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版药典 浙贝母

合集下载

浙贝母(清热化痰,散结解毒)

浙贝母(清热化痰,散结解毒)

浙贝母(清热化痰,散结解毒)【药名】:浙贝母【拼音】:ZHE BEI MU【英文名】:原植物 Thunberg Fritillary Bulb【来源】: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鳞茎。

【功效】:清热化痰,散结解毒。

【主治】:治风热咳嗽,肺痈喉痹,瘰疬,疮疡肿毒。

【性味归经】:《本草正》: "味大苦,性寒。

"《本草正》: "入手太阴、少阳,足阳明、厥阴。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撒。

【别名】:土贝母(《本草正》)、象贝(《经验广集》)、浙贝、象贝母(《百草镜》)、大贝母(《本草正义》)【处方名】:浙贝、象贝、大贝、大贝母、元宝贝、苏贝母、象贝母【商品名】:浙贝母:又名大贝母、象贝母、浙贝、大贝、象贝。

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地下鳞茎。

主产于浙江、安徽、江苏、湖南等地。

多为人工栽培。

以鳞茎肥壮、质坚实、干燥、断面色白、粉性足者为佳。

象贝母:又名象贝。

为浙贝母中产于浙江象山者。

元宝贝:为象贝中鳞瓣一面凹入形如元宝状者。

品质最优。

珠贝母:又名珠贝。

为象贝中鳞茎完整呈偏圆球形者。

品质略次。

苏贝母:为浙贝母的野生种。

其鳞茎较栽培者小。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浙江、江苏、安徽、湖南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5~6月采挖,洗净泥土,大小分开,大者摘去心芽,分作2片,呈元宝状,称"元宝贝",小者称"珠贝"。

分别置擦笼内,擦去外皮,加石灰拌匀,经过一夜,使石灰渗入,晒干或烘干。

【拉丁名】:药材Bulbus Fritillariae Thunbergii原植物Fritillaria verticillata Willd. Var.Thunberqii Bak.【炮制方法】:拣去杂质,清水稍浸。

捞出,润逐后切厚片,晒干。

【考证】:出自《药材学》①《神农本草经逢原》:"贝母,川者味甘最佳:西者味薄次之,象山者微苦又次之,一种大而苦者仅能解毒。

中药“清化热痰药”——浙贝母

中药“清化热痰药”——浙贝母

中药“清化热痰药”——浙贝母本品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干燥鳞茎。

主产于浙江。

初夏植株枯时采挖,洗净。

大小分开,大者除去芯芽,习称“大贝”;小者不去芯芽,习称“珠贝”。

分别撞擦,除去外皮,拌以煅过的贝壳粉,吸去擦出的浆汁,干燥;或取鳞茎,大小分开,洗净,除去芯芽,趁鲜切成厚片,洗净,干燥,习称“浙贝片”。

本品气微,味微苦。

以切面白色,粉性足者为佳。

生用。

一、药性和功效本品性味苦,寒。

归肺、心经。

具有清热化痰止咳,解毒散结消痈之功效。

用法用量:煎服,5~10克。

使用注意: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二、歌括《药性歌括四百味》歌诀:贝母微寒,止嗽化痰,肺痈肺痿,开郁除烦。

三、临床应用1.风热咳嗽,痰火咳嗽本品功似川贝母,苦寒之性较甚而偏苦泄,长于清化热痰,降泄肺气。

多用治风热咳嗽及痰热郁肺之咳嗽,前者常与桑叶、牛蒡子等同用,后者多配瓜蒌、知母等。

2.瘰疬,瘿瘤,疮毒,肺痈,乳痛本品苦泄性寒,清解热毒,化痰散结消痈。

治痰火郁结之瘰疬结核,可配玄参、牡蛎等,如消瘰丸(《医学心悟》);治瘿瘤,配海藻、昆布;治肺痈咳吐脓血,常配鱼腥草、金荞麦、桃仁等;治疮毒,乳,多配连翘、蒲公英等,内服外用均可。

四、现代药理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生物碱类成分:贝母素甲(浙贝甲素),贝母素乙(浙贝乙素).浙贝母酮,贝母辛,异浙贝母碱,浙贝母碱苷,浙贝母丙素等。

2.药理作用浙贝母祛痰效力略强于川贝母;所含生物碱有明显的镇咳作用;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具有一定的平喘作用。

贝母甲、乙素能镇痛、镇静,并有扩瞳效应。

浙贝母生物碱能兴奋子宫,对离体动物心脏有抑制作用,并有降压作用。

去氢浙贝母碱能抑制唾液分泌,对肠道有松弛作用。

此外,本品还有抑菌、抗肿瘤、抗溃疡、抗甲亢等作用。

五、湖北贝母、土贝母1.湖北贝母本品为百合科植物湖北贝母的干燥鳞茎。

性味微苦,凉;归肺、心经。

功能清热化痰,止咳,散结。

适用于热痰咳嗽,瘰疬痰核,肿疮毒。

中药浙贝母的功能主治

中药浙贝母的功能主治

中药浙贝母的功能主治1. 浙贝母的概述浙贝母(学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是百合科、贝母属植物的一种,别名有浙贝母、钱贝母、客贝、胆贝,是中药中常用的一味药材。

浙贝母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等地。

浙贝母呈球茎状,外层覆有褐色的鳞片,内部白色,质地脆而坚硬。

2. 浙贝母的药用价值浙贝母在中药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其具有多种药用价值。

浙贝母的干燥鳞茎入药,能够清肺化痰、润肺止咳,是治疗痰多咳嗽的重要药物之一。

浙贝母还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利咽生津的功效,在中医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3. 浙贝母的功能主治浙贝母以其独特的化学成分,具备了许多功能主治,以下是浙贝母的主要功效:3.1 清热化痰浙贝母具有清热化痰的作用,能够有效缓解因肺热引起的疾病症状。

在中医临床上,常用浙贝母治疗痰热咳嗽、咯血、心烦口渴等症状。

3.2 止咳平喘浙贝母具有镇咳平喘的功效,能够抑制咳嗽、缓解哮喘等症状。

浙贝母中的药用成分能够舒张支气管、抑制咳嗽中枢,对于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有一定疗效。

