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出名的花鼓戏有哪些 脍炙人口的曲目
湖南花鼓戏的曲目
湖南花鼓戏的曲目湖南花鼓戏的曲目及简介如下:1. 《刘海砍樵》《刘海砍樵》是湖南花鼓戏中的经典剧目之一。
该剧以刘海和胡秀英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通过刘海砍樵、胡秀英下凡等情节,表现了两人真挚的爱情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该剧以欢快的曲调和生动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2. 《打铜锣》《打铜锣》是湖南花鼓戏的传统剧目之一。
该剧讲述了蔡九和林十娘之间的故事,通过生动的表演和欢快的曲调,展现了湖南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该剧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深受观众喜爱。
3. 《补锅》《补锅》是湖南花鼓戏中另一部著名的剧目。
该剧以李小聪和兰英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通过补锅匠和顾客之间的互动,展现了湖南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该剧以优美的曲调和生动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同时也展现了湖南花鼓戏独特的艺术魅力。
4. 《八百里洞庭》《八百里洞庭》是湖南花鼓戏的传统剧目之一。
该剧以洞庭湖为背景,通过渔民的生活和爱情故事,展现了湖南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该剧以优美的曲调和生动的表演展现了湖南花鼓戏的艺术魅力,同时也体现了湖南人民对洞庭湖的热爱和向往。
5. 《小槐荫》《小槐荫》是湖南花鼓戏中的经典剧目之一。
该剧讲述了张生和莺莺之间的爱情故事,通过生动的表演和优美的曲调,展现了两人真挚的爱情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该剧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深受观众喜爱,同时也体现了湖南花鼓戏的艺术魅力。
总的来说,湖南花鼓戏的曲目涵盖了历史传说、民间故事、现实生活等多个方面,通过优美的曲调和生动的表演,展现了湖南人民的生活和情感,同时也体现了湖南花鼓戏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湖南花鼓戏
湖南花鼓戏源自湘南民歌,从一 旦一丑演唱发展到“三小” (小 旦、小丑、小生)演唱。
各地花鼓戏的传统剧目约有四 百多个,以反映民间生活为主, 多以生产劳动、男女爱情或家 庭矛盾为题材,语言生动,乡 土气息浓厚。音乐曲调有三百 余支,基本上是曲牌联缀结构 体,辅以板式变化。
湖南花鼓戏按曲调结构和音乐风格的不同可分为川调、打锣 腔、牌子、小调四类,都有粗犷爽朗、地方色彩浓郁的特点。 川调:或称正宫调,即弦子调,大筒、唢呐伴奏,曲调由过门乐句与
小调:有民歌小调和丝弦小调之分,后者虽属明、清时调小曲系统,
但已地方化。各种形式的曲调,都具有粗犷、爽朗的特点。
1949年后,花鼓戏艺术有较大发展,不但 整理了如《刘海砍樵》、《打鸟》等传 统戏,而且创作了《双送粮》、《姑嫂 忙》、《三里湾》等不少现代戏。而 《打铜锣》、《补锅》、《送货路上》、 《野鸭洲》等已摄制成影片。
由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李谷一饰刘兰英, 著名的湖南花鼓戏国家一级演员彭复光饰李 小聪,钟宜淳饰刘大娘。
二、补锅
内容简介 生产队的养猪能手刘大娘,希望找一个有文化、 有技术、职业好、贡献大的小伙子做女婿。但女 儿兰英却瞒着她找了一个补锅匠做对象。刘大娘 和女儿的看法不一样,认为补锅是“屋檐脚下蹲, 一脸墨黑尽灰尘”的职业,没有什么出息。有一 天,刘大娘失手打破了煮潲的大铁锅,着急之中 拿了饭锅当潲锅,只好叫女儿去请补锅的师傅来 补锅。兰英与男友李小聪商定计策,要趁这个机 会来启发和教育妈妈。小聪来到兰英家,刘大娘 不知道小聪就是兰英的男朋友,催他快点补锅。 小聪不急不忙讲述自己的岳母看不起补锅匠,刘 大妈也表示赞同他岳母的思想,接着,小聪对刘 大妈的旧思想给予严厉的批评,教育她革命工作 是整体,七十二行都重要,彼此相依不能离。刘 大娘听小聪讲得有道理,表示不仅自己要改变旧 观念,还要帮助小聪劝说他岳母接受这个女婿。 小聪见岳母已回心转意,连忙向岳母表露身份。 刘大娘在满意的微笑声中接受了这位女婿。
音乐鉴赏课—浏阳河
1959年,阿尔巴尼亚艺术家代表团到湖 南访问演出,提出联欢时唱一曲湖南民 歌,经过接待方再三斟酌,决定把《双 送粮》的第三段单独分出来唱,并以第 三段的第一句歌词“浏阳河”作为歌曲名, 于是乎,《浏阳河》开始被作为独立的 歌曲传唱开来。
衍生歌曲:
• 1《浏阳河》诞生十年来不仅受到了 听众的喜爱,同时也激发了音乐家们的 创作灵感,他们怀着对歌曲的崇敬之情, 创造出了一首富于时代气息的《又唱浏 阳河》。 • 2《浏阳河2008》:是一首民歌元素与 R&B互相融合的歌曲,这也是首传承文 化、传递思乡感情的歌。周笔畅在美国 留学时就有了把民歌融合进流行音乐的 想法,回国后她便开始实行了。这首歌 由李谷一清唱开头,中间由周笔畅加入 了她擅长的说唱,结尾处是李谷一和周 笔畅的合唱,李谷一为此还降低了声部 来配合周笔畅
我属于你
又有多少铭心的啼泣
歌曲演唱
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
几十里水路到湘江 江边有个什么县哪 出了个什么人 领导人民得解放啊咿呀咿子哟
毛主席像太阳 他指引着人民前进的方向 我们永远跟着毛主席呀 人民的江山万年长咿呀咿子哟
谢谢欣赏 浏阳河弯过了九道弯 五十里水路到湘江 江边有个湘潭县哪 出了个毛主席 领导人民得解放啊咿呀咿子哟
故事追溯到1950年,湖南土改运动开始,当时湘 江文工团一批搞文艺工作的年轻人被分成几个 工作队下到田头采风,那种热腾腾的生活激情 感染了他们中间的每个人,尤其是徐叔华。一 天,徐叔华正在田间转悠,听着独轮车碾过泥 土时那欢快的咿呀声,他脑海里突然闪过丰收 时农民在田埂上推送粮车的那一幕。那一刻灵 感击中了他,于是他连夜创作了花鼓戏《推土 车》(后改名为《双送粮》),《双送粮》一 共分三段,反映农民翻身分得土地的喜悦心情, 今天的《浏阳河》便是其中第三段。
湖南花鼓戏-免费
早期的花鼓戏,只有半职业性班社在农村作季节性演出,农忙务 农,农闲从艺。光绪以来,这种班社发展较快,仅宁乡、衡阳两 县就有几十副“行箱”,艺人近200人。训练演员采取随班跟师 方式,也有收徒传艺的,称“教场”或“教馆”,每场数十天, 教三、四出戏。过去,由于花鼓戏经常遭受歧视和禁演,各地花 鼓戏班都曾兼演当地流行的大戏剧目以作掩护,这种戏班称“半 台班”或“半戏半调”、“阴阳班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各地分别成立专业剧团,进入城市剧场公演。据1981年统计, 全省有花鼓戏剧团54个,并成立了湖南省花鼓戏剧院。1957年, 湖南省艺术学院成立,设有花鼓戏专科。
解放后,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湖南花鼓戏在老艺人和新文艺工作者 共同努力下,挖掘、整理和改编了许多传统剧目,其中在全国影响较大 的有《刘海砍樵》、《刘海戏金蟾》等。
经典名剧 《刘海砍樵》
刘海砍樵(比古调)
(女)我这里将海哥好有一比呀!
