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说课稿
孔乙己说课稿
![孔乙己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4bdef79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a4.png)
孔乙己说课稿一、说教材(一)作用与地位《孔乙己》是鲁迅先生所著的一篇经典短篇小说,收录于《呐喊》之中。
作为一篇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高度文学价值的作品,它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通过对主人公孔乙己的生动描绘,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文人境遇和社会的不公,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和现实意义。
(二)主要内容本文讲述了主人公孔乙己这位穷困潦倒、受人嘲笑的破落秀才,在酒店里与周围人物的互动。
通过孔乙己与酒保、小孩子等的对话,展现了其性格特点以及当时社会风貌。
作品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述了一个悲凉的故事,引人深思。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鲁迅及其作品《孔乙己》的背景和文学价值。
2.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特点及其社会意义。
3. 掌握小说的阅读方法和分析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学会倾听、分享和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2. 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关爱弱势群体的意识。
3. 引导学生反思社会现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说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
2. 掌握小说的阅读方法和分析技巧。
(二)难点1. 体会鲁迅作品中的讽刺意味,揭示作品的社会意义。
2.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和思考社会现象,培养批判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关注作品中的细节,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难点,适时给予指导和点拨,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文学素养。
四、说教法(一)启发法在教授《孔乙己》时,我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通过设置一系列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文本的深层含义。
(二)问答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运用问答法,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文本。
2024《孔乙己》说课稿范文
![2024《孔乙己》说课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83e5c03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69.png)
2024《孔乙己》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孔乙己》,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孔乙己》是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现代小说选编》教材中的一篇作品。
这是一部反映社会现实的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孔乙己的形象和遭遇,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的关怀和呼唤。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小说中的主题和情节,掌握阅读和理解小说的技巧。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的能力,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
③情感目标:通过小说的阅读,激发学生对人性、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情节,掌握阅读和理解小说的技巧。
难点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的能力,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针对小说的教学特点,我采用了文本导读法和讨论交流法。
通过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和理解文本,以及师生互动的讨论,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小说的文本和相关的教学素材,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
同时,我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小说中的插图和相关的背景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过程设计为师生互动、学生参与为主的形式,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环节一、导入和预习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次课学习的内容,并激发学生对《孔乙己》这个题目的好奇心。
我会让学生预习小说的开头部分,并思考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
环节二、文本导读在这个环节,我将引导学生阅读小说的开头部分,并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通过解读部分重要段落和句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背景和主题。
同时,我将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
环节三、讨论和交流在这个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整体交流,让他们分享对小说的理解和感受。
孔乙己说课稿
![孔乙己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903cfb7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f3.png)
孔乙己说课稿一、说教材1、《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的经典短篇小说之一,收录于《呐喊》。
2、这篇小说以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塑造了孔乙己这一典型形象,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3、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社会认知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1 让学生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111 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和文学常识。
