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八年级数学下册3.3.2用坐标表示平移一教案新版湘教版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3.3《轴对称和平移的坐标表示》教学设计2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3.3《轴对称和平移的坐标表示》教学设计2](https://img.taocdn.com/s3/m/3f335f7a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11.png)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3.3《轴对称和平移的坐标表示》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3.3《轴对称和平移的坐标表示》是本册教材中关于几何变换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轴对称和平移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坐标表示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轴对称和平移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七年级和八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包括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定理,以及函数图象的性质。
他们对几何变换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坐标表示方法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轴对称和平移的坐标表示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理解轴对称和平移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坐标表示方法。
2.能够运用轴对称和平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4.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轴对称和平移的概念,它们的坐标表示方法。
2.难点:轴对称和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示例法:教师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展示解题过程,引导学生模仿和理解。
3.练习法:学生通过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4.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教师制作包含教材内容、例题和练习题的PPT。
2.练习题:教师准备适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直尺、圆规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2,3)关于y轴对称,求对称点B的坐标。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轴对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轴对称和平移的概念,并通过PPT展示相应的图象和坐标表示方法。
湘教版(2012)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 3.3.2 用坐标表示平移 教案
![湘教版(2012)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 3.3.2 用坐标表示平移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f9de01b9f3f90f77c61bc8.png)
用坐标表示平移【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动手实践以及小组讨论交流发现并归纳出由点(或图形)的平移引起点(或图形顶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以及由点(或图形顶点)的坐标的某种变化引起图形的平移规律。
会写出图形平移变化后,点的坐标;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学会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过程与方法】经历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变化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感受并了解图形的平移变化与点的坐标变化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从成功中体会研究数学问题的乐趣,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图形平移与坐标变化的关系教学难点:利用图形平移与坐标变化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单位,得到点C在图上标出这个点,教学过程:第一关蓦然回首(1)什么叫平移?(2)平移之后得到的新图形与原图形有什么关系?(3)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平移现象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出发,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
第二关:点的平移与坐标的关系1、探究点的平移与坐标的变化(1)如图,将点A(-3,-2)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在图上标出这个点,并写出它的坐标,点A的坐标发生了什么变化?向右平移7个并写出它的坐标,点A的坐标发生了什么变化?点A向右平移a个单位呢?(2)如图将A(3,-2)向左平移5个单位,得到点B,向左平移7个单位得到点C,在图上标出这个点,并写出它的坐标A的坐标发生了什么变化?点A向左平移a个单位呢?(3)如图将A(3,-1),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到点B,向上平移5个单位得到点C,向上平移b个单位呢?(4)如图将A(3,4),向下平移3个单位向下平移5个单位得到点C,向上平移b个单位呢?简单地表示为:第三关: 探究图形的平移与坐标的变化例题探索 如图,三角形ABC 三个顶点的坐标A(4,3),B(3,1),C(1,2)。
(1)将三角形ABC 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减去6,纵坐标不变,分别得到点1A 、1B 、1C ,有1A ,1B ,1C 。
湘教版八下数学3.3轴对称和平移的坐标表示(第1课时)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下数学3.3轴对称和平移的坐标表示(第1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d3ebc50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89.png)
湘教版八下数学3.3轴对称和平移的坐标表示(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八下数学3.3轴对称和平移的坐标表示(第1课时)的内容主要包括轴对称的坐标表示、平移的坐标表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轴对称和平移的坐标表示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坐标系的基础知识,对于轴对称和平移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坐标系中轴对称和平移的坐标表示方法,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坐标表示方法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坐标系中轴对称和平移的坐标表示方法。
2.能够运用坐标表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轴对称和平移的坐标表示方法。
2.运用坐标表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轴对称和平移的坐标表示方法。
