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音乐内心听觉的心理学原理初探
音乐内心听觉的形成与培养
艺术大观摘要:音乐中的内心听觉长期以来一直受到诸多学者的研究和关注。
音乐内心听觉是指人们头脑中所进行的音乐活动,是音乐关系的心理加工,是无需外来声音即可思考音乐声音的能力。
音乐内心听觉是歌唱家、演奏者、作曲家等从事各种音乐活动的基础,是音乐专业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
培养内心听觉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一系列的心理过程。
环境熏陶和音乐教育是培养音乐内心听觉的重要手段。
发展内心听觉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内心听觉;形成;培养一、音乐内心听觉音乐内心听觉是指人们头脑中所进行的音乐活动。
它所涉及的心理现象主要是听觉想象,也就是通过大脑对曾经听过的乐曲在无乐谱状态下进行的回忆和想象。
想象声音的能力是音乐内心听觉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与普通听觉形式相区别,普通听觉仅仅只是对外界声音的感知,而音乐内心听觉则包括了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相应的心理过程。
这些都是促进音乐内心听觉实现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促进个体音乐能力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
二、音乐内心听觉的机制在传统行为研究中,心理学家和神经学家利用脑部核磁共振的扫描方式对听觉图像进行了科学研究。
Halpern和Zatorre使用PET来研究大脑激活,他们给被实验者播放了一首可能只有开头几个音符熟悉的乐曲。
研究发现,他们在没有可见乐谱的情况下,大脑更多的时候在强调右半球的活动,并引导右半球去进行相应的音调图像处理。
具体来说,在音乐内心听觉产生时,大脑区域开始激活右侧额下、双侧额和右侧颞部,这表明图像的产生与脑中存在的记忆相关。
我们可以把技能训练划分为动作和心理两个层面。
动作技能主要是通过肌肉运动来实现;而心理技能则通过内在语言实现,例如: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
音乐内心听觉属于心理技能的范畴。
音乐内心听觉是一种后天习得的技能。
大多数受过训练的音乐家和未受过训练的听众,都能或多或少的体会到音乐内心听觉,但大脑的激活模式对这两种听众来说是不同的。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内心听觉的培养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内心听觉的培养作者:何珍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年第35期摘要:小学内在的音乐聆听是音乐教学和实践中的一种心理现象,这是人类对音乐感知或感知的体验和记忆的综合体现的心理反映。
音乐音频以音乐听觉表征的形式在大脑中可视化和再现。
内在音乐听觉体验与音乐知识体验的积累,音乐感性体验的质量和人类音乐的审美情感之间存在直接的内在联系。
在音乐的实践中逐渐被培养和建立起来。
对音乐实践活动有必要有心理基础和能力。
作为音乐活动中的人们的心理现象,听觉内在音乐具有鲜明的特点,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内心听觉培养音乐听觉经验的积累,形成了一个人对音乐的感悟,而这将表现为性情可以引起人们的心理反应情绪,形成音乐的审美。
这是内在音乐听觉的审美特征,在音乐的实践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这有两个主要原因。
首先,听觉心音是在音乐感受体验积累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这是音乐体验内化的结果。
在不断的音乐练习中,人们逐渐积累了听觉体验,所谓的体验就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内化”。
人类的听觉体验取决于声音的记忆,心灵中的音乐回响和想象,也就是所谓的音乐听觉的外观。
一、音乐教师中小学音乐教学发展概况实际上,音乐教师中小学音乐教学要求音乐教师们认识不同的声音,在音乐教师的这一课教学中,音乐教师首先给孩子们猜猜音乐的答案,让孩子们真正知道音乐听觉的存在。
然后给学生们一个一个敲打着键盘上的许多熟悉的模拟声音,比如:雨、雷、风、水、枪声以及各种小动物的声音等等,每放一个让孩子听的,他们都是非常感兴趣,但也非常认真听取,说得很准确。
这在不知不觉中让孩子们学习倾听,并使他们能够辨别出许多不同的声音。
对于现代小学音乐声音的价值,即声音的长度,在学习音乐的基础上,孩子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聆听习惯。
小学生天真活泼,对生物特别友善,似乎是他们的好伙伴。
音乐教师们可以辨别和模仿动物的声音,使孩子们形成一些动物声音的固定概念。
音乐活动中内心听觉的培养
音乐活动中内心听觉的培养作者:杜洋来源:《黄河之声》2018年第12期摘要: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和艺术形式,主要通过听觉传播情感和思想,所以必须要注重对“内心听觉”能力的培养,这也是内心音乐意象的表达,具有创造性和先导性的作用,所以内心听觉在音乐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对音乐活动中内心听觉的培养进行分析。
关键词:音乐活动;内心听觉;培养音乐内心听觉指的是在音乐的活动中,演唱者在内心对音乐的音高、节奏、和声、风格以及旋律等方面的思维活动和想象。