(男)胡大姐,
(女)哎
(男)我的妻,
(女)啊
(男)你把我比作什么人罗!
主要剧目有 《思夫》、 《补背褡》、 《芦林记》、 《双盗花》、 《双卖酒》、 《牛郎织女》 等。
常德花鼓戏
主要流行于常德、桃源、汉寿、临澧、大庸、慈利一些地方。它源于民间的 “采茶灯”、
“车儿灯”,清末流入城市。宣统年间《长沙曰报》就有常德禁“花灯淫戏” 的记载,正因为此,才迫使后来花鼓戏班与汉班合演,在合演中直接受到常 德汉剧的影响。解放前,不少花鼓戏艺人学汉剧,入汉班,演出常是花鼓、 汉调“两下锅”,当地称这种班子为“两抡班”。这种情形一直延续到解放 后。
湖南 花鼓戏
湖南花鼓戏是一种湖南省的汉族戏曲剧种。作为湖南各地花
鼓戏流派的总称。由于流行地区不同而有长沙花鼓戏、岳阳花 鼓戏、衡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零陵花鼓戏等 六个流派之分,其都各具不同的艺术风格。各地花鼓戏的传统 剧目约有四百多个,音乐曲调三百余支。音乐主要是以极具地 方特色的湖南花鼓大筒、以及唢呐、琵琶、笛子、锣鼓等民族 乐器作伴奏。曲调活泼轻快,旋律流畅明快。特别是唱遍大江 南北,风靡海内外的湖南花鼓戏名剧《刘海砍樵》其脍炙人口 的“比古调”唱段,深受全国各地的人民群众所喜爱。花鼓戏 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花鼓戏剧目
花鼓戏剧目1. 《嫦娥奔月》2. 《梁祝》3. 《牡丹亭》4. 《雁门关》5. 《红楼梦》6. 《西施》7. 《红灯记》8. 《秦香莲》9. 《锁麟囊》10. 《汉宫秋》11. 《南柯太守传》12. 《月下老人》13. 《西厢记》14. 《四季歌》15. 《碧玉簪》以上剧目都是著名花鼓戏剧目,且每一出作品都有传奇的故事背景或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深受观众喜爱。
在这些剧目中,既有以历史故事为背景,宏大壮观的戏曲剧目,又有以细腻动人的爱情故事为主的剧目,电影和电视剧的拍摄也不断搬上舞台。
1. 《嫦娥奔月》是花鼓戏中的经典剧目之一,其故事背景源自中国神话《嫦娥奔月》。
讲述了后羿射下太阳后,为了彻底消灭天空中的四个妖怪,使用了神箭羽毛,将三个妖怪消灭,但最后一个妖怪在嫦娥的帮助下逃脱。
此后,后羿为了获得永生,毒箭射向嫦娥,嫦娥身躯飘然而起变成了月亮,并且成了今天我们夜空中看得到的令人美丽的月亮。
这个故事既有神话故事的神秘气息,又有人性和爱情的衬托,其情节剧情曲折生动,受到了广大观众的高度评价。
2. 《梁祝》,更是中国戏曲中最具代表性的爱情故事之一,花鼓戏中也有其翻唱表演。
它的故事情节自宋代流传至今,经过不断丰富和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完整、精彩的爱情传说。
故事讲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的爱情故事。
两人是地位不同的青年男女,但通过善良的本性和坚定的爱情信仰,化解了尘世间隔阂,终成眷属。
剧目的音乐和唱腔都有独特之处,尤其是该剧的花鼓戏表演,曲调婉转动听,叙述了情节的高潮迭起,令人心猿意马。
3. 《牡丹亭》是元曲中的经典之一,花鼓戏剧目中也有其演出。
《牡丹亭》故事背景源自唐代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但是在元曲中进行了大幅度的改编,将故事情节搬到了南边的苏州,突出了其地方色彩。
故事情节曲折动人,涵盖了人间爱情和超凡脱俗的境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
该剧音乐和唱腔具有独特魅力,具体表现在序幕、引子和终曲等方面,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和魅力。
湖南花鼓戏简介
湖南花鼓戏简介湖南花鼓戏是湖南各地花鼓戏流派的总称。
由于流行地区不同而有长沙花鼓戏、岳阳花鼓戏、衡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零陵花鼓戏等六个流派之分,其都各具不同的艺术风格。
它源自湘南民歌发展而成,从一旦一丑演唱发展到“三小”演唱。
各地花鼓戏的传统剧目约有四百多个,音乐曲调三百余支。
按其结构和音乐风格的不同可分为川调、打锣腔、牌子、小调四类,都有粗犷爽朗、地方色彩浓郁的特点。
音乐主要是以极具地方特色的湖南花鼓大筒、以及唢呐、琵琶、笛子、锣鼓等民族乐器作伴奏。
曲调活泼轻快,旋律流畅明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花鼓戏艺术有较大发展,不但整理了如《刘海砍樵》、《打鸟》等传统戏,而且创作了《双送粮》、《姑嫂忙》、《三里湾》等不少现代戏。
而《打铜锣》、《补锅》、《送货路上》、《野鸭洲》等已摄制成影片。
特别是唱遍大江南北,风靡海内外的湖南花鼓戏名剧《刘海砍樵》其脍炙人口的“比古调”唱段,深受全国各地的人民群众所喜爱。
湖南花鼓戏虽说后来发展有了生、旦、净、丑诸行当,但小旦、小生、小丑仍占主要地位,表演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同时也注重不断吸收传统的表演技巧,如岳阳花鼓戏就直接从巴陵戏中借鉴传统戏的袍带、翎子、翅子、扇子、官衣、罗帽、胡子、把子和扑、跌、翻、打等表演技巧,用于塑造人物和表现情节,以丰富花鼓戏剧种的表现力。
剧种起源湖南花鼓戏源出于民歌,逐渐发展成为一旦一丑演唱的花鼓戏初级形式。
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刊行的《浏阳县志》谈及当地元宵节玩龙灯情况时说:“又以童子装丑旦剧唱,金鼓喧阗,自初旬起至是夜止”。