2.演示法:展示实际操作过程,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
六. 教学准备1.准备PPT,展示相关图片和实例。
2.准备坐标纸,供学生动手操作。
3.准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地图上的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物体在平面上的移动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如何用坐标表示。
2.呈现(10分钟)讲解轴对称和平移的坐标表示方法,结合PPT上的图片和实例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尝试在坐标纸上表示轴对称和平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坐标表示方法进行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全班交流,每组分享解题心得。
教师点评,总结解题方法。
5.拓展(10分钟)出示一些拓展题目,引导学生运用坐标表示方法解决。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解答疑问。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坐标表示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3章 图形与坐标 3.3 轴对称和平移的坐标表示(第2课时)教案 (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3章 图形与坐标 3.3 轴对称和平移的坐标表示(第2课时)教案 (新版)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9bd88f781c758f5f61f6783.png)
轴对称和平移的坐标表示内图形左、右或上、下平移时的对应点之间的坐标关系;会求与已知点左、右或:进一步培养坐标意识与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及空间想象能力求与已知点左、右上、下平移后的个点,坐标分别为A四、梳理知识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昨天我所在学校期中考试成绩,有个别同学考的不太理想,跟我发微信,自己在期中考试前已经非常努力的做题了,但最后的成绩却很差。
部分家长也反映孩子很努力,却始终考不出成绩,问到底如何才能学好物理?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讨论以下,努力和好成绩之间的关系,是不是努力了就一定会有好成绩?答案是否定地!按照这个逻辑,如果有学生24小时不断地学习就得保送清华北大;中国足球只要训练的足够刻苦,就一定能踢赢巴西;我作为老师只要足够的努力就能当上教育局局长?很显然,努力和最后的结果并不是必然的关系,在努力和结果之间,还有存在一桥梁,那就是方法。
高中生普遍认为物理难。
一遇到多过程的物理问题头就疼,其实是因为他不会学物理。
高中所有课程,每一门都有自己的特点,都需要大家根据这些特点,制定相应的方法。
那学物理有什么方法呢?方法是根据特点制定出来的。
所以,我们首先要了解物理这门课的特点。
物理最大的特点就是,大多数的研究对象以及研究对象的变化过程都是形象的,是可以在我们脑海呈现出来并且通过图像画出来。
不管是学习新的物理概念还是平时做题,只要你试着把题目描述的物理过程在脑海中显现出来并能够通过图像把物理过程描绘出来,那么你的物理不可能差。
以上这些是学好物理的一个必要的前提,抛开这个方法去谈物理学习都是扯淡!有了上面的那个前提,才是考虑高中物理的具体内容。
高中物理体系其实特别清楚,80%的高中物理内容就是研究运动,小到微观,大到宏观,并且所有运动都可以用下面三个观点解决:1.牛顿定律的观点2.功和能的观点3.冲量和动量的观点。
掌握这三个工具,你就可以用这些观点去分析高中物理的典型模型了。
高中物理学习的几个典型的模型有匀加速直线运动、抛体、圆周(天体和原子)、机械振动。
湘教版八下数学3.3轴对称和平移的坐标表示第3课时综合平移的坐标表示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下数学3.3轴对称和平移的坐标表示第3课时综合平移的坐标表示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1a4816a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44.png)
湘教版八下数学3.3轴对称和平移的坐标表示第3课时综合平移的坐标表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八下数学3.3节主要讲解轴对称和平移的坐标表示,第3课时综合平移的坐标表示。
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移的定义、性质以及坐标表示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综合平移的坐标表示方法,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平移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能够进行简单的坐标表示。
但部分学生对于坐标系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对于综合平移的坐标表示方法还比较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坐标系的教学,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综合平移的过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综合平移的定义和性质。
2.让学生掌握综合平移的坐标表示方法。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思维敏捷性。
四. 教学重难点1.综合平移的定义和性质。
2.综合平移的坐标表示方法。
3.如何利用综合平移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操作等方式,掌握综合平移的坐标表示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实例。
2.准备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3.准备坐标系的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平移的定义和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综合平移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初步了解综合平移的概念。
接着,教师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综合平移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综合平移的效果。
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利用坐标系进行综合平移的操练。
教师给出具体的平移指令,学生根据指令进行操作,并记录下操作的过程和结果。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巩固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综合平移的坐标表示方法的掌握程度。
2019-2020年新湘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3.3 第2课时 平移的坐标表示导学案.doc
![2019-2020年新湘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3.3 第2课时 平移的坐标表示导学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fdcdb47cdd36a32d737581ca.png)