在音乐活动中,内心听觉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理现象。
作曲家在创作的过程中灵感出现时,会感觉到内心的澎湃,同时旋律也会在脑海中萦绕。
同时指挥家在指挥的过程中,在面对整个交响总谱时,会先在内心中呈现出整个乐队的演奏,仿佛已经置身于恢弘的音乐气息中,在还没有开始指挥前,在内心已经为之动容。
所以内心的听觉是不需要依赖于音响的,是在无声中实现的一种演奏和演唱方式,对音乐活动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内心听觉的概念内心听觉指的是在音乐活动中,不会因为外界的音乐形象而影响到意识里的一些熟悉的或者不熟悉的音乐形象。
内心听觉不会受到外在声音的影响,同时也不需要利用听觉感官对音乐的声音进行感知,而是只通过意识中的想象感悟音乐声音的形象。
所以也可以说内心听觉指的是不借助于现实声音印象而产生的一种内心的听觉想象方式。
二、内心听觉的作用(一)是音乐听觉分析的必要条件内心听觉指的是在音乐活动中,将一些熟悉的和将要应用的音乐现象,通过从记忆中的提取和回忆,实现在内心的演奏,这也是不依靠乐谱进行演唱和演奏的基础,是进行听觉分析的必要条件。
在背谱进行演奏和演唱的过程中,主要通过内心的听觉对乐曲的旋律进行回忆和分析,进而激发听觉的表象,同时通过听觉表象的引导实现外在的演奏和演唱[1]。
在听觉分析和声的过程中,还需要通过内心听觉感知和弦中的音高以及不同的声部等,进而不需要和声音响的重复,对音高以及声音色彩的表象以及和弦的性质等进行辨别和概括。
音乐内心听觉与美感训练探析
关键 词 :视 唱 练 耳 :音 乐 内心听 觉 :音 乐 美感 训 练
2 0 1 3 年第七期 《 音乐创作 》
音 岳雨 听 与 美 纠 探 斩
业原
摘
吴渝林
要: 音 乐内心听 觉训练与音 乐关感动 】 练是视 唱练 耳教 学中不可忽略的两个重要环节。 结合 多年的教 学实践与研 究经
验 ,笔者认 为,在视 唱练耳教学过程 中,如果机械地 强调 音准、节奏、旋律及和声的技 术技巧练 习,忽视 内心听觉与音 乐关
前
言
非常好 的演奏 ( 唱) 、或作 曲能力 ,乐感不好的人,往往 听 觉 ,又特别是内心听觉有 问题 ,听不准必然 唱不准 。所 以, 许多乐感不好的人似 乎永远与音乐表演、音乐教育、音乐创 作等专业工作无缘;另一方面,我们接触到一些音乐专业演 奏者 ,他们凡开 口必左 ,但唱不准,也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
现 实音 乐生活 中随处可见 , 这两种能力直接制 约了人们对音 乐的感 知能力 。 这 一现 象的存在本身说明视唱练耳课程教学 需要做进 一步的改进 , 应加 强对音乐 内心听觉能力和音 乐美
感 能 力 的 训练 。 音 乐 听 觉 的 发展 需要 有 注 意 力 分 配 的 能 力 、 要 能够 敏 锐
美感训练 , 才能让音乐专业学生在演唱 、 演奏 中准确再现音
、
音乐 内心听觉与音乐美感 的基本 内涵
浅议音乐表演艺术中的内心听觉
浅议音乐表演艺术中的内心听觉作者:尹婷婷来源:《音乐时空》2015年第24期摘要:内心听觉是指依托演奏者多年的经验,凭借对音响的感觉,在正式演奏之前,内心深处可提前听到和感受演奏结果、体会想象效果的一种能力。
音乐表演艺术强化内心听觉培养,灵活运用,这有利于良好演奏效果的获得,并成为了钢琴教学活动中的核心任务。
关键词:音乐表演艺术内心听觉钢琴演奏音乐内心听觉作为音乐活动的基本心理现象,主要指代不借助乐器与人声,围绕音高、和声等常规音乐要素,感受音乐音响的能力。
这种能力形成于实践活动中,并且是音乐实践一定要拥有的能力。
出色的钢琴演奏家,一定要具备内心听觉能力。
本文将围绕内心听觉培养问题展开探讨,希望在特定层面可提升音乐表演效果。
一、内心听觉和钢琴演奏的关联音乐属于一门听觉艺术,内心听觉在音乐听觉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并且也是音乐表演者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
音乐内心听觉指代大脑依托当前的音乐积累,联想新出现的音乐音响的一种活动。
在钢琴演奏中,内心听觉一直都在发挥作用。
同时,内心听觉还会产生听觉意象,并在演奏过程不断优化演奏者的自身状态,提升表现效果。
著名演奏家贝多芬是一名出色的艺术表演者,第九交响曲是其代表性作品,在创作该作品时,他已处于失聪状态,所以他从谱曲阶段便利用内心听觉。
无论对于哪一个个体而言,都具有内心听觉。
在钢琴演奏实践中,内心听觉优良的演奏者,开始弹奏作品之前,便默默地在内心表演一遍了,进行联想,产生标准,如同航标,但内心听觉一般的演奏者,弹奏犹如单纯的手指运动,琴音苍白,内心空寂,所弹曲目不具有音乐想象力,然而通过启迪和引导,所弹曲目将是另一番景象。
在钢琴演奏过程,声音调控、画面联想是最基础的内心听觉培养与训练活动,可促进钢琴学习,极大地有利于钢琴演奏水平的提升。
二、内心听觉的培养策略听觉意象是内心听觉必经与最基础的心理过程。
由此可知,若想强化内心听觉,则一定要重视听觉一项能力培养。
美国知名心理学家约翰·华生针对这一问题开展过测试活动,测验结果表明音乐家自身的听觉意象水平与常人相比,处于较高水平。
器乐学习中“内心听觉”培养论文
论器乐学习中“内心听觉”的培养【摘要】音乐的“内心听觉”的培养是一般的人所共有的一种在内心进行的音乐活动,并非只是专业的音乐人所特殊的拥有。
内心呢听觉对学生的器乐学习具有非凡的意义。
文章从学习聆听、记忆、想象、实践等途径探讨了器乐学生内心听觉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内心听觉;心理过程;聆听;记忆;想象;实践前言众所周知,音乐是听觉艺术、声音的艺术。
人们凭借听觉器官接受并欣赏音乐,音乐同时反作用来表达人们的内心世界。
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
根据听觉的形成与作用方式的不同,听觉可分为内心听觉(主动听觉)与外部听觉(被动听觉),“内心听觉”和“外部听觉”既相互区别又密不可分。
外部听觉是产生内心听觉的条件,内心听觉是外部听觉的深化,是听觉的高级形式。
