生建立好空间概念,画好正确的立体图形是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第一步。

向量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向量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向量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摘要:在解析几何中运用向量的工具,可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直观化。

本文介绍了向量的主要性质以及向量的一些主要公式。

在解析几何中,可以利用向量数量积解决角的问题,利用方向向量、法向量解决距离、夹角以及弦长的问题,综合起来主要应用于求轨迹方程、最值问题、参数的范围、垂直问题以及平行问题。

关键词:法向量方向向量数量积定比分点在高中数学体系中,解析几何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它的实质体现了使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

向量具有代数形式和几何形式双重身份,是数形结合的重要体现。

几何中的向量方法完全与代数方法一致,不同的只是用“向量与向量的运算”来代替“数与数的运算”,因而两者结合比较紧密。

在解析几何中利用向量数形结合的特点,可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直观化。

运用向量知识来推导公式,利用向量公式来解决问题,可以使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本文主要对平面向量在平面解析几何中的应用进行了归纳总结、分类例析。

一、相关概念1.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作向量。

2.方向向量若直线l经过P1(x1,y1)、P2(x2,y2),则直线l上的向量P1P2及与它平行的向量称为直线的方向向量,P1P2= (x2-x1,y2- y1)。

当直线P1P2与x轴不垂直时,x1≠x2,此时P1P2也是直线P1P2的方向向量,且它的坐标是(x2-x1,y2-y1) = (1,k),其中k是斜率。

若直线l的一般方程为Ax+By+C=0,其方向向量设为m,当B≠0时,m=(1,),此时Bm=(B,-A)也是方向向量。

一般地,记v=(B,-A)为直线Ax+By+C=0的方向向量。

事实上B=0也符合。

3.法向量设直线l:Ax+By+C=0过P0(x0,y0),过P0作直线l的垂线l′,则l′的方向向量即为l的法向量。

其中l′:-B(x-x0)+A(y-y0)=0,则l′的方向向量为(A,B)。

一般地,l的法向量记作n= (A,B)。

平面向量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与求解策略

平面向量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与求解策略

平面向量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与求解策略一、利用向量,可以很方便地解决有关平行、垂直、距离等相关问题,其基本理论是:(一)、直线的方向向量: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m =(a,b),则该直线的斜率为k= ba(二)、利用向量处理平行问题:对非零向量→a =(x 1,y 1),→b =(x 2,y 2),→a ∥→b 的充要条件是:有且仅有一个实数λ,使得→a = λ→b ;亦即a ∥b (b≠)的充要条件是⇔x 1y 2-x 2y 1=0;(三)、利用向量求角:设→a =(x 1,y 1),→b =(x 2,y 2), 则两向量→a 、→b 的夹角:cos θ = cos<→a ,→b > = →a 〃→b|→a ||→b=x 1x 2+y 1y 2x 12+y 12 〃x 22+y 22⇒ 其特殊情况即为垂直问题:对非零向量→a =(x 1,y 1),→b =(x 2,y 2),→a ⊥→b 的充要条件是→a 〃→b =0⇔x 1x 2- y 1y 2=0;(四)、利用向量求距离:设→a =(x,y),则有|→a |=→a 2 =x2+y 2;若),,(),,(2211y x B y x A 则|→二、典例分析:★【题1】、点P (-3,1)在椭圆22221(0)x y a b a b+=>>的左准线上.过点P且方向为→a =(2,-5)的光线,经直线y=-2反射后通过椭圆的左焦点,则这个椭圆的离心率为:( ) (A (B )13 (C)2(D )12●[解析]:如图,过点P (-3,1)的方向向量→a =(2,-5);所以)3(251;,25+-=--=x y l K PQ PQ 则;即1325;-=+y x L PQ ;联立:)2,59(21325--⎩⎨⎧-=-=+Q y y x 得, 由光线反射的对称性知:251=QF K所以)59(252;1+=+x y L QF ,即0525:1=+-y x L Q F ;令y=0,得F 1(-1,0);综上所述得: c=1,3,32==a c a 则;所以椭圆的离心率.3331===a c e 故选A 。