3.3 润肺止咳浙贝母含有丰富的黏液质,并具有润肺止咳的作用。

浙贝母可以增加呼吸道的黏液分泌,润滑呼吸道,从而缓解干咳、咳痰困难等症状。

3.4 清心安神浙贝母还具有清心安神的功效,能够缓解因心火旺盛引起的病症。

浙贝母中的有效成分可抑制中枢神经,具有镇静、安神的效果。

3.5 对抗炎症浙贝母具有抗炎作用,能够抑制炎症反应,缓解炎症相关疾病。

浙贝母中的有效成分能够降低炎症介质的释放,抑制白细胞的活化,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3.6 其他功效除了上述主要功效外,浙贝母还具有一些辅助疗效。

比如,它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还能够缓解痰湿引起的胸闷、气促等不适感受。

4. 使用浙贝母的注意事项在使用浙贝母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事项:• 4.1 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婴幼儿慎用浙贝母,以免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贝母类药材的鉴别使用

贝母类药材的鉴别使用

贝母类药材的鉴别使用【摘要】目的比较2010版《中国药典》中川贝母、浙贝母、湖北贝母、平贝母、伊贝母、土贝母的药材来源、性状等,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根据2010版《中国药典》和查阅相关文献,对上述药材的来源、性状、性味归经、功能主治、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对比。

结果土贝母和其他贝母存在多种不同之处。

在功效、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上,川贝母与伊贝母、平贝母相似,湖北贝母与浙贝母相似。

结论由于川贝母资源匮乏,价格昂贵,市场上代用品、伪品名目繁多,造成了临床使用上的混乱。

建议把功效相同,药源充足,基源相近的平贝母、伊贝母,替代使用川贝母,从而保证川贝母的临床用药需要。

【关键词】川贝母;浙贝母;湖北贝母;平贝母等;区别使用2010版《中国药典》收载的贝母类药材包括川贝母、浙贝母、湖北贝母、平贝母、伊贝母、土贝母6种,因其名称相近似,功效除土贝母外,其余均相近,所以在临床应用时极易发生混淆使用的现象。

为保证用药安全,在检验和临床上能够很好的鉴别使用,对贝母类药材进行品种澄清和鉴别比较很有必要。

1 贝母类药材来源、性状及功效比较1.1 川贝母1.1.1 药材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a cirrhosa D. Don、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 Hsia 、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 、梭砂贝母Fritillaria delavayi Franch.、太白贝母Fritillaria taipaiensis P.Y. Li、或瓦布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 Hsia var. wabuensis(S. Y. Tang et S.C. Yue)Z.D. Liu,S.Wang et S.C. Chen的干燥鳞茎。

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青贝”、“炉贝”和“栽培品”[1]。

浙贝母的用法用量功能主治

浙贝母的用法用量功能主治

浙贝母的用法用量功能主治一、浙贝母的简介浙贝母,又称浙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浙江贝母的干燥根茎。

浙贝母在中医药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下面将介绍浙贝母的用法、用量以及功能和主治。

二、浙贝母的用法用量1.用法:浙贝母通常以煎汤、口服或外敷的方式使用。

2.用量:–成人口服:一次3-9克,一日2-3次。

–儿童口服:酌情减少用量。

–煎汤:一般用量为3-9克,煎服。

–外敷:适量饮片研末,加入适量滚开水搅拌均匀,待其温度适宜时作为外敷使用。

三、浙贝母的功能和主治1.清热化痰:浙贝母能清热燥湿,清除体内热毒。

对于痰热咳嗽、痰多黄稠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2.润肺止咳:浙贝母具有润肺止咳的作用,适用于痰热引起的咳嗽、痰多、咳嗽有痰难咯或咯痰时有痰血等症状。

3.清心安神:浙贝母可清热安神,对于心烦不寐、烦躁不安、健忘、失眠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4.利尿通便:浙贝母还具有一定的利尿通便作用,可用于水肿、尿少、便秘等症状。

四、浙贝母的注意事项1.使用浙贝母时应注意避免久煎,以免药性损失。

2.由于浙贝母具有滋阴作用,因此痰湿重者慎用。

3.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浙贝母。

4.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浙贝母。

5.对浙贝母过敏者禁用。

五、浙贝母的常见配伍1.浙贝母与炙甘草:合用于痰热咳嗽、吐血、痰多黄稠者。

2.浙贝母与黄连:合用于心烦不寐、烦躁不安、口干舌燥等症状。

六、浙贝母的药物相互作用1.浙贝母与柴胡、阿魏酸:有可能增加毒性,应避免同时使用。

2.浙贝母与乌头:有可能增强毒性,应避免同时使用。

七、浙贝母的储藏方法将浙贝母放在通风干燥处储存,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储藏期限一般为2-3年。

八、浙贝母的市场价值浙贝母广泛用于医药领域,具有重要的市场价值。

根据市场调查数据显示,浙贝母的价格逐年上涨,其珍贵药材的地位已得到认可。

以上就是对浙贝母的用法、用量、功能和主治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贝母类药材的生药学鉴定

贝母类药材的生药学鉴定

贝母类药材的生药学鉴定贝母类药材的生药学鉴定贝母类药材的生药学鉴定【摘要】目的鉴别区分五种贝母,保证临床用药质量。

方法根据贝母外观性状特征、显微特征,鉴别区分贝母不同品种。

结果不同品种的贝母临床功效差异很大,广大医药工作者要仔细鉴别。

结论为确保贝母质量,鉴别药材和分类时可从外观形状特征和粉末特征入手,仔细区分。

【关键词】贝母;鉴别贝母来源于百合科(Liliaceae)植物的干燥鳞茎,是常用的名贵中药,中医临床用于清热散结、化痰止咳。

201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贝母品种有川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浙贝母、湖北贝母,其中川贝母项下又较05年版药典新增太白贝母和瓦布贝母。

由于贝母资源匮乏,商品价格较高,而市场需求量大,所以导致市场上出现了贝母品种繁多、商品混淆的现象。

为了保证贝母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避免误用。

现将太白贝母、瓦布贝母、新疆贝母、伊犁贝母及湖北贝母的外观形状和显微鉴别研究结果分述于下。

1 性状鉴别1.1 太白贝母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太白贝母(Fritillria taipaiensisi P.Y.Li)的干燥鳞茎。

本品呈扁球形或圆锥形,高1.0~1.5 cm,直径0.8~1.5 cm;表面黄白色,有的具斑;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或近等大,顶部开裂而略尖,内有心芽。