第2课时 平移的坐标表示【学习目标】1掌握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能利用点的平移规律将图形进行平移;2会根据图形上点的坐标的变化,判定图形的移动过程【学习重点】掌握图形平移过程中对应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利用这种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过程】一、学前准备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给我们的生活带了很多方便,让我们可以准确找到某一个物体的位置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平移,平移不改变物体的 和 ”(在上一章学过)这时,又该如何描述图形位置的变化呢?二、解读教材探索一:请仔细阅读课本P76页,完成探究并归纳“图形平移与点的坐标变化”之间的关系(1)左、右平移:原图形上的点(,y) ( )原图形上的点(,y) ( ) (2)上、下平移:原图形上的点(,y) ( )原图形上的点(,y) ( )即时练习一: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点P (-4,2),若将点P :(1)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所得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2)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所得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3)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所得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4)向上平移5个单位长度,所得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2已知A(1,4),B(-4,0),(2,0)向左平移a 个单位 向右平移a 个单位向上平移b 个单位 向下平移b 个单位⑴将△AB 向左平移三个单位后点A 、B 、的坐标 分别变为 , ,⑵将△AB 向下平移三个单位后,点A 、B 、的坐标分别变为 , ,探索二:请仔细阅读课本,思考并归纳“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之间的关系观察下图,得出结论:一般地,将一个图形一次沿着两个坐标轴方向平移得到的图形,可以通过将原的图形作一次平移得到对一个图形进行平移,这个图形上所有带点的坐标都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反过,从图形上的点的坐标的某种变化,我们也可以看出对这个图形进行了怎样的平移(1)横坐标变化,纵坐标不变:原图形上的点(,y) 向 平移 个单位原图形上的点(,y) 向 平移 个单位 (2)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化:原图形上的点(,y) 向 平移 个单位原图形上的点(,y) 向 平移 个单位即时练习二:1已知A(1,4),B(-4,0),(2,0)⑴将△AB 三顶点A 、B 、的横坐标都增加2,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 平移了 个单位长度⑵将△AB 三顶点A 、B 、的纵坐标都增加3,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 平移了 个单位长度⑶将△AB 三顶点A 、B 、的横坐标都减少3,纵坐标都减少4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先向 平移了 个单位长度,再向 平移了 个单位长度三、挖掘教材(x+a,y) (x-a,y) (x,y+b) (x,y-b)做一做,如图(1)请写出点A 的坐标;(2)分别作出点A 关于轴、y 轴的对称点,并写出它们的坐标,记为''',A A ;(3)观察一下,点A 与'A ,点A 与''A 的坐标,有什么特别之处吗,你有什么发现呢?(哪些变了,哪些没变?)(4)观察点'A 和点''A 的位置,它们可看作关于哪个点对称?它们的坐标有什么关系? 归纳:A 'A (关于轴对称), 不变,纵坐标A ''A (关于y 轴对称)纵坐标 , 互为相反数(5)如果改变点A 的坐标,这个规律仍然成立吗?你能否用字母表示一下这个规律呢?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 ,b )关于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 ,关于y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四、当堂反馈难点透释:图形平移与坐标变化的关系图像左右平移,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左(移)减右(移)加;图像上下平移,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下(移)减上(移)加五、学习反思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3.3用坐标表示一次平移》教学设计2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3.3用坐标表示一次平移》教学设计2](https://img.taocdn.com/s3/m/a6a60449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1d.png)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3.3用坐标表示一次平移》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3.3用坐标表示一次平移》是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平移在坐标系中的表示方法,掌握平移的性质,并能运用坐标表示一次平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坐标与图形变换之间的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坐标系的有关知识,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以及图形变换的基本概念。
但部分学生对坐标与图形变换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对平移的表示方法和解题策略掌握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平移在坐标系中的表示方法,掌握平移的性质。
2.能够运用坐标表示一次平移,并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移在坐标系中的表示方法,一次平移的坐标变换规律。
2.难点:坐标表示一次平移的实践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平移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平移的过程,直观地呈现平移的性质。
3.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发现坐标表示一次平移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4.练习法:设计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制作形象生动的课件,展示平移的过程和性质。
2.练习题:准备不同难度的练习题,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直尺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平移的概念,如“将一幅画沿着桌面移动”,引发学生的思考。
提问:“在坐标系中,如何表示图形的一次平移?”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次平移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坐标系中点、线、面的变化规律。
总结平移的性质,如“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只改变位置”。
湘教版(2012)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 3.3 用坐标表示二次平移 教案(第3课时)
![湘教版(2012)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 3.3 用坐标表示二次平移 教案(第3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079ac381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2d.png)