向量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向量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向量在解析几何中的发展及应用摘要:向量又称为矢量,最初被应用于物理学.很多物理量如力、速度、位移以及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等都是向量.在现代数学中向量是一个重要概念,向量在解析几何整个知识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可以使图形量化,使图形间关系代数化.向量是研究图形问题的有力工具.本文主要介绍向量在解析几何中的一些简单应用。

关键词:向量解析几何定理前言向量在整个解析几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它的应用在解决几何问题时是最基础最普遍的方法,尤其是在几何的证明问题中,使用向量的分解定理和向量的基础知识以及向量的一些定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用向量可以将一些代数问题几何化,这样借助向量的性质可以快速明了的解决一些难题。

另外,向量在推导一些几何公式时,使得问题简化了很多。

第一章研究背景第一节向量的起源向量又称为矢量,最初被应用于物理学.很多物理量如力、速度、位移以及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等都是向量.大约公元前350年前,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就知道了力可以表示成向量,两个力的组合作用可用著名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来得到.“向量”一词来自力学、解析几何中的有向线段.最先使用有向线段表示向量的是英国大科学家牛顿.课本上讨论的向量是一种带几何性质的量,除零向量外,总可以画出箭头表示方向.但是在高等数学中还有更广泛的向量.例如,把所有实系数多项式的全体看成一个多项式空间,这里的多项式都可看成一个向量.在这种情况下,要找出起点和终点甚至画出箭头表示方向是办不到的.这种空间中的向量比几何中的向量要广泛得多,可以是任意数学对象或物理对象.这样,就可以指导线性代数方法应用到广阔的自然科学领域中去了.因此,向量空间的概念,已成了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和线性代数的中心内容,它的理论和方法在自然科学的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向量及其线性运算也为“向量空间”这一抽象的概念提供出了一个具体的模型.从数学发展史来看,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空间的向量结构并未被数学家们所认识,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才把空间的性质与向量运算联系起来,使向量成为具有一套优良运算通性的数学体系.向量能够进入数学并得到发展,首先应从复数的几何表示谈起.18世纪末期,挪威测量学家威塞尔首次利用坐标平面上的点来表示复数a+bi,并利用具有几何意义的复数运算来定义向量的运算.把坐标平面上的点用向量表示出来,并把向量的几何表示用于研究几何问题与三角问题.人们逐步接受了复数,也学会了利用复数来表示和研究平面中的向量,向量就这样平静地进入了数学.但复数的利用是受限制的,因为它仅能用于表示平面,若有不在同一平面上的力作用于同一物体,则需要寻找所谓三维“复数”以及相应的运算体系.19世纪中期,英国数学家哈密尔顿发明了四元数(包括数量部分和向量部分),以代表空间的向量.他的工作为向量代数和向量分析的建立奠定了基础.随后,电磁理论的发现者,英国的数学物理学家麦克思韦尔把四元数的数量部分和向量部分分开处理,从而创造了大量的向量分析.三维向量分析的开创,以及同四元数的正式分裂,是英国的居伯斯和海维塞德于19世纪80年代各自独立完成的.他们提出,一个向量不过是四元数的向量部分,但不独立于任何四元数.他们引进了两种类型的乘法,即数量积和向量积.并把向量代数推广到变向量的向量微积分.从此,向量的方法被引进到分析和解析几何中来,并逐步完善,成为了一套优良的数学工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_向量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向量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第一章引言 1.1 研究背景向量(或矢量),最初被应用于物理学.很多物理量如力、速度、位移以及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等都是向量.大约公元前350年前,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就知道了力可以表示成向量,两个力的组合作用可用著名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来得到.“向量”一词来自力学、解析几何中的有向线段.最先使用有向线段表示向量的是英国大科学家牛顿.向量在解析几何整个知识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向量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可以使图形量化,使图形间关系代数化.向量是研究图形问题的有力工具. 向量是一个具有几何和代数双重身份的概念,同时向量代数所依附的线性代数是高等数学中一个完整的体系,具有良好的分析方法和完整结构,通过向量的运用对传统问题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代数与几何的联系,也为中学数学向高等数学过渡奠定了一个直观的基础.