其中,内心听觉对器乐学生的学习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是本文所论述的重点。
一、内心听觉的概念及其特点内心听觉是指在内心(实际是头脑)所进行的音乐活动,尤其是内心的听觉活动,它所涉及的心理现象主要是听觉意象。
内心听觉不同于一般的音乐听觉内心,它和外部听觉都属于音乐听觉,但是它们的区别在于“外部听觉”是在受到外部音响刺激下通过大脑对外部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而形成的对音乐作品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内心听觉”是人脑中以往的音乐积累和新的音乐音响结合的心理过程,这种心理活动与人类的音乐生活如影随形。
内心听觉的形成是以演奏、演唱所引发的外部听觉为基础的,是表演者利用内心听觉预期和外部听觉反馈的相互结合、相互影响来完成的。
通过内心听觉把内心提前听到的将要表达的音响要素判断出来,从而来调整自己接下来的表演,以求达到满意的音响效果。
正是因为内心听觉的先导性和创造性,才体现出内心听觉的重要特点。
二、器乐演奏中的内心听觉(一)内心听觉在器乐演奏中形成的心理过程及其表现我们都知道,器乐演奏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它不仅是一种创造而且是一种再创造,即二度创造。
视唱练耳教学中“内心音乐听觉”的培养策略研究
视唱练耳教学中“内心音乐听觉”的培养策略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视唱练耳是音乐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视唱练耳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对音乐的听觉感知和表达能力。
在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学生对外在旋律和音高的模仿,对内心音乐听觉的培养和发展却相对缺乏重视。
内心音乐听觉,即通过内心视听感知音乐,发展对音乐的虚拟听觉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没有外在音源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准确把握音乐的要素的能力。
随着音乐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关注内心音乐听觉的培养。
一些研究者也开始探索如何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内心音乐听觉,以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
对于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内心音乐听觉”的培养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视唱练耳教学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策略,促进学生内心音乐听觉的全面发展。
1.2 研究意义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内心音乐听觉”是培养学生音乐欣赏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深入研究内心音乐听觉的概念和重要性,可以有效指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他们的音乐水平和表现能力。
研究培养内心音乐听觉的策略还可以为音乐教育领域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音乐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通过运用认知心理学方法和结合音乐教育实践,可以更好地发现和解决视唱练耳教学中学生面临的问题,并提升教学效果。
深入研究内心音乐听觉的培养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对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和推动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本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深入探讨视唱练耳教学中内心音乐听觉的培养策略,我们将采用多种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和验证。
我们将进行文献综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已有研究成果和理论框架,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背景知识。
我们将进行案例分析,选择几个视唱练耳教学案例,并深入研究其内心音乐听觉培养策略的实际运用情况,从实践层面验证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谈音乐内心听觉意识培养
试论用音乐内心听觉指导歌唱的论文
①曹理,何工著.音乐学习与音乐教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第240页.
②③邹长海著.声乐艺术心理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第15页.
④⑤⑥薛良著.歌唱的艺术.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第88—89页.
⑦程淑安译编.卡拉斯在美国朱利亚音乐学院讲学集.江苏文艺出版社,2001年.第15页.