说明一旦一丑演唱的花鼓戏——地花鼓,最迟在清嘉庆年间已经形成。
又据杨恩寿《坦园日记》清同治元年(1862),杨恩寿在湖南永兴观看的“花鼓词”(即花鼓戏)中,已有书生、书童、柳莺、柳莺婢四个角色,而且情节与表演都较生动,说明这时的花鼓戏不但已发展成“三小”(小旦、小丑、小生)戏,而且演出形式也具有一定规模。
团队力量的结晶——花鼓戏《三里湾》六十庆
YISHIGOUCHEN 艺史钩沉27导演张间集思广益,在排练中更多的是给演员分析角色在此时此地的处境和心情,以及应如何开展行动。
一般情况下,他都不会给演员做示范,认为这样做会禁锢演员在角色扮演中灵感的发挥,失去有生命力的表演。
他鼓励演员之间相互进行讨论,以产生一些对自己有帮助的启发。
这样,在张导的引领下,演员们不断提出了对台词、唱词、唱腔等方面的一些修改意见,形成了一个和谐、融洽、不断进取的艺术创作氛围。
经过三个多月的创编排练,花鼓戏《三里湾》终于在当时长沙五一广场西侧的湖南剧院上演了,而且,一上演就获得了非常强烈的剧场效果。
观众席间经常是笑声朗朗,并不时爆发出阵阵热烈的掌声。
在不断的舞台实践中,演员、乐队及各个部门的整体艺术表达也日臻成熟。
一九五八年夏天,应文化部的邀请,《三里湾》赴北京参加首届戏曲现代戏交流观摩演出;同台的有河南豫剧三团的《朝阳沟》、上海沪剧团的《罗汉钱》、山东省吕剧团的《李二嫂改嫁》,凑巧的是还有中国评剧院的《花好月圆》(亦改编自小说《三里湾》)及河南豫剧三团的《三里湾》。
虽说三台同题材的戏各有特色,但是在研讨会上,专家们推崇的还是湖南花鼓戏《三里湾》,一致认为:该剧无论是从喜剧风格上,还是从表演上都具有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很好地呈现出了农村新生代的向上情怀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是一个典型南方版的《三里湾》。
由此,湖南省花鼓戏剧团成为了全国屈指可数且在戏曲反映现代生活上颇有成就的团队之一,并享誉大江南北。
此后几十年中,剧团亦不断有许多新的描写当代人生活、情感的剧目呈献给喜爱湖南花鼓戏的观众,而《三里湾》成了湖南省花鼓戏剧院以戏曲手段讲述当代生活的奠基之作。
《三里湾》剧本就此定稿,成了此后巡演的当家戏。
一九五八年底,湖南人民出版社决定出版、发行《三里湾》剧本。
王方之召集我、许在民和谭亦之对剧本文字做了最后的疏理,并提出署名问题。
他说:为了打造剧团的编剧人才,一不署四人的名字,二不署集体创作,只署许在民为作者。
湖南花鼓戏介绍及经典选段分析
曲调特点:曲调轻快活泼,优美动听,旋律流畅
情绪:积极向上
伴奏乐器:湖南花鼓大筒、笛子、锣鼓
吐字:吐字清楚、有地方特色、具有湖南方言 湖南花鼓戏戏曲表演艺术家:王永光,宋谷,刘赵黔, 李左,李小嘉 ,叶红,何冬保等 代表剧目:《刘海砍樵》《打铜锣》《补锅》
花鼓戏特点:以反映民间生活为主,多以生产劳动、 男女爱情或家庭矛盾为题材。语言生动,乡土气息浓 厚。
南县实验湖南花鼓戏团 安化县湖南花鼓戏剧团 益阳市三湘花鼓戏剧团 湘潭市湖南花鼓戏剧团 湘乡市湖南花鼓戏剧团 韶山市湖南花鼓戏剧团 湘潭县湖南花鼓戏剧团 衡阳市湖南花鼓戏剧团 衡阳县湖南花鼓戏剧团 衡东县湖南花鼓戏剧团 衡山县湖南花鼓戏剧团 衡南县湖南花鼓戏剧团 邵阳市湖南花鼓戏剧团 邵东县湖南花鼓戏剧团 常德市湖南花鼓戏剧团 鼎城区湖南花鼓戏剧团 津市市湖南花鼓戏剧团 临澧县湖南花鼓戏剧团 安乡县湖南花鼓戏剧团 湖北省内县级院团 通城县花鼓戏剧院(通城花鼓戏源于湖南花鼓戏) 崇阳县提琴戏协会(崇阳提琴戏源于湖南花鼓戏)
湖南花鼓戏由于地域声腔以及民俗乡音等各方面的差异,湖南花鼓戏分 为长沙花鼓戏(益阳花鼓戏)、岳阳花鼓戏(临湘花鼓戏)、常德花鼓 戏、衡阳花鼓戏等。均以长沙官话为统一的舞台语言,各有代表性剧目 和音乐声腔。
补锅/游春
传统剧目 各地湖南花鼓戏传统剧目女 爱情或家庭矛盾为题材,语言生动,乡土气 息浓厚。1949年后,花鼓戏艺术有较大发展, 不但整理了《刘海砍樵》、《打鸟》等传统 戏,而且创作了《双送粮》、《姑嫂忙》、 《三里湾》等不少现代戏。而《打铜锣》、 《补锅》、《送货路上》、《野鸭洲》等已 摄制成影片。 解放后,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湖南花鼓 戏在老艺人和新文艺工作者共同努力下,挖 掘、整理和改编了许多传统剧目,其中在全 国影响较大的有《刘海砍樵》、《刘海戏金 蟾》等。 经典名剧有:《刘海砍樵》《补锅》《打铜 锣》
手拉风箱呼呼响
湖南花鼓戏是湖南各地花鼓戏流 派的总称。由于流行地区不同而 有长沙花鼓戏、岳阳花鼓戏、衡 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常德花 鼓戏、醴陵花鼓戏等六个流派之 分,其都各具不同的艺术风格。 各地花鼓戏的传统剧目约有四百 多个,音乐曲调三百余支。
音乐主要是以极具地方特色的湖 南花鼓大筒、以及唢呐、琵琶、 笛子、锣鼓等民族乐器作伴奏。 曲调活泼轻快,旋律流畅明快。 特别是唱遍大江南北,风靡海内 外的湖南花鼓戏名剧《刘海砍樵》 其脍炙人口的“比古调”唱段, 深受全国各地的人民群众所喜爱。
• 小聪不急不忙讲述自己的岳母看不 起补锅匠,刘大妈也表示赞同他岳 母的思想,接着,小聪对刘大妈的 旧思想给予严厉的批评,教育她革 命工作是整体,七十二行都重要, 彼此相依不能离。
• 刘大娘听小聪讲得有道理,表示不 仅自己要改变旧观念,还要帮助小 聪劝说他岳母接受这个女婿。小聪 见岳母已回心转意,连忙向岳母表 露身份。刘大娘在满意的微笑声中 接受了这位女婿。
湖南花鼓戏由于地域声腔以及民俗乡音等各方面 的差异,湖南花鼓戏分为长沙花鼓戏(益阳花鼓 戏)、岳阳花鼓戏(临湘花鼓戏)、常德花鼓戏、 衡阳花鼓戏等。均以长沙官话为统一的舞台语言, 各有代表性剧目和音乐声腔。