《用坐标表示二次平移》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内容是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3.3节的第三课时,本节课的内容本质是从数的角度刻画图形的二次平移,使学生在探索图形平移变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感受数形结合思想,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本课数学内容,让学生看到平面直角坐标系架起了数与形之间的桥梁,加强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同时让学生体会平面直角坐标系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
另外本课的学习也对接下来研究函数问题有帮助。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点的上下、左右平移,这节课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
但本班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有部分同学基础较好,但大部分同学的基础比较弱。
有部分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听课的习惯,上课注意不集中。
所以,有时候简单的题目也会出错。
三、教学目标:1、学生在掌握了点上下、左右平移的基础上,通过图形的二次平移探究点坐标的二次平移规律。
2、通过图形上点坐标的变化规律,能知道图形进行了怎样的平移。
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学会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从成功中体会研究数学问题的乐趣。
重点:1、通过图形的二次平移探究点坐标的二次平移规律2、通过图形上点坐标的变化规律,能知道图形进行了怎样的平移。
难点:通过图形的二次平移探究点坐标的二次平移规律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法。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形式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让学生去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构建。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旧知回顾问题1:昨天学习了点的上下,左右平移,点移动时,它的坐标有什么平移规律?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设计意图:通过回顾点的坐标平移规律,让学生体会到点上下平移对纵坐标y的影响,左右平移对横坐标x的影响,为接下来的探究打基础。
第二环节:新知探究问题2:请你用点坐标平移的规律来解决下面这个问题。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3.3《平移的坐标表示》教学设计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3.3《平移的坐标表示》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63ecf10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24.png)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3.3《平移的坐标表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3.3《平移的坐标表示》是初中数学中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平移的坐标表示方法。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移的性质和坐标与图形变化的基础知识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的坐标表示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平移的性质和坐标与图形变化的基础知识。
但部分学生对坐标系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清晰,对平移的坐标表示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也参差不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引导和讲解,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内容。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平移的坐标表示方法,理解平移对坐标的影响。
2.能够运用平移的坐标表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转换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平移的坐标表示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2.对坐标系的认识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平移的坐标变化。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学课件和练习题。
3.坐标纸和尺子等学习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图形进行平移变换的动画,引导学生思考和回顾平移的性质和坐标变化。
2.呈现(10分钟)展示平移的坐标表示方法的定义和公式,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在坐标纸上进行实际操作,画出给定向量平移后的图形,并标注出对应的坐标。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解释和演示平移的坐标表示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平移的坐标表示方法进行解决,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移的坐标表示方法和坐标系的重要性。
湘教版八下数学3.3轴对称和平移的坐标表示第2课时简单平移的坐标表示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下数学3.3轴对称和平移的坐标表示第2课时简单平移的坐标表示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12d9bba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d7.png)
湘教版八下数学3.3轴对称和平移的坐标表示第2课时简单平移的坐标表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八下数学3.3节主要介绍了轴对称和平移的坐标表示。
本节课重点是简单平移的坐标表示。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平移的概念,掌握平移的坐标表示方法,并能够运用平移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坐标系的基本知识,对平移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平移的坐标表示方法可能还不太熟悉,需要通过实例进行深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平移的概念,掌握平移的坐标表示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平移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移的坐标表示方法。
2.难点:运用平移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用于讲解和练习。
2.准备PPT,用于展示和讲解。
3.分组准备,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个组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物体在平面上的移动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表示这种移动。
2.呈现(15分钟)讲解平移的概念,以及平移的坐标表示方法。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平移的性质,掌握平移的坐标表示方法。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择一个实例,运用平移的坐标表示方法进行解答。