为了准确地把握、表现声乐作品的内容、情绪和风格,演唱者要体会歌唱时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充分调动自己头脑中的音乐意象,预先在头脑中设计好歌唱的声音色彩、力度和响度。歌唱时依据这些构思好的音乐意象诠释歌曲。如演唱愤怒,用明亮、激动的嗓音;演唱痛苦,用悲戚、黯淡的嗓音。
音乐是在一定的时间中进行的声响活动,在时间上具有连贯性。在声乐表演中演唱者应最大限度地追求歌声的连贯,在演唱时不能停下来想一个音或一段乐句的唱法然后再唱,必须提前一定的时间在头脑中塑造歌唱的音乐意象。在演唱过程中头脑永远不是静止的,思想总是走在前面,在还没换气时思想上已经换了;唱出某一字、某一音前思想上已做好了唱的准备;在歌唱前一乐句的同时,心里已经为后一乐句做好了音乐意象准备。
人们听自动节奏乐器的演奏往往觉得呆板。同样,在声乐表演中,仅仅把旋律按拍子准确地唱出来是不充分的,必须唱得有激情,有活力,能打动人心。为了使歌唱达到一定的活力效果,演唱者在歌唱实践中要恰当地掌握声乐作品的正确节奏和速度。内心节奏直接反映在外在的演唱节奏上,这就需要演唱者首先从内心感受到音乐的节奏和速度,也就是说演唱者要在心里能感受到音乐的律动,否则就很难掌握到音乐作品的节奏和速度活力。
5.音乐内心听觉可以提高练习效率、保养发声器官
与所有的乐器相比较,人的声带是最娇嫩和最脆弱的。女高音歌唱家卡拉斯在美国朱利亚音乐学院讲学时曾说,“我们应该经常力求像一位器乐演奏家那样去演唱,但声带不是一种乐器,它会疲劳。因此,为了节省使用声带,我们常常不得不在内心去练习。例如,你可以安静地坐在你的房间里练习三连音。在脑子里一遍一遍地过去,想这些音,但不要多哼它们,最后,你会在你的头脑中得到它们,没有过分运用你的嗓音就会知道这些音将在哪儿。”⑦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也认为:“在练习一首新曲目时,首先要仔细看谱子,在心里唱,哪儿该怎么用嗓儿,哪儿该怎么处理,都要在这时基本解决掉。最后,哪儿心里不托底,放开声试几下也就完了。不能像有些人那样从头到尾拿‘嗓儿’陪着练。”⑧在声乐训练的过程中,运用音乐内心听觉能力练习可以保养发声器官,节约用嗓,使嗓音保持新鲜,避免声带过度疲劳,提高声乐训练的练习效率。“花在设计得很聪明的练习上的每一分钟都会使嗓音更好,任务也更容易完成。”⑨
试论音乐内心听觉能力的作用
一个音乐专业的学生应该以具有优秀的内心听觉能力为目标,许多著名的作曲家诸如舒曼、柴可夫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等都认为内心听觉对一个音乐实践者有着重大的意义。而同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也是一位音乐教育家,他把音乐能力分为“用某种乐器演奏和唱歌的技术能力”、“听觉能力”和“音乐听觉能力”。他本人对第二种能力进行了更深入,更系统的研究。我们不妨借鉴他的观点在第二个能力的看法,即初级和高级的听觉能力。初级音乐听觉包括和声听觉(声音听觉、情态听觉)、节奏听觉或节奏感(速度感、时间感)。这应该是所有艺术院校视唱练耳教学的总目标。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认为,发达的内心听觉是高级听觉能力具备的。虽然他在这方面的培养方式上还有所保留,但笔者认为,音乐内心听觉中的音乐记忆力就像一般事物的记忆力一样,需要不断训练,不断锻炼脑力才可以打磨出来,这也是上文理论阐释中讲到大脑的听觉皮层在接收音乐时产生不断的判断,辨别,模仿等动作作为生理运动基础,有些高等音乐院校往般了。
试论音乐内心听觉能力的作用
摘要:音乐的内心听觉是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中不可或缺的能力,而一些音乐表演者,音乐创作者似乎对这一词并不熟悉,也关注颇为稀少,笔者将对此能力的研究和探讨来提示音乐学习者,切莫将音乐灵感神化,而需从实际意义上来寻找音乐感性思维的培养和探索。笔者将从理论阐释和作用分析两方面进行浅显论述,剖析内心听觉究竟对音乐学习者有哪些作用,以及其重要性。
具有良好的音乐记忆力和音乐想象力,是培养内心听觉的两大前提,音乐内心听觉中的音乐记忆"指过去的音乐经验在人巧中的反应",也就更多是时间的积累,不断反复的模仿,而这些大量的积累对象,也是不容小觑的,从事音乐表演或者音乐创作的人都知道,音乐风格种类千千万万,需要吸收相当大的音乐信息量才可达到效果,而诸如贝多芬、莫扎特等音乐天才毕竟是在少数,我们普通的音乐学习者还是只能靠不断的聆听和积累才能实现内心听觉能力的提升。也就是从“量变”到“质变”的提升。而音乐想象力,笔者认为相较于音乐记忆力来讲,更加偏重于音乐的创作。音乐想象即对过去以往接收到的音乐信息中得到音乐记忆,用属于自大脑中的音乐数据,将其输出为属于自己的音乐语汇,进行重组,编排,当然,前提是做出能表现艺术美的音乐来,这样的音乐语汇可以表现音乐的形象,传达自己的音乐逻辑思维,以及表达自己的音乐情感等,由此便可记录于谱面,形成新的音乐作品。
音乐教学中训练学生内心听觉的探索与研究
音乐教学中训练学生内心听觉的探索与研究关键词:内心听觉训练探索研究音准有声无声肢体语音自2001年新课改以来,时至今日,我们音乐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或者说教学重点,以及衡量一堂课成功与否,唱歌教学都是以学会、唱好歌曲,表现好歌曲情绪为标准,欣赏教学主要以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认知和音乐技能的训练为主。
毋庸置疑,这种音乐教学理念、指导思想、教学方向是正确的,但我认为我们的音乐教学忽略了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学生的听觉训练!特别是学生内心听觉的培养和训练。
内心听觉是指对声音的记忆、想象能力,对声音的思维活动能力,就是用心去“想声音”,也称“哑巴唱”。