补锅/游春
打 铜 锣
传统剧目 各地湖南花鼓戏传统剧 目,总计约400多个, 以反映民间生活为主, 多以生产劳动、男女爱 情或家庭矛盾为题材, 语言生动,乡土气息浓 厚。
湖南花鼓戏虽说后来发展有了生、旦、 净、丑诸行当,但小旦、小生、小丑仍 占主要地位,表演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同时也注重不断吸收传统的表演技巧, 如岳阳花鼓戏就直接从巴陵戏中借鉴传 统戏的袍带、翎子、翅子、扇子、官衣、 罗帽、胡子、把子和扑、跌、翻、打等 表演技巧,用于塑造人物和表现情节, 以丰富花鼓戏剧种的表现力。
湖南花鼓戏的曲目
湖南花鼓戏的曲目湖南花鼓戏是湖南地区非常有名的一种地方戏曲,它具有独特的音乐曲调和剧情传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湖南花鼓戏的曲目丰富多样,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和不同主题的故事,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典型的湖南花鼓戏曲目。
1.《女儿情》:《女儿情》是湖南花鼓戏中经典的白打段子,讲述了女主角杨娥和五个追求者之间的情感纠缠。
这个曲目以其婉转抒情的旋律和动感的打击乐,给观众带来了快乐和感动。
2.《擒贼擒王》:《擒贼擒王》是湖南花鼓戏的传统曲目之一,它描绘了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攻打水上台的故事。
这个曲目以其激昂的音乐和紧张刺激的剧情,展现了英勇的戚继光和他的战士们的无畏精神。
3.《林则徐救孙》:《林则徐救孙》是湖南花鼓戏中的经典题材,讲述了清朝官员林则徐为了救孙传芳而与官府决裂的故事。
这个曲目以其激动人心的剧情和感人至深的旋律,使观众对历史人物林则徐的勇敢和义举有了更深的理解。
4.《白蛇传》:《白蛇传》是湖南花鼓戏中的经典曲目之一,是中国传统爱情故事之一。
它讲述了白蛇和许仙之间的爱情故事,以及他们在充满挑战和考验的世界中相互帮助和珍惜的情感。
这个曲目以其动人的音乐和精彩的演绎,给观众带来了浪漫和感动。
5.《花木兰》:《花木兰》是湖南花鼓戏中的另一个经典曲目,讲述了唐朝女将军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这个曲目以其战斗的氛围和婉转的旋律,表现了花木兰的英勇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6.《貂蝉》:《貂蝉》是湖南花鼓戏中的一部传统曲目,讲述了王允用美人计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的故事。
这个曲目以其妩媚的旋律和动感的表演,展现了貂蝉的聪明和王允的魅力。
7.《西施舞》:《西施舞》是湖南花鼓戏中具有代表性的曲目之一,它描绘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美人西施以其无比的美丽搅动整个国家的故事。
这个曲目以其舞动的旋律和充满激情的表演,展现了西施的美丽和风华。
8.《红楼梦》:《红楼梦》是湖南花鼓戏中的经典曲目之一,它改编自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故事。
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1)
05
传承与发展现状
湖南花鼓戏的传承现状
传承人队伍
01
目前,湖南花鼓戏的传承人队伍呈现老龄化趋势,年轻传承人
的培养亟待加强。
传承方式
02
传统的口传心授方式仍是主要传承手段,同时结合现代教学方
法,如戏曲学校、培训班等。
传承内容
03
在传承经典剧目的同时,注重传统表演技艺、音乐唱腔、舞台
美术等方面的传承。
砍樵人的存在丰富了剧情的内 涵,让观众更深刻地感受到当 时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其他角色介绍
剧中还有其他一些角色,如恶霸、地 主等反面形象,以及刘海的母亲、村 姑等辅助形象。
通过这些角色的塑造,观众可以更加 深入地了解当时社会的各种人物性格 和命运,增强了剧目的观赏性和思想 性。
这些角色在剧情中各自扮演着不同的 角色,推动着故事的发展,同时也为 观众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06
推广与传播策略
剧场演出推广
定期演出
在各大剧场定期安排《刘海砍樵》的演出,提高剧目的曝光度和知 名度。
优惠政策
推出针对不同人群的优惠政策,如学生票、团体票等,吸引更多观 众前来观看。
观众互动
在演出过程中设置互动环节,如观众投票、现场抽奖等,增加观众参 与感和粘性。
校园传承推广
校园讲座
邀请湖南花鼓戏专家或演员进入校园,为学生们讲解湖南花鼓戏 的历史、艺术特色及《刘海砍樵》的剧情和表演技巧。
01
02
03
04
剧目创新
鼓励创作反映现实生活、具有 时代特色的新剧目,丰富湖南
花鼓戏的艺术表现力。
音乐创新
吸收现代音乐元素,对传统唱 腔进行改革和创新,使湖南花 鼓戏的音乐更加丰富多彩。
花鼓戏经典曲目
花鼓戏经典曲目花鼓戏是中国一种古老的传统角色演出技艺。
五十多年来,它被传承至今,并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名单。
花鼓戏的经典曲目源于古老的传统,包含了文艺舞蹈、艺术表演、音乐编曲、戏剧表演以及技巧演出等组成部分。
下面的曲目可以代表花鼓戏经典曲目:《水调歌头》水调歌头是花鼓戏中传统最经典的一支舞蹈曲目。