组长负责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纠正错误,巩固知识点。
选取一些典型的练习题,进行讲解和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移的坐标表示方法。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平移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移的坐标表示方法和运用平移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3.3用坐标表示一次平移》教学设计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3.3用坐标表示一次平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61cccc1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1c.png)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3.3用坐标表示一次平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3.3用坐标表示一次平移》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坐标与图形变化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图形平移的规律。
本节课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平移的性质,学会用坐标表示一次平移,并能够运用坐标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平移的坐标表示方法,为后续学习其他图形的变换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知识,对坐标与图形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理解平移的性质和坐标表示方法上存在困难,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练习来加深认识。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平移的性质,学会用坐标表示一次平移。
2.能够运用坐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移的性质,用坐标表示一次平移。
2.教学难点:平移的坐标表示方法,运用坐标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平移的性质和坐标表示方法。
2.利用数形结合法,直观展示平移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3.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PPT,展示平移的性质和实例。
2.准备练习题,巩固学生的知识掌握。
3.准备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简单的平移实例,引导学生回顾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介绍平移的性质,讲解平移与坐标的关系,引导学生掌握用坐标表示一次平移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PPT上的实例,动手操作,体会平移的性质和坐标表示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对平移的性质和坐标表示方法的掌握程度。
湘教版(2012)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 3.3.1 用坐标表示一次平移 教案
![湘教版(2012)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 3.3.1 用坐标表示一次平移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7bb629770bf78a64295437.png)
用坐标表示一次平移教学设计一、教材依据:《用坐标表示一次平移》是湘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第三节第二课时的内容。
二、设计思路: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体会平面直角坐标系架起了数与形之间的"桥梁",为今后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研究其它几种图形变换奠定基础。
学生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平移(从形的角度理解平移),在本章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础知识后,本节课学习用坐标来表示平移(即从数的角度刻画平移)。
这节课不仅探究了平移所引起坐标变化的规律,也探究了坐标变化引起位置变化的规律。
本节课主要是探究点或图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平移所引起的点坐标的变化规律。
是在学习了点或图形平移及其性质的基础之上,用坐标刻画了平移变换,从数的角度进一步认识了平移变换,这就是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体现了平面直角坐标在数学中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探索图形平移变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感受数形结合思想,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平面直角坐标系其实就是一个平台。
在这个平台中,图形可以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出来:就是数字。
通过它可以重新刻画图形的性质、运动。
图形的平移就是这样被刻画的。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应注重体现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提高他们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着这一基本原则,在本课教学中,让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前提下,先展示学生自己的研究成果,再和老师、其他同学一起分析其中的真伪,能体会并汲取他人思维的精华,让学生在不断学习中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基础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开始能从具体事例中归纳问题的本质,通过分析、比较、类比等活动抽象出概念、原理或方法,同时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对平面直角坐标系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并掌握了平移的基本性质,具备了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平移后的图形位置,并具有用坐标来确定图形的位置的各方面基础。
3新湘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精品教案.3 第2课时 平移的坐标表示
![3新湘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精品教案.3 第2课时 平移的坐标表示](https://img.taocdn.com/s3/m/1b75a2165901020207409cee.png)