音乐教学中内心听觉的培养,对提高教师音乐教学的质量、增强学生的音乐兴趣、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校音乐组的老师们充分认识到了听觉训练的作用和意义,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对内心听觉训练这一课题展开了深入细致的探索研究,我们认为主要成功做法有一下几个方面:一、通过音准、音高的听辨,对学生进行内心听觉能力培养方法一:通过有趣的游戏,巩固音准、体验音高二年级开始,学生就接触、学习了七个音级,但是对这7个音名的概念是模糊的。
更不用谈音高、音准问题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带领学生做了这样的游戏:在班上选出七个高矮不同的学生,从低到高排列,用七张卡片写着七个音名,最矮的拿do,最高的拿si,教师上行从do弹到si,弹到哪个音,哪个学生就举着卡片动一下,而其他学生则唱出声音。
反之是下行或平行,让学生掌握do、re、mi、fa、sol、la、si; do—do、re—re……;下行, si、la、soi、fa、mi、re、dao……由浅入深,有慢到快,从而更好的巩固、提高学生对音准、音阶听辨的能力。
方法二:分工合作唱音级。
把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出声,唱1、3、5、7四个音,另一组默唱2、4、6三个音,出声和默唱交替演唱,先上行,再下行.要求学生必须注意力集中,否则就会“出丑”! 这种初步的练习可以唤醒学生内在印象的能力,从而为发展善于“倾听”自己内心音乐活动这一重要技能打下基础。
浅析声乐教学中内心听觉的培养
浅析声乐教学中内⼼听觉的培养浅析声乐教学中内⼼听觉的培养(范华继湖南省第⼀师范学院⾳乐系)声乐教学的的过程,是进⾏声⾳训练、“制造歌唱乐器的过程”[1]。
然⽽,声⾳的训练并不仅仅是纯粹的发声⽅法训练;我们要从艺术审美的⾼度来理解这个“声⾳”:⾸先,声乐的声⾳是歌唱的物质基础,是歌唱存在的先决条件。
⼈们的情绪、情感和思想必须通过声⾳来表达和表现。
其次,声乐的声⾳是⼀种艺术性、审美性的声⾳,它承载着演唱者丰富的内⼼感受和审美意识。
“歌唱的声⾳,应包含了⼈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追求,体现了⼈声美的艺术价值”[2]。
概⽽⾔之,在声乐教学中,对声⾳的追求要以⾳乐审美和艺术表现的需要为依据,声乐教学的过程,也应该是培养内⼼听觉、建⽴声⾳概念的过程。
⼀、内⼼听觉的涵义从⾳乐⼼理学⾓度理解,“内⼼听觉”是指主体“在内⼼进⾏的⾳乐活动”,[3]是主体以⾳乐审美经验为基础,以外部听觉对客观⾳乐⾳响的感知、记忆信息为材料,并与新的⾳乐客体相结合所产⽣的⾳乐意象。
它⼀种类似于实际⾳响的“声⾳的构思和造型”,是主体对新的⾳乐对象的整体性的把握。
内⼼听觉作为⼀种内⼼的⾳乐活动,具有先导性和创造性。
“它不是外部听觉在内⼼的纯粹复制,在摆脱了外部听觉束缚的同时,⾳乐内⼼听觉具备了先导与创造的能⼒”。
[4]我们知道,画家要画⼀幅画,必须先在头脑中进⾏画的构思、布局,包括画的主题、⾊彩、调⼦的明暗等。
同样,歌唱家在演唱声乐作品时,也应先在头脑中想象好歌唱的声⾳形象,以⾄于⾃⼰仿佛“听”到这个预先设计好的声⾳形象,并努⼒使⾃⼰演唱的声⾳与想象中的声⾳形象相吻合,还要⽤恰当的声⾳⾊彩、⼒度、⾳量来表现歌曲的思想内容和情绪。
王福增⽼师说:“预先想好了再唱的⾳乐想象⼒,使歌唱家仿佛看到了⾃⼰要表演的⼈物的声⾳,这就叫内⼼听觉——⼀种声⾳的构思和造型”。
[5]内⼼听觉的作⽤,在于帮助演唱者在头脑中建⽴起正确的声⾳概念,并通过声⾳概念来指挥和调控歌唱系统的发声机能。
关于培养器乐演奏中积极的内心听觉-最新文档
关于培养器乐演奏中积极的内心听觉一、培养内心听觉的必要性音乐内心听觉一词在音乐界早已知晓,它意指在内心(实际是头脑)所进行的音乐活动,尤其是内心听觉活动,它所涉及的心理过程主要是听觉意象,不过与感知、记忆以至想象和情感等心理过程亦有相当联系。
它不同于狭义的内在听觉,不是孤立地对某种声音产生听觉意象,它是对音乐整体产生的听觉意象,甚至还要超出这个范围。
听觉是以音乐感知为基础,按音乐进行的规律,将不同音高、音值、音色的乐音按一定形式组织在一起的活动。
具备良好的听觉,通常是评价音乐才能的标准之一,这不仅仅指一般意义上的听觉,主要是指演奏者对作品的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方面的想象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而言,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其中没有看得见的形象,它也不是用文字和概念来表达的。
作为一名手风琴演奏者,对作品的把握与理解,从技术到音乐都要通过个人的听觉鉴别来最后组合成形,内心听觉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听觉,不是狭义上的“听得到” ,而是积极客观的内心听觉。
培养积极的内心听觉是相当重要的。
可以讲演奏是对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在尊重作者的基础上,通过严谨的识谱,准确的把作品演奏下来,但这只是第一步,也是基础的一步。
接下来就是要对音乐作品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与理解,探究作曲家的生平、创作思想、创作意图、创作手法、作品创作的背景、所处的年代以及所属风格、流派等等,在深刻理解了作品内涵的情况下,对作品的演奏风格有个大体的界定,才能着手去处理音乐,将作曲家的思想与自身的思想相融合,真正的把演奏技术和音乐表达融为一体。
《乐记》载:“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蝉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其敬心感者,其声直以廉;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