这首曲子由宋代著名词人苏轼创作,用高雅的语言描绘了日出日落的景色,它深入人心,令人难以忘怀。
在花鼓戏中,水调歌头的舞步温柔而优美,耐人寻味,让观众沉浸在美妙的舞蹈中。
《燕子衔泥》燕子衔泥是花鼓戏曲目中非常流行的一首舞曲,这首曲子由宋代著名音乐家王廷孟创作,它反映了浓郁的民族色彩。
燕子衔泥的舞蹈动作简单易学,充满活力,耐人寻味,令人难忘。
在花鼓戏现场,一舞燕子衔泥,观众会把一些新鲜刺激的舞蹈动作放入舞步中,大喝一声,令人流连忘返。
《玉兔市集》玉兔市集是花鼓戏曲目中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首非常受欢迎的舞曲。
这首曲子源于民间舞曲,曲调悠扬,充满活力,传唱十分明快,令人印象深刻。
在舞台上,玉兔市集的舞蹈动作活泼多变,令人眼花缭乱,令观众把舞蹈中的欢乐和热情带回家。
《梅花三弄》梅花三弄是花鼓戏经典曲目的代表作,也是一首难度比较高的舞曲。
这首曲子古老而神秘,由明朝著名大文豪文天祥创作,曲调流畅动听,传唱充满乡土气息。
在舞台上,梅花三弄的舞步别具一格,动作精练,节奏明快,令人耳目一新。
《清平乐》清平乐是花鼓戏经典曲目中最受欢迎的一首舞曲,由宋代著名歌坛巨匠辛弃疾创作。
这首曲子抒情细腻,歌词涵盖时代史和文学情怀,令人心醉神迷。
在舞台上,清平乐的舞步精细优美,交融精妙,速度上升又慢慢减缓,令观众感受到一种淡雅地温柔。
以上就是花鼓戏经典曲目的代表作,这些经典曲目充满了古老的民族色彩,令人折服,也令人难忘,一支精彩的花鼓戏表演绝对会让观众流连忘返。
花鼓戏的著名唱段
花鼓戏的著名唱段介绍花鼓戏花鼓戏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一种,以山东、江苏、浙江等地最为著名。
它以鼓点鲜明、唱腔婉转、表演生动为特点,结合了歌唱、舞蹈、击鼓等艺术形式,深受观众喜爱。
花鼓戏中有许多著名的唱段,这些唱段以其独特的音乐魅力和戏曲表演技巧广为流传。
红灯记1. 《十送红军》•唱腔悲壮,感人至深•表达了人民对红军的深情厚意•歌颂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英勇事迹2. 《忆秦娥·呦呦鹿鸣》•唱词典雅、动人•描述了秦娥的爱情悲剧•展现了中国古代女性的坚贞和忠贞3. 《望江亭·清明时节雨纷纷》•唱腔婉转、轻柔动听•描绘了江南春雨淅淅沥沥的景致•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深情怀念青衫泪1. 《小桃红·今年的花正开》•唱腔欢快、活泼•唱词婉转、含蓄•描绘了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的思恋之情2. 《普庵婆·豆腐曾被嫌》•唱腔生动、幽默•反映了豆腐在老百姓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唱词采用夸张手法,表达了民众的愤怒和讽刺3. 《望海潮·东南形胜》•唱腔高亢、豪放•描绘了东南沿海的壮美景色•展现了海洋的浩渺和人类的壮丽4. 《梧桐树·乌衣巷口夕阳斜》•唱腔在柔美中透露出忧伤•表达了女主人公对失去的爱情的思念和眷恋之情•唱词细腻而含蓄山河恋1. 《山河恋》•唱腔铿锵有力•描绘了广袤的山河壮丽景色,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歌颂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精神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2. 《绿野仙踪·风月宝鉴》•唱腔婉转、抒情•唱词描写了绿野仙踪中的风光和人物形象•展示了中国古代奇幻想象和诗意境界3. 《贵妃醉酒》•唱腔婉转、动情•描绘了贵妃醉酒的场景•表达了贵妃对爱情的追求和豪情万丈的个性总结花鼓戏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瑰宝,其著名唱段以其独特的音乐魅力和戏曲表演技巧广为流传。
红灯记中的《十送红军》、《忆秦娥·呦呦鹿鸣》和《望江亭·清明时节雨纷纷》等唱段描绘了不同主题的情感与景致。
邵阳花鼓戏
邵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代表性剧目《打鸟》邵阳花鼓戏,湖南花鼓戏六大流派之一,主奏乐器为“花鼓大筒”。
近三百年来,广泛流行于湘西南和湘中大地,以及滇黔要道,该剧种发源于邵阳市(旧宝庆府),是在民间“花鼓灯”、“走马灯”和“打对子”等多类演唱形式的基础上形成的。
邵阳花鼓戏的行旦由初期一旦一丑的对子花鼓,如《打对子》《摸泥鳅》《磨豆腐》等,发展到具有人物矛盾和故事情节,且歌、舞、科、白俱全的“三小戏”,如《打鸟》《送表妹》等,到清末民初时期,邵阳花鼓戏开始进入生旦净末丑的“多行旦”阶段,逐渐步入剧种形成的成熟时期,这一时期是邵阳花鼓戏产生和积累剧目较多的旺盛期。
现今流传和继承下来的有《刘海戏金蟾》《七仙姑下凡》《金钏会》《韩湘子服药》《桃源盘洞》《赶子牧羊》《二嫂子回娘家》等一批大型剧目。
邵阳花鼓戏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其诙谐、活泼、高亢、浓烈的演出风格深受广大城乡观众所喜闻乐见。
其音乐在湖南花鼓戏中以唱腔丰富/曲牌众多而独具艺术特色,且形成了以川调类、牌子类和小调类三种音乐声腔形式融合一体的自身音乐体系,有些曲调已初具板式形态。
邵阳花鼓戏的表演形式与风格在具有代表性的老艺人中曾有以王佑生、李鸿钧、石伯胜、赵凤鸣、赵凤仙为主的东路;以陈明生、谢宝珍为主的西路;以张卓元等人为主的南路之分。