太白贝母的栽培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且产量大,适宜低海拔栽培,现市售已可见栽培品,栽培品形态不似野生品规则,长圆锥形,体表凹凸或部分缢缩,欠光滑,高约0.8~1.7 cm,直径可达0.3~1.4 cm,外层2瓣鳞叶大小不等或近等大,紧密抱合,顶端闭合,偶有开裂,小鳞片矩圆形、条形、或近线形;气微、味淡。

[1]1.2 瓦布贝母来源为百合科植物瓦布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var. wabuensis Z.D.Liu,S.Wang et S.C.Chen)的干燥鳞茎。

本品呈扁球形,高1.0~1.5 cm,直径1.5~2.5 cm;表面黄白色;外层2瓣鳞叶大小悬殊,顶端开裂而钝圆或闭合,内有心芽;基部微凹陷,残留有少数须根;质硬,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微苦[2]。

2010年版药典新增品种

2010年版药典新增品种

2010年版药典(一部)来源变化品种名单1.甘松:来源变化,减少1个来源本品为败酱科植物甘松Nardostachys jatamansi Dc.的干燥根及根茎。

2.续断:来源变化本品为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Dipsacus asper Wall. ex Henry的干燥根。

3.绵萆薢:来源变化,拉丁文本品为薯蓣科植物绵萆薢Dioscorea spongiosa J.Q.Xi,M.Mizuno et W.L. Zhao 或福州薯蓣Dioscorea futschauensis Uline ex R.Kunth的干燥根茎。

4.川贝母:来源变化,新增2个品种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梭砂贝母Fritillar delavayi Franch.、太白贝母Fritillaria taipaiensis P.Y.Li或瓦布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 var. wabuensis(S.Y.Tang et S.C. Yue)Z.D. Liu,S. Wang et S.C.chen的干燥鳞茎。

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青贝”、“炉贝”和“栽培品”。

5.没药:新增,来源变化本品为橄榄科植物地丁树Commiphora myrrha Engl.或哈地丁树Commiphora molmol Engl.的干燥树脂。

6.乳香:新增,来源变化本品为橄榄科植物乳香树Boswellia carterii Birdw.及同属植物Boswellia bhaw-dajiana Birdw.树皮渗出的树脂。

分为索马里乳香和埃塞俄比亚乳香,每种乳香又分为乳香珠和原乳香。

2010年版中国药典目录

2010年版中国药典目录

2010年版中国药典目录一枝黄花(p3)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丁公藤(p3)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丁香(p4)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角茴香(p4)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人工牛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人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人参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10版药典