怀有不同的心情,自然就会表达出不同的声音。
可见,声音包含在丰富的感情里面,没有感情的声音是不能够打动人的,没有感情的音乐是苍白的。
作为演奏者,演奏出的音乐首先要打动自己,才有可能会打动观众。
分析音乐内心听觉的形成与培养
分析音乐内心听觉的形成与培养摘要:在素质教育全面落实的教育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也受到了高度重视和关注,音乐教学是培养和发展小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重要路径,对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
素质教育的实施,对小学音乐教学也赋予了新的任务,即加强对小学生音乐内心听觉的培养和训练,从而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让小学生的音乐技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提升,促进小学生个人音乐能力的全面发展,本篇文章围绕音乐内心听觉的形成和培养进行分析,并提出内心听觉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音乐;内心听觉;培养;训练音乐是一门高雅的听觉艺术,音乐从创造之初开始到最终的表演和感受,每个环节中都对听觉有较强的依赖。
听觉是音乐艺术中的核心和灵魂所在,而内心听觉是音乐听觉中的核心内容。
随着小学音乐地位的提升,小学生内心听觉的培养也引起了高度重视和关注,内心听觉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目标,更是提高小学生音乐技能以及发展小学生音乐素质的重要途径,而内心听觉的形成和培养需要经过长期的培养和练习,所以教师需要加强音乐听觉培养的有效研究,使用科学合理的措施帮助小学生形成内心听觉,从而为小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音乐内心听觉的内涵所谓音乐内心听觉,简单来说可以理解成为一种内心表象,指的是凭借音乐记忆在没有乐谱的情况下,脑海中所进行的回忆与想象的音乐活动。
在音乐内心听觉中,最重要的就是想象声音的能力。
音乐内心听觉与我们常说的普通听觉相比有明显不同,普通听觉是指对外界各种声音的感知,而音乐内心听觉中则包含了多种心理过程中,比如说知觉、感觉、想象、记忆、思维以及知觉等等,这些心理过程都是促进音乐内心听觉形成以及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前提,同时也是促进音乐能力发展和提升的重要因素[1]。
二、音乐内心听觉的特点分析(一)音乐的表象特征音乐内心听觉的突出特点就是表象,所谓表象,简单来说就是指在音乐停止后,音乐依旧可以在人的脑海中回想,或者凭借着刚才听音乐的感觉在心理进行曲调的默唱,是对已经感知过的音乐仍旧对其节拍等有一定的记忆,也就是说感知过的音乐会在人的脑海留下某些痕迹。
论文范文:探究心理学原理培育音乐内心听力
论文范文:探究心理学原理培育音乐内心听力第一章音乐内心听觉初论第一节音乐内心听觉的概念及特点一、概念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我们平时工作生活中所从事的一切音乐活动都与听力息息相关。
在音乐听觉从最初形成到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音乐内心听觉能力始终伴随左右。
在我们创作音乐、欣赏音乐的整个过程中,音乐感知、音乐记忆、音乐想象、音乐思维等一系列过程亦伴随始终。
音乐人通过这一系列的音乐内心活动,将自己的情感转化成音乐旋律表现出来。
正如励伯格所言:“因为我写的都是我感受到的,所以最终写在纸上的东西,首先都在我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里流动过。
如果一个艺术作品能把曾在创作者身上引起的强烈感情传达给观众,使观众强烈地感受到这些感情,那他取得的效果再好没有的了。
”由此可以看出,音乐比其他的艺术形式更注重用心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及个人情感的行发。
由于音乐是通过音响(也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声音)表现出来,因此它所传达出来的感情依赖于我们的听觉,所以,笔者认为,所谓音乐内心听觉其实就是人在大脑中进行的,以音乐感知为基础,通过大脑记忆,将获得的音乐感受储存在头脑中,再经过音乐想象、音乐思维等一系列心理活动,逐步形成属于自己的个人音乐内心听觉意象。
第二节音乐内心听觉所具有的实际意义音乐内心听觉能力是人们在音乐活动中所必须具有的一种能力,它对我们的音乐实践活动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所以说,一个人音乐内心听觉能力的高低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他艺术水平的造诣。
作曲家的创作通常都是在某种情景的影响下,借助自己的音乐内心听觉而去找寻符合自己情感表达所需要的各种音响效果,所以作曲家会根据他之前在心里所演奏过的音响效果来谱写乐曲。
贝多芬这样描绘它的音乐创作:“信不信当灵感向我说话的时侯我想到的是一把圣琴,我把他的口授听写下来? ”这非常好的说明了作曲家在进行音乐创作时音乐内心听觉所发挥的作用。
也正是由于这种强大的音乐内心听觉能力,贝多芬才能在失聪后仍然创作出不朽的《第九交响曲》;正是因为作曲家所具有的这种潜在的能力,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才能在他耳瓷后创作出交响套曲《我的祖国》和歌剧《李布什》。
啥叫音乐的“内心听觉?