112 培养学生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2 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121 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总结小说的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3 使学生认识到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科举制度的罪恶。
131 激发学生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思考。
三、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1 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111 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和社会意义。
112 品味文中细腻的语言描写和精彩的细节描写。
2、教学难点12 探究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
121 体会作者对孔乙己这一人物的复杂情感。
四、说教法1、讲授法11 讲解小说的背景知识、文学常识和重点字词。
111 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情节发展和主题内涵。
2、讨论法12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和小说的艺术特色。
121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13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精彩段落,体会语言的魅力。
131 通过朗读加深对人物情感和小说氛围的理解。
五、说学法1、自主学习法11 学生自主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初步了解小说内容。
111 独立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2、合作学习法12 学生分组合作,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121 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学习效率。
3、探究学习法13 学生深入探究小说的主题思想和社会意义,培养创新思维和批判精神。
131 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
《孔乙己》说课稿
![《孔乙己》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4676c99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b5.png)
《孔乙己》说课稿
引言概述: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的一部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酒馆的酒保孔乙己的悲惨命运。
这部小说通过孔乙己的形象,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人性的悲剧,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本文将从文学作品的背景、主题、人物塑造、情节安排和艺术手法等方面对《孔乙己》进行深入解读。
一、文学作品的背景
1.1 鲁迅的时代背景
1.2 鲁迅的文学创作背景
1.3 《孔乙己》的写作背景
二、文学作品的主题
2.1 社会不公与人性悲剧
2.2 自卑与自尊的冲突
2.3 人生的无奈与悲哀
三、人物塑造
3.1 孔乙己的性格特点
3.2 酒保与文人的对比
3.3 孔乙己的悲剧命运
四、情节安排
4.1 开篇孔乙己的形象
4.2 孔乙己与文人的冲突
4.3 孔乙己的悲惨结局
五、艺术手法
5.1 笔法的独特性
5.2 对比的运用
5.3 隐喻与象征的运用
通过对《孔乙己》这部文学作品的深入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和文学风格,同时也能够从中感受到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对人性的思考。
这部小说虽然篇幅不长,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孔乙己》说课稿+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孔乙己》说课稿+教学设计+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f342565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f0.png)
《孔乙己》说课稿+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摘要:
一、作品简介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反思
正文:
一、作品简介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创作的一篇小说,通过对孔乙己这个悲剧人物的描绘,揭示了社会的冷漠和人性的扭曲。
作品以轻松幽默的笔调揭示了深刻的社会问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和社会背景。
2.学习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反映社会现象的手法。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反思自身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1.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及其在社会背景下的悲剧命运。
2.鲁迅先生运用讽刺手法揭示社会现象的艺术效果。
四、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简要介绍鲁迅先生及其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孔乙己》的背
景。
2.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3.分析讨论:分组讨论孔乙己的性格特点、社会背景及其悲剧命运,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
4.写作手法:讲解鲁迅先生运用讽刺手法的过程,让学生学习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5.总结反思: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关爱他人,是否关注社会问题。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分析孔乙己这个人物,让学生了解到了社会的冷漠和人性的扭曲。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现出对孔乙己命运的同情和对社会现象的关注。
但在写作实践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对讽刺手法的掌握不足。
《孔乙己》说课稿
![《孔乙己》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6dea0ba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be.png)
孔乙己一、背景介绍《孔乙己》是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发表于1921年。
作品讲述了一个故事,主人公孔乙己是一个饱经沧桑的酒鬼,在酒馆里卖力地唱着,却始终没能被人所注意。
作品展示了一个真实而又悲惨的社会现实。
在这个作品发表的年代,中国社会正值风雨飘摇的时代,面对着诸多问题和危机。
这些问题和危机形成了这篇小说的背景,也贯穿其中。
在这个背景下,孔乙己这样一个底层的普通人物,正渐渐成为鲁迅笔下的英雄。
二、小说分析1. 人物描写《孔乙己》的主人公是一个饱经沧桑的酒鬼,性格孤僻,渴望被认可,却并不为人所重视。
鲁迅通过对孔乙己的细腻描写,呈现了一个真实和感人的形象。
特别是孔乙己的形象,既传达了一个社会底层人物的苦难经历,也反映了现代中国社会全社会面临的问题。