1950年经市文化主管部门批准,组成了“邵阳农村实验楚剧团”,1954年正式更名为“邵阳市花鼓戏剧团”,其后,三路不同艺术风格和不同音乐唱腔的老艺人都汇集到该团,至此,邵阳花鼓完成了三路合一的艺术融合阶段,形成了邵阳花鼓戏在湖南花鼓戏中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
邵阳花鼓戏的音乐,孕育于当地的山歌和民间小调。
又受到说唱音乐、宗教音乐、祁剧音乐的影响。
共有560多首曲牌,分为川调、走场牌子、锣鼓牌子、小调4类。
走场牌子、锣鼓牌子具有轻松活泼、热烈欢快的特色;川调则高亢激越;数板、垛子如说如诉;民间小调和丝弦小调丰富多彩、地方风格很浓。
浅析湖南花鼓戏《补锅》的产生及表演方式
浅析湖南花鼓戏《补锅》的产生及表演方式王梦诗【摘要】湖南花鼓戏是湖南极具代表性的地方音乐表现形式,它多以反映民间生活为主,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补锅》是湖南花鼓戏的一首经典名作,它的曲调活泼轻快,人物形象生动,歌词准确表达出了人物的心理活动,语言通俗易懂又不失诙谐幽默,旋律流畅明快,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风格独特。
本文主要从花鼓戏的历史渊源、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舞台表演技巧三方面来分析作品《补锅》。
湖南花鼓戏是值得我们社会去保护和传承的艺术,希望通过本文能让大家感受到这首作品的艺术价值,为此作品的表演者提供一些浅薄的文学借鉴。
【关键词】湖南花鼓戏补锅产生表演方式一、花鼓戏的历史渊源及发展现状1、1花鼓戏的历史渊源花鼓戏发展到现在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它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从简到繁的过程。
它最早产生于宋代,当时只表演简单的、没有情节的歌舞。
是内容平淡无奇,不受重视的民间伎艺。
后来,从湖南城乡新春时所表演的各种民间艺术形式中得到启发,在内容上更充实,在表现形式上,由歌唱进化为歌舞,再逐渐演变成戏曲。
清代中叶,是湖南花鼓戏发展最为快速的时期。
刚开始内容是简单、朴实的生活小戏。
随后,逐渐出现民间传说题材剧目,故事性更强,所表现的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湖南花鼓戏就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它以塑造人物肯定性形象为主,依据农民的思想、情感、心理逻辑去设计人物。
在戏剧冲突上,一般在民间寻找一些生活题材,运用其中一些喜剧因素,制造喜乐气氛,给大家带去更多的欢声笑语。
例如:《补锅》、《刘海砍樵》等这些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
湖南花鼓戏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是以川东大筒腔--梁山调的入湘为标志。
梁山调的入湘,对湖南花鼓戏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使湖南花鼓戏在短时间内得以飞速发展。
湖南花鼓戏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它突破了教化和言情这两个最基本的中国传统文艺思想的命题,别开“娱乐”主旨,使之与言情、教化、娱乐三足鼎立,丰富了我国传统的文艺观。
湖南花鼓戏传统曲目
湖南花鼓戏传统曲目
《打金枝》:这是湖南花鼓戏中最具代表性的剧目之一,讲述了金枝玉叶的女子在婚姻和家庭中所遭遇到的困境和抗争。
《穆桂英挂帅》:这个故事源于明朝末年的抗倭战争,描绘了女英雄穆桂英带领军队抗击倭寇的壮丽场景。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是根据《西游记》改编的花鼓戏剧目,讲述了孙悟空与白骨精的斗智斗勇,展现了悟空的聪明才智和神通广大。
《霸王别姬》:这是湖南花鼓戏中的经典悲剧,讲述了项羽和虞姬之间纠缠的爱恨情仇,以及项羽的失败和自刎的悲壮结局。
《卧薪尝胆》:这个剧目讲述了楚国名将范增为报效国家,以及楚王向他学习的故事,揭示了范增忠诚爱国的精神。
湖南花鼓戏词
十字调小刘海(走哇!)小刘海在茅棚别了娘亲肩扦担往山林去走一程家不幸老爹爹早年丧命丢下了母子们苦度光阴叹老母眼失明无人侍奉心只想讨房亲撑持门庭怎奈我家贫穷无衣无食谁愿意来与我定下婚姻一路上胡乱想神魂不定到山林见干樵真爱人放下这扦担把樵砍挑起这柴担转回程============吴三宝游春今乃是三月三清明佳节还需要到荒郊前去游春将身儿我且把书房来进换头巾和蓝衫前去游春头带着公子巾齐眉盖顶身穿着兰衫打扮色色新打扮了我且把书房来出返手儿带关了两扇柴门吴三保出门来抬头观看青的山绿的水真可爱人有青山和绿水年年还在人老了又何能再转少年一路上只觉得精神爽快一心想到荒郊游玩散心============今乃是三月三清明大节还须要到荒郊前去散心哪将身儿我且把梳妆台上巧梳妆巧打扮前去游春哪头梳着青丝发乌云盖顶哪插一对美翠花两下相映上穿着红凌祆不长不短下系着水罗裙四角挖云梳罢妆我且把梳妆台下用手儿带关了两扇柴门哪赵翠花出门来抬头观望又只见紫燕儿比翼长空哪乳燕来紫燕去空中呜叫哪只叫得赵翠花心如火焚哪一路上好美景无心观赏哪还须要到荒郊游玩散心哪============今乃是三月三清明佳节还需要到荒郊前去游春将身儿我且把上房来进调头巾换蓝衫前去游春且迈步我这里书房走出青的山绿的水真可爱人这青山和绿水年年还在人老了又何能转过少年一路上只觉得精神爽快一心想到荒郊游玩散心============