啥叫⾳乐的“内⼼听觉?浅析钢琴演奏艺术中的“内⼼听觉”⾳乐是⼀门听觉艺术,是靠⽿朵来完成欣赏的,因此⼈类需要⽤灵敏的⽿朵才能捕捉和感受到⾳乐的灵魂。
在钢琴演奏中运⽤内⼼听觉意识,是演奏者识别⾳乐好坏的能⼒,帮助演奏者在内⼼想象中对⾳乐形象进⾏设计,最终把它演奏出来。
重视内⼼听觉在钢琴学习中的作⽤,培养良好的内⼼听觉能⼒,是钢琴学习中⼀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内⼼听觉”指代在内⼼中所进⾏的⼀系列与听觉有关的⾳乐活动,它是与⼈的⼤脑中基于以往聆听⾳乐的积累与新发⽣的⾳乐、⾳响相结合的⼼理活动。
内⼼听觉并⾮为专业⾳乐家所独有,⽽为⼀般⼈共有的⼀种在内⼼所进⾏的⾳乐活动。
在中国钢琴教育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各种⽐赛、⾳乐会以及每年红⽕的暑期考级等等凡是有钢琴演奏的场合,就会出现⼀些肩膀⾼耸、摇头晃脑的现象,描绘⽥园风光的⾳乐被弹得呼天抢地、如丧考妣;表现战⽃豪情的进⾏曲被奏得懒散拖沓、有⽓⽆⼒。
⼤师们的经典作品被⼿舞⾜蹈地肆意歪曲、恶意曲解,然⽽上述恶作剧般的表情与动作有时还被听众当成“乐感良好”⽽加以赞赏;⽽那些不是娇揉造作,实实在在以声⾳诠释作品的演奏却被看作“乐感缺乏”⽽加以否定。
我国著名⾳乐家王福增教授曾说过:“要想得到优美的⾳⾊,⾸先要在内⼼建⽴起声⾳的概念,要在内⼼的想象中准确地知道声⾳的形象。
⽤“内⼼听觉”指挥和控制⾝体机能,寻找最美的⾳乐,我认为这是⼀种最好、最快的学习⽅法”。
由此可见,演奏家的演奏是靠听的,不是看的。
近些年来,对于“内⼼听觉”意识探讨的⽂章也不少,但能够将⾳乐内⼼听觉与⾃⾝的实际演奏活动相结合讨论的⽂章少之甚少。
作为⼀名钢琴学习者想通过此⽂将⾃⼰在演奏中对运⽤内⼼听觉演奏时的感受和练习时的思考付诸于⽂。
在我开始演奏钢琴之初,⾝体时不时出现摇摆的状态,甚⾄⼀度认为是⽐较好的情感表达⽅式,尤其是站在舞台上的时候,当⾯对观众进⾏表演,就会情不⾃禁利⽤⾝体摇摆来表现我⾳乐中丰富的情感,或是热情的或是忧伤的,觉得肢体也许能代表⾳乐的涵义传达给观众。
音乐内心听觉的心理学原理
作者: 普凯元
作者机构: 上海音乐学院
出版物刊名: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页码: 9-11页
主题词: 音乐内心听觉;听觉意象;听觉思维;心理学原理
摘要:音乐内心听觉是内心所进行的音乐活动,它的心理过程主要是听觉意象。
意象是过去感知事物的再现,既是记忆的重要形式,也是想象的基础。
人们头脑中显现的音乐基本上是听觉意象,它是音乐才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音乐家来说至关重要,音乐意象能力水平存在着个人差异,早期训练有益于它的提高。
初探“内心听觉”在演唱与钢琴伴奏中的运用
初探“内心听觉”在演唱与钢琴伴奏中的运用作者:***来源:《艺术评鉴》2020年第11期摘要:“內心听觉”是将视唱练耳“内心化”的能力,也是在人类内心中所进行的,为一般人所共有的一系列与听觉有关的音乐活动。
现今以综合性大学为例,发现在声乐演唱与伴奏过程中,伴奏者与演唱者仍会在节奏、旋律、情感表达等方面出现诸多问题。
笔者以作品《一杯美酒》的艺术处理为例,讨论在短时间内,如何让伴奏者与演唱者双方通过正确的“内心听觉”训练,树立多声思维的意识,将“内心听觉”更好地运用于声乐演唱与钢琴正谱伴奏中。
关键词:视唱练耳内心听觉多声思维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1-0001-04一、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中的“内心听觉”(一)“内心听觉”的含义从广义上来讲,“内心听觉”指人类内心中所进行的、为一般人所共有的一系列与聽觉有关的音乐活动。
它将人的大脑中所积累的以往聆听音乐与新出现的音乐音响相结合,借助记忆,内在地想象出声音的音高、节奏、音色并构成独特的音乐形象。
从狭义上来讲,声乐演唱中的“内心听觉”,指演唱者通过长期声乐训练,对音响效果产生记忆,以听觉表象的形式在大脑和内心再现,将正确、美妙歌唱声音进行认知模仿与创造。
在进行钢琴伴奏的过程中,伴奏者要根据所处的环境和演唱者的状态等因素进行演奏。
所以只有钢琴伴奏和演唱者相互融合统一才能使作品更加完美流畅地表现出来,同时让观众获得内心的享受。
(二)视唱练耳中的“内心听觉”“内心听觉”是视唱练耳的高级阶段。
如果能将视唱练耳“内心化”达到训练要求,就会大大的提高学生的整体音乐素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常只是进行单声部视唱和练耳训练,如果要求在他们在训练的基础上增加多个声部,便会出现跑调、节拍错乱、旋律连接不上等状况,此时“内心听觉”训练尤为重要。
“听”是视唱练耳学习中的第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听”的质量决定了对音乐的感受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内心听觉的心理学原理初探
'音乐内心听觉的
学原理初探
一、关于音乐内心听觉心
原理的概述
音乐的内心听觉在音乐界已不陌生,是指在内心进行的音乐活动,尤其是内心听觉活动,主要在听觉意象的心理过程中实施,与感知、记忆、联想等心理过程也有一定的。
它是广义的对音乐整体性的产生听觉意象。
音乐是听觉的
,对音乐家和音乐学者来说,这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听觉意象,可以使听过的音乐记忆在脑中并随时逼真的出现。
音乐的内心听觉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心理机制。
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感受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是十分活跃的,心理是人类大脑的技能,是人类大脑活动的自然结果,心理学是一门理论学科,又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理论和