2. 故事情节小说以孔乙己为主角,在这个小小的酒馆里卖力地唱着,希望人们能够欣赏他的歌声,并关注他作为一个人的存在。
然而无论他唱得多么出色,也无法引起旁人的关注,这使他倍感无助和寂寞。
最终,孔乙己是被打骂而离开了这个酒馆。
这样一个平凡的小故事,展示了人类面临的无奈和命运的悲剧。
它传达的深层含义,是鲁迅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所做出的思考和评论。
三、主题探讨1. 社会现实的反映《孔乙己》的主题不仅仅是人物的孤独和无助,更重要的是对当时中国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
这篇小说试图传达的主要思想之一,就是指出在这个社会中,社会底层的人们往往处于被边缘化和忽视的状态,并且他们的存在被忽视,被掩盖。
2. 坚定人性《孔乙己》也试图向人们传达一种坚定人性的信念。
虽然孔乙己生活在困难的条件下,但他仍然保持着一种忠诚和勇气的精神,在艰苦的生活中保持着自己独特的存在。
这种精神,引导人们坚定自己的生活信仰,不受外部环境的控制。
四、结语总的来说,《孔乙己》是一篇经典的小说,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底层的一份苦涩现实。
鲁迅将孔乙己这个小人物的经历铭刻在我们心中,鼓励我们继续相信人性的美好和强韧。
作为一名读者,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很多,也可以从中获得很多启发和启示,这些内容保持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孔乙己》优秀说课稿3篇大全
![《孔乙己》优秀说课稿3篇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35b6cacd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cf.png)
《孔乙己》优秀说课稿3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场文书、书信函件、教学范文、演讲致辞、心得体会、学生作文、合同范本、规章制度、工作报告、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rrespondence, teaching samples, speeches, insights, student essays, contract templa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work repor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孔乙己》优秀说课稿3篇《孔乙己》优秀说课稿1一.说教材《孔乙己》是初中语文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鲁迅先生的小说。
说课稿孔乙己
![说课稿孔乙己](https://img.taocdn.com/s3/m/80a9a741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4e.png)
说课稿孔乙己一、教材分析1、《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的经典短篇小说之一,被收录在中学语文教材中。
2、本文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文学价值,通过对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和文学常识。
理解小说的情节结构和人物形象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深刻体会封建社会的冷酷和人性的悲哀,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和悲剧命运的成因。
掌握小说的主题思想,体会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2、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和表达主题的作用。
引导学生从孔乙己的命运中思考人生的价值和社会的进步。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重点字词、文学常识和小说的情节结构。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和小说的主题思想。
3、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深入理解人物性格。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引出《孔乙己》这篇小说。
2、初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解决生字词问题。
教师简要介绍小说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3、精读课文分析孔乙己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概括其人物形象特点。
探讨孔乙己悲剧命运的成因,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环境对个人的影响。
分析文中的社会环境描写,如咸亨酒店的格局和氛围,理解其对塑造人物和表达主题的作用。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孔乙己的形象在当今社会是否还有意义?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
5、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小说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
6、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孔乙己的读后感,要求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表达对小说的理解和感悟。
《孔乙己》说课稿
![《孔乙己》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ed47bc3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47.png)
孔乙己说课稿一、背景介绍《孔乙己》是鲁迅先生所写的一篇短篇小说。
鲁迅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文学作品深刻地揭示了旧中国的社会现实和人性的黑暗面,使人们深刻理解到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的深刻内涵。
《孔乙己》作为鲁迅先生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被许多人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二、作品主要内容《孔乙己》是一篇描述孤独和人情冷暖的小说。
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孔乙己的人带着自己的背包来到了一家酒店。
孔乙己喜欢喝酒,但是因为身上没有钱,所以只能向店主赊账。
赊了几次账之后,孔乙己觉得没面子了,便决定不再向店主赊账。
孔乙己带着一颗孤独的心走出了酒店,来到了江边。
他在夜晚的江边喝酒,唱歌,自娱自乐。
正当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时,突然有一群年轻人走了过来。
他们嘲笑孔乙己并试图将他赶走。
但是孔乙己却顽固地抵抗着。
他唱着歌,为自己辩解着。
最终,孔乙己被年轻人推倒在地,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故事在几乎没有情节冲突的情况下,通过孔乙己的这件小事,深刻地反映了社会中的各种历史、文化、性格和人性问题。
三、作品的主题和内涵1. 揭示人情冷暖在《孔乙己》中,鲁迅通过描述孔乙己的经历,深刻地揭示了人情冷暖。
孔乙己的这个故事不仅是孤独的故事,同时也包含了一个社会和人性问题。
孔乙己虽然很贫穷,但他却是一个有尊严的人。
他喜欢喝酒,但他不愿意欠债。
他宁可自己饿着肚子,也不想在别人面前失去尊严。
这种与内心的自由、自我尊严和外在环境的不同是人性的表现。
但是,孔乙己所在的社会中,这种行为被认为是可笑、可怜的。
2. 突出自由和人格的重要性在鲁迅的作品中,自由和人格是两个不可分割的主题。
《孔乙己》也不例外。
孔乙己在自己的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冤枉的英雄。