丫环调*湘子渡药湖南花鼓戏《湘子与林英》选段小姐她染上了相思重病梅香我到长街去请郎中走出飞檐韩府外呀好一比画眉鸟飞到山林哪韩府琐事且不也表湘子姑爷出走隐穴中自从韩姑爷修行去呃丢下我家小姐绣房之中红罗账内鸳鸯枕上梳妆台旁菱花镜前朝也思夜也想朝思暮想想想思思思思想想思来想去想成一个子单哪得儿单哪单得儿单单溜子单相思呀小姐的相思情与我明晓引起了对我的张青哥哥思念情小梅香离开家另谋生留下我家张青哥哥孤孤单单守家中独自一人起得早凉亭内面两室三厅杨柳树下也是一个子单哪得儿单哪单得儿单单溜子单哪丢下我家张青哥哥且不哇表想起了小梅香我的出身哪爹妈生我三姊妹两个姐姐早嫁人大姐名叫兰英翠二姐名叫翠兰英大姐嫁到王家去二姐嫁到李家哟中唯有我梅香命最苦哟卖到韩家作佣喽人(啊呵)心慌乱走走了意差点子忘了请郎中甩开大步往哪前走哇来此已是十呀里亭十里凉亭歇歇脚只见白发老啊公公野外贪睡怕生病叫醒公公睡梦中哪嗬咿嗬嗨哪咿哪嗬嗨嗬嗨哪嗬咿嗬嗨============阳雀调*相敬如宾结同心湖南花鼓戏《斩蔡鸣凤》胡二姐唱段晚风轻吹凉阵阵清波池边飞流萤遥望九天银河影牛郎织女各西东世上多少痴男女盼月老牵红线永不离分卖钣女也算是三生有幸结识了蔡鸣凤多情之人虽然未曾行大礼此后也算蔡家人今夜与他来商定从今往后莫远行华阳镇上立根本同把客店来经营举案齐眉永相爱相敬如宾结同心============渔鼓调*变得歹来变得歪湖南花鼓戏《湘子化斋》丑和尚唱段变得歹来变得歪韩湘子变出个十不全的和尚来头也变得大足又变得摆手又变得瘸背心里背个老南瓜鼻子高头起宝塔眼睛又生萝卜花扯开口是个咧嘴巴满口的龅牙齿好吃西瓜满脑壳的癞子冒得头发脸上一脸的铁石麻摆摆跛跛跛摆摆摆跛跛跛跛摆摆把花园进满园的花草色色新将身打坐在花台上等候林英到此来============韩湘子:我韩湘子深山把药采香烟渺渺上天台拔开云雾来观看我的妻林英女烧香来本当乘风归家转又恐现出仙体来我不将身来呀化变韩湘子:变一个十不全的和尚去化钵仙斋脑壳化得斗桶大化一脸的铁石麻眼睛化一个姜瘤子外带还化打一个咧嘴巴脚也化得跛手又化得瘸背上化只驼子酽像背只南瓜一跛一瘸朝前走来此就是韩府门我将身且把花呀园进我的妻在绣房怎得知情我不免将木鱼敲三下轻轻惊动小林英。
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
当代湖南花鼓戏的创新与发展
创新举措
当代湖南花鼓戏在传承 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创 新,如创作新剧目、引 入新元素、探索新的表 演形式等。
发展成果
通过创新举措的实施, 当代湖南花鼓戏取得了 显著的发展成果,如新 剧目的不断涌现、观众 群体的不断扩大等。
未来展望
未来,湖南花鼓戏将继 续坚持创新发展的理念 ,推动传统艺术的现代 化转型,为观众呈现更 加丰富多彩的演出。
传承意义
《刘海砍樵》作为湖南花鼓戏的经典之作,其传承不仅有助于弘扬民族文化和地方戏曲艺术,还能够 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关注。同时,通过传承这部经典剧目,也能够培养更多优秀的戏曲演员 和观众群体,推动湖南花鼓戏的持续发展。
02
角色分析
刘海角色特点
忠厚老实
刘海是戏中的正面人物,性格忠厚老 实,善良正直,是观众喜爱的形象。
传承历程
《刘海砍樵》作为湖南花鼓戏的经典剧目,经历了数百年的传承历 程,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传承方式
《刘海砍樵》的传承方式主要包括剧本传承、表演技艺传承和音乐 唱腔传承等。
发展与创新
近年来,《刘海砍樵》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发展 ,如引入现代舞美、灯光、音响等技术手段,提高演出效果。
乐观开朗
虽然生活艰辛,但砍樵人 性格乐观开朗,积极向上 ,总是能够保持一颗快乐 的心。
正义感强
砍樵人具有强烈的正义感 ,遇到不公正的事情会勇 敢地站出来维护正义,展 现出他的勇气和担当。
其他角色介绍
01
胡大姐
胡大姐是戏中的女性角色,她美丽善良,聪明伶俐,与刘海有着深厚的
感情基础。在戏中,她既是刘海的恋人,也是他的得力助手。
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谈戏曲表演的人物塑造——以现代花鼓小戏《祭鸡》为例
群 文创作
谈 戏 曲表演 的人物 塑 造
一
以 现 代 花 鼓小 戏 《 祭 鸡 》为 例
陶卫红
( 肇庆 市文化馆 广东 肇庆 5 2 6 0 4 0 )
[ 摘
要]花鼓戏作为中国地方戏曲剧种深受各地人 民群众的喜爱。解放后 ,湖南现一批经典剧作 。本文以湖 南花鼓戏 ( 《 祭鸡》为例,总结其成功经验,并
着重分析其人物塑造与艺术风格,以期对现代花鼓戏创作、表演有所帮助。
[ 关键词]群众文化 实践 繁荣 经验 战略 关系
一
、
湖 南花鼓戏概况 与分类
中国戏 剧艺术源远流长 ,品类 繁多 ,是我 国最 富民族特色 的艺术形 式之一 。其 中花鼓戏 为 中国地方戏 曲剧种 ,通 常特指湖南地 方花鼓戏 。湖南花 鼓戏分为有长沙花 鼓戏 、岳 阳花鼓 戏、衡 阳花鼓 戏、邵 阳花 鼓 戏 、常德花鼓戏 、醴陵花鼓戏等六个流派 ,各派都具有不同的艺术风格。 花鼓 戏源 自湘南 民歌 ,从最初 的一旦一丑演 唱发展到 “ 三小 ”演 唱 。各地花鼓戏 的传 统剧 目约 四百多
个 ,音 乐 曲调三百余支 。按其结构和音乐 风格的不 同可 分为川调 、打锣腔 、牌子 、小调 四类 ,都有粗犷爽
朗、地方色彩浓郁 的特 点。音乐主要是 以极具地方特色 的湖南花鼓大筒 、 以及唢呐 、琵琶、笛子 、锣鼓 等
民族 乐器作伴奏 。曲调活泼轻快 ,旋律流畅 明快 。