相结合的
学科,心理学为人的心理现象进行了解释,同时也为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音乐的内心听觉也遵循这方面的原理。
普通的心理学是指人在感受客观事物的时候,刺激在脑海中留下印象,然后慢慢消逝,但印象仍然保存在脑海里,必要时印象有会显现出来,在脑海里又会再现客观事物的形象,这就是意象。
音乐内心听觉主要是心理过程中的听觉意象。
意象是对过去事物的再现,是记忆的主要形式,也是想象的基础。
总之,音乐内心听觉产生的心理学原理同意象产生的原理相似,就是音乐内心听觉是以感官储存的材料来作为依据,在听觉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记忆这种心理活动,进行量的积累,进一步自由的回忆、想象。
同时,心理学为音乐内心听觉训紧提供了依据和规律。
二、音乐内心听觉能力的科学训练方法
(一)对音乐记忆能力科学的训练
内心音乐听觉是把听过的音乐材料在脑海中记忆并再现,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内心听觉的准确性根据一个人的音乐
和音乐记忆量是息息相关的。
所以,提高音乐记忆能力对音乐人的内心听觉能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
那么,音乐记忆是对音乐能力的感知,如:节奏、音色、旋律、和声等,音乐记忆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包括: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1.瞬时记忆的科学训练。
瞬时记忆顾名思义,只是停留在瞬间的记忆。
在音乐听觉训练中,高音、声音程、和弦都是靠瞬间记忆,瞬本文由
联盟
收集整理间记忆中听出来的内容会为后面的学习作为参考,这样就不会出现跑掉的现象,所以瞬时记忆有很重要的作用。
在平时的教学中们我们可以采取延时模唱、干扰模唱来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延时模唱,是在听到音响后,心理记住其音色,隔一段时间在唱出来,注意检查精确度,所隔时间长短根据现实情况由短至长,最终以精确的瞬时记忆为训练目标。
干扰模唱就是在音响后,加入其它音响进行干扰,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可以用乐音,与学生谈话等方式进行干扰,进一步训练瞬时记忆精准性。
2.短时记忆的科学训练。
在音乐实际操作过程中,一分钟之内为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的训练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对节奏和旋律进行记忆,这是有一定难度的。
在此项训练中要把握短时记忆的特点,根据记忆的心理过程,来进行科学的训练。
如:在节奏、旋律的听写训练中,让学生以组块的方法,增加学生的记忆量。
组块的方法可以是以小结为单位,或者找相似的、相异的节奏型组合为单位。
不断的进行复习,对听记材料进行科学的编码,从而准确
的完成听写训练。
3.长时记忆的科学训练。
长时记忆是由短时记忆组成而来,它的储存时间在一分钟之上,直到不被忘记。
长时记忆容量很大,它通过对信息进行编码而形成,我们就以音程、和弦为例,我们平时对音程、和弦反复的记忆、模唱来加深记忆的方法外,还可以运用联想对信息进行编码,加强记忆。
(二)对内心默唱进行科学训练
默唱是以内心听觉为前提训练,不出声的把音响、乐曲表现出来。
默唱训练有一定的灵活性,教师要把握好,告诉学生什么时候默唱、什么时候出声,避免训练时引起混乱。
默唱可以采取集体方式和个人方式,集体默唱时可以让学生轻轻击打拍子,既可以统一速度也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个人方式的训练可以进行分组,个人之间相互交替练习。
默唱是训练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在有音响或者没有音响的基础上训练对音响的把握,需要学生有坚定的意志、高度的集中力。
(三)对音乐乐谱背诵科学训练
音乐中背谱包含背唱和背写两种形式,通过脑海中的回忆,将已经熟悉的乐曲用唱和写的方式再现。
对于听过的乐曲,可以通过回忆训练内心的听觉;对于见到过的乐谱,通过回忆训练视觉和听觉。
那么,在回忆的过程中,有效的训练了学生听觉的积极性。
三、音乐内心听觉的心理学方法的展望
音乐内心听觉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训练过程。
在音乐教学上我们要在遵循心理学方法的原理基础上,制定有效的教学
,多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内心听觉相结合,形成心理规律。
听觉意象和听觉思维都是心理学专业的名词,它表达的意思与音乐中常用的名词音乐内心听觉上基本相同,所以,在音乐中心理学的理论我们可以在音乐教学中去实践。
音乐的内心听觉训练可以以心理学方法为指导,来进行多样性和科学性的训练模式,如:旋律音程训练时,可以采用模唱、听辨等形式。
心理学对音乐内心听觉的训练起到了推动作用,采用心理学方法进行音乐教学,大大的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结语
音乐内心听觉是良好乐感的重要基础,乐感是音乐的重要部分,好的乐感可以将感觉的概念化为心理操作,大大的提高了音乐水平,要想在音乐中有所建树,我们就要做好音乐内心听觉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乐感是一种心理的感觉,它的形式包含着多种心理因素的作用,所以,我们要更加注重培养内心听觉,多角度的去探究培养音乐内心听觉的能力,以便于更好的为
培养人才。
'。