孔乙己是一个自由的人,他的自由和自我尊严是他最强大的财产。
当其他人侮辱他的尊严时,他的内心受到了痛苦的诅咒。
这种自由的表现以及对自我尊严的忠诚精神,深刻地反映了人性中的重要部分。
第5课《孔乙己》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
![第5课《孔乙己》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https://img.taocdn.com/s3/m/5ace853f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17.png)
《孔乙己》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孔乙己》。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继《狂人日记》之后发表的第二篇白话小说,也是他自己最满意的一篇小说。
这篇小说写于 1918 年冬天,发表于1919 年 4 月的《新青年》杂志,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
小说以鲁镇咸亨酒店为背景,通过对孔乙己悲惨一生的描写,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有力地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
同时,小说也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的冷漠麻木,以及社会对于不幸者的冷酷无情。
这篇小说在艺术上也有很高的成就,它以第一人称“我”——一个小伙计的视角来叙述故事,使读者感到真实可信。
小说在人物塑造上,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生动地刻画了孔乙己这个典型形象。
此外,小说的结构严谨,情节跌宕起伏,语言简洁生动,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学情分析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于鲁迅先生的作品,可能会感到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
因为鲁迅先生的作品往往思想深刻,语言含蓄,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文化底蕴。
在学习这篇小说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鲁迅先生的《故乡》等作品,对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孔乙己》这篇小说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物的悲剧命运,学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思考。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2)学习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品味小说简洁生动的语言,体会其深刻的内涵。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孔乙己说课稿6篇
![孔乙己说课稿6篇](https://img.taocdn.com/s3/m/636ff9f1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3c.png)
孔乙己说课稿6篇孔乙己说课稿6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孔乙己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孔乙己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孔乙己》是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小说单元的第一篇,本单元着重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
本文写于1918年冬,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
文章以极俭省的笔墨和典型的生活细节,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封建科举制度殉葬品的典型形象,意在表达“一般社会对一个苦人的薄凉”。
初四学生对小说体裁并不陌生,但还只停留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层次,上升不到对小说这种文学作品的赏析层次。
因此制订的教学目标是:①了解一点小说的表达技巧知识。
②在对比矛盾中感受孔乙己的变化,揭示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
教学重点是目标①,教学难点是目标②。
二、教法学法学习本课,将运用情境体验法和点拨指导法,指导学生运用选点比读法和合作探究法来学习本课。
三、教学过程矛盾和差异能帮助学生抓住文本的缝隙,弥合学生的认知盲点。
所以,教学设想是:通过展示孔乙己档案卡、了解一点小说的表达技巧知识、在对比中感受孔乙己的变化、从矛盾中揭示悲剧的原因等四个方面的学习活动,来完成教学内容。
1.导入新课:据鲁迅先生的朋友说,鲁迅先生对他小说中的人物,最喜欢的是孔乙己。
鲁迅先生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呢?他是以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这个苦人儿的形象的呢?鲁迅写孔乙己悲惨的一生,是命运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问题的悲剧呢?学完课文,就会得到正确的答案。
2.学习活动一:展示《人物档案卡》。
速读课文,注意“颓”等字的读音和写法,扫除文字障碍,并填写人物档案卡。
档案卡的内容包括,姓名、性别、籍贯、出身、学历、专长、嗜好、主要事迹经历等。
尤其主要事迹经历,能迅速地理清小说的6个典型的生活细节。
2.学习活动二:了解一点小说的表达技巧知识。
从小说欣赏的层次看本课,幻灯出示,教师介绍,学生积累。
《孔乙己》说课稿5篇
![《孔乙己》说课稿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7ab0f2fc1c708a1294a44c0.png)
《孔乙己》说课稿5篇《孔乙己》说课稿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叫付义六,来自蔡山二中。
我说课的题目是:《孔乙己》,下面我就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部分向各位评委、老师说课。
【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内容:《孔乙己》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第二单元的设置,主要是为了使学生在把握情节的前提下,着重欣赏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刻画人物的性格的多种艺术手法,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孔乙己》这篇小说不算长,却极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整个社会的世态,它揭露了为封建科举制度所戕害的读书人的病苦,是一篇讨伐封建制度以及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从民众这一方面看,小说表现了鲁迅鞭挞国民劣根性的一贯主题。
小说运用侧面描写、正面描写,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鲜明地表现了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成功地塑造了孔乙己这个封建社会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
教学《孔乙己》这篇小说,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小说的思想内容,而且还能启发学生怎样去欣赏小说,并从中受到深刻的启迪。