二、湖南现代 花鼓戏 《 祭鸡 》的创作 、排 演过程 中华人 民共和 国成立后 ,花鼓戏 艺术 有 了较大发展 。其 中湖 南现代花鼓戏 剧 目逐渐增多 、发展基本成 熟, 出现 了许 多脍炙人 口的经 典剧 作 。2 0 0 1 年1 2 月,笔者 ( 当时在湖 南工作 )在广 州黄花 岗大剧 院参加全 国第十一届群 星奖戏剧 曲艺大赛 中主演花鼓 小戏 《 祭鸡》并获金 奖 , 《 祭鸡 》是一出反映农村题 材的现代 小戏 ,具有 浓郁的喜剧色彩和 乡土气息 。剧情 非常简单 :单 身汉 张老三 ,发财 心切 ,见 自家 的公鸡在 为邻 居刘 四嫂 家的母鸡配种 ,计 上心来 ,向刘 索取配 种费 。几经 周折 ,公鸡却被 自己踩死 ,张要刘 出祭奠 费。 刘 四娘有意教训张 ,答应付祭奠费 ,却要张给死鸡当孝子 。张老三狼狈不堪,落 荒而逃 ,被众人所耻笑 。
宁乡对子花鼓
宁乡对子花鼓宁乡对子花鼓是流传于湖南省宁乡县境内,集歌、舞、乐于一体的民间综合艺术形式。
明末清初,每逢新春或婚寿喜庆,民间开始广泛流传一种简单活泼的歌舞,随着优雅的独具江南风情的插秧、采茶等乐曲的奏响,一对青年男女翩翩起舞,这便是“打花鼓”。
后经演变和发展,产生了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品种——宁乡对子花鼓。
20XX,经长沙市人民政府批准,宁乡对子花鼓成功申报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起源于清同治年间宁乡对子花鼓这种民间歌舞,早在十九世纪中期,即与龙灯、鱼灯、狮灯等以风俗记载于志。
清同治六年(1867年)《宁乡县志、风俗志》记载:“上元灯有狮灯,以木为头,龙灯以纸扎头,又或多杂鱼灯,男女装唱插秧采茶等曲,曰‘打花鼓’,或跨竹马灯。
各庙寺醵金演剧,观者如堵”。
清同治年间,宁乡流沙河的土坝,已有花鼓的正式社班,各土坝班,班主王道开,有专门的行箱,活跃于宁乡、湘乡等地。
对子花鼓是花鼓戏的祖宗之一,这已成众论。
清代和民国时期,对子花鼓被歧视为“不能高堂教化”,称为“讨米花鼓”。
1953年,经过整理的宁乡对子花鼓《贺新春》,被省选拔参加中南地区汇演,获优秀节目奖。
1956年,《跳粉墙》获湖南省农村群众艺术观摩优秀节目奖。
1958年,宁乡县有万余人参加对子花鼓演出,盛况空前。
1979-1980年,县文化馆在县城和东湖塘等处,举办地花鼓艺术培训班。
宁乡传统的对子花鼓曲调,至今仍保留四十多个,如《跳粉墙》、《洗菜心》、《铜钱歌》、《八月望郎》、《宁乡正调》等。
50年代在中南五省乃至全国产生强烈反响的花鼓戏大师贺桂先编剧并主演的花鼓戏《张先生讨学钱》,其诸多的戏剧元素很大程度上都取材于宁乡的对子花鼓。
又叫“路皮子开台”宁乡对子花鼓由一丑一旦两个演员表演。
丑角鼻子上划一道白印,两眼上各涂一道白印,或者在鼻梁上划一只蜻蜒,穿马衣马裤,头戴它帽,手舞纸扇,性格诙谐,是贫苦善良劳动者的化身。
旦角化一般粉装,贴片子,身穿彩衣彩裤,系罗裙,戴压领和下围,梳巴巴头,拖一束长发,手里使用手帕和花扇,虽装饰华丽,但从头到脚散发着粗犷、朴实的泥土气息,有别于戏剧中的名门闺秀或小家碧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起戏曲,人们会很自然地想到国粹京剧或者与之齐名的其他三大戏曲,但其实很多地方戏也非常不错,比如花鼓戏。
那么,湖南出名的花鼓戏有哪些?脍炙人口的花鼓戏文化曲目有什么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戏剧文化的介绍吧!
湖南出名的花鼓戏有哪些脍炙人口的曲目
你可能感兴趣:湖南花鼓戏的起源,湖南花鼓戏的历史
湖南出名的花鼓戏有哪些
各地湖南花鼓戏传统剧目,总计约400多个,以反映民间生活为主,多以生产劳动、男女爱情或家庭矛盾为题材,语言生动,乡土气息浓厚。
湖南花鼓戏传统曲目:《刘海砍樵》《思夫》《补背褡》《芦林记》《双盗花》《双卖酒》《牛郎织女》《刘海戏金蟾》《盘夫》《讨学钱》《山伯访友》《装疯吵嫁》《打鸟扯萝卜菜》《菜园会》《假报喜》《小姑贤》等。
湖南出名的花鼓戏有哪些脍炙人口的曲目
你可能感兴趣:湖南花鼓戏名剧:刘海砍樵的故事介绍
湖南花鼓戏经典曲目《刘海砍樵》介绍
以砍柴为生的樵夫刘海住在武陵丝瓜井,家有双目失明的老母亲,生活非常贫困,靠着忠厚和勤劳,他不仅支撑起家里的生活,还赢得了狐仙变化的少女胡秀英的爱慕。
刘海上山砍柴,秀英暗中相帮,刘海感觉奇怪,却四处找不见人。
刘海卖柴回家,路遇秀英,互道姓名及家境后,秀英向刘海吐露爱慕之情。
刘海觉得双方贫富相差悬殊,当即表示拒绝,但秀英拦路不放。
刘海叫秀英答应三件事方与成婚:第一,要侍奉双目失明的婆母;第二,要劳动;第三,要找个媒人。
秀英都答应了。
于是,以柳树为媒,山作证,在山林中二人结为夫妻,双双转回家中。
湖南出名的花鼓戏有哪些脍炙人口的曲目
你可能感兴趣:戏剧文化详解:湖南花鼓戏的特点
花鼓戏的剧种声腔
花鼓戏的音乐曲调约300余支,基本上是曲牌联缀结构体,辅以板式变化。
根据曲调结构、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法的不同,可分为4类:
川调
或称正宫调,即弦子调,大筒、唢呐伴奏,曲调由过门乐句与唱腔乐句组成,调式、旋律变化丰富,是花鼓戏的主要唱腔。
牌子
牌子,有走场牌子和锣鼓牌子,源于湘南民歌,以小唢呐、锣鼓伴奏,活泼、轻快,适用于歌舞戏,是湘南诸流派主要唱腔之一。
打锣腔
又称锣腔,曲牌联缀结构,“腔”、“流”(数板)结合,不托管弦,一人启口众人帮和,有如高腔,是长沙、岳阳、常德花鼓戏主要唱腔之一。
小调
有民歌小调和丝弦小调之分,后者虽属明、清时调小曲系统,但已地方化。
各种形式的曲调,都具有粗犷、爽朗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