2010版药典

一画一一枝黄花 (9)二画丁八人儿九刀丁公藤 (11)丁香 (13)八角茴香 (15)人工牛黄 (18)人参 (27)人参叶 (30)儿茶 (32)九里香 (34)九香虫 (36)刀豆 (37)三画三干土大山千川广女小飞马三七 (38)三白草 (41)三棱 (44)三颗针 (46)干姜 (48)品名目次炮姜 (51)干漆 (53)土木香 (54)土贝母 (56)土荆皮 (58)土茯苓 (61)土鳖虫(蟅虫) (63)大叶紫珠 (65)大血藤 (67)大豆黄卷 (69)大皂角 (71)大青叶 (72)大青盐 (75)大枣 (76)大黄 (77)大蒜 (81)大蓟 (83)大蓟炭 (85)大腹皮 (86)山麦冬 (87)山豆根 (89)山茱萸 (92)山药 (94)山柰 (97)山香圆叶 (98)山银花 (100)山楂 (104)山楂叶 (106)山慈菇 (109)千年健 (110)千里光 (112)千金子 (115)千金子霜 (117)川木香 (118)川木通 (120)川贝母 (122)川牛膝 (125)川乌 (128)制川乌 (131)川芎 (134)川射干 (137)川楝子 (139)广东紫珠 (142)广枣 (144)广金钱草 (146)广藿香 (148)女贞子 (151)小叶莲 (153)小驳骨 (155)小茴香 (156)小通草 (159)小蓟 (160)飞扬草 (163)马齿苋 (164)马勃 (166)马钱子 (168)马钱子粉 (171)马兜铃 (172)马鞭草 (173)四画王天云木五太车瓦牛毛升片化月丹乌火巴水王不留行 (176)天山雪莲 (179)天仙子 (181)天仙藤 (183)天冬 (184)天花粉 (186)天竺黄 (188)天南星 (189)制天南星 (191)天麻 (193)天葵子 (196)天然冰片(右旋龙脑) (197)云芝 (199)木瓜 (202)木香 (204)木贼 (207)木通 (209)木棉花 (212)木蝴蝶 (213)木鳖子 (214)五加皮 (215)五味子........................217 五倍子 (219)太子参 (221)车前子 (224)车前草 (227)瓦松 (229)瓦楞子 (231)牛黄 (232)牛蒡子 (236)牛膝 (238)毛诃子 (241)升麻 (243)片姜黄 (245)化橘红 (246)月季花 (248)丹参 (250)乌药 (254)乌梢蛇 (257)乌梅 (259)火麻仁 (262)巴豆 (263)巴豆霜 (265)巴戟天 (267)水飞蓟 (270)水牛角 (272)水红花子 (273)水蛭 (275)五画玉功甘艾石布龙平北四生仙白瓜冬玄半母丝玉竹 (279)功劳叶 (281)甘松 (283)甘草 (285)炙甘草 (288)甘遂 (289)艾片(左旋龙脑) (291)艾叶 (293)石韦 (296)石吊兰 (298)石决明 (300)石菖蒲 (302)石斛 (304)石榴皮 (309)石膏 (311)煅石膏 (313)布渣叶 (314)龙胆 (316)龙眼肉 (319)龙脷叶 (320)平贝母 (322)北刘寄奴 (324)北豆根 (326)北沙参 (328)四季青 (329)生姜 (331)仙茅 (333)仙鹤草 (335)白及 (337)白术 (339)白头翁 (341)白芍 (344)白芷 (347)白附子 (349)白茅根 (352)白矾 (354)白果 (356)白屈菜 (357)白前 (360)白扁豆 (361)白蔹 (362)白鲜皮 (364)白薇 (366)瓜子金 (367)瓜蒌 (369)瓜蒌子 (371)炒瓜蒌子 (374)瓜蒌皮 (375)冬瓜皮 (376)冬虫夏草 (377)冬凌草 (379)冬葵果 (381)玄明粉 (384)玄参 (385)半边莲 (388)半枝莲 (390)半夏 (392)法半夏 (394)姜半夏 (396)清半夏..................398 母丁香 (399)丝瓜络 (401)六画老地芒亚西百当虫肉朱竹延华自伊血全合决冰关灯安防红老鹳草 (403)地龙 (404)地枫皮 (407)地肤子 (408)地骨皮 (409)地黄 (411)熟地黄 (414)地榆 (416)地锦草 (420)芒硝 (422)亚乎奴(锡生藤) (424)亚麻子 (425)西瓜霜 (428)西红花 (429)西青果 (432)西河柳 (433)西洋参 (434)百合 (438)百部 (439)当归 (441)当药 (444)虫白蜡 (447)肉苁蓉 (448)肉豆蔻 (450)肉桂 (453)朱砂 (455)朱砂根 (457)竹节根 (460)竹茹 (462)延胡索(元胡) (463)华山参 (466)自然铜 (469)伊贝母 (470)血余炭 (472)血竭 (473)全蝎 (475)合欢皮 (477)合欢花 (479)决明子 (482)冰片(合成龙脑) (485)关黄柏 (487)灯心草 (490)灯盏细辛(灯盏花) (491)安息香 (493)防己 (495)防风 (498)红大戟 (500)红花 (502)红芪 (505)炙红芪 (507)红豆蔻 (507)红参 (509)红粉 (511)红景天 (512)七画麦远赤芫花芥苍芡芦苏杜杠巫豆两连吴牡体何伸皂佛余谷龟辛羌沙沉没诃补灵阿陈附忍鸡麦冬 (515)麦芽 (517)远志 (519)赤小豆 (523)赤石脂 (524)赤芍 (525)芫花 (527)花椒 (529)花蕊石 (531)芥子 (531)苍术 (534)苍耳子 (537)芡实 (538)芦荟 (540)芦根 (542)苏木 (544)苏合香 (546)杜仲 (548)杜仲叶 (550)杠板归 (552)巫山淫羊藿...............554 豆蔻 (556)两头尖 (558)两面针 (561)连钱草 (564)连翘 (566)吴茱萸 (569)牡丹皮 (571)牡荆叶 (574)牡蛎 (575)体外培育牛黄 (577)何首乌 (580)制何首乌 (584)伸筋草 (585)皂角刺 (587)皂矾(绿矾) (588)佛手 (589)余甘子 (591)谷芽 (593)谷精草 (595)龟甲 (596)龟甲胶 (598)辛夷 (600)羌活 (602)沙苑子 (604)沙棘 (607)沉香 (610)没药 (611)诃子 (613)补骨脂 (615)灵芝 (617)阿胶 (619)阿魏 (623)陈皮 (624)附子 (627)忍冬藤 (632)鸡内金 (635)鸡血藤 (636)鸡骨草 (638)鸡冠花 (640)八画青玫苦苘枇板松枫刺郁虎昆明罗知垂委使侧佩金乳肿鱼狗京闹卷炉油泽降细贯青风藤 (641)青叶胆 (644)青皮 (646)青果 (649)青箱子 (650)青蒿 (651)青礞石 (653)青黛 (654)玫瑰花 (656)苦木 (657)苦玄参 (659)苦地丁 (661)苦杏仁 (663)苦参 (666)苦楝皮 (669)苘麻子 (671)枇杷叶 (673)板蓝根 (675)松花粉 (678)枫香脂 (679)刺五加 (680)郁李仁 (683)郁金 (685)虎杖 (687)昆布 (690)明党参 (692)罗布麻叶 (694)罗汉果 (696)知母 (699)垂盆草 (702)委陵菜 (704)使君子 (706)侧柏叶 (708)佩兰 (711)金龙胆草 (713)金果榄 (715)金沸草 (717)金荞麦 (719)金钱白花草 (722)金钱草 (722)金铁锁 (726)金银花 (727)金樱子 (730)金礞石 (733)乳香........................734 肿节风 (735)鱼腥草 (738)狗脊 (740)京大戟 (743)闹羊花 (744)卷柏 (746)炉甘石 (748)油松节 (749)泽兰 (751)泽泻 (753)降香 (756)细辛 (757)贯叶金丝桃 (761)九画珍荆茜荜草茵茯茺胡荔南枳柏梔枸柿威厚砂牵轻鸦韭哈骨钟钩香重禹胆胖独急姜前首洪洋穿络珍珠 (763)珍珠母 (764)荆芥 (766)荆芥炭 (768)荆芥穗 (769)荆芥穗炭 (771)茜草 (772)荜芨 (775)荜澄茄 (777)草乌 (779)制草乌 (782)草乌叶 (784)草豆蔻 (785)草果 (788)茵陈 (791)茯苓 (794)茯苓皮 (796)茺蔚子 (797)葫芦巴 (798)胡黄连 (801)胡椒 (803)荔枝核 (805)南五味子 (806)南沙参 (808)南板蓝根 (810)南鹤虱 (812)枳壳 (813)枳实 (816)柏子仁 (818)栀子 (820)焦栀子 (822)枸杞子 (823)枸骨叶 (826)柿蒂 (828)威灵仙 (829)厚朴 (832)厚朴花 (835)砂仁 (838)牵牛子 (840)轻粉 (842)鸦胆子 (844)韭菜子 (846)蛤蟆油 (847)骨碎补 (848)钟乳石 (850)钩藤 (852)香加皮 (853)香附 (856)香橼 (858)香薷 (860)重楼 (862)禹州漏芦 (865)禹余粮 (867)胆南星 (868)胖大海 (869)独一味 (870)独活 (873)急性子 (875)姜黄 (876)前胡 (879)首乌藤 (882)洪连 (884)洋金花 (886)穿山龙 (888)穿山甲 (891)穿心莲 (893)络石藤 (896)十画秦珠莱莲莪荷桂桔桃核夏柴党鸭铁积臭射徐狼凌高拳粉益浙娑海浮通预桑秦艽 (898)秦皮 (901)珠子参 (903)莱菔子 (906)莲子 (908)莲子心 (910)莲房 (911)莲须 (912)莪术 (913)荷叶 (916)桂枝 (918)桔梗 (921)桃仁 (924)桃枝 (927)核桃仁 (929)夏天无 (930)夏枯草 (932)柴胡 (934)党参 (937)鸭跖草 (940)铁皮石斛 (941)积雪草 (945)臭灵丹草 (948)射干 (949)徐长卿 (952)狼毒 (955)凌霄花 (956)高山辣根菜 (958)高良姜 (959)拳参 (962)粉萆薢 (963)粉葛 (965)益母草 (967)益智 (970)浙贝母 (972)婆罗子 (975)海马 (977)海风藤 (978)海龙 (980)海金沙 (981)海螵蛸 (982)海藻 (984)浮萍 (985)通关藤 (986)通草 (988)预知子 (989)桑叶 (991)桑白皮 (993)桑枝 (995)桑寄生 (997)桑椹 (999)桑螵蛸 (1000)十一画黄菥菝菟菊梅救常野蛇银甜猪猫麻鹿商旋羚断淫淡密续绵黄山药 (1001)黄芩 (1004)黄芪 (1006)炙黄芪 (1011)黄连 (1012)黄柏 (1016)黄蜀葵花 (1019)黄精 (1021)黄藤 (1024)菥蓂 (1026)菝葜 (1028)菟丝子 (1031)菊苣 (1033)菊花 (1035)梅花 (1037)救必应 (1038)常山 (1041)野马追 (1043)野木瓜 (1045)野菊花 (1047)蛇床子 (1048)蛇蜕 (1050)银杏叶 (1051)银柴胡 (1055)甜瓜子 (1056)猪牙皂 (1057)猪苓 (1059)猪胆粉 (1061)猫爪草 (1063)麻黄........................1064 麻黄根 (1067)鹿角 (1069)鹿角胶 (1070)鹿角霜 (1072)鹿茸 (1072)鹿衔草 (1075)商陆 (1077)旋覆花 (1080)羚羊角 (1081)断血流 (1083)淫羊藿 (1085)淡竹叶 (1089)淡豆豉 (1090)密蒙花 (1092)续断 (1093)绵马贯众 (1097)绵马贯众炭 (1099)绵萆薢 (1100)十二画斑款葛葶萹楮棕硫雄紫蛤黑锁筋鹅番湖滑斑蝥 (1101)款冬花 (1104)葛根 (1106)葶苈子 (1108)萹蓄 (1111)楮实子 (1113)棕榈 (1114)硫磺 (1116)雄黄 (1117)紫石英 (1119)紫花地丁 (1121)紫花前胡 (1122)紫苏子 (1124)紫苏叶 (1127)紫苏梗 (1129)紫河车 (1131)紫草 (1131)紫珠叶 (1134)紫萁贯众 (1136)紫菀 (1138)蛤壳 (1141)蛤蚧 (1142)黑芝麻 (1144)黑豆 (1146)黑种草子 (1147)锁阳 (1150)筋骨草 (1151)鹅不食草 (1153)番泻叶 (1155)湖北贝母 (1157)滑石 (1160)滑石粉 (1161)十三画蓍蓝蓖蒺蒲椿槐雷路蜈蜂锦矮满滇蓍草 (1163)蓝布正 (1165)蓖麻子 (1167)蒺藜 (1168)蒲公英 (1170)蒲黄 (1173)椿皮 (1175)槐花 (1177)槐角 (1181)雷丸 (1182)路路通 (1185)蜈蚣 (1187)蜂房 (1188)蜂胶 (1189)蜂蜡 (1191)蜂蜜 (1192)锦灯笼 (1194)矮地茶 (1196)满山红 (1199)滇鸡血藤 (1201)十四画蔓蓼榧榼槟酸磁豨蜘蝉罂辣漏蔓荆子 (1203)蓼大青叶 (1205)榧子 (1207)榼藤子 (1209)槟榔 (1210)焦槟榔 (1212)酸枣仁 (1213)磁石 (1217)豨签草 (1219)蜘蛛香 (1221)蝉蜕 (1224)罂粟壳 (1225)辣椒 (1227)漏芦 (1229)十五画赭蕤蘄槲暴墨稻僵鹤赭石 (1232)蕤仁 (1233)蕲蛇 (1235)槲寄生 (1237)暴马子皮 (1240)墨旱莲 (1242)稻芽 (1244)僵蚕 (1245)鹤虱 (1247)十六画薤薏薄颠橘薤白 (1247)薏苡仁 (1249)薄荷 (1252)颠茄草 (1254)橘红 (1256)橘核 (1258)十七画藏蒿檀翼藏菖蒲 (1259)蒿本 (1261)檀香 (1263)翼首草 (1264)十八画藕覆瞿翻藕节 (1267)覆盆子 (1268)瞿麦 (1269)翻白草 (1271)十九画蟾鳖蟾酥 (1272)鳖甲 (1274)二十一画麝麝香 (1276)一枝黄花YizhihuanghuaSOLIDAGINIS HERBA本品为菊科植物一枝黄花Solidago deurrens Lour.的干燥全草。