2、学习目标和重、难点的确立:小说的欣赏,主要是使学生了解欣赏小说的意义,提高欣赏小说的兴趣,初步学会欣赏小说的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和提高他们对小说的欣赏能力,为今后更好地阅读和欣赏小说打下基础。
鲁迅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使之成为我国现代文学画廊里很突出的一个人物形象,同时使读者从一个侧面认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
可以这样说,只要成功地解读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欣赏《孔乙己》这篇小说的目的就能达成。
因此,我把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⑴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意义。
(培养学生评价和欣赏小说能力。
)⑵深刻理解小说所揭示的主题思想。
(培养学生深刻理解文意和归纳思维能力。
)⑶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了解小说刻画人物性格的多种艺术手法。
《孔乙己》的说课稿
![《孔乙己》的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422328e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84.png)
《孔乙己》的说课稿《孔乙己》的说课稿「篇一」一、教学内容《孔乙己》是初中第六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小说,本单元是初中阶段最后一次体裁为小说的课文阅读,主要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孔乙己》是一篇短篇小说,却极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整个社会的世态。
它揭露了为封建科举制度所残害的读书人的痛苦,是一篇讨伐封建制度以及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
小说充分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鲜明地表现了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成功塑造了孔乙己这个封建下层知识分子的形。
教这一课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小说的思想内容,而且还能启发学生怎样欣赏小说。
二、教学目标教授本课主要是培养学生欣赏小说的兴趣和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和提高他们对小说的欣赏能力,为今后更好地阅读和欣赏小说打下基础。
孔乙己是我国现代文学长廊里很突出的一个人物形象,可以这样说,只要成功地解读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欣赏《孔乙己》这篇小说的目的就能达成。
因此,我们把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认知目标:进一步了解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及侧面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能力目标:从理解作品塑造人物形象方法及作品的社会意义的角度入手,初步学会欣赏小说的基本方法。
3、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对孔乙己“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情,感觉作者对封建文化教育的忧愤之情。
这样的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了欣赏小说的方法和途径之一――通过筛选关键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评价人物的社会意义,理解小说的主题。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及教学对象,对孔乙己性格特点的分析是教学重点,而由于学生对小说的背景和小说所反映的当时的社会现实缺乏了解,因此,分析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是教学难点。
三、教学方法文学鉴赏本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精神活动。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眼光,不同时代的人的眼光更是千差万别。
为此教学中,可设计几个讨论性的问题,让学生对小说中人物性格、主题、阅读感觉进行充分的讨论。
2022年《孔乙己》说课稿
![2022年《孔乙己》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dfad060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97.png)
自命清高 自欺欺人 封建统治者的狠毒残酷 心地和善 这个板书设计的特点是:结构清楚,语言简洁,内涵丰富。 中间一行,从问号的“死”到句号的“死”再到感叹号的“死”, 既体现了本堂课的教学思路和线索,又揭示了对孔乙已这个人物 的相识过程的不断深化。从“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到“悲剧的社 会缘由”,则相识过程不断深化的详细体现。 这堂课的设计,主要想体现了两个特点:一是追求学习目标 的逐步实现,通过几个环节的设计,反复强化,围绕孔乙已这个 主要人物进行充分分析和探讨,使学生学得实,学得活。二是课 堂提问由几组问题组成,问题有肯定的层次性。我认为,问题的 设设计是推动教学层次,开展自主学习,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途 径。设计这些问题,是为了引导学生针对教学目标去“学”—— 从哪些角度去学,用什么方法学,学到怎样的程度。 《孔乙己》说课稿 3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叫付义六,来自蔡山二中。我说课的题目是:《孔乙己》, 下面我就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部分向各 位评委、老师说课。
第10页 共27页
侧面相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可以这样说,只要胜利地解读 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观赏《孔乙己》这篇小说的目的就能达成。 因此,我把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⑴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意义。 (培育学生评价和观赏小说实力。) ⑵深刻理解小说所揭示的主题思想。 (培育学生深刻理解文意和归纳思维实力。) ⑶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 的写法。 (了解小说刻画人物性格的多种艺术手法。) 设计这样的教学目标,一方面为自己供应了教学中人物分析 及评价的方向,另一方面为学生供应了观赏小说方法和途径。因 此,对孔乙己性格特点的.分析,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意义是教学中 的重点,而由于学生对小说的背景和小说所反映的当时的社会现 实缺乏较多的了解与较深的相识,于是我把分析造成孔乙己悲剧 的社会缘由定为教学难点。
孔乙己教师资格证说课稿范文(三篇)
![孔乙己教师资格证说课稿范文(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e2a773d1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d6.png)
孔乙己教师资格证说课稿范文(三篇)为了能够更好的给学生们上好《孔乙己》这篇课文,老师们都来看一看优秀说课稿范文吧!下面是教师资格证考试频道为您整理“孔乙己教师资格证说课稿范文(三篇)”。
《孔乙己说课稿范文一》【创意说明】这篇小说以小伙计的视角观察和描写孔乙己。
集中描述他的长衫、脸色、手、姓名来由及他的说话特点,凸现他悲哀的人生遭际。
教学时,教师可设计以下话题,结合课文内容,感受人物。