第2课时 平移的坐标表示1.使学生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或图形平移引起的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重点、难点)2.使学生看到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数与形之间的桥梁,感受到代数与几何的相互转化,初步建立空间观念.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会下棋吗?棋子的移动,什么在变,什么不变?那么在棋盘上推动棋子是否可以看成图形在平面上的平移呢?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平移将点(1,2)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的对应点的坐标是________.解析:向左平移1个单位,横坐标减1,向下平移2个单位,纵坐标减2,于是点(1,2)变为(0,0).故答案为(0,0).方法总结:根据平移前后图形的坐标关系:①上加下减(纵坐标变化),左减右加(横坐标变化);②正加负减,即向x (y )轴正方向平移,横(纵)坐标增加;负方向平移,横(纵)坐标减小.探究点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的平移【类型一】 已知平移方向与距离,确定平移后图形的位置如图,将三角形ABC 先向下平移5个单位,再向左平移3个单位得到三角形A ′B ′C ′,求三角形A ′B ′C ′的顶点坐标,并画出三角形A ′B ′C ′.解析:按照点的平移规律求出平移后点的坐标,向下平移5个单位,即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减5;向左平移3个单位,即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减3,再画出图形即可.解:用箭头表示平移,则有:A (3,5)→(3,0)→A ′(0,0),B (0,3)→(0,-2)→B ′(-3,-2),C (2,0)→(2,-5)→C ′(-1,-5). 画出三角形A ′B ′C ′如上图.方法总结:画平移后的图形,应先求出平移后各关键点的坐标,再描点连线即可.【类型二】 由坐标的变化确定平移过程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画在透明胶片上的平行四边形ABCD ,点A 的坐标是(0,2).现将这张胶片平移,使点A 落在点A ′(5,-1)处,则此平移可以是()A .先向右平移5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B .先向右平移5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C .先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D .先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解析:由点A (0,2)变化到点A ′(5,-1)知横纵坐标的变化规律,可得出平移方向与距离,即由横坐标加5,纵坐标减3,得出此平移可以是先向右平移5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故答案为B.方法总结:①可用排除法,对照备选选项,逐一分析,选择出正确答案;②由坐标定平移口诀:坐标变化定平移,横变纵定左右移,横坐标变大向右移,纵变横定上下移,纵坐标变大向上移,横变纵变两次移;③左右(上下)平移的距离,就是平移前后两点横(纵)坐标差的绝对值.三、板书设计 平移的坐标表示⎩⎪⎨⎪⎧沿x 轴平移⎩⎪⎨⎪⎧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加上一个正数⇔向右平移横坐标减去一个正数⇔向左平移沿y 轴平移⎩⎪⎨⎪⎧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加上一个正数⇔向上平移纵坐标减去一个正数⇔向下平移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从情境中引入,还是对新知的探究及拓展,始终在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探究归纳出点或图形的平移引起的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素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性与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经历数学的思维过程,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3.3.2用坐标表示平移(一)
教学目标
1、掌握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能利用点的平移规律将平面图形进行平移;会根据图形上点的坐标的变化,来判定图形的移动过程。
2、经历用坐标表示平移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的意识。
3、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归纳概括的能力,体会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重点:掌握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
难点:利用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出示ppt 课件)
1、什么是平移?
图形上的每一个点,按同一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
2、平移的基本要素? 移动方向,移动距离。
3、平移后图形有什么特点?
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
(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与原图形全等)
平移后,对应点的连线平行(或重合),对应线段相等。
二、探究合作(出示ppt 课件)
1、点的平移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 (1,2
试作出A 的像,并写出像的坐标.
(1)点A 向右平移4个单位,像为点A 1; (2)点A 向左平移3个单位,像为点A 2; (3)点A 向上平移2个单位,像为点A 3; (4)点A 向下平移4个单位,像为点A 4. 结论:一般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b )向右(或向左)平移k 个单位,其像的坐标为(a+k,b )(或(a-k,b ));将点(a,b )向上(或向下)平移k 个单位,
其像的坐标为(a,b+k )(或(a,b-k )). 在坐标系中,将一个点平移,你有什么窍门吗?
上加下减“y ”加减,右加左减“x ”加减. 2、图形整体平移?
如图,线段AB 的两个端点坐标分别为A (1,1), B (4,4),
A (1,2) 向右平移4个单位 A 1(5,2) A (1,2) 向左平移3个单位 A 2(-2,2) A (1,2) 向上平移2个单位 A 3(1,4) A (1,2) 向下平移4个单位 A 4(1,-2) x
(1)将线段AB 向上平移2个单位,
作出它的像A'B',并写出点A'、B'的坐标.将图形平移k 个单位,实际是图形上的每一个点都平移了k 个单位。
(1)作出线段两个端点平移后的对称点.
(2)连接两个对称点,所得图形即为所求平移图形.
(2)若点C (x ,y )是平面内任一点,在上述平移下,像点C ' (x ',y ' )与点C (x ,y )的坐标有什么关系?
思考:1、将线段AB 向右(左)平移2个单位,它的像对应点的坐标
有什么变化?
2、作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方法?
根据平移的性质,确定对应点的坐标,再连线。
3、通过前面问题的探究,你能总结图形上点的坐标的某种变化引起了图形怎样的平移吗?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 ,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 个单位长度;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b ,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b 个单位长度。
三、例题讲解(出示ppt 课件)
例. 如图,△ABC 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 (3,(1)将△ABC 向下平移5个单位,
作出它的像,并写出像的顶点坐标.
(2)将△ABC 向左平移7个单位, 作出它的像,并写出像的顶点坐标. 解:求出△ABC 平移后的对称点. (1)A 1(3,-2),B 1(2,-4), C 1(5,-4),
(2)A 2(-4,3),B 2(-5,1), C 2(-2,1),
连接各组对应点(如图)。
四、课堂练习(出示ppt 课件)
五、课堂小结(出示ppt 课件)
1、点平移的坐标规律.
上加下减“y ”加减,右加左减“x ”加减.
2、图形的平移方法.
关键是确定平移后对应点的坐标,再连线即可。
六、作业:p99 3 p102 A 3
B x y · · · · · · · · ·
C 2 A C A 1 B 1 C 1 A 2 B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