0014浙贝母药材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

0014浙贝母药材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

1 引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2 标准3检验操作规程3.1 取样3.1.1 按“药材取样法”的原则取样。

3.1.2 取样标记清楚、明白,以供检验。

3.2 检测3.2.1 性状按药材和饮片检定通则(《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II B)中性状项检查形状、大小、色泽、表面特征、质地及气味等对样品进行检查,与其质量标准对照,是否相符。

3.2.2 鉴别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II C)显微鉴别法检测。

取本品粉末过4号筛,挑取少许置载玻片上,滴加甘油醋酸试液、水合氯醛试液,盖上盖玻片置显微镜下观察和测量。

与其质量标准对照,其显微特征是相符。

照水分检测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IX H 第一法)检测。

照总灰分检测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IX K)检测。

用甲醇作溶剂,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版附录X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检验标准操作程序》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一二乙胺(70:30:0.03)为流动相;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

理论板数按贝母素甲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贝母素甲对照品、贝母素乙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贝母素甲0.2mg、贝母素乙0.15mg的混合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四号筛)约2g,精密称定,置烧瓶中,加浓氨试液4ml浸润1小时,精密加入三氯甲烷一甲醇(4:1)的混合溶液40ml,称定重量,混匀,置80℃水浴中加热回流2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加上述混合溶液补足减失的重量,滤过。

精密量取续滤液10ml,置蒸发皿中蒸干,残渣加甲醇使溶解并转移至2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μl、20μl,供试品溶液5~15μl,注人液相色谱仪,测定,用外标两点法对数方程分别计算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的含量,即得。