【教学步骤】一、由学生回忆并讲述鲁迅小说中的人物阿长的故事导入(因为他们有共同点:没有属于自己的名字。
)二、读文,深入小说的情节,捕捉描写人物各个方面的信息孔乙己的外貌。
(长衫,脸色,身材)孔乙己的语言。
(之乎者也,半懂不懂)孔乙己的动作。
(排,摸,)孔乙己的神态。
(不屑置辩,颓唐不安,颓唐)三、出示话题:引导学生对话题进行两个层次的谈话与探讨话题一:孔乙己的长衫话题二:孔乙己的脸话题三:孔乙己的手话题四:孔乙己的名字话题五:关于咸亨酒店的酒与店话题六:酒店的掌柜与伙计话题七:酒店的食客,酒客话题八:酒店的笑声话题九:酒店的那块粉板话题十:未出场的丁举人第一层次:学生从文中找到与以上话题有关的句子,念读原文。
第二层次:学生根据以上句子,稍作加工,自己说描述性的话。
例:孔乙己的长衫又脏又破,而且多年不洗不补。
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黑而且瘦。
能写一笔好字,用手行窃,蘸酒写“茴”字,用手走路。
来自别人取的一个绰号。
一里一外,格局有别,羼水与不羼水,区分身份与贫富。
…………(教师根据实情,可适当作补充。
)第二层次:深入理解,根据话题探讨人物活动的环境及性格特征。
1、孔乙己活动的场所──咸亨酒店。
它是旧中国社会的缩影。
2、孔乙己生活的大环境──有病态的旧中国封建社会。
3、孔乙己生活的具体环境──孤身,孤独,懒惰,潦倒。
4、引导学生对主人公──孔乙己由形到神的认识,并从文中找出根据。
5、用理解性的语言定型孔乙己的形象和性格。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5课《孔乙己》说课稿1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5课《孔乙己》说课稿1](https://img.taocdn.com/s3/m/45d8b680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46.png)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5课《孔乙己》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孔乙己》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课的一篇课文,是我国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
这篇课文以幽默、讽刺的笔调,描绘了孔乙己这个悲惨命运的小人物形象,通过孔乙己的遭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和封建社会的残酷。
课文语言精炼,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他们对于鲁迅先生的作品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孔乙己》这篇课文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了解课文背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生能够掌握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培养关爱弱势群体、关注社会现实的情感态度,提高人文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了解课文背景。
2.教学难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培养学生关爱弱势群体、关注社会现实的情感态度。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鲁迅先生及其作品《孔乙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和关注。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孔乙己》说课稿
![《孔乙己》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83a99d2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7c.png)
《孔乙己》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孔乙己》。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继《狂人日记》之后发表的第二篇白话小说,也是他自己最满意的一篇小说。
这篇小说篇幅不长,却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有力地控诉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同时,通过对孔乙己悲惨命运的描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冷酷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
这篇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情节安排、语言运用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它以“笑”贯穿全文,在笑声中揭示社会的悲凉,在笑声中展现人物的性格,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小说,对小说的基本要素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鲁迅先生的作品,由于时代背景的差异和语言风格的独特,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此外,学生对于封建科举制度的了解可能比较有限,这也会影响他们对小说主题的深入理解。
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通过对文本的细致分析,来理解小说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同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了解小说的文学常识。
(2)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概括孔乙己的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文中人物描写的分析,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小说的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培养学生珍惜当下、努力学习的意识。
(2)感受作者对社会底层人物的同情,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和悲剧命运的成因。
(2)品味小说的语言,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来表现人物和主题的方法。
2、教学难点(1)理解小说的主题,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和封建社会的冷酷。
《孔乙己》说课教案
![《孔乙己》说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8dcbbd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ed.png)
《孔乙己》说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孔乙己》的基本情节,理解作品中所运用的象征手法和反讽技巧,分析人物性格特点,领会作品的主题思想。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美好情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创作于1919年的一篇短篇小说,讲述了孔乙己这位落魄书生在社会底层的悲惨遭遇,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和人性的扭曲。