这方面的案例包括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 1.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本课题主要是对向量法在有关平面问题中的应用的进一步探讨.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向量在建立平面方程中的应用. 2、向量在讨论平面与平面、平面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中的应用. 3、向量在推导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中的应用. 4、向量在推导两平面的夹角公式中的应用. 5、向量在平面其它方面的应用. 第二章向量法在有关平面问题中的应用2.1 向量的基础知识 1.向量分解定理定理 1 如果向量,那么向量与向量共线的充分条件是可以用向量线性表示,或者说是的线性组合,即,并且系数被,唯一确定. 定理 2 如果向量,不共线,那么向量与向量,共面的充要条件是可以用向量,线性表示,或者说可以分解成,的线性组合,即,并且系数, ,被,,唯一确定.这时,叫做平面上向量的基底. 2.向量平行、垂直的条件及夹角公式设空间中两个非零向量为和则(1) (2) ∥ (3)即 3.向量乘法运算的有关内容: 设则 (1)数量积:1) 2) 3) 4) 即 (2)向量积:1) 2)若不平行,则图 1 3)若∥即 (3)混合积:1) 2)若不共面,则 2.2向量在建立平面方程中的应用 2.2.1 平面的点法式方程如果一非零向量垂直于一平面,这向量就叫做该平面的法向量. 法向量的特征:垂直于平面的任一非零向量. 已知平面上一点和该平面的法向量. 设平面上的任一点则有 = 图 2 平面的点法式方程为由点法式得到平面的一般是方程其中例1: 一平面过点和且垂直于平面,求此平面的方程. 解: 平面的法向量设所求平面的法向量∵在所求平面上∴从而有∵, 图3 ∴即 (1) 又∵所求平面垂直于平面 , 从而有即即 (2) 由(1)(2)解得:∴∴所求平面的方程为即另解:∵且∴该平面的法向量为图 4 ∴所求平面的方程为即从以上两例可以看出,在用向量建立平面方程时,首先要确定平面的法向量,熟记平面的几种特殊位置的方程,且需注意两平面的位置特征. 2.2.2平面的参数式方程图5 在空间,取仿射坐标系,并设点的向径,平面π上的任意一点的向径为(图4),显然点在平面π上的充要条件为向量与共面,因为不共线,所以这个共面的条件可以写成,又因为, 所以有其中为参数. 即则此方程叫做平面π的向量式参数方程, 如果设点的坐标分别为那么 ; 令, 那么由平面π的向量式参数方程得 ,则此方程组叫做平面π的坐标式参数方程. 2.3讨论平面与平面、平面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中的应用 2.3.1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空间两个平面的位相关位置有三种情形,即相交、平行和重合,而且当且仅当两平面有一部分公共点时它们相交,当且仅当两平面无公共点时它们相互平行,当且仅当一个平面上的所有点就是另一个平面的点时,这两平面重合.因此如果设两平面方程为 , (1) , (2)那么两平面与是相交还是平行或是重合,就决定于由方程(1)与(2)构成的方程组是有解还是无解,或是方程(1)与(2)仅相差一个不为零的数因子,因此我们就得到了下面的定理. 定理2.3.1.1: 平面(1)与(2)相交的充要条件是, 平行的充要条件是 , 重合的充要条件是定理2.3.1.2:两平面(1)与(2)相互垂直的充要条件是 ; 证: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平面的法向量为而与的位置关系直接影响与的位置关系.下面分几种情况来讨论.(如图2.3.1) 1. ∥∥特例:与重合(1),(2)两方程同解∥且显然,∥,且与不重合2. . 将上面结果归纳起来可以得到2.3.1.1和2.3.1.2 2.3.2平面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空间直与平面的相关位置有直线与平面相交,直线与平面平行和直线在平面上的三种情况.下面给出直线与平面位置成立的条件:设直线平面的方程分别为 , (1) , (2)则由定理2.3.2.1 直线(1)与平面(2)的相互位置关系有下面的充要条件: 1. 相交:;2. 平行:; ;3. 直线在平面上:;; 由于直线的方向向量为,而在直线坐标系下,平面的法向量为,因此在直角坐标系下,直线与平面的相互位置关系,从几何上看,直线与平面的相交条件就是不垂直于;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条件 ; 就是,且直线上的点不在平面上;直线在平面上的条件 ; 就是,且直线上的点在平面上.2.4向量在推导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中的应用空间解析几何在空间点、直线与平面间相关位置的讨论中有一个重要问题是求这些图形间的距离,其中点到平面的距离尤为重要.本节将利用向量探讨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的推导.文献[1,2]利用点与平面间离差的几何意义给出了点与平面:(1)之间的距离公式:(2)平面的点法式向量方程为 , (3)平面的向量式参数方程(4)其中是平面的法向量,、为参数,,是平面的方位向量,是平面上定点的径矢, (5)设(6)(7) , (8)则平面的点法式向量方程(3)和平面的向量式参数方程(4)都可以转化为平面的一般式方程(1),所以以下推导中,只要得到由向量表示的距离公式,那么将(6—8)代入,就可得距离公式(2). 