中药药理-3浙贝母-816

中药药理-3浙贝母-816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 色的斑点。
【品质评价】
传统认为: 以质坚实,粉性足,色白者为佳。 2010年版药典规定:
水分不得过18.0%。总灰分不得过6.0%。醇溶 性浸出物,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8.0%。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贝母素甲和贝母素
乙的总量不得少于0.080%。
2 其他药理作用 (1)镇静镇痛 (2)对平滑肌的作用 (3)抗溃疡 (4)对心血管的作用
综上所述
与浙贝母清热化痰,降逆止咳,散结 消肿之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是镇咳、祛痰、 平喘、抗炎。浙贝母功效作用的物质基础 主要为浙贝母中的生物碱。浙贝母及浙贝 母生物碱中枢神经、平滑肌、心血管等的 作用,则是浙贝母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性味归经:
苦,寒。归肺、心经。
功能主治:
清热化痰,开郁散结。 用于风热咳嗽,胸闷痰粘,肺痈,乳痈,淋巴结核等。
浙贝母性味苦寒,功能清肺化痰,清热散结。本品润肺之力 不及川贝母,但清肺热作用较好,多用于外感风热或痰火郁结 所致的咳嗽、咯痰黄稠之证,其清热散结功同川贝母,但效力 较川贝母更强。 【用法用量】煎服,3~10g。 【使用注意】反乌头。
性状鉴别:
珠贝 1、为完整的鳞茎, 呈扁圆形,高1~ 1.5cm,直径1~ 2.5cm。 2、表面类白色,外 层鳞叶2瓣,肥厚, 略呈肾形,互相抱合, 内有小鳞叶2~3枚及 干缩的残茎。
性状鉴别:
浙贝片 1、为鳞茎外层的单 瓣鳞叶切成的片,椭 圆形或类圆形,直径 1~2cm,边缘表面淡 黄色,切面平坦,粉 白色。 2、质硬而脆,易折 断,断面粉白色,富 粉性。
3、取粉末置紫外光灯下观察,呈亮淡绿色荧 光。
【理化鉴别】
4、薄层色谱:

不同贝母功效及药材甄别

不同贝母功效及药材甄别

不同贝母功效及药材甄别陈媛【摘要】从贝母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光谱分析技术鉴别、化学成分、炮制方法及成分变化和功效等方面系统论述贝母的区别,阐述二者不可混用的原因,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4(020)012【总页数】2页(P1697-1698)【关键词】贝母;鉴别;现代鉴别技术【作者】陈媛【作者单位】北京同仁医院,北京 100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2.52010版《中国药典》中收载了5种贝母药材,即川贝母、平贝母、湖北贝母、伊贝母和浙贝母。

这5种贝母不仅由于名称近似而易被混用,市面上出现了一轮贝母、光慈姑、草贝母、舵贝以及藤贝等伪品,其中草贝母具有大毒[1],因此药物的混用及误用,极易对临床用药安全造成威胁。

笔者从事药房工作多年,对于贝母类药材的甄别积累了一定经验,故就贝母类药材拟定从形态到化学成分方面的鉴别进行概述。

1 不同贝母基源及功效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梭砂贝母(Fritillar delavayi Franch)、太白贝母(Fritillaria taipaiensis P.Y.Li)或瓦布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 var. wabuensis(S.Y.Tang et S.C. Yue) Z.D. Liu,S. Wang et S.C.chen)的干燥鳞茎,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之功效。

平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平贝母(Fritillaria ussuriensis Maxim.)的干燥鳞茎,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功效。

湖北贝母为百合科植物湖北贝母(Fritillaria hupehensis Hsiao et K.C.Hsia)的干燥鳞茎,具有清热化痰、散结、止咳作用。

道地药材标准 浙贝

道地药材标准 浙贝

道地药材浙贝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浙贝道地药材的术语和定义、来源及植物形态、历史沿革、道地产区及生境特征、栽培及采收加工、质量特征及包装、标志和标签、运输及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浙贝道地药材的生产、销售、鉴定及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SB/T 11094 《中药材仓储管理规范》SB/T 11095 《中药材仓库技术规范》T/CACM 003-2016 道地药材标准编制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3 术语和定义T/CACM 003-20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T/CACM 003-2016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道地药材 Daodi-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和疗效更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药材。

[T/CACM 001-XXXX 定义3.1]3.2 浙贝 Zhe Bei产于浙江象山、鄞州、磐安、东阳等地区的栽培浙贝药材。

4 来源及植物形态4.1 来源主要来源于百合科植物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 的干燥鱗茎。

4.2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株长50-80cm。

鳞茎扁球形,直径1.5-4cm由2-3枚鳞片组成。

叶在最下面的对生或散生,向上常兼有散生、对生和轮生的,近条形至披针形,长7-11cm,宽1-2.5cm,先端不卷曲或稍弯曲。

花1-6朵,淡黄色,有时稍带淡紫色,顶端的花具3-4枚叶状苞片,其余的具2枚苞片;苞片先端卷曲;花被片长2.5-3.5cm,宽约1-1.5cm,内外轮的相似;内面具紫色方格斑纹,雄蕊长约为花被片的2/5;花药近基着,花丝无小乳突;柱头裂片长1.5-2mm。

30.浙贝母

30.浙贝母

浙贝母药物基原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鳞茎。

处方用名原植物浙贝母,多年生草本。

高50-80cm。

鳞茎扁球形,直径1.5-4cm,由2枚白色肥厚的鳞叶对合组成。

叶在茎最下面的对生或散生,渐向上常兼有散生、对生和轮生的;叶片近条形至披针形,长7-11cm,宽1-2.5cm,先端不卷曲或稍弯曲。

花1-6朵,淡黄色,有时稍带淡紫色,顶端的花具3-4枚叶状苞片,其余具2-4cm,宽1-1.5cm,内外轮相似,内面具紫色方格斑纹,基部上方具蜜腺;雄蕊6,长约为花被片的2/5;花药近基着生,花丝无小乳突;柱头裂片长1.5-2mm。

蒴果卵圆形,6棱,长2-2.2cm,宽约2.5cm,棱上有宽约6-8mm的翅。

花期3-4月,果期5月。

栽培喜温暖湿润、雨量充沛的海洋性气候,较耐寒、怕水浸。

平均气温在17度左右时,地上部茎叶生长迅速,超过20度,生长缓慢并随气温继续增加而枯萎,地下鳞茎进入休眠。

生长期3个半月左右,故称短命植物。

以阳光充足、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或中性砂质壤土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用鳞茎繁殖和种子繁殖。