2.2 教学重点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象征手法和主题思想,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2.3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中的反讽技巧和社会背景,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思考作品对现实的意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鲁迅及其作品《孔乙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默读课文,感知文本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3.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安排、象征手法和主题思想,分享学习心得。
3.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和梳理。
3.5 课堂练习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思考和创作。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4.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关注彼此在讨论、分享中的亮点和不足。
4.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文本资源《孔乙己》原文及相关评论文章。
5.2 网络资源鲁迅先生简介、作品背景资料、相关研究文章等。
5.3 视频资源关于《孔乙己》的影视作品、动画短片等。
5.4 教具用品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设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乙己》说课稿
一、说教材
《孔乙己》是苏教版初级中学课本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第四单元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安排《孔乙己》,主要用以指导小说的赏析。
《孔乙己》这篇小说全文总共不到3000字,却极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整个社会的世态。
它揭露了为封建科举制度所戕害的读书人的病苦,是一篇讨伐封建制度以及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
小说运用侧面描写、对比映衬、白描手法,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鲜明地表现了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成功地塑造了孔乙己这个封建社会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
教学《孔乙己》这篇小说,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小说的思想内容,而且还能启发学生怎样去欣赏小说。
二、说目标
小说的欣赏,主要是使学生了解欣赏小说的意义,提高欣赏小
说的兴趣,初步学会欣赏小说的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和提高他们对小说的欣赏能力,为今后更好地阅读和欣赏小说打下基础。
鲁迅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使之成为我国现代文学画廊里很突出的一个人物形象,同时使读者从一个侧面认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
可以这样说,只要成功地解读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欣赏《孔乙己》这篇小说的目的就能达成。
因此,我们把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问题讨论,筛选关键语句,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征和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
(分析和概括能力)
2、通过问题讨论,全班交流,评析孔乙己这一人物的社会意义。
(评价和赏析能力)
这样的教学目标,一方面为教师提供了教学方向——人物分析和评价,教学方法——问题讨论,评价标准或教学结果——学生能分析、评价人物;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欣赏小说的方法和途径之一——通过筛选关键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性格形成原因,评价人物的意义,理解小说的主题。
要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对孔乙己性格特点的分析是教学中的重点,而由于学生对小说的背景和小说所反映的当时的社会现实缺乏较多的了解与较深的认识,因此,我们把分析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定为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
文学鉴赏本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精神活动。
正如鲁迅所说:一部《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
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同一时代的人有不同的眼光,不同时代的人的眼光更是千差万别。
教学中,我们设计了许多问题,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充分的交流。
学生的回答,只要是经过认真思考的,表达出来又能自圆其说的,我们就肯定。
课堂中形成了一种全方位的“立体交流”,这种“立体交流”,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和一般的“问答式”教学方法相比,有着无与伦比的优越性,它既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又有学生
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它作用于教学双方,充分反馈信息,使学生一反被动、静止的状态而富于强烈的参与意识,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说设计
配合上述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教学设计上我们作了如下安排:
1.出示课题,提示背景——为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
题提供基本条件。
小说所写的是清朝末年的事。
一九一一年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
革命,推翻了反动腐朽的清王朝,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并没有完成,旧的封建教育制度根本没有改变。
一些封建复古主义者顽固地维护着封建思想和封建文化教育制度。
针对这种现状,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鲁迅在“五四”前夕,写下了这篇战斗的小说。
2.分析人物的悲惨结局——从课文结尾入手进行教学,追求教学素材设计的“动态”效果。
我们认为,教材处理,尤其是现代文阅读教材的处理,要改变旧有观念,摒弃文章学的理论指导,改变每文必分析结构层次,每课必讲授写作方法的做法。
运用信息论、语用学的理论来指导教学素材设计,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进行分析,展开教学,通过语言文字的研究,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材是教学信息的静态分布,调整教材原有的逻辑顺序和结构,使之形成一种新的顺序、新的结构,这样,教材内在的知识信息就变原来的静态为“动态”。
这个“动态”的含义在于:所建立的新顺序、新结构,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和认知,因而更富于有效性。
我们在课文结尾处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小说最后一句写道: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你认为孔乙己到底是死了,还是活着?为什么?