证:1. 与之间的距离是与上定点构成向量在平面的法向量上的射影的绝对值. 设平面的点法式方程如(3)式,则将(5)(6)(8)(9)式代入,即可得距离公式(2)已知与之间的距离是以平面的方位向量,和为棱的平行六面体中,所在平面上的高证:1.设平面的方程如(4)式,将,的始点移到点,则,,不面.与之间的距离正好是以向量,和为棱的平行六面体中,所在面上的高如图 6. 平行六面体的体积 , 底面的面积图6 所以, 将(5),(7),(8),(9)式代入,即可得距离公式(2)评析: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有很多方法,本节利用向量法推导出了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这种思路能更好的将向量与几何问题结合起来,展现了向量在解决几何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2.5 向量在推导两平面的夹角公式中的应用现在让我们在直角坐标系下来研究两平面的交角. 设两平面与间的二面角用来表示,而两平面的法向量与的夹角记为,那么显然有(图7)或. 因此我们得到图7 例2: 如图8,在底面是直角梯形的四棱锥中,//,,,,, . 求侧面与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 解:以为原点如图8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A z y x D C B S 图8 则, ,,, ∴ , 显然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则∴则评析:因为所求的二面角的交线在图中较难作出,所以用传统的方法求二面角比较困难,向量法在这里就体现出它特有的优势. 2.6向量在平面其它方面的应用 1.求点关于平面的对称点的坐标. 例3.求点关于平面π:的对称点的坐标. 解:设点关于平面对称点的坐标是平面π的法向量为.则有∥且点到平面的距离与点到平面的距离相等,即.得解得,则点的对称点. 2. 求平面与坐标平面围成的四面体体积. 例4.求平面与三个坐标平面所围成的四面体体积. 解:如图9,则平面与坐标系的交点与原点构成的向量为,, 图9 则四面体体积为即四面体体积评析:向量除了本文所罗列出来的相关问题之外,还有很多的解析几何问题可以利用向量来解决,所以向量在解决平面的相关问题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2.7本章小结总之,向量在整个解析几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它的应用在解决几何问题时是最基础最普遍的方法,尤其是在几何的证明问题中,使用向量的分解定理和向量的基础知识以及向量的一些定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用向量可以将一些代数问题几何化,这样借助向量的性质可以快速明了的解决一些难题.另外,向量在推导一些几何公式时,使得问题简化了很多. 参考文献 [1]吕林根,许子道.解析几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2]丘维声. 解析几何[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3]郑荣等.向量在几何中的应用举例[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3,17 65~66. [4]李健群.谈向量方法在有关直线问题中的应用[J].数学通,2004, 6~17. 致谢走的最快的总是时间,来不及感叹,大学生活已近尾声,四年多的努力与付出,随着本次论文的完成,将要划下完美的句. 从课题选择到具体的写作过程,无不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老师要指导很多同学的论文,加上本来就有的教学任务和科研项目,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她还在百忙之中抽出大量的时间来指导我们.她的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她的渊博的专业知识,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将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在我的毕业论文写作期间,老师为我提供了种种专业知识上的指导和一些富于创造性的建议,没有这样的帮助和关怀,我不会这么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在此向李明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时,论文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其它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和帮助.在整个的论文写作中,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积极的帮助我查资料和提供有利于论文写作的建议和意见,在他们的帮助下,论文得以不断的完善,最终帮助我完整的写完了整个论文.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因为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站在这里的我,是他们给以我生命,给以我大学的机会,是他们造就了今天的我.对于你们,我充满无限的感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