鳞茎繁殖:栽种期9月中旬至10月上旬。

栽种前挖出留种用鳞茎二号贝,直径1-1.5cm,三号贝更小些,种子田随挖随栽,商品田在种子田栽完后,再行栽入。

先在畦上开沟,沟距20cm,种子田沟深10-15cm,商品田沟深5-7cm,栽种时,株距按15cm播入,鳞茎芽头朝上,畦边覆土要深些。

种子繁殖:种子有胚后熟特性,采收后宜当年秋播(9月中旬至10月中旬),如延迟到11月中旬以后播种,则出苗率显著下降。

种子繁殖需5年成龄,年限长,不易保苗及越夏,生产上未能广泛采用。

但在种鳞茎来源困难地区采用种子繁殖。

田间管理中耕除草结合施肥进行,生长初期中耕可深些,后期宜浅,一般追肥3-4次,以人畜粪为主,化肥为辅,开沟条施。

3月下旬在植株有1-2朵花开放时选晴天摘花打顶,以减少养分消耗,保进鳞茎膨大,又可促进二秆生长,增加光合作用面积。

浙贝母

浙贝母
• 浙贝是耐肥作物。对氮肥需要量最大,对钾肥的 需要也较多,对磷肥需要很少。 • 从营养与施肥效应看,浙贝以中低氮水平,分1月 5日左右、齐苗期、现蕾期3次施入。浙贝需钾最 为敏感时期在现蕾开花期,此时每亩施10kg硫酸 钾增产效应比较明显。采用氮钾配比,是以中低 氮(7~11.5kg氮)与低钾(5.5kgK2O)相配施效果较 佳。 • “清明断料”的说法,即肥料要求在清明前全部 施好。
一些方言叫“白时虫”, 在山东部分地区也读作 “chí lao”
• 为害浙贝母鳞茎,4月中旬开始,过夏期间 为害最盛。 • 防治方法:进行水旱轮作;冬季清除杂草, 深翻土地;用灯光诱杀成虫。
豆芜菁
又名“红豆娘”,以成 虫咬噬浙贝母叶片,严 重时成片植株叶片被吃 光。
• 防治方法: • ①人工捕杀。利用成虫的群集性,及时用 网捕捉,集中杀死。但应注意豆芫菁在受 惊时会分泌一种黄色液体,能使人的皮肤 中毒起泡,因此不能直接用手捕捉。 • ②农药防治。用90%晶体敌百虫0.5千克, 加水750千克喷雾,或用40%乐果乳剂 400~750千克喷雾。
• (3)灌溉排水 • 浙贝从2~4月需水多一点,如果这一 段缺水植株生长不好,直接影响鳞茎的膨 大,影响产量。整个生长期水分不能太多, 也不能太少。但北方春季干旱,每周浇一 次水,南方雨季要注意排水。
• (4)摘花打顶
• 为了使鳞茎充分得到养分,花期要摘花, 不能摘得过早或过晚。当花长2~3朵时采 为合适。
• (四)病虫害防治

灰霉病
• 土名叫“早枯”、“青 腐塌”,是浙贝常见的 病害。浙贝产区发生普 遍,为害严重。
灰霉病病果
• 低温高湿是灰霉病发生的重要原因,灰霉 病菌发育的最适温度是16一23℃,25℃以 上的气温即不利于病害的蔓延。相对湿度 持续在90%以上病害极易发生流行。

浙贝母

浙贝母

浙贝母(5张)中耕除草:点放在浙贝母未出土前和植株生长的前期进行,栽后半个月浅除一次草,每隔半个 月进行一次,并和施肥结合起来。在施肥之前要除一次革,使土壤疏松,肥料易吸收。苗高12~15厘米抽薹,每 隔15天除草一次,或者见草就拔,种子田5月中耕一次。套种作物收获后,施冬肥很重要,用量大,浙贝地上部 生长仅有3个月左右。肥料需要期比较集中,仅是出苗后追肥不能满足整个生长的需要,而冬肥能够满足整个生长 期,能源源不断地供给养分,因此冬肥应以迟效性肥料为主。重施基肥,在畦面上开浅沟,每公顷人粪尿千克施 于沟内,覆土,上面再盖厩肥、垃圾和饼肥混合发酵的肥料,打碎,千克左右,整平,免妨碍出苗。商品田再加 化肥300千克,第二年2月苗齐后再浇苗肥,每公顷人粪尿~干克,稀释水浇于行间。摘花以后再施一次花肥,方 法同上。
繁殖方法
鳞茎繁殖
种子繁殖
浙贝母9~10月上旬,将种子田里的浙贝挖出来,选种鳞茎,做种用的一般选2号贝,2号鳞茎是在挖贝母时 选择,最大的鳞茎叫土贝,直径4.5~7厘米,最小的鳞茎叫杂贝,3号贝比2号贝小一点,但质量还是好的,既 可作商品,又可作种子田的种子,而大贝和杂贝都可作商品用。如果2号贝不够可以用3号贝代替,加强培育管理。 施肥,3号贝也能赶上2号鳞茎生长情况。
浙贝母
百合科贝母属植物
01 植物学史
03 产地生境 05 主要变种
目录
02 形态特征 04 生长习性 06 繁殖方法
07 栽培技术
09 主要价值
目录
08 病虫害防治 010 现代研究
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是百合科贝母属草本植物,茎单一,直立,圆柱形;叶无柄,近 条形至披针形,先端不卷曲或稍弯曲;花为淡黄色,有时稍带淡紫色,钟形;蒴果卵圆形,棱上有翅;种子扁平, 近半圆形;花期3—4月;果期5月。明《本草纲目》以前历代本草皆统称贝母,清《轩岐救正论》才正式有浙贝 母之名。

浙贝母简介

浙贝母简介

浙贝母简介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拉丁名•5英文名•6来源•7浙贝母的植物形态•8浙贝母的生长繁育•9浙贝母的病虫害•10浙贝母的采收加工•11浙贝母的用途•12浙贝母的药典标准o12.1品名o12.2来源o12.3性状▪12.3.1大贝▪12.3.2珠贝▪12.3.3浙贝片o12.4鉴别o12.5检查▪12.5.1水分▪12.5.2总灰分o12.6浸出物o12.7含量测定▪12.7.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12.7.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12.7.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12.7.4测定法o12.8浙贝母饮片▪12.8.1炮制▪12.8.2性味与归经▪12.8.3功能与主治▪12.8.4用法与用量▪12.8.5注意▪12.8.6贮藏o12.9出处•13参考资料•附:o1用到中药浙贝母的方剂o2用到中药浙贝母的中成药o3古籍中的浙贝母1拼音zhè bèi mǔ2英文参考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朗道汉英字典]Fritillaria verticillata[朗道汉英字典]Willd.var.thumbergii Bak[朗道汉英字典]fritillariae thunbergii bulbus[湘雅医学专业词典]thunberg fritillary bulb[湘雅医学专业词典]Bulbus Fritillariae Thunbergii(拉)[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thunberbg fritillary bulb[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3概述浙贝母为中药名,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 的干燥鳞茎[1]。