设计这个问题,目的有两个,一是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依据,培养筛选能力;二是为分析孔乙己的性格及其社会原因打好基础。
3.分析人物的性格及其社会原因。
分析孔乙己的性格,是为突破“社会原因分析”这个教学难点做准备,同时,通过对孔乙己性格的分析,让学生初步掌握分析人物性格的基本方法。
为此,我们要求学生深入具体语言,从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方面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征,通过讨论交流,理解小说通过具体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写法。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从文中筛选重点语句,进行分析、归类,加以论述,多角度分析孔乙己的死因。
4、评价孔乙己这一典型形象的意义。
为了使学生对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有更深刻的认识,对《孔乙己》这篇小说的主题有更深刻的理解,也为了使教学更有层次感,我们设计了“评价孔乙己这一典型形象的意义”这
一环节,让学生在对下列问题的讨论中,理解孔乙己这一典型形象的意义所在。
具体问题如下:
⑴你对孔乙己这一人物是否同情?为什么?
⑵你对孔乙己这一人物是否怨恨?为什么?
⑶作者为什么要刻画孔乙己这个典型形象?
5、教学小结
从教学设计的角度看,一堂完整的语文课,必须要有一个教学小结。
我们认为,教学小结要具备两大功能,一是反馈课堂教学效果,二是整理课堂教学思路与方法。
为了充分发挥教学小结的这两个功能,我们设计了下面的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完成对本课的教学小结:学了《孔乙己》这篇以后,你在思想认识和阅读小说方面有什么收获?
6.拓展训练
要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仅靠课内阅读是远远不够的。
课内阅读教方法,课外阅读去实践,双翼齐飞,才有提高。
为此,我们在拓展训练这一环节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运用课内所学,课外阅读鲁迅小说一篇,认真分析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小说反映的主题思想。
7.板书
要让学生对一堂课的结构和内容有更直观的认识,一个好的板书设计是不可缺少的。
好的板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课堂教学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我们为这堂课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孔乙己
鲁迅
好喝懒做、庸俗迂腐、自命不凡、麻木不仁的个性
死?→死。
→死!
贫富悬殊、世态炎凉、科举毒害的封建社会特性
这个板书设计的特点是:结构清晰,语言简洁,内涵丰富。
中间一行,从问号的“死”到句号的“死”再到感叹号的“死”,既体现了本堂课的教学思路和线索,又揭示了对孔乙己这个人物的认识过程的不断深入。
而上下两行的内容,则是这种认识过程不断深入的具体体现。
这堂课的设计,体现了两个特点:一是课堂教学层次明显具备了“逐层推进,螺旋上升”的特点。
它有两点追求,第一是追求学生能力的逐级提高,将整个教学过程作为培养一般学习能力的系统来加以考虑,每一个层次的教学活动各自培养某一级学习能力的功能并呈现出级级上升的势态;第二是追求目标学习的反复强化,围绕孔乙己这个主要人物进行充分分析和讨论。
这样的教学层次设计,使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兴奋优势保持始终,学得实,学得活,课堂教学自然是高效率的。
二是课堂提问由几组主干性问题组成,问题有思维量,有层次性。
我们认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层次的推进,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无不依赖于提问技术,问题设计是教材处理的重要环节,它是教材处理成功与否的外显标志。
之所以在这堂课中设计这么多的问题,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针对教学目标去“学”——从哪些角度去学,用什么方法学,学到怎样的程度。
从教学结果看,这堂课是达到这样的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