浙贝母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别名象贝、大贝或珠贝。

鳞茎及花供药用。

主产中国浙江省鄞县樟村,有数百年种植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含有浙贝母的处方(一)

含有浙贝母的处方(一)

含有浙贝母的处方(一)浙贝母(别名土贝母、浙贝、象贝、象贝母、大贝母),味苦;性寒,清热化痰;降气止咳;散结消肿。

主风热或痰热咳嗽;肺痈吐脓;瘰疬瘿瘤;疮痈肿毒,小编整理出含有浙贝母的处方共147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60共60个。

处方1、解肌宁嗽丸处方紫苏叶48g,前胡80g,葛根80g,苦杏仁80g,桔梗80g,半夏(制)80g,陈皮80g,浙贝母80g,天花粉80g,枳壳80g,茯苓64g,木香24g,玄参80g,甘草64g。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大丸,每丸重3g。

功能主治解表宣肺,止咳化痰。

主小儿感冒发热,咳嗽痰多。

用法用量小儿周岁1次半丸,2-3岁1次1丸,1日2次。

摘录《中国药典》一部处方2、羚翘解毒膏处方银花2两,连翘2两(去心),葛根2两,大青叶2两,花粉2两,元参1两6钱(去芦),薄荷叶1两6钱,生栀子1两,赤芍8钱,马勃6钱,浙贝母6钱,桑叶6钱,枳壳6钱(麸炒),黄芩6钱,炒僵蚕6钱,知母6钱,黄柏6钱,生石膏4两。

制法上药熬汁,去滓过滤,将汁炼至滴毛头纸上背面不阴为标准,收清膏,每清膏8两兑蜜1斤收膏,每膏1斤8两兑羚羊粉1分,冰片8分,搅匀装瓶。

功能主治散风清热,解表退烧。

主热盛感冒初起,憎寒壮热,四肢酸懒,头眩咳嗽,咽喉疼痛,瘟毒发颐,两腮赤肿。

用法用量每次服1两,白开水冲服。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处方3、槐榆煎处方槐花3钱,地榆3钱,金银花4钱,茵陈蒿4钱,土茯苓5钱,甘草1钱5分,浙贝母3钱,白芷3钱,桔梗3钱。

功能主治清肠,润便,止血。

主初、中期内痔出血,大便较难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外伤科学》处方4、羚翘解毒丸处方银花2两,花粉2两,葛根2两,大青叶2两,黄柏6钱,生石膏4两,生栀子1两,赤芍8钱,马勃6钱,浙贝母6钱,桑叶6钱,枳壳6钱(麸炒),黄芩6钱,炒僵蚕6钱,知母6钱,薄荷叶1两6钱,连翘(去心)2两,元参(去芦)1两6钱(共为细粉),羚羊角粉1钱,冰片2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贝母
ZhebeimuFRITILLARIAE THUNBERGII BULBUS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Fritillara thunbergii Miq.的干燥鳞茎。

初夏植株枯萎时采挖,洗净。

大小分开,大者除去芯芽,习称“大贝”;小者不去芯芽,习称“珠贝”。

分别撞擦,除去外皮,拌以煅过的贝壳粉,吸去擦出的浆汁,干燥;或取鳞茎,大小分开,洗净,除去芯芽,趁鲜切成厚片,洗净,干燥,习称“浙贝片”。

【性状】大贝为鳞茎外层的单瓣鳞叶,略呈新月形,高1~2cm,直径2~3.5cm。

外表面类白色至淡黄色,内表面白色或淡棕色,被有白色粉末。

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白色至黄白色,富粉性。

气微,味微苦。

珠贝为完整的鳞茎,呈扁圆形,高1~1.5cm,直径1~2.5cm。

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肥厚,略似肾形,互相抱合,内有小鳞叶2~3枚和干缩的残茎。

浙贝片为鳞茎外层的单瓣鳞叶切成的片。

椭圆形或类圆形,直径l~2cm,边缘表面淡黄色,切面平坦,粉白色。

质脆,易折断,断面粉白色,富粉性。

【鉴别】(1)本品粉末淡黄白色。

淀粉粒甚多,单粒卵形、广卵形或椭圆形,直径6~56μm,层纹不明显。

表皮细胞类多角形或长方形,垂周壁连珠状增厚;气孔少见,副卫细胞4~5个。

草酸钙结晶少见,细小,多呈颗粒状,有的呈梭形、方形或细杆状。

导管多为螺纹,直径至18μm。

(2)取本品粉末5g,加浓氨试液2ml与三氯甲烷20ml,放置过夜,滤过,取滤液8ml,蒸干,残渣加三氯甲烷l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贝母素甲对照品、贝母素乙对照品,加三氯甲烷制成每1ml各含2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20μl、对照品溶液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 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一浓氨试液(17: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水分不得过18.O%(附录ⅨH第一法)。

总灰分不得过6.O%(附录ⅨK)。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8.O%。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B)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二乙胺(70:30:O.03)为流动相;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

理论板数按贝母素甲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贝母素甲对照品、贝母素乙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贝母素甲0.2mg、贝母素乙O.15mg 的混合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四号筛)约2g,精密称定,置烧瓶中,加浓氨试液4ml浸润1小时,精密加入三氯甲烷一甲醇(4:1)的混合溶液40ml,称定重量,混匀,置80℃水浴中加热回流2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加上述混合溶液补足减失的重量,滤过。

精密量取续滤液10ml,置蒸发皿中蒸干,残渣加甲醇使溶解并转移至2ml 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μl、20μl,供试品溶液5~15μl,注人液相色谱仪,测定,用外标两点法对数方程分别计算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的含量,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贝母素甲(C27H45NO3)和贝母素乙(C27H43NO3)的总量,不得少于O.080%。

饮片【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或打成碎块。

【性味与归经】苦,寒。

归肺、心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化痰止咳,解毒散结消痈。

用于风热咳嗽,痰火咳嗽,肺痈,乳痈,瘰疬,疮毒。

【用法与用量】5~10